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投资项目

农业投资项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投资项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投资项目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管理

“三农”问题自古便是制约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国积极进行了农业投资项目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对该项目进行实施及管理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加强了对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及管理的探讨,希望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

3结论

农业的发展同我国经济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的联系,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现阶段我国在加强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并且应加强实施与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对高新技术的使用,并将农民作为主体,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更新理念并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作者:韩守圣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能方案;耗能品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新疆农业大学学生餐厅工程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充分运用项目所在地的市政供电、供水、供热和供气条件,科学进行平面布局,合理布置能源结构,使该项目达到国家节能标准要求。

1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900,框架结构,层高4.5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800,为保鲜、冷藏仓库、粗加工及设备间;地上三层建筑面积为15100,一层为食品加工区,二、三层为调剂厨房和就餐区。项目建成后,可供约4000人同时就餐。

2 节能评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2.1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2008年第530号令

2.2 《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建设部、财政部建科{2007}245号

2.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6号令

2.4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修订稿)的通知》新发改法规〔2010〕2807号

2.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34-2006

2.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1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2.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12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2.1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

2.14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2.15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3 项目主要耗能品种及耗能量

3.1 电力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餐厅用电指标按60W/计算,一天工作时间取8小时,一年365天,取0.75时间系数(寒暑假),则电力年需要实物量为:19900×60×8×365×0.75 = 261.49 (万千瓦时)。电力(当量值)参考折标系数为1.229,则年耗能量为321.37 ( 吨标准煤)

3.2 天然气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餐厅用气指标按0.06m3/人计算,学校共有学生15000人,一年365天,取0.75时间系数(寒暑假近4个月),则天然气年需要实物量为:15000×0.06×365×0.75 = 24.64(万立方米)。天然气(当量值)参考折标系数为12.143,则年耗能量为299.20 ( 吨标准煤)

3.3 热力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餐厅采暖热指标按50W/计算,乌鲁木齐市冬季采暖期149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3600秒,则采暖年需要实物量为:19900×50×149×24×3600 = 12809(百万千焦)。热力(当量值)参考折标系数为0.0341,则年耗能量为:436.79 ( 吨标准煤) 。

4 项目建设地概况及能源消费情况

4.1 本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院内,给排水、供电、供暖、天然气等各项管线设施均有布置,各项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齐全。

4.2 本项目运行期间,用水的能耗指标为 25L/人,一年365天,取0.75时间系数(寒暑假近4个月),则年需要实物量为:15000×0.025×365×0.75 = 102.66(千吨) 。新水参考折标系数为0.0857kg/t,则年耗能量为8.80(吨标准煤)。

5 节能目标:根据国家标准和新疆建设标准,按本标准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公共建筑的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有关规定。

6 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供应条件及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水、电、天然气、采暖均由新疆农业大学院内的市政管网集中供应,市区管网布置均衡合理,供应充足。

本项目水、电、天然气、采暖通风等年总耗能量为1066.16吨标准煤,本项目主要耗能设备包括食堂冷库、和面机等机械设备、天然气灶、洗涤消杀设备等,不会对当地能源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7 节能方案技术措施分析评估

本项目采取的节能方案技术措施包括:

7.1建筑结构节能措施

7.1.1 必须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器具和产品。

7.1.2 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和四腔三密封单框双玻塑钢门窗型材,采用A级防火酚醛保温板材料,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所有护结构均应采取保温措施。

7.1.3 外窗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相关规定。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

7.1.4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聚氨酯发泡剂、聚氯乙烯泡沫塑料等软质保温材料堵封;并用嵌缝密封膏密封。

7.1.5 屋面、楼面、地面、顶棚所采用的EPS板、A级防火酚醛保温板等均按标准要求设置。

7.1.6 主体结构应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围护结构及外墙门窗等必须从节能的要求出发,解决好隔汽、防潮、保温、隔热等问题。

7.1.7 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7.2 给水、排水节能措施

7.2.1 所有带热或低温的管道均采用保温措施,以降低能耗。

7.2.2 所有卫生洁具均采用节水型配件。公共卫生间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水嘴,大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

7.2.3 对餐饮设备洗涤用水和食品清洗用水采用节水阀门,并采取措施避免跑、冒、漏现象。

7.2.4 热水供应系统管线、热水管网设计要合理,温控装置和配水装置的性能要符合节水要求,减少资源浪费。

7.2.5 加强热水系统的运营管理,防止诸如管道保温层脱落,系统温控或排气装置失灵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7.2.6 给水机组采用变频给水机组以节省电能,满足用户恒压变量及变压变量供水的需要,使供水管网末端压力保持恒定,使得整个供水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节能的最佳状态。

7.2.7 室外绿化要注重绿化节水,种植耐干旱性植物,推广喷灌、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7.3 电气节能措施

7.3.1 机电、电气设备采用国家有关部

门推广的定型节能产品。节约电能措施要满足使用和保证电能质量,采用节电设计方案和新型产品,提高电气设备使用率。对给排水系统设备、照明系统设备、变配电系统设备及电动机、电梯等设备实行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7.3.2 变压器均采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60%左右。流量经常变化的负荷采用电动机变频调速运行方式。

7.3.3 采用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建筑物内人工照明的智能控制,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实现绿色照明。

7.3.4 照明灯具以节能灯为主,选用T5型节能灯管,同时选用电子型镇流器,使单灯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7.3.5 做好循环利用和水、电、热的能源计量,便于科学管理。

7.4 采暖通风设备节能措施

7.4.1 采暖设计合理确定室内设计参数,减少冷却和加热空气所需的能量。

7.4.2 采暖通过散热器上调节阀,实现按需采暖。

7.4.3 各排风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通风系统方案与设备,具有高品质的控制性能和可靠的安全性。送、排风管道加消声措施。

7.4.4 采用专用的具有自动锁闭功能和符合国家节能要求的天然气餐饮加工设备,安装相应的专用计量设备,按需使用。

7.4.5 根据各项设备的使用要求,定期进行功能安全检测,及时更换达到使用年限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配件。

通过以上分析,本节能方案合理可行。

8 节能管理措施分析评估

本项目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1、建立餐厅节能管理制度,安装用水计量表、用电计量表、用天然气计量表及热计量表等;2、配备专门的人员按时对餐厅的用水、用电、用天然气及采暖进行计量监测,定期进行能源统计,汇总上报相关管理部门;3、实时对各项能耗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认真采取措施修复,保证各项能源正常运用;4、采取相应的目标管理措施,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9 节能效果分析

本项目总体能耗指标:年耗能总量为1066.16(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0.054(吨标准煤)。采取节能措施后,项目设计可以达到50%的节能标准要求。

10 结论

本项目通过控制建筑体形系数,护结构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保温系统,屋面保温隔热系统,外门窗采用四腔三密封单框双玻塑钢门窗,玻璃为(5+12A+5)中空玻璃等措施,减少了围护结构的散热,改善了建筑供热环境质量,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热效率,达到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规范,项目设计可以达到50%的节能标准要求,配备相应的能源计量管理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采取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使本项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地运行。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第3篇

“大量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正面临着引入多种所有制成份的改革时期,而改制提供了新的准入和整合机会。即将起飞的现代农业对金融等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投资农业前景无限光明,值得期待。”深圳达晨创投晏小平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很多风投眼里,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种子行业已经成为掘金的另一宝地。

种业良机

深圳达晨创投晏小平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按照经营品种划分,种子可分为粮食作物种子(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经济作物种子、蔬菜瓜果种子和花卉种子四种。玉米、水稻种子商品化率高(玉米种子达98.3%,水稻种子达64.3%)、播种面积大、产销量大,合计市场占比达54%左右。国家的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和相关农业政策围绕着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来展开。这对种子提出较高的要求,也给种业带来了发展良机。

2000年以来,中国种子行业保持年均5%的复合增长率,到2007 年,行业销售额已达250 亿元左右,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10 年,种子市场规模可以达到300~320亿元。

“长期来看,在粮食增收的背景下,2009年以及未来数年政府仍会加大对良种的补贴力度,地方保护主义浓厚的补贴方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慢慢会发生改变。国外种业公司的加入导致种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给国内的种子企业带来了压力,促使种子行业不断优胜劣汰,进行整合。我们看好拥有研发和营销优势的种业龙头公司,他们有望在竞争中获利进步,业绩稳步提升。”晏小平认为。

政策扶持

在国家“保八”的政策下,从构成GDP四大组成部分来看,出口呈大幅下滑走势,固定投资中房地产拉动性大减,现在内需也在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有所下滑。相对出口和房地产投资,国家会出台系列政策拉动内需和基础建设,以保持GDP的平稳增长。

“从行业性质上说,农业是最基础的。虽然从经济的指标看,农业产值和增量占GDP的比重都在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人口和从业比重也都在不断下降,但是农业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也不会改变。”业内人士王鹏对记者表示。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第4篇

一、起步阶段的农业外资利用(1979-1992年)

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在以下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一直实行的是超国民待遇政策:(1)税收。从事农业、林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5年期满后,可继续申请减税。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在以后的10年内可继续按照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2)土地。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地方政府对外商投资项目给予优惠。土地的使用期限长,租金或使用费较为便宜。(3)销售。除对特定国家和地区有出口配额的产品外,外资农业企业产品可自行出口,对国内市场的销售又没有比例限制,产品可全部内销。(4)亲属照顾。针对海外华人投资家乡照顾亲属的特点,福建等省及一些市县还规定,外商投资一定数额可在投资地城市办理一名常住户口。

这些政策促进了外资的流入。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全国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约1092亿美元。外商在中国投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和水利)的项目数达到2764个,占总项目数的1.4%,协议外资额约为19.6亿美元,占总协议外资额的1.8%。改革开放初期年均利用外资额约0.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38%。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际组织开始积极探索在华业务,先后开展了一些小型无偿援助项目,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的农技体系项目,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造林项目等。这些项目的特点是资金无偿利用,援助规模较小,一般在100万美元以下,揭开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序幕。1980年和1982年,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签订了用于农业领域的75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但渠道较少,规模不大。1984-1992年,以间接利用外资为主,项目内容涉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种养业、加工业、林业、支持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提供资金的主体是联合国系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主要是世界银行(WB)、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 (IFAD)、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欧共体(EC)、亚洲开发银行等。外商直接投资占的比例较小,不到20%。除此之外,还利用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等形式的外商投资,外资总额年均增加4亿美元。这期间,我国农业(包括林业、水利业)利用外资项目按资金来源划分,国外贷款占48%,外商投资占44%,国外援助占8%。

1979-1992年间农业外资项目的特点是,经营的产品中,大路货比较少,特殊产品多。在港资项目中,渔业占有较大比重,大约占40%。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也很不平衡,70%集中在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农业外商投资最早也是最多的地方。同沿海地区相比,我国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农业历史悠久的中西部地区农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相对较少,利用外资仍侧重于无偿援助项目和优惠贷款项目。

二、推进阶段的农业外资利用(1993-2001年)

此阶段利用外资的主要政策有:(1)投资政策。我国重新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规定了外商投资的领域。在投资方式上,准许采用多种投资方式,不仅限于现金投资,也可以是设备、技术投资。(2)税收政策。在所得税方面,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的所得税为33%;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实行“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在享受免税、减税待遇期满后,可享受减征15%的企业所得税的待遇。在关税方面也有一些优惠待遇。(3)进出口政策。外商投资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即拥有进出口权,可以自行进口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除计划列名商品要纳入国家计划外,可以自行组织出口自产产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4)外汇管理政策。准许外商将在中国境内获得的合法收入和企业利润汇出境外,如果企业自身不创汇,也可以通过银行兑换成外币汇出境外。外籍职工在中国获得的正常收入,在依法纳税后,所有余额可以全部汇出。(5)国民待遇政策。在华外籍人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待遇。

从1993年到2001年,中国农业利用外商投资项目有7700个,合同外资金额175.79亿美元。2001年,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887个,占全部项目数的3.39%;合同外资金额为17.62亿美元,占总合同外资金额的2.54%;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9.00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2%。农业外资利用年均增长率为5.00%。

1992年以前,外商投资的农业项目协议金额平均不到100万美元,但1995-2001年期间,农业项目的平均规模达到130万美元。与全国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此阶段,国际机构和双边政府贷款项目协议金额约占40%,援助项目协议金额约占5%,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协议金额约占55%。利用“国外援助”,包括粮援和技术援助的数额明显减少;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贷款项目有所增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金额大幅上升,所占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这是发展方向上的新变化。

1992年以后,香港的投资者保持了在大陆农业投资方面的领先地位,投资项目数大体保持在40%左右。据统计,港商农业投资无论就其项目数还是协议金额都占同类企业首位。各投资国和地区按投资项目数依次排列:中国香港(40.6%),中国台湾(16.6%),日本(10.9%),美国(6.7%),韩国(6.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渠道日益增多,外商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迅速增加,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也由原来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向农产品深加工和高科技领域发展。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的比例小,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例偏低,一直在2%左右徘徊。如此低的比重,不仅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相称,也与我国长期坚持的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目标相去甚远。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项目在区域间分布也不平衡。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农业领域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此相似,中、西部地区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偏低。

三、一体化阶段的农业外资利用(2002年至今)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以涉外税收减免政策为主的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总方向是逐步减少优惠,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同时,中国也减少了对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限制(除特定行业外)和非国民待遇,改善综合投资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农业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引进资金转向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门人才,政府对利用外资的管理从行政审批为主转向依法规范、引导、监督。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制定行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农、林、牧、渔产业,主要包括中低产田改造、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及产品系列化开发等。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粮(马铃薯)、棉、油、种子开发生产等。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稀有的珍贵优良品种的养殖种植、转基因植物种子生产开发等。

2002到2004年,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3221个,占全部项目数的2.71%;合同外资金额为72.35亿美元,占总合同外资金额的2.06%;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32.43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4%;年均增加39.2%。引进外资规模逐年扩大,外商对华投资信心增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投资首选地区之一。农业项目的平均规模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2003年农业项目平均规模分别为173.13万美元、203.95万美元。

农业投资项目范文第5篇

一、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活跃,投资额呈迅速增长态势

随着我国农业领域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许多知名农企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颇具规模的海外农业投资项目,同时对外投资额也呈稳步增长趋势。据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2015年农业对外投资行业VC/PE融资案例数量共发生30起,融资规模约9.443亿美元,环比增加15.47%。2015年农业对外投资交易案例达到229起,交易规模不断上升,同比增涨了37.51%。另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2014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净额从53398万美元增长到203543万美元,增幅为73.7%。截止到2015年,我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额达71.79亿美元,占全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0.9%,持稳步增长趋势。

(二)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区域逐渐扩大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逐渐成为农业对外投资大国。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国家从32个增长到93个,合作企业增加到750多家。同时,投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如在拉丁美洲、俄罗斯等地建立了大豆、粮食等生产基地;在中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开发了天然油棕、剑麻、橡胶、木薯等稀缺性农产品的种植。并与60多个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组织建立起联系,这些工作组主要分布在东盟、非洲、俄罗斯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和国家。此外,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我国农业领域在新兴市场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拓展,如欧盟、蒙古国和东盟等。截止到目前,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区域从之前的以非洲为主,逐渐发展为与世界上52%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农业投资合作,进而逐渐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

(三)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前期,投资方式以单一的政府间合作和资源开发为主。当前农业对外投资方式趋于多元化,发展以半合作、半市场化的农业对外投资和政府间的合作方式开展。例如,技术援助、渔业开发、水稻栽培、生产劳务合作和租赁土地等。其中,对非洲国家农业投资以技术援助、渔业开发和水稻栽培为主。据东方网显示,中垦集团在非洲开发了6个农业项目,其中采用技术援助的项目为3项,水稻栽培的项目为1项,渔业开发的项目为2项,总值共计3800万美元。另外,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合作,以生产劳务合作、租赁土地、买地等方式为主。据中新网显示,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奔萨州政府签订了农业领域对外投资协议——“关于开展农业合作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中方以生产劳务合作、租赁土地等方式对俄罗斯的农业进行投资,并加强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投入。

(四)海外并购逐步增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企对外投资升温,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规模不断扩大。据2015年农业并购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农业并购活动从2012年以来加速增长,在2012年—2014年,农业对外并购数量分别为13、25、57桩,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养殖和饲料行业发生的并购占总量的50%以上,农产加工、渔业、种植业的并购占总量的23%。另据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5年农业领域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数量有125起,环比增加68.92%。此外,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来宝公司51%的股权,又以12.9亿美元收购荷兰尼德拉公司51%股权项目。这两个项目是截至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并购。随着中国农企实力壮大和海外并购的经验累积,总体来看,中国农业领域海外并购逐步增多,成效显着提升。

二、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国际占比低,跨国经营规模小

当前,发达国家农企产业化、技术化和机械化程度都比较高,在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很多环节已经实现了跨国经营。如全球90%的烟草贸易属于菲莫等7家跨国公司范围;当今世界粮食贸易的8层以上都被四大跨国粮商所掌控,即嘉吉、ADM、邦奇和路易达孚;全球性种子产业被美国孟山都集团、德国的KWS种业集团和法国马格兰种业集团等企业所垄断,这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占了世界种子行业贸易额的73%以上的份额。然而,我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据新华网显示,2015年我国超过1亿美元的农企对外投资仅占总投资额的8%,而500万美元以下的占到了总投资额的68%。由此可见,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国际占比较低,经营规模偏小。

(二)融资贷款不到位,制约了农企海外投资发展市场

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支持不到位限制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而国外资金制度比较完善,如韩、美、欧等国家对农企海外投资设立了激励专项体系和资金。而我国对农业海外投资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国家补贴政策。因此,国家支持力度的不健全,资金投入的严重滞后等原因,制约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据新华网新闻显示,我国与越南签署的农业对外投资综合建设项目,由于资金短缺、配套设施跟不上,核心科技人员不足等原因,5家进驻企业中4家无法经营下去而离开。另据新闻网显示,发达国家财政投入到农业对外投资领域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30%-50%,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10%-20%,而我国平均只有7%。这就加大了农企在对外投资时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提高了成本,对我国农企海外投资长期发展不利。

(三)技术含量较低,限制了农业深度加工的发展

我国农业对外投资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层面,还没形成以技术与投资为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目前我国以初级产品加工、合作经营和资源开发为主要。跨国并购、深度加工、高科技生产等方面的经营投资较少,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据中国农业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到阿根廷投资15亿美元,其中以初级产品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如种植大豆、开发耕地、培育玉米等。湖北省农垦局与中谷非洲有限公司联合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市郊种植棉花、水稻和大豆等农作物,其中初级加工、资源开发类的产品占总投资量的69%,而通过深度加工和使用高科技生产的农作物只占19%。另据中国信息网显示,美国在农业对外投资中多以深度加工和高科技术农业为主,占总投资额的89%,而我国在农业深加工领域的投入只占23%。因此,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应逐步向深加工、高科技发展,摒弃以往的低效率、高耗能的初级农业加工。

(四)信息公开程度低,政府与企业间信息协同较差

我国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等机构所掌握的农业对外投资类信息并不少,但是信息碎片化,公开程度低,企业获取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企在海外投资中难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导致我国一些农业海外投资企业被迫放弃在国外投资。据新华网显示,中国对南非农业投资项目,前期企业在当地投入了36万元,但因对当地人文环境,社会制度和政策法规的不了解,盲目投资,使资金亏损80%,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2014年中粮旗下子公司在巴西的投资项目,因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对接不畅,信息获取难度大,对投资国的信息公开程度低等原因,投资项目前期亏损58.6%。而据环球投资网显示,美国在南非的农业投资项目前期投资计划只是围绕在初级加工领域,但是在通过信息服务的帮助下,农业投资从初级加工发展为深度加工,提高了农企海外投资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对接政府与企业的信息协同,对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有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完善途径

(一)提高重点领域科技经费投入,创立世界级品牌

提升我国农企海外投资竞争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加大农业对外投资重点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深化科技交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增强科研院所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搭建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健全技术输出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在海外投资的实际应用。明确技术输出领域,运用成熟的新兴技术积极出口。另一方面,创立世界级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提升农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创新实践。支持农企自主兼并、鼓励建构战略联盟,推进农业组织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农业对外龙头企业。提升科技资金投入。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行业核心机密采取法律保护,积极提升我国农企对外投资的竞争力。

(二)对农业海外投资提供税收优惠,积极鼓励扩大投资范围

发达国家为鼓励农业领域海外投资,在所得税和农产品返销关税方面实行补助政策。我国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税收方面出台税收延付、税收抵免和税收豁免相关补助,并鼓励农企海外投资。其中,为出口的生产资料、设备应该提供关便利,减免不必要的税费。对缴纳了所得税的,在本国纳税额中予以抵扣,避免双重纳税。对供需缺口大的农产品返销国内时,免征进口税费。另外,对跨国农企在征税协定的国家已缴纳的法人税、所得税时在国内应以减免。针对我国不同省份的农业领域对外投资项目,国家按比例对各个企业征收不同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对于我国农产品资源开发战略性跨国农企,减少所得税缴纳比例方面的补助政策。

(三)加强农业对外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建立政策补贴体系

为缓解农企海外投资前期高昂的市场开发成本,我国应对农业涉外项目建立金融支持与政策补贴体系。体系中应建立输出银行、海外投资公司为我国农企提供股权融资和贷款。设立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建设基金,支持与投资计划有关的可行性调查、企业对外投资亏损、市场开拓前期费用和农产品资源回运费等。同时,通过专项基金补贴政策,鼓励农企开拓国际市场。在农业对外开发、供应链建设、产品促销体系建设等给予补贴。在发生突发性农作物灾害、反倾销应诉、贸易摩擦等应该对农企实施援助。对在国外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和建立生产基地的公司给予优惠待遇。另外,可以借鉴美国农业补贴方面的措施,如灾害补贴、货款差额补贴、直接收入补贴、反周期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等措施。美国的农业补贴呈现出提高农补水平、调整补贴方式、扩大补贴范围、补贴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从而对国家农企海外投资进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补贴体系的建设,降低企业独自面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压力。

(四)建立农业对外投资保险制度,降低农企海外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