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大就业

北大就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大就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北大就业

北大就业范文第1篇

当“被就业”成为无厘头的网络词汇在这个夏天迅速窜红的时候,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教育与需求严重脱节

Nancy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大中华区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她告诉记者,今年她所任职的公司基本没有录用应届毕业生,不是不求贤若渴,而是应届毕业生根本不解渴。他们急需的是有经验、能干活的人才。“应届毕业生在两三年内根本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这段时间里,公司反而要付出大量成本去培养他们。除非是为了人才储备,否则我们很少招应届生。”

“我们不能要求产业界为毕业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对企业的做法表示理解,“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了那么长时间,但是在工作中根本上不了手,这是个事实。”

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和职场需求严重脱节――这是查建中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得出的结果。

在他看来,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职场提供人才。“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大学并不认为自己是在为职场培养人才,觉得那是职业培训学校的事。他们认为,大学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于是,我们的大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大学教育基本上截至于完成考试。结果是,我们的毕业生既不懂得如何应用理论,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职场环境。”

一个大企业的老总曾经对他说,宁愿用国外刚毕业的学生甚至实习生,也不愿意用国内在企业里做了三五年的工程师,因为实践能力差得太远。

“其实根子还是在教育。”查建中认为,对大学教师的考核机制是改革路上的障碍之一,因为目前考核的指挥棒要求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科研而非教学。“事实上,最节省精力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本宣科,然后理论考试。这种机制的恶果就是,学生走出校园后没有工作能力。”

查建中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以求职为导向。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项具体改革战略,即“产学合作”、“做中学”和“国际化”。

“产学合作解决的是办学机制问题。高校不能关门办学,要向产业开门,与企业合作。”查建中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例指出,这座学校强调理论的应用和实践的创新,全校共有200个创新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室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实验室里很多先进的设备由跨国公司提供给学校以便为产业界的未来准备人才。“很多跨国公司都与这座学校有合作项目,因为他们看到学校确实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强调,改革必须具有国际视野。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已经无法阻挡。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适合产业需要的人才来,那么中国的企业就要请外国人来为我们工作。“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趋势。很多跨国公司,甚至国内土生土长的公司,比如华为,都在雇用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因为他们确实能力强,而且价格并不高。”

据查建中介绍,过去五年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已经在按照这三项战略进行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四年北京交大软件学院的毕业生100%就业,50%以上是在跨国公司工作,90%以上是在北京、上海两地,具有职场竞争力。本科毕业生中最高年薪为22万元。”

职业教育遭冷落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由于以职场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我国的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大学本科生。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也在持续走高,在一些地区甚至超过80%。

有人提出,职业教育是更理性的选择。然而,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邵鸿认为,观念与目的的错位是导致我国职业教育遭遇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但是在观念上,人们普遍偏爱本科而轻视大专、中专。现实情况是,本科毕业生并不一定能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一点在Nancy那里得到了证实。“我们公司属于制造业,大量的生产任务要在中国完成。我们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端的研发人才,一类是掌握操控技术并且具有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就属于后一种,生产一线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Nancy说,本科生从职位设定到工作能力都和生产一线不匹配,他们的目标是办公室。但办公室工作,一方面对职员有经验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正变得越来越小,刚毕业的本科生基本没有优势。

在制造业发达的当代中国,这本应该成为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不高。”邵鸿分析,有能力、水平高的老师都希望去大学工作,而不愿意到职业学校。学生同样如此。其结果是,职业学校的生源不如大学,师资、设备普遍较差。这样的现实情况又进一步把很多老师和学生推向了大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国外上大学的渠道很多,从职业学校、社会通向大学的渠道都是畅通的。但在中国,学生想上大学,只有走高考这一条路。而高考的难度也决定了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高中学习之后,一鼓作气地完成高考,那么未来通过高考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邵鸿说,职业教育之所以没能为大学化解更多的就业压力,说到底,还是和体制有关。

为了一鼓作气经由僵化单一的渠道进入大学,中学生几乎每年都在集体踏上高考征程,分层次就业与分批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几成空谈。其结果只能是四年之后,集体踏上高考征程的学生们再集体竞争办公室里稀缺的座位,尽管在其他的领域,劳动力缺口仍然存在。

去行政化改革建议

在邵鸿看来,行政权力决定了大学的发展,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当年的扩招背后还是行政化问题。国家一个扩招政策,各个大学就要执行,不扩招政府不干,学校也没钱。”

“学校很欢迎扩招”,北京一所外国语学院的一位老师坦言,“因为多招一个学生,学校就能从国家手里多得一笔经费。问题在于,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赶不上扩招的速度。对于老师来说,教一个可以手把手,教一百个就上流水线,总体区别不大。但倒霉的是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多是质量不高的‘产品’。这些孩子被忽悠进来,再被忽悠出去,中间的过程是学校在谋利。”

扩招之后,很多院系都会遇到学生就业率降低的问题。而就业率是国家评估学校和院系的重要指标。学校在设立或取消院系方面的权力很小,一旦某个院系的就业率连续几年降低,国家就有可能缩减院系的招生规模,甚至将这个院系整个砍掉。

这位老师透露:“为了保住院系的规模,以及这个规模背后的实际利益,学校和院系就会想尽办法在就业率里‘掺水’,‘被就业’就是这样来的。”

邵鸿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去行政化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要切实扩大高校的自。扩大学校的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为学校增加基本财政支持的同时,减少项目审批式的经费分配,使学校既有能力,又有权力去独立办学。”

北大就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2015年有749万毕业生,今年达到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进入就业市场。如何在如此庞大的求职大军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对刚从学校踏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第一步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大学生择业竞争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即学校的积极引导和大学生自身的准备。

一、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成为其重要职责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1.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走向择业成功的第一步。高校应从大一新生就开设这门课,引导学生尽早学习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做,首先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通过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大学期间针对性的锻炼,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其次可以尽早认识职业、了解职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自身素养,这对将来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第三了解就业市场,了解当前的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自身将来想从事职业的就业环境,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高校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作出计划并根据发展态势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

2.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大学生还未走进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环境的深入了解,对于行业、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及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的情况等方面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而对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的大学生来讲,这个时期学习能力旺盛、可塑造性和接受能力强,可抓住这个特点,通过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教授和答疑,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大学四年做好学习和实践锻炼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对学生起重要作用,这也就要求学校建立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可通过组织就业指导课老师及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行学生就业工作交流,也可通过对已就业的学生进行调研,整理反馈回来的信息,在授课时,更多的联系实际,穿插实际案例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就业。

3.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引导作用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专门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的部门,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应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就业推荐和就业咨询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应多方面收集、整理和招聘单位的信息,举办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最后还要积极与招聘单位联系,努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4.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既能解决自身就业难的问题,还能拓展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也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要求学校一方面积极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和吸引大学生自主创业;另外设立创业教育基地,为学生创业做坚强的后盾;第三聘用专业的创业导师或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人士讲授课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知识及实践经验;第四保证资金的充足和到位,为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自身的准备

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自身是否做好准备是择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大学生应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就业准备。

1.知识上的准备

当今是知识竞争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所以,大学生要学好学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笔者认为,作为大学生应学好和涉猎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首先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未来工作的根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能使大学生更加理性和睿智。第三是计算机、网络及外语知识。当今是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这些已成为必备的职业基础要求。第四是法律法规常识。了解它能更好的保护自身权益。第五是人际交往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更快适应职场,在工作中也能提高成功率。

2.能力上的准备

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等同于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知识也不能简单和能力划等号。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校内外的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在择业竟争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大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一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要求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大学生处于18-24的年龄阶段,正是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协助,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些技能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使他们更快适应从大学到职场的转变,且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起重要作用。三是组织管理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还应多组织或参加班集体活动、学校社团活动及暑期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四是承受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学习和求职择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阻力和困难,这就要求大W生要有承受困难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这对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更加有用。当然,同时也要加强其它方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被动性的能力。

3.思想上的准备

现在的毕业生在求职中有一些常见的思想矛盾,比如不能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容易在求职中得意忘形或患得患失;理想过于丰满,毫无思想和能力准备就盲目创业或在择业中把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作为首要要求;盲目从众,跟风去考研、出国或不考虑自身情况,找和朋友、同学一样的工作;四是面对竞争,缺乏勇气和能力应对等等。所以,作为毕业生来说,良好的求职心态非常重要,大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一是要正确的自我认知,找准职业目标,合理定位;二是做好竞争的准备,调整好面对竟争成功和失败的心态;三是做好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的思想准备;四是要做好面向基层工作的准备;五是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

4.材料的准备

求职择业中,也要重视材料的准备,做到万事俱备。一是推荐材料的准备。包括个人自荐信;学校推荐表;专家举荐书等。二是物资的准备。包括服装;交通费用、通讯设备;用人单位的资料等。三是问题材料。包括面试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及自我发展的认识等。

大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择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能否走好第一步对以后的人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做好就业准备就要求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通过多方途径积极引导,达到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目标。对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自我,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大学期间,根据规划贮备知识、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顺瑜.浅谈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J].高校论坛,2012(7).

[2]王昕.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J].克山师专学报,2004(1).

北大就业范文第3篇

此外,受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纷纷支持孩子去就读职业院校。对于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普通百姓来说,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选择。在诸多类别的职业教育中,IT职业培训正在成为后高考时代的考生求学的热门选择。

前途+钱途 IT职业培训正当道

现在学什么很火爆?当然是IT!一方面,在“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带动下,无论是处于转型发展的传统产业还是快速壮大的新兴产业,都对IT互联网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不唯学历凭能力”社会就业风潮下,中国人才结构正经历着从基础性人才到技能型人才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行业和市场双重利好推动下,中国IT职业培训产业正迎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据《90后职场肖像》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的行业非常受90后喜欢,从投递的简历来看,互联网开发位居简历投递量排行第二名。而互联网行业普遍先进的管理理念、诱人的福利和创新文化的氛围,都对90后的吸引力非常大。除了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IT互联网行业的“钱途”也非常诱人。据智联招聘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IT/互联网/电子行业不仅成为应届生吸纳大户,占比29.5%;也是平均月薪较高的行业,应届生平均薪资为5693元,高出应届毕业生近千元。

显然,在前景和钱景的带动下,偏向理论教育的传统高校无法更好的满足社会求学的需求,反之,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北大青鸟APTECH等专业IT培训机构备受关注。从青鸟招生办老师处了解到,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大批考生前来咨询,与以往相比,这两年前来咨询的上线考生明显增多,说明IT职业培训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家长和考生的认同。

上学选名校,作为中国IT职业教育的卓越品牌,北大青鸟APTECH自1999年成立以来,依托北京大学优质雄厚的教育资源和背景,秉承“教育改变生活”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中国IT技能型紧缺人才。如今,200余家授权培训中心遍布全国60多个重要城市,全国合作院校超过800所,与国内外10000余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累计培养和输送80余万IT职业化人才进入IT行业,成为中国IT人才培训教育机构和北京大学校办产业的优秀代表。

就业为王 培养高素质双优人才

当“上大学能找好工作”的思想渐渐失势、当千万级大学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学历光环已不复存在,就业难问题凸显。据《2016中国人才趋势报告》,当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中低端人才的“产能过剩”,二是专业技能人才、创新技术人才和中高端人才“供给不足”。

对此,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北大青鸟APTECH作为IT职业教育的领航者,自知重任在肩,不仅从教育产品方面注重学员的专业技能获得,也非常重视对学员的素质教育,以期实现为社会输送德技兼备的双优人才,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从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进入到德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阶段。

因为坚定的信念,让前行更有动力。2016年初,北大青鸟APTECH率先提出和落实“教学为本 师爱为魂”教育理念。强调好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帮助学员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员的素质教育,以达到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通过COT(职业导向训练)课堂上大量的游戏和情景演练,以及学员课外的阅读和练习,让学员认识到自己习惯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逐步递进训练学员的职业素质,最终实现学员在校即成为准职业人的转变。同时,尊重每一位秉性各异的学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学员培养方式,打造一支有“师爱”、有“灵魂”的教学团队,唤醒学员心灵深处内在的正能量品质,使其成为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健全人格、良好职业素养的精英人才,使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更上一层楼。

“幸运的事情或许都让我撞上了!”这是毕业去到上海、实习工资7000元的青鸟学员小王的就业感言,曾经带过他的老师们感触颇多,其实所有的成功并非只因“幸运”二字,那些看起来成功毫不费力的人,之前一定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从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培养到聚焦学生内心的“正能量”,北大青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为学生提供就业的第一步,而是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希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这也是北大青鸟矢志不渝的品牌目标和行业使命所在。

创新引领 向现代职业教育迈进

如果把IT职业教育比作一条宽广的河,北大青鸟APTECH就是连接行业和人才的桥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机下,北大青鸟从师资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引领行业持续向现代职业教育迈进。

一个好的老师能带来什么?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师资力量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够确保教学效果。对此,北大青鸟APTECH在总部设立了师资培训班,从技术、专业授课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将他们培养成拥有多年职场实战经验的IT工程师和教师的“双师型”教员。如今,北大青鸟拥有近7000名标准化师资,为学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另一方面,北大青鸟APTECH始终坚持教学产品的研发、设计、创新和迭代。率先提出“课程设计产品化”的概念,投入人力和资金研发更具领先和实用性培训课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和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打造具有特色的IT职业培训发展模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当职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人有机会分享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北大青鸟APTECH持续不断推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产品,并积极拥抱互联网,在做大做精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开拓互联网教学模式,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因素与传统IT职业教育相结合,依托青鸟云平台成功打造出北大青鸟具有特色的O2O教学模式,保证了产品和服务的与时俱进,满足学员和企业对新知识技能的需求,助力互联网+。

北大就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 创业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92-03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为历史最高,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目前我国大学毕创业的大致比例仅为1%,因此,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下的重要民生工程。为了深入了解河北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和影响因素,课题组在全省大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各高校在校大学生,涉及到的W校有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唐山师范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等高校,包含经济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管理、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0多个专业的学生,涵盖了文史、理工和艺术类,覆盖面广。

调查问卷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自主创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自主创业的原因、学校层面的教育和培训、对省和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素质等6个方面,15个问题来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26份,其中有效问卷500份,运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性别结构来看,本次调查对象48.2%为男生,51.8%为女生,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其中36%为大一学生,30%为大二学生,24%为大三学生,10%为大四学生,人数分布集中在大二、大三的学生,符合当前情况(大四学生忙于考研或找工作)。具体分析如下。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从问卷结果看(如表1所示),在500份有效问卷中,有369名学生对自主创业是认同的,仅有6名学生反对自主创业。通过交叉分析发现这与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宣传是密不可分的,在369份认同自主创业的问卷中有260多份问卷中都提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仅有1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创业不太重要。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问卷显示,在500份有效问卷中,有196份有创业打算,但没有试过,193份不太好说,正在考虑中,64份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创业,47份有打算,而且尝试过或正在进行(如表2所示)。从性别来看,男生创业意愿高于女生,196份有创业打算的问卷中56.12%为男生,47份有打算,而且尝试过或正在进行问卷中,62%为男生。有创业打算或正在考虑创业的学生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创业的关系不大,有约2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自主创业毫无关系。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分析。从数据统计结果看(表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主要有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崇尚自由工作时间和空间,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也有的学生认为创业不失为就业的一条成功出路,还有创业可以解决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愈加明显,加以就业的压力,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当然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机也有重要影响。

4.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主要有合伙创业、家庭创业、独立创业、连锁加盟、开网店等几种方式,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见图1,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多选合伙创业模式,占到了62.2%,独立创业的占16%,家庭创业的只有3.6%,在其他选项中也有学生写到合伙开网店,合伙加盟等形式。通过个别访谈以及微信朋友圈可以发现,目前开网店、做微商在高校学生兼职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微商,投资小,经营灵活。毕业生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可以依据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选择更适合的创业形式,自主创业可以掌握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团队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创业的经济压力,分担风险,也可以博取众长,制定更利于企业发展的计划,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对风险意识淡薄,资金匮乏,这是选择团队创业的主要原因。

5.大学生希望学校在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所做工作。从统计结果看(表4),学生对学校的创业培训还是很期待的,希望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来提升创业素质,调查显示,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的排在首位,约占70%。举办创业大赛和聘请成功人士开设讲座也是学生期望的,另外,多举办创业比赛,锻炼学生各方面素质,与成功人士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其他选项中所涉及到的。所以,学生对于学校的创业培训还是很渴望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压力变小,可支配时间增多,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增多,他们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者进行校园创业。高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大学生将最后一次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在大学期间的不断努力和锻炼,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更大的成就,由此看来,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大学生对国家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了解的分析。近几年,国家和河北省、市等都出台了不少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给予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更大的支持,各级政府也在着手有针对性地实施这一政策,整体看来,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创业支持体系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见图2,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很了解的仅占2.2%,完全不了解的占到22.2%。学生普遍存在对高校政策比较熟悉,但是对省市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却了解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校的政策更偏向在校学生,侧重为在校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而地方政府的优惠待遇更侧重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各有侧重。

7.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见表5,500份有效问卷中超过400份认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原因中创业项目及资金、个人专业知识与能力最重要,其次是政府鼓励与支持,占50%,还有40%多的认为需要家庭给与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另有提到要有大局观、坚持不懈的精神等个人素质。

三、提升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1.完善自主创业教育体系,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自主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来讲,要熟悉和实施这一工程,接受系统的自主创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主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较长的时间并日益得到了普及。在我国,自主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是最近若干年才开始出现的。由于时间短,我国的自主创业教育发展还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目前在大中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已经开始受到重视,而在经济发展不太发达地区还没有实质性发展。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培养自然也不能离开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师资力量。所以,要培B具有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作为培训实施者的教师首先要求具备同样的素质和意识,否则这种空洞的纯理论性说教在现代的大学课堂上早已失去了立足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能否培养出具有自主创业精神的青年学生,关键是要看从事培训工作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调查与访谈得知,目前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创业经历,而且这类课程也并不是教师自己的主攻专业方向,大多数是由班主任或者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兼职承担,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在这方面,邯郸学院从2014年以来一直鼓励各专业教师利用平时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且实践锻炼对教师的职称评定、经费支持有一定倾斜。这无疑提高了教师实践的动力,自己主动积极地去联系单位,对教师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3.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创业政策宣传和落实。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大学生对河北省的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不是十分了解,如大学生创业税收减免政策,银行小额贷款的贷款利息优惠,鼓励创业风险投资优先投资大学生创业,对于大学生创办公司和企业,政府头几年免收企业所得税等。学校可借助媒体的力量,比如建立“创业政策”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学校网站、校内创业社团、学校报纸、广播等来进行广泛宣传,让每一个有志于创业的学生都有专业的渠道获得最新的扶持优惠政策。

4.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虽然政府和高校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能享受者寥寥无几,对此可以考虑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的形式,资金来源要多样化:政府财政出资、企业捐助、校友资助和学校董事会出资等,提高基金的总金额,扩大基金的覆盖范围。

5.组织开展创业专题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富于梦想、渴望成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外部偶像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成自身内在精神的直接动力。如安排企业专家和创业明星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与成功人士近距离接触,沟通交流创业思想。通过创业论坛、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分享等形式,为广大创业学子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企业家创业初期的复杂心态、创业动机、传奇般的创业经历,能有效激发、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加强他们克服创业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6.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通过与一些初步取得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交流发现,他们在校期间就有自己创业或者兼职的经历,比如一个快餐加盟店的创业者,在校期间就利用业余时间到麦当劳、德克士等快餐店打工,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和加盟条件,毕业后还是打工,经过两三年的经验积累,才加盟开了自己的店。还有人开了教育辅导机构,也是在校期间经常做兼职,光顾各种辅导班和辅导机构。

7.构建京津冀高校大学生创业合作平台。河北省环绕京津,省政府和各高校应该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个机遇,与京津的高校建立相关的创业服务平台,发挥京津冀高校的优势创业资源,实现资源共通、信息互享,抓住优势创业项目,从而实现区域内高校大学生创业的联动发展。

另外,“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正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网上也经常报道大学生回乡创业成功的案例,大学生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回乡创业,利用自己在大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同时还能提高基层劳动者的整体素养,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有效缓解我国年轻人整体外流,改善基层农村老人儿童留守无人照顾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各级政府要优惠农村创业政策,鼓励回乡创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新常态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相关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RSHZ-2016-01072);2015年度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34201095-1。]

参考文献:

[1] 朱震杰.政府主导下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6(1)

[2] 李海峰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26)

[3] 崔鹏.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4] 王云瑜,陈宪泽等.福建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J].福建电脑,2015(8)

[5] 刘富成.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路径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4)

[6] 陈香兰,蒋春艳.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14(8)

[7] 安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江西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8] 高飞.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北大就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化大农业;农学;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38-02

1 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垦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快构建以贸易为龙头,以加工为中轴,以种养业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涵盖整个农业经济链条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随着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高职学院应承担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构建以低碳化、智能化、功能多元化、劳动者知识化为特征的北大荒“绿色农业体系”,实现粮食增产、农业提质、产业延伸的重担。

作为农学专业本着“服务种子行业、背靠企业群、实施‘互惠互赢’”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学院多次与黑龙江北大荒种业集团、北大荒种业下属的红兴隆科研所、双鸭山农场、友谊农场、松花江农场、青年农场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还与多多集团、哈尔滨硕谷种业等达成校企合作协议。

现有植物及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及土壤肥料、种子贮藏加工作物种子检验检测及栽培育种技术、植物保护农业微生物、标本室等九个专业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0000平方米。拥有黑龙江省农科院及其下属绥化农科所、五常农科所,北大荒种业及其下属的红兴隆种业、垦丰种业、北大荒粮流等,省农垦总局下属的友谊农场、八五三农场等14个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接待500多人次学生实习实训。

2 建设思路

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建立和发展,垦区将建成和发展现代粮食核心产业,主要发展基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从农业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绿色生态环保、观光设施农业、旅游生态农业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根据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由于种子生产与经营销售的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也比较长。与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教育关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专业“小学期分学段”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和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关键因素,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根据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专门型人才的要求,按照贴近生产、自我发展的建设思路,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使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使该专业学生取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97%以上;同时又能够发挥区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产业示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承担相关技术培训和园艺植物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任务,对周边地区及相关职业院校起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遵照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建成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争取将基地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园。

3 主要举措

根据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背景,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依托,根据现有的基础,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了发展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发展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实训基地;从现有的农业基础出发,突出“技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四大特色,重点发展高科技、绿色、无污染等种植类园区以及养殖类和旅游观光类农业园区。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建设集实践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强化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引入校企业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学院、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优势,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在近几年内:

(1)三年内扩建种子检验检测实训室,增加谷物分析仪、高精度种子水分测定仪、纤维测定仪等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使之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种子检验检测中心。种子质量检测实训室建设,就建议按照我国种子行业要求,通过校企合建共享的途径进行建设,既可以用于教学、也可用于种子企业种子质量检测,而且还可以将学生教学实习与企业种子质量检测工作结合起来,按照行业标准,在校企专家共同指导下学习掌握种子质量检测岗位能力。

(2)扩建种子贮藏加工实验室,增加风筛清选机、比重清选机、成品仓分料系统、包衣工段平台系统、斗式提升系统等种子加工设备,使之成为种子加工中心。

(3)扩建种子营销实训室,成为种子营销实训中心。

(4)扩建校内良种繁育实训基地,使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0公顷。同时将原来实训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

(5)与北大荒种业合作,建立一个种子经营公司。

使以上三个中心、一个园区、一个公司成为学院学生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农业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立足垦区,本专业有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的需要,深化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及其下属绥化所、五常所,北大荒种业及其下属的红兴隆种子业、垦丰种业、北垦种业,省农垦总局下属的友谊农场、八五三农场、八五二农场、双鸭山农场等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并在原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建三江种业、九三种业、八五一一农场、香坊农场、七星农场等5个以上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2010年学院与松花江农场达成合作协议,在农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利用现有设备在园区建立实习实训车间,同时也可以为园区生产农业产品,并为农业种植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也可在蔬菜和水果生产上建立示范基地,引导农户发展,并为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农场可为老年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由学院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在人才培养上,通过学院的平台为园区定向培养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级技能专门型人才,也可采用联合办学形式,利用农场学院现有的校舍和设施在农场办学,一方面为园区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为现有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院每年为实习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经费,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学生生产实践,企业优先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