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桐华的小说

桐华的小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桐华的小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桐华的小说

桐华的小说范文第1篇

一、电脑绘画与图案教学的结合

Windows“画图”工具的“编辑”功能中包含有“剪取”、“复制”、“粘贴”、“重复”、“撤销”和“粘贴来源”等菜单。教师在介绍这些功能的实际运用时,可结合图案的设计来进行。如,利用这里的“复制”、“粘贴”、 “粘贴来源”工具可以将一个基本图形(或一张基本图片)复制出若干个(张)与其相同的图形(图片),如果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便可得到一张“二方连续”或是“四方连续”图案;若再通过“查看”功能中的“缩放”工具(或是“图像”功能中的“拉伸/扭曲”工具)把它们有规律地缩放(或拉伸、扭曲),又可将这些“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变成“渐变”图案。这样做,既实现了电脑绘画的教学目标,又加深了学生对一些图案知识的理解、掌握,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电脑绘画与色彩教学的结合

Windows“画图”工具的“颜色”功能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色彩编辑菜单,它就是“编辑颜色”。这里除有现成28色的“颜料盒”外,还有“规定自定义颜色”子菜单。打开这个子菜单的功能界面,可通过鼠标直观地进行任意色彩的选择和“色调”、“饱和度”、“亮度”等的调整。若在进行色彩选择时教师有意识地浸透“原色”、“邻近色”和“间色”的教学,学生对色彩概念的理解将会更加直观、更加深刻;通过鼠标拖曳进行“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的调节还可帮助学生对色彩“明度”、“纯度”进行理解和区别。

三、电脑绘画与构图教学的结合

美术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布局方面的构图,二是色彩方面的构图。布局构图主要应考虑画面各部分内容的分布、摆放是否合理、大小是否得当。色彩构图主要应根据作者的表现意愿,正确处理好色彩的冷暖关系、对比关系、前后层次关系和画面内容的主次关系等。在电脑绘画中,画面的布局构图和色彩构图都是可以通过软件的功能来实现的。如:

利用Windows“画图”工具绘画经常要通过“编辑”功能中的“粘贴来源”选取某一文件夹中的图片(图形)来进行画面的重新组合。在这一过程中,选取的图形(图片)虚线边框上会出现移动图标 或缩放图标 ,通过这些图标可移动图片(图形)的位置或进行图片(图形)的缩放。教师一方面可利用这些功能,通过鼠标拖曳 进行画面部分内容的移动、通过拉动 实现图像大小、长短的变化,以达到布局合理、大小得当的构图要求;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对“位移”、“缩放”前后的画面对比,让学生了解怎样的画面结构较合理,怎样的画面结构不合理,以提高学生的布局构图能力。

绘图“工具箱”中有“取色”、“铅笔”、“喷枪”和“填充”等工具,用鼠标点击这些工具后,再在“颜料盒”中蘸上你需要的颜色,便能轻松地画(涂)上你所需的点、线、面。更为可喜的是:当你对所画(涂)的画面颜色不满意时,你还可用这些工具重新蘸上其他颜色,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着色(将自然覆盖前一次的颜色),直至你满意为止。教师可通过此项功能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进行实际演练,提高学生色彩构图能力。

四、电脑绘画与简笔画教学的结合

我们知道,儿童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简笔画的画面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的点、线和平面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中有“铅笔”、“直线”、“曲线”、“矩形”、“多边形”、“椭圆”等子菜单,这些子菜单能画出各种不同的点、线和基本的几何图形,是绘制儿童简笔画的最好帮手。

桐华的小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歌词 听说念唱 优化 普通话教学

一、当前高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尴尬及应对策略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入开展,高校已成为普通话培训的主要阵地,普通话课程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课程目标在于让大学生具备运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测试结果表明,在朗读说话环节,学生的方音缺陷依然存在,运用语音技巧传情达意的能力明显欠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乏善可陈。这种局面不但使任课教师尴尬不已,也与开设普通话的课程目标背道而驰。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培训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取得最优化的培训效果,成为每一个普通话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学生厌学固然与普通话课程的公共课性质有关,但当前普通话教学的程式化、机械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普通话培训教材统一固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字词的单项念读多,而朗读说话等综合训练少;教学模式和训练步骤上,无非是“讲-读-练”三板斧;加之教材内容与中小学语文课程部分重复,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多想办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语音面貌的根本改变,有利于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值得借鉴推广。

二、歌词的听说念唱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说唱不分家”,“语言是歌唱之本”。同为有声语言的表达,歌唱和普通话在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声乐教师特别注重歌词的吐字归音、字正腔圆;反过来,将词曲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课堂,也不失为训练普通话的良好途径。在普通话教学中适当融入歌唱元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快速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听歌K歌是当代大学生最喜爱的业余活动之一。普通话课前或课中播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配以歌词展示,往往能让学生顿生好感,精神为之一振,消除疲劳,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很快融入课堂气氛。老师则抓住机会,顺势导入,引出授课重点从而达到迅速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促进发音基本功的训练

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唱歌,发音正音训练都是最基本的环节。二者都讲究“字正腔圆”。要达到这种效果,吐字归音特别重要。大多数歌曲都是押韵的,相同的韵母在歌词中反复出现、回环重叠,唱歌时,还往往会把韵脚字拖长,进行强化。那么在普通话课程中,在教会学生“咬字头、立字腹、收字尾”的吐字要诀后,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重点训练的声母和韵母,选择一首代表性歌曲,让学生有意识地读准每一个韵脚字,确保发音准确到位。

3.有利于快速调动和把握情感,达到 “因情运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

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以情感表现为灵魂。在普通话朗读训练中,由于很多文章不熟悉,加之篇幅长,情感的表达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融情入境难度大。若换成耳熟能详的经典词曲,通过听-唱-念-诵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情气声三者的融合和变换则要有效得多。

4.创新训练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普通话培训教材多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练习材料一般以字词正音、朗读作品60篇为主;教学手段多以讲授为主,辅之以字词或文章的念读。长久以往,单调而机械,造成学生听课疲劳。适当地安排词曲听说念唱训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训练形式活泼多样,增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训练效果。

三、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培训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尽管歌词的听说念唱对普通话教学有很大帮助,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实施不当,则容易改变课程性质,背离课程方向,分散学生注意力,违背初衷。如何恰当地利用歌词的听说念唱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两条基本原则:

1.始终以普通话训练为核心,不能喧宾夺主。普通话课程以纠正方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歌词的听说念唱要始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来安排,不是为了单纯的活跃气氛而娱乐搞笑,不能偏离课程性质,这是将其引进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时间的安排上,听唱环节在每节课占用的时间不超过5~8分钟,教师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念和说上。

2.歌曲的选择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穿插的时机也颇有讲究。高校普通话课程一般开设15周,30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不同时间段灵活安排不同歌曲,穿插的时机选择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也要有周密构想。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尝试为例,试做说明。

(1)课程开场以听说为主。万事开头难,第一节课往往至关重要。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普通话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笔者通常在课前有意识地播放因2008年中国奥运而风靡一时的歌曲《中国话》,并设计相关问题,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开展互动,以此导入正题,让学生自己介绍歌曲背景和主旨,再转入到中国话(普通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上来,切入正题。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这首歌中的另外一大特色,即绕口令的念说,来介绍普通话训练的要点和方法。这样的开课形式,不同以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2)正音训练部分,重点应放在吐字归音和听辨正音上。普通话教学的重头戏在于语音辨正。在教师讲完发音并作示范后,要检验学生的听辨及正音能力,这个环节也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例如,声母的辨正难点在于平翘舌音的发音和正误分辨。在讲授发音要注意的问题并使学生具备区分发音错误和缺陷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将要结束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首深受年轻人追捧的《隐形的翅膀》(张韶涵演唱)的歌词片段:“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请同学们重点听加点字的发音,就歌手吐字归音进行纠错并给出正确的演示。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中的问题把握得非常到位,并能引以为戒,自觉改正发音中的缺陷。与此同时,课后为了巩固训练成果,笔者还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练习《莲的心事》(乌兰托娅演唱)。

依此类推,在前后鼻音重点难点音区分练习中,笔者精选了《荷塘月色》(凤凰传奇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如“淌、漾、香、旁、光、望、裳、伤”)来训练后鼻韵母“ang”的发音,以区别“an-ang、ian-iang、uan-uang”等难点鼻韵母;利用《传奇》(王菲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眼、颜、见、念、边、远”等韵脚字训练“ian、üan”的准确发音;而《烟花易冷》(韩春演唱)中的“人、本、等、魂、轮、门、身、筝、城”等则是训练“en-uen–eng”发音的最好材料。实践表明,在发音训练环节,适当地让学生听歌词念歌词再演唱,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吐字归音技巧,自觉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3)朗读部分的教学,重在融情入境,以声传情,对词曲的选择要求更高。在普通话训练朗读教学环节要解决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传递出作品的感情。老师空泛的理论说教和脱离篇章的句子、段落朗读,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难度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找不到感觉。笔者往往选择学生们熟悉的且风格迥异的词曲,让学生先听再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体会气息的转换和节奏韵律以及语音轻重缓急的变化,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中,快速融进真情实感,一气呵成,声情并茂。例如《沁园春·雪》《月满西楼》等经典词曲,前者意境恢宏,感情奔放,气势豪迈,气息饱满;后者则是意境清幽,感情细腻委婉,气息舒缓沉抑。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营造氛围,再示范朗读,然后师生齐诵,最后个人表演。这样在审美、愉悦中,迅速实现情气声三者的完美融合。

(4)说话部分的训练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话题。比如“谈谈自己最喜爱的歌曲”“说说自己的业余爱好”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业余爱好进行介绍,说出自身的感悟和欣赏,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而导致冷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话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上述两条主要原则外,教师还要注意:选定的曲目要经典通俗,耳熟能详,大众化,传唱广,这样才能够快速引起共鸣,引入正题。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借助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演示手段,采用听说结合、唱念结合、唱诵融合、说唱结合等多种形式,以收到听词品悟、念词正音、吟诵传情、说词达意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师的亲身示范常常将课堂气氛引向,学生自身的表演更是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音基本功、朗诵表现力,还要熟悉一些经典歌曲,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和掌控能力。

总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听音正音、吐字归音的能力,使学生的语音基本功更扎实,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品味、领悟、鉴赏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传情达意,这与普通话教学要达到的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目标相得益彰。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XJK012BYW004]。)

参考文献:

[1]田传海.普通话与歌唱[J].滁州师专学报,2002,(3).

桐华的小说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69-01鲁迅先生的小说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法,且极善于找大各种"眼睛",用白描手法精炼的"画眼睛"、"勾灵魂"的勾勒形象:孔乙己的长衫,祥林嫂的神态。作者既重视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达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又重视挖掘和表现复杂的内心世界,运用各种手法,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使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题。

《呐喊》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反封建是《呐喊》的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掠夺、虐杀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地人民群众的毒害。鲁迅先生擅长于人物外貌描写,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做到"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作品中描写了各种阶层各色人物,先生对这些人物所抱的态度:有赞扬、有批评、有同情、有憎恨……,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的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一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遭遇。"他身材很高大",表明他的体质好,有力气,可是他又"青白脸色",这说明他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的结果。他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因为他穷困而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打伤,这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他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既表明他已是50开外的年龄,又表明他精神萎靡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都表明了他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本来这件长衫可以脱下来换一换,洗一洗,可是他不愿意;这从几乎成为口头语的"之乎者也"这类话可以作为补充说明。虽然已是胡子花白的人,科举的途程对他已是毫无希望的了,但他仍然画饼充饥,聊以,这说明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孔乙己的长衫描写,作为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点睛之笔,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确实,如果鲁迅先生只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写其穿着长衫,就很难简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识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奇峰般地凸现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这长衫是人物灵魂的标签,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广告。)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他虽穷困落魄,浑身浸透了迂腐之气,却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但待人却诚实善良。《孔乙己》是从封建科举吃人的角度来控诉,让人感到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已经彻底腐朽,下层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死。他的凄凉的结局,难道不能引起人们丝毫的同情和关怀么?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它继续描写封建主义吃人的悲剧。和《呐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们",重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祝福》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祥林嫂被婆婆卖到深山坳里;后俩又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最后一次见到就知她的遭遇极其悲惨:"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活物。她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封建礼教认为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何况她死了两个丈夫,更是不详之。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就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祭祀时沾手。鲁镇的人们也以"又冷又尖"的饿态度对待她。祥林嫂精神上受到歧视、压迫;柳妈又告诉她死后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使她极端痛苦,灵魂得不到一点安宁。祥林嫂为自己的命运奋斗挣扎,但是统治的一切努力都得不到封建势力的承认。捐门槛赎罪后,四婶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给予她精神上最后的致命一击,使她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毖街头。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犹如一张无形的网,这张网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这张网 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的一切挣扎努力。祥林嫂的悲剧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长期性及艰巨性。同时,作品也表现祥林嫂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对鲁四老爷之流还抱有幻想,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从孔乙己、祥林嫂……,这些典型人物形象身上,可见,鲁迅作品中对人们形象的刻画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期望人民群众觉醒起来争地做人的资格;作品凝视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表现出与人民大众及其解放事业血肉相连,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待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变国民劣根性。

桐华的小说范文第4篇

我用搜索引擎找“她”的资料,想了解这位第一部小说就被称为“穿越小说标志性作品”的作家“庐山真面目”,可是就连她的本名、籍贯,这样一些基本资料都没有发现。这真是一位神秘的作家啊,我心想。

隔着11个小时的时差,我和在纽约的“她”进行越洋访问,一个在早上,一个在晚上,有点桐华小说里时光穿越的感觉。

小女孩时代的秘密世界

我以为“她”喜欢这样神秘的感觉是想保护更多的私人空间,可谁知,原来连她的朋友、同学,甚至是父母,都不知道她有另一个身份:桐华――出版好几部畅销言情小说的作家。她说,在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就和先生做了一个约定:先生不许看桐华的书,也不浏览任何和桐华有关的网页。她说,“因为觉得写作就只是桐华的事情,桐华去做就好了。”

去年回国的时候,她去杭州玩,朋友把她介绍给另外几个朋友,其中一个朋友说,“我今天晚上就去买你的书”,听到这话,她吓了一跳,立即说:“别!别!”朋友们见她惊恐的表情都笑开了,她却还很努力地想说服那位想买她小说的新朋友,“你是男生,肯定不喜欢看我写的东西。”就是这样,越是熟悉,越是认识的人,她越不想让他们知道她就是桐华。

也是去年回国时候的事情。她在旅途中与一对夫妻结伴,女生跟她聊起桐华的小说。虽然知道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挺受欢迎,纸本书的销量也不错,可或许因为一直在国外,对于自己“蛮红”这件事总有一种隔着一层的感觉,“很不真实”,她说,“在旅途中遇到陌生人,她跟你提到你的小说,一开始会有‘咦’那样的惊讶”。惊讶过后,她和那位女生开始聊桐华的作品,可聊着聊着,她就觉得不舒服起来,是那种不太喜欢谈自己的不舒服。

不过作为作家,她也接受新浪读书频道的视频访问,参与新书签售活动,偶尔也会在报纸杂志上露脸。桐华的世界,跟她的世界果真可以完全区隔开吗?她说,目前还是的,将来就很难说了。随着“出道”时间越来越长,有些读者会变成现实中的朋友,有些现实中的朋友也会去接触桐华的书,心理上那种害怕熟悉的人知道的“障碍”也在慢慢消失,“可是一定不能让父母知道”,她很坚持。

就好像小女孩时代躲在家里的小角落搭建秘密世界一般,那里面有幻想、未来,有小心事、小情绪,可是那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私领域,陌生人进来没关系,因为你看不到我的世界,可是,认识的人请不要进来,进来了,“秘密世界”里的一切就要裸地暴露了。

或许,对她来说,桐华的世界就是她心底小女孩时代的那个秘密世界。

一个午后突如其来的灵感

说起怎么开始写作,她至今仍记得那个午后激动的心情。

那是2005年5月16日。

在国内的时候,她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生活非常忙碌,常常一个月都不能休息一天。出国后,一开始,她很享受突然从忙碌生活中释放出来的感觉,可渐渐地,觉得时间太多了,得找点什么事情打发时间。那个初夏午后脑海中突如其来的灵感,让从来不提笔写文章的她,借着那顾冲动,写下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没想到,从此写作成了她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回想四年前的心情,她的语气里充满着兴奋,“当时特别的激动,一写完连检查也不检查就贴到网上,然后就在网上等着,心里不断念叨着:有人看吧?!有人看吧?!”

当然有人看了,而且是很多人。许多网友跟帖询问接下来的故事,有了这样的互动和鼓励,到最后,变成她自己也很想知道故事会有怎样的发展。但无论故事如何发展,历史已经替她设好了框架。她写穿越小说、历史爱情小说都是以历史大脉络为框架,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往里面填细节。《步步惊心》写的是康雍年间的故事;《大漠谣》是以霍去病为男主角;《云中歌》的主角则是汉宣帝和汉昭帝;目前正在写的神话故事《桃花册》主角则是蚩尤。

“为什么都是这样一些虚构性很强的故事呢?”她说,大概是因为平时喜欢看历史类的书,读书的时候就会对历史上的一些人有想法,然后就想在故事里把想法写出来,所以她写的古代爱情小说,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话故事也是,“读历史故事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故事的记载特别简单,《资治通鉴》里一个皇帝几百字就写完了,中间就有很多的空间让你去想象,你会觉得他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死了?前面不是还写他身体特别健康,怎么突然间21岁就暴毙了?你想不通,可是史书上偏偏又说他是正常死亡,这明明不对呀,然后就去想中间可能发生的事情。”

想象的过程,是一种绚丽的享受。她给了那些历史人物一个自己觉得挺合乎逻辑的解释。可是,每每回头看自己写的故事,她却没有“自己给了那些历史人物想象中该有的故事”的那种得意。“我觉得每部故事都会有瑕疵,都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而且有时候这种不满意你明明知道,却没有办法让它更满意。因为能力有限,因为笔头功夫有限,你只是把故事讲清楚了,但肯定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写完小说之后,我都会把故事放一放,几个月不去碰它,忽然想到什么地方写不好就回头重新写它。有时候书稿已经交给出版社的编辑了,还会天天追着他们问,有没有什么修改的意见啊,赶紧给我提意见啊,然后我会根据意见再去想故事,去修改。”

她其实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拾起散落时光中的记忆

穿越小说、历史爱情小说出版后,她被贴上“穿越作家”、“古典爱情达人”标签。然而,她写都市爱情小说《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怀旧青春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她用作品,揭下被贴上的标签。

新作《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是一部跟之前所有作品完全不同的小说。之前在写作时,她会揣摩笔下的人物,想象着他们在她根据书籍建造起来的世界里会做些什么,有着怎样的性格。而新作的写作过程,则仿佛走进时光隧道,看着记忆里的片段不断闪现,于是,她把散落在时光记忆里的“珍珠”捡起,通过故事串起一串记忆的项链。

这条项链里有许多年轻的少男少女的故事。女主角罗琦琦,积极,勇敢;男主角张骏,看似“坏男孩”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有自己的坚持;男二号许小波洁身自好,上进、努力,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摆脱家庭和环境带给他的制约……

既然是女孩成长的故事,又是一部怀旧小说,女主人公罗琦琦身上是否会有“她”的影子?在我这个陌生人面前,她没有害怕被发现的害羞,坦诚地承认“如果说没有,那是片面的。”在她看来,每一个故事里都会带有“她”特殊的印记,有“她”切身的想法和对生活的体会,所以“影子”肯定会有,但那又不是“她”,因为小说只是小说。“她”会把许多自己所见所闻的故事浓缩到小说里,也因此,常常收到读者的留言:女主角和我太像了,我小时候也是如何如何……她说,罗琦琦身上有一代人的影子。

在小说里,我最喜欢小波,所以有点埋怨地问她,为什么在故事里给小波安排了个希望落空的结局?为什么他那么努力,上进,却没有得到应得的?“一直以来,我以为女读者都会喜欢男主角张骏,却不想大家都喜欢小波。”为此她曾经非常纳闷,还认真地向书的编辑一草请教原因,结果,一草回答她,“我是男生,可我也喜欢小波。”说到这,她爽朗地笑了起来,然后一面安抚我担忧小波未来的心情。“许小波并不是没有好的结局,只是他的家庭决定了如果他要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东西,一定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不能考大学,算是他梦想的破裂,但是人生的路有很多,就如一个读者留言所说:‘他不能上大学,但他正在读社会大学,他努力聪慧,又正好赶上中国90年代末新世纪的黄金发展阶段,同龄人还在安逸地读书,也许他已经开始了艰难的原始积累。’这条路因为不是正常的成长之路,会很辛苦,但是只要努力也会成功。”

桐华的小说范文第5篇

《且试天下》是由倾泠月编著,于2007年5月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共计有序、引子、正文54章、尾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家国大业与爱恨情仇间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故事。

《云中歌》是作家桐华所写的一本言情小说,是《大汉情缘》系列小说的第二部,三部小说的背景及人物有贯通和串联,但是彼此又是独立的故事。讲述西汉时期,霍去病与金玉的女儿霍云歌与汉昭帝刘弗陵和才子孟珏的爱情故事。

《倾世皇妃》是2008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宫廷权谋小说,作者是慕容湮儿。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楚国亡国公主馥雅与蜀国大皇子纳兰祈佑、北汉大皇子之间的恩怨情仇。

相关期刊更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文物局

山东审判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地质与勘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