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药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39-01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已近一亿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用抗高血压药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状况不容乐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28%,而控制率(140/90mmHg)仅为8%,因此,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技巧性便成为当务之急。
1 常用高血压药物概要
1.1 利尿药
此类药品包括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布美他尼、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等药物,应用比较多的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和螺内酯,利尿药降压作用确切,常与其他降压药联用,治疗中、中度高血压和高血压伴心衰的患者。
1.2 B-受体阻断剂
此类药品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噻吗洛尔、卡维地洛和拉贝洛尔等药,因受体阻断剂对心肌收缩有抑制作用,故常期以来国内外一直将心力衰竭列为受体阻断剂的禁忌症,但近年来,国外的大规模、多中心对比研究治疗表明,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可阻断心衰的恶化,更适用于高血压伴心衰的患者。
1.3 钙拮抗剂(CCB)
此类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二氢吡啶类中的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和氨氯地平等药,其中尼莫地平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较好的药品,尼莫地平易透过血脑屏障,能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再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几乎不影响脑代谢,并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花生四烯酸、血酸素A2、前列腺素等所致的脑血管痉挛,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酸作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痉挛及高血压伴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更明显。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此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及长效的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和雷米普利等药物,ACE抑制与B-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一样,都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且较B-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又有许多独特而广泛地应用,ACE抑制剂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高血压和高血压伴心衰评价最好的一类药物之一。
1.5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较ACE抑制机能更特异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故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
1.6 A-受体阻滞剂 .
此类药物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等选择性突触后膜A1受体阻滞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中枢A-受体阻滞兼周围A-受体组织药。
1.7 周围血管扩张药
此类药物包括肼屈嗪、双肼屈嗪、二氮嗪和硝普钠等药,此类药物虽有较好的的降压效果,但不良反应及禁忌症较多,耐受性差,一般不主张用于高血压的常规治疗。
1.8 新型抗高血压药
此类药物包括米诺地尔、吡那地尔、尼可地尔、沙克太宁等药,该类药物通过开放钾通道,促使钾外流,使膜兴奋降低,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
2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依据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制定了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原则,不少临床试验成功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2.1 高血压药物的初始选择
当收缩压持续在160mmHg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应开始使用降压药的治疗,收缩压持续在140-100 mmHg 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 mmHg之间,如果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危险15%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的抗高血压药物为: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 、 周围血管扩张药,选择任何一种药物,应该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为患者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治疗量。
2.2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药物作用特点及有无合并症而决定,即个体化原则,
(1)高血压合并心绞痛者选用B-受体阻滞剂或者钙拮抗剂.
(2)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B-受体阻断剂中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A-受体阻滞剂中的乌拉地尔,严重者加螺内酯。
(3)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者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B-受体阻断剂及钙拮抗剂。
(4)高血压合并肝肾功能不良者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长效钙拮抗剂,忌用利尿剂和B-受体阻断剂。
3 全面降低心血管的危险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于存在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估合危险分层,并干预所有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尿病等),适当处理并存的临床情况。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合理;选择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70-01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新的治疗策略已非单纯追求降压效果,除了平稳降压、降低血药浓度峰/谷比值、提高平滑指数外,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达到个体和优化治疗,规避禁忌症,预防对靶器官的损伤则更为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以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1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平稳降压
为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日24 h内把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提高平滑指数,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至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为此最好选择每天一次给药而持续24 h降压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T/P)>50%,即给药后24 h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确保血压整个24 h期间均得到持续平衡的降低。选择此种药物还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
2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充分提高药物的降压疗效,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推荐:
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D-CCB加ARB;D-CCB加ACEI;ARB加噻嗪类利尿剂;ACEI加噻嗪类利尿剂;D-CCB加噻嗪类利尿剂;D-CCB加β受体阻滞剂。
次要推荐使用的可接受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加β受体阻滞剂;D-CCB加保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加保钾利尿剂。
不常规推荐但必要是可慎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加β受体阻滞剂;ARB加β受体阻滞剂;ACEI加ARB;中枢作用药加β受体阻滞剂。
新型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一般由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药物组成,使用方便,改善依从性。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型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主要包括:ACEI加噻嗪类利尿剂;ARB加噻嗪类利尿剂;D-CCB加ARB;D-CCB加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加保钾利尿剂。[2]
3个体化用药方案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要注重个体化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合并其他疾病等综合情况以及“最好疗效,最小不良反应”的原则,为每一患者选用最适宜的药物.
3.1老年高血压患者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可降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与死亡率。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用.利尿剂,长效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1]对于合并前列腺肥大或使用其他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α受体阻滞剂亦可应用。同时注意防止性低血压等副作用。
3.2高血压合并心衰
合并心力衰竭者,应选用能降低前负荷的药物。选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并用或不用地高辛治疗心衰[3]ACEI:能缓解心室重塑,防止心室扩大,能改善临床症状,需终生使用,对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可用ARB;利尿剂:其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和体液潴留的体征,不应单独使用,一般和ACEI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衰患者心排血量降低,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使心衰进一步加重,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打断这一恶性循环,改善心衰预后[4]。
3.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心肌梗死后的危险性及并发症增加,病死率上升。控制血压可缓解冠心病症状,但要避免降压过快。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获益较大[5]。
3.4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
在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不能耐受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容易发生性低血压,因此降压应该缓慢、平稳,最好不减少脑血流量。可选择ARB、长效钙拮抗剂、ACEI或利尿剂。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再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治疗[6]。
3.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很多研究证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降压的同时能减少大、小血管疾病的发生。ACEI、ARB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占首选位置,因为这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有利作用,同时在减少蛋白尿、减缓肾病进展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实践证明,若要长期把血压控制到目标血压(
3.6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此类患者宜使用ACEI或ARB,也可用CCB和保钾利尿剂,慎用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
3.7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之一是减少靶器官损害,而肾功能不全是最主要的损害之一。在保护肾功能方面,首选ACEI,ARB也有一定作用,可增加肾血流量并降低尿蛋白[7]。
3.8妊娠高血压[2]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必要时需谨慎使用降压药,常用的静脉降压药有甲基多巴、拉贝洛尔和硫酸镁;口服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硫酸镁是治疗严重先兆子痫的首选药物。妊娠期间禁用ACEI或ARB。
参考文献
[1]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3]戴桂柱.走出对心力衰竭常规认识的误区[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
[4]李玉光,张元春.高血压与心力衰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
[5]刘峰.高血压的心脏并发症[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
要纠正治疗不足,做到治疗恰当,使血压达标,除了医生必须掌握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正确指导病人用药外,病人最好也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
目前的一线降压药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我国尚有一些小复方制剂。
1.利尿剂:目前常用的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俗称DCT)。单独应用较少。每天剂量不要超过25毫克。我国的小复方制剂中(包括中药命名的)都含有此药,剂量不同。病人要注意含量。它会升高血糖、血尿酸和血脂,所以有糖尿病、痛风和高脂血症者不要应用。另外应用较多的是吲哒帕胺(商品名寿比山,钠催锂),该药作用时间长,在24小时以上,可每日早餐后服用1次,剂量为1.25毫克。它的不良反应较氢氯噻嗪少,对血脂、血糖没有不良影响。
2.β-受体阻滞剂:目前国内常用的是阿替洛尔,美多洛尔(商品名倍他洛克)和比索洛尔(商品名为博苏),有哮喘、心率较慢以及有心脏传导阻滞者不能应用。
3.钙离子拮抗剂: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分为3大类。①维拉帕米(又称异博定):该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心脏功能不好,心率较慢以及有心脏传导阻滞者不能用。②地尔硫(商品名为恬尔心):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但较维拉帕米为轻。心脏功能不好,心率较慢以及心脏传导阻滞者也不宜应用。③硝苯地平:这一类药物很多,且不断有新品种出现,例如尼群地平、尼卡地平、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氨氯地平(商品名络活喜)和拉西地平(商品名司乐平,乐息平)等。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面热、踝肿、心率加快等。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加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前趋向是应用长效制剂,降压作用持续时间在24小时以上,只需每日服用1次。例如氨氯地平和拉西地平就是这类长效品种。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这一类药物很多。例如卡托普利(商品名:开搏通)、依那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培多普利(商品名雅赐达)、西拉普利(商品名一平舒)和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等。疗效和不良反应都相仿。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干咳无痰。育龄期准备怀孕的妇女、妊娠和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与消炎止痛药合用,降压效果要下降,必须注意。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例如洛沙坦(商品名科素亚)、缬沙坦(商品名代文)和依贝沙坦等,与上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仿,但没有咳嗽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处方分析;高血压;门诊;抗高血压药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41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对减少和预防其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关处方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的抗高血压处方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同时可减少服药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1]。本文选择本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 分析抗高血压处方是否合理, 为临床提供防治高血压方案相关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共1024张, 其中男426例, 占41.60%;女598例, 占58.40%。21~40岁38例(男34例、女4例)、41~60岁290例(男112例、178例)、>60岁696例(男280例、女416例)。
1. 2 方法 查看每张处方相关病例信息, 分析1024张处方中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 综合分析各类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以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情况。并分析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是否合理。
2 结果
2. 1 单用和联合应用抗高血压情况分析 1024张处方中, 单用1种抗高血压处方共456张, 占44.53%;联合应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共430张, 占41.99%;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共138张, 占13.48%。
2. 2 各类抗高血压应用情况分析 1024张处方中, 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共672张, 占65.6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共452张, 占44.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共132张, 占12.89%;β受体阻断剂共394张, 占38.48%;利尿剂共122张, 占11.91%;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共10张, 占0.98%。其中钙通道阻滞剂应用频率最高, 其次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
2. 3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分析 两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共430张处方: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共146张, 占33.95%;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26张, 占29.3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60张, 占13.95%;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共36张, 占8.3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2张, 占2.7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12张, 占2.79%;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12张, 占2.79%;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其他1种药物联合应用共10例, 占2.33%;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10张, 占2.3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6张, 占1.40%。
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共138张: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药共72张, 占52.17%;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8张, 占13.04%;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0张, 占7.2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共3张, 占2.1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4张, 占2.90%;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共4张, 占2.90%;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共2张, 占1.4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共2张, 占1.45%。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2张, 占8.70%;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8例, 占5.80%。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其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良好的控制此类患者血压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及处方应用是否合理对血压控制起着重要作用[2]。本文分析可以看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女性患者发病率稍高于男性患者。在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中, 单一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较为多见, 这与患者初次发现血压升高而到医院就诊有关, 初次就诊多为高血压病情较轻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是希望单一用药或应用饮食及运动等方式达到控制血压效果。但是单一用药容易产生耐药, 影响血压控制, 所以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而联合用药不但能够提高控制血压效果, 同时也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抗高血压药物中, 本文结果可以看出, 应用较多的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 此类药物属于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 钙通道阻滞剂的长效制剂应用较多[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应用也较多, 此类药物应用过程中不引起咳嗽, 因为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完全, 所以其较好降压效果。β受体阻断剂在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也应用较多, 此类药物除了有降压作用外, 对心绞痛、心动过速等也有治疗作用, 适用于此类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4]。本文结果显示, 1024张处方中, 单用1种抗高血压处方共456张, 占44.53%;联合应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共430张, 占41.99%;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共138张, 占13.48%。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在门诊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 某院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应用尚合理, 但要根据门诊抗高血压情况进行相关调整,目的是提高控制高血压效果, 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美容, 杨盈盈.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1(26):6-7.
[2] 陈海文, 李琼静.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2, 8(1):123-125.
[3] 黄骞. 门诊抗高血压用药分析. 当代医学, 2012, 12(34):128.
【关键词】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原则;临床应用
高血压病已经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高血压不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影响着心、肾的功能,最终导致多种器官的衰竭[1]。目前对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控制和运动锻炼等措施,所以,对于控制高血压,将血压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内是治疗的关键。笔者就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原则以及临床应用做了相关的研究,现在总结如下:
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1.1高血压药物使用的时间当收缩压≥160mmHg或者舒张压≥100mmHg时则考虑运用药物控制,或者收缩压在140-150mmHg或者舒张压在90-99mmHg,出现有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的危险≥15%者,也要药物控制[2]。
1.2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开始使用任何一种降压药物均要从小剂量开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于降压药物是剂量依赖型的药物,所以临床上对于降压药的血选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中等剂量,而药效也会增加,但是到了中等度量后则药效会降低[3],不良反应会增加。所以,从小剂量开始不仅能达到降压目的,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降压需达到的目标就目前WHO / ISH和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1999)确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应该至少
1.4使用长效降压药短效的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可引发心肌缺血,大剂量使用则会增加肌梗死的病死率,而使用长效降压药则能持续24h降压效果,血压波动小,交感神经不被激动,能避免防止清晨血压急剧升高,从而起到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
1.5降低降压药物的并发症治疗高血压病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和病残的发生率。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不仅是血压高的原因,还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的叠加。所以,在药物控制的同时,要积极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酗酒、肥胖等加以节制和体育锻炼等。
2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2.1依据高血压的血液程度选用药物对于轻度高血压,血压上升不高且不稳定者不主张药物治疗,建议运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量,戒除不良嗜好等来达到维持血压平稳的目标;中度高血压常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如氢氯噻嗪加β-受体阻滞剂和肼苯哒嗪;重度高血压则必须联合运用减压药,对于出现高血压脑病或危象则予以硝普钠治疗,也可用速尿,但应注意不可降压太快。
2.2主张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用较小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联合方案是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ACEI+ARB,ARB+利尿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而联合治疗的原则是选择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上接近的药物,避免效果相近的药物,简化治疗方案,降低治疗费用等。
2.3个体化原则用药[5]选择降压药物不但要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自身的年龄、体重、嗜好,心血管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合而治疗,还要根据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综合考虑,用药要做到因人而异。如青年人尽可能得采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更合适,而老年人则是利尿剂+CCB更恰当。
3小结
从1999年我国的第一部高血压病的防治指南颁布以来,关于高血压的前瞻性研究和循证医学的研究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但是,就我国目前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三低”情况往往使得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欠佳,所以,加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力度和宣传力度,开展一级预防,逐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保健意识,努力提高“三低”的比率,普及高血压知识,全面降低高血压发病人群,尤其是青壮年。
综上所述,虽然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无法从病因的角度治疗问题,但是解决临床上高血压病的头痛、头昏、心悸、失眠等症状效果是显著的,且对于降低持续的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遵循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掌握药物临床应用的规律是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的。
参考文献
[1]杜滨,张伟.健康教育在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253-254.
[2]鄢琳,王振纲.探讨中国、美国及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有关药物治疗的问题[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14-19.
[3]张心刚.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及降压、降脂预防脑卒中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