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范文第1篇

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都向一个方向走去,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是去观灯吧。只听“咚”的一声,礼花腾空而起,直冲元宵,像火箭,像银龙,像何花,像,人们目不暇接地观看着。来到市中心,彩灯齐明,如同白昼,千姿百态的灯使我眼花缭乱。有用书搭成阶梯去太空的灯,还有五个福娃迎奥运的灯,各式各样。更有趣的是有《西游记》的孙悟空在花果山嬉戏,看!猪八戒高高兴兴的把媳妇取回了高老庄,老猪高兴的肚子一会瘪一会鼓,人们也为在猪年里,猪八戒终于把媳妇取回家而欢呼雀跃。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用书搭成阶梯,中间是两架航天飞机,我想,这一定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元宵节----灯的海洋。(时间:三年级 指导老师:李老师)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范文第2篇

我想去看舞龙表演,可人太多,挤不进去,我们只好先去了游乐场。玩了一会,妈妈忽然看见了一个很大的灯,我被它吸引了,也跑了过去。它真的好大啊,比爸爸还要高!下面是一艘小船,上面是一头大金牛,寓意着我们在这个牛年里一帆风顺。

半空中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有荷花灯、鱼灯、玉兔灯、八角宫灯……它们排成一串,象一条灯河,把整个公园都照耀的晶莹璀璨。

抬头望去,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空中,还有无数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快乐。

这真是: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范文第3篇

其实,我对小猪这个名字一直比较反感,但没听到有人说我是小猪时我就气打不过一处来。或许是玉皇大帝年龄打了,用他那双老得生了皱纹的手,把我和小猪的缘分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系在一起。

我最喜欢吃薯片,尽管家人对此食物一直反对,但这么深的零食瘾岂是一句两句话能戒的。所以我一到超市不是奔向玩具柜,而是奔向零食柜,然而也奇怪,在薯片中我最喜欢的是烤乳猪味,你们说气不气人。

这还不算,更不可思议的是,我本是一个讨厌猪的人,但在大家眼里,却被认为是一个超级猪迷,从而一传十,十传百,至今为止我爱猪的名声几乎全校皆知。每逢我的生日,我的桌肚里就会有关于猪的一切。虽然我想一口气把这些东西都扔掉,但对与死党的感激,我只好一一接受。

你或许认为以上只是巧合,那么听我说完。前几天,我们学校演话剧三只小猪,老师毫不犹豫的选了我。

我和小猪的缘分何时断啊······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范文第4篇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元宵节活动策划,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元宵节活动策划1一、活动主题:

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业主和员工的生活,增进业主与业主,业主与物业公司的情感交流;体验过节的热闹与欢乐的气氛。

二、活动地点:_物业办公室前木亭和湘府东苑小区

三、活动时间:正月十五

四、活动负责人:__________

五、参加人员:各小区业主及公司员工

六、活动安排及布置

1、场地布置:在亭子四周绑上铁丝,将灯谜吊在上面

2、准备各种奖品

3、配置节日音乐并拍照留念

七、猜灯谜活动说明:

在湘府华城悬挂300条灯谜;在湘府东苑悬挂200条灯谜;灯谜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难、中、易),猜对灯谜后按照三个等级兑换不同的奖品(奖品为洗衣粉、牙膏、水性笔等)。第1-100条灯谜到1号桌对答案;第101-200条灯谜到2号桌对答案;第201-300条灯谜到3号桌对答案。

八、兑奖原则:

每猜中一灯谜获得一份奖品,猜灯谜者在兑奖处确认答案正确后才能亲自取下灯谜谜题交给兑奖处并填写谜底及签名后方可领取奖品。

九、活动注意事项: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未猜中,不得将谜语取下来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元宵节活动策划2主题:"狂欢元宵节,喜迎新年"

创意构想:整个晚会围绕"狂欢元宵节喜迎新年"为主题,以歌曲演唱、小品表演、乐器演奏等为主要内容,表演形式基本上以宿舍为单位,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营造欢快暖烈的气氛。

晚会目的:丰富我班学生的生活,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团结向上、青春健康、增进友谊。

晚会时间:暂未预定

晚会地点:人文楼

晚会形式:茶话会细则:

1、前期宣传工作:每个宿舍拟定一份节目单,并做好充分准备。

2、后期宣传工作:由文艺委员通知各宿舍寝室长速交节目单

3.晚会节目主持人:李嘉宇、刘丹

4.参加晚会人员名单晚会节目准备:内容:晚会节目单筹备人员:梅清晚会后收尾工作人员:所有班委;后勤主要负责人:刘明涛卢艳

5、音乐负责人:梅清(音乐及道具由演员自备)

6、具体晚会流程:开场白——部分节目欣赏——互动环节(班委亮相——节目欣赏——所有同学合唱:同一首歌——

晚会结束语

晚会开幕词:班主任陈老师晚会开始:主持人贺新春贺词,宣布晚会开始

节目表演:部分节目后穿插互动环节,互动环节由主持人开展一些小游戏(小游戏如猜谜语或请五位同学上台学说饶令),互动环节参赛人员由各班委抽签决定。

晚会结束:主持人宣读元宵节

元宵节由来元宵节习俗元宵节灯谜元宵节祝福短信元宵节作文

7、茶话会的经费由班费提供,主要负责人班长刘明涛副班长卢艳8、晚会后卫生工作由所有班委负责(由于节目还未上交,节目单没能拟定出来,请班长见谅。

元宵节活动策划3第一部分活动介绍

活动目的: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营造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活动时间: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上午9:00~12:00

活动地点:公司大院

面向对象:公司全体员工(含内退、退休、派遣工)。须本人亲自领取游戏票,游戏票印有姓名,他人不得代领。

活动总则:凭游戏票参加。每人一张票,票面印有游戏项目,必须由本人持票参加,否则工作人员不给予参加游戏;每参加完一个项目后由工作人员在该项目后方格内打“√”,表明该项目已参加,可去参加另外游戏项目,游戏项目不按序号参加,可自行选择,参加完则止。

主办单位:公司工会协办单位:党群工作部

第二部分活动准备

一、前期准备:

1、筛选出合适的游戏或活动和工作人员。

2、根据选定的游戏性质、规模,确定工作人员分工。

3、召开工作人员会议,确定具体分工。

给他们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

4、各个工作组的负责人要及时掌握状况,出现任何问题要迅速的做出反应帮助解决问题。

二、场地布置、物料准备及具体分工:

1、游戏道具、奖品一批等由__、__、__负责。

2、游戏券(在职员工352张;内退3

7、退休116张;

派遣工33张;共计538张)印制、发放由__、__负责。人手一张游戏券,券内有九个项目。

第三部分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

1、2021年2月19日,员工到党群工作部领游戏券。

2、__负责订做游园横幅。

3、2021年2月19日(游园前一天)下午15时至17时,工作人员开始布臵游戏场地。

4、经理工作部在游园会前要做好宣传、摄影工作,活动当天联系电视台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5、2021年2月19日8:00前,由经理工作部通知汽车班安排大院内的车辆到其它地方放臵,清出场地。

6、2021年2月19日上午(游园当天)9:00时,领导新年致辞,宣布游园活动开幕。

7、门卫班负责现场维持秩序和保卫工作。

8、2021年2月19日12:00时,游园结束。

全体工作人员清理场地,搬运桌椅。

9、由工会负责通知所有参加游园活动人员。

第四部分:游园项目

一、击球(锣鼓):

1、器械:足球或其他球类,吊球用的吊绳、蒙眼用的布或眼罩、击球的短棒。

2、工作人员:__

3、规则:每人击一次,蒙上眼睛,凡击中球者获相应奖品。

4、奖品:蚝油、生抽、牙膏、香皂、可乐(小瓶)、橙汁、营养快线、洗衣粉、洁宝筒纸等。

二、飞镖:

器械:飞镖一套、围栏一套工作人员:____

规则:每人投二支,在规定距离(2.5米)位臵内每投中一支者,获相应奖项。

10环,花生油(1升);

9~8环,蚝油(500克)或生抽(500毫升)

7~4环,果粒橙(小瓶)、雪碧(小瓶)、番石榴(小瓶)、营养快线、洁宝筒纸等。

三、抛圈:

器械:塑料圈3个工作人员:____

规则:地上摆放实物。每个之间的距离为二十厘米。参赛者应站在离实物1.5米远的地方,才能向实物扔圈圈。每扔中一次即相应实物。每人有3次机会。

奖品:可乐、蚝油、生抽、营养快线、果粒橙(小瓶)

四、比比谁的运气好:

器械:乒乓球20个,抽奖箱一个工作人员:__

工作人员要准备好20颗形状一样的乒乓球,其中15个印有“奖品”两字。主持人把乒乓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让游戏者伸进袋子里抓三次,每次只抓一个乒乓球(多抓不算),若抓中三个带有“奖品”字样乒乓球,奖蚝油1瓶,抓中二个带有“奖品”字样乒乓球,奖生抽1瓶,抓中一个带有“奖品”字样乒乓球,奖牙膏1支或其他奖品1瓶。

奖品:蚝油、生抽、牙膏、香皂、可乐(小瓶)、果粒橙、营养快线、洁宝筒纸、洗衣粉等。

五、转盘:

器械:租借或制作转盘装臵一套工作人员:__2人

规则:转盘要转超过过一圈才有效。

一等奖,花生油(1升);

二等奖,蚝油(500克);

三等奖,生抽(500克);

幸运奖,果粒橙(小瓶)、雪碧(小瓶)、番石榴(小瓶)、营养快线、卷筒纸1筒;

六、小型保龄球工作人员:__2人

器械:可乐瓶等6个,呈一字形排列,足球1个。规则:每个人有1次机会掷球(3米),用足球成功把可乐瓶_几个得几个。

奖品:听装可乐、饮料等。

七、踢毽球工作人员:__2人器械:毽球2个

方法:参赛者在距目标2米处,将毽子踢入直径为20、40、60公分的圆心中,最后落点在同心圆中就得分,从内到外依次一、二、三等奖。

规则:

1、参赛者每人投掷三次。

2、如毽子掷在线上,则以外圈的成绩计分。

奖品:

一等奖,花生油(1升);

二等奖,蚝油(500克)、生抽(500克)、

三等奖,果粒橙(小瓶)、雪碧(小瓶)、番石榴(小瓶)、营养快线等;

八、“发财投手”

规则:在规定距离(2.5米)外,参赛者每人投篮三次。道具:特制蓝框、篮球;工作人员:__2人奖品:

连续投中三次,奖花生油(1升);

连续投中二次,奖蚝油(500克)或生抽(500克)1瓶;投中一次,奖果粒橙(小瓶)、雪碧(小瓶)、番石榴(小瓶)、菅养快线等;

九、比比谁的眼力好:

器械:营养快线空瓶3个、筷子3双工作人员:__2人

规则:主持人准备好三支筷子,三个空营养快线空瓶。参赛者站在营养快线空瓶的一侧,筷子离瓶口约一米的距离,瞄准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进瓶里,即得奖品。每人有三次机会。

奖品:牙膏、香皂、可乐(小瓶)、果粒橙、营养快线、洗衣粉等。

第五部分费用预算

一、游戏道具:预计500元。包括飞镖盘1个、飞镖5支、塑料圈5个、乒乓球20个、遮眼布1块、足球1个、毽球2个、

小篮球1个、营养快线空瓶2个、筷子3双等。

二、奖品:预计18000元。包括花生油、蚝油、生抽、洗手液、洗洁精、

元宵节活动策划4一、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活动中,通过制作、了解、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舞龙、舞狮子等);

2.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能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3.鼓励幼儿乐于表现,大胆创新,积极参与民俗表演,尝试用多种形式参与庆祝传统节日。

三、活动主题:

三阳开泰闹元宵

四、活动时间:

_月_日-_月_日

五、活动地点:

幼儿园及__小区

六、活动准备:

1、以班级为单位海报宣传:“____闹元宵”,让家长及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内容,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2、提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内容的材料。

3、亲子自制环保灯展。

(全园幼儿)

4、猜灯谜(全园幼儿家长参与)。

5、中班幼儿亲子自制旱船,组成旱船队伍进行民俗表演。

6、大班幼儿分组组成旱船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进行民俗表演。

7、幼儿自备材料,全园教师幼儿共同自制元宵,品尝元宵,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深幼儿对元宵制作过程的了解。

8、全体幼儿在幼儿园及滨江小区进行民俗展演。

七、活动过程:

1、宣传发动,元宵节特刊

让家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整个活动的流程及自己所要配合做的工作。

2、自制元宵花灯展

正月十二将亲子共制环保花灯展示在大厅中,相互欣赏,花灯一定要牢固、结实、实用。

3、赏灯猜谜

(1)正月十四下午请家长参与“赏灯猜谜”活动。

(2)猜谜活动中,家长可将谜面念给孩子听,启发孩子自己猜中谜底。

4、元宵宴

正月十三上午各班组织幼儿在班上自己动手搓元宵,品尝元宵。

5、____闹元宵

正月十四上午全园幼儿一起民俗活动展演,幼儿分组组成旱船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在滨江小区进行民俗表演。正月十四下午在幼儿园里进行民俗表演,让家长亲身感受到欢天喜地闹元宵。

八、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不同年龄段主要目标:

小班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中班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大班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元宵节活动策划5一、活动目的

通过举办元宵期间的一系列促销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餐厅在当地的知名度,让顾客感受到餐厅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客源,扩大消费群体,进而能够很好的增加本店的经营收入,扩大品牌影响力。在当地做到良好的口碑营销。

二、活动内容

根据元宵期间的节日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促销方式。

三、店内装饰、气氛

1、餐厅店面贴一些与元宵相关的图片及店内的宣传促销内容海报,以红色为主,突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2、由餐厅在周末分别布置礼品展台,对就餐客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工作。

3、从2月初开始每天的午、晚在店内一定时间段内播放相关的宣传资料。

四、广告宣传

1、宣传单张。

2、报纸广告。

3、海报制作。

解释说明:有广告宣传需要的加盟店可提前与企划部联系,配合其制作宣传效果图,并提前做好广告预热宣传。

五、促销分工

1、宣传单的派发由相关部门完成。

2、散客、常客预订工作由各店面具体负责。

3、促销及预订工作由店经理全面负责。

六、具体促销活动

1、“大型团体餐促销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期间,凡是到本店就餐的顾客,可以根据相应的人数享受不同的优惠(正月十五当日除外)。

2人——4人可以享受9折优惠。

5人——8人可以享受8.8折优惠。

9人——12人可以享受7.8折优惠。

元宵,也是中国百姓最舍得花钱的日子,如何开发元宵市场显然大有文章可做。那么餐饮业又该如何抓住元宵消费蕴含的商机呢?当然是首先搞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元宵期间人们的消费变化趋势,进而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促销策略。从最近两年元宵期间居民的消费新变化可以看出,元宵消费有三大明显特征:

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

a、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成套的年夜饭半成品或净菜,代替家庭主妇以往蒸包子、做肉丸、炒花生的“忙年”活动,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

b、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年夜饭或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敬老宴”、“爱心宴”、“关心宴”、“合家团圆”等众多菜谱,意在把工薪阶层拉向自己,以扩大目标市场。

c、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除夕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卡拉犗犓厅、洗澡间等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元宵。

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让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吃个轻松,吃个愉快,吃个情趣。餐馆、饭店、茶馆可以在店内推出书画摄影展览、读书弹唱、名曲欣赏、民俗、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活动等,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于一体,吃得潇洒,玩得开心,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

2、营销活动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个便宜十个爱”。年终岁尾,商家应以真诚回报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天天让利、日日优惠”,等促销活动。

酒店元宵的布置及装饰:

(1)在正门口立放金童玉女一对,延用至元宵节,酒店提供照相留影服务(客人洗相费用自理)。

(2)在酒店外围植物上绕挂满天星,在酒店正门两侧分别立一大盆金桔,顶棚挂大红灯笼。外围草坪上斜拉彩旗。

(3)大门口悬挂“___大酒店恭祝全市人民新春快乐”横幅。

(4)大门口两侧玄武岩贴对联“金杯醉酒乾坤大”“玉兔迎春岁月新”横批为“恭贺新禧”。

(5)酒店大堂两侧玻璃门贴牛年生肖剪纸图案。

元宵节作文300字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聊斋俚曲;方言属性;淄川方言;语言演变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聊斋俚曲逐渐为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知和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其方言属性的语言学价值和意义,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成果也颇多。笔者查阅聊斋俚曲论文资料时,读到张鸿魁先生的《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以下简称张文)一文。张文认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放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而是“跟济南等地现代方音相同”,并据此认定“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 [1],否定聊斋俚曲的淄川方言属性。

聊斋俚曲“是用地地道道的淄川话写成的” [2] (P2),关于这一认定,一直以来学界并没有异议。但是,现在突然有人说这一点错了,自然要引起重视。这种意见对聊斋俚曲来说,姑且不论是祸抑福,却一定是学术上的大是大非,非有讨论的必要不可。该文发表于2005年,然而直到笔者撰此文时,仍未看到学界的反应。因此,笔者不揣谫陋,略伸管见,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张文所言之论据不足以推导出其结论

如果不是张文的发表,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本不成问题,也从未有人质疑过这个问题。现在既然有了疑问,那么就需要面对这种质疑。要判断张文的观点,主要思路就是要从学理上看他的论证和结论是否正确。因此,笔者要关心的是:一、他使用的论据是否可靠;二、他对资料的分析推断是否正确,从而决定赞成还是反对他的观点。

张文否认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其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最后,张文得出结论,“聊斋俚曲方言”跟“现代淄川方言”不同,而是“跟以济南为代表的山东中北部方言”相同,进而断定聊斋俚曲不是用淄川方言写的,“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即“以济南府为中心的读书音”。

首先,笔者必须肯定张鸿魁先生的探索精神,但是对他的论证和结论却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从张文的论据和论证来看,都不足以得出“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的结论。理由有三:

1、诚如张文所说,聊斋俚曲“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进而得出“当蒲松龄时代,也不会有同一方言中同词异读的可能。应该是为了便于叶韵,采用了邻近方言的读音。现代山东北部许多地方有这种读音。”但是这个论据并不能必然得出聊斋俚曲方言属性非淄川话的结论,理由有二:其一,诚然,现代淄川方言只存在一个读音,但是并不能据此认定蒲松龄时代也是这种情况,也不能妄加否定蒲松龄时代的某些字有两个读音存在张文所说的情况;而且,张文所推测的“叶韵”说也只是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之一,并未能否定其他可能而证明这是唯一形式。其二,即使如张文所说,当时存在为了押韵而借用邻近方言的情况,但是也不能仅仅凭张文所列举的这么几个有限的例子,就轻易否定整部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这显然是不符合语言学原则的。要把握一种方言,必须把握其方言特征。“方言是独立而完整的结构体系,所谓方言特征必须从整体上去考察,必须是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多种特点(特征丛)的有机结合,各种特点之间应该是有主有次,有表有里,还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个别字音、个别音值和音类的特点,个别方言词、方言语法现象,只是方言差异的具体表现,而不是方言特征。” [3] (P4)只有把握住这一原则,才能准确地把握一种方言的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也专门做了实地调查。据淄川当地老人讲,在三四里的距离内,淄川话中的许多字就有存在不同发音的情况。所以,张文所说的“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或者说张文并没有证明这种现象不存在,而是仅仅凭主观推测就武断的否定其存在的可能,这是不科学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既是语言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语言演变和发展的正常结果。

2、张文所说的第二个论据:“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究其实质只是一个问题,即方言声调。张文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论证这一问题,得出了“古浊平字和全浊入声字不读上声,这显然跟现代淄川方音属于不同的音系”和“俚曲音系中有阳平调类”,无非是为了证明现代淄川方言和聊斋俚曲方言不同,即前者只有三个调类,后者则有四声,从而为其结论提供论据。

那么,是否就能由此否定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张文的推理预设是:聊斋俚曲方言和现代淄川方言不同,推出聊斋俚曲非淄川方言所作;聊斋俚曲方言与现代济南方言相同,推出聊斋俚曲是济南方言所作。从这个推理本身来看,前提和形式都没有不妥。但是,张文的推理实际上隐含着一个错误的假设:语言是固定不变的存在,而这显然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也不例外,总是处在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的状态中。时间长了,语言在不同时代的差异就会逐步地显露出来,而且相隔的时间越久,其历史性差别就越明显。因此,看待语言时,不能将它视为某一个时代的产物,实际上它是许多时代的结晶。所以张文的推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败局,不管其前提和论据正确与否,这样得出的结论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作为张文的推断前提,其也未能证明“现代淄川方言”与“聊斋俚曲方言”是两种不同属性的方言。虽然张文也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但是其所谓的论证只是且也只能说明“现代淄川方言”和“聊斋俚曲方言”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却并不能因此证明两者是不同的方言。所以,张文现有的论据完全不足以否定聊斋俚曲方言和现代淄川方言的同一性。张文认定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方言,只是作者的一种主观推测而已。同理,张文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聊斋俚曲方言”和“现代济南方言”存在着同一性,而仅凭两者之间仅有的一点相同之处就轻下结论,显然也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实际上,关于现代淄川方言与聊斋俚曲方言的问题,涉及到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即现代汉语方言和近代汉语方言的印证课题。蒋绍愚先生说:“近代汉语作品方言成分的考察是一件很有意义工作,但也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这困难主要于:近代作品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是否属于当时某一方言的现象,往往只能根据现代方言的状况以及其他史资料加以推断。而在推断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出现问题。” [4] (P321)那么,近代汉语作品方言成分的考察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蒋绍愚先生也做了明确回答,他说:“首先,某个语言现象在今某方言中有,未必就在今其他方言中没有。……其次,即使考定了某个语言现象只在今天的某方言中存在,那也只是考定了它的‘今籍’,而‘今籍’未必就等于‘祖籍’。……从理论上讲,一个词语原来是‘通语’,后来只在某一方言中使用,以及一个词语原属于甲方言,而后来进入了乙方言,最后甲方言中这个词消失,而在乙方言中却保存了下来,这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所以,在考察近代汉语作品的方言成分时,绝不能简单地把‘今籍’和‘祖籍’等同起来。” [4] (P321-322)蒋绍愚先生的这些关于近代汉语作品方言研究的论述对历史文献中的方言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蒋绍愚先生就告诫我们:“印证方言也要采取慎重态度,不能随意地说近代汉语中的某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某词。我们说不少近代汉语的词语还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方言中,并不等于说近代汉语的词语都可以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得到印证,也不等于说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词语都可以上溯到近代汉语中。在这方面,同样要防止主观臆断的毛病。” [4] (P280)对于聊斋俚曲方言属性的考察,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和理念,应当慎重。

关于聊斋俚曲方言、淄川方言和济南方言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学界已经有不少学者作过探讨,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于“聊斋俚曲方言”与“现代济南方言”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是很正常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方言的形成的都是多来源、多层次的。……不论这个地域多大,总是难免要与周边地区的异方言交往,有了交往便会相互渗透。” [3] (P21)“汉语方言的差异不论大小,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对应关系,总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 [3] (P3)特别是邻近的方言之间,这种“异中有同”的“重合”现象更为明显,济南方言与淄川方言就是这种情况。

董绍克先生以聊斋俚曲中的“日”母的音值及演变为例,明确指出:“300年前的淄川方言在济南强势方言的影响下,‘非儿类’‘日’母字没能像胶辽官话那样保持住零声母的读音,而是逐渐变成了l声母”,“当时,济南方言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甚至出现了新老派语音的差别。” [5]这一情况,说明淄川方言在发展演变中受到了济南方言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符合方言历史音变规律的。方言的历史演变有这样两种方式:地区方言向该地区权威方言靠拢和乡下方言向城里方言靠拢。蒲松龄时代的济南府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其作为一种强势方言就会对周边地区的方言产生影响,对淄川方言也不例外。淄川方言接受了济南方言的影响,或者说淄川方言融合进了一些济南方言的因素,那么运用它所创作的聊斋俚曲的语言自然与济南方言有相似之处,但并不能据此否定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也否定不了其方言属性。

关于现代淄川方言和聊斋俚曲方言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两者间之所以存在着差异,是300多年淄川方言发展演变的自然结果。而张文以此来认定现代淄川方言和聊斋俚曲方言不是同一种方言,进而否定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显然是错误的。我们以淄川方言平声的演变为例略作说明。

董绍克先生以淄川方言平声的演变为例对此作了说明。他指出,淄川方言的平声在聊斋俚曲中分成阴平和阳平两个独立的声调,说明当时平声已经分成阴平、阳平两个声调,阳平是个独立的声调,还没并入上声。而是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并入发上声的。这个历史阶段其上限应在公元17世纪末期(清康熙年间),下限是在20世纪初期。这说明,淄川方言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而聊斋俚曲方言与现代淄川方言存在差异自然就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① 。

张庆金先生在《考〈蒲松龄集〉证三百年来淄川方言的演化》中,以详实的材料也证实了现代淄川方言和聊斋俚曲方言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他说:“我认为,三百年前的淄川方言中可能阳平调正处在与上声调合一的过程中,甚至己并入上声调,同于现代淄川方言。所以说,淄川方言三百年来声调变化也不大,没有巨变,只是在走开始演变一演变过程一演变完成的路子。三百年来可能处在演变过程至演变完成的联阶段。这当然也证明现代淄川方言与三百年前蒲松龄时期的淄川方言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上笔者用今淄川方言对《聊斋俚曲集》与《日用俗字》的阅读过程中,发现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里边方言词与今许多方言词完全相同,在理解上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故笔者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反复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便是二书确实是用当时淄川方言写成的,而今天的淄川方言也是与三百年前一脉相承的。” [6]

综上所述,从学理上看,张文认为“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而非淄川方言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或者,退一步来讲,姑且不论其结论正确与否,亦不论其论据正确与否,仅就其论据和结论之逻辑推论而言,其论据与结论没有必然关系,不足以推论出其结论,从这点来讲,张文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张文以其两个论据得出“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即以济南府为中心的读书音”的结论后,还结合蒲松龄创作和活动来进一步来说明其结论的可靠性。理由是:“蒲松龄的大半生是在读书教书中度过,交际圈子限于读书人之中(即所谓乡绅)。终其一生也没有放弃科举之业,除了自己到省城参加八次乡试以外,还多次陪同指导自己的学生参加会考。学习环境的影响和科考生活的逼迫,都有利于他山东官话的习得。就如同现代的教师学生必然熟习本地区通语一样。蒲松龄长期执教的西铺村(前后达三十年),就在淄川通往济南的大道上,过往官商仕子的语言也必非一乡土话,蒲松龄的采风创作活动也逼迫他学习通语。”

姑且不论上文就已经证明了张文的推导和结论是错误的,仅就张文给出的这个理由而言,也可看出张文的结论是作者的猜测而已,无确凿之证据,因此也并不可靠。

其一,济南方言作为一种强势方言会对其周边地区的方言产生影响,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等于济南方言就是济南府及其周边地区的通用语。而实际上,当时的济南府也不存在所谓的“本地区通语”。淄川方言和济南方言之间有差异,但是两地相距不远,同属于一个大的方言区,必定存在着共同的方言基础,正所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两地之间基本的沟通应该不会成为问题。

其二,蒲松龄确曾多次到过济南,一是如张文所说为科考之事,再有就是为人邀聚,都是和文人打交道,也就更好沟通了,没有必要学习张文所说的“山东官话”了。再者,张文所谓之“山东官话”的提法本身并不可取,也不准确,反而导致概念上的混乱。

其三,蒲松龄坐馆西铺,主要是负责教授毕家子弟,再就是为毕家写贺吊往来的应酬文字,以及许多地方上的捐疏或碑文等。一部《聊斋文集》,这类代人捉刀的文字就占了相当大的比数,以至于写下《戒应酬文》这样的感叹之作。因此,蒲松龄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既不可能有且也没有大量的时间“在淄川通往济南的大道上”做“采风创作活动”。而实际上,如同所谓蒲松龄之“茶水换故事”的说法一样,蒲松龄“采风创作活动”也不过是被后人夸大了的传闻而已。那么,“采风创作活动也逼迫他学习通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也是不大。

从上述分析来看,既然不存在张文所谓的“山东官话”,蒲松龄也就无从学起;或者退一步说,即使假设存在有张文所谓的“山东官话”,他也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假设即使使如张文所说,蒲松龄也学习了这种“山东官话”,那么他对所谓的“山东官话”会有多么熟悉呢?更不要说是精通了。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应试交流需要?显然这是不必要的,对济南和淄川两地文人而言,不会存在多大交流障碍的。那么,从这两点来讲,蒲松龄都不可能且也没必要运用这样一种他没学习过或不熟悉的语言来进行创作。从聊斋俚曲的文学成就来看,显然蒲松龄对这一语言的掌握是非常熟悉和精通的,理解和把握也是非常深刻的。这同样也证明了张文所谓“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的结论是错误的。

二、聊斋俚曲的淄川方言属性不容否定

上文,笔者已经从语言学和学理的角度证明张文观点难以成立。下面,再就聊斋俚曲的文体性质和特点做细致的分析,以求对聊斋俚曲有更全面和准确的认知,进而深刻理解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

1、聊斋俚曲的名义 ①

据雍正三年(1725)张元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记载,蒲松龄共写下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后变《魔难曲》、《增补幸云曲》。由此可知,聊斋俚曲最早称为“通俗俚曲”。“通俗”,浅近易懂之意。“俚曲”则有两个意思:1、通俗浅近的歌曲;民间歌曲。2、指文人模仿民间俗曲体裁所写的作品。

与“俚曲”同义的称呼,则有小曲、俗曲、俚歌、俚謡、市井小令、时调、清曲等。《中国曲学大辞典》中之“小曲”词条解释说:“小曲是曲的一种门类,一般指明清时代南北曲以外的各种民间歌曲。小曲的‘小’,与结构规模上的大小无关,是指它的曲调形式较为简单而已。小曲在民间的俗称很多,如俗曲、俚曲、市井小令、时调、清曲等。” [7] (P5)

而在“俗曲”的词条下,则解释说:“又称‘俚曲’。原意为民间流行的通俗歌曲,相当于小曲。往往创始于民间,口口相传,不胫而走,继而为文人注目,或采撷成册,或起而仿之。……也可敷演故事,塑造人物,如清蒲松龄《聊斋俚曲》即是。” [7] (P22)

由此可知,“俚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民间创作,口口相传之歌曲;二是文人模仿而创作的作品。由于有了文人的喜爱、搜集乃至参与创作,则使其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比较常见的现象。据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聊斋俚曲做更深刻的理解:

其一,从语言文字看,既然是“俚曲”,就必然使用与这一文体相符的语言,即方言俗语。聊斋俚曲的语言就是不避俚俗,使用的是当地的方言、土语及歇后语,甚至鄙俗而不堪的用语,极度贴近生活。

其二,从曲牌应用看,自然是以地方民间歌谣的曲调为基准,与所运用的“俚语”相搭配。吴钊指出:“俚曲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在风格、乐汇及联缀形式上均有不少相似之处。” [8]据统计,在五十二种曲牌中,民间俗曲约占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之二十左右属于南北曲的部分,但也是民间熟知,并民间化了的。

其三,从服务对象看,聊斋俚曲的定位不是文人雅士,而是普通平民百姓。他们的文化修养、接受能力、审美趣味和气质性情就决定了聊斋俚曲要“俗”,要“土”,要如“乡邻语”,用他们最熟悉、最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喜闻乐见,也只有这样,才能感染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

2、聊斋俚曲的创作思想

蒲箬在《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儒学训导柳泉公行述》中说:“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匋于一编之中。呜呼!意良苦矣!” [9] (P3439)如《翻魇殃》第一回之开场云:“人只要脚踏实地,用不着心内刀枪;欺孤灭寡行不良,没娘的孩子自有天将傍。天意若还不顺,任凭你加祸与殃,祸害反弄成吉祥,黑心人岂不混账?” [9] (P2547)可见,聊斋俚曲的创作目的与服务对象跟《聊斋志异》是不同的。《聊斋志异》的写作目的是文人抒写襟怀,更多的是抒发个人的感慨,寄寓自己的喜怒哀乐,面向的对象是学士大夫,所以采用雅致的文言。俚曲的创作则更多是出于道德教化的目的,挽救世风人心,即劝善教化,这种创作宗旨正是最符合普通百姓这个接受群体的。因而,蒲松龄必然要运用当时民间流行的小曲,采用最为乡亲们所熟知的方言俗语等各种最贴近他们生活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来达到“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的艺术感染效果。

3、聊斋俚曲的传播

1963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的吴钊先生曾两次赴淄川地区调查聊斋俚曲的渊源、留存、传播等情况。吴钊先生调查后指出:聊斋俚曲主要流行在淄川蒲家庄、峨庄一带,蒲家庄是蒲松龄的家乡,过去这一带的农民在不能下地劳动时常常凑合在一起,由一人说唱几段“俚曲”,或者大家随便唱几个牌子和其他的民歌、小调。每年的正月元宵节,村里要玩龙灯、杂耍,唱周鼓子戏,也有唱俚曲的,不过更多的人是只会背诵歌词。私塾里也教几段他们会唱的曲牌。过去淄川一带还有一种以算命和弹唱小曲为生的盲艺人,他们由于职业的关系也说唱俚曲,常常整本的唱,而且随着他们的足迹,把俚曲带到淄川城里和其他村镇 ①。

淄川区旅游文化局的刘卫东先生通过调查也得到了类似情况:“聊斋俚曲的演唱与流传,早期为群众自娱性演唱,没形成社团、子弟班之类的组织。多是在过年闹元宵时化妆演唱《墙头记》、《姑妇曲》等,在淄川、周村、博山的繁华地带,还有一人念、唱俚曲唱本,大家伙围着听的,群众称之为‘念俚曲唱本的’。” [10]

从上面的资料可知,聊斋俚曲传播的域范畴比较狭小,其地域范畴基本局限于淄川一地。何以如此,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语言文字上多用方言土语的限制不能不说是个很主要的因素,这也就说明聊斋俚曲是用淄川的方言土语写成的。因为超出了这个方言所通行的区域,这种方言所特有的神韵就无法为人理解和欣赏。观众们看不懂,自然也就无法大范围的传播。

至于张文所说的“没有一个作家希望他自己的作品只流通于偏僻一域。特别是这种说唱演出的‘俚曲’,其传承者是流动各地的艺人唱班,他们也是传播通语的‘媒体’。”只不过是作者想当然的揣测。张文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对蒲松龄的俚曲创作情况认识得不够清楚。

首先,蒲松龄的创作俚曲,并不是专门为戏班服务的,他不会考虑戏班传唱的问题。实际上,蒲松龄有的作品写作的直接动因,是为取悦于馆东毕际有的孀妻王老夫人(王渔洋的从姑母)。《姑妇曲》开场诗云:“二十余年老友人,买来矇婢乐萱亲。惟编姑妇一般曲,借尔弦歌劝内宾。” [9] (P2476)说的就是这个情况,这部《姑妇曲》就是为王老夫人八十大寿所作。既然是为了这位本地的老妇人看戏,蒲松龄写作俚曲的首选自然就要用淄川方言了。其次,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流传于后世,但是作家创作首先是从个人的情感、目的、心理以及现实需要等方面出发,还要根据创作文体本身的特质,所以这就决定了作家创作时作品的流传并不一定就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蒲松龄来说,他首要的就是要选择最符合其创作目的、接受群体的曲牌、语言等形式,而淄川方言显然是最符合其需要的语言形式。

从“俚曲”这一文体本身看,它本就是一种贴近民间、贴近百姓的通俗文体,自然就需要使用方言土语,这本是题中应有之意。蒲松龄时代,不说中国其他地方,仅以山东来讲,各地区就产生了许多地方戏,如五音戏、柳子戏等,有哪一个不是用其所在地的方言写成的呢?同理,聊斋俚曲是用淄川方言创作而成的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可争议的话题。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探讨,相信已经对聊斋俚曲性质和特点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即聊斋俚曲是“在蒲松龄的故乡山东淄川地方,用当地的方言土语及其时民间流行的俗曲曲牌,加以编制组合,而以说唱或戏剧的方式,以对淄川地区一般的平凡百姓(绝大多数为目不识丁的人民),在予人民休闲娱乐的方式下,进一步达到端正社会风气,劝善世人之真正意义。” [11] (P27)这是最契合聊斋俚曲本质的认识。

总而言之,不论是对淄川方言的语言学考察,还是对张文的学理分析,亦或是对聊斋俚曲文体的辨析,张文所依之论据和推论都不足以聊斋俚曲方言属性的定论,聊斋俚曲的淄川方言属性尚不容否定。需要明确的是,笔者说聊斋俚曲的淄川方言属性不容否定,并不是说学界对此不可有异议,而是说当面对这一类问题时,必须要有扎实的证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审慎的态度。学术研究固然需要创新的勇气,但更要坚持科学的精神。至于论述难免有不当之处,祈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鸿魁.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J].语言科学,2005,(4).

[2]孟庆泰、福腾主编.淄川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3]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蒋绍愚.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董绍克.《谈聊斋俚曲集》“日”母的音值及演变[J].中国语文,2005,(4).

[6]张庆金.考《蒲松龄集》证三百年来淄川方言的演化[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8.

[7]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8]吴钊.谈蒲松龄的俚曲[J].中国音乐,1983,(1).

[9]盛伟编.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10]刘卫东.聊斋俚曲:夜明宝珠放光华[J].般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