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的呼唤教案

山的呼唤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山的呼唤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山的呼唤教案

山的呼唤教案范文第1篇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您用真情播着智慧的种子。黑板上的粉笔不停的挥舞,您却用汗水换来了同学们的成就。老师,您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您的房间彻底明亮,您在呕心沥血地备教案,憔悴的身影映在玻窗上,任劳任怨地为我们付出,从不计较回报。

老师,感谢您在我成功时,同我分享喜悦;在我失败时,给我无尽的安慰;在我失意时,给我莫大的鼓励;在我得意时,同我享受欣喜。老师,您是严冬的碳火,是酷暑里的浓荫伞,是湍流中的垫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

啊!老师,感谢您没使学习变成劳动而成为一种欢乐;感谢您让我明白自身的价值。有句话,一直留在我心里∶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拌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独立。老师,我十分感谢你,让我在成长中不断进步。

星光依旧灿烂,月光依然皎洁。我静静地想着老师,她陪同我们一起成长,过程是多么的充实,多么的快乐!

您的眼睛是我永远的牵挂,即使我走过千山万水,却总走不出您那慈祥的目光;您的呼唤是我永恒的温暖,无论凄风冷雨,您总是为我点亮心中那盏灯;您的背影是我永生的眷恋,您的坚强牵引我们勇往直前。

每当上课的时候,您的眼睛总是注视着我们位同学,生怕我们不听课。而放学的时候,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日当头,您总是骑着您那辆老式的自行车,在学校到家的路上来来回回;可是,您到学校,到教室却比我们早。您为我们操了一百个心,无论是在学校、家里,您生怕我们不听话、闹-事,放学去电子游戏室、网吧。您就像我们的爷爷,每当有同学犯了错,您总是耐心地教育他们,从不随便交给政教处。

每天晚自修前,不管是不是您的课,您总要来到教室,看我们学习。有时候您在离教室不远处看我们,虽然我没看见您,但是,我感觉得到您就在我们身边。每到晚睡前,您总是忘不了到宿舍督促我们睡觉,在我们入睡后,您还不时到宿舍抽查我们的睡觉纪律。当您离开宿舍的时候,我看到您的背影总是那么匆忙,您还有许多的事要做。老师,您的每一天都在为我们操劳,却没有给自己留一点的空间和时间……

山的呼唤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历史课    改革    手段 

    在素质教育大潮的涌动下,如今的历史课堂教学由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学生由过去纯粹的学“知识”向现在的学“方法”转变。探究学习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了课堂。

    一、“开放”不等于“放开”

    所谓“开放式”教学,即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引导下,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范式。他所要求的是,学生学得要轻松灵活。老师教得既要有高度、宽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我们有一些教师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认为开放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且认为课堂上越热闹越好。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是老师心中设计好教案学案,最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且对学生中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有创建性的观点加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或早已设计好的答案来回答问题。

      二、创新不等于弃旧

    提倡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然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把“创新”与对过去一切的否定画上等号。其实,创新教育是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更新,而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有教学要素的否定,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中继承和创新。另外,创新也不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忽视,相反,应该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强化。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创新的源泉。要知道,“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否则,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现在好多学校一搞教学开放活动就强调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且把它当做是否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其实,好多教师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讲什么,其主导地位从这节课中根本就看不出来,与其说是“导演”倒不如说是“陪衬”。这使教师很像是一个“机器人”。从表面上看,这节课形式上显得很新,但我倒觉得这节课有点形式主义。最后,从课堂测试的结果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我认为是否是一堂好课关键是看他有没有上出新意,课堂提问的设计角度好不好,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没有得到优化,是不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有没有学以致用。而不是只看教者是不是用了什么先进设备。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如果在所上的课上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我想这与不用多媒体又有什么区别呢?综上所述,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那么,如今的历史课堂教学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其一,历史教学要有针对性。教者先要明确这一堂课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利用什么样的素材进行思想教育,怎么进行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什么地方进行能力培养,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用什么方式去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才能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等等。教师要做到成竹在胸,不仅心中要有教材,还要有方法,更要有学生,因为教学的最后归宿是把学生培养成祖国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山的呼唤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提高;思品教师;魅力

新课改后,初中的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但它在育人、传授知识的功能上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有所加强,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更贴近于学生的思想实际,更贴近生活,因而也就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与其他学科相比,思品课对教师人格的要求更高,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而且学做人;学生不信赖教师,就不会爱这门学科知识。因此思品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思品课感召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提高思品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一是倾注关爱之心。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我认为现在的教学,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特别是现在的思品老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倾注更多的爱。我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而且不要对学生厚此薄彼。当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会对自己曾经老师进行评价,有的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是那样的深刻,形象是那样的清晰完整、高岸伟大;而有的则是平平淡淡,甚至给学生是痛苦的回忆,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在学生的记忆里形成如此大的差别呢?所以,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真心成为学生的益友,用心走进学生,那你一定会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思品老师。

二是永葆求实之心。人们常说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基本要求外,要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都要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教师们要珍惜观摩其他教师的授课的机会,积极参与各地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多从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就是在学校也要和本学科教师们经常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假如是自己教同样的内容会怎样教,力争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三是敢有“求新”之心。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品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始,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改善师生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做到常教常新。

四是常有“求学”之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具有了广泛的知识储备,不但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满足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大部分学生都崇拜“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教师。

五是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只是对教材知识的再现,采用灌输式方法进行简单的知识传输,而忽略了丰富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感受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模式让思想品德课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生气、枯燥无味,这当然就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呈现的是教师的高尚品格、渊博学识、较高教学能力和与学生深厚感情感,把多彩的生活实际带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要把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知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复杂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重塑自己的生活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就让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有力,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当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人格魅力的思想品德教师自身就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教学习惯,这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变得频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受到老师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就会让学生形成与教师教学同步的学习习惯,也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帮助。

总之我们思品教师以高尚宽仁之心、深厚的学养,加上有不断进取和创新的勇气,就一定会升华成为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的老师,也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会受学生爱戴。

参考文献

山的呼唤教案范文第4篇

斗门总支:许春 黄杨山

我是一个乐于接受挑战的人。所以,当我校领导问我是否愿意去阳西二中送课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虽然当时我才刚刚从我校的公开周活动中缓过神来。

送课,与校内公开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所施教的对象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对学生情况知之甚少,而与学生又缺乏一定的情感基础,这次送课无疑对我个人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层次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做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我是一个严谨的人。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曾无数次预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我的教学设计。教学难度一次次降低,教学内容一点点缩减,教学活动也越来越"亲民",似乎只有这样才可能适应阳西二中学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可能营造出"热火朝天"的教学场面,才可能达到所谓的"师生互动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在我对自己的这些调整感到"心安理得"的时候,就在我一步步落入这"功利"的俗套的时候,我却听到了来自我心灵的最真实的声音:难道去送课就只是为了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热闹场面?难道去送课就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技巧有多娴熟?当然不。我想:任何时候,我都不应该为了追求所谓表面的荣光而忽略教育中最真实的东西: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成长。

尽管阳西二中学生的基础相当薄弱,但如果我不负责任地设计一些对提高学生成绩几乎无效但却能营造出"良好"效果的活动,这不仅是对他们学生能力的轻视,也是对我教师职业的亵渎。送课的目的不就是拿出一些个人觉得在教学中值得借鉴和研究的东西来和阳西二中的同行们交流吗?想到这些,我决定将本学期我在备考全国高考新题型——短文改错时的一些做法作为我的授课内容,尽管这可能会遭遇"冷场"的风险。

很快就到了我们前往阳西二中的日子,一路上虽然有点紧张情绪,但更多的却是那份因为还原"真实课堂"的坦然。还记得那是圣诞节的前一天,当我面带微笑,拿着准备好的学案、教案等走进阳西二中高三(11)班课室时,听到的是学生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满眼望去都是学生们期待的眼神。"看,这是来自珠海特区的老师",我听到有同学在下面小声谈论着。"特区的老师",从学生的言语中我既听出了满心的期待,也听出了一些紧张和顾虑。这些言语似乎在告诉我:我与他们的老师是不同的,"特区"代表着英语教学水平发达地区,我的上课的内容和节奏,他们会不会跟不上呢?

为了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我微笑着对他们说:"我来自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听说我要来给阳西二中的哥哥姐姐们上课,我儿子非要吵着我录一段他弹钢琴的视频给大家欣赏,那么,大家想看一看吗?""想……"学生们齐声回答。视频中,小孩子弹琴前的调皮劲和弹琴时的认真劲感染着每一位同学,而弹到时小孩子情不自禁的喜悦表情和动作也让现场的学生们情绪高涨起来。于是我马上抓住机会问学生:"你们觉得我孩子喜欢弹钢琴吗?""喜欢""那你们觉得弹琴有趣吗?""有趣!""其实不是,我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弹琴,而练琴也是一件很单调的事情,但是我告诉他即使是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学着坚持下来。你们看,他现在不是也弹得蛮开心的吗?其实学习英语也是一样,虽然它看上去有点难、有点枯燥,但只要能坚持学习,总有一天大家会享受到进步的喜悦。今天我们要学的正是高考英语题型中比较有挑战性的一种——短文改错,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说着说着上课铃响起了,而二中的老师们也陆续到场。接着,我又要求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到场的所有老师。我想我不应该以一个"外面来的教师"自居,而应该通过语言和行为告诉学生我本来就是属于这间课室的,我也是他们老师当中的一员。

山的呼唤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不足;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学生必备的能力。受限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再加之朗读能力考查手段的缺乏,使得朗读成为被打入冷宫的贵妃,空有其位,实无其用。为了解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对洛阳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以及学生的朗读情况以问卷及听课记录方式作了调查统计。

调查结果如下:本人听课50节,50节中有朗读的43节,7节无朗读;朗读在10分钟以内的38节,在10分钟以上的5节;老师对朗读有指导的有16节,有较好指导的4节,无指导的23节。从这次调查中,笔者总结了朗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思考了几点策略,现归纳如下:

一、当前朗读教学的不足:

(一)朗读目标性不强。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洪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有感情的读出来。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笔者认为,朗读是一种言志传神、承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不仅要声音响亮,更应该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朗读常常被当做过渡环节、点缀,或课内外空余时间的填充手段,甚至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朗读目标没有明确,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

(二)朗读时间较短。一节课45分钟,用来朗读的时间不到十分钟,甚至不朗读,大量时间被问题、老师的讲解所占据。如:在听《爱莲说》这一课时,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掌握文言字词,翻译文章,而朗读被弃之一边。

(三)朗读方式较单一。语文课上,朗读方式最常用的就是齐读。齐读过于重视整齐性,埋没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更埋没了文章理解的多样性。

(四)对朗读指导不够。教师指导朗读较随意,缺乏科学性。大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比较注重读音的校正,忽略了如何调动内部情感、如何做到声情并茂等。而且教师的指导不够具体,有时间简单指导,无时间不指导,学生进步不大。

(五)缺少朗读评价。评价是催化剂,它是对一个人的鞭策,对一个人的激发,正能量的评价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朗读评价。学生读完,老师只是简单概括总结一下,如“好,读得不错!”“很有感情”等,成为仅有的一点朗读评价。

二、加强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语文,重视朗读;要改变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薄弱地位,就必须从现实出发,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踏踏实实地从点滴做起,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上而下,从思想上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把“水中月,镜中花”的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涉世未深,生活经验不足,而朗读则能弥补学体验的不足。读出感情,读入情境,在“读”中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学校管理者也应该从管理制度到教学常规强化朗读教学的地位。如:我们学校为了强化朗读教学,语文学科设立经典诵读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等,并授予“朗诵新秀”,“朗诵标兵”,“小小朗诵家”等荣誉称号,并把他们的照片张贴于报栏内,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激情。学校还提倡家庭共同诵读活动,每年评选出“最爱读书家庭”,或者举行家庭共同朗读活动,不仅调动了家庭的读书积极性,更让学生被这种朗读的氛围所包围,在耳濡目染中浸润了书香气。此外教导处在每日的教学常规检查中,把朗读检查放在检查环节,检查班级的朗诵情况,检查老师在朗读教学中的教案,还举行教师诵读大比拼,进行教师比武,这些手段使得全校的朗读教学得到很大提高。

(二)丰富形式,创设情景;朗读是美的,形式的美丽多姿更能淋漓尽致的展现朗读的美。所以教师应注重朗读的内容和形式,精选一些朗朗上口、富有意蕴的美文呈现给学生,并以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课堂上,可以交替使用齐读、散读、指名读、跟读、个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形式;还可以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品读、析读、研读、辨读、评读等;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听读、说读、背读、写读、赛读等;根据思维发展进行想读、演读、联读、比读等。另外在朗读中创设情景,如:背景音乐,情景视频等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强化技能,真情呼唤;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因为情,的《沁园春・雪》才豪放不羁;因为情,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的才绵绵感人;因为情,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才的闲情淡雅。而这些情都是需要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慢慢的品悟到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的范读在朗读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范读的感染力、表率力和指导力,但仍借“多媒体教学”,以下载的课件或播放的录音代替自己范读。这样,学生听到的是录音机里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声音,并不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语文教师的“真实”的朗读,朗读积极性很难调动。因此,教师应主动强化朗读技能,提高自身朗读水平,以真情范读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

无声化有声,旧课换新颜,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一双“朗读”的翅膀,带着同学们在心灵的世界翱翔。让你我他的灵魂和情感在朗读中相互碰撞、补充和融合。动口动心动容动情地读,读出语文的美,读出语文的情,读出语文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蔡先锋,论初中语文朗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