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文第1篇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人社部门履行民生职责的重要内容,以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职业服务向情感服务转变、从一般向特色服务转变”为工作目标,组织开展以“牵手夕阳·关爱退休人员”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重点抓好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组织网络建设、营造关爱退休人员社会氛围等中心工作,探索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法,努力打造符合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备人社工作特色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全市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100%;

2、退休人员档案接收率100%;

3、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率100%;

4、部异地协助认证信息系统数据上传率100%;

5、退休人员周期免费健康体检率100%;

6、组织实施6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专项公益活动;

7、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文体活动20次以上;

8、进一步巩固培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一项创建”,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1、深入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贯彻落实省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办法,明确创建重点。各地要设立创建专项资金,在巩固现有省级示范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示范点覆盖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二)实现“两个确保”,夯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基础

2、确保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零差错。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制,规范待遇认证流程,强化社区日常认证工作,杜绝社会保险待遇冒领现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积极协调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社会人口死亡信息共享、定期通报备案制度和退休人员待遇领取与死亡人口信息比对机制,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动态化管理。

3、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到位。根据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布局合理、实用性强、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在不断完善设施、扩大功能的基础上,着力强化管理服务,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安全,努力使退休人员活动场所成为满足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展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成果的重要载体。

(三)推进“三项创新”,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新亮点

4、开展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组织开展以“老有所为、关爱他人”为主题的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活动,为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搭建展示自我、发挥余热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退休人员“爱心帮扶档案”,提升退休人员互助服务工作水平。

5、完善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退休人员自管组织的建立、运行机制,完善自管组织架构,制定人员选聘制度,明确自管组织工作职责,延伸自管组织服务内涵,落实自管组织工作经费,有效提高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的建设水平。

6、推进退休人员公共服务创新。开展关爱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建立报刊、图书阅读服务点,文体活动辅导点,退休人员讲堂等形式,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建立退休人员健身活动示范点,通过制定统一管理标准,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培训,因地制宜发展退休人员晨(晚)练点,在引导退休人员到示范点参与活动健身的同时,接受公序规范,做到健身、文明两不误。

(四)突出“四个重点”,增进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幸福感

7、组织实施新一轮免费健康体检。结合退休人员的需求与愿望,进一步完善我市退休人员第六轮免费健康体检的组织实施工作,科学安排体检时间,适度增加体检项目,稳步提高体检费用标准。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探索实施健康体检后续服务。

8、切实做好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工作。充分发挥和依托基层人社平台作用,进一步落实退休人员新办手续必访、重大节日必访、重病住院必访、病故必访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的“五必访”制度。稳步提高退休人员走访慰问补贴标准。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离退休; 社会化管理 ; 改进措施

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不仅是广大离退休职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相关机构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职责。目前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工作虽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也应当看到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现状

1.社会化管理目标不明确

企业离退休人员在移交、管理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仍存在不协调、不连贯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城市的离退休人员还没有真正的纳入社区管理,一方面的原因是与之相匹配的社区建设还不不完善,阻碍了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进程;另一方面是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标准还不明确,相应的工作还没有规范的依据,各地的思想重视度不高,导致政策的推进质量较低。

2.社会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社会化管理体制,一般是指社会化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它包括国家、企业、地方对离退休人员管理的有关制度、方式和形式。社会化管理体制是实现社会化管理的组织保证措施。从实践来看,由于社会化管理涉及到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它既涉及到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人文关怀方面,也涉及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协调、职责权限合理分工的社会化管理体制,保证国家的社会化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影响因素

1.思想认识不够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才能顺利过渡和健康发展的,尤其是在我国社区发展不健全、不平衡的情况下,需要各政策执行主体深刻的认识到这一政策的重大含义。同时我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尚未形成较规范的社会化体系,表面化、形式主义的东西仍然较多,大多数退休人员对这项事业的发展不够关心。

2.宣传力度不到位

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是管理体制上的一种变革,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退休人员的观念转变也要有一个过程,一定要做好宣传引导和思想工作,创造出一个好的氛围来。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详细介绍有关政策、措施、深入报道纳人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安居乐业的情况。

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实现退休人员同企业分离,进而进行社会化管理,是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同时实行社会化管理这种新型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企业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且可以保障和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因此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从目前来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库模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社会化管理的实现,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与原来工作单位脱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要以社区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以民间组织管理为主,把离退休人员吸收进去参与管理。

四、如何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方式

(一)做好宣传,稳步推进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首先以社保机构管理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和引导新退休人员直接进入社区。其次,由社保机构直接建立县(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生存认证、党员组织活动、困难慰问等,逐步实现企业与离退休人员的分离和社会化管理服务。

(二)健全体系,落实责任

社会化管理需要完善的体系作保证,通过体系规范,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落实到实处。

劳动保障机构在社会化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保证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及待遇调整的相关工作;做好区域性退管服务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好企业与街道社区关于离退休人员的移交工作;跟踪了解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待遇查询服务;指导社区组织企业离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健身活动,指导他们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开展互助和自管服务。

(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督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规划提上议程,统一规划部署,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大管理力度,明确行政隶属关系:赋予社区一定的行政权力,提高社区地位,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才的涌入,也能保证政策的贯彻执行。同时社区还要充分考虑发展平衡关系、资源共享等问题,规范社会化管理的基本形式和目标模式,规范离退休人员的社区管理工作。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化 管理服务

社会化本质上是一个过程,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是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用政治学理论分析是政治文化在社会中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在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就是由“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管理的过程。实现社会化是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大趋势,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化有助于实现帕累托最优,公共管理学概念中社会化的主要目的是达至社会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生活的“帕累托最优”。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在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以前主要是“单位”管理与服务,退休人员的养老、治病、余热发挥、娱乐、甚至于去世等都与“单位”息息相关。“单位”一词原本的含义很简单,就是单元、(全体中的)一个个体,与现在英文“unit”意义大概相近,在这种意义下,企业其实也就是简单的一个生产单位,并不包含福利、情感等相关因素在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几乎承载着退休人员的所有福利梦想与情感;由于福利和情感的刚性和累积性,一个简单的“企业单位”越来越感到不堪重任以至于不能胜任,乃至出现“单位”生产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偿还“福利和情感”债的怪状。这种怪状与国家要“富强”的目标越来越不相符。因此,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问题就显著地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理论和现实依据:

1.1社会化管理服务具有经济优势。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可以获得由社会上具有专业技能知识的部门与人员提供的专业性更强的管理与服务。首先是能够提升照顾的质量。专业部门和人员受过专业化的工作价值和技能的训练,可以提供符合退休人员特点、使退休人员能得到身心和谐的管理服务;其次是服务购买上的规模优势。社会专业部门和人员因为其所提供的服务量具有规模,因而能够从市场上购买到低于社会平均利润定价的商业服务,这是单个“单位”所很难具备的优势。

1.2社会化管理具有“地域”优势。

社会学从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上,将社会区分为三个方面: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企业单位”作为业缘关系的主要载体对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人”的发展,把人固定在分工的岗位上,因而对“人”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认识,从精神上也局限了人的社会关系的拓展,根据T.帕森斯的研究,人有初级社会化和二级社会化,认为二级社会化是动态过程,并且贯串一个人的终身。因此企业退休人员主要社会关系从业缘关系转化为地缘关系也必然具有可能性,地缘关系的特点是具有稳定性,因为衣食住行历来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住”的地位可见一斑。退休人员因为退出了生产岗位,其社会关系中原有主要的业缘关系也逐渐淡化,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社会关系,所以地缘关系就显得重要起来,退休人员的再社会化就成为必要。因此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也是退休人员的内在需要。

1.3社会化管理具有伦理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为核心的孝道文化,孝道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孝道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也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孝道,与我国的传统是相符合的,有其社会内在认同性。

1.4社会化管理是保障退休人员公民权的重要途径。

社会公民权是公民身份的三个因素之一,马歇尔认为公民应享有公民权利(如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和求助法律救济权利)、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社会权利(福利权);社会权利必须能够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包括退休人员享有最低水平的权利资格,可提供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机会;马歇尔把社会权利看成是实现社会整合所凭借的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选择性的社会和经济政策与政府支持市场体制的努力加强了甚至于说加剧了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弱势群体包括企业退休人员特别容易受到社会排斥并导致对社会公民权的否认。哈里斯主张“社会权利的目的是保证需要的满足”、“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人有效的社区成员资格将受到威胁”,所以国家应凭借社会权利制度与社会排斥作斗争,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而且在其积极参与民主过程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成为有助于市民社会的一种能力。鉴于公民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性,社会权利被认为对社会稳定有一种潜在的作用,而社会化管理是促进社会权利实现的重要途径。

贝弗里奇报告为现代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的立法的政策依据,贝弗里奇不愧是福利国家社会公民权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国际设计师,他倡导普遍利待遇的集体主义观念,主张福利国家应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强调对基本生活需求的科学衡量,认为社会管理能够逐步实现特定的保障目标。

1.5社会化管理服务是退休人员应享受的权利。

企业退休人员在劳动年龄阶段为“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作出了贡献。尽管现在由于劳动能力衰退,退出了劳动力队伍,不再直接参加生产,但是他们在劳动阶段所创造的价值,仍然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恩格斯指出:“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我们企业退休人员作为这些基金和积累的创造人,当然是有权利获得社会服务。

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老年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党的十七报告中也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的要求。

所以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实行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

1.6社会化管理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从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所产生政治、经济与社会效应来分析,社会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由如下:

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破产兼并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依托,急需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即使是仍由单位管理的退休人员,也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晚年生活不应当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社会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其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用人单位在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后,不宜再承担管理社会保险对象的日常工作,这是社会保障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三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企业退休人员人数不断增加,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辛劳了大半生,应当享有幸福、安定的晚年生活。在实现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有了经济上的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组织上的保障。

另外,现在还有不少退休人员的子女不能在身边照料,也迫切希望社区组织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总之,全面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时机决择

2.1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实行社会化的主观方面

社会学研究认为人具有依赖性时最容易接受社会化,而且依赖性越强,其就越会主动接受社会化的条件。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势要求势在必行,经济全球化又对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全球来看,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实行社会化基本已经普及。企业要面对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全球化竞争,势必要“减负”,而首当其冲要减去的当然是企业退休人员的“福利和情感负债”。因此,企业退休人员势必接受社会化,因为只有社会化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从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企业不能再提供的“福利和情感”。

2.2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实行社会化的客观方面

经典社会学家都认为,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会充满着矛盾与斗争的,因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以失去原有的观念、习惯等为代价,尤其是人在再社会化过程更是有着比较强烈的矛盾和和斗争性。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制度变迁对个人而言是剥除旧的意识形态资本,经历越多,其旧的意识形态资本积累越丰。因此,社会化对企业退休人员来说因其具有较多要剥除的意识形态资本,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政府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实行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以更快实现这种“剥除”。实际上,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由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作出明确要求的。

2.3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时机决择

南京市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时机选择是在注重主、客观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南京市也同样经历着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重组困难,其中一部分企业被破产兼并、大部分企业的资产与人力资源都进行了优化组合,同时事业单位也进行了体制改革(如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科教文体卫部分事业单位),大量的企业退休人员被“优化”出来,引发了比较普遍的社会矛盾。其次,在正式开始实行社会化前,认真落实了部、省、市有关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探索和试点要求,有效地积累了经验,如在“两节”期间坚持对鳏寡孤独退休人员和特困退休人员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每年组办“老人节”大型主题活动、全面实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制度等,逐步受到了企业退休人员的欢迎。第三,在全国和省内大型城市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之后进行,有效地总结了它们的成功经验,避免了探索阶段可能的不成熟举措。

由于社会化开展时机比较得宜,而且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在管理模式、服务内容及保证措施上都能有所创新,因此在社会化开展的过程得到企业退休人员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然,随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展开,还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

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内容的探索

3.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分析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内容

哲学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的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个事物的发展又都具有其特殊性,在矛盾特殊性问题中又有两种情况,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的社会化内容要求也反应了这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都需要实行社会化这个共性,社会化的要求对全社会都普遍适用。但在社会中各地区由于其发展状况不一样,因此对社会化服务的内容要求也不同,因此形成了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社会化中矛盾的特殊性。当然社会化服务内容中也有其共同的部分,因此,在社会化特殊性中又反应了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对各地区的社会化服务内容起决定性作用还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绝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不能够按时足额领取时,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就成为首要解决的矛盾;在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后,原先的次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又上升为主要矛盾,这就是企业退休人员“五有”问题,国家根据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内容,如丰富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退休人员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引导社会力量为退休人员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法律援助等。这些规定的内容又包含了矛盾普遍性方面,即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社会化几乎普遍需要实现的服务内容。

各地区在实行包含以上方面社会化服务内容时,又根据其区位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社会进步程度等自身情况对其社会化服务内容进行补充或调整以使其所实行的社会化服务更符合其发展的特点,以解决其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内容的主要矛盾。例如南京市根据其发展要求提出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内容:即“四走访、五慰问、六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制度和“四个一”创建等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南京市社会化服务还根据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调整其内容,如对纳入社会化的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就是根据其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而提出的,当然提出的过程中也包括有其他矛盾因素的影响。

3.2在实践中检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内容是否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内容是否与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相符,也应通过其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实践来证明。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以及与企业退休人员的沟通交流,检验他们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内容是否与所提供的相符。对存在不相符合的方面,通过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服务系统进行调整可行性的研究。

总之,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应在不断的社会化服务实践中经过检验,要确保合乎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需要,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合乎需要的调整,以真正能做到与时俱进地合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4.关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的探索

4.1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

根据公共管理学理念,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是“一个人无法做的事情大家不得不凑份子请一些人来做的雇佣者”。因此,社会化管理工作者首先要确定服务的理念,所谓管理主体实质就是提供服务主体。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工作不是哪个人、哪个“单位”(企业)能够独自完成,这是一项社会公共事务,应由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机构或部门来承担这项责任,并由公共财政进行管理基金的支撑。鉴于我国公共财政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可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还不充足,可适当从移交退休人员的组织划拨部分费用作补充,但从长期的视角看,公共财政应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提供预算。

目前,中央要求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将企业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与服务;鉴于各地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各地在一定时期内还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现实可行的管理形式,如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可以委托“主管单位”(或企业)主管,但必须按社会化统一要求与规范进行,在费用上由财政进行相应补贴。

4.2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载体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知,企业退休人员完成“两个生产”办理退休手续后,其原有主要社会关系由业缘关系逐渐转化为地缘关系。地缘关系实际上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我国的地缘系统按七级划分,就是国家―省(直辖市)―市―县(区)―乡(镇或街道)―村(社区)―邻里。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术研究认为我国的基层城市社区与西方社区意义不一致,具有组织结构上的不同特点,首先是我国城市的街道社区是有着严密的组织、负有管理职能的行政区域,除了承担管理职能之外,还有着社会福利、社会服务、职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等众多的社会职能。其次是基层社区拥有丰富的群众组织,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这些基层组织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是社区照顾理念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作用,重家族关系,进而推及邻里关系,从而造就了重视人情、义和回报,重视伦理关系的丰富的社区内涵;最后,在社区内养老也是目前老年人除家庭养老之外的一种较受欢迎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不脱离原先的人际网络,较少产生疏离感和孤独感。根据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家门动的占65.5%,经常在市内活动的占15.6%,经常离开本市去外地活动的仅占1.4%,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当然也包括企业退休人员在内)的日常活动是在居住社区之内,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以上情况说明,我国承担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主要载体是社区。

但是目前社区所接受的公共财政预算数量极其有限;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后,大量的事务工作都向社区集中,增加了社区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形成了“有事权而无财权”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因此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公共财政预算上应主要向社区倾斜,改变上述不合理现象,真正使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事业取得成效。南京市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上进行了比较有益的探索,市、区、街道和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四级机构在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上使用上的比例分别为43%、13%、14%和30%,较大程度上调动了社区工作积极性,有效推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4.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的构建

我们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组织体系的探讨不是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进行,而是从企业化经营的服务行业视角来讨论这个力量配备问题。服务力量的配备涉及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数量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强度等影响因素。

目前,为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南京市构建了比较合理的组织体系,在社区配备了1650名社会化管理协理员,建立了4824个企业退休人员自管互助组织,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自管互助组织“三级政府、四级管理、五级服务”的网络化体系,做到分工明确、无缝衔接;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南京市构建了覆盖70个街道、638个社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增强了网络化服务的功能。但这也仅仅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动态过程中的一个驿站,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当随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进行调整,这才是合乎科学配备服务力量的方法。

5.结语

在文章的最后,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提出来回答,那就是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实现社会化并不意味着“企业单位”可以立即完全解除自身应承担的社会化责任。在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体制、社会等因素,企业退休人员在“单位”中倾注了过多的情感,而“单位”根据惯例应承担的责任不能因社会化原因而立即中断,如果这样,那么社会和谐将不可能得到,与社会要良性运行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在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都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如“要切实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如要妥善解决统筹项目外福利补贴待遇问题”、“企业要与退休人员就企业自主发放的统筹项目外福利补贴待遇进行充分协商,在移交前达成共识,不得以社会化管理为由随意停发或减少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等。

综上所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化解服务难题,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断乳”工作,把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高培勇 崔军编著.《公共部门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童星 张鸿雁主编.《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2辑)[M].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美]戴维.L.德克尔.《老年社会学-老年发展进程概论》[M].沈健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为主要探究内容,以期能够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问题建议

一、前言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由社会保险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而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随着发展与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个环节就是强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二、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存在的问题

1.社区服务难以有效地满足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

一般而言,社区退休人员其生活方面应该是通过退休人员所属社区负责照料的,因此社区的社区服务覆盖程度往往决定着企业退休人员所享受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程度。然而,就以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的社区服务覆盖还是非常狭窄的,全国平均覆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2.社区建设没有让社区成员产生归属感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进行,单方面的认为只有提高社区的硬件条件与设施建设就能够为退休人员提供安全的保障,对于企业退休人员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需求却不是很重视。

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缺少人员和经费,工作压力较大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没有移交前,一般都设有专门的退管部门、专门经费和专职人员。移交社会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人员并没有增加,现有人员应对就业、创业、失业、协保等工作就已经捉襟见肘,大批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后,工作量成数倍增加,区、街工作人员相对偏少。

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解决措施

1.注重健全与完善退管机构制度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的退休人员的规模与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管理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对于当前企业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分布广泛,管理难度大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健全与完善企业退休管理工作制度,不断发展相关工作的规则制度。

2.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数据库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中,一定要重点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库进行建设。对此,第一要做的就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退休养老保险信息库,而第二就是对社区服务机构对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家庭成员、个人特长等资料予以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以此演化为健全有效的养老保险信息库。

3.分工合作,进行有效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有效进行,应促使各责任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真正发挥在退管工作中担负的责任。而企业社会化管理的基础就是在政府部门的统筹管理之下,对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分工,共同协助完成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与提升社区的卫生医疗条件,让企业退休人员能够沐浴在阳光下。

4.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一是由市、区政府财政预算,核拨一定管理经费和每年相应固定的办公活动经费;二是退休人员所在企业单位(或从企业改制资金中)按移交的退休人员数一次性缴纳部分费用缴费标准根据区位情况可考虑50-70元/人/年;三是社区服务组织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偿服务性活动,弥补经费的不足;四是对社区所在单位、个人进行筹集,或发动社会进行捐助;五是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后,对企业退休人员考虑收取适当的折旧费、茶水费等劳动报酬以用于社区各服务项目;六是从每年征缴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按2-5‰的比例提取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作为弥补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办公经费;七是建立退休人员困难救助基金,帮扶救济特殊企业退休人员。

5.努力解决退休人员的活动场地问题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后,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退休人员晚年生活,是社区为退休人员提供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目前社区活动场所的紧张状况,建议通过区、街道资助、社区共建单位赞助、辖区内企业无偿提供等多种方式共同解决退休人员的活动场地问题。如:对企事业单位部分非营利性的生活娱乐场所设施,通过划拨、使用权移交、优惠租用等方式,由企业所在街道或社区管理和使用;在规划允许的前提下,对社区的现有服务场所采取加层和扩建等形式扩大活动场地面积;对有条件社区的建筑底层房屋想办法置换解决一批;对新建的住宅小区,必须明确要求落实与小区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老年活动场地。

以上是笔者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所有分析。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均是非常重要的,它有效地保障了退休人员之后的生活,让企业人员能够更为尽心地为企业、为国家工作。

参考文献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00-02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是对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以后的生活进行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养老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福利。今天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管理,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坚持这一管理制度的前题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会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继续的成长。

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我国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和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金、适时适度的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接收企业移交的退休人员,并按居住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保险统筹企业主要责任是加强与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联系,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

其中,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为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社情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组织退休员工开展文化体育健康活动等。

从服务内容上可以看出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是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机构,直接涉及到对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1.2 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性,国家经济的主要细胞就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必须事先社会化管理,使企业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过分的强调了单位的作用,员工的生活与企业息息相关,这将不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也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的怪现象出现。僵化的体制完全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引入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种新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维持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存在深远的意义,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从而促进社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分析

2.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内容

(1)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人员以及设施的配备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机构,必须配备负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专门工作人员,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聘用社区服务人员,辅助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以及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得社区生活的退休人员能够享有快乐的晚年生活。

为了使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能够达到正规化,拥有较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办公场所的环境必须能够达到普通办公机构的标准,必须给办公人员和服务人员配备完整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办公效率。这就要求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必须能够处于较高的支付水平,财政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支出是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评估指标。

(2)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各项工作制度必须明确并易于落到实处。

首先必须规定社区服务机构中的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各种岗位职责,这样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必须制定完整的日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对生活在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标准的制定水平能够反映出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能够反映出社会化管理水平。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发放程度和管理程度能够反映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引导社区居民在企业退休人员中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和互助服务组织,这样就能够作为社区服务机构的有利补充,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查询服务,包括当面进行政策咨询,建立社区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功能;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存和流动情况,不多修正数据库,实现领取养老金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协助社区医疗门诊等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常性的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003年,养老金实发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比率100%。

2006年,城镇社区服务社区数6576,社区服务单位个数226,城镇便民利民服务店10262。

2.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

(1)从以上指标与数据中可以认识到,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已经实现, 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各种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表明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趋近完善,服务单位个数增加,职工人数相对减少表明管理效率提高,人均享受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从总体上看,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正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在良好的形势下,仍存在着某些问题。

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更多的服务项目开展;社会上部分劳动者对社会化管理服务认识不足,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有若干顾虑,不愿意转为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缺少相应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列支科目,致使经费不能落实,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社区需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查询系统,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 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规范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深化社区相关服务。

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专业化服务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引进并开发更多的管理服务内容。逐步在社区中的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以满足企业退休人员除享受养老保险之外,能够享受更多的便捷的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的组织化程度,提倡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与互助服务。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退休人员公寓,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2)做好信息查询工作,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向企业退休人员直接提供服务,可以直接与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交流,这样就必须做好重要信息的传播工作,一方面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化发放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服务。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如下的查询服务:柜台查询,社区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咨询柜台,安排专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听取企业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不定期的组织咨询活动;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社区退休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管理方面的意见和信息;电话查询,这种方法较为便利,但是会出现某些沟通障碍;再有条件的社区,提供网络终端进行查询,现行的网络终端主要有两种:触摸屏和电脑终端。

(3)完善社区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平台,将各项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街道和社区作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社会化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目标的实现。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编制由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方案,确定相应的社区服务机构。机构人员的确定和工作经费,由当地的财政部门拨付,现阶段应该加大财政的支付力度,为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动力。相关机构的工作经的落实,社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落实,直接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完善社区工作平台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相应的行政监督机制,以促进社会化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2).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7).

[3]吴国卿.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J].社会生活,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