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色金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色金属范文第1篇

英文名称:Nonferrous Metals Desig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2660

国内刊号:53-1060/TG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有色金属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Sichuan Nonferrous Metals

主管单位:天津冶金工业总公司

主办单位:四川省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四川省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4079

国内刊号:51-1455/T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有色金属范文第3篇

英文名称:Nonferrous Metals(Mining Section)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4172

国内刊号:11-1839/TF

邮发代号:2-46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4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有色金属范文第4篇

政策红利贯穿十二五中国优势资源供给受限

供给的长期约束力:稀缺性驱动成本曲线向上抬升

日益加剧的资源供给压力是各国推行产业政策的内在诉求之一。我们统计了全球主要金属品种的静态可开采储量,发现除了镁、钽、稀土、铝土矿、镍矿等较为充裕外,大部分矿种的可开采储量在50年以下,其中锑、铟、锡、铅、锌、铜等较为稀缺。

从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开采经验来看,全球多数矿种易开采低成本矿山逐年减少,大部分矿山开采品味长期趋势向下(以铜为例),使得未来开采成本整体上升不可逆转。

从绝对量来看,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智利、中国的工业金属储量较多,而从人均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则为资源大国。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业金属资源更加稀缺,由于城市化带动,过去十年中国的工业金属开采不断加速,静态可开采年限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铜(26.1年)、铝土矿(18.7年),铅(8.1年)、锌(12.0年)、镍(38.9年)。

相比之下,中国稀有小金属的资源和开采占比全球“一枝独秀”,稀土钨锑钼铟锗的资源占比全球首位,其中稀土钨锑的中国开采比例高达80%以上,我们称之为:中国优势资源的第一梯队;而钼铟锗的中国开采比例也达到40%以上,我们称之为:中国优势资源的第二梯队。

供给的长期约束力还体现在矿山项目所隐含的风险,其中不乏基础设施建设风险、地质学因素(矿床取向、储量估算以及开采复杂性等)。同时开采技术和资本投入也设置了“天然屏障”。

我们通过统计主要金属矿产品的出口比例分布,不难发现,全球仅少数国家能实现资源的自给自足。而在这些主要金属出口国中,较多为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组织认定),他们缺乏所需的大规模投资资本。如果对资本投入的政策限制持续,长期结构性供应限制可能变得更为严重。

政策干预成为影响中长期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

正是由于日益增加的供给压力,加大了各国政府政策干预的迫切性。回顾过去五年全球矿种的供给状况不难发现,部分矿种复合增速较低,尤其以锡(-3.7%)、铜(0.8%)、锑(1.3%)、钨(1.3%)等为甚。这当中对资源不能自给国家的影响更甚。而供给压力也加大了价格压力,供给边际曲线向上推升中长期价格趋势向上,近几年来的价格剧烈波动也刺激了定价机制的变革。各国急需要出台产业政策来保护国内市场,增强定价机制和获取海外资源。

综合分析各国已经或者即将出台的金属产业政策,我们发现在以下七大方面最为集中,其中包括:1)开采控制(配额制等);2)冶炼产能控制(淘汰落后产能等);3)出口控制(关税以及配额等);4)环保诉求(提高环保标准和门槛);5)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6)鼓励高附加值产业链延生(深加工产业拓展);7)企业/国家收储等。

以中国的产业政策为例,铜、铝、铅、锌、镍等主要集中在对冶炼产能的控制和鼓励整合方面,而以稀土、钨、锑为代表的小金属品种,则在保护资源的开采、出口控制和收储等方面频出重拳。

三大指标选出受益政策红利的其他小金属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稀土行业“政策红利”的频繁出台,自2003 年以来,中国在包括开采配额控制、出口配额控制、提高环保门槛、鼓励整合以及深加工、进行企业/国家收储等方面的执行力度逐步加大,特别是进入2010 年以来,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召开了多次稀土整合会议,政策频频出手。

而中国政策干预的“稀土模式”也获得了巨大成果:随着国家政策红利的推进,2005 年以来稀土系列产品普遍上涨了4-23 倍,尤其以2011 年上半年为甚。反思稀土模式的成功,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作用在中国资源和产量占比集中地区的产业政策更具影响力:稀土是中国资源和矿产量占比全球最高的金属;二是具备有效的执行和监管机制十分重要:稀土整合中内蒙古、江西等地的政策执行到位功不可没。

那么,面对稀土模式的巨大示范效应,谁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稀土”呢?在这里,我们选取三大指标选出中长期受益政策红利的其他小金属。这些指标包括:1)中国矿产量全球占比达到40%以上;2)中国资源全球占比达到30%以上;3)2003年以来产业政策干预的范围和强度等。最终,我们认为中国政策红利能产生巨大效应的其他小金属品种有:钨、锑、锡、钼、铟、锗。其中钨、锑、锡更为突出,而锡的短期催化剂最为明显,因三季度日本电子产业产能恢复以及明年奥运年拉动电子焊锡需求。

小金属有大看头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金属供应短、中、长期的影响因素各异:从长期来看,全球金属资源品味下降,稀缺性驱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抬升。同时开采技术和资本投入形成天然壁垒,影响长期供应速度。我们判断,铜、锡、锑等矿石供应将在较长时间维持缓慢增长。

从中长期看,日趋加剧的资源和价格压力使得各国政策干预成为内在诉求,包括产量控制、产能控制、出口控制、环保标准、鼓励整合、鼓励深加工等政策成为影响中长期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中国稀土产业政策获得巨大成功,可以预见的是,政策加码将贯穿“十二五”,钨、锑、锡、钼、铟、锗等中国优势金属供应持续受限:其中产量和出口控制加码将强化钨资源龙头定价能力;提高环保门槛是锑整合的关键环节;中国和印尼的政策干预使锡矿供应收紧成为大概率事件;钼的保护性开采将抑制新建项目的投产进度;新兴产业需求爆发性增长加大了铟整合迫切性,而鼓励锗深加工的产业政策是关键。

从短期来看,不容忽视的是罢工、天气、断电等事件对金属短期供应的冲击。而锡、铜、电解铝等最易受到短期扰动。

综上,在需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我们对工业金属中的铜、锡,稀有金属中的稀土、钨、锑、钼、铟、锗的中长期价格走势更为乐观。

投资策略和组合

板块估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让我们来回顾下上半年板块表现:除稀土子版块获得较多超额收益外,年初至今股价跌幅远大于金属价格跌幅,甚至出现背离,反映了较多悲观预期。

目前板块股价调整后,估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绝对PE 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绝对PB 处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下半年政策企稳有助于整体板块估值提升,预计低估值子板块(以铜为代表,目前江铜绝对PE 仅为16 倍)修复更多。

投资策略

小金属:政策红利贯穿十二五,中国优势资源供给受限。同时新兴产业发展将推动稀有小金属的应用出现爆发性增长。看好钨锑钼锡铟锗等“中国优势资源”品种的上行空间。重点推荐厦门钨业、锡业股份、辰州矿业、包钢稀土等。

有色金属范文第5篇

“少年班”与“精英学院”:绩效诉求抑或制度合法化——基于组织理论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论教育学术的批判与解放品性——兼论新时期教育学术的根本性问题

大学教师身份的三重标识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与大学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20年回顾及其评价

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向

三边互动下的留英教育:“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执行及其影响

我国大学研究院所肇始时间考——兼对观点的辨疑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职业教育发展的缘起及其特征

崔载阳与“民族中心教育”的理论及实践——基于学术史的视角

大学生抱怨的实证分析

大学改革的三观攻略

如何面对课程与教学中的创伤性叙事

大学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文化视角

教授治校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构建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环境分析

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误区及对策

欢迎投稿

创新人才培养的话语分析

资源基础观的大学发展:一个产权经济学分析框架

先秦原创性教育思想探微

哲学性格与大学文化

“走出象牙塔”的荒诞——西方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国难中的中国教育检省及其现实关照——以罗家伦为中心的考察

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

大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

高校三种育人制度的冲突与选择

我国高校学生权力研究10年:观念演变与合理模式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中的“翻译腔”

美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案例探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大学“合并化”运动透析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起始时间考证

《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校教师形象塑造

“礼乐教化”考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

课堂传播中的知识信息预期与教学的基本形态

大学课程实施:专业本位的价值取向

重构中国美学精神:中国大学返本开新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年)的分析

《现代大学教育》近五年载文及引文的计量分析

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思考

从诺贝尔奖说起——也论世界一流大学

瑞典教师教育及其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未来的挑战

不为高等教育共同体代言: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与政策研究理事会的立场及影响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教育的近代转型及其启示

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

中美高教研究方法之比较和反思——从不结“果实”的“花”与“树”谈起

西方大学理念的合法化历程

苏格拉底哲学教育观的启示

为了塑造伟大的头脑——约翰·S·密尔的大学观论识

讲座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评价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思想评述——读《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

对湖南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体系的思考

高校社科成果量化评价利弊论

大学德育应用自调节机制论析

教学工作与质量关系: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