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地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范文第1篇

“So we can build a smart city,smarthealth care,smart food,smart trafficand finally a smart planet……”在3月23号的西安和3月25号的北京,IBM高级副总裁兼软件集团总经理Steve Mms分别在两个不同场合继续阐述其智慧地球的理念。与一年前相比,Steve Mills的阐述多了一些实际案例。

突破口:智慧城市

在去年的策略会上,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并把几乎所有行业解决方案按照“智慧”方式进行“组装”。2009年的实践证明,“智慧城市”实际上成为“智慧地球”的缩影。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与当地政府合作,也使得IBM在区域拓展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与无锡市政府合作的无锡iPark软件园项目是IBM智慧城市合作中的典范。作为无锡市政府提供的这项面向中小企业的平台和服务来说,iPark向园内企业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平台服务――把中小软件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而在其中,IBM主要参与的即是“扶上马”的技术平台和专业软件建设和提供部分。这使得很多苦于在起步阶段支付不起昂贵的技术平台和专业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有极大帮助。

对于这样一个中小企业孵化平台来说,购买服务器和软件并不是最难的事情,困难之处在于,怎样在购买的硬件设施之上。提供可以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软。在这个过程中,IBM的研发优势和客户服务经验使得它成为iPark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研发和服务优势,成为IBM在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的基本立足点。走。到西部去!

“走,到西部去!”――3月23日,IBM软件集团在西安宣布设立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华西区,(覆盖陕、甘、宁、青、新,川、渝、黔、滇、藏等省份和自治区),并在西安建立IBM中国开发中心(中国西部)、IBM全球分析软件实验室和IBM区域软件成长中心――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第二个十年的伊始,IBM也把区域拓展的脚步延展到了中国的西部地区。

以西安为例,西部地区需要一个怎样的软件产业和怎样的“外援”?若要成功深入西部市场,IBM的“智慧软件”要做哪些融合和统筹?“我们跟商务部、教育部各方面都经常谈到这个问题,软件外包希望包一些什么软件?软件是用来做什么的?软件的服务是为每一个行业服务的,用户是根据行业来制定的,这是思考这个问题的开始。”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这样回答记者的问题。他说道,“IBM主要是企业级软件,企业是按行业来分的,如果没有解决方案,企业怎么来用你的软件?所以说,行业的方案就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西安的全球分析中心可以为每个行业提供智慧的数据分析,统计、优化、预测、决策等等,制造外包也好,软件开发外包也好,它跟每个行业都有关系,我们是这样达到融合与统筹。”

而作为IBM中国的研发“掌门人”,在王阳看来,人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坐拥西安交大、西工大、西电等等80多个学校的大量软件人才,西安比成都、武汉等地更具人才方面的优势,而西安也给了IBM这样一种人才安置方面的“安全感”。

对于蓝色巨人IBM的入驻,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了极大支持,西部地区的大多数行业仍然处于IT“基础设施建设”时期,IBM可以把一个产业链的生态系统移植到西部,并把东部城市IT建设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西部。

业务分析挑大梁

“你们业务分析部门要挑大梁了”,在软件集团战略会上,有记者这样跟朱辉说道――随着业务分析在IBM内部的重要性加强,业务分析作为独立部门也在IBM开发中心的架构上体现出来,朱辉的新职位即是IBM中国开发中心业务分析总经理。

在3月25号的策略会上,IBM提出了2010年全球发展关注的四个重点:首先是业务分析,第二是云计算和新一代数据中心,第三是关注新兴市场,从中发现更多机遇;第四是智慧的地球。其中,业务分析居于首位。而此次软件集团西进的重要契合点之一,即是将原来设于西安的SPSS西安研发中心强化为全球的SPSS中心,让业务分析挑大梁。

自2005年以来,IBM在有机投入活动以及包括Cognos和SPSS在内的共计14起的战略收购中投入了100亿美元,提升自身业务分析能力。这些收购行为在2009年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包括9%的收入增长(按固定汇率计算)。SPSS所代表的业务分析的地位也在2010年表现出了更明显的上升。

智慧地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零售;智慧医疗;快速消费品;保健系统

五、食品、零售

1、智慧食品

我们将吃什么样的食品?人们曾经的食品来源依赖于本地农场。今天,我们的食品依赖于全球的种植业、渔业、食品加工业、运输业、食品制造业、零售业以及政府和工业。

世界变得小而偏平,曾经相距遥远的国家现在也可以是我们食品的主要来源地。但是,这些国家没有一致的食品质量、加工过程、计量等方面的标准。此外,在这样复杂系统内存在着各种冲突,以及与其它全球系统,包括从能源到气候、到健康、到贸易之间的冲突。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有关食品稀缺、安全、可持续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整个食品供应系统的效率低下。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使我们的食品供应系统更加智慧的机会。

我们需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760万例因食品因素造成的病例。我们消费的水果和蔬菜大约有60%来自进口,海产品的量大约为70%。这些进口食品中仅有1%在到岸前经过检验。

我们需要的是可即时提供的安全食品。快速消费类产品因为供应链的效率低下,使得批发商和零售商每年损失大约400亿美元,或者占到销售额的3.5%。食品生产的真实代价并不能全用金钱计算。60年前,我们可以通过半卡路里热量的有机能生产一卡路里热量的食品。而现在,超市里一卡路里热量的食品需要十卡路里热量的有机能来生产。

我们需要食品供应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加的燃油成本使得居住点远离食品生产地的人们获得充足食物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发达国家购买的食品中约有30%以浪费而告终。

试图孤立地解决这些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幸运的是,一个智慧的全球食品供应系统离我们并不远。例如,IBM正在帮助挪威最大的食品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来跟踪肉类和家禽从农场、供应链到商场货架的全过程。

我们也正在与世界级的领先商品零售商和生产商合作开发解决方程的软件,以实现产品需求与可替代供应之间更有效的集成,同时可显著地缩短时间、减少成本、降低浪费以及避免缺货情况的发生。为了应对全球饥饿危机,IBM也在帮助开发产量和营养价值更高的抗旱水稻。

一个智慧的食品供应系统意味着端到端可视化覆盖全球的供应链。这样,一些稀缺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加仔细地管理。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就会更有信心,全球都可以吃到健康的食品。

2、智慧零售

人们也许会认同,没有任何事情比买卖交易更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了,从早期希腊的市场到现今的超市,市场总是经济和社会最灵敏的晴雨表。

可是,现今主要的零售模式仍然是以推的过程在苦苦支撑着。这样的零售模式下,产品是在孤立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然后投入到市场。产品在工厂装上卡车再运到店铺供给顾客,顾客所需的大部分商品都是从位于市郊的大型购物超市中购买的。这种方式,在过去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为制造厂零售商以及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但是今天,这种系统难以适应全球供应链新的销售方式和集中销售,包括现实的和虚拟的,以及差异巨大的不同消费者。

当前全球的零售备货要提前6到10个月,这就会强制卖主签署涉及到库存、消费潮流以及配送方法一一膨胀起来达到1.2万亿美元过剩货物的赌单。另一方面,每年零售方面又会因为货架和库存缺少顾客想要的货品而失去高达930亿美元的销售机会。这种即时销售需求越来越多,与曾经的情况已完全不同:在美国,有超过92%的成年人在店铺的货架上购买一件商品之前,就已经预先进行了在线研究或征询了他人的意见。

在智慧地球上做生意,零售商和制造商都需要一个更加智慧的系统。这种更加智慧的系统可以将零售的全球供应链与这些新的现实需求相适应。这样智慧的系统需要互联、可以在其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获取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包括从产品设计到配送的所有方面。智慧的零售供应链系统可以对每一项商品的库存状况进行跟踪和计算,也可以实时分析大量的消费者数据以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网上已有这样的公司。例如公司。就可以通过其网上的销售平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地更新其售卖的产品展示信息。户外零售商Moosejaw正在通过所有渠道(零售、网络、移动通信,等等)向顾客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并且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系统接受并分析客户的反馈意见,不断地改进产品销售方式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德国的METRO集团也是国际上最大的国际零售企业之一,已经在其整个供应链系统引入了RFID技术,以此帮助其获得补足货架上顾客想要的商品。另有顶级的服装设计师Elie Tahari已建起了一个库存报告平台,可用于更好地满足其产品与客户需求间的匹配。

智慧地球范文第3篇

程十发与连环画的不解之缘

程十发(1921-2007)在当今中国画坛被称之为“茹古涵今,独卧蹊径”的艺术大师,他创作的书画作品涉及到中国书画及其边缘的各个领域,与连环画也有着不解之缘。

程十发生共画了30多部连环画,他的绘画生涯还是从连环画上起步的。1950年因工作需要,他放下传统的国画,改画写实手法的连环画和年画。程十发绘制的连环画,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是难以想象的。就题材内容来讲,有历史人物题材、神话故事题材、革命军人题材、农村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外国题材等。而在数量方面,也是十分惊人,一般一年要完成数百张之多。比如1952年完成了5本连环画,共计400多张,平均每天完成一张多。程十发自己也说,“我在连环画上花的精力比国画要多。”

对于连环画,不少画家不屑一顾,社会上也有轻贬之说,谓之“小儿科”。程十发却从不忌讳,他说:“我是画连环画的,连环画就是中国画。”

形式的多变是程十发连环画的一大特点。他的每部连环画都力求有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有线描画法、碳笔画法、欧洲铜版画画法、明刻本插图画法、汉砖雕刻画法、水墨画画法等。他根据不同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风格,可谓煞费苦心。

在连环画的创作上,他也走过曲折之路。他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是《野猪林》,因通篇只画了人物的上半身,被人笑为“半部《野猪林》”。程十发之后反复研究敦煌壁画、莫高窟石刻、墓壁画、庙堂画,研究陶俑、唐

三彩、明清瓷器,逐渐走出一条中国化的连环画之路。

1954年,程十发接受了画《儒林外史》插图的任务。他把中国画的技法移植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中,采用传统的单线白描勾勒和古代木版画绣像的形式,韵味十足,惟妙惟肖。他认为,国画的分工太细,花鸟、人物、山水互不相干;而连环画却要将人物、故事、情景体现在同一画面上,画家就必须掌握花鸟、人物、山水等全面的技巧。同时,连环画要讲究构图、透视原理等科学方法,这些对中国画创作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智慧地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文化;地球科学文化;传播;地质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25-01

人类演化进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文化这一主线,它伴随人类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积淀、升华,是社会实践与人类文明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愈加丰富,文化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可以说,文化已经变成一种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在是一个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成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根本所在。用文化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时代的发展呼唤文化的提升、文化的创新与文化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地球科学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地球科学的发展要求地球科学文化的进步。科技与文化的相互需求、互动共进是人类文明演化的特点,也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从地球科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地球科学的探索史也是地球科学文化的发展史。目前,在文化、经济、科技一体化趋势下,地球科学文化不仅仅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产力;另一方面,地球科学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子体系,地球科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脉相承。从最初的山顶洞文化到人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乃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文化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进程几乎都能看到地球科学文化的影子。无怪乎有人说“中华地学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地球科学文化的加强必将启迪人们反思自己的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

地球科学的进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地球科学不仅仅要作为一种专门知识被人们接受,而且要作为一种文化在全社会传播,要深入到大众的理解中。建设与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传播地学知识是人类应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和自然挑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必然要求。发展地球科学文化最基本的是要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 1 ]。发展科学事业,推动国家高技术的发展,是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普及科学技术也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发展与变革赋予他们的使命。“在历史上,科学普及一直是科学家与公众交流勾通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家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始终将科学普及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因此,科学家的双肩上同时担有两个重任,一个是探索和揭开科学的奥秘,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是把科学告诉公众”[2]。在地学领域,地球科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就是地质工作者将地学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告诉给公众,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理解中。

传播地球科学文化应以“普及地学知识,提倡地学方法,传播地学思想,宏扬地学精神”为己任,以提高公众地学文化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归宿。其中首先涉及的是“人”的作用,在建设地球科学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地质工作者的作用,才能真正构筑起地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坐标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然,地球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许多人的工作才能完成。但,其中地质工作者是地球科学文化普及与传播的支柱力量,这是由他们的特质决定的:

第一,地质工作者是地学知识的掌握者,他们工作在第一线,地质行业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于他们。因此,地质工作者具有传播地球科学文化的先天优势。这是地质工作者能够承担起传播地球科学文化责任与义务的基础条件。

第二,地质工作者因其工作的性质而具有丰富的阅历。江河湖海、山川平原,处处留下的足迹为地质科学文化的普遍传播拓开道路的同时为地质工作者开展地学文化传播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地质工作者中的很多都是多才多艺,能够将专业的知识与成果开发转化成为适合不同层面人群理解接受、能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使地球科学文化传播具有丰富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有利于地学知识向全民文化的转化。

第四,地质工作者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从中国地质事业起步开始,地质工作者就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拼搏进取。地质行业精神是地质工作者传播地球科学文化并不断取得进步的精神保证。

另外,地质工作者普遍受到过较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理解力强、嗅觉敏锐,能够利用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开展传播与普及地球科学文化的工作。

地质工作者所具有的优势与特点要求他们走在建设与发展地球科学文化的前沿,承担起发展、传播地球科学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地质工作者要率先研究、总结与发展地球科学文化,认识其内涵,积极营造良好的地学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让全社会认同地球科学文化。作者认为,传播地球科学文化,担负起历史使命要求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转变观念,否定地球科学是地质工作者的专利,这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建设地球科学文化的前提条件。地质工作者要在建设和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跳出行业的小圈子,着眼于整个社会的需要,使地球科学文化植根于地质队伍,繁茂于普通民众。

第二,加强学习,在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力度,储备地学各分支学科知识的同时,认清自己在传播地球科学文化方面的责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努力在地质行业内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为地球科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强根固本。

第三,重视文化产品,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强研究、不断创新、推出有特色、有市场的地学文化精品,不断创作出高水平、影响广泛的科普作品,推动地球科学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第四,强化行业精神。地球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地质工作者充分发挥地质行业精神,长期努力、坚持不懈。

第五,地质行业的决策者,是地质工作者群体的重要一分子,应该在地学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建立、健全机制,为发挥地质队伍的作用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财力、物力保证。

地球科学文化的普及宣传工作是地质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但仅有行业内人员的参加还是不够的。“科普工作应该是一项既定国策”,应该受到全国上上下下、各行各业的普遍重视[3]。地球科学文化融入社会能够引导人们探索面临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观,可以为地质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地质事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用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伟.地球科学发展的生命之翼――地球科学文化建设初探[J].地质通报,2003(8):632.

智慧地球范文第5篇

我们经常被世界优秀选手那优美又极具攻击性的技术所折服,同时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同样优秀的技术动作。可是很多业余球员都只是通过电视模仿一些明星的动作,来学习和提高网球技术的。优秀选手那么多我们究竟应该学习哪一位选手的动作呢?我们应该学习和模仿什么样的技术?我相信这些问题是绝大多数业余网球爱好者以及一些专业青少年选手经常遇到的困惑,也阻碍着我们进一步体会网球这一极富魅力的运动。因此我们会在这个栏目种,详细解读优秀职业选手的技术动作,发现其中的共性。以便每一个网球爱好者将其应用到学习网球的过程中,让我们拥有与职业选手同样优秀的技术,使我们在比赛中更有竞争性。

双手一起向上举

职业球员与业余选手在正手击球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在非持拍手的使用上。从费德勒的正手击球准备动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职业球员从准备阶段开始一直到身体充分转体,左手始终没有离开球拍。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身体充分转动以增加击球力量。对业余选手来说,这个动作非常容易模仿,而且能有效增加你的击球力量。

易犯错误:

1、准备时左手已离开球拍(如左图);2、转体还没完成左手就离开了球拍(如中图);3、击球前左手指向前方,身体已经打开(如右图);4、两手没有向上举,引拍轨迹是从下而上的。

纠正方法:

“手铐”练习:用绳子籽双手系在一起,距离与肩同宽,进行击球引拍练习,体会非持拍手的重要性。

手腕弯曲

这里所说的手腕弯曲,指的是在球员降低拍头准备向前挥拍时到击中网球之前,手腕都是处于弯曲状态的。通过图片我们不难发现,职业球员的手肘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像费德勒那样伸直的,一种是像沃兹尼亚奇和德约科维奇那样弯曲的。但是他们的手腕都是弯曲的,这样做更有利于发力,可以充分利用手腕的力量。

另外,职业球员的发力顺序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协调链,即力量是从地面传递到腿,腿传递到髋,髋部传递到躯干,躯干传递到肩部,肩部传递到大臂,大臂传导到小臂,最后才是手腕。而许多业余选手总是使用手腕发力,这样不仅容易受伤,同时也降低了击球的攻击性。

易犯错误:

可能由于很多人有打乒乓球的基础,所以会出现在引拍过程中手腕没有弯曲,手腕和小臂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动作会极大地影响击球的发力。 纠正办法:

1、学员从手腕弯曲的位置开始,教练抛球进行击球练习;2、球员持拍手抓住毛巾的一端,教练在球员身后抓住毛巾的另一端,球员发力教练松手练习手腕弯曲挥动,3、同伴在后面用双手形成一个矩形,球员在挥拍时不能碰到同伴的手,体会向前“抽宝剑”的感觉。

挥拍的轨迹是“对号”

从引拍结束到随挥结束,把拍头的轨迹连起来,球拍的轨迹应该是从高到低再到高,向一个“对号”。当然,根据你具体击球效果的需求,可以在挥拍轨迹上做出不同的调整。

找准击球点

如何才能找准击球点,这是很多业余选手经常面临的问题,虽然不同的握拍击球点的高度,以及与身体前后关系不同。但是通常躯干与击球点的远近关系是相对固定的,把外侧腿(以右手持拍为例,正手击球右腿为外侧腿,左手选手相反)放在来球的后方,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你找准击球点。在以后的击球练习中,大家不妨通过这个方法来寻找最准确的击球点。

易犯错误:

面对不同落点、不同旋转的来球,正手击球点总是飘忽不定,有时候太远,有时候太近。

纠正方法:

1、外侧脚踢足球,教练站在发球线中点,球员站在底线。教练将球踢向选手正手位,选手迅速移动到位,直接用外侧腿将球踢回给教练,不能先停球再踢,必须提前到位将来球踢回(如上图);2、向球移动并用非持拍手将来球抓住后,原地手抛球击球(如下图)。

身体转动180度

身体的充分转动是击球力量的重要保证。以右手持拍球员为例,击球前右肩左肩指向来球,击球后左肩右肩指向目标。

易犯错误:

很多业余选手由于引拍过大,在引拍结束时球拍远远超过右肩的延长线,导致击球的挥拍轨迹是一个水平的圆弧,从而很难体会上旋击球。

纠正方法:

练习中,教练可以把球拍放在球员的身后,限制他的引拍幅度,同时注意引拍结束之后拍头自上而下的降低过程。

引拍高度和随挥高度

对于引拍高度和随挥高度的要求,我们可以用一个相对数据化的概念来表述。引拍的最高点,大臂与身体大约形成90度夹角;随挥的最高点,大臂与身体形成至少90度的夹角,通常结束时球拍在肩部的高度。

易犯错误:

1、球拍的引拍高度过低,难以打高球(如左图);2、随挥高度低,回球没有深度和攻击性,同时很容易过网高度不足(如右图);3、结束时球拍在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