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树木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2203
1 引言
树木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树木就没有真正的园林。园林设计中,常通过各种不同的植物之间的组合配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不同景观,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因此,植物在园林景观中有举足轻重作用。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如减弱光照、降低噪音、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减少水土流失等。
2 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和亟待解决的环境危机之一,它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阻碍,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混合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正在加强研究和迅速发展的前沿性新课题。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是截留和去除。截留过程涉及植物截获、吸附和滞留等,去除过程包括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同化等。
2.1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机理
2.1.1 绿化植物对城市大气物理性颗粒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中物理性颗粒主要是指粉尘。研究表明:城市的绿化植物可以通过吸滞粉尘,以及减少空气含菌量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城市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一直是城市森林设计中的重要依据。
2.1.2 植物对城市化学性气体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中化学性气体主要是指各种有毒、有害的气态、液态物质,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氟化氢、氯气、光化学烟雾等有害的化学物质。植物对化学性气体的净化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与吸附。植物的枝干表面可以吸收吸附固体颗粒及溶液中的离子、气体分子;植物叶面的皮孔能够吸收并储存有害气体,特别是植物对可溶性气体的吸收量随湿度增大而增加。
(2)代谢降解。植物降解是指植物通过代谢过程来降解污染物或通过植物自身的物质如酶类来分解植物体内外来污染物的过程,通过代谢,将代谢的产物以被束缚的状态保存。
(3)植物转化和同化。植物转化是指利用植物的生理过程将污染物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通常,植物不能将有机污染物彻底降解为CO2和HO2O,而是经过一定的转化后隔离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或与不溶性细胞结构,如木质素相结合,也有人认为一旦有机污染物进人植物体首先进行的就是木质化的过程。因此,植物转化是植物保护自身不受污染物影响的重要生理反应过程。
植物同化是指植物对含有植物营养元素的污染物的吸收,并同化到自身物质组成中,促进植物体自身生长的现象。植物通过其生理过程可将污染物转化为其它形态并同化到自身体内。大气有害物质中的硫、碳、氮等同时是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植物通过气孔将CO2、SO2、NO2吸入体内,参与代谢,最终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氨基酸和蛋白质中。
2.1.3 植物对城市大气生物性颗粒的净化作用
城市大气生物性颗粒,主要包括放线菌、酵母菌和真菌等空气中的微生物,及一些病原性微生物,这些空气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播。这些空气中有害的微生物可能附着在尘埃上随着空气流动。但是,植物的树冠能够阻挡空气流动,因此能有效地让病原体的传播减少,从而间接地让周围空气中的菌落数量减少。另外,植物的挥发性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2.2 对污染气体抗性强的植物特点
(1)叶片的结构不利于有害气体进入,即叶片较厚、革质,外表皮角质化或叶的表面有蜡层,叶片的气孔稀少或气腔内有腺毛等附属物以阻挡气孔口,叶背多毛的植物一般抗性都较强。
(2)植物的生理特性有利于抵抗污染气体的侵害。有些植物能吸收大量污染物而不受损害,对污染物质有转移、积累或消耗的能力;有些植物在有害气体侵袭时会关闭气孔,减少污染气体进入,因而可以提高其抗性 具有乳汁或胶状物质的植物,一般抗性都较强。
(3)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工矿附近它们虽易受害,但其枝叶的萌生能力很强,故在污染物质较多的污染区,它们仍然能够顽强地生长。
2.3 园林绿化中对大气污染抗性强的植物
(1)抗氟化氢的植物。冬青卫茅、小叶黄扬、女贞、构树、梧桐、棕榈、榆树、朴树、凤尾兰、桑树、臭椿、旱柳、美人蕉、苦楝、木槿、柳树、国槐等。
(2)抗氯气的植物。夹竹桃、玉兰、朴树、木槿、冬青卫矛、小叶黄扬、紫藤、梓树、臭椿等。
(3)抗SO2的植物。国槐、夹竹桃、冬青、卫矛、女贞、苦楝、台欢、泡桐、旱柳、紫荆、小叶黄杨、构树、凤尾兰、油松、臭椿、刺槐等。
3 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早在19世纪,就有人开始利用敏感植物的伤害症状对大气中的SO2进行监测。20世纪以来,国外基于植物叶片受污染的症状研究了对大气污染指示作用。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称为环境污染的植物检测。进入21世纪,依据植物的受害症状确定环境污染物和依据叶片含污量估测环境污染程度方面,指示植物的利用与选择都积累了很多丰富资料。
通常在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受害症状比较显著,对大气环境状况起到指示作用,称为指示性植物。具备以下条件的植物可以称为环境污染指示植物:对污染物反应敏感,受污染后的反应症状明显且干扰症状少;生长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具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如果环境一旦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里最容易受害、污染反应最快、出现污染症状最早的植物往往是敏感植物。人们可以根据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对当地环境质量作出评价。
3.1 植物对大气污染指示作用的机理
植物受到污染后,常见的可见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肉眼可见的伤斑。症状受不同的污染物质和浓度程度各不相同。植物上的污染物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蒸腾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呼吸作用加强,令植物内部新陈代谢活动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使植物发生叶面积变小、植物矮化、生长量减少、叶片早落及落花落果等生长发育情况。而且,植物内部某些成分的含量也会在吸收污染物后发生变化。所以,根据植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环境的污染状况。
指示性植物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用理化方法直接进行测定的。当大气受到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时,污染物之间会发生协同作用,比各自单独的影响更加强烈,而且这些影响只有通过对植物的各种反应进行分析观察和测试来了解。指示性植物能够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对大气污染反应比人类更敏感。因此,利用指示性植物能够及早地发现大气污染。能够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不同的污染物会使值物的叶片出现不同的受害症状,易于辨别。
3.2 受伤害植物的典型症状
(1)二氧化硫。症状主要出现在叶脉间、呈现大小不同的、无一定分布规律的点、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明显,也有少数伤斑分布在叶片边缘或全叶褪绿黄化。
(2)氟化氢。伤斑多半分布在叶尖和叶缘,与正常组织之间有一明显的暗红色界线,少数为脉间伤斑,幼叶易受害。
(3)氯气。大多为脉间点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模糊,或有过渡带,严重时全叶失绿漂白甚至脱落。
(4)氨气。大多为脉问点块状伤斑,伤斑褐色或褐黑色,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明显,症状一般出现较早,稳定得快。
(5)二氧化氮。大多为叶脉间不规则形伤斑,呈白色、黄褐色或棕色,有时出现全叶点状斑。
(6)臭氧。大多为叶面散布细密点状斑,呈棕色或黄褐色,少数为脉间块斑。
(7)过氧乙酰硝酸酯。叶片背面变为银白色、棕色、古铜色或玻璃状,不呈点、块状伤斑,有时在叶片的尖端、中部或基部出现坏死带。
(8)乙烯。叶片发生不正常的偏上生长(叶片下垂),或失绿黄化,并常常发生落叶、落花、落果以及结实不正常的现象。
3.3 园林绿化中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种类
(1)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百日菊、麦秆菊、红花鼠尾草、玫瑰、紫丁香、柳树、中国石竹、苹果树、月季、合欢、杜仲、梅花、悬铃木、水杉、白杨、白桦、雪松、油松、马尾松和落叶松等。
(2)氟化物污染指示植物。唐菖蒲、小苍兰、杏、李、紫荆、(梅和某些柑橘类,以及郁金香、葡萄、落叶松、玉簪、苔藓、烟草、芒果、榆树、郁金香、银杏、凤仙、山桃树、金丝桃树、慈竹、池柏、南洋楹雪松等植物也可用来监测氟化物。
(3)臭氧污染指示植物。矮牵牛花、丁香、牡丹、光叶榉、女贞、银槭、桦树、皂荚、丁香、葡萄、牡丹等。
(4)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指示植物。常用的有早熟禾、矮牵牛、繁缕等。
(5)乙烯污染指示植物。常用的有香石竹等。
(6)氯气污染指示植物。常用的有向日葵、藜、翠菊、万寿菊、鸡冠花、女贞、臭椿、凤仙花、桃树、枫扬、雪松、复叶槭、落叶松、油松等
(7)二氧化氮污染指示植物。 常用的有悬铃术、向日葵、秋海棠等。
4 结语
城市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其污染成份主要是石油和煤等燃烧产生的煤烟、汽车尾烟以及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放掉的有害气体。因此,工业越发达,居住人口越稠密,绿化面积越缩小,环境污染的程度就可能越大。
鉴于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一些学者研究了植物的抗污机理,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混合污染,并找出了一些用于绿化的树木种类。但是,也有人认为,鼓励种植抵抗“三废”污染能力强的树木是不可取的,因为种植抗性强的植物,表面上郁郁郁葱葱,掩盖了污染的实质,对人们的保健反而有害,反而应该积极引种一些抵抗污染能力弱的树种,以引起人们对污染的警惕。
既然有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而有的植物对大气污染敏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利用植物营造景观的同时,可以将净化植物和指示植物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不仅净化环境,而且可以监测大气污染变化,对于更好得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实际意义。
树木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园林造景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合理选用抗性树种和敏感树种,将净化植物和指示植物有机结合、合理配置,可以美化环境,监测、净化和降低大气污染,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鲁 敏,李英杰,齐鑫山.植物修复大气SO2污染能力的比较[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8(4):44~46.
[2] 王清海.植物对大气中SO2的净化作用[J].环境保护,1997,(8):23~24.
[3] 鲁 敏,李英杰,鲁金鹏.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2):7~9.
[4] 骆永明,查宏光,宋 静,等.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J].土壤,2002(3):113~118.
[5] 张秀梅.李景平.城市污染环境中适生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2):27~30.
[6]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等.园林植物清除细菌能力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4):36~88.
关键词:绿色植物的热学特性 局部热环境 树木生长发育障碍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34-01
1 绿色植物的热学特性
建筑物的外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如果在建筑四周配以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就会格外增加建筑物的静逸与美感。在建筑领域,近年来在利用绿色植物创造美好环境上受到关注,但被当成景观构成要素的设计目的比较被强化。
树木花草等绿色植物润泽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在视觉上,在心灵上,在身体的感觉上;绿色植物美好的外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太阳下绿色植物的阴影以及遮风挡雨的树木,这些都是绿色植物的魅力,然而绿色植物还有一个重要特性—热学特性,往往会被人们所遗忘。
太阳发出强烈的能量到地球表面(包括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把接收到的大部分能量通过蒸发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增加了湿度却不会使环境温度升高,是一个天然的冷却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热学特性。水蒸气释放到大气层形成云,又通过降雨落回地面,在地球的水循环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们下面对比来更好的展示一下绿色植物的这一特性的魅力。太阳光照射在路面、建筑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并向周围散发高温的辐射热,使地标附近的空气升温,日照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而对于绿色植物太阳光照射是必不可少的“光”,植物吸收了阳光,变换 “热”为“水蒸气”释放到大气中。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相径庭。
2 绿色植物造成的局部热环境
不同的绿色植物产生的热环境是不一样的。
草地和灌木等低矮的绿色植物在受照面以上的空间里,漂浮着被绿叶加湿、加热的潮热湿气,与周围空气混合在一起徐徐上升。草坪由于是在地表接受日光照射释放潮热湿气,所以特别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往往在地表制造出令人难受的潮热环境,不能使人感觉凉爽。
藤架、树木等高大绿色植物因为是在高出地表的位置接受日晒后就会进行蒸发作用和光合作用,叶面温度不会大幅度上升。不仅来自以上的特性自身,还源于绿色植物树冠的向阳面因空气被加热加湿从而上升,正好其背阴面或分开的树木间隙产生下降的气流,产生了稳定的上行气流和下行气流与凉爽的树荫相辅相成,人在树荫下凉风习习,沁人心脾之感。由此看只有低温还不够,温度湿度地上下波动也能产生凉意,那么与其让树冠紧密地遮天蔽日,还不如随处留一点空间,能看得到天空,让阳光泻下来,这样不管是在景观效果还是在舒适度上更加出色。
3 树木与建筑物
树木在建筑物中使用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如在夏天需要遮挡强烈的阳光,冬天又需要又阳光的照射,那么最好是在建筑需要面种落叶树。东西方向的窗墙,因阳光是从正面照射,没有遮阳措施时,可以用树木来达到遮挡强烈阳光的作用。屋面绿化及外墙绿化可以防止屋面、墙面的暴晒,很大程度防止室内过热、减轻空调制冷负荷。
前面我们提到树木藤架不仅有调节阳光照射的作用,它们还可以改变空气环境质量,有使周围环境变得凉风习习的效果,不但对室内空调的负荷增减有影响,还直接影响着换气时进入室内的外界空气的形状以及开窗时的凉爽感。如此来说,树木与环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环境设计中建筑物环境、室内和室外是贯通一体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建筑的所形成的热环境与绿色植物的相互关系。
(1)草坪和建筑物。
当建筑物处于较为空旷单调的环境中时(如草坪),建筑物北面(建筑物的阴影下)的地面附近就凉快,南面会出现高温气团,并且它会沿着建筑物的外墙形成向上的热气流。
(2)建筑物前庭中树木、池塘、草坪,向外延伸的大露台所形成的热环境。
前庭中池塘通过加湿,加热(程度不一)来改变着周边空气密度,产生出既有上行气流又有下行气流的混合气流;树下相对于周边较低的温度和湿度,形成从树冠下降的冷空气。
如何引入这些给人舒服感的气流?建筑物南侧设置的向外延伸的大露台和建筑屋檐,能保护大门和一层的外墙不受风吹雨打,还能遮阳形成阴影区,对保持屋外稳定的辐射环境发挥作用。通过植树形成阴影将这些低温面与建筑物周围的都连起来,使池塘、树林的清凉感一直延伸到建筑内,形成能成为冷气的通道的“阴影”。这在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广西凭祥物流园报关大楼的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相邻建筑物间的气候(沥青空间和植树空间)。
下面我们通过相邻建筑物间沥青空间和植树空间的热环境来对比说明。
在沥青空间中,朝阳面地面附近的高温空气沿着日晒后的建筑物外墙上升,低温空气从上空降下来补充,这部分下降空气来到地面附近又被加热,地表空气始终萦绕着热气。再加上周围建筑墙壁释放的高温,形成了恶劣的热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宜人活动的,只能用作停车场;且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相反的植物空间中,地表、外墙大部分笼罩在树影下,阻止太阳热量传送,不会形成热循环气流,而是形成了背阴面到朝阳面的平稳的空气流动和树叶间隙照射下的光斑形成飘逸不定的清风,这样的环境是惬意、美好、舒适的,适合人类活动。
这些具有魅力空间,应是我们设计师一直都崇尚和努力追寻的。
4 树木生长发育障碍
树木等绿色植物的魅力是我们无法模仿和替代的,但是有时环境会成为其生长发育的负担和障碍,这是我们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植物生长除了满足基本生存的气候、生态系统等自然条件以外,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和建筑的因素形成的生长发育障碍是我们应该去避免的。
(1)过度修剪,硬铺多而阻碍根系透气的空间。
街道上的树木大多需要人为的修理,人们会因为造型需要、影响交通等原因对树木进修理。不仅会影响到树木生长甚至存活,也限制了绿色植物发挥环境调节的作用成效。树木周围硬铺过多,没有流出足够树木需要的根系土壤透汽散热地面,往往导致树木的滞生长甚至死亡。这些都是制定规划时应该顾及树木生长的。
(2)日照不足。
建筑物周边日照差异大,根据环境选择要栽种的植物的种类是很重要的。
(3)楼群风。
适度的空气流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过于强烈的风却会阻碍其生长发育,甚至有的会干枯死亡。特别是街心,建筑物周围形成的“楼群风”,我们可以采用防风网或绿篱的手段,这也是在规划时要考虑的问题。
(4)暑热环境和干燥。
植物周围都是被日光晒热的建筑外墙和干燥的地面,这对于植物也是致命的。那么选择耐旱植物,并与有蒸发面的水池相组合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了。
目标管理的作用:
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认为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管理的基础,管理者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是实现管理任务的根本方法;
2、强调以目标体系为基础的系统管理。认为既要有组织的总体目标,也要有分解的具体目标,形成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的目标体系,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有效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3、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认为下属人员应参与目标的确定,以提高下属人员承担完成目标责任的主动性,以下属人员自我控制和参与的办法实现目标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1、木薯粉的功效:木薯粉的功效十分出色,它能消毒解毒,平时可以用于人类瘀肿疼痛和跌打损伤以及外伤肿痛和疥疮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另外在木薯粉还能乌发亮发也能健脑明目,更能温肺、益肝还能抵抗辐射,预防癌症。
2、木薯粉的作用:木薯粉不但保健功效出色,营养价值也很高,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平时可以制成多种食品供人类食材,像冷冻食品和焙烤食品以及一些汤料和香肠中就都有木薯粉的存在,这些食品加入木薯粉以后可以增加弹性,口感也会变得更好,而且营养也会更均衡。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项目实施
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后期的实习与工作中能够马上投入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而项目教学法正是将各种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完整的教学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着项目展开探索型学习,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长期受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多数计算机教师还是以教材知识为主,采用演示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知识点的落实与操作技能训练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虽然学生平时做了很多例子,但是一旦要真正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二是不能很好地把各种知识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应用,缺乏应有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种知识点与知识点互相独立,理论与实际互相脱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举一反三,不会整合知识点,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这明显与我们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不符。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过程
1.合适的项目选取
项目选取是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选取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项目的选取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若项目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学生就自然产生了学习兴趣。
2.合理的项目导入
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导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个新的教学模块即将展开之时,如果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导入,那么学生就不能对即将开始学习的知识模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将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来。
3.项目的具体实施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培养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在项目实施时,应该以教师为主导,让教师引导整个课程的方向与速度。主要教学工作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完成教师提出的明确的项目任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快速、有效地筛选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应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在组织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为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必须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有的知识资料,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这一系列问题的亲身经验,可以使学习变得生动实在,不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4.适时的项目评价
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定期进行阶段小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并提交初步的阶段成果,各小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找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避免在项目实施中发生走弯路的情况。最后完成项目时,对完整项目作品可以先小组成员互评,提出改进意见,对作品进行完善并总结制作经验,然后选出优秀作品代表小组参与全班的交流;接着小组互评,对其他小组的作品给出客观的评价,提出优缺点,取长补短,可以促进各小组相互竞争、共同进步;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评出等级,这个过程是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学科,而项目教学法正是一种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了书本的理论知识,在面对社会实践时能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莹.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