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范文第1篇

短期培训也可以快见成效。如农广校的农业科技培训,面对的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学员文化素质偏低,但实践操作能力强。要使培训见成效,不走过场,教师得多下功夫,善用教学技巧。现结合多年的农业科技教学经验,研究探讨一下短期培训,特别是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的一些技巧。

一、备课技巧

要开展好短期培训,教师备课是关键。教师既要准备授课内容,又要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充分准备,才能上好培训课。

(一)备学员

教师备课之前,要对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了解他们的文化层次、方言、风俗习惯和收入状况,了解当地的农业状况、农业资源、传统农业项目及区位优势。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或亲临培训地点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采用学员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及教学方法。结合这些基本情况,认真备好授课内容,才能确保上课结合实际,确保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成效。

(二)备内容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涉及面广,内容量大,而师资有限,经常会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教授多门专业课程的情况。因此,对于农民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选用合适的方法,去准备授课内容。首先应备目录,了解本门课的大概内容,把握基本框架;然后备各章节的内容,突出章节重点;各章节细节性的知识可让学员自学获得,更能强化短期培训的效果。

另外,若是上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专业课,除了备目录及各章节重点外,对适宜当地农业推广的技术更要备好,包括讲授时间的安排、专业术语与地方通用语的协调、重点强调等。备课时还可采用电脑投影及网络技术,备好投影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用现代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上课技巧

上课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好技术加好艺术,学员听起来是一种享受,就更愿意去学,也更容易学会。

(一)概括教学内容

概括教学内容即为目录教学。授课开始按目录向学员介绍本门课所包含的内容,各章节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联系哪些生产实践等,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听课学习。这样,教师搭起了教学框架,学员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听课,进行分析,进行理解,便会很快接受课程知识。

(二)巧分类,找异同

知识点可横向联系,也可纵向联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便于学员认识比较,可加强记忆。如在讲作物的布局时,谈到禾本科作物,就要指出单子叶植物(刚出苗时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如:玉米、水稻、小麦、高梁等,它们是耐连作作物,可连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对产量没有多大影响;而豆科作物,属双子叶植物(刚出苗时有两片子叶),如各种豆类,它们是耐短期连作作物,在同一地块短期连作对其产量影响不大,但长时间在同一地块种植,产量便会急剧下降,病虫害会明显增加。此种作物,如需在同一地块进行种植,应种2~3年间2~3年。同时,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将知识点延伸,如生物的分类为:种―属―科―目―纲,同科的生物,具有相同的性状,具有相同的病(虫)害,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同科植物进行嫁接才易成功,如桃能与李嫁接,但不能与梨、苹果及其它不同科植物嫁接。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员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联系了生产实践,直观易学,易于掌握,易于记忆。

(三)结合生产实践,突出重点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重在生产实践,因此教学时必须突出技术要点。例如在讲分带轮作时,要讲清其原理,以及分带轮作的方法。其原理是充分利用边际效应,培肥地力,合理解决茬口问题,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增加农业经济收益。边际效应,简单理解就是地埂边的作物比中间长得好,原因是地埂边的光照条件好,通风透气好,土壤地埂边的肥力相对较强等。分带轮作要因地制宜,宽大而平整的地块搞分带轮作效果显著;而对于陡坡地、旮旯地等较狭窄的地块,则不宜进行。狭窄地块其实已经是天然形成了的分带。

(四)专业术语与地方通用语相结合

农民学员对地方通用语很清楚,对专业术语却较难理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尽量结合使用地方通用语,便于学员接受。如:水稻“分蘖”,地方通用语称之为“发兜”;玉米中耕除草称之为“薅包谷”;马铃薯称之为“洋芋”;西红柿称之为“酸辣子”;“三化螟”称之为“抽心虫”;负泥虫称之为“背屎虫”;蚜虫称之为“腻虫”等。专业术语与地方通用语相结合,学员一听就明白。

(五)实物讲解与现代电脑网络教学相结合

授课前,教师可准备一些标本,如小麦锈病、玉米大小斑病和水稻“三化螟”为害等症状标本,讲解时会更加直观。还可结合电脑投影及网络技术,提高上课效率及授课速度,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化,帮助学员快速理解。

三、实践操作技巧

为了使学员更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理论课授完后,可安排一定的实践实习活动,让学员学有所用。

(一)示范基地与教学相结合

理论课结束后,可安排一定的时间,带领学员到示范基地去参观学习。参观时,要求学员有组织、有秩序,教师要针对具体问题,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讲解,从而达到强化理论的目的,做到学以致用,有借鉴、有启发。让学员学会分析本村自然资源及农业生态资源优势,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带领本村群众选准项目、脱贫致富。

(二)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教学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前瞻性音乐感

儿童初学钢琴尽管浅易,但却是万丈高楼的根基,因此,当一个孩子初次坐在钢琴前提起一只手弹奏一个乐句或两小乐句的小曲时,就已经接触到钢琴艺术的大部分原则与原理。在这个意义上,初学并不构成降低教师水平的理由。那么,应该注意哪些方法技巧才能把学生学琴的道路引向正确的方向?这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问题。

一、儿童钢琴教育工作者应具有前瞻性

现在,家长让孩子学琴都是以开发智力和素质教育为前提,那么是不是在钢琴前弹几首曲子就开发了智力呢?很多老师在给初学的学生上课时都将着眼点放在手指的运动上,把曲子完成就觉得是教会了。其实,作为儿童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具有前瞻性,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教导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而不是追求立竿见影式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儿童感官协调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聪明,无非就是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力强。这些能力需要多种感觉器官同时产生反应,互相配合、协调运动才能迅速提高。而学习钢琴,除了身体的肌筋运动外,必须把感官的各个系统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协调起来(见图1)。长期投入这种综合性训练的人,他的神经细胞就会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刺激增长,他们的反应力就会优于别人,整体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力的关键点。

其次,在学琴初期,教师应该给家长灌输正确的学琴观念。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是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环节构成。在儿童漫长的学琴道路上,家长的正确观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家长通常有以下几种典型现象:家长代替太多,理应由孩子自己努力去做的事却由家长代劳了;因急于求成而对孩子过分施压,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采取完全不过问的方式。在学琴初期,家长都是满怀好奇与神秘,但这种兴奋瞬息即逝,伴之而来的是艰苦和漫长的陪学、陪练。这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让很多家长焦急、苦恼,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给家长树立几个正确的观念:1.学习钢琴是长期的行为,贵在坚持;2.学习钢琴,家长不只是投资金钱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投资精力和时间;3.学习钢琴,家长应担负起提示、启发、协助的工作。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主要落实在孩子上课以外全部练习的辅导中。学龄前的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学,就像刚刚学走路时一样,需要父母的帮助。现在有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辅导的重要性,从孩子学琴起,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着孩子一起学。当年龄幼小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钢琴时,家长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开始练琴前先要洗干净双手,修剪好指甲,检查琴凳与脚垫的高度、位置,为孩子安置合适的灯光做好练琴的各种准备工作,使孩子努力做到一旦上琴便专心致志,直到完成练习要求。幼儿学琴出于智力和能力上的原因,家长可以帮着记一记教师上课的要求,尽早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每天的练琴内容、练习重点、练习目标,切不可简单地规定弹多少,否则充其量只有量的变化,不会有质的提高。家长要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研究具体解决的办法。

掌握儿童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也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钢琴教师经常为了一些个体心理差异的孩子、顽皮的孩子、精神不集中的孩子而烦恼,这就需要我们细致分析孩子在不同年龄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见图2)。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水平是以不自觉性发展,以具体形象为概括;而学龄儿童的认知水平向自觉性发展,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力差距,深入了解儿童的爱好,努力探索儿童音乐感知等能力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引领儿童的喜怒哀乐。

二、教师对儿童钢琴课技术性问题的表述

教师应该如何把抽象的钢琴技术问题和教学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术语教给孩子呢?教师应该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它包括教育性、趣味性、逻辑性、形象性,并通过声情并茂的表述把无形的概念转化为有形实体。

初学钢琴必须注意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放松、读谱、敏锐的听觉。

1.放松

放松对于初学儿童是很抽象的概念。放松是针对紧张而言的,要让孩子懂得放松首先要消除心理紧张和肌体紧张。笔者运用了能动就能松的原理,让孩子做两个放松辅助练习。放松操:先介绍弹琴时要联系到的关节,包括手指的三个关节、掌关节、手腕、手肘、肩膀、脖子、腰。这九个位置的松弛度,在整个弹琴的运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如落下的落臂练习:让小孩的两手自然放松地垂于身旁,不要有主动的动作,由家长拿着两只手,把它渐渐提起,直到一定高度(最好超过肩高),前后左右轻轻地摇,在孩子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放掉,让其完全松弛坠落下来。在这个过程要注意手臂的活动不能主动地上举与坠落,手臂在家长的协助下要被动地进行活动。

2.读谱

熟练地认识五线谱对幼儿学习钢琴是一个重要关口。读谱训练与基础训练同步入手,脑、眼、手、耳全面训练对开发智力、增强独立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刚开始学琴的小孩而言,头脑、思想难免处于非常集中甚至是紧张的状态,在这期间教师要让孩子用记忆的方法像学认字那样学认音,侧重帮助家长辅导孩子识谱(制作识谱卡)和帮助纠正在孩子识谱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除了要注意五线谱的线间关系,还包括谱号、调号、指法、临时升降号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在初学期间,让孩子眼睛看着谱子,手指自己去找琴键,一时找不准由耳朵帮忙纠正。读谱不能完全依靠理性的判断,更多需要依靠的是条件反射,所以初学时应该进行“大运动量”的视谱训练,目的在于不断有新的信息通过感官协调系统:视觉—脑—触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的路线,从而使这个感官协调系统更熟练、迅速地配合,训练好准确的键盘位置感。

3.敏锐的听觉

敏锐的听觉是辨别触键正确与否的导师,如何触键主要靠听觉来分别。从学琴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一个明确的学琴原则:所有的触键技术、方法,都是为了发出好的、正确的、高质量的声音。听觉与技术两者的关系是:听觉是主导方向、指明目标,技术提供手段。正确的触键动作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好的,好的声音一定是正确触键弹出来的。在学习触键技术中涉及到的触键准备动作、触键主要动作部位、各个部位的协调、重量的运作、用力与放松等动作要领方法时,都要与对声音的倾听和辨别相结合。要在学会技术动作的同时,懂得什么声音是正确的。教师要多示范、讲解,树立正确的声音听觉,培养学生拥有一双灵敏辨别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耳朵。

三、在教学中注重对儿童音乐感的培养

所谓音乐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时仍要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

儿童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标题音乐,也有非标题音乐。由于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曲名,给儿童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具体范围,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绪和意境。如《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布格缪勒钢琴进阶二十五首》以及其他常见的钢琴初级教材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但非标题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联想和想象起来困难要大一些。联想和想象非标题音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音乐语言已有的感受和反应,同时也要从乐曲本身所标明的音乐表情记号、速度力度标记,以及乐曲采用的节拍、织体、和声等方面去理解。

在初级钢琴教材中常见的非标题音乐作品有《小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曲名只说明了乐曲的形式、类别,力度、速度标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就会让学接近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小奏鸣曲》为例,教师在教授曲目之前就应告诉学生奏鸣曲式的基本含义:一般是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或小快板,主题往往比较欢快、热烈,也可以是优美、流畅而明快的,而副题和主题在性格上应该有所不同。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或行板,旋律优美歌唱或宁静沉思。第三乐章则是比第一乐章更快的快板。如果学生弄清了这些一般规律,再结合乐曲中其他演奏标记,就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

四、传授儿童科学的练琴方法

教师除了教琴外,还应告诉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对于儿童练琴的安排,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1.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2—5周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故每次练习时间安排20—30分钟为宜,每天安排两至三次。3.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目标,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几个小时,要有质有量。4.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从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品质。

结语

对于儿童钢琴的教学而言,教师的着眼点必须站在高处,要为长期的钢琴学习培养好的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学琴观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儿童钢琴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编.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2003.

[2]张式谷,潘一飞编.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教学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朗读 技巧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对课文达到了解好欣赏,而朗读与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的目标,由此可见朗读教学的重要。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必须要了解朗读的要求,掌握朗读的技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朗读有一定的要求。朗读,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读破句;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有一定的技巧,朗读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诵读的技巧。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分五级。篇名,小标题与正文之间,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所表现的感情也要作适当停顿。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语要读重一些以示强调。“重要的词语”要在具体的句中体会确定,一般地说,句子中的主语、动词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语要读重一些,感彩比较强的词语要读重一些。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示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一般地说,表颂扬的、赞叹的、热诚的、悲壮慷慨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要有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用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环境、秀丽景色的内容,含有庄重、尊敬、沉郁、悲哀、凄凉等的内容要读得缓慢;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对话的内容,慷慨陈词的内容,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恐怖、惊愕等的内容要读得急促。

训练学生朗读的技巧,初始可分项训练,可用一套朗读的符号在原文上作标示;让学生看着文章听录音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的突出特征是多安排学生读,以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让学生读,教师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朗读的水平,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朗读教学要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以下根据课文的一些类型,提出几种朗读教学的方法,供语文教师参考。

1、老师范读,感染学生。老师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抑扬顿挫、极具感染力的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会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境界中,通过声音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隋景,尤其是那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更是如此。对于那些说理性的文章,我们范读时要有轻有重,有快有慢,通过节奏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明白其中的道理,将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背诵朗读。这种方法就是通堂朗读,达到背诵。诗歌类的课文,如《有的人》、《回延安》等,语言优美的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荷塘月色》等,很值得让学生背诵,课本中也要求背诵。教学这类课文,完全可以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背诵,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欣赏性诵读。就是放录音或录像,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帮助是很大的。有些课文朗读的难度较大,如《,你在哪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意义较难理解,如《祝福》、《阿Q正传》朗读教学宜采用放录音、录像的欣赏性朗读。这种方法学生是喜闻乐见的。

4、表演性朗读。有的课文具有较强的表演色彩,如《范进中举》、《白毛女》《最后一次讲演》、《变色龙》等很适合让学生通过练习准备,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性的朗读,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也较好。

教学技巧范文第4篇

一、要让学生有备而来

传统的语言点教学的弊端在于“莫名其妙”。为了不让学生在语言点学习中有“莫名其妙”的感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预习教材,通过预习来发现语言点,也即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这样待到上课时就有备而来,并不会觉得教师是在灌输知识点,反倒觉得“英雄所见略同”。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效果:学生有了成就感———我发现的问题老师也发现了,同时对教师也大为佩服———我未发现的问题,老师却发现了。学生有了积极的心态,必然会产生语言点学习的兴趣。

二、要让学生乐此不疲

当学生产生对语言点学习的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倘若教师不讲究方法,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的兴趣会稍纵即逝。所以教师的授课艺术显得非常重要。

1.要有张有弛语言点教学最忌“全面开花”,一则浪费时间,二则分散学生注意力。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教师将所有的语言点不加取舍地全部搬给学生,学生必将厌倦。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弄清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次重点,哪些是高频考点,这样讲解语言点,就有张有弛,学生不致于过分紧张或过分松懈。

2.要有声有色讲解语言点时,如果教学语言单一、枯燥,学生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如果把讲解语言点与适当补充与其相关的知识、幽默笑话、英美习语、谚语及词语典故相结合的话,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视野。例如,hang和1ie的过去式,过去分词都有两种,有些学生经常张冠李戴,教师不妨用一句有趣的话来概括“规则的不规则,不规则的倒规则”———hang和1ie的规则意思是“挂”和“躺”,但过去式,过去分词却是不规则的;hang和lie的不规则意思是“绞死”和“撒谎”,但过去式、过去分词都是规则的。这样的讲解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又如,教师在讲解boycott词义时,向学生介绍boycott本是一人名,然后介绍Boycott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也容易记住。

3.要有明有暗语言点的讲解不能和盘托出,有时要“故弄玄虚”。这实际上就是要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否则教师只能唱“独角戏”。例如“Therebeingvariouspointsofview,itisverydifficulttomakeadecision.”教师故意将“therebeing”改成“thereare”,然后引发学生讨论,进而增强对“therebeing”的理解,最后引出独立主格结构。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对这一难点既有了感性认识又有了理性认识。虽然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但“真理是越争越明的”。

三、要让学生终生难忘

教学技巧范文第5篇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手段激趣

历史教学中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宽泛,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让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实现激发兴趣、加深认识、增进理解这样的综合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体现对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笔者运用多媒体搜集丰富的信息,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历史事件的回放,还是补充相关的背景信息等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从网络中整理出大量的为己所用内容,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笔者也在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重点强化设计的自主性、使用的合理性。在教学课件设计中尽量以自主设计为主,自主搜集资料,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编辑设计,同时对一些成品课件开展改造,增加针对性的内容,删除不适合的信息,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课件。在使用频率上也注意把握火候,一节课运用多少次、每次运用多长时间等等,都进行精心设计。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巧妙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强化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每一位教师都要将强化青少年思想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一项重要职责,要加以重视、有效贯穿、全面落实。当代青少年思想发展较为迅速,同时对社会各种思潮的辨析能力也没有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加上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强化主旋律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教学中,笔者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责任感教育为抓手,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一组惨绝人寰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无比愤慨,笔者同时配以深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这一段历史的概况,让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达到极致。笔者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日本这一弹丸小国,能够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落后挨打的道理”,纷纷表示这样的日子将永远成为历史,历史的悲剧将永远不会重演,自己将努力学习,将来承担起强大民族、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在学生内心,思想渗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发挥专题活动促进作用

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要兼顾学生参与性的激发,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情境,要让学生在一些专题活动中加深理解、受到教育、提高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一些专题活动,例如《钢铁长城》教学中,笔者专门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开展了专题研究,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最新型战机到辽宁号航母、远程导弹、激光制导武器等等,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有效拓宽,丰富了他们对我国军队建设的认知。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结合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资料,畅谈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感受。这一专题活动实现了拓宽知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和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有关我国军队建设的资料信息,同时也对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产生了无比自豪之情,对我们有能力维护主权和、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充满了信心。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胸中激荡的满是豪情。可见,专题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

四、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