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规管理

合规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规管理范文第1篇

合规的概念源自英语的complice,原意是指“遵从、依从、遵守”等,从字面上合规就是“合乎规定”,就是我们要照章办事,而不要违章。但究竟什么叫“合”,要合哪些“规”,如何做到“合规”,就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了。从广义上讲,合规是指行为主体符合某种规则的状态及达到该状态行为过程,它较多的应用于社会组织这一层面,如各种企业、社会团体等。而“规”中的规则具有不同层次的内涵。

企业要做到合规管理,需要遵守不同层面的各种规则。具体说来,第一,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如果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将会遭受到严厉的制裁。不但会使企业遭受经营、声誉上的损失,而且企业有可能因此而丧失存续的能力。因此,法律法规是企业合规经营的第一准绳,是强度最高的规则。第二,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通常会制定一套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以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这种制度一旦制定,企业人员就应当严格遵守,如果不能落实执行,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运作,企业也会因此蒙受损失,这一层面的企业规则对于企业人员而言具有刚性要求。

1.加强合规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小的细胞。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设立、存续、中止以及内部管理、生产经营、行业竞争、劳资矛盾、环境保护、纳税,合法权益保护、违法犯罪追究等都有法律、法规以及法制性的规范性文件予以规制。离开法律企业就无法生存。就企业内部而言,它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要使其正常运转,必须每一个部件各司其职。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极力将合规机制上升到国际商业准则的高度,利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作为对付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竞争的一种利器,为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竞争设置了种种障碍。企业要实施国际化开拓,必须建立与跨国公司相适应的合规管理体制,以此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外部持续竞争力,使企业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

2.强化合规管理,是企业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风险管理的各种标准或规范纷纷出台,已被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广泛关注和倡导,并被成功地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管理领域。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动荡的形势下,建设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强化员工合规经营意识,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防御能力,为生产、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健康运转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只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合规,真正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合规,企业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发展才没有后顾之忧。

违规风险,是企业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引起的不利后果。这种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往往就很被动,必须要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近年来一些企业发生的案件说明,外部欺诈和内部违规相互交织,导致不少企业形成风险和损失。通过合规决策、合规管理、合规操作来识别、预警和控制风险,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和效益才能得到保障;通过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使企业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真正落实,企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3.有效落实合规责任制,是企业合规管理的关键环节

落实有效的合规责任意识需要两个关键点,首先是明确的员工岗位职责规定,其次严格贯彻问责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需要建立企业内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详细描述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并随着业务发展及时变更岗位说明书,使得在岗人员时刻明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在某些企业内部,有些工作靠的是领导口头指派、有些工作的内容则是靠员工的口口相传,岗位说明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的后果往往是员工对自己的职责不清,该做哪一些,做哪一些,哪种做法合乎要求,哪种做法违规等等问题只是知其大概,容易产生工作的偏差。另一方面,员工工作出现违规的状况时,又难以通过岗位职责来进行问责处理。

严格贯彻问责程序是健全的问责制的另一要素。企业内部的合规问责,尤其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与处罚时,也应当确定严谨、透明、公正、合法的问责程序。企业在启动处理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等责任追究程序时,应当建立案件责任人和知情人处理办法,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甚至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责任人绝不姑息纵容。

4.培养全员责任意识,是合规管理的着力点

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合规管理体制,在理念上应以四个责任体系为基础,处理好三个关系。

合规管理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风险合规管理部的闫晓慧,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合规为抓手 实现案防管理“零发案”的最高工作目标”。

假如时光倒回到两年前,那么,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我断然不会去讲这么一个宏大的主题,有极大的可能我会选择诸如“争做合规标兵”或者类似于“如何合规操作之类”的,更加容易引发共鸣的话题去跟大家作交流、分享。讲到这里,在座的各位可能会觉得奇怪,咦,两年前的你和今天的你不都在合规部门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那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光是因为工作时间长了所以对“合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在推动着我,让我必须要立足更高的点,以管理者、体系构建者的视角去跟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去作一场更加有深度、有见地的交流跟分享,不足之处,请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在正式的分享之前,我想问在座的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合规”,什么又称之为“案防”?可能大家会觉得不明所以然,说实话,之前的我跟大家一样,对合规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按规章制度操作上,对案防几乎没什么认知,觉得那就是个高大上的名词,显得不那么切实际。但,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谓“案防”,它确实是个高大上的名词,但,它绝不虚幻,它是监管部门要求我们银行机构经营管理要致力于达到的最高目标,这个目标真真儿的就立在那,我们必须要通过系列举措去实现它。所以,结合监管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最终选定了“合规”这一举措。立足实际,我们的使命就是要通过抓合规管理来实现我们的案防“零发案”的最高工作目标。

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合规风险管理,它又有着怎样的流程体系,这样一种体系的搭建真的对实现我们的案防目标有那么重大的意义吗?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答案是肯定的!

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本质上就是一种闭环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讲到这里,大家一定很好奇,咦,你说它是闭环的它就是闭环的,为什么不能是开放的?我非常理解大家的想法,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结论的确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寿阳农商银行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合规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中明确的。那么,今天,我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董事会确立的这项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来跟大家一同交流、分享下合规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

我们常说“十案九违规”,那么,这个“规”,到底从哪里来?是不是就需要我们先立规矩,有了规矩,那么,在执行规矩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违规”,为此,我们就得从中分析原因,如果是属于制度设计层面的原因,我们是不是就要返回到最开始的整章建制环节对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如果是制度执行不力,我们是不是就要按照标准去整改、去处罚、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学习培训,防止类似违规问题件的再次发生,简言之,这就是我们合规风险管理的闭环流程体系。

作为合规风险管控的综合管理部门,我们合规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综合管理职能,致力于打造该流程体系的建设。前期,我们的合规工作重点就是以“整章建制”为切入点,通过制定《法律合规审查办法》,规范了制度订立的程序,并将合规审核环节嵌入到制度订立程序中,建立起一整套属于我们自身的完整而规范的内控制度汇编电子库,从源头上防止因制度订立不规范而可能引发的各类法律风险或操作风险。很幸运,这项重点工作我全流程参与其中,并负责对各部门提交的内控制度从法律合规视角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核意见。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做好的,它需要大量知识储备,包括现行的法律法规、业务规章以及业务发展实际,方能提出真正有价值、更容易被部门所接纳的见解。所以,我以部门的工作重点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认真专研做好“整章建制”工作,在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通过认真专研,适时请教外聘律师和业务部门人员,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保证能够胜任新形势、新监管要求下的银行发展趋势,为商行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合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合规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银行合规管理是银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机制,其主要对银行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的一项制度。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各大银行开始加大合规管理力度,以此来降低合规风险,促进自身的发展。但当前我国银行合规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不利于合规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提高银行合规管理水平,促进银行健康发展,银行管理人员需充分认识到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完善合规管理措施,保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合规与银行合规

(一)合规的广义概念。合规这一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行为主体符合某种规则的状态及达到该状态的行为过程。合规中的规则具有不同层次的内涵。

(二)商业银行合规特点。1、银行合规需更加遵循法律的规定与精神。由于银行的高风险性对社会与公众的影响比较大,如果银行疏于考虑其经营行为对股东、客户、雇员和市场的影响,即使没有违背法律法规,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声誉损失。所以,商业银行应当比普通企业更加遵循法律的规定与精神[1]。2、银行合规遵循对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国际性。由于银行的业务具有广泛性与综合性,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不仅包括那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还包括更广义的诚实守信和道德行为的准则。随着银行国际化业务的开展,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加强,商业银行不仅要遵守本国的各种规则,还需要遵守各种银行业国际规则及其他国家银行业的规则。因此,银行合规遵循对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国际性。

二、银行合规管理的现状

(一)未形成科学有效A制度和流程体系。虽然银行越来越重视合规经营,对合规管理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但其在合规管理过程中,流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不科学。由于银行相应的人力、物力配置,未能够进行制度的系统建设和及时跟进。缺乏对合规风险管理要求的技能掌握,合规管理的实战能力亟待提高。监管机构对合规管理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合规风险管理的操作无依据。

(二)合规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由于银行在合规管理过程中,对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履行合规管理职能时有思想顾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各单位合规风险报告路线多向本级机构负责人负责,由经营者对自己的经营合规性进行自我监督,导致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合规管理与评价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被大打折扣[2]。

(三)法律合规工作缺乏有效管理。由于银行的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合规管理需求,而大部分的合规工作大都归到风险部,风险部人员还需要承担风险部授信放款等其他工作,其合规工作实质为兼职,合规员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处理授信放款法律审查,日常合规工作难以全面深入展开,致使银行的合规制度无法全面落实到合规工作中。

三、银行合规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能职责。银行为了实现合规风险精细化管理要求,需设置法律审查岗和合规管理岗,理顺法律与合规的关系,明确划分对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的职责,以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监控。通过设置专门的合规管理岗位,借鉴国外配置合规经理的先进经验,逐步推行合规经理制,在保障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履行合规职责,最大程度防范和化解合规风险,通过不断总结和积累合规管理实践经验,找到一条适合银行合规管理发展的出路。

(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深化合规管理内涵。合规管理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通过合规管理,能够控制和及时避免违规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营运成本,间接取得经济利益。因此,为了深化合规管理内涵,银行应将合规风险评估建立在一定的量化分析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合规奖惩制度,强化合规约束,强化岗位制度约束,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把好合规风险第一道关口。

(三)以电子化手段促M合规执行先进的合规管理。信息系统是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并保障贯彻落实的有效手段。因此,银行应开发一个集法律合规审查、规章制度管理、授权管理、合规风险报告、违章记分管理等多项合规职能为一体的合规管理综合系统平台,将多个系统统一到一个平台进行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以“风险为本”强化合规监督检查,提升合规管理质量。为保证银行合规管理水平,银行合规检查要适应外部监管的需要,合规部门要参与具体合规检耍与业务检查形成合力,将属于重大合规事项通过独立的渠道向上级汇报。同时,银行还需正确处理合规监督检查与业务检说墓叵担围绕风险防范,调整合规检查定位,此外,银行合规管理人员还需要正确处理合规部与业务、风险管理、内审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合规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银行合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降低合规风险,保证银行合规管理水平,银行需进一步强化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能职责,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深化合规管理内涵,以电子化手段促进合规执行先进的合规管理,以“风险为本”强化合规监督检查,提升合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合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规管理;企业;路径

企业合规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合规政策,按照外部法规的要求统一制定并持续修改内部规范,监督内部规范的执行,以实现增强内部控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早期预警,防范、化解、控制合规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机制。如何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是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

1 企业合规管理,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基础

任何管理,建立健全制度是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全面梳理、清理、修订、完善内部制度,并根据国家法规的变化持续修订,将日积月累的各种良好做法总结沉淀、积累固化下来,并清晰地界定实际工作中的尽职、问责和免责标准,形成一整套合理合规、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是企业合规管理的基础。

2 加强企业合规管理,业务部门监管是重点

各业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中枢,是各业务系统的“权威”。各业务部门不仅是企业业务主体,也是本业务范围的监督主体,对相关业务流程的落实、制度执行等具有重要的监管责任。

一是要以企业的定位、目标、战略为基础和依据,综合考虑各业务管理职能之间、本业务职能内部各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各方面、各层次的管理制度进行整体设计,制订和完善一整套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整体优化的管理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制度的规范性、指导性,又要考虑制度的操作性、执行力和可追溯性,为合规监督及进一步考核追责提供依据。

二是业务部门要依据相关制度、规定,认真梳理各自业务范围和管理权限,根据业务监管重点、难点,列出具体监管清单,明确监管任务和责任,定期自查监管任务落实情况,切实落实好监管职责。据此,业务部门在安排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执行落实情况的合规性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并督促整改落实。要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的合规性检查,在发现、整改问题基础上,不断总结、分析、积累业务监管中的好做法,持续改进业务合规性管理制度和合规性监管经验,建立更为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

三是要在日常监管实践基础上,对监管清单进行进一步修订和梳理,结合不同时段的具体目标、管理重点以及企业员工的认知程度、自觉行为等状况,提出不同时段的监管重点和目标,积累固化监管方式和问题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3 加强企业合规管理,开展专业监管是关键

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合规管理是必然选择。针对国企长期形成的一些管理模式和规则,以及面对的复杂市场环境,在合规管理的进程中,开展专业监管是必须要选择的关键手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营管理的控制、监督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合规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管理活动及相关经济资料的审核和检查,收集、整理、鉴定和分析,发现和查处企业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理、乃至不合规等问题,纠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偏离经营目标和管理权限的行为,提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发挥管理整体功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法律风险防控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环节。在企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法律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律风险监管,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法律风险加以梳理、分析、控制、对比,利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改革发展的各类优惠条件,充分加以有效利用,从而实现企业合规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企业法律合规性监管重点就是企业法律风险管控的重点。就目前来看,企业法律风险重点主要在合同法律风险、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财务管理法律风险、安全管理法律风险。这些方面的法律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来讲,都是具有毁灭性的,其合规性监督必须依赖于专业的法律机构、法律部门、法律人员来组织实施并一以贯之 ,保证相关业务的法律合规,防范法律风险。

4 加强企业合规管理,落实纪委再监督是必要环节

任何管理都不能游离于“监督”之外,监管工作也不例外。无论是业务部门的监管还是专业部门的监管,都存在监管职责是否履行到位问题。纪委的再监督职责就成为合规监督中必要的环节。

一要强化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意识和合规意识。组织纪律性不强、合规意识差以及不学法不懂法是违纪违规的根源。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学习,增强组织纪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强化纪律观念。

二要强化监督,促进业务部门监管职责的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业务部门在健全完善制度流程、制度执行落实的监督、合规性监督等情况的再监督,督促业务部门做好关键事项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日常业务的合规。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岗位,充分采取效能监察、专项监察等有效手段,开展合规性督查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按照“一案双查”的制度要求,既追查当事人、当事单位的责任,也要追查监管部门的监督责任。

三要强化问责,切实推进合规监督责任落实。纪检监察部门不应直接插手界定各业务是否合规问题,只对业务部门、专业部门是否履行监管职责问题进行监督问责。对于再监督发现的问题,该约谈的约谈,该函询的函询,切实保证监督问责实效。要敢于问责、严于问责、善于问责。要通过查办、问责、督办、约谈、通报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充分履行监管职责。

合规管理范文第5篇

在互联网+时代下,不管我们是否认识到、是否愿意融入、是否抵触,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都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今儿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新常态下HR如何做好合规管理的法律话题。

HR在新常态下可能面临哪些新挑战?

1.市场产品不断创新,企业转型的机会增多,HR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企业并购后的人员精简等。

以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App软件“滴滴出行”举例,以往我们用这款软件主要是预约出租车。随着业务模式的创新和转型,我们开始接触到“专车”、“快车”、“顺风车”,后来我们发现还有“班车”和“代驾”。在互联网软件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HR开始遇到诸如员工兼职做专车司机算不算“在外兼职”、上班期间发“兼职代购”的微信朋友圈算不算违纪等问题…从另一个方面看,互联网时代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遇到重组、并购、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等情况,不得不精减人员。在此种背景下,HR将面临裁员方案设计、政府报备、员工沟通、离职谈判、应对媒体、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确实比较挑战。

2.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员工的流动率增大,HR需要更多地关注诸如“竞业限制”等与员工离职相关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时代,是一个员工随时有可能炒老板鱿鱼的时代。对于企业文化的“不兼容”、薪酬待遇“不匹配”、企业福利“不完善”、工作授权“不充分”等,都可能导致员工离职。在员工离职的过程中,HR开始逐步意识到“竞业限制”的重要性,如何避免关键人才离职后到竞争对手处工作、如何设计竞业限制条款、如何考量竞业限制补偿,成为HR面临的新课题。

3.企业人力资源部面临如何创新,如何更好地为业务服务,如何让员工感受到HR的作用。

在新的商业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要推动企业的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业务驱动导向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可能需要重新梳理。现在许多世界级企业普遍应用的是“三支柱模型”,即把人力资源部门分为业务伙伴(HRBP)、专家中心(COE)、共享服务中心(HRSSC)。而如何构建这些业务职能,是摆在企业HR面前的难题。这里面的HRSSC共享服务中心,就是集中处理常规的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如薪酬、福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费用报销等,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释放出人力资源的专业能量去支撑业务发展。

4.员工自我维权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一方面员工开始学会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于对法律条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导致HR从业人员遇到新的劳动用工纠纷。

如今的各种软件App、新闻推送等功能,使得企业和员工可以低成本、零距离地迅速获取自身所喜好的数据、信息与知识,信息的获取、解读使得我们的员工逐步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合理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对于法律条款的理解,作为HR,通常为非法律专业人士,她们对“如何理解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2008年以后企业和员工连续签订了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合同到期时,企业可否选择不续签”等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在实务操作中,遇到新的劳动用工纠纷。

给HR朋友的建议

1.强化员工入离职管理,防范员工流动风险

对于员工的入职,要把握好上一家单位的《离职证明》、《员工入职登记表》、企业规章制度的签收等环节,劳资双方应该有基本的诚实信用。

在员工离职方面,要关注离职文件的签署、未休年假的安排或结算、离职补偿金的计算与支付、竞业限制的描述、《离职证明》的出具、保密事项的约定等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2.对某些岗位视情况实行弹性工时制,降低用工成本

在目前新的用工环境下,对于企业高管、销售、市场、研发等岗位,一些企业逐步实行“弹性工作制”,包括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对于企业而言,如对高管、销售等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由他们自行根据业绩情况和工作需求来平衡工作和休息,可以节省加班费的支出,节约用工成本;对于员工而言,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可以自主掌握工作和休息时间,工作相对灵活,符合目前时代下的工作特点。“弹性工作制”也是目前市场上知名企业主流的工作形式。同时,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销售目标,采取灵活工作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3.积极适应90后员工的想法与做法,对考勤规律、加班法则等进行良性调整

目前,80后、90后可以说是企业用工的主力,年轻人的思维、工作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对于考勤纪律,一些企业考虑到上下班的拥堵高峰、岗位工作特性等情况,开始尝试实行灵活的上下班时间段,允许员工在特定的上班时间段、下班时间段自行掌握工作时间。同时,对于加班,一些外资企业鼓励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工作,推行专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加班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而在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加班”和“值班”进行相应的区分,合理控制企业的人力用工成本。

4.考虑多种用工形式:直聘、实习生、劳务、非全日制、派遣、外包等

在互联网+时代下,用工多元化、灵活用工将成为趋势和可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使用非全日制人员、实习生、劳务人员,并将一些非主营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操作。

非全日制用工(也称“part time”),顾名思义,就是每天工作时间没有达到标准工作时间的用工形式。从法律上讲,是指员工在同一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平均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周累计不超过24小时。与全日制用工不同的是,从事非全日制的员工可以与一家或者多家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企业只需为非全日制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而且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而业务外包,通常包括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企业将一些重复性、零散的非主营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外包公司,从而降低企业用工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在具体操作上,外包员工与专业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由外包公司选派合适的人选到企业提供项目支持服务。企业通过支付给外包公司一定的管理费用,后续工作(例如选人、用人、换人、考核、管理等)交由外包公司跟进。

5.掌握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例如特大灾害中的员工伤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