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认识与实践论文

认识与实践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识与实践论文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1.能够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常高校内部的人文体育教育和高校的德、智、美等联合组成了高校内部教育体系,并且在整体上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为体育是人的根本,开展育心和育人都无法脱离育体。特别是高校内的校园文化,主要也包含了高校内部人文体育的制度、精神以及设施等,都离不开具体的制度、物质及精神等方面文化,而人文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可以直接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非常集中且羡慕地表现出校园文化的发展及其所蕴含的精神,促使其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达成有效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2.内容广泛,为高校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

高校体育教育属于高校人文体育教育的基本实践方式,通常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当中,并以此来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体会及启迪,从而领悟到体育活动中的科学、严谨性的规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育和感悟。将人文精神深化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当中,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最新的人文知识,从而有效地增强其体育发展技能。另外,校园文化也属于高校人文体育进行实践发展的载体,融合在校园文化环境当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对学生的导向、熏陶以及激励的作用,从而以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高校人文体育具备综合教育的优势

高校内的人文体育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内容以及非常强大的科学依据,因此这些因素直接给予了高校人文体育的综合教育功能,其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起到教育作用,促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越来越高。可以说不但打好了学生的身体基础,同时也直接培养了学生完善的人格及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的能力偏向社会化发展。另外,这种独特的教育优势,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可迁移性及可操作性,因此其综合教育的优势非常明显。

二、高校人文教育理论的实践路径

1.优化高校体育课程

由于高校内部的课程通常都是具体体育项目的学习课程,像篮球、跑步以及羽毛球等,这些课程中普遍缺乏人文教育因素,即使是存在一定内容的人文课程,也并没有真正获得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多数学生直接忽视这部分的人文课程内容。因此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低沉的特点,不断地改善其自身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可通过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中人文内容的特点及重要性。

2.结合德育智育,体现人文精神

在大多数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重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加强学生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教学成果。很多报名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其高中阶段时,学习的文化知识课程的内容及所用的时间都普遍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少很多。因此就要求高校内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将体育技能直接上升到一个理论化的高度,将智育和德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来促使理论知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具备人文体育精神,最终促使学生各个方面都获得有效提升。

3.营造整体人文氛围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核心内容

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各高职院校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新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和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体验“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从模拟仿真训练到全真顶岗实习,真正做到手脑并用,理实一体,理论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操作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实践育人符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高职学生大多来源于高考成绩低分段的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征。这些特点从表象上看表现为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刻苦精神不强、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弱等。进一步研究和和分析后则不难发现,这些表象背后其实是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和思维方面的特征。在心理方面,这些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小学阶段文化理论课成绩一直相对落后,由此造成的是他们对纯文化理论课的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在思维方面,这些学生往往不善于抽象思维,对灌输式的教学接受效果不佳,提不起精神。他们更需要感观刺激、行为引导,需要用生动的案例、具体的实践和职场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实践中的“身教”比课堂中的“言传”效果更佳。实践教育更符合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基本路径。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育人导向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实践育人导向,就是要将实践育人融入校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之中。

1.校园精神文化蕴涵实践理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精神文化是学校的风骨和命脉,其形式主要表现在高度凝练、风格简约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高职院校具有代表性的校训、校风等大多铭刻着实践的理念。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其含义为: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夙夜为公的奉献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为“勤、信、实”,简短的三个字集中体现了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勤:天道酬勤,勤奋求知,勤俭建校,勤勉育人;信: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诚信立业,维护信誉;实:实事求是,实用为本,善于实干,注重实效。蕴涵实践理念的高职院校园精神文化,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鼓励师生摒弃传统观念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唯读书论,激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自身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艺为学生解惑传道授技;激发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增强动手能力,把技术技能的学习、敬业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品行的塑造作为自我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2.校园物质文化融汇实践元素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具有直观性。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校园的色调、建筑物、道路、河流、文化广场、园林、景观、道旗、标语、画廊、板报、橱窗、实验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及环境。近十年来,高职院大多经历了迁址建设新校区的过程。新校区的楼宇、亭台、水榭为成千上万的师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也彰显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特质。从校园总体布局、建筑群落外部造型、内部功能、结构材质色调,到文化广场、主题展馆、雕塑壁画等处处展示职业文化中的行业印记,体现与学校举办专业密切联系的岗位实践性特征。高职院校的校园雕塑更倾向于具象风格,人物雕塑除了一些著名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往往选择行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杰出贡献者。悬挂的格言警句也是宣传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居多。此外校内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更是融汇了大量实践元素。在学校徽标设计中,高职院校偏向于选择与学院办学紧密关联的行业某一代表性的工具加以抽象变形,以此融汇行业实践元素。如航海类高职院选择的多是锚、舵、罗盘等图案,工程机械类高职院选择的多是齿轮、铁锤等图案。物质文化中融汇的实践元素,对师生会产生感观的深刻印象和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增强师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进而提升师生对专业教与学的浓厚兴趣。

3.校园制度文化强化实践规范

学校制度是对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日常运行规则的规定。学校各项制度设计科学合理,运行有序顺畅,可以为学校高效管理,实现办学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办学者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比如高职院校的章程一般在总则中都会首先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为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要求等。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及具体制度也都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坚持实践导向、强化实践评价的特点。一系列的制度使得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在高职院校更加受到重视、更加规范和更加有效。高职学生通过逐层逐级的校内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身心素质拓展实践、社会服务体验实践、专业课程实操实践、综合技能模拟实践、企业全真顶岗实践等体系化训练,不仅能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获得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形成优良的职业素养。

4.校园行为文化体现实践特色

师生员工行为是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名片,是校园精神和文化的无声诠释。高职院校师生员工体现实践特色的行为文化,往往成为高职院校校园内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比如航海类高职院校实施的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从入学起就全过程实践和体验未来船员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比如实训课程,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求统一着工装上课。如果进校企合作的实训室参加实训课程,其工装与企业员工的工装完全一样。老师和学生体验的完全是一种真实的职场氛围,实践的完全是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或者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外聘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引领学生进入再现的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在特定的情景中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则在手脑并用、学思并进、知行并举中,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会进行“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工作”。师生的行为不以坐而论道见长,而以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创新为重。

三、增强实践育人导向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校园不同于面向大众的公园,高职校园也不同于企业集聚的产业园。肩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命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既要美丽和谐,更要有精神和文化的积淀;既要引进和培育一定的职场环境,还要营造读书、求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实践育人导向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整体设计、形成特色、师生参与和接轨社会等几个方面增强其实效性。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

从内涵而言,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从文化建设的目标而言,包括师生精神的修炼、素质的养成、情操的培育等;而从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态的和动态的、形象的和具象的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实践性的特点还决定了其建设的特色性和特殊性。如此复杂、多维的系统工程,整体设计必然是其实效性的基础。而实践育人导向也必然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必须遵循的。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凝炼

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办学要求和办学规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富有特色的办学专业既是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和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既然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育人,那么专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必然要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在“高大全”,而在于不断凝练和积淀的特色和灵魂。这样的校园文化更接地气,更具有实效性。3.师生参与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根据实践观点,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的主体,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一定的客体发生着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师生既是文化育人的客体,更是文化建设与育人的主体。无论是校园文化精神的讨论和提炼、校园环境等物质文化的营造、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还是日常工作生活、各种活动等行为文化的表现,没有师生的参与都是空泛的、缺乏灵动的、无实际意义的,更谈不上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4.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的互通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设计

引言

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型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特别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传统的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中强调语言知识的操练,教师主要对英语单词、词组、语法以及句型进行详细地讲解和练习。“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是传统英语教学留给大家的印象。这种模式将学生至于被动的位置,这不能适应时代英赋予英语教学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新时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和目标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TeachingApproach)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美国家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人员在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一种语言学习模式,也是对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成果。在我国,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英语教学标准以来,各地的教师在探讨这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目标设计出明确而又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交流、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习得语言,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

二、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及其实践

1.任务设计的几点要求

Nunan(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首先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要决定每一课的目标任务。其次,输入材料应该源于现实生活,任务必须尽量真实、实用、有趣且形式多样化,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这些任务活动可以直接来自于教材,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将教材内容进行改编、重新整合,或是补充网络教学资源,加以融合拓展。再次,在设计任务时应该从学的立场出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合适难度的任务,使学生乐于参加,(任务太简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太难则会挫伤其自信心,打击其积极性)。此外,任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担任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活动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重点应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总之,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培养用英语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的实践

根据任务型教学理念,我将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了六个基本步骤:

(l)Warm-up(引起学生兴趣的热身):通过热身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感受英语的氛围,如讲小故事,做小游戏等等。

(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具体步骤):向学生介绍学习目标和活动任务及其要求。

(3)While-task?(设计出数个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俩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让学生自行开展具体活动。

(4)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各组选派代表展示任务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最后评价反馈

(6)Homework(布置课外作业,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级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任务设要计好就一定把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及所需要的辅助材料,进行总体规划。然后思考如何设计各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较为真实的活动情境提高语用交际能力,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离不开语言的形式。也就是说,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既依赖任务的完成,也依赖语言形式的学习和操练,如学习有关任务的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或通过特别设计的语言练习为任务的完成做铺垫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任务过程中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另外这些不完全是真实生活的“语言学习任务”,操练对完成真实任务亦有很大帮助。例如,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第四册Unit2,是关于人与技术的话题:技术与幸福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设计了一个预习方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重点词汇(如:关于科技发明产品的词语、理解文章须掌握的词语)以及重要的表达句式、句法等;通过阅读需把握的重要信息(answeringthequestionsaboutthepassage/findingthekeysentenceofsomeparagraphs/thepassage)。在课堂上,任务的引入我设计的是一个情境剧:Thereisanewanewtechnologicalinventionthathaspromotedrecently.Oneofyourclassmatewantstogetone,soyouaccompanyhertotheshoppingcenter.Workoutadialoguebetweenyoutwoandthesalesassistantabouttheproduct.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谈论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positive&negativeeffectsontheirlives),讨论结束时须形成书面报告(report),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对各小组表现给予评价;之后进一步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掌握情况;最后就是课后作业布置:1)以6人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设计一个大约10分钟的情境剧:(给优胜组给予奖励)2)记忆重点词汇,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

三、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体现了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多的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仍处于探索阶段,要更大地发挥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还需广大教师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在自己的教学中摸索实践,总结经验,使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吴中伟:“任务”的性质和特点——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从目前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一方面,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队伍学历水平不高,我国旅游行业基层员工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都是职高毕业,只有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靠操作技能突出得到晋升的。另一方面,大量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旅游行业认识不够,就业定位不准,往往有很高的热情,但不愿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频繁跳槽,无法稳定工作,加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不如职高生的操作能力强,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而使相当多的旅游企业在用人上不愿考虑聘用高学历学生,使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毕业学生处于无法就业的尴尬境地。这说明,在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问题。分析其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与旅游企业用人的需求错位,而造成学生无法在本行业就业。

第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与行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由经济管理、地理、历史、外语类专业转轨而来的,相当多的教师是转行来教旅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原专业的痕迹,使理论教学过多而缺乏实用性。

第三,高校旅游专业与旅游行业联系不够,目前高校旅游专业与旅游行业的联系较少缺乏长期协作,论文学校的教学实习计划,由于缺乏旅游企业的有力支持,往往流于形式。

二、培养可持续发展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路径选择

(一)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来自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充分听取各层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深入旅游企业现场研究,建立由旅游行业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对该专业的指导、咨询、审议和协助活动,从而真正做到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培养人才的目的性;使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岗位群,使培养的学生岗位明确,定位准确。所开课程应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所选教材必须是实践环节充分,技能性强,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二)用“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理论实践结合

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应注重理论实践并重,建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操作,在旅游企业中“下的去、上的来、留的住”。笔者在长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建设工作中,构建了以下理论实践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避免了目前一年级纯理论教学,二年级才刚接触专业,三年级完全没有理论教学的理论实践环节在时间上脱节严重的弊端,该体系在第一学年由于学生理论必修课多,采用第二课堂,节假日到旅游企业认知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进入高校学习就能接触到专业实际;第二学年,通过校企互动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校内实训与校外短期定岗实习结合,职业资格学习,使学生能深入旅游企业的实践,参加企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第三学年,深入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与专业综合知识培养的毕业论文结合,真题真做,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不仅仅是技能训练,他们必须在实践中去观察发现企业出现的问题,查阅大量资料,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敬业乐业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实践不断线,不仅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使他们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成为企业认可的行业骨干。从我校旅游管理03—06的4个年级毕业学生反馈情况看,该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三)理论教学应以职业能力为主进行教学

在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等方面应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划分出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不同的能力群组,每一群组由不同的具体项目组成,每一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章节中,形成统一的规划和优化的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与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应根据发展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行业先进的理念与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能力,同时还是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要求。因此把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重新定位,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寻者转变。在我校开设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就能较好的体现这种转变。在该课程中教师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教学,根据旅游企业实际营销案例,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为企业策划,学生分小组讨论企业情况,探索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设立校园旅游实训中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学校应在校园内采取“自建”的方式建立旅游实训中心,如导游模拟讲解实验室、饭店客房操作室、模拟中西餐实训室、酒店吧台操作室、旅游景区设计实训室等小型的实习场所,一方面可以进行技能实训、展示;另一方面可以对外营业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经营,学生可通过真实的担当服务员、管理员、客人等角色更好的培养服务意识,掌握专业理论,他们能及时对所上课程进行实践,使课堂理论与实际运用充分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爱业乐业精神的教学目的,这为学生的高素质就业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1、科学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高质量、高比率的就业

实践教学基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顺利与否的关键,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例,2003年以来,我们以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多家酒店以及旅行社、景区等众多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分为低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国内股份制酒店—国外先进的酒店三种类型,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将来的就业方向,灵活选择实习基地。以我校学生在某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情况来看,这家酒店的来宾几乎都是外宾,管理人员一半都是外籍人员,酒店就是一个国际社区。因此酒店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不仅是服务意识、能力,还有外语水平,以及灵活快捷的反应、与客人沟通的能力、紧急情况应变能力等。该酒店对学生的实习培训非常重视,培训计划完善,除了职业理念教育、操作技能训练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成长发展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到国际知名品牌管理的酒店实习让学生更自信。实习完后学生能很轻松的就业,这对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很有好处。

2、“顶岗实习2+1模式”强化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阶段,其教学实行过程控制很重要,抓好基础管理:做好实习前的教学准备,实习计划大纲、实习指导书完善;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安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提前将实习安排、达到的目标等情况告知学生家长,并签订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实习安全保证书,得到家长对顶岗实习的认可;建立实习生档案,学生每周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习报告;采用教师现场指导与跟踪指导两种方式,每位实习生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实习、指导论文;使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及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畅通,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将旅游企业职业培训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学校参与旅游企业对学生的培训,提出人才发展规划,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人才管理。教师指导与旅游企业操作能手指导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使他们在就业时相比其他学生更具有择业优势。学生实习岗位技能学习与毕业论文结合。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能第一时间发现旅游企业中的问题,根据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撰写出毕业论文,真题真做,强化了所学专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务所任期 会计稳健性 强制轮换 中央企业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发生的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使社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有效性产生了质疑:作为独立、专业的审计师,为何没有发现和披露公司管理者各种长期的会计舞弊行为?众多研究将主要原因归于事务所与被审计公司的长期关系上,认为长审计任期造成审计师独立性的破坏,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和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为此,各国纷纷制定了审计强制轮换制度。我国自2004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实行审计师强制轮换制度,而中央企业要求实行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至今已实行超过5年,在政策要求下,所有上市公司与中央企业应至少经历了一次审计轮换。本文试图为下列问题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事务所任期的长短对会计稳健性有何影响?中央企业在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下的财务报告稳健性程度如何?中央企业实行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对改善财务报告稳健性的效果如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从国外研究结果来看,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与审计任期正相关。在较长的审计任期下,审计师与被审计公司管理层的关系变得密切,审计师由于欲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过度信赖客户提供的信息、审计纠错意愿下降等因素,会有意或无意地损害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虽然长审计任期本身并不直接损害审计质量,但是长审计任期可能会慢慢地、逐渐地损害审计师的公正性(Mautz和Sharaf,200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审计质量与审计任期负相关。实行事务所轮换制度会带来一定的审计成本,而长的事务所任期不仅能降低审计成本,同时,随着审计师对客户的了解,针对客户的专业知识、专业胜任能力都会不断提高,因而更有可能发现客户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舞弊行为。Mansi等(2004)、Ghosh和Moon(2003)均发现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质量在提高,即投资者和投资中介并不认为长审计任期会损害审计质量。针对审计任期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研究,Jenkins和Velury(2008)的研究发现,审计任期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即审计强制轮换制度对会计稳健性是不利的。Dan Li(2010)进一步研究发现,Jenkins和Velury(2008)的结论只适用于大公司和受审计师监督程度较强的公司,而小公司和受审计师监督程度较弱的公司的审计任期与会计稳健性呈显著负相关。

(二)国内文献 余玉苗和李琳(2003)认为在长审计任期情况下,同时存在损害和提高审计质量的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得出审计任期延长会提高或降低审计质量的结论。陈信元和夏立军(2006)发现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成倒U型关系,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另外,刘启亮(2006),周冬华等(2007),罗党论和黄旸杨(2007)均发现,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相反,夏立军等(2005)认为,审计任期增加并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并且在大规模事务所中,审计任期增加,审计独立性反而更高;宋衍蘅和付皓(2012)的研究表明,在较高的审计风险水平下,事务所不会因为任期较长而丧失审计独立性。朱松等(2010)、洪金明(2010)和戴瑜(2012)发现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财务报告稳健性下降。本文试图从中央企业角度出发,研究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是否能有效改善财务报告稳健性。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随着事务所任期延长,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形成了长期关系,审计师可能会对客户建立起信任,对客户的会计系统和自己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形成思维定式,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审计工作状态,因此降低审计投入与审计标准,并可能会默许客户后续年度较为激进或随意性的财务判断。另外,为了维系长期的契约关系,事务所自身也有动机不去披露客户重要的错误以及违规行为(DeAngelo,1981)。在这种情况下,审计独立性遭到了破坏,即表示审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质量与稳健程度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假设:

假设1: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延长,财务报告稳健程度下降

中央企业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直接监管,要求控制其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水平。同时,在实行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后,事务所会因处于审计初期而更加谨慎地降低自身审计风险,将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中央企业在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下的财务报告是稳健的

我国至今也并未出台相关政策来处罚不遵循强制轮换制度的行为,无法保证强制轮换制度真正实行到位。陈信元和夏立军(2006)提出,我国的监管者可采用类似于其对事务所变更已经采取的监管措施,例如对过长或过短的审计任期加强监管关注和信息披露,而不是实行强制轮换或限制变更措施。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中央企业实行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并不能显著改善财务报告稳健性程度

(二)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本文基于Basu(1997)衡量会计稳健性的模型,并参照Jenkins和Velury(2008)在分析事务所任期对会计稳健性影响时的调整。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EPS / P=α0+α1 *R+α2DR+α3R*DR+ε……(1)

EPS / P=β0+β1 *R+β2DR+β3R*DR+β4FTenure+β5FTenure*R+β6FTenure*DR+β7FTenure*R*DR+ε…… (2)

其中,EPS为公司当年的每股收益,P为公司当年4月30日的股票价格,R为公司在12个月的累积超额回报(当年5月初至下年4月底),DR为哑变量,如果R1)两组,检验事务所发生轮换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同时,本文引入年份的因素,采用模型(3),检验中央企业在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实行期间,随年份的增加财务报告稳健性程度的变化:

EPS / P=γ0+γ1 *R+γ2DR+γ3R*DR+γ4YEAR+γ5YEAR*R+γ6YEAR*DR+γ7YEAR*R*DR+ε…… (3)

其中,YEAR为对年份的赋值,随年份的增加从1开始赋值。YEAR*R*DR的回归系数为正,表示随年份的增加,财务报告稳健性程度上升。根据本文的假设,γ7不会显著大于0。考虑到2007年实施新会计准则会给财务报告的稳健性带来影响,因此模型(3)中将样本分为2004年至2006年和2007年至2009年两个时间段进行回归分析。对模型中的相关变量的定义见表(1)。累积超额回报(R)为公司12个月的累积超额回报。由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必须在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公布,为避免将以前年度的盈余信息包含在当年度的股票收益中,故以公司当年5月初至下年4月底的累积超额回报来衡量该财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事务所任期(FTenure)是指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为同一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年数。本文以公司上市的第1年为事务所任期的第1年,之后若该公司发生了事务所变更,则以变更的第1年作为事务所任期的第1年重新计算任期长度。相反地,若该公司未发生事务所变更,则将事务所任期进行累加。在计算过程中,若属于事务所更名、合并,则连续累加事务所任期;若属于事务所拆分,而当年的审计工作由上年审计事务所拆分后的事务所担任,则连续累加事务所任期。同时,对于1992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公司,统一确定其1992年年度报告审计的审计任期为第1年,这是因为1992年之前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很多公司未披露其事务所聘任情况;沪深股市分别在1990年和1991年才设立,1991年底之前上市公司的数量较少,这样处理预期不会影响研究结论。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4年至2009年共计6年的A股中央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本文所指的中央企业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下的企业所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于2003年,故数据收集期间从2004年开始。事务所任期数据是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手工整理而得,其余财务数据以及市场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同时,本文对初步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如下步骤筛选:剔除当年上市的公司样本;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00%的样本;剔除金融行业样本;剔除当年和上年的财务数据不全的样本;对EPS / P和R进行winsorize处理。最后得到2004年至2009年样本数据共1129个,其中2004年至2006年样本506个,2007年至2009年样本623个。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中央企业2004年至2009年事务所平均任期对比。结果表明,实行强制轮换的5年里,中央企业事务所平均任期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制度实行第5年)中央企业事务所平均任期出现小幅上升。这表明,中央企业可能偏向于保持较长的事务所任期。另外,各年均存在事务所任期大于5的样本,虽然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也表明现实中存在中央企业不遵循强制轮换制度的情况。表(3)列示了回归变量的描述性统计。2004年至2009年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事务所平均任期为4.2年,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7。事务所任期最短为1年,表明上市公司当年发生了事务所变更;事务所任期最长为17年,由于事务所任期从1992年起开始计算,可以发现,存在公司自上市后一直聘请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并且没有按照强制轮换制度进行更换的情况。另外,累积超额回报(R)的标准差较大,表明样本公司在市场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回归分析 本文对前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如下:(1)事务所任期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表(4)是采用模型(1)和模型(2)检验事务所任期与会计稳健性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1)和模型(2)中的R*DR的回归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2004-2009年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总体上是稳健的,坏消息比好消息的确认更为及时。样本期间属于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实行期间,结论支持假设2。模型(2)中FTenure*R*DR的回归系数为正向不显著,即没有证据表明随事务所任期的延长,财务报告的稳健性程度下降。结论不支持假设1。另外,本文将样本分为2004年至2006年和2007年至2009年对模型(2)进行回归,也并未得到显著的结论支持假设1。可能的原因是,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延长,既存在着使得财务报告稳健性水平提高的因素,也存在着会降低财务报告稳健性水平的因素,因此事务所任期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2)中央企业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有效性。表(5)报告了中央企业上市公司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有效性的检验结果。由表(5)看到,当年发生事务所轮换的R*DR回归系数为正向不显著,而当年未发生事务所轮换的R*DR回归系数为正向显著。这表明,在实施事务所强制轮换期间,当年发生事务所轮换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程度反而更低。这可能是由于事务所强制轮换后,事务所在审计初期缺乏对客户专门的审计经验,因而对财务报告稳健性水平控制不足造成的。同时,表(5)采用模型(3)检验了中央企业在强制轮换制度实行期间,随年份的增加财务报告稳健性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表(5)可以发现,2004年至2006年YEAR*R*DR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随年份的增加,财务报告的稳健性程度上升。2007年至2009年YEAR*R*DR的回归系数为负向不显著。这表明,事务所强制轮换实行的前两年,财务报告的稳健性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007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持续的改善。用模型(3)检验2004年至2009年的数据,也没有得到正向显著的结果。一方面,没有证据表明2004年至2006年的改善是得益于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另一方面,在实行新会计准则之后,制度的实行也没有继续改善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总体来说,中央企业实行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并没有显著改善其财务报告的稳健性程度,该结论支持假设3。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至2009年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总体上是稳健的。但没有证据表明随事务所任期的延长,财务报告的稳健性程度下降。由于事务所任期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长事务所任期既可能提高财务报告的稳健性程度,也可能会对稳健性造成损害,二者的联系不能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来表述。进一步对中央企业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有效性检验表明,在实施事务所强制轮换期间,当年发生事务所轮换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程度反而更低。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有效地改善了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稳健性程度。本文与现有的国内文献在研究结论上的差异,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解释:首先,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而非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因此在特殊的政策背景下,事务所任期对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可能不一致。其次,本文研究了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行前后共计6年的经验数据,与现有文献相比研究期间相对较长,延长数据期间也增强了本文结论的准确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现实条件下,仅依靠不能够有力执行的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不能够显著改善事务所任期对会计稳健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对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控制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以及完善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等措施也需要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洪金明:《审计任期与会计稳健性》,《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年第2期。

[2]宋衍蘅、付皓:《事务所审计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会计研究》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