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保健

中医保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保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保健

中医保健范文第1篇

以下保健粥可以一试:

1.芝麻蜂蜜粥

[成分] 芝麻30克,粳米100克,蜂蜜2匙。

[制法] 将芝麻洗净后炒熟,研细末待用,粳米粥煮稠时放芝麻末,调匀,然后放入蜂蜜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各食一小碗。

[功效] 补肝肾,润五脏。

[适应证] 适用于头发早白、大便干燥的慢性便秘患者。

2.五味子粥

[成分] 五味子10克,粳米100克,蜂蜜2匙。

[制法] 将五味子洗净后加水适量,煮15分钟后取液待用。粳米淘洗净后将上液加入(如不够,再添水)一起煮。粥煮稠时放入蜂蜜即可。

[服法] 每晚食一小碗。

[功效] 敛肺滋阴,生津止汗。

[适应证] 止汗、止咳。适用于素有寒饮,而又外感风寒、痰多稀薄的久虚喘嗽者;自汗盗汗睡眠差者,但表邪未解的实热者不宜食用。

3.杏仁梨粥

[成分] 梨2个,杏仁15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

[制法] 先将梨洗净后削皮,切块待用,粳米和杏仁加水适量煮成稠粥后加入冰糖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各食一小碗。

[功效] 滋阴生津,消痰降火,清热止咳。

[适应证] 适用于阴虚肺热之人。

4.百合杏仁粥

[成分] 百合15克,杏仁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先将百合洗净后剥瓣撕去外衣,用盐腌15分钟,再以清水洗净。将洗净的粳米、百合和杏仁加水适量,煮成稠粥后加入冰糖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各食一小碗。

[功效] 滋阴去燥,润肺去火。

[适应证] 适用于口干咽燥、咳喘多痰、阴虚肺热之人。

5.红枣双耳粥

[成分] 红枣20个,黑木耳15克,白木耳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黑木耳、白木耳和红枣以温水泡发,去掉双耳的蒂再洗净。将红枣、黑木耳、白木耳与粳米加水适量煮成稠粥后,加入冰糖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各食一小碗。

[功效] 补虚养血,滋阴安神。

[适应证] 适用于失眠多梦、痔疮出血、大便干燥者。

6.藕粉粥

[成分] 藕粉4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先将藕粉用温开水调匀,将洗净的粳米加水适量后以小火慢慢煮稠,煮成稠粥后调入藕粉,加入冰糖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各食一小碗。

中医保健范文第2篇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保健和养生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是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姿态、呼吸以及人体的意念来调节人体机能,进而起到一个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1现阶段,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医院校的体育大多都是以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要目的,在特色的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慢慢显示出来,经过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1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过分注重运动、体能和技能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方法过于单一,乏味,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

1.2没有考虑到学科间的融合贯通,利用中医院校的特点,将传统养生与保健知识和体育结合不深入。

1.3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者”。

1.4没有重视体育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消弱了学生的积极性。

2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更是历史悠久,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融合中庸和谐以及整体把握等等一些理论和思想于体育之中,因此我国传统的体育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注重预防,有防患于未然的特点。另外也强调整体,形神具养。例如,传统保健体育中的一些运动,武术、太极等等,大多都要求人和自然相融合,强调动作的顺畅和谐,让人达到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天地人合一的境界。还有,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与保健注重实践,强调动静相互结合。也就是说,体育健身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在现代社会,生存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正是强调了顺畅和谐,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因此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在帮助人们锻炼身体的时候,也保持了精神的健康。

3如何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

3.1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强调适度和适时的运动适度,即是刚柔相济,满足医学中的有氧、安全和适量的原则;而适时,则是要求运动要遵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原则,注意运动的时节、地点以及人体自身的特性。例如,人们在运动的时候,心率的最佳次数为120-140次/分钟;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不适合做一些激烈的运动,而人们也应该晚睡早起,相反,秋季,正是适合锻炼的好时候,人们则应早睡早起,时常进行室外运动。

3.2结合中医院校的专业特性,以及现在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探索和实践,将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养生和中医院校现在的体育相互巧妙揉和,深挖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的内涵。

3.2.1根据中医院校的学科特点,把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中,并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3.2.2和武术专业相互结合,利用其师资力量,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普及一些传统的项目,例如太极拳和太极剑等。还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气功、易筋经等等。

3.2.3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时代性,选择一些易于开展同时适合年轻人的保健与养生运动项目。

3.2.4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另外,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3.2.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专业的教材可以让学生清晰知识脉络,更好的学习。还有,利用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锻炼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一些武术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一些比赛则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等。

3.3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的益处

3.3.1将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项目加入体育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习了太极、长拳等等项目,掌握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3.3.2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内容深邃,有趣,并且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传统体育的兴趣。另外,一些相关的比赛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也传扬了国粹文化。

3.3.3加强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整个的体育水平有了显著的升高。

3.3.4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和体育相互结合,完善了体育健身教学体系,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医保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高龄初产妇;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基于自身机能的减退以及各个方面的压力,高龄初产妇在分娩当中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容易与医护人员产生矛盾。而在产后提高产妇身体恢复速度当中,运用中医保健知识就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为了探讨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与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52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我院在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初产妇分成分析组和对照组两组,分析组52例为高龄初产妇,年龄在32到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3.2)岁,平均孕周为(41.1±1.2)周;60例对照组为非高龄初产妇,年龄在18到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1±1.4)岁,平均孕周为(40.2±1.6)周。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产妇在产后对保健知识需求的情况以及基本情况。对护患纠纷以及护理投诉量进行统计,0-100分为护理满意度分值,产妇的满意度越高表示分值越高。

1.3 调查与统计学方式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以现场会问卷进行回收的方式进行。以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技术资料。P

2 结果

2.1 高龄初产妇对中医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在52名高龄初产妇中,有47名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非常需要以及需要,占90.4%;在其获取中医保健知识渠道当中,有24名是通过网络与电视媒体获取,占46.2%;在最需要中医产后保健知识内容上,有28名选择了产后身体恢复中医指导,占 53.8%。

2.2 分析组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

在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上,分析组要高于对照组(P

2.3 分析组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分析组要比对照组低(P

3 讨论

由本研究可以看出,多数高龄产妇均十分重视中医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她们对中医产妇保健知识的需求度就比较高。然而,高龄产妇难以从医务人员当中获取较为专业的知识比例,这就使得其获取的相关知识缺乏专业与规范性。在高龄产妇急需获取中医产后保健知识上,中医产后身体恢复指导是最希望获得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对相关服务进行加强。

女性在妊娠期间罹患精神病的几率较大,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其有着较大的年龄与较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初为人母的不适应,非常容易出现精神疾病,如抑郁、精神分裂以及躁狂等[1]。除此之外,产妇身体当中的激素水平会在产后发生波动,加上外在方面的因素(如社交活动锐减以及疼痛等),使得其对自我的评价较低,最终不信任护士的护理服务工作,导致高龄产妇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有研究[2]显示,婴儿早期成长与发展受母亲(产褥期)角色适应状况的影响,基于此在产科护理当中,初产妇怎样对母亲角色进行适应就成为了重点。运用不一样的应对方法给初产妇带来的应激水平也不一样,科学应对可以加快初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而消极应对则会对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进行阻碍[3]。那些消极应对的人多通过回避方式来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在照顾婴儿上多依靠家人,产妇也难以融入到母亲的角色当中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烦恼以及焦虑情绪,对高龄产妇认可与满意护理工作造成了影响。

总而言之,基层卫生单位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龄初产妇在产后需求中医保健知识上进行满足。要对高龄初产妇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加强,争取提高她们的认可与满意度,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让高龄初产妇早日对母亲角色进行适应,加快产妇的恢复速度,最终使护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得到减少。

参考文献

[1]初产妇产后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30-3831.

中医保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保健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78-01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保健”这个词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必聊的话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中医方面的保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在日常中医保健中陷入误区,一些人认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属于“纯天然”,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保健就必需要补,只有老年人才需要保健,并盲目使用中药进行食疗,稍微不舒服就吃药等等。这些观念其实都是一些误区,中医和我们息息相关,并且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就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有关常见保健误区问题浅析如下:

误区一: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是将身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的状态,疾病也就治愈了。因此预防疾病中医更有效。主要调整途径有内服和外敷,及各种中医养生方法。

误区二:中药没有副作用,保健就要补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之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认识。我们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药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偏治偏”,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所以药物本身它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是没有肝肾毒性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副作用的。这就表示,中药如果应用不当,虽然一般不会造成肝肾损害,但是会造成机体功能的损害和偏差。诚然,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梦等各种各样的症状,选择中医药是很正确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认为乏力就是气虚、汗出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失眠多梦就是气虚或者血虚等等,想当然的选择中药进补,从而越补越虚。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张仲景《伤寒论》用药很重要一条原则就是“有是证用是药”,而我们所谓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是中医大夫经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综合分析而得出的一个判断,并不是简单地套用,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补来养生。

误区三:养生不关年轻人的事。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中医养生主要包括:1、经络养生;2、体质养生;3、四季养生;4、药物养生;5、起居养生;6、膳食养生;7、睡眠养生;8、情志养生等内容。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在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四:盲目用中药食疗

中医认为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四气即食物的寒热温凉,也即中医阴阳属性,认为寒凉食物属阴性,温热食物属阳性。认为大多数动态的食物(如飞禽走兽等)属阳性,大多数静态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属阴性。而不寒不热的五谷杂粮(如谷、麦、栗、豆、薯等)属中性,特别适合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但是中医又处处分阴阳,阳性食物还可细分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及平和阳性食物;阴性食物也可再细分为阴中之阳,阴中之阴,平和阴性食物。中医食疗还认为食物具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认为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碱入肾,进食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可相应滋润补养相应的五脏。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则健康,阴阳偏盛偏衰则是亚健康和患病。亚健康和患病者可通过食物和药物的寒热阴阳属性来改变和纠正人体阴阳的失衡,从而达到健康和治疗的作用。中医食疗主张根据人体的体质选择食物,即“辨体施食”。如阳虚阴盛怕冷的人,宜进阳性(温热性)食物,包括阳中之阳及阴中之阳的食物;阴虚阳亢怕热者则宜进食阴性(寒凉性)食物,包括阳中之阴及阴中之阴的食物。中性食物对于各类体质人群均适用,不会增加偏倚,因此是人类的基础食物。在健康饮食金字塔中为底座,所占比重最大最多。

误区五:轻微不舒服就赶紧吃药

中医保健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中医药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落实国家与省相关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宣传,坚持中西医并重,重视中西医结合发展。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政策法规,真正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发挥好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作用,把中医药工作列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考核目标,对发展相对缓慢和困难较大的地区要加大扶持和督查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明晰统计口径,确保对中医药的投入增长比例不低于对卫生投入的增长比例,确保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以上。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中医投入机制,推广宁波市按中医服务量进行财政补助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建立科学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省政府要督促各地按省条例规定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建议设区的市单独设立相关机构,以利于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指导。

二、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挥省级医教研机构的龙头作用。省政府要加强对我省相关高校、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及省级中医药研究机构的支持,充分发挥省级医教研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成为综合服务能力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成为全省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临床教学科研基地。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培育中医药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深化中医药高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继续加强中医药类名牌专业、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配套资金,大力促进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及研究室建设。总结省政府建设“重中之重学科”的成功经验,充分支持利用和发挥我省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的优势,整合中医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力鼓励其进入各类科技园区建设,提高中医药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临床能力,切实提高中医药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效果。

三、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院建设。省政府要督促各地落实“县级及以上政府应重点举办好一所中医医院”的规定,做到“县县办好一所中医院”。各级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明确本地中医院发展目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研究制定县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配置标准与计划,大力推进县级中医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使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要学习推广长兴县重视中医院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做法,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基础设施条件,按要求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把中医药技术服务贯穿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