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1篇

(一)厨师诗人

唐朝有位十分高明的厨师,喜欢用名人的诗句做菜名。每当他烧好一个菜,都要配上一句名诗,天长日久,远近闻名,大家都称他为“诗厨”。

一天,有个人想捉弄他,给他两个鸡蛋,让他办成一桌酒席,而且每道菜要引用一句当代名人的诗句,凑成一首诗。诗厨欣然同意。一会儿,酒席开办了。四个菜:第一个是两个蒸蛋黄;第二个在青菜叶片上铺着一排小块蛋白;第三个是一盘清炒蛋白花;第四个是清汤一碗,内加调味品,汤上浮着四个半拉的蛋壳。每个菜上都有一句诗,加起来正是当时名人的诗。那人一见,惊讶得目瞪口呆。他知道这四句诗出自当朝大诗人杜甫笔下,是杜诗《绝句四首》中的一首。

诗厨究竟引用了杜甫哪一首绝句呢?你猜得出吗?

(二)古诗园一日游

一天,快乐小子来到了著名的古诗园,发现有不少好玩的景点。现在,请你随他一同去长长见识吧!

1.鲜花区

你能找出园区内都有哪些“花”吗?

(1)墙角数枝( ),凌寒独自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出墙来;

(6)小(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动物区

请说出园区放养的各种“动物”。

(1)春去花还在,人来( )不惊;

(2)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3)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3.色彩区

你能找出园区内所有的“色彩”吗?

(1)日照香炉生(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 )阴不减来时路,添得( )鹂四五声;

(3)江( )鸟逾

( ),山( )花欲燃;

(4)(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4.植物区

请填上植物的名称。

(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 )满皇都;

(2)停车坐爱(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参考答案: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2篇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定义简单,魅力却不可小觑。古诗人们在创作中将各种描法巧妙运用,使诗歌摇曳生姿,韵味无穷,留下众多的名篇佳作。

一、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因其直接,往往不够含蓄,难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于是诗人们便常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来使对象更鲜明突出,这就是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侧面描写效果极佳的作品早已有之。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秦罗敷,有正面刻画罗敷的装束和人物对话显现她的外貌美和机智勇敢刚毅不屈的性格美,而此诗让人称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侧面描写。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用罗敷周围的人见到她时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点。又如《琵琶行》中,白乐天在描摹了琵琶曲的美妙旋律正面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后,在琵琶曲结束时又添了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连“东船西舫”这物之听众,都受到感染,沉浸在琵琶女营造的“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而“悄无言”,何况人呢。短短两句,侧面烘托,将琵琶女琴艺的高超展现到极致。

二、衬托(正衬、反衬)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为了使被描述的对象更具特色,诗歌中常常用另类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正衬)或对照(反衬),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就是衬托手法。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此诗前两句以“江碧”衬“鸟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红”,青红互为竞丽。构成了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而如此之美的春景,作者却无心欣赏,想着“何日是归年?”这样以乐景写哀情,更能衬出诗人归心之殷切,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三、动静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或一动一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使独具匠心的文学构思与充满哲理的人生思辨统贯一体。

四、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常见于诗歌、绘画、书法中的创造和开拓意境的艺术手法。所谓“实”即据实描摹,是眼前之景,当下之境;所谓“虚”是指虚拟想象,是想见之景,虚设之境。虚境可以是鬼怪世界、仙府梦境,可以是往昔、未来之境。虚境和实境既可以相辅相成,渲染烘托,也可以相反相成,强化主题。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是虚景,十全十美;“今年今日”“我”看到的实景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怅惘顿生。短短四句,以虚衬实,把读者带入无限凄美的意境中,令人怅惘不已。又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二三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中亲人,而是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对方下笔,把自己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五、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感,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因弹劾不法官吏已被贬的“垂死病中”的元稹闻听好友白居易因得罪权贵也被贬,竟然“惊坐起”。这一细节的刻画,维妙维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白居易读后也深受感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六、白描

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避免用秾丽的形容词、繁复的修饰语。正如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白描没有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民歌《刺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猫,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以最少的文字寥寥数语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写出了田家的悲惨命运,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显得十分耐读,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精妙。

七、其它

通过五官感知如听觉、视觉、嗅觉等,视角变化如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色彩对照如明暗、红绿、冷暖等来对客观事物作描摹,在古典诗歌中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3篇

要分析景情关系,就要首先明白物——物象——意象——意境的关系。知道,自然界的物,进入人们眼界的,即看到的是像——物象;写入诗歌的物象,就带有作者本人主观的感彩,就称之为意象。几个意象组成的图画、氛围情景就构成意境。

古人创作诗歌时是十分注意意境的创设,努力做到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有机结合。简而言之,就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当然,情,就是思想感情;景,就是艺术境界。二者的结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二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正如古代诗词评论家所说的,情与境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够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但细致分析起来,就会发现作者描写之景和抒发之情有两种关系:

一是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这在古诗别常见。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光下落,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江边枫树,点点渔火,写出清冷的水乡之夜,让人感到清冷凄凉。而这正与诗人羁旅在外的孤寂心灵相应。再如“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诗人借秋夜将晓时星光寥落、归雁避寒、笛声哀婉和人倚危楼的凄清景象抒发了孤寂惆怅情怀。以乐景写乐情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乐融融,暖色调,一派春光。生活多美好!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亦是如此。

一是反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最典型的《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离妻别子春风里,征人那得不伤悲;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九死一生多苦难,忍饥受渴把家归。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征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再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情景关系从手法来说,都可以说是借景抒情,但细致分析起来,又可以分为:

1.触景生情,或称为缘境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诗歌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融合。如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看到风起云涌而自觉的联想到功业,景情十分融合。再如黄巢《题》。

2.以景结情。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例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3.缘情写景。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即古人所说的“有我之境”。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染有自己的感彩。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处的花也成了作者同感情一致的东西。

4.情景分列。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这在词中比较明显。象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5.寄情于景。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是寄情于景。例如王维的诗歌《鸟鸣涧》。

6.景略情在。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景虽略了,但情在。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范文第4篇

1.对《雁门太守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乐山卷)

2.下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很远很远,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情。

(江苏无锡卷)

3.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

B.诗的三、四句中的“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C.诗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D.这首诗借景抒情,前半部分写景是为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表达诗人的愿望。

(襄樊卷)

4.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沈阳卷)

综合题

5.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浙江温州卷)

6.古诗阅读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浙江嘉兴卷)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山东潍坊卷)

8.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南京卷)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南通卷)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连云港卷)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下列词句。

①太清: ?

②端居耻圣明:?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 )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 )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 )

(四川自贡卷)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徐州卷)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浙江宁波卷)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通海门卷)

15.阅读下面古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

①些:语气词。

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江西卷)

16.选择下面一首诗作简要分析,并联系上文指出它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南宁卷)

17.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阅读下面古诗,然后答题。

独游玉泉寺

(唐) 白居易

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即滑竿。

戏赠丁判官

(宋)欧阳修

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1)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写出这句唐诗。

(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湖北宜昌卷)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1)满、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6、(l)吟余小立阑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7、(l)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8. (1)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

(2)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意同即可)

9、(l)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2)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10、(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1、(l)①指天,天空。②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2).A√,B√,C×,D√。

12、(l)望高大雄伟

(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13、(1)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 (2)清凉

14、(l)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15、(l)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3)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16、《大林寺桃花》:山下过了四月,各种花草的芳香都结束了,而大林寺的桃花才茂盛地开放。人们常常为春去无处寻找而遗憾万分,哪知春转入山中的大林寺来了。 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高下差异。

《塞下曲》:五月的天山,只有刺骨寒冷,看不到些许鲜花。虽然听着笛子吹奏着折柳曲,却看不到一丝春色。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

17、(l)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扬子江诗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作家协会

含笑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

岷峨诗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