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时间有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坚果中分别含有蛋白质36.0%、脂肪58.8%、碳水化合物72.6%,还含有维生素(维生素B、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磷、钙、锌、铁)、膳食纤维等。另外,其中还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麻酸、亚油酸等人体的必需脂肪酸。
当代自然疗法大师莫里森博士推荐的强心食品中就有核桃。据测定,每100克核桃中,含脂肪50~64克,核桃中的脂肪71%为亚油酸,12%为亚麻酸,蛋白质为15~20克,蛋白质亦为优质蛋白,核桃中脂肪和蛋白是大脑最好的营养物质。糖类为10克,以及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胡桃叶醌、磷脂、鞣质等营养物质。
霹雳果含有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内的17种氨基酸,镁、高锰、磷、钾、钙等矿物质,胡萝卜素、蛋白质等多种成分。霹雳果中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有益健康。霹雳果主要功效为改善记忆力、调节血脂、延缓肌体衰老并美容养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石油化工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石油化工行业是,更是需要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1] 。位于西北能源基地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和财政部2006年首批的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示范高职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产业,提升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优势,利用好在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2]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该专业已经从最初的学院“特色专业”发展建设成学院的“强势龙头专业”,专业建设积淀了深厚的建设经验,积累了精良的教学资源,形成了突出的办学影响。
1 立足校企合作,科学的构建专业建设的模式。
高职院校应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群,体现行业特点,适时开发行业和社会需求度强的新专业[3]。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做到与时俱进。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围绕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发挥优势、注重效益、保证重点”的原则,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形成办学特色,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4]。按照石油化工产业链结构,石油化工产业分别由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五大模块组成。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是产业链的核心。专业建设以行业核心岗位群为专业建设立足点,凝练出专业建设的五大核心建设体系的主要内容,即: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58433”石化类专业建设模式,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
2拓展综合性专业实训平台建设,构建能力递增型实训基地。
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集约化、流程化的发展,学生在石油化工企业现场很难得到深入一线的考察与学习机会,因此,校内石油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是石油化工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5]。利用装置现场操作和仿真软件操作两种技能培训手段,构建了真实和虚拟结合的立体化学习情境,搭建起基础化学实训平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平台综合性专业实训平台的能力培养递增型三大实训平台。基础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和化工单元设备操作训练培养通用专业操作技能,小型化工装置侧重体现真实化工过程,化工生产装置仿真软件反应真实工业生产操作控制过程,与生产操作最接近。在综合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共享性实训项目的建设,兼顾各专业的个性实训项目建设,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考虑专业拓展。根据各专业的核心工艺,通过小型生产化工装置和典型化工装置仿真软件,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培训。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是以石化、炼油专业为核心,兼容高聚物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诸多个专业的综合性实训平台体系,为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切实保障,同时强化实训基地管理,提高能效,为化工类专业群的快速协调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图1能力递增型实训基地建设
3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遵循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原则[6]。从对应国家职业标准入手,通过深入企业专业调研,分析生产过程职业岗位群组成,从职业岗位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将其提炼转化成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构建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石油、化工产品成千上万,究其生产过程均可概括为:原料准备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后处理产品。不同生产装置仅处理原料和加工工艺过程不同,设备都是通用的。基于工作过程,从职业岗位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适用于化工类各专业。
4系统设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历练培养专业骨干。
高等职业教育在对教师的要求方面,既有教师的普遍性要求,又有特殊性的要求。在教师的培养上,不但要重视特殊性要求,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更要重视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满足教师普遍性的要求[7]。一流的教学团队永远是人才质量的切实保障。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才能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从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际出发,经过对 “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全面分析,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发展要求,探索提出了“九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九方面具体的锻炼与实践,系统全面地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图4青年教师培养培养模式
5实施服务前移战略,从10个方向切实有效落实校企合作。
重视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8],职业院校必须坚定不移的校企合作。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从浅、中、深三个层面,沿着10个方向逐步地落实,即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岗前(岗中)职业培训,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任,教师下厂锻炼,教师参与或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带动专业内涵建设、服务社会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协调化发展,促进了办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赢得了服务企业的好评的同时,提高了学院办学声誉,扩大办学行业影响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作为一所闻名国内的石油化工高职院校,我们在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骨干特色专业,探讨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职教人的责任,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顾坤华. 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战略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5-8.
[2] 何志忠.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难点与路径[J].高教论坛,2013(1):120-122.
[3]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5-8..
[4] 胡开明,陈建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讨[J].职业技术,2013(2):65-66.
[5] 刘振河. 石油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石油教育,2013(4):67-70.
[6] 严权.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3):61-64.
[7] 杨浩,李建兴,等.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4):69-70.
鉴赏诗歌时,要依据具体诗句的描绘,调动起平时的生活积累,以达到准确理解诗句含意、参悟情感、乃至辨析技巧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地域的不同、知识面的差异,诗句所表现的某一生活现象,对有些学生来说是曾经体验过的直接生活现象,而对另外的学生来说可能就是间接的生活现象了。尽管如此,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直接与间接生活体验之分。本文对生活现象直接、间接体验的分类,只是为了说明调动生活积累时要注意不同的方面而已,不必在分类标准是否科学上刻意纠缠。
一.直接体验的生活之态
诗句所表现的内容是我们经历过的、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时就可以借助直接体验的生活之态来准确解读诗句的含意、情感。
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
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
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
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
近来乡梦不多成。
【问题】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解析】从题干而知,该诗句就是表现生活情趣的。结合题目“早兴”以及“犬上阶眠知地湿”(春天到来时因解冻复苏,大地潮气会上升,敏感的犬儿会感知到),可知初春到来,随着天气转暖,人们自然会脱下厚重的冬装而换上相对轻薄的单衣,当然会感觉身体轻盈了许多。
这种直接的生活体验,每个人都会有的,只要你调动你的直接生活体验,就可以顺利解答问题。
【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二.间接体验的生活之貌
由于生活范围的局限,我们不可能对诗句所反映的生活都有直接的体验。从书本、从他人的介绍中,也可以了解生活的真实之貌。在鉴赏诗句中,也要注意调动起这类间接的生活常识积累。
如,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题】诗句的后两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该诗的后两句包含了一个生活常识:燕子今年在某处筑巢,明年还会到此暂住,不会改变。在《乌衣巷》中,作者刘禹锡要表达的意思是:房舍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是该房舍的主人。即燕子所飞到的这个地方,旧时是王谢堂,而今是寻常百姓家。作者借助奇思妙想,来抒发对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的深长叹息。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燕子了,更不用说燕子的生活习性了,他们看到诗句后,恐怕会怪罪燕子的朝三暮四(先飞王谢堂,后飞百姓家)吧!
【答案】作者借助奇思妙想,来抒发对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的深长叹息。
又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子夜吴歌·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问题】“捣衣”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解析】在洗衣机盛行的年代,在衣料越来越柔软的今天,捣衣的生活画面恐怕只存在于人们遥远的记忆里了。
“捣衣”就是洗衣过程中用棒槌敲打衣物之意。由于衣物比较厚重,浸水后更加难以揉搓,所以要借助棒槌的敲打,来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捣衣”是为了远方征人能够尽早换上干净衣服,实则是表达思妇对征人之思念,对征战之怨愤。“晚上捣衣”说明白天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晚上“捣衣”更见思妇生活之艰辛,亦可见思妇感情之强烈。
【答案】“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
三.想象真实的生活之状
如果没有直接与间接的生活体验,就要结合诗句的描绘,利用类似、相反的生活真实,试着想象生活中的事理,来达到准确鉴赏之目的。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问题】该诗中间两联写景,请简要说明“颈联”所用的写景手法。
【解析】颈联中的“碧峰出山后”就比较费解:碧峰如何从山后又出来了?这时就要想象真实的生活:雨后新晴,原来笼罩在碧峰中的雨雾渐渐散去,碧峰就随之出现在前面山峰的后面了。“碧峰出山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颈联也就是描写景物的动态。
想象真实的生活之状,其实也要调动起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城市里的学生,对雾锁高楼、雾开楼现的体验肯定是有的,这时不妨相似联想一下。
【答案】颈联描绘动态景色:田野外边,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的波光,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与颔联的景物描写一起,构成了一幅明媚的雨后山水图,表达了作者野望中的喜悦之情。
又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问题】结合全诗所展示的画面氛围,简要分析三、四两句诗景物描写的技巧?
【解析】三、四两句诗描绘牛蹄声打破了沉寂。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伫立着寒鸦,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衬,动静相衬。
但是,相对于全诗的意境来讲,牛、鸦动静相衬的画面是为了衬托出小村的宁静氛围,所以结合全诗看,三四句写景技巧就是以动衬静了。
而这宁静氛围就需要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反向想象:怎样的情况下寒鸦就要飞走了呢?那就是有了人的干扰。如此,画面就不再是宁静的,而是热闹的了。
关键词:油田配电网络;单股避雷线;角型排布;防雷
1 课题概述
1.1 课题背景。电力是现代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能源。作为传输媒介,供配电网络一直受到各种灾害侵袭,特别是在雷雨季节,电力杆塔往往成为雷击首要目标。曙光油田有##条6kV线路分布在苇田、稻田等潮湿地带,配电网络在整个雷击区处于高空位置,受雷击灾害影响的指数更大。针对以上现象,我们采集供配电安全运行系数进行分析,从保障生产安全的大局对潜在的隐患加以剔除,以质量效益的宏观视角主动克服。为此,在当前着力提湿低洼地带防雷、抗雷水平成为油田供配电部门亟待攻克的课题。
1.2 研究目的。(1)通过本项目实践,总结适应油田湿地区域防雷措施技术在我厂应用的可行性,努力填a油区防雷技术空白,形成推广借鉴价值,为下步全厂搭建最佳配电网络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数据。(2)通过本项目实践,控制重复成本投入,提高配电网络对油田生产的支撑能力,降低电力能源损耗,增加采油厂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
2 技术分析
2.1 建立角型排布防雷击试验。角型排布,就是将架空电力导线呈三角形排列,压缩线路占用空间,实现线路防雷击“以一保二”的格局,以减少线路因雷击而造成的多相断路,从而提升电网自我保护能力,降低线路跳闸次数和设备损坏系数。同时,能够有效缓解线路走廊压力,有利节约砍伐树木等成本支出。(1)本项试验的原理。在输配电线路中,当采用杆型为“上字”型三角排列的直线杆塔时,三相线分别安装绝缘子造成绝缘差异,当线路遭受雷击过电压时,中相首先闪络放电接地,闪络后的中相导线相当于一条接地线,从而增加了另外两边线的耦合作用,使边相线路不再发生绝缘闪络,因而就不会由于弧光短路引起线路跳闸。(2)本项试验的依据。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6.0.2条款“3~10kV单回路杆塔,导线宜采用三角排列;多回路杆塔,导线可采用三角和水平混合排列或垂直排列”等规定,为我们采用角型线路排布方式进行防雷击试验提供了技术依据。(3)本项试验的做法。针对普通雷击区域,我们在##线组织了专项试验,改变原有水平排列的导线布线方式,将配电线路水泥电杆上的2.4m横担更换为##m横担,横担安装距杆顶距离为##m,采用Φ190mm抱箍及头铁将中相线提高位置并固定,实现三相配电线路三角排列,同时为确保原油生产不受线路供电影响,每相距##m在线路杆顶加装HY5WS-10/30型复合氧化锌避雷器1组。(4)本项试验取得的数据。2016年##线雷击计数器显示为10次接地,实际跳闸与接地次数为2次(见表1)。##线全线4.8公里,主要负荷为##站全部油井以及##站部分油井,按照曙光采油厂水电管理讯中心提供数据,每4小时影响产量##吨计算,同比减少因停电所影响产量##吨。
2.2 建立线路避雷密度试验。(1)本项试验的原理。过去油田普遍采用##型复合氧化锌避雷器,通过多年应用我们发现该避雷器在曙光油区多湿润的环境下,防雷避雷效果还有所不足。2016年我们积极查证防雷新技术,通过与厂主管部门沟通,采用了一批新的##间隙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并对其进行加密排布。该避雷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下部分为热爆式脱离器。避雷器与线路绝缘子并联安装时,避雷器上端电极与高压导线形成间隙距离为65mm±10mm的空气放电间隙。当线路遭受雷击时,若雷击电流达到耐受电流以上时,将击穿放电间隙,通过热爆式脱离器形成放电,脱离器及时动作,将该避雷器从配电系统中剔除,因而不影响线路正常供电。该避雷器因脱离器动作,还可为故障点源提供明显标识,便于迅速发现、及时处理,更加适应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要求。(2)本项试验的依据。国家机械工业部《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JB/T 8952-2005)》标准中对氧化物避雷器各项参数进行了明文要求,对避雷器安装方式进行具体阐述。按照雷电波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衰减率及过电压计算的要求,通常雷电流用斜角波代表,即上升时间为2.6μs。当雷电流作用于导线,沿导线传输到绝缘子上时,会变成冲击电压波作用,冲击电压波通常用1.2/50μs的波形表示。设绝缘子在冲击电压最高值时发生闪络,则存在上升时延现象,即1.2μs。若雷电流传输以光速传播(c=300m/μs),则简单估算保护档距应为1.2×300=360m。(3)本项试验的做法。针对雷击密集区域,我们在##线实施了间隙式氧化锌避雷器的加密安装,按照间距360m的计算依据,共计安全避雷35组,实现了全线路防雷区域覆盖,为配电网络运行提供了较大保证。(4)本项试验取得的数据。2016年##线雷击计数器显示为12次接地,实际跳闸与接地次数为0次(见表2),##线全长9.6公里,主要负荷为##站以及##站部分油井,按照曙光采油厂水电讯管理中心提供数据,每4小时影响产量##吨计算,同比减少因停电影响产量##吨。
3 项目的实施效果
3.1 社会效益。(1)为油田生产区域内电网防雷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三种方式取得的试验成果,为整个油区拓展防雷技术应用提供了必要依据,进一步提升原油生产配电保障工作能力。(2)网络运行能力更加高效可靠。通过新防雷技术电网平稳运行能力大幅提高,全年累计减少雷击停电##次,有效减少了线路停电对原油生产的影响,实现了电力设备和线路的高质量管理,网络自身的安全平稳运行能力有了可靠保证。
3.2 经济效益。“湿地区域油田配电网络防雷技术试验与实践”的实施,突出了三种防雷措施对电网运行影响,因措施的有效应用,雷击跳闸次数明显减少,开井时率得到保障,避免停电影响产量##吨,按照吨油价格##元/吨,实现经济效益##万元。成果创效采用相关因素合成法(PCP)进行计算,具体如下:
其中:EP: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Ei:成果产生的各单项效益之和(避免停电影响的产量×吨油价格);∑Cb:成果的各项实施费用之和(材料费);
计算过程如下:
4 结束语
“湿地区域油田配电网络防雷技术试验与实践”的开展,为油田生产区域内电网防雷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三种方式取得的试验成果,为整个油区拓展防雷技术应用提供了必要依据。电网平稳运行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减少了线路停电对原油生产的影响,实现了电力设备和线路的高质量管理,网络自身的安全平稳运行能力有了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奎明,顾士勇,高贤.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分析及对策[J].华东电力,2001,3:22-15.
(一)旅游类专业。本文所指的旅游类专业包含高等院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旅游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旅游类专业的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是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在教学体系中要增大实践教学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基地。所谓实践教学基地,是指针对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仿真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旅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就其内涵来说,是指学校围绕旅游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就其外延来说,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大类。旅游类专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是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设备不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看,目前公办高校的经费使用由政府财政统筹安排,高校如有建设需求,需要很长一个周期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则只能依靠自身财力进行基地建设。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缺口较大,致使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条件普遍较差,实践教学设备数量、质量和种类严重滞后。例如,已建有的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等实训室设施设备多较为陈旧,落后于社会行业规范。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情景模拟实训,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又如,科技含量高的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的建设几乎空白,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模拟规划系统等必要的旅游实践教学软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价格昂贵,加上观念上不重视,在建设上一直被忽视。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不到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其一,有一部分高校出于专业宣传或专业评估的需要,仅仅是在相关企业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企业根本不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顶岗实习只是纸上谈兵;其二,由于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增大,一些高校往往降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标准,主要的实践教学合作企业也仅仅局限于酒店和旅行社层面,范围狭窄。由于实践教学单位的实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差别很大;其三,企业经营的变动性和学校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导致校企合作的稳定性较差。旅游行业本来就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强的行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不断变化导致顶岗实习机会供给不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化建设不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各类设施设备多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与企业的管理、操作实际等相差较大,难以满足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且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时间较为固定有限,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则基本上处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只有一纸协议相联系的状况。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加之很多高校旅游类专业的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很难与学生一起到实践教学基地完成顶岗实习。因此,当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应进行顶岗实训时,大部分学校都是仅仅由专业教师将学生安置到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后续的实践教学指导及管理工作基本与学校脱轨,主要落到了企业管理人员身上。仅有个别学校会派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多数学校对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则都是不闻不问,学校与酒店之间的联系也仅限于学生实训安置期间。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因学生不是企业的真正员工,企业也疏于管理和就业指导。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主动学习和自我约束意识较差的话,不仅难以取得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还存在很大的管理和安全隐患。这其中固然有行业现状和区域限制的原因,但专业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同样难辞其咎。
(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指导能力不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而这一目的的实现除了要依赖必要的硬件设施外,还要有相应的软性保障,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软性保障之一。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灵活地组织教学和实践。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旅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数量短缺、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没有相关职业经历、来源结构单一等问题。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只是走过场而已,偏离了实践教学的目的,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策
(一)丰富建设资金来源,增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实效性
1、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旅游类专业校内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需资金较大,高校仅依靠自身力量去完成不仅要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且建设时间相对较长。鉴于高自身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高校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拓宽资金筹措的渠道,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业支持、与区域内学校实行优势互补、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多个方面解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
资金来源问题。
2、采用灵活多样的建设形式。一方面高校可通过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系渠道、经济资助等形式,寻求企业支持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高校可依托旅游类专业的优势,建立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属经营性组织,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和教学价值。以酒店管理方向为例,可以成立校办酒店,学校进行前期必要的硬件投入后,聘请专业人士定期做经营模式、经营思路、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校办酒店面向社会正式运营后,教师和学生以员工身份进入酒店,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进行现场指导,为确保学生能充分训练到每一个科目,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进行轮岗。该种建设形式不仅让实践教学更加真实,而且检验标准更明确———以经营效益检验,如果经营得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资金压力。
3、以就业为导向,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按照旅游行业内在规律,为学生提供在设备设施、经营环境、消费需求等方面与真实企业相一致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按照真实的企业流程布置实践教学任务,根据旅游岗位设置实践教学任务,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设备必须适应旅游行业岗位需求,教学场地的构建、设施设备的配备、管理模式的选择等都应具有一定先进性,能够代表本行业发展的需求。例如,模拟前厅实训室的建设,除购置先进的设施设备,还需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等。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实现有效就业。
(二)优化校企合作方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优选合作企业,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校旅游类专业在选择实习合作单位时,要做到宁缺毋滥,选择具有一定规模、运营良好、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签订协议、合同等法律文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确保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为了保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学校或院系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在联系沟通、实践教学、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信任关系,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类基地的合作范围较协作型实践教学基地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了实践教学安排、科研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2、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援,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企业派出指导教师免费给学生上课并安排顶岗实习,负责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时间上尽量尊重企业的用人需要,并将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分年级采取不同的专业见习、实习模式。在见
习、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和监控。
(三)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首先,针对实践教学,应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教研组活动制度等,以确保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中,尤其要明确实践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践指导教师应深入实践教学基地,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以保证实践质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实践指导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其次,针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应建立各种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工具使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规定等,以提高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降低成本消耗;最后,针对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应建立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条例。其中,要特别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共管。学校和院系应特别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跟踪工作,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实习计划安排,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指导,以解决其在实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学生的实习工作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应的顶杆实习规章制度:学生的动员组织工作、奖惩措施、报酬及劳动事故的处理办法、实习效果评定等。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也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在为学生提供岗位技能指导的同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