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通心理学实验作为心理理论的基础,会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心理规律,从而检验心理教学理论的准确性。因此,在心理教学中,教师需重视普通心理学实验的教学作用。
一、高度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教学尤其要抓住这个要点。恰当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可以高度激发学生的心理学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心理学实验展示,学生可获得理论过程与结果,吸引学生对实验与理论的关注,使学生大大提高心理学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的许多实验装置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如:由侧抑制导致的马赫带效应、深度知觉的实体镜、做注意分配的双手协调器、人工概念形成的叶克斯选择器等。
表1演示马赫带现象的纸盘以马赫带效应为例,马赫带效应:是在一电动混色轮上,用一个圆盘、内是一正六角形制成,正六角形内是白色的,外围是黑色的,混色轮高速旋转形成的。如图所示:在旋转状态下,黑白相间的A点会形成非常暗的一条带,B点会形成非常亮的一条带,这两条带子既是所谓的“马赫带”,由侧抑制导致。课上老师如何讲解关于马赫带的问题,学生都难以理解,到实验室一做这个实验,学生清楚地看到了马赫带效应的现象。由此,学生掌握了马赫带效应的理论,并连带对其他心理学理论有更深的体会,心理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学生的心理学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二、提供适当感性知识满足学生好奇心
在心理教学中,许多知识点虽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但因学生本身并未深刻了解心理学知识,对复杂的情况也无法用心理学解释。此时,若心理学老师能够适当结合心理学实验,以实验为核心呈现现象本来面貌,学生将会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性知识,并大大提高心理学学习兴趣。以短时记忆为例。
在心理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给出一系列电话号码,然后让全班学生体验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因为短时记忆记录的信息通常是 0.5-18秒,远远低于1分钟。而人的短时记忆广度平均值为7±2个。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笔者给出的是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旦超过7±2范围,学生的记忆就会发生失误。但如果给出的一组相互关联且有意义的音节,则学生的记忆广度明显增加。这也符合短时记忆强调的意识性。即人们在记忆材料时会将信息转化成视觉编码进行记忆的。实验后,学生获得短时记忆的感性知识,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大大提升了心理教学效率。
三、全面提升学生实验与观察能力
在心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普通心理学实验,可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学理论转化的生动、直观且有趣的实践。在心理学实验中,学生注意力会更集中,对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会更认真倾听,从而大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加之在普通心理学实验过程中,老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学生会对实验顺序有更深刻的记忆。由此,学生的实验能力大大提升。为更好地验证这一点,笔者曾在心理教学课堂实行了图形与句子类型、句子理解速度的关系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率先强调正确肯定句子(TA)与图形研究,发现图形匹配速度最快达到了1秒左右;而后,再进行正确否定句子TN)与图形研究;其次,错误肯定句子(FA)与图形匹配速度研究;最后,错误否定句子(FN)与图形匹配速度研究。实验步骤结束,得出结论:TN=FA+FN-TA。这一系列心理学实验步骤严格,注意事项多,笔者一一解说,并在实验过程中偶尔提出相关疑问让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能力显著提高。且通过这项实验,观摩性的心理学实验可让学生对实验结果体验更深刻,因而同行老师可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心理教学。
四、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普通心理学实验与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不同,其实验材料更多来源于人本身而非可触摸的实验材料。因此,普通心理学实验的取材更方便,直观性更强,被试者体验更深刻,得出的实验结论也更符合理论。学生本身也可动手操作部分普通心理学实验,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都能获得大力提升。例如在学习 STROOP效应时,念字和命名是非常常见的认知过程,学生相互之间可直接进行实验。
笔者所在班级的A同学和B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刺激字和书写字体所用颜色相互矛盾时,字的颜色会干扰字义的认定。但C同学在做同样实验时却未发现这种情况。为了再一次验证,笔者又邀请D、E两名学生完成七项被试任务。其中D负责念字,E负责唱色,并各自记录所用时间。全程以拉丁方设计避免实验练习或疲劳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字义不会受命名干扰。因该实验全程由学生自身操作,老师从旁指导,使得学生在获得实验结果,理解心理理论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操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会就自己的实验过程或结论提出疑问,亦或创新实验方法,有效提升了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普通心理学;教学方法;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年的新设专业,在国内也属于新兴专业,《普通心理学》是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本人在授课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心理学有粗浅、非理性的兴趣,对心理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愿望比较强烈,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兴趣大大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形成的对心理学的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传授,而忽视将理论与学生的专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为心理学充满枯燥理论,远离生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1]
因此,如何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幼儿园管理专业特色,培养他们建立科学的心理观和理性的心理学兴趣,了解心理学研究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同时探索适应学生年龄和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成为当前《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幼儿园管理专业《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目标与对象: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是继教育学、管理学之后,幼儿园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有关心理学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既要阐明心理学的学科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各分支学科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为后续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等课程奠定基础。
2、把握教学对象
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授课安排是在大一,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还保留有中学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意识,被动、死板,缺乏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倡导问题意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向学生展示学科全景,培养建立学生学科思维,弘扬科学精神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侧重点。
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
1、进行教材改革
在教材的选用上,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北师大(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或是学前教育基础课用书科教(李传银)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这两本书的共有特点是都比较强调心理学的“一般”和“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和基本原理。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概念繁、理论多、内容抽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兴趣下降大半。因此,需要考虑幼儿园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材改革,对部分心理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删减。教材改革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幼儿园管理专业方向的结合;二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的协调;三是普通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科前沿的结合。比如,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章适当增加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讨论;在工作动机和组织行为章节,引入管理心理部分。
2、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根据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重新编制《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简介,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内容、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包括学时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要求、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考核方式及内容;第三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实践教学及相关必要说明。
在以往的授课经验中,教学大纲仅仅限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但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学期一开始就以电子讲义的形式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学习重难点及教学要求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确课程需达到的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课程的内容,方便其进行学习规划,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其二当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学习自我考核和评价有了依据;其三学生还可以根据推荐书籍和文献阅读,扩展知识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研究的意识导向
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逐渐转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关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在以下五种意识的主导下展开:
1、课程资源意识
根据精选后的教学基本内容,搜集大量的视频与图画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导总结出理论知识点。如对感知觉的规律、视错觉现象等内容采用图片形式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2、知识的应用延展性意识
多角度加强心理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更直观、感性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当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真情实感时,学生往往会产生难以忘怀的感受。[2]同时,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或前沿问题,比如近两年比较火的节目《最强大脑》中个案,来讨论说明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
3、问题反思意识
设置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通过“为什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主要反映的是人在哪些方面表现的不一样?”的提问引出人格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4、职业意识
在授课中加入职业意识培养,通过创设职业情景,进行互动式教学,比如针对情绪这一章,可以通过设计“如何缓解应对新入园学前儿童分离焦虑情绪”,让学生组建项目研讨小组开展分析讨论,学生既了解到未来将要进入的职场问题,同时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
5、知识的整体性意识
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之后,首先由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归纳梳理,并以框架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再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他们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为期末复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检验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考核应兼顾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和课堂主动性的培养,将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再根据期末考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勤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20%,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占30%,在课堂反馈调查中发现,93%的学生认可并接受此考评方式,同时对开展自我测评和小组互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期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意识和主动性,而这也是课堂教学应追求的目标。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受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影响,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四者的交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与关注度。
【注 释】
[1] 陈向丽.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2、学校没有心理学专业的可以自学,通过购买专业教材,有兴趣也可以参加自学考试。
3、可以学习心理咨询师,最好是有培训课程,短期内可以让你对心理学有个大体的了解。
4、可以尝试加入爱好者圈子,找同伴学习者,这样可以坚持下去。
关键词 河南师范;普通院系;学生心理;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具体内容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6份,回收率91.8%。
2.调查地点及对象
地点:河南师范大学。
调查对象:河南师范大学普通院系学生。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1.家庭基本情况
独生子女的占68.2%;学生家庭属于是传统观念型的占51.2%;学生家庭属于民主平等型的占35.2%;其它的占13.6%。
2.个人价值观的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6.6%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所计划;有54.6%的学生非常的了解自身的优点、缺点。有57.6%的学生会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去做自己的决定;72.8%的学生认为社会并不全是黑暗的;53.8%的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并且在坚持着自己的爱好;51%的同学会考虑人生的问题。
3.与异往方面的情况
33%的学生对于异性之间的交往有着很大的兴趣;1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4.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
数据显示,3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相信自己能学好,54%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时有信心,有时无,13%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太聪明,常常担心学习不好;8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时能够实现,有时又不能够实现。
5.对于调查结果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但心理健康学生的比率还不是非常理想,生活在暴力、冷淡、争吵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和谐家庭的大学生;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对存在轻微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要予以关注,并制订一些行之有效、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引导这些学生向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教育方面的解决方法
(1)要对学生关心,使学生没有陌生感,把学校当成家。在新生入学阶段,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多与学生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做朋友。学生在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要关注,随时掌握学生思想上的情况,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与认知水平。让学生找到归属感,给予学生温暖,帮助他们远离孤单、抑郁。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师生之间的情谊也要努力培养,要让学生觉得辅导员并不只是教师,还是身边的亲人,让学生有话愿意对辅导员诉说。教师要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新生消除陌生感,让学生感觉到温馨,能够从容的在学校学习和生活。
(2)加强学校的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努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培养。让学生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也要多进行休息和娱乐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压力。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针对其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文艺、体育等校园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得到认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交、组织和心理承受力,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有很大帮助,对其心理素质的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
(3)针对学生个人,建立心理档案,经常展开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在新生入学阶段,多对学生进行了解,并且与之谈话,帮助学生梳理并且解决在新入学阶段遇到的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室,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掌握。对于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要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且通过身边的同学来了解具体遇到的问题,多方面配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良好的学习和生活。
(4)在学校中经常活动,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进行提升。在学校成立心理协会,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多做交流和沟通,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强化作用,使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5)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自强自立。对于不自信并且存在焦虑情绪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自强自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强项,从而在强项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激发出自己的潜力,自信起来。许多事例都能证明,在人有自信的时候,面对许多挫折与挑战都能够从容的面对,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心理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总结
大学生在我国属于社会中文化水平相对高的群体,是最为富有激情,积极向上的群体之一,年轻的活力在大学生身上得到充分展现。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发展,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能更加从容的面对。
参考文献:
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②而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严重束缚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制约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影响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应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从强调专业教育到强调通才教育,这实际上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现在又适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巨大进步。但是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全面贯彻,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地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真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把对“学历”的注重转向对“能力”的注重。通过普通逻辑的学习,能够使人思维敏捷,反应灵敏,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没有正确的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甚至连两个简单的事实都无法联系起来,更谈不上科学研究,谈不上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发明。所以,在普通逻辑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逻辑学教师必须明确,逻辑学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少数逻辑学家,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普通逻辑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思维技巧,运用逻辑这一工具去探索真理,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它作为一种工具,还可以指导学生去正确地表达和论证思想。因此,逻辑学教学一定要正确处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善于从思维的实际出发引申出理论知识,并能成功地将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思维结合起来,解决实际思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精简对理论内容的阐释,适当增加应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内容。
再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大学生学习普通逻辑,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使他们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使他们学会正确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该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但是,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时间是以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条分缕析,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它的长处,但其不足也显而易见,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解式的教学方法着眼教师,教师完全是以自己设定的认知水平来讲解,容易忽视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速度、认知策略的差异性。往往有许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二是学生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课堂中学习,只需听从教师的分析,自己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消化。这样就使学生丧失了主动求知的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逻辑学科的教学目标。那么,究竟该如何教学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四点:
第一,通过“情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情趣教学法,简单地说是指以师生情感为纽带,以兴趣为动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情趣教学法的核心就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逻辑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其特点是内容高度抽象、内在联系密切,如果我们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注意用生动的实例去进行教学,只是单纯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从符号到符号进行推导,那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改变教学上从理论到理论的呆板教学方法,寓抽象的逻辑理论于现实事例之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教师的情绪,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逻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绝不能拘泥于逻辑的符号化、形式化,绝不能拘泥于平铺直叙、毫无生机的理论阐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自觉运用逻辑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重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吸收信息、处理信息。逻辑学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程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普通逻辑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其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或含有问题的材料,材料或问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其次,要做到五个“要”,即: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要让学生大胆猜测,要让学生去解决疑难问题,要让学生去总结规律,要千方百计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再次,要适时做出问题总结,使学生明确讨论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或有关方法。比如,在讲授同素材直言命题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就不要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A、E、I、O四种命题在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四种关系下的真假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同素材的A、E、I、O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这样让学生经历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就会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逻辑规则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
第三,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将学到的逻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促使知识的迁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应用水平。逻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从练习题入手,启发学生以基本题为基础,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发散、假设等多种思维方式,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进行解题。鼓励学生对解题的多种方法进行比较、筛选、改进、优化,以求最佳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讲实例以理论为指导,讲理论以应用为基础;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辩论比赛、逻辑基础知识竞赛、逻辑推理智力竞赛、组织法庭辩论观摩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些都有助于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把枯燥的规则变得生动,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逻辑教学的目标。
第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普通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能力,也就是从已知进入未知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在于要教会学生怎么学,最终达到让学生离开学校以后能够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研究。钱伟长说:“教学改革更深层的问题还是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③所以,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逻辑学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讲清楚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命题,什么是推理,那么学生学完了逻辑学也就只能知道这些。逻辑学本身是最讲求体系结构的一门课程,各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是理论性教材的典范。概念、命题、推理的知识当然应当讲清楚,但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结方式:为什么概念是逻辑起点,如何明确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如何构成判断,判断之间的关系如何构成推理;判断的逻辑性质为什么含在概念间的关系里,推理的规则为什么含在判断的逻辑性质里等。对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联结方式的分析与教学,就是学习方法的教学。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使他们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总之,在普通逻辑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注释:
①迟维东:《逻辑方法与创新思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②:《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钱伟长:《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新华文摘》,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