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作文开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人通过实践摸索,试图凭借课本示范、高考引路、教师下水、学生练笔、反思提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打造一个精彩的开头,使文章呈现“亮点”。这里简单地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开篇点题,单刀直入
开篇点题是一种节省文字,直入主题的很好的方式。这种开头,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以统摄全篇,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课本示范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开篇就直接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高考引路
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 (《你就是一道风景》)这里开宗明义,简单明了,与题目相照应。
教师下水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或走或停,或沉或浮,奔跑与追求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 (《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
开头提出论点“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开宗明义,照应标题。
学生练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不过,只有合适的目标,才有动力,换句话说,成功源自合适的目标。(《成功源自合适的目标》)
开头简洁,直奔主题,一语破的。
反思提升
有些学生喜欢绕圈子,教学生要直奔论点,语言尽量简洁。
引用名句,紧扣中心
这种开头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这样不仅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富有哲理,同时也增强说服力和论述的权威性。
课本示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朱光潜《说“木叶”》)
本文直接引用屈原《九歌》诗句,点出了“木叶”,增强了说服力,隽永的诗句,是作者深刻思想的体现,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高考引路
英国王子查尔斯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责任》)
开头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引用英国王子查尔斯的话,增强论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教师下水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泪。”可见,人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提高,经过长期拼搏才能成功。(《拼搏铸就成功》)
引用冰心的话,引出“人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提高,经过长期拼搏才能成功”的观点,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学生练笔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贵在坚持》)
开头引用大文豪苏轼的话,恰当地表达了坚持的重要性,先声夺人,给人以警示,直接点题。
反思提升
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文采,不顾论点胡乱引用,引导学生一定要紧扣论点恰当引用。
善用比喻,隐喻题旨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引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使抽象的说理形象化,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课本示范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这篇演讲稿,开头把签署了“《解放宣言》”比作“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形象地点出了《解放宣言》的签署对黑人的重要性――给黑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使得演讲形象生动。
高考引路
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灯塔・路标・理论》)
此文设置了一个比喻场景,即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灯塔、路标对航行的重要性,再引出自己的话题――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个比喻具体形象,使得道理通俗易懂。
教师下水
正如精美华贵的瓷器,放置几案上久了,那剔透的玉胎上也会蒙上一层薄尘一样,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路上跋涉,冒雨顶风前行,心灵上或多或少也会沾染些许尘埃。若想令瓷器光彩依旧,若想使心灵纯净依然,请伸手,将尘埃轻轻拂去。(《拂去心灵的尘埃》)
开头设喻,将心灵比作“精美华贵的瓷器”,恰当而形象地引出“拂去心灵的尘埃”的观点。
学生练笔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高山,坚强则是磷峋的巨石;如果说生命是一棵大树,坚强则是茂密的枝叶;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坚强则是涌动着的波涛;如果说生命是一首曲谱,坚强则是跳动着的音符……(《坚强》)
作者把生命与坚强对比来打比方,相互映衬,借助形象说理,使得行文生动活泼,也构成了排比,气势磅礴,吸引力增强。
反思提升
有的学生比喻用得太过于抽象,让人看不懂题旨。
设问质疑,启发思考
就是先对文章的论题设问,然后自己回答,形成观点。这种开头进入主题较快,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可激发阅读兴趣,拓展思路。
课本示范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钱钟书《谈中国诗》)
开篇提出“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直接进入主题“谈中国诗”简洁明快,顺便引出下文对 “中国诗”的具体论述。
高考引路
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得与失》)
开篇直接对题目的两个关键字提出了疑问,“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启发思索,接着给出答案,让人豁然开朗。
教师下水
没有鸟儿的翅膀,难道就不能飞翔么?没有鱼儿的身躯,难道就不能畅游么?不!为了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成功需要长期努力》)
文章开篇提出了两个疑问,启发读者思索,答案让人豁然开朗。
学生练笔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画笔,绘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青春是清泉,流出一泓沁人心脾的芬香;青春是彩虹,搭起承载梦想的飞船。(《绽放吧!青春的花朵》)
短短的一个提问,连续给了三个答案,构成排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文采飞扬,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反思提升
有些学生设置了疑问,却缺乏思维含量,未能体现其价值。
总之,议论文开头的写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主要的技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反思总结,熟能生巧,定能提高作文素养,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一、高中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困难
1.审题困难
审题,是高中学生写作文的第一步。只有审好题,明确作文材料的中心与立意,才能让学生找到写作的重点。但是,许多高中学生还没能适应新材料作文。学生习惯于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一旦遇到新材料作文,学生会下意识地放大选题范围,很容易跑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使其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确材料的主旨,影响了作文质量。要对高中学生进行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2.语言乏味
语言,是作文的主要构成要素。学生能否驾驭好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对于其作文水平有较大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像流水账或者自我聊天。议论文是高中作文的主要形式,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用语言过于死板。引入具体事例时,目的性太强,忽视了语言本身的美感。不优美的语言,会影响读者的心情,不利于写作成绩的提高。
3.构思陈旧
构思是否新颖,对于作文成品的吸引力十分重要。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创新能力较强,但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许多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抵制。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分,给学生规定了作文的模式。先阐述个人观点-举例论证观点-再次点明自己观点,这样的写作模式无疑规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全体学生用一个思路写作文,自然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也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的明显。
二、高中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方法
1.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正确审题,关系着学生作文的成败。审题,是作文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传授正确的审理方法。对于故事型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以及发生的事件、其中的矛盾点等。对于阐述型的材料,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材料的类型,是人文性、科学性的。通过各类信息的快速提取,明晰作文材料中的主旨,才能确定最终的作文题目。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对于这一则材料,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人物,一位是老人,一位是有心事的男子。再分析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从事件最后的结果找到文章的立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一些学生提出“人的一生都会有问题,有困扰”,一些学生提出“人生就是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分析与讨论中,高中学生能够准确立意。长期练习,会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促进作文能力提高。
2.督促学生美化语言
美化语言,是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用更优美的语言写作,能够提高作文语言应用的层次,有利于写作质量提高。在审题后,学生需要针对自己所设计的题目进行写作。将自己头脑中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并用最优美的方式表达出来。
针对以上材料,有学生设计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的题目。在写作中,学生这样开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后有晴空”,用了歌名为题目,歌词为开头。为了提高文章的文学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开头与材料中的人生问题紧扣起来。“人生就像风云变化的天气,困难的风雨过后,总会有幸福的阳光。勇敢面对阴霾,才有希望看到万里晴空”,这样的开头更有文学色彩,更加优美,有利于作文升级。
3.加强作文构思新颖性
作文构思,就是作文的整体写作思路。许多高中学生存在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坏习惯。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会让高中学生的语文作文像一团乱麻。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中心,以突出重点为目标去梳理写作思路,建立科学的文章结构,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打破传统写作“三段论”的模式,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一些学生会设计“人生与问题”这样的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倒序的方法去写文章。先写一写问题处理的结果,像材料中“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为开头,再一点点展示人生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论据,以“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结尾,首尾呼应,实现文章构思创新。
笔者认为。只有在平时教学中想真点子。出金点子,才能真正写好作文,对此,还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高中作文集训进程表。要把作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每周都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设计教研,每周进行专题研究,精心组织备课;坚持做好札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撰写专题论文交流、发表。
第二,坚持集训渐进化、有序化。如:高一可侧重训练“明确主旨”、“理清思路”,等内容;高二可侧重“锻炼语言”,“精心设计文章的标题和开头”:高三侧重要求学生写散文,写美文。主训学生写“感悟人生”类的散文。培养学生感情维度的多元化。作文思维的哲理化,着力营造作文的亮点。
第三,推行“242”工程,即坚持每周2节作文集训课:实施4个“作文流程”,理论导航――实战演练――即堂评改――优生面辅:夯实2点“细节”:训练量采用大作文为主,小作文为辅的办法,如利用小作文进行仿写句子。句群训练和进行扩展语句训练,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写出人物个性、凸显人物言行举止和写出事件原委、激起文章波澜等某一方面的专题训练;进行横列式、对照式专题训练,进行某一开头如险岭奇峰开篇法训练等等,各个击破,与大作文专训相得益彰。
第四。坚持训练学生写提纲。提纲是谋局布篇的必要准备,而提纲就是思路的具体体现。因此每次作文时可采用思路标志法,依次让学生写出标题、主旨、开头、正文所分段落,结尾,总论点、分论点及例证、结论等等,让学生学会“按格”。
第五,坚持训练学生使用“三比之法(比喻、排比、类比),使学生作文增添色彩。可要求学生每天熟记一个生活的实际例字(例子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可以是一些优美的句子),认真洞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加以提升,领悟万物之“情”,感悟万物之“理”。一周仿写一则例句,扩展一个句子,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的边角时间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六,抓好作文评讲课。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让师生共同找出认识上的差异。分析评价,具体做法是;可把学生分成四人或五人小组先教给学生快速批改方法,并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原则让学生对作文划分等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或采用诸如三点跳视法、语感检查法、对立统一法,病灶切除法等对作文进行量化评分,然后抽组交流。接着教师展示事先颇具代表性的问题作文,大家“会诊”。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写“修改设想”反思作文得失,并将其一并附于作文之后,以便以后参考。课后,教师再次浏览全班作文。有针对性地进行当面辅导。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开头方法 入题制胜
开头是文章的脸面。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许正因为万事开头难,才值得我们为之琢磨。文章开个好头可以抢占高考作文的制高点。那么如何开头呢?下面归纳几种开头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是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可以开头直接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一个开门见山的开头不但会使文章不兜圈子就直奔正题,而且会使阅卷老师省去曲折迂回的语言而直接进入作者的主题叙述。避免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如:(1)《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小忍大争》:“若想成就大业,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到小忍大争。”(3)朱自清《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样的开头入题快捷,直接点题,旗帜鲜明,不绕弯子,作者易构思,读者喜阅读。这种写法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之法。
2.用故事的方式入题,设置悬念
用故事入题就是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兴趣。与成千上万的议论文和抒情散文相比,故事类的文章显然更耐读,更调起阅卷老师的胃口。
如:(1)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吉祥的开头。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牙牙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江苏考生《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这样的倒叙故事式,比较典型,入题快,又不事张扬。
(2)一位理发师正在给总理刮脸,由于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学生作文《宽容》)
这样由名人生活中的小故事开头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以新颖、形象的比喻开头,震撼读者
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开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文采飞扬,情味盎然。
如:(1)广东考生《芳香永存》这篇文章的开头:“那轻轻摇摆的柳枝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这是一封写给天堂里的妈妈的信,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不仅是因为世间伟大的母爱之相通性,还因为这位考生的比喻很精确、很形象、很具表现力。
(2)《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这篇文章的开头:“她像幽谷里的一朵百合,洁白无瑕。发散出淡淡的幽香,却孤独寂寞;她像勇敢的海燕,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在汹涌的浪尖起舞;她像李清照那样多愁善感,见凋花伤春,见落叶悲秋。她就是中国奇女子三毛,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三毛,形象地写出了三毛的特点。
4.用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排比句在推进文意、营造氛围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修辞手法无法比拟的。运用排比开头,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增添文章的文采,激起读者的共鸣。
如:(1)江苏考生《生命的绝唱》的开头:“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这样的开头既饱含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光芒,引导我们把握这样的本质——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
(2)《幸福》的开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眉头舒展,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这段关于幸福的解释用了排比点题,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5.用名言入题,使文章增色
就是在文章开头导入古圣先贤、专家学者所说的包含人们公认的基本原则和一般道理的话语。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甘肃考生《精神的三间小屋》)
文章的开头和题目非常吻合,显示了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底。
好文章往往由凤头、猪肚、豹尾构成,凤头比喻好的开头,若能雕饰好凤头,则可使文章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好头一开,妙文自来”,考场作文语言难求通篇皆妙,但时有还是可望亦可即的。只要学生善于借鉴,灵活变通,那么文章的开头肯定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会说话不一定会写文章,能读书不一定能写好文章。目前高中生中能说会道的大有人在,能读会读的也不乏其人,但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目前,学生议论文的语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重复累赘
内心想把某个观点论述清楚,但有时又显得力不从心,只有重复说。作文中的重复可分为用词或短语上的重复,语意上的重复。前者一眼就能看出,一读就能体会到;而后者显得有些隐秘,有时一下子还很难看出来。比如,“勤奋有助于我们成功”和“勤奋是成功的必要途径”,这两者的意思是相似的,如果以此为两个论述角度,那就重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说理的思路不够清晰,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
二、见识粗浅
高中生在说理时如果仅说大白话,语言过于浅显,就显得太单薄了。口语可以入文,但要考虑到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能将零碎、嗦等同于口语,写议论文不是聊天。同样的道理,小学生能讲,初中生也能讲,那高中生又该如何去讲?语言是素养的外在体现,而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不外乎说理技巧的欠缺、文学素养的不足。高中生在说理上要追求角度多样性和思想深刻性,语言要有文采,当然这也取决于能高屋建瓴地看问题和思维潜力的挖掘。
三、空洞无物
写作时喜欢讲一些大道理,引用一些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故作深沉,这些都是华而不实的体现。写作文绝不是“侃作文”,大处着眼的同时,要小处落笔。学生经常会在开头用这样的字眼“如今的社会”“当今的人们”,将某个问题扩大化,这会显得空洞,而且会给人一种沉重感,因为下面的论述不一定有这样的高度和广度。
四、过于绝对
写作时,学生容易以一种绝对的口吻去讲话,去分析问题,对于“一定”“全都”这些词的使用过于轻率。比如,“心无善念的人都是以惨败告终”这句话,如果改成“心无善念的人往往以惨败告终”,可能更准确些。思维不够严密,甚至有些偏激,是导致这种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因素。高中学生的议论文中,要有辩证分析的思想,要能够换一种眼光看问题。
五、制造病句
修改病句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修改病句时,学生能将这些有问题的句子分辨出来,但到自己写作文时,又容易制造这样的病句。学生有时喜欢写长句子,但忽略了前后搭配的问题;喜欢写排比句,但搞不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并列还是递进;等等。因此,病句修改教学,有助于学生从语法的角度去看待文章的语言。
学生在读自己的作文时,很难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个参照标准,让他们在比较阅读中不断领悟、内化。正如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所说,比较是人最珍贵的智力因素,是人们辨别、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在比较中发现语言表达的差异,体会表达水平的高低,领略不同的表达角度,从而来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教师要变换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不少学生在自己的作文写完后,觉得大功告成,就不想再读自己的作文,当老师将作文批改完发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只粗粗地看一下自己的分数,能将老师圈划的地方仔细研究一下的已属不易。当然老师也做了很多无用功,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会仅仅因为老师批改了就有实质性的进步。因此,老师在评讲作文时,就要改变思路,突破固有的低效的评讲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比较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将学生的手写体变成打印体,激发比较兴趣
学生之所以不愿读自己的文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自信。这其中也可能有书写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将部分学生的作文打印出来。当然,把学生的每篇文章都打印出来,这可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倒不如发动学生,让学生各自打印。其实这一过程就是调整、修改的过程,就是一个比较阅读的过程,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设计一些小竞赛,那将是锦上添花了。让学生在兴趣的支配下去阅读自己的作文,那将有助于学生细细地品读自己的文章,其中出现的一些语言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二、让学生在诵读同学习作的过程中,反思自己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反差,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易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或不足,这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自己的作文比别人差在那儿更有效。有人说,“一般人在找别人的错误时是戴放大镜的”,在发现其他人的错误时,学生若能反思、比较,那对他们的帮助将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同样的观点,不同的论述,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学习别人的遣词造句,领略别人的文采,“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文为鉴,可以明不足。
三、明确比较的项目,提升语言的准度
在作文评讲的初级阶段,要尽量避免评讲整篇文章,最好能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在比较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与差,什么是深与浅。一直以来,大家都将作文难教的成因归结为没有统一的教材。但仔细想想即使有统一的教材,教师还是要梳理大量的素材,整合大量的资料,因为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要想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就必须付出大量的努力。比如,进行开头专项比较,教师要将议论文之中常见的一般学生可以模仿的内容找出来,让学生比较分析这些开头的长处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