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范文第1篇

一、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我认为,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才能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第二次国际数学教学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教师的素质是任何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改革,所有改革方案都是由具体的执行者――教师来承担。因此,只有当教师的知觉和态度有了明显变化,而且得到他们的帮助来发展新的技能时,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成功。”因此,我校对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如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请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等,以此来拓宽培训渠道。同时抓好校本培训,对教师举办解读课标的讲座;组织教师按新理念进行集体备课;就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对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另外,我们还鼓励教师不断充电,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恰当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鼓励教师写反思,及时思考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在反思中完善自我,在反思中实现进步;鼓励教师在竞争中合作,精诚团结,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这种以教师为本的做法有效地促使教师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改的重点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我校教师及时更新理念,转换角色,牢记“平等、尊重、民主”六个字,把“目中无人”的教育变成“和谐融洽”的教育。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善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并帮助其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堂上严而不厉、宽而不纵,学生在课堂上乐中有思、笑中有悟,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搞好课题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做指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规范的形式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认知实践活动。我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并结合新课改理念,探索总结出“课前预习,决战课堂”的“六六六”自主学习模式。

课前预习,指学科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自主设计适合本科的预习卡或预习提纲,课前发到学生手中或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填写预习卡或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决战课堂,指教师运用“六六六”自主学习模式,根据学生所填预习卡或预习提纲(初一、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设计预习卡,其余学科教师课前布置预习提纲)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讲授,做到学生会的教师不再重复,学生不会的进行启发、引导、点拨,重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并当堂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体性、探究性、参与性、开放性、多维性和互动性,教师通过明确目标、指导预习、组织交流、梳理归纳、引导探究、达标反馈六个环节主导教学,学生通过明确目标、课前预习、交流合作、展示反馈、延伸拓展、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决战课堂”的“六六六”教学模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蕴含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整而有层次,科学而有梯度,先学后教,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和自我感悟。“课前预习,决战课堂”的“六六六”自主学习模式也获得了山西省课题研究一等奖。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我校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书。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有浍史铸造厂、武池大棚菜、烈士陵园、敬老院等。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家乡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发挥地域优势――欣赏家乡优美风景、挖掘历史积淀――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开发人才资源――学习家乡名人精神、品尝风味小吃――感受家乡饮食文化、走进少数民族――领略回族风情”等一系列活动,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带进课堂,超越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在走出课堂、学以致用、开阔眼界、增强能力的同时,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范文第2篇

一、Web2.0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Web2.0技术日趋成熟,在教育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Web2.0的专题教育优质资源拓展在新技术的影响下,运行理念、模式、技术和评价标准等发生了明显变化。Web2.0模式更加注重用户之间的交互性,每个成员不仅是共享资源的浏览者,也是共享资源的创造者。Web2.0突出的特点是动态性、交互性、参与性和可控性,正是这些特性让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技术上能实现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产生革命性变化,有助于实现所有用户真正参与到网络平台中来。

基于Web2.0的专题教育优质资源拓展能充分利用Web2.0的各种应用软件,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上共享系统,为教师与教学资源的交互性提供新的操作思路,此时教师不再只是资源的获取者,还是创作者、完善者,从而创新传统利用网络平台的模式。在Web2.0的模式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协同备课,实现对教师的培训、管理、考核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教研,开展开放、互动、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创新常规教研形式,让教研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可以让试题库得到更为科学、系统的管理,既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提高试题的质量,同时,方便学校行政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把控。

二、教师网上协同备课的管理机制

教师借助web2.0平台进行网上协同备课,不仅能提升教师利用网络提高信息素养的水平和能力,而且对学校进行教师培训、管理、考核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网上协同备课的硬件设施及师资要求

网上协同备课的实施要以先进的现代化网络设施为基础。所有终端要接入教育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以实现全校资源共享、多媒体视频广播和直播等信息交流网络化。

在积极开发和建设硬件设施的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信息应用能力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站,利用Moodle与Lams建立网络教师培训课程与学习管理系统,利用Wordpress建立教师博客教学反思与交流环境。针对教师在技术与应用上出现的疑问,学校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BBS讨论专区。此外,还要开发网络培训课程,设计实用的在线学习软件,通过集中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全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培训,每位教师要学会备课系统的使用方法,会注册会员,懂得基本的文档处理,如在电子备课中输入文本,添加图片,设置音频、视频文件,懂得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源等;同时,要学会在备课平台上进行交互性操作,如写评价、教学反思等。

(二)教师网上协同备课的操作方法和策略

1.网上协同备课的分工与研究结构

有序的分工与研究结构是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网上协同备课的分工与研究结构如图1所示。

学科组长要制订网上备课的实施方案、计划,适时开展备课考核、电子备课评比活动等。备课组长要带领备课组成员开展本学科的电子网上协同备课活动,收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反馈、解决。网上教研要与教师集体备课相结合,突出教师的个性化备课过程,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2.网上协同备课的操作流程

网上协同备课的操作流程为:备课钻研教材、目标,确定重、难点设计教法、学法初步形成电子文档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网络收集、下载、修改、制作)登录备课平台系统上传电子教案、课件、参考资料等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形成共识教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小结,再上传到平台教师再参考、修改。

3.网上协同备课的策略研究

为保证协同备课的高效进行,我们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制订了以下策略:(1)组织集中备课;(2)教师个人预备;(3)网上齐备;(4)整合创新;(5)个性化修改;(6)课后反思提高。

(三)教师网上协同备课的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网上协同备课管理制度

学校制订并完善《教师网上协同备课要求与管理规范》,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个人预备、网上协同备课、个性化修改电子备课教案的组织管理形式及电子备课中的格式规范、多媒体元素、参考资料等均作出明确规定;详细制订教师电子备课检查评估和奖惩办法。同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各项校园网应用和管理制度,包括《网络中心设备管理制度》《教师应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教师计算机使用规范》《教师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学校网站信息有关规定》《教师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考核细则》等,并予以严格落实,促使网络应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规范管理措施、考核制度

为有效管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规范使用学校电子设备,学校安装了实时网络监控系统,网管监督小组随机抽查,对违规的教师给予制止和警告,并做好截图取证与记录工作。为激发教师网上协同备课的热情,学校搭建平台,定期举办网络电子备课比赛等;期末通过系统后台对每位教师的电子备课数量和质量、使用平台的效率、优质教育资源的贡献量等进行系统自动汇总,产生考核和评议的量化分数,纳入教师的学期考核中。对网上协同备课、资源贡献做得比较好的教师,除了在考核中给予加分外,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网络培训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教师网上协同备课的教学案例

以下我们呈现一个案例:中学英语口语及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泰坦尼克号》一节课的网上协同备课。

首先,备课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共同探讨,确定了该节活动课的重点、难点。接着,大家对具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了初步的设计。然后,大家通过Web2.0的各种应用软件,对设计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上共享系统,进行资料的网络收集、下载、修改、制作,挑选了与泰坦尼克号相关的一些原汁原味的录音、录像和图片等。最后,登录备课平台系统,上传电子教案、课件、参考资料等,再进行共同论证,形成共识教案,并进行实践研究。

以下就是通过Web 2.0协同备课所形成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