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油画教学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 高校 教学改革 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29

Effective Ways of Chem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CHANG Yanxiang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Experimental Chemistry Course learning is an integral part, chemistry experiment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student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For current university teaching chemistry experi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improve chemical conversion method by optimizing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contents universities, reform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model to promote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university level continues to increase.

Key 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reform methods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其形成与实验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课程中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及变化规律,整个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验证理论教学,相互虹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不仅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是化学课程更加实用。化学实验往往是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亲自动手操作中却不简单。

1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改革势在必行,传统高校化学实验中的验证性、演示性的化学实验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训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过时了。当前我国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首先,高校的化学教学实验器材、手段都比较落后。由于高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的采购和资金投入不足,实验教学经费被挤压,陈旧的实验设备其仪器功能、性能都难以满足现代化学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的数量不足,在实验教学中难以满足学生动手实验的需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能逐个实验,只能由教师或部分学生实验演示,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其次,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落后。高校的实验教学一直都针对课程内容设定,学生在实验课程上也是严格按照实验教材的步骤逐一测试、验证,实验整个过程缺乏实验方法设计、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实验教学的环节,因此单一的验证实验教学不仅难以提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的兴趣,更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目标。再次,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标准落后,缺乏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高校对实验教学课程的考核主要依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对于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没有很好地考核与体现。因此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学习的积极性都难以提高,学生通过实验体现出的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都难以在现行的实验教学考核中体现。

2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重视对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化学实验的技巧、技能等的提高,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目前,我国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制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问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仍然亟待提高,化学实验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效率、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操作性、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等都有待完善。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还存在受应试教育与工具教育传统思想束缚的现象,许多高校重视理论教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学分、考试等管理机制还不甚重视,从而导致化学教学过程浮于表面,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积极性不高,整个化学实验构成疲于应付,化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学生在化学教学实验过程中只能收获验证性理论,而创新性和研究性往往无从谈起。为了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有效性势在必行。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尚存的诸多问题证明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和研究性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构建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对于提高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学主题,从而改革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效果具有必要性。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分为有机实验、无机实验、分析实验、物化实验等实验教学,这些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表现出研究性实验课程较少,验证性实验课程偏多的弊病,且综合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各个体系与模块的整体融合。一些大学生在做大学毕业设计时,由于课题研究设计化学实验的各个方面,因此学生很难全面地融入到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仪器设备的准备与使用、参考文献的利用与借鉴、论文的整体撰写与答辩思路的清晰、明确这一过程。近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现有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出了不足与改进思路。一些高校开展综合性化学实验课程,迅速融合学生学习的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实验教学模块,提高了综合实验水平。此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的独立成体系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化学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更别提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现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上的方法,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学者等都明确了应当以创新思维为目标,深入推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3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1 构建现代化的高校化学实验室

落后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制约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的数量不足,在实验教学中难以满足学生动手实验的需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能逐个实验,只能由教师或部分学生实验演示,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构建现代化的实验室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更能够为我国化学实验和化学先进技术研究奠定基础。高校实验室的设备、仪器以及实验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试验教学的效果,对高校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都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要推荐我国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首先应当大力改善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条件,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在设备仪器的购置上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采购与添置先进的设备系统,配置足够数量的设备仪器,为实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配置齐全。此外,应当通过健全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将高校化学实验室打造成为具有科研特色的先进的实验室,为高校化学实验室实现综合性、高层次的实验室奠定物质基础。

3.2 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的实验人才是现代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构建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思维教学的基础。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应当将化学实验与各门化学理论有机融合,同时针对化学前沿技术和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确定不同层次的实验目标。创新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应当构建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科研、工程实际应用与实验技能训练、发散思维培养、个性化实验创新等模块有机结合。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体系应当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框架,明确学生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基础知识框架范围内应当掌握的目标和技能,包括化学实验的知识、基本技能等。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化学实验的教学层次应当更高,不能只局限于基础的化学实验技能,而应当设立综合性的实验课程辅以研究性的实验课程。通过更高层次实验课程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课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有机化学大纲上要求的普通实验的基础上加强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联合课程的学习,创新化学实验内容,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和中级仪器实验训练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型的实验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甚至可以挑战最新的前沿学科技术。此外,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还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是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一些高校在实验教学课程中安排学生到化学生产企业或科研单位实习,通过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能力,为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3.3 改革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现行的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课程的考核主要依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对于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没有很好地考核与体现。这种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意义不大,通过改革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熟练程度、实验思路是否清晰、实验目标是否明确、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实验质量的评价体系应当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验技术水平。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应当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全面的评价体系,除了学生在实验评价测试上的方法、动手能力、思路和目标的评价之外,还应当综合评价学生平时的学习成果、实验课上的操作方法、操作水平、多样性和思维发散性、创新性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确保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结语

总之,高校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创新的根本,要通过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不断探索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方向,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红梅,符剑刚.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学术探索,2012.10:177-179.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化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绿色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1.1降低实验过程中有毒化学试剂造成的严重污染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实践操作环节,需要从教学目标至高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培养,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至教学理念,从课程结构至教改模式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改革.绿色化学是高校化学专业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其实质是采用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有机化学实验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化教学改革模式提倡,在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化学试剂时,应严格遵守5个基本原则,称为“5R”原则,即不进行危险化学物品的使用(Reject),减少化学试剂在实验过程中的使用剂量(Reduce),通过有效的策略促使化学试剂循环应用(Recycle),化学品采取科学的措施回收再利用(Reuse),促使化学物品再生(Regeneration)[1-2].高校实施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整个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有毒试剂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现状较为严重,需要通过绿色化教学改革对此进行调整与改善.

1.2绿色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作用

实行绿色化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我国高校化学实验改革的全新环节和创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毒化学试剂会形成巨大的毒性,这些毒性散播到空气中,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所形成的废气、废液将会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3].就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未能有效对整个实验操作环节实行全绿色化教学模式改革,但可以通过当前已有的实验条件和设施,科学地针对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对实验过程中的有毒试剂实行可行性的绿色化改进.促使化学物品通过科学性的策略能够再利用,从而促使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增强,同时也合理地降低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由于废物排放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实行绿色化学教学模式,按照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在整个有机化学实验操作中,化学物品的使用操作严格依照“5R”的实验原则,以此有效降低由于化学实验造成的自然环境危害[4].

2创设科学、完整的有机化学课程结构体系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结构体系对于高校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实验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传统模式中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化学试剂或有毒化合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且学生无法对化学实验进行全面、深入的掌握与认识.此外,在整个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大部分学生会将诸多的时间与精力放置在实验结果中,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与此同时,诸多高校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规范性操作,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科学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需要创设科学、完整的有机化学课程结构体系.

2.1全面重视实验操作过程

在保障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的前提下,需要将绿色有机化学理念引入到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提倡高校学生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的基本操作流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采取创新方式,由学生自主确定并实施实验方案,这样可以降低化学试剂所造成的毒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使学生对实验能整体把握,提高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能够全面重视[5].

2.2注意实验课的教学方式

诸多高校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方式的化学实验操作,未能有效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与互动,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及时掌握,一部分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不能有效地理解与掌握.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导致的.因此,从绿色和节约成本的目的出发,提出改革建议:(1)改变现有的陈旧教学方式,有效利用“互联网+”,建立新型的慕课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慕课不仅能够提炼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6];(2)提倡实验教学的微量化,缩短实验进程,降低实验经费.然而减少投料量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微量化在体现“绿色化”的同时,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更高的技能要求[7].

3基于绿色化教学的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实施

3.1实验教学适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涉及诸多种类的化学试剂,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思想的全面理解,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提升对化合物的鉴别能力.若在高校化学实验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2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需要将所有的实验内容全部完成.这种情况下,将会用到诸多种类的化学试剂,且试剂的使用量较多,花费时间长,整个实验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对该现状进行合理解决,需要采取科学可行的策略,即将此实验教学内容通过一次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操作.对于造成严重性的环境破坏、毒性巨大的实验(如苯的硝化反应),以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无法对其污染情况进行绿色化改进.针对此情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进行模拟.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与发展,网络中模拟化学实验的视频资源十分丰富,将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适当地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破坏[8].

3.2整合实验内容,设置综合性实验

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包括3个基本部分的实验操作内容:第一部分,化学实验基础.如化合物的萃取等操作.第二部分,实验部分.此环节中的实验是验证性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主要是对每一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检验与证明,进而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化合物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深入掌握,并确保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全面吸收.第三部分,合成实验.此部分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性的考查.一般情况下,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合成实验,仅仅是通过化合物的合成反应进行设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有机化学中的部分实验具有一定的鼓励性,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单一地对实验结果进行重视,忽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多数学生对于化合物合成实验的基本理念与思想没有掌握.由此可见,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造成学生无法对化学实验进行全面性、深入化的掌握与认识,忽视了化学实验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时,存在到了后面环节却忘记了学过的理论知识.另外,合成实验部分通常会安排在实验教学的后期,实验之后所回收的诸多化学物品不能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对其再用,进而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性的破坏,这种操作方式严重违背了绿色化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由此可见,为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全面提升化学试剂的使用效率,促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深入掌握.同时,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试剂采用科学化的方式,避免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将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其中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实验.

4结束语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操作模式,不可盲目实施.此外,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还可以将微波反应技术、仿真实验运用于其中,既可以缓解设备不足的压力,也能减少有机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实验人员的健康损害.

参考文献:

[1]孟令强,杨绍娟,刘雪凌,等.工科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教学[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5(2):147,162

[2]郑春满,韩喻,谢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98-100

[3]杨芳,戢得蓉,吕秋冰.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及特色和探究[J].广州化工,2015,43(16):197-198

[4]强根荣,孙莉,王海滨,等.理论与实践贯通专题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180-182,192

[5]张文斌,魏丽丹.分析化学实验中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6):200

[6]温燕梅.慕课时代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4,41(18):180,190

[7]刘佳奇,郑婷婷,左霞.高校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1):103-104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理念的陈旧落后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首要因素。由于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教学往往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一些老教师总觉得自己资历深、经验足,总认为这么多年来的教学不就那么回事吗?而年轻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在教学中敢于尝试,但缺少引领,有的只是生搬某种教学模式,于是课堂呈现的是新课程理念下各种教、学方式的机械重组、无效叠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流于形式,理论并未用于实践。②活动流于形式,教学缺少灵活性。③过于依赖教材,教学缺乏创造性。所以最终依旧是拿着新教材,唱着旧歌谣。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存在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低效现象不容忽视。所以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探索课堂的有效教学。

1.求真务实,加强学习,树立新课程理念

无论多么好的课改理念,如果没有老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策略的更新,都将无法得到落实。作为实践课改的生力军,教师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让爱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为学生创造机会,去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倾听、激励、合作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新型的学习方式终将把教师从一个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从容走进新课程。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求真务实,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指导我们教育教学有效高效。

2.解读教材,有效整合,提升有效教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又不能为教材所束缚。新课程赋予教师整合教材的权力,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正确解读教材、悟透编者意图、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摒弃“教材唯上”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和文化背景,根据需要整合教材,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教学有效进行。

3.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或很少进行自主的探索,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进行有效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后,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录像。接着指出,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 cm,宽10 cm。然后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接着又问:“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学生回答后,并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有效的情境导入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当然,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要讲究实用有效,绝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4.组织活动,重视操作,深化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动态,让学生学会交流,通过交流发表见解、展现自我并有效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沿斜线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柱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体验、真经历、真操作、真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知灼见,提高教学效率。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体现了统一要求又具有弹性的结构特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有效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而且也因不同地域而存在差异,但是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却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短期内降低教学质量那么简单,更为严重的是会阻碍学生的长效发展。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进取,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拥有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强反思,改进自身教学行为,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才会增强实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中教育改革项目的不断推进,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而游泳课程必然成为众多高校首选。但是,由于游泳运动自身的特点,该课程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游泳课开展中的问题,并阐述了游泳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然性、路径以及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游泳课 课内外一体化 一、高校游泳课开展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均开设了游泳课,高校游泳教学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体育项目。游泳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学生通过游泳课程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而且可以增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然而在我国所开展游泳课程的所所高校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整理分析出以下几点不足:

(一)游泳课程课时短。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只能对游泳知识做到初步了解,而对游泳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的把握。

(二)场地限制。游泳课程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有的普通高校不具备室内场馆,因此学生游泳课程不能做到持续,导致学习的中断;此外,多人同时上课就会致使场地不够,最终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任务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的高校上课人员比较集中,会导致教师无暇顾及全部学生,不利于游泳课的教学管理工作。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讨论不难看出,我国普通高校的游泳课程管理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有待提高。换而言之,如果想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保证学生游泳课程学习的高质量,这就需要采取“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 二、游泳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高校游泳课中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游泳课多元化教育的实现,有效解决高校游泳教学资源的缺乏、课时安排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学生通过课外游泳训练项目的延伸,可以获得更多游泳运动的机会,增强体魄,使自身游泳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总而言之,高校游泳课程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定陈旧模式,而是将课堂教学和课外的训练延伸活动加以结合,实现完美的游泳教学课堂。 三、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路径

(一)确立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即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者结合的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教学而言,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可以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更轻松地掌握一门课程。

(二)教学过程的改革

1.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游泳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初步对游泳的各方面技术要领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再在理论教学方面进行课程的强化。

2.改变教学方式。高校游泳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个人体能和接受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应该按照学生游泳水平的高低进行授课小组的划分,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激励同学更加努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创新教学方法。应该实施老师教学生和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互相进步,游泳技能同时得以提升,还可以做到师生之间进一步交流,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游泳这门课程的兴趣,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4.“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仅凭课堂教学时间是很难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所谓的“课内外一体化”也就是学生学习以课内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延展训练。有些高校因设施不齐全或其他原因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游泳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学生可以报游泳培训班,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或者动作不到位的地方可以再次多加练习,这样不仅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游泳课堂上课效率,改善游泳教学的质量[2]。 四、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

(一)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游泳课程从开始的基础课程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重点学科,并受到学生喜爱且具有实用价值、娱乐及健身价值于一体的课程项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地自主学习,增强自信心。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高校游泳课所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断改进多层次游泳选课的制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创立班级游泳的分层次教学法,增加学生的课外练习机会,增加游泳课程以外的训练与辅导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充分体现了在体育教育工作中以学生健康为首要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的一类人,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泳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和管理一体化,提高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更加自信更加优秀,提高认识,促进游泳课程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3]。 五、结语

在高校的游泳教学中,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也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开展“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猛.普通高校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08:1166-1168.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vigorously conducting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to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because it adapts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due to the short time of reform, the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hinder the reform process serious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 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s;project-oriented;reform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35-02

0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可以说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并实行着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但是由于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其改革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的多,可以说我国的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现在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已经受到了现存问题的制约,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其研究并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该项改革的后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1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中的问题

1.1 观念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要为国家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本科教育及专科教育必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着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以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却没有突出这一特性,使得高职教育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因此,国家教育部的文件中不断的提出高职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基于工作任务,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正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现在的高职学院都在进行从传统教学模式向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的高职院校都似乎把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当成了符合文件要求的救命稻草,过分夸大了这项教学模式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就有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无缺的,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也是如此。高职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专业课程都适合这样去改革,比如有些专业基础课,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不能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就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模式,如果学生掌握不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在完成所谓的项目化任务的时候就只能是盲人摸象的感觉,没有系统的思维。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也会受到很大的发展限制,又何谈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呢?

1.2 教学改革配套资源匮乏 高职学院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中,除了上面所谈的观念问题外还存在教学改革配套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项目化教学模式和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没有特定的要求,项目化教学模式由于具体专业的不同,工作任务的不同就需要在教学进程中具备符合完成工作任务的资源,具体分析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存在以下几个较为主要的资源不足问题急需解决。

1.2.1 教材的编著缺乏统一规范 我国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改革推进时间较短,教材的编著缺乏统一规范性,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中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自行编著使用,由于缺乏有价值的参考借鉴资源和有效的沟通,使得各高职院校编著的很多项目化教材百花齐放,教材的不规范是项目化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且同一本教材的编著,编著的老师对自己所编著的部分和整本教材的思想都很难做到统一,使得教材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1.2.2 实训场所 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模拟工作任务的各个情景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需要有一定的实训场所来完成项目化教学,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同时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模拟工作任务的仿真实训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落到实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中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这一环节,只是要求教师按课程改革要求改革教学模式,这样的改革只会使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实训场所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仍然只能按传统的模式来教学。

1.2.3 教师教学能力欠缺 项目化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工作任务的模块,在教学过程当中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背景知识,更要求教师具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实际能力,但是高职学院的很多教师恰恰缺乏实践的经验,以前的教学也是按照传统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学院的招聘程序中存在的问题,高职学院在招聘专业教师的时候还是主要以学历为主的招聘标准,这样招聘到的教师很多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高职学院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师先天就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第二方面是很多高职学院本身也不重视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没有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相应的行业企业当中去进行实际专业工作的体验和学习,这就使得高职学院的很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时感觉力不从心,不能有效达到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目标。

1.3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监督和反映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很多高职院校却没有建立起这样一套考核机制,使得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得到正式的反映和有效的解决,目前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认为只要实施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就符合了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也不愿意花费心思和精力去好好解决,这样的改革到最后就只能流于形式了。

2 有效推进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改变观念,因材施教 要做好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这一改革的实质,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学生仍然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不能把以前的传统理论教学放到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对立面,而是要认清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能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具备做好一定工作任务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认清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不能把项目化课程改革做为统一的教学模式,什么专业课程都往里面套,而是要针对具体专业的性质和任务来因材施教。比如对于需要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盲目的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就不一定能达到有效的目标,反而会破坏打乱以前的知识系统。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时一定要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改革观念才能真正把这一教学改革做好。

2.2 大力投资完善相关的配套教学资源

2.2.1 教材的编著 缺乏有效规范的项目化课程教材是制约高职学校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一大瓶颈,要编著好项目化课程教材,第一是高职学院要破除现在各自为政的模式,要积极和有同类专业课程的高职院校进行沟通联系,互相配合编著统一规范的教材。第二是高职学院在督促教师编著教材的同时应该积极和相关的行业企业联系,引入行业企业工作能手参与到教材的编著中来,这样能使编著的教材和实际的工作任务达到更高的契合性,真正使学生学习和完成的教材中的工作任务内容和现实中的工作任务内容达到高度统一性,培养出真正的高端技能人才。

2.2.2 建立满足项目化课程所需的实训场所 高职院校要大力投入建设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实训场所,使学生能在学校里获得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校内实训场所的建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高职院校除了可以自己投入一部分资金以外还可以和相关的行业企业联系,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既能吸收到一定的投入资金,又可以使得自己的实训基地成为行业企业的另外一个实验或生产的场所,使得行业企业也能从中获益,达到双赢的目标。另外一个方式是和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到真正的工作岗位中去体会学习,充分体现学中干、干中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2.3 培养双师型教师并提高其项目化课程教学能力

项目化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解决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高职学院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有计划的分批次的培养计划,和行业企业进行协作,定时定量输送专业课程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中去承担一定的辅助岗位,体会学习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培养出学院自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可以吸引一部分的行业企业专家能手到学院的教学中来,丰富完善学院的教师资源。

2.3 建立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改革是一项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改革尤其如此,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过渡到项目化教学模式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来评价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每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才能使得这项教学改革能够得到不断的推进并能最终完成。建立这套考核机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做,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对这项改革的打分,学生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直接授予主体,对改革最有发言权;第二个层次是教师打分,要充分鼓励教师发现并提出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可以邀请与相关项目专业背景密切联系的行业企业专家来为相应的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评价打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充分了解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进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 总结

总之,以工作导向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在我国尚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一改革的进一步有效推进还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最终要完成并达到这项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就不能只是它当成是一项教学改革的指标来完成,而是要把这项改革作为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符合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来改进和转变。

参考文献:

[1]金彦平.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教与学[J].考试周刊,2012年1月.

[2]于桦楠.基于课程项目化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讨[J].西部资源,2012年4月.

[3]杜继勇,董坤景,赵丽娟.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指标设计与实施[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