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想象力英语

想象力英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想象力英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想象力英语

想象力英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想象力 学生 教师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想象力,英语这一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当前形势下,很多学生依旧难以接触到外国人,很难在真实的英语语言氛围中学习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推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观察力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如果学生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那么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下降,其想象力必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之前,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运用有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也就有所提高。比如在训练看图写话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看清、看透图画中所描述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作。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其想象力的提升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想象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学生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时,他的想象力越丰富;反之,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时,其想象力也很难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其想象力的提高。教师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应注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就很差,很难想象能教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或者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促使其想象力有所提高。

3.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特定的情景下,可以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这一规律,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特定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无结尾的英文故事,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尽可能想象更多结果;又如前文所述,可让学生表演小品或是短话剧,感受其中的氛围;也可为学生播放录像,对其中的过程与结果展开讨论等等。通过以上训练和练习,使学生的思想进入到文字描述的情境或是表演的场面中去,又超越了表演本身,使其思维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形成不受定式习惯束缚的思维模式。教师要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张扬学生的创新欲望。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得以真正提升。

4. 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刚生下的婴儿很难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其想象力比一般人要丰富一些。一般而言,一个人积累的生活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来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对此,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4.1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对事物形成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如教学中,当教师病愈出院来到班级时,就可以针对教师的病情,指导学生进行一些习惯用语的训练。学生可以运用联想把情境对话进行分解、组合,创造性地应用到新情境中。学生可以说:“Good moming,Mr. Wang!”教师打了招呼后,学生可接着问:“How are you?”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重组场景,构造情境伸缩,组建角色之间关系,把自己患病与治疗等情况用英语与学生沟通,从而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情达意,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4.2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与理解

很多学校现在都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录音、图画、视频等,这不但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以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还应该不断研究并实践其他的方法。

[1] 张晓书. 想象力培养:英语教学关注的核心元素[J]. 教育探索, 2009(08).

想象力英语范文第2篇

话题引导想象

现行英语教材多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为主线编排学习内容,话题是教学的“题眼”,也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利刃”。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若能结合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融入思维训练的活动中,同时围绕话题展开辐射性的想象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思接千载”,充分调动学生相关的表象积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 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老师在教学中结合话题展开设计:首先老师通过Draw and guess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画笔比赛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相对应的单词,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同时自然引出本课的话题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让学生结合话题展开想象Who is Goldilocks? Is Goldilocks afraid? Where are they? What will she do?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在学生富有想象力的故事预测中Goldilocks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正和三只熊捉迷藏;Goldilocks是一个森林仙子,和三只熊是好邻居……学生在奇思妙想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

案例中老师巧妙利用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巨大的想象空间,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兴趣,更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插图引导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当有效利用和拓展教学资源,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的活动。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插图不仅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英语学习充满情趣,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习充满灵动。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下册 Chinese Festivals时,老师就巧妙地从插图着手设计教学活动:老师巧妙地将插图进行裁剪设计了“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认识red packet/ have a big dinner/…这些富有节日特征的活动,自然引出Spring Festival,随后老师则结合拼出的插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讨论和交流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What do you do? 形象生动的插图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想象的基础,有效降低了学生对活动的恐惧感,学生畅所欲言We clean our house./ We put on new clothes./…这样的想象活动将语言的学习和学生真实的生活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得原本枯燥的语言变得丰富和生动。

案例中老师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展开讨论“春节来了,你做些什么呢?”,利用插图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让语言的学习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留白引导想象

“留白”是一种艺术形式。小学英语教材中时常有省略了一些内容,不经意的“留白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留白”之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这些“留白”填补靓丽的色彩,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创新和想象的火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六年级上册The King’s new clothes时,老师在课伊始首先通过Listen and do和插图的运用,自然呈现wear/ make clothes/walk/…,引出话题后则分场景带领学生展开阅读和表演活动:①Scene one:结合这一场景的内容,让学生展开小组读演活动,尽可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展示出人物的特点,学生结合插图和文本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表演,或是通过夸张的语言Wow, how beautiful! I love new clothes!/… 或通过形象的动作将“爱新衣服的皇帝”表现得漓漓尽致;②Scene two:在这一场景中老师结合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两个骗子会怎样让爱新衣服的皇帝相信他们呢?学生有的说They showed some beautiful clothes to the King./ They made a nice clothes for him./…这些充满童真的想象不仅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想象的火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故事中的新语言项目――过去时的理解和实践;③Scene three:结合故事让学生想象当小男孩大叫“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故事的续编,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案例中,老师结合故事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或表演、或交流、或续编,不仅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活泼、更生动,有利于学生对故事和语言的理解,同时更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语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

想象力英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联想能力;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49-02

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教师除了对词汇教学重视不够外,在词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合理[1];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仍习惯采用费时、费力、低效的拼读字母组合的方式记忆单词,尽管他们对单词背得很辛苦,但效果很不好,遗忘还是很快,这些其实都和记忆有关[2,3]。基于此现状,笔者认为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为了大规模扩大大学生的词汇量,应该做到:首先,根据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词汇教学中逐步教会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记忆策略记忆英语单词;其次,在词汇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而要做到这两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准确了理解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内涵,以及联想和想象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联想和联想能力,想象和想象力的内涵

1.联想和联想能力的内涵。联想是由一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是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因为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不同的关系反映在人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越紧密,新事物就越容易记住,所以联想记忆正是利用联想的这一特性,借助它来完成对词汇的记忆的。根据联想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所谓联想能力,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事物的思想活动的能力。

2.想象和想象力的内涵。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4]。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这个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是头脑中的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正因为联想和想象是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所以大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大小,以及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过程中是否自觉联想和想象,是影响其词汇量有效扩大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大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内涵是能否正确理解它们在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中的作用的前提。

二、联想和想象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1.联想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①帮助学生学习一个温习一串英语单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策略,可以帮学生把分散的各点连成线,线织成面,不断温故,不断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英语词汇的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和词汇学的相关理论,运用联系的思维方式,及时引导大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归纳已经学习过的词汇,在头脑中不断建构具有有机联系的词汇网络,激活他们的记忆痕迹,使他们学习一个温习一串[5]。②通过引导学生对词汇的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提高其语言综合能力[6]。实践证明,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横向联想,能帮助他们学好词汇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通过对词汇的横向联想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其次,通过对词汇的横向联想可以帮助学生生成语义恰当、合乎语法的句子;第三,在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英语语言教学中,通过对词汇的横向联想可以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而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英语词汇进行纵向联想的好处也是很多的。第一,纵向联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第二,纵向联想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第三,纵向联想能形成遣词造句的灵活及富于变化的格局;第四,纵向联想可以帮助学生奠定用词贴切准确的基础。

2.想象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想象与联想是有联系的,即二者同属于人的认识范畴,都以表象为材料,都是感知与思维的中介。但想象与联想又极不同:联想是已有表象的再现,而想象是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分解、组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同于联想。首先,由于想象具有预见的功能,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词预见新词。例如,在学生复习掌握了“read(阅读)”这个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其最后一个字母“d”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百八十度后得到“reap(收获,收割)”这个词,并初步无意记住它。今后当学生在学到这个生词时,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将二者联系起来。这样做,先“以旧预新”,再“以新故旧”,能有效地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再由于想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单词的音、形、义等展开灵活、生动而丰富的想象,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掌握单词。例如,在学习记忆“focus”时,可在黑板上画出一组聚集于焦点的直线;在讲解“grimace”,教师可让某个学生扮个鬼脸给大家看;在引导学生记忆“hover”时,教师可以伸开双臂做雄鹰在天空上展翅翱翔的动作给学生看等等,让他们在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词。可见,联想是记忆英文单词的基础,而想象是记忆英文单词的催化剂和翅膀,二者在大学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词汇教学中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策略

1.教学中让大学生联系其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是在大学生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通过生活经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表象。正因为一个人一生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很难忘却,所以教师在引导他们学习相应的英文单词时,要帮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完成记忆过程。这样做,要让他们牢固、持久地掌握与生活经验有关的单词是不难的。

2.给大学生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他们联想和想象的欲望。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学生一道变换教学情境,如表演、放录音录像、讲故事、画图、说笑、独立表达单词描绘的情景等,给予他们轻松的氛围,提供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鼓励和激发他们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同时教师还要时刻提醒学生在学习记忆新词时,不要盲目死记硬背,而要先联系旧词进行分析,然后自己再创造一定的有利于记忆的合适的环境开展联想和想象。如同学之间互相结对提问、督促等。

3.要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联想和想象习惯。作为开展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师,要鼓励大学生首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人的手机都要下载装上英文有道翻译词典,并随身携带。其次无论是在平时的专业课及其他各科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上网学习或游戏时,一方面对于中文书籍和网络中的每个中文字词,都要及时、随时地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应的英文词汇,如一时想不起来,马上查阅汉英词典或请教他人;另一方面对于生活中的每种物品、每件事、每个机构也要及时、随时地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应的中、英文单词。

经过笔者这几年的词汇教学实践证明,要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对英文单词联想和想象的习惯,以不断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上述方法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J].新西部,2010,(20):173,116.

[2]魏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联想记忆策略[J].考试周刊,2010,(55):109-110.

[3]王勇.“音节加形象联想”模式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新西部,2007,(6):132,135.

[4]阳红,吴天武,王呈祥.心理学新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3-184.

想象力英语范文第4篇

一是降低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可能。过去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均规定资产应建立减值准备(资产发生减值时计提,资产升值转回)。但事实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这一核算规定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频度及深度均很大。如何有效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舍弃了过去与IASB趋同,即允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的做法,转而向FASB靠拢,采取了在长期资产存续期间只计提不允许转回的做法,这样就使资产减值的调节功能大大降低,从而反制公司滥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另外,对流动资产计提的准备(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新会计准则虽然允许计提和冲回,但对其计提和冲回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如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金融工具,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如债务人发生严重灾害、财务困难、即将倒闭或财务重组等)”表明发生减值才能计提,减值准备的大额冲回也必须提出证明原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适当性和资产价值于本期确实大幅回升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否则视为调节利润而建立的秘密准备,必须按“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二是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进行了适当限制。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而言,我国公允价值使用的前提、范围及具体方法上更加谨慎,这既是对我国过去曾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出现问题的总结和改进,也是基于我国国情,确保公允价值不被滥用的现实选择。如在基本准则第43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第10条明确规定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非货币换准则中规定了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确定换人资产入账价值和换出资产价值损益的首要条件是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同时还明确指出:“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此外,公允价值使用的限制性规定还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股份支付、套期保值等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这些规定向企业传达的信息是严肃而鲜明的,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基础上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

三是消除了死角。过去有不少经济业务,要么会计准则、制度未作规范,要么准则、制度虽作规范,但规范粗糙、模糊,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成为企业进行盈余操控的最佳选择。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消除这些会计规范的“盲区”,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企业盈余管理。如企业合并业务,过去各企业在如何确定合并成本及其分配、如何确定作为对价付出的相关资产的相关损益、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等方面一直很混乱,影响了盈余的核算口径。新会计准则第20号对此作了专门规范,要求企业将企业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两大类,并分别采用不同的规则进行处理。又如,对传统金融企业出现的创新金融业务和一般企业的套期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年金基金等新业务的确认、计量和列报进行了统一规范,减少了企业会计处理上的随意性。

四是完善了会计披露的要求,增强了企业经常性和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透明度。新准则对损益披露的要求随处可见,除“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外,各具体准则几乎都有要求,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确认的损益金额;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债务重组双方的重组利得或损失的金额;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房地产转让的情况和理由、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等;关联方披露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等;分部报告准则要求在附注中将企业的损益按地区分部或业务分部进行分部披露等。这些会计报表列报要求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较好判断企业损益的构成、风险币Ⅱ报酬的主要来源,增强了决策科学性。

二、新会计准则客观上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由原来仅限于“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扩大到“为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由于企业的借入资金借入后是混合使用的,企业上述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到底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到底有多少被用于短期投资性运作、产生了多少投资收益,企业外部人很难准确了解,因此借款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数量上如何分配,企业管理层选择的空间有所增大。

(二)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拓展

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如能在上述经济业务事项中得到正确运用,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不能排除公允价值不被滥用。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关系密切,其可验证性相对较差,加之存在信息不对称,审计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审计、监管手段、方法等又不尽完善,所以企业管理层有意识地借助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极大。

(三)资产减值中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增多

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折现率的选择”,“资产组的认定”等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若企业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将更难查证。

(四)研发支出的非完全费用化处理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过去一直是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新无形资产准则则将企业的研发费用分成两个阶段,并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然后分期摊销。由于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对发生当期利润的冲击,对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但由于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技术的研发难度大,风险高,且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限也较难准确划分,因而可能被企业管理层用于盈余管理。

(五)预计负债计量的新规定

新或有事项准则对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增加了“……如果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应当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同时还增加了后续计量的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作相应的调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些新规定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了余地。

(六)新债务重组的三大变化

一是债务重组利得的会计处理由“资本公积”科目回归到“营业外收入”科目,而且由此增加的利润只需在附注中披露,勿需在计算每股收益指标时扣除;

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既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又确认转让非现金资产损益,而且用以抵债的资产的转让损益应根据资产的性质确认为正常情形下的出售损益,如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投资收益等;

三是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时未来应收金额或应付金额由过去以协议中规定的未来的本利和确定,改为按未来现金流量的公允价值确定。新债务重组准则的这三大重要变化也给企业盈余管理留有一定空间。

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交易类别划分和不同类别相关损益的不同处理规定,存货准则有关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重分类的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合并准则中有关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界定及不同的会计处理规定等,都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差异分析

(一)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同

由于新会计准则主要是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调查研究后设计的,而且出台后其实施范围又暂定于上市公司,所以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必然大于非上市公司。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随时都可能扩大,因此其对非上市公司的影响在1—2年后也会逐渐显现。

(二)对境内公司和境外公司的影响不同

新会计准则对设立在我国境内的公司影响较大,而对设立在境外或设立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由于其必须遵守所在国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体系,所以新会计准则对其影响也小。但是,对于内地企业设立在境外或港、澳、台等地的子公司,因其财务会计报告要与大陆的母公司合并,其会计信息需要遵从新会计准则进行折算、调整和合并,所以新准则对其的影响也不亚于境内公司。

(三)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

就上市公司而言,不同行业板块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其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冲击是不同的,对其盈余管理所产生的冲击也不尽相同。如经营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不再为单纯的成本计量模式,而可能完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将随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而调整,调整的金额要计人当期损益。这意味着过去市价大幅上升或下降带来的资产价值和潜在利润波动不予反映的情况将不复存在。总体上讲,新准则对石油、天然气、金融、保险、农业、房地产、特许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产生较大影响,其盈余管理的空间也随之变大。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面对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这些影响,应采取正确态度和方略。

第一,不能将新的盈余管理行为完全归咎于新会计准则。因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不存在因果关系。会计准则只不过是盈余管理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加以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唯一可资利用的工具。实际上,早在会计准则产生之前,盈余管理即已存在。会计准则并不影响盈余管理的存在,影响的只是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想象力英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灵活应用、交际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 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一、二级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由上述可以知道,“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

分析原因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氛围,比如各种活动丰富的英语角,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等,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但最终都还是离不开教师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帮助,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有所创新。因此,这些活动很难说对学生综合应用的水平有多大意义上提高,无非也还只是美丽包装下的表演而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中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4、英语学科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各种事实,并且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教师要求做什么,学生才做什么,更谈不上课外主动思考和运用。学生最多也只是按教师要求背一背单词和课文,要不就是表演课文,即使是教师要求下的自由表演也还是离不开文本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少用英语的主动性,少了思维的参与,自然而然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学好”的基础上说“运用”都如此难,更何况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还没“学好”就谈“运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积累不够。

2、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

3、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

这三个原因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原因是后一原因的基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解决好前一原因后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后一原因。

三、

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

1.

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1)

依托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谈到朗读,教师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

①.

跟录音机读

录音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且极富有童趣的原版录音,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为了激发学生跟录音机读的兴趣,除了单纯跟录音机读之外,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常让学生在读熟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录在磁带上,再挑出一些读的较好的录音,在早读时间里播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想知道是谁的声音,自然而然就听得非常认真。而被播放录音的同学也会因此感到十分高兴。没被播出的同学除了羡慕之外,也增添了下次好好朗读、录音的动力。此时,教师再点拔播放录音的同学好在哪里,该怎样读可以更好。这就为学生下次更好的朗读指明了方向,效果也较好。

②.

师徒结队

根据对新知掌握好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弱点,相互帮助,是促进学生口语进步的一大对策。师徒结对活动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不是说一定要要师傅教徒弟,徒弟掌握得好,他可以反过来指导师傅。他们有问题及时举手,教师进行辅导。

③.

培养领读小朋友,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我从培养各班领读小朋友入手。利用课余时间,选出英语成绩不错的学生,让其先一课课读给我听,读的流利准确了,让其作为领读小朋友,并且告诉他们自己朗读首先必须正确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回家多听多读,争做一位好老师。在这样的鼓励下,领读小朋友几乎能做到每课熟读、读好,以便充实自己的英语,把正确的发音教给其他小朋友

2)

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因此,我把背诵每周新教的英语课文作为每周的必备作业。英语教师常常有好几个班级,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要教师检查过关,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这项任务, 抓好背诵检查就显得很重要了。利用学生资源进行生生互检也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效果不是很好。好的同学很快就过关,而差的同学不会的还是不会,长期不能过关,差的学生也就习以为常,结果这个背诵的任务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捆绑式的背诵方案,既有检查作用,又有帮助督促作用。我在每个班级都培养了8位背诵组长,背诵组长的职责除了负责检查本组的背诵情况外,还要负责对本组同学进行帮助,直到该组组员全部背诵。我对全班同学都作了具体的分组,每组的人数不是一样的,有的小组中组员较自觉,也能较快完成教师的任务,这样的小组人数相对较多一些;而有的小组中组员的自觉性较差,基础也不是很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熟读课文、背诵,在这种情况下,组员人数就相对较少些;情况较严重时,有的背诵组长甚至只有一位组组员。为了鼓励每一位背诵组长,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每一周任务的完成都会给组长加分,每隔一段时间对背诵组长及组员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奖惩,教师随时抽背并督促检查。这样,学生们能主动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尤其是在课外的主动性也更强了。

2.

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能是几个关键词,而不是整句话。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况都能“逢问能答”的程度,就为从“句”的输出到“篇”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因为能做到在任何情况的“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背诵到表演,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加深感悟。但仅仅是表演课文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按其功能性创设类似的情景再次让学生表演,例如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有了前面这些大量的工作做铺垫,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扩展还不是很大,而且整个对话的结构还是会受到课文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

转贴于 3.

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训练,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对话,虽然受到文本的限制,但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启动,只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此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说英语,他们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会出现冷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几个步骤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或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对话。这些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被动的,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解决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学会提问

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为基点,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填补信息差而产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思想的参与。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问题。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更习惯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就被定格在“你问我答”的形式中。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从一年级开始教三个班学生的英语,当时采用的是《新标准英语》,这套教材的语言容量相当大。学生学完一年后,已经能听懂并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但就是不会主动提问,只能在教师要求并作提醒时才能提问。所以在学完一年的英语后,学生只能交流一两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学年一开始,我就将所有学过的问句整理出来,在两个星期内让学生背诵,当时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四到五个问题。于是在每节课中的前5分钟,轮流一位同学回答每组同学的问题。要求在同一轮提问中,各组之间不能出现相同的问题。每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提出几个问题就得几分。如果所提的问题是连续几周都被同学们遗忘的问题,可以得成倍的分数,当然能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心中也洋洋得意的,对于在这种情况下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往记得特别牢。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为了能在这个环节得到更多的分数,每一轮中每个同学的提问他们都听得很认真,而且会默默地记在心里,以备下一节课中用。还有的同学会千方百计地动脑筋,想出一些大家没提过的问题。当学生学会提问后,交流时的语言量就会多一些。

2)

发挥想象,体验所学语言的多种运用场合

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模拟的交际情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会为一项功能性语言去创设多种情景。如果学生没有把思维发散开,只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去交流,永远都无法体会用语言自由交流所带来的快乐。如果永远都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被动接受任务去表演,那么正如牵牛花,一但失去攀沿的墙壁就无法向上生长一样。所以当学生学会一项功能性语言时,除了让学生在一定情景中表演外,还要让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合里也会说这些话,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用处。只有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记忆深刻的,这种情况下的表演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比如,在教学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这两句话时,课堂中我是利用新学期开学同学生们互不认识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会后,我还让他们想一想什么时候也要问这些话,并表演出来。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常会使我发现自己思维的狭隘。他们有的表演病人看病,医生写病历时的情景,有的表演开学第一天新同学到学校报到的情景……“病人”痛苦的表情,“医生”严肃认真的态度远比在教师限定下同学们冥思苦想的表情更让人欣慰。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为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又搭建了一个台阶。

3)

联系实际,随时体验。

无论是教师创设情景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景,只有当学生真正运用英语多次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学生才会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真正的灵活运用。

要让学生养成经常注意身边的英语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上常写有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在学完饮料的单词时,我让他们收集一些饮料盒子,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知道的饮料单词。那么以后每当买到新物品,他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来问老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这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反复复习过去的知识,为提高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周末让学生到大街上走一走,发现哪些地方写有英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处处观察,但可以督促他们在生活中随时想想他想说的话能不能用英语来说。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强制性的办法了。我所教的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多,我就充分利用学生这部分的资源,将他们作监督的力量,互相之间形成一种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每星期一,我都会在教室后面贴一张表格,表格中有每一位同学的名字,每一位同学都有50分的基础分。当同学们在英语课之外的时间里交流时,如果发现对方讲的话是他们学过的英语,但对方没有用英语表达,就在该同学的表格中扣去5分,相反则加5 分。每星期总结一次,并进行相关奖励。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常常是扣分多于加分,我就加大奖励力度,同时自己也参与同学生们这项活动。有时,我会故意用中文来说,看看他们是否有反应,而学生在监督老师时似乎是特别细心,发现老师的错误时特别高兴,久而久之,他们在自己的交流中也会显得格外小心,当半个学期过去时,大部分学生加分情况多于扣分情况。用英语交流的气氛也比原来要浓得多。

4)

自编小品,重组对话。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所说的话常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也是千变万化的。当学生心中有了一个个在小情景中的小故事后,要让学生将心中的这些故事和语言连成千变万化的故事。所以我安排了学生自编小品的任务,每节课都叫三组同学表演。如果是按课文表演的就给5分,在课文基础上做改编的加8分,与课文完全不同,而是自编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有的语言是大家已经忘记的,就可加10分。同学们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而且看到别的小组得高分后,他们会课后去模仿,去积极开动脑筋将生活中的各种故事都搬上讲台。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用英语表现自己生活、自己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发展、主动地学习。当然,主动地去表达新感受、新思维,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远比听教师讲要困难得多。学生讲完后,教师予以简练、恰切地点评,点评时,以鼓励为主,决不埋没其闪光点;也婉转指出用词、选用句式和语法方面的不足。条件具备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作简要小结。

5)

改善评价机制

学生有来处主观和客观不同的动力,因此在积极鼓励学生的同时必要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等级制。我在每个教室的后墙上都贴有竖式排列的三条线,从下往上分别是Good级, Great级, Excellent级。每当学生在表演或上课时有出色表现时都能得到教师的奖品。奖品分三级,分别是绿卡、蓝卡、红卡。当学生收齐5张绿卡时,可到我这里换一张蓝卡,他的名字被贴在Good级,当学生收齐5张蓝卡时,可到我这里换一张红卡,他的名字从Good级升到Great级,当学生收齐5张红卡时,他的名字下面就多一颗红星,然后开始新的一轮。这种等级制的评价制度操作简单,无需经常总结,因为它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下一个目标,从而鞭策自己的学习。

四、

结语

小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可供模仿的目标语言输入。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并且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形成听和说的习惯。我们应把交际语言的习得作为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我们要区分开的,否则我们的教学整体上就会显得很不和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