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one sunday afternoon when i was learning to ride my bike, i fell down and hurt my arms badly. as soon as my parents heard this, they took me to the hospital at once.
during my stay in bed, they took good care of me and cheered me up. meanwhile, they helped me with my lessons. with their help, i caught up with my classmates. now 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well to repay my parents.
【原文翻译】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参考范文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智慧里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生活失去阳光,当鸟儿失去翅膀,那宇宙将会黯然失色,世界将不再精彩……
读书带给我无穷无尽的知识,读书也可以带给我快乐。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我心灵的归宿,也是我心灵的解剖刀。
读书的乐趣不是在于你读的书多,而是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读;有没有用心去体会;有没有用心去记住书中带给你的道理;有没有真正的运用它。
我很爱读书,每次借到或买到好书都迫不及待的去读。我学会了读书的方法,书里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地,我觉得读书带给我许多快乐。读书其实很轻松,只要你有好的方法,书中的知识一定不会忘记。
就是书,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作者给读者无穷的宝藏,它让我忘记悲伤,变得快乐。
书是当今社会人类的瑰宝,书中的知识像宝藏一样,它等待着我们一点点的开启、挖掘、获得。书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那么你就会体会到书带给你的无限乐趣。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参考范文
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女生,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认同这句话。我喜欢看童话书,也爱啃啃情节多变的古典小说,我有时会被令人捧腹大笑的漫画笑得从床上滚下来;有时会被感动人心的故事感动的流下泪来。我与书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件吧!
记得那时,我读五年级,署假在家十分郁闷,突然我想到了:前两天我不是买了一本书吗?我便拿出了那本书-—《嘭嘭嘭》,书中的人物惟妙惟悄,仿佛就出现在我眼前。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到了忘我的境界,忘掉了周围嘈杂的声音,也忘掉了夏日的炎热。仿佛我也到了这本书中,我与童喜喜和宝宝树在一起和她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上午,这个上午充满喜怒哀乐。因为看得太着迷了,所以没有听到叫我吃饭。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在喊了:“咕咕—咕咕—好饿啊!我要吃饭!”因为对下一个故事的可求,使我再读了下去。不知不觉中鼻子酸了一下,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落下了两三颗冰凉的雨点—泪珠。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直到看完。当我下去吃饭时,饭菜都冰凉了,就像冬天结的冰一样。但是我很开心,因为书籍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读书不但开阔了我的事眼,而且还让我的水平提高了许多。我与书为伴,我把书当成我最信赖的朋友。我爱读书,胜过一切游戏,在读书时我会忘掉所有的烦恼,只会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让我们爱上读书,与书为友吧!。让我们一起读书,读一本好书,学会读书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参考范文
常听老师说,读书能使愚陋着变得聪慧;能使粗俗者变得文雅;能使幼稚者变得成熟;能使空虚者内心丰富;能使忧郁者乐观;能使骄傲者清醒,能使自卑者自强……读书有这么大魅力吗?是的,最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真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恩利科生活和学习中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书中处处洋溢着爱,它使我在爱中找到了教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精神讲话》。
《精神讲话》讲了这样一件事:马可尔的妈妈为了还债,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她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人给她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困难,尝尽了人生的甜酸苦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热心帮助,马可尔终于找到了几乎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马可尔这种对母亲深深的爱令我感触良深,自愧不如。平常,妈妈每天上学前总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啊”“要多向老师问问题”等的话,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妈妈问我几句学习上的东西,我也懒得回答。还常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对我们问长问短,唠叨,这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看看身边离异家庭的同学,想得到父母的疼爱,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真爱就在我身边,它就像茉莉般,藏在妈妈的唠叨中,躲在爸爸并不结实的臂膀上,透着一股纯洁、芳香,虽然平淡却回味无穷。
一、读懂话题,找准写作角度
一般情况下,小学高年级的作文话题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1.提示语2.话题3.要求。因而,指导审题时要求学生注意读懂提示语包含的信息,并结合话题的范围,先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入题,确定好写作的方向,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符合话题内涵的材料。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离题或偏题的现象了。如,下面这个话题:“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当听到这首歌,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往事又萦绕于心头。请拿起手中的笔,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此话题以歌词的形示出现,它蕴含的话题内涵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哪些材料?怎样拟题好呢?如:1.可以写学习方面。有的同学写如何战胜写作文难、背课文难、练好漂亮的钢笔字难。题目也拟得准确、别致,如《我与作文》、《艰辛书法路》等等。2.写生活方面。有的同学想起了如何拼装赛车的事,有的写如何提高乒乓球的技术打败对手,有的想起了一次登山的成功启示……写作水平比较低的同学,可以教给他们学会选择平实的材料,如写写自己怎么学游泳,战胜胆怯的困难;怎么学会骑车,不再害怕摔倒等。写作角度、材料都确定好,再拟个好题目就不难了,如《我学会了拼装赛车》、《乒乓球,想说爱你不容易》……
总之,审题时,关键要注意从提示语中捕捉信息,紧扣话题内涵,找准写作角度,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来写。
二、遵循原则,巧妙拟题
(一)限制原则
对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标题必须根据材料话题来定,也就是标题的拟订必须切合作文试题的内涵,否则就有离题或偏题的危险。因此,在拟题时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例如“论成败”,这个标题定位过大,则可能泛泛而谈,照此原则,如以“爱”为话题,则可以从母爱、父爱、朋友之爱、动物之爱等几个方面,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把握能力,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在操作上,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样,让人一目了然,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同时,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揭示文章的主题。
(二)扣题原则
标题中尽可能呈现话题字眼或话题内涵,也就是要切合话题。例如:《诚信与做人》(诚信)、《“地球一小时”的启示》(启示)、《感动就在身边》(感动)等都是扣题到了位的标题。而《生命的养料》(爱)、《走过去才是最重要的》(勇气)《阳光总在风雨后》(失败)《态度决定高度》(成功)等是扣住了话题内涵的标题。
(三)加工原则
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只是为我们确定写作范围,还不足以构成我们写作的“靶子”。因此,我们尽可能不要直接用话题做标题,而应对它进行适当的加工,尤其可采用修辞性加工,把标题做得有情趣、有韵味、有神采,使文章锦上添花。
1.比喻与比拟式。比喻就是运用一个形象、恰当的喻体来表现主题。如《生命中的伞》(爱)、《盛开在心里的一朵花》(宽容)。比拟的实质就是把写人的词语和写物的词语互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信息,表现出作者的爱憎。例如,《诚信“漂流记”》,我们可以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
2.对比与对偶式。运用对比,表意鲜明;而对偶,则能产生音韵美,使标题显得谨严。如《我诚信,我美丽》(诚信)、《心存感激,真爱永远》(感恩)、《优势与劣势》(成长)《我读书,我快乐》(读书)等。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内容失真,缺少生活
由于学业的压力,学生的生活空间基本都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自主空间很少,生活单调,作文的素材缺乏。在面对老师的“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者是“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题目时,“捡钱包”这样的老故事一次次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可以说,学生作文的编造虚假之风由来已久。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从平时作文练习到应试作文,有不少作文是编出来的。只不过编造的技术有高低,有些会破绽百出,有些却只会让人隐约有那么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寻找不到出处。生活体验的缺乏是导致作文内容虚假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的乏味和单一,直接导致学生的作文成为“无米之炊”。既然自己生活库存里无材料可供选择,无奈之下,只好瞎编一番交差,久而久之,写作文编造也习以为常。于是,即便生活中有题材也懒得去发掘,编到哪里算哪里。
(二)情感失真,矫揉造作
现在的初中生对作文有一种恐惧心理,他们在看到作文题目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作文书,翻找资料,而不是积极进行审题思考,从生活中去找素材,所以作文中出现了内容虚假,情感缺失的现象。如在让学生以“亲情”为话题作文时,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写自己生病了,父母怎样地心急如焚、不分昼夜地照顾,或者是写父母顶风冒雨送自己去医院看病,累得身体瘦了或者是头发白了等等,几乎没有学生写父母生病的时候自己怎样去照顾父母。由此可见,这些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自己,他们的情感是围绕着自己的需求而得到满足的,他们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这种情感是不完整的,是缺失的。另有一些学生的作文,感情泛滥却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小题大做或者是无病,这种矫揉造作的作文归根结底也是由于学生缺乏体验、缺乏情感的正确定位造成的。
二、基于体验式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结合文本,丰富生活体验
教材的选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并浸透着作家深刻生命情感的文章,不仅弥补了学生生命体验的不足,还打开了他们走向多彩生活的大门。如七年级第一册教材中朱自清的《春》,多角度细致观察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充分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活泼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在与学生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加深对春天生机盎然生命景象体验的同时,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描写春天,你会从哪些角度,抓住哪些代表性景物,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进行描写?如果让你写秋天呢,你又会抓住哪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呢?此时正好是深秋时节,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受,加深他们对秋天已有的情感体验,诱发新的体验,然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仿照《春》一文的表现手法,将自己对秋天的真实体验写下来。如此一来,既有表现手法的迁移运用,又有加深了学生对秋天的生活体验,不仅拓宽了生活视野,积累了写作素材,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二) 指导生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1、角色体验,交流情感
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能达成对话,能够披文入情,以文学语言为桥梁,走进作品中人物的灵魂深处,以期达到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中人物形象灵魂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能进入角色深入体验。“在理解过去时,理解他人加强了对自己的理解。重新体验所得到的知识,是一个积极地在创造他人经验从而给认识者的精神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文化历史丰富了我们在思想与感情成长方面的经验,体验似地身临其境地参与不同的经历扩大了自身的眼界。”[1]角色体验在阅读对话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将自己置于文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中,催化其个体语言表达,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杨绛的《老王》一文时,引导学生化身老王,根据他在临终之前做的种种事情来展开想象,描写他的心理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老王这个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始终能够感恩必报的纯朴的好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善。既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交流了情感,还得到了课内的练笔,一举三得。
2、创设情境,增强感悟
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如师生同台演出,接受采访,讲讲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等。将娱乐精神带进作文课堂,实施愉快教学,做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真正与生同“乐”。在相互传递信息时,真心诚意地当好“听众”,拉家常般与孩子进行交流,尽量缩短心理距离。在一堂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教师并不急于亮出题目,走入正题,而是一上课就跟学生谈话聊天,询问学生平时有烦恼了,向谁倾诉?和父母谈得最多的话题是什么?你认为有多少种沟通的方式?你满意现在的交流沟通状况吗? 你有过成功沟通或沟通失败的经历吗?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激起学生较大的反响,整节课师生都是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谈话聊天,学生争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老师也适时地谈谈自己的沟通故事,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对“沟通”的感受和认识更加深刻了,随后写出了不少的佳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亮出作文题目,显然会让有些一见作文就头疼的学生由于条件反射,产生心理压力,课堂的效果自然会逊色不少。再比如,在一堂以“感激”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教师将自己心中对某人的感激之情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出来,通过自身的感情,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打开了学生记忆的大门,一种期待打开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自然是纷纷要求表达心声,讲完故事后让学生记录成文,此时必然是感情一泻千里,文思如泉涌。
(三)催化个体言语,引导其体验的流畅表达
1、结合阅读,以心入文
“写作主体体验的获取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实践,即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我们称之为‘生活体验’;二是借助书籍或其他信息渠道获得的间接的体验,我们称之为‘阅读体验’”。[2]由于学生生活圈子的狭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同等重要,甚至于要比直接的生活体验更重要。二者都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由“意”到“文”的转化,即主体的写作意识,经由选材―剪裁―谋篇―表达的过程之后,形成的文字表达,而没有解决写作的根源问题,即生活。体验式作文力图将作文教学的重点回归到写作主体的发展上来,以生活为本源,从生动、丰富、鲜活的生活中挖掘出作文的“根”,还给学生丰厚的生活底蕴,努力实现一个“物――意――文”的双重转化的过程。[3]更看重由“物”到“意”这一重转化,即由社会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上升到主体的写作意识,这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前提。通过文字的表述,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产生表达的主观意念,写作动机在这样的诱因驱使下自然而然地产生,灵感喷薄而出,完成“文――物――意――文的完整写作过程的实现。
阅读体验对每一个个体丰富精神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扩展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还可以加深他们的体验。可以说,如果说作文是生活的体验,那么阅读就是对体验的体验,阅读教学是体验式作文积累素材的绝佳途径。教学中,要抓住这一体验的契机,创造表达机会,拨动他们的心弦,心入文本,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事物形象与阅读体验,使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完全活跃起来,产生创作冲动,一泻千里。积累阅读体验的绝佳手段是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中,既开设积累妙词佳句的“精彩回放”栏目,也开设摹写练笔的“妙学妙用”栏目,最后还安排“品味感悟”栏目,记录即时心灵感悟,留住瞬间灵感,确保体验的即时流畅表达。
2、以手写心,促成表达
体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验的表达训练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并不是有了生活体验之后就马上能写出比较优秀的作文,要有一个积累与训练的长期过程,体验日记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最好途径。让学生准备专用的体验日记本,规定好每周要完成的体验日记篇数。可以给他们规定体验的主题,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类,或者让学生自己在体验日记本当中分不同栏目。这样会使积累眉目清楚,可以在写作时迅速而充分地搜索到相关的生活体验。“真实再现”就是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这次的生活体验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而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可以写在“小小论坛”里。体验日记毕竟不是作文,所以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不计章法,不加任何限制,给学生充分自由。在一定的阶段,让学生自愿挑选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日记,与大家交流、分享。体验日记的记载,既及时积累了生活体验,又训练了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此如能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过程体验,互评自改
只有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完整过程,这样才能加深体验,将个体真正融入生活。好的文章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评价与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可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多种评改方式,就有自评自改,也有互评互改,还留出时间让他们交流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体验自在为文的快乐的同时,也学会了自我修改,感受到琢玉成器的成就感。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打破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使改评者能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评判同学的作文,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使被改评者听到同学对自己作文褒贬的真实声音,这样学生不仅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与改评水平,同时也增长了阅读体验、情感体验和写作修改体验。写作与改评的积极性提高,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写作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体验式作文教学倡导书写真实,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真实表达出来,凸显作文的个性和灵性。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作文教学的真谛,也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旨归所在。丰富生活体验,积累阅读体验,重视写作体验,才能更有效地促成真实表达,真实作文。
参考文献
一、 扮靓作文的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了好题目,文章才能顾盼生姿。然而,有时学生煞费苦心却仍寻找不到满意的题目。不过流行歌曲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曲目、歌词极其传神,耐人寻味。学生如果能顺手牵“羊”,往往能出奇制胜,色香味俱全。
引歌词入题,既可借用原句,也可根据文章需要作适当的变动。比如:写回忆性的文章,学生可用《再回首》、《村南旧事》等为题。写感恩的文章,学生可用《按摩代表我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等为题。写理想的文章,学生可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要飞的更高》、《男儿当自强》、《谁说女子不如男》等为题。写生活的文章,学生可用《最近比较烦》、《小小少年》、《不能游戏人生》等为题。
还有很多题目可以引用,如《有谁共鸣》、《共同度过》、《今宵多珍重》、《念亲恩》、《不是我不小心》等。
以上作文题目,或热烈高亢,或一往情深,或含蓄婉约,或活泼清新,都表达了学生的内心情感。由于万口传唱,十分熟悉,一看题目,就极富时代气息和感染力,能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想,深深的共鸣。
二、 修饰作文的起承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难在开篇之笔。若能以一句优美的歌词作“引子”开篇,无疑能使读者倍感亲切,也有助于下文自然引出中心,且具有吸引力。如大家最熟悉的题目《母亲》,有位小作者这样写:“《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又在脑海中回荡……”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时侯……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反复地唱啊。在吟唱中看见母亲亲切的笑脸。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万口传唱的歌曲,作者由歌词的触发,引起联想,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主题也更突出。
又如一位同学写《我努力,我成功》时,这样开头:
“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数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唯一的满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往日的努力。
接下来的文章回忆自己的努力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获得可喜的成绩。
写作中,一旦找到了这种巧妙的起始句,下笔就如轻舟顺流而下,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但这种句子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推敲斟酌提炼而来。在推敲提炼上文起始句时,流行歌曲起到了重要的点化拓展作用。
流行歌曲不仅能为学生写作营造良好的起始氛围,还能提供给学生别致的过渡句,使之从平淡之中忽然转出一个波澜,转出一份惊喜。如《我最敬佩的人――警察》,小作者点题开篇,关爱群众事情之后,要转写警察毫不畏惧的品质时,小作者引用了那首《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击流。……”接下来描写了警察同志无私无畏与恶势力搏斗,品尝生活的打击,别人的误解等等,一个警察的形象也逐渐鲜活起来,立体起来。
三、 升华文章的主题
为什么流行歌曲容易打动我们,原因之一是流行歌曲较多地抒发了普通人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这种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浓缩提炼,具有很大的生活穿透力和心灵辐射效果。如果能在文章结尾之处用上一句或几句歌曲,使之成为点睛之笔,不仅能升华主题,而且能产生回肠荡气、三日绕梁之效,获得自然贴切、水融之感。
如一同学写爱心捐助的文章《爱的奉献》,结尾时引用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连用四个“这是……”, 通过比喻将表达形象化,充分升华了情感,也升华文章的主题。
又一同学写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结尾引用《想唱就唱》的歌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就算这舞台多么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这个结尾让我们看到了个性张扬、乐观自信的少年形象。
又如:《我想有个温暖的家》的结尾“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跌倒之后》的结尾“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再如,写经过一番艰辛努力后终于做成某事的文章,引用《真心英雄》中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结尾。这些结尾,歌词与全文内容协调一致,恰当地引用这些歌词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也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