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送灵澈

送灵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送灵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送灵澈范文第1篇

作者:刘长卿 〔唐代〕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翻译: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送灵澈范文第2篇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二、理解型默写。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浣溪沙》中以轻快的语调抒写安逸闲适的生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

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

仗工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

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西江月》一词中,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

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江西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数千年来,人才辈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在他们的诗词里,我们既可以品味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精

深哲理,也能感受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惆怅情怀。

9.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灵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五菱之光;车身;一次送检合格率

五菱之光(N107系列)至今保有量已超过329万辆,保有量继续保持国内单一平台车型的销量纪录。美国《福布斯》评选出年全球销量最好的12款车,五菱之光年销量位列第三,既是入选《福布斯》全球畅销榜唯一的非轿车产品,也是唯一的源自中国的品牌,更是其中最便宜的一款。五菱之光被《福布斯》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它沉稳、扎实、品质可靠的朴实形象深深地扎根在众多新老五菱品牌用户心中。新五菱之光(N109系列)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五菱之光(N107系列)升级精装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以提升客户的使用价值,对新五菱之光精装版总计63处改进,完美体现五菱系列微客的传统优势——动力更强劲、空间更灵活、行驶更安全、美观更舒适,以内在的品质提升实在价值。

一、问题描述

一次送检合格率=下线合格车辆/生产车辆X100%,它是汽车车身制造质量的最重要的监控指标,监控汽车车身制造质量的能力和水平。2012年7月份质量日报数据显示:车身N109白车身一次送检率(FTQ)平均值仅为40.91%。,公司要求N109车身一次送检合格率(FTQ)指标为85%,相差44.09%,公司对此非常重视。接到反馈后立即组织问题解决小组,讨论N109车身提升计划,对影响N109白车身一次送检合格率(FTQ)的问题进行初步统计,并对问题反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问题进行排列:一是右后护板离空;二是右前护板离空;三是右前门与顶盖间隙大;并立即组织攻关。

二、用关联图作原因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右后护板离空”“右前护板离空”“右前门与顶盖间隙大”共3个问题的症结点进行分析讨论。整理成关联图(图1)。

图1显示,确认了5项末端因素,即:(1)员工没有经过培训验证;(2)夹具失效(安装工具);(3)拼台与零件干涉;(4)零件不合;(5)前门与侧围干。

三、要因确认

1.员工没有经过培训验证。(1)我公司要求员工上岗须经过三级(公司级、车间级、工段级)培训,经小组成员在车间档案室查看地总、侧围、车门、调整四个工段员工的三级培训教育卡,发现100%员工经过三级培训。(2)我公司要求员工须通过岗位指导培训考核,经小组成员查看2012年4个工段一班次2、3工序员工的《岗位指导培训考核表》,发现100%员工经过考核,且结果为合格。(3)我公司要求员工须按SOS标准化操作执行,经小组成员现场抽查了《调整B05L.1》《右侧围30#左一》两个岗位,对照员工操作10台车与SOS的一致性,发现员工操作与SOS(标准化操作)一致。由此可见,员工没有经过培训验证为非要因。

2.夹具失效(安装工具)。分别对B侧围、B地总、B车门的拼台夹具逐一排查,并拿右后护板零件模拟配合侧围,贴合紧密。但到生产现场总拼拼台上装配时,夹具夹紧后出现离空,总拼7号拼台装配右侧围时,出现右后护板离空6mm;追查1~7号拼台夹具是否变异,发现1号拼台夹具为适应N109长短车型生产,夹具为活动式夹具,变异,有移动的痕迹;往后移动2mm。(见图2)

继续对B侧围、B地总、B车门的拼台夹具逐一排查,并继续拿零件搭接配合进行实际对比,结果:贴合紧密。但到总拼7号拼台实际装配右侧围焊接时,出现右前护板离空8mm;经查看实际搭接,发现在在关紧拼台时,右前护板右上部与拼台离空,配合不搭配,7号拼台右前护板夹具侧面角磨损严重。(见图3)

从以上分析得出,夹具失效,确认为要因。

3.拼台与零件干涉。为找到第三个问题结症:右前门与顶盖间隙大的问题;对B地总、B侧围、B车门拼台与零件搭接进行分析查看,拼台与零件搭接贴合紧密,未发现离空、错位等异常情况。即确认该项为非要因。

4.零件不合。对B侧围前门框零件,B车门前门零件是否对正常零件变异,并用检具进行数据测量检查,每班次各检查

10台,未发现变形等异常。即确认该项为非要因。

5.前门与侧围干涉。到调整线对右前门与顶盖间隙大的问题现场做了个实验,对右前门与前门框的各个点有可能发生干涉的位置涂上颜色,结果发现:右前门右下角与前门框干涉,有明显的颜色痕迹。经分析,右前门铰链太上,导致右前门下垂,前门框顶住右前门右下部,导致右前门不能完全进入前门框,是右前门与顶盖间隙大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确认:前门与侧围干涉为要因。

四、制定实施对策

制定对策,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并实施措施对策。(见表1)

五、效果跟踪

在各项措施实施后再次对N109车身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效果对比:(见图4~图9)

收集白车身一次送检合格率(FTQ),并对数据进行搜集(见表2):

结论:实施效果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值,并超过了公司N109白车身一次送检合格率(FTQ)设定的目标值85%的质量指标值。

六、结语

此次活动,成功地实现了既定目标,困扰公司的新五菱之光车身一次送检合格率“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为解决产品品质问题所制定的基本工作步骤:问题描述问题定义查找起因点分析根本原因确定要因制定有效措施执行有效措施效果验证,是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

参 考 文 献

[1]梁军.汽车夹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送灵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诗歌翻译;翻译策略;叠词处理;句法处理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19-01

一、在翻译过程中对叠词的处理

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翻译为“Year after year I went to River Gold, And then to Jade CGate Pass; Day after day my horse whip did I hold, My sword hilt made of brass.”用Year after year 表示“岁岁”,用Day after day 表示“朝朝”。两个英语的时间短语来表达原叠声词,十分贴切。例:“车辚辚,马萧萧…”(杜甫:《兵车行》)翻译为“Chariots rumble And horses grumble.”用英语的拟声词。rumble,grumble来表达“辚辚”与“萧萧”,从声音效果与意境来说,非常吻合。有的叠声词用单个形容词重复来表达,使翻译的诗句显得更生动。例:“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翻译为:“Green, green the temple ’mid bamboo, ate, late bells ring out the evening.”孟郊的《烈女操》第一行“梧桐相待老”,可翻译成:“The trees Wu and Tong grow old together,”说来梧桐是常见的树种,说不上是专有名词,但是,翻译中用了拼音,第一个字母标以大写,就变成了专有名词了,这是出于音韵的考虑,如果采用梧桐的实际英语如sycamores,就生僻了,而且在音韵上也是个问题。

二、在句法上的处理

下面一例可以借鉴。

“At fifteen or twenty, he was unhorsed.

In his keen mind, thoughts of rescue took shape.

He feigned death and surprised his capturer;

Seized the latter’s horse; made good his escape.

In a sense, he is another Zhou Chu.

With a single shot, a tiger, he fells.

In muscular strength, he exceeds Cao Zhang;

‘The brown whiskered lad’, whose every shot tells.

In battle, he was found ubiquitous.

Front or rear, he was seen fighting his way.

Armed with nothing more than a scimitar,

He had held a million men at bay.”

这是王维的《老将行》一诗开头六句的翻译。译者在句法上作了大的处理,将原诗的六行改成十二行,而对原诗作了重要的添加。可以说作了改写。这是一首根据汉代名将李广的事迹的叙事诗,因为,根据史料,在抗击匈奴入侵的战场上,李广佯装战死,躺在地上,突然,一跃而起,将一匈奴骑兵推倒地上,夺马而去。采用的译文的译者是徐忠杰教授,他的翻译原则有音韵美原则、膨胀性原则、解释性原则,在此短短十二行中就充分显示出来。译诗中的第二行:“他灵机一动,自救的主意打定”及第三行中的“佯装战死”原作是没有的;而下面的第五行“可以说,他又是一位周处。”原作也是没有的,周处是一位晋朝名将,他为民灭虎。译文的第七行也是译者添加的,“他体力过人,胜过曹彰。”曹彰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身强力壮,P是黄色,,深得曹操喜欢。原诗的第五行是“一身转战三千里”,译者避免直接翻译“三千里”,而是用“ubiquitous” (随处可见的)及“Front or rear”(前方或后方),这样翻译,在句法上面显得自由奔放,诚然,第十行可以说是第九行的“膨胀”。第十一行与十二行却是一个简单句,这里,译者使用“scimitar”,(弯月刀),是剑的一种,确是当时使用的兵器,译者不用“sword”是经过对史料考证的。由此可见,调整行数,是翻译中可以灵活处理的手段。

下面一例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纤云四蕴煳藓樱清风吹空月舒波。《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What thin clouds there are, roll off the heavens,

Still leaving the Milky Way out of sight.

A cool breeze sweeps the wide open country,

The moon seems to send forth ripples of light.”

译者用四行替代了原作的两行。我们可以剖析原诗句每行是两个不同的主语,“纤云”、“天”、“清风”及“月”,这为拆成两行的英译奠定基础。这种“二改四”的模式是翻译古诗的一种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充分表达原意,另一方面,更容易处理尾韵,与欧美诗体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送灵澈范文第5篇

而后来从网上得知,在海峡那边,我国的台湾省,不但极少或不存在上述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而且那里的中学生一般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差错,自然令人欣喜而多感。这欣喜和多感,具体来自台湾一些中学的语文试题。

台湾凤山国民中学2000学年度第二学期某次国文考试,高雄市立五福国民中学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某次国文考试,淡水国民中学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某次国文考试,都涉及信封中栏的缮写格式,有“某某人敬收”或“敬启”以及“台启”“钧启”“大启”等词语的用法,要学生判断何者正确。信开头的称谓与末了的落款,有关于“吾兄”“足下”以及“道安”“台安”“福安”“叩上”等,以检查学生是否知道该如何用。以此推知,台湾其他一些中学的国文考试也会有书信方面的内容。无论学生在考试时答对还是答错,总归经过这样的考试后,学生们便懂得了书信的通常写法,在以后的工作和与人交往中,就不会像大陆某些高级知识分子这样出错了。这当然是台湾中学生之幸,同时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幸。

台湾中学关于古典诗词知识的国文试题,也对我们有所启发。如前面谈到的凤山国民中学,某次月考便举出首句不入韵且有的韵脚读音与今之读音已不同的唐诗《游子吟》,要学生指出韵脚是哪几个字。又如高雄市立前金国民中学某次月考,有两道题为:一首“五绝”加上二首“七绝”共有多少字?由“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可知老朋友将要去什么方向?他们要求学生能够知道传统诗词的大体知识和阅读方法。而大陆语文考试关于古典诗词的内容,往往有些教人摸不着头脑。这里且举一例来作分析,即可见一斑。

2001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所出古典诗词为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命题者同时举出四首诗,要考生指出哪一首与《赋得暮雨送李胄》“写法相同”。从表面上看,问诗的写法,应该属切实的知识范围,而实际上却教考生无法回答。因为四首之中无一首与韦诗写法相同。被命题者定为“相同”的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此诗,系寻常送人之作,题为《送灵澈上人》。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却是限定了只能写暮雨,并出送别之意。与韦诗“写法相同”的,乃是人们所熟悉的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看来命题者对唐人诗题中常见的“赋得”二字缺乏了解。《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紧扣“暮雨”二字,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即说“雨”与“暮”,并点明送别之处和李氏将往之地。第二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亦是说“雨”与“暮”,“漠漠”,雨也,“冥冥”,暮也。第三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亦然,还是说“暮雨”。“不见”,因暮也,“含滋”,因雨也。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始点出“送”字,但还是不离雨。可知所谓“写法相同”之问大有问题。命题者又给出四项赏析,我们来看“恰当”的三项,其一为:“首联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其实首联与白居易诗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样,只是切“赋得”之题,并没有“送”之意,且“照应”一般指诗文后面文字与前面文字相呼应,而不能用于开头与题目。其二为:“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能漏了重要的“暮”字,且“船帆、鸟羽、天际、大树”也不准确,这里的“帆”,指整个船,而非单指船上之帆。“冥冥鸟去迟”,怎么能是写“鸟羽”?“鸟去”,鸟儿暮归、因坏天气而归迟也(因平仄关系用“去”而不能用“归”)。将海门和浦树说成在写天际、大树,也不准确。可知此项赏析不但不“恰当”,而且多有误。据此分析,知其三“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非但不“恰当”,而且不得要领。命题者所定错误的一项为:“尾联将沾襟的别泪和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起来。”其实,此项虽也不甚准确,但与其他三项比较,倒还勉强说得过去。这就是说,实际上考生只有答错了才能得分。谁若比较后还算选择得有点道理,则要被判为错,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如此之题,便是让教古典诗词的大学教授来答,恐也只能徒唤奈何。

出了这样的高考语文试题,原因何在呢?台湾的国文试题,目的显然是要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大陆的语文试题,似乎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有关知识,更不是为了切实继承传统,而主要为了借之来判分数,所以尽量将试题弄得似是而非,不好捉摸,这样方可区分考生得分之高低。谁知绕来绕去,竟连命题教师自己也给绕进去了,弄不清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致使答错者可得分,用心分析而答得有些道理者反倒丢分。这样的语文试题同时也反映出,因长期以来不重视传统文化,我们的中学教师乃至有关“专家”的古典诗词知识也甚令人担忧。

相关期刊更多

幸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出版社;武汉市妇女联合会

党史纵横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

杭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