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信息生产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目前,成都地区从事IT行业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由于公司规模小,大都只能提供较少的顶岗实习岗位。为了适应成都地区IT行业的现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后顾之忧,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期间,电子信息分院先后与多家IT公司展开接触、洽谈,分院先后与金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颠峰集团软件公司、成都三叠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立方国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达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睿尔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订了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协议,为下一阶段“尽可能集中安排学生实习,尽可能专业对口实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表明,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时的思路与对策如下:
(1)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主动权、主导权在学校[1]。学校通过顶岗实习引导学生了解职场、走向社会。学生毕业后,“在哪儿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和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就会有一个初步的正确判断。
(2)学校要与有产品生产、项目研发的公司开展合作。有些IT公司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型企业,它们也不可能提供与生产型企业相符的顶岗实习岗位。
(3)学校要选择有用人需求的中小型、成长型公司开展合作。据统计,目前成都从事IT行业的公司有一万多家,绝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小,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公司比比皆是。针对这种情况,选择合作企业时要十分慎重,尽量选择中等规模的公司。这些公司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基本站稳了脚跟,有比较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有独步市场的技术特长,有比较明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公司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不断递增的用人需求。公司也正好通过“顶岗实习”环节选拔优秀的毕业生。
(4)校企合作共建顶岗实习基地时兼顾企业利益。企业在当前的职教环境下,校企合作常常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始终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对于顶岗实习,企业要付出时间、资源、管理的成本。企业不愿意加入到“教育”的链条上,“只用人,不培养”是很多公司认定的规则。同时,高职教育还没有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由于不熟悉企业文化,技术也稚嫩,而且计算机产业又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智力产业,所以,公司一般是不太愿意、也不太放心把重要任务交给顶岗学生。这也是当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走入困境的原因。实践证明,要想激活校企合作的企业方,企业只有获得利润或者至少不亏本才能调动积极性。学生才会有真正的顶岗实习岗位,避免有岗无项目的尴尬。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协议上,可以和公司约定把学校的投入资金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学生。
2.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在顶岗实习的准备阶段,电子信息分院召开了多次党政联席会议,确定了顶岗实习安排的指导思想、实习方案与应急机制。结合成都地区IT业发展的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电子信息分院主要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本地为主、外地为辅”“专业对口为主、服从调配为辅”的指导原则来安排组织顶岗实习。由于分院对顶岗实习合作企业进行了甄别和选择,绝大多数学生对顶岗实习基地是满意的,解决了绝大多数学生“到哪儿找公司实习”的难题,也便于分院统一安排、集中管理。同时,分院也充分尊重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允许学生自主创业,或利用自己的家庭社会关系自己找实习单位。实践表明,这种兼顾多数与少数的政策可以方便灵活地安排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学校、老师在时空上产生了距离,这给实习指导、管理和评价带来了相当的难度[2]。过去,顶岗实习管理过度依靠实习单位和企业指导老师,不少老师主观上也认为管理顶岗学生是鞭长莫及。尽管分院也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守则等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深入,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简单、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体系。表现出来就是教管办、学管办、教研室、辅导员都应该管,到最后是都管的少,甚至于少数学生没人管。电子信息分院通过对顶岗实习的创新与实践,改变了对学生“放散羊”的现象。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电子信息分院领导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对综合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普通教师、辅导员等都布置了相应的顶岗实习指导任务,具体来讲,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内容如下:
(1)给每一位顶岗实习学生安排一位校内指导教师,要求每位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电话、短信、QQ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联系及时指导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其实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还是应该以学校为主[3]。实践表明,由于学生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自终都获得了分院老师的指导和关心,改变了过去少人问没人管的情况,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注与关爱,加强了对分院、学校的认同。
(2)加强对校内指导教师工作的管理,形成了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定期汇报的机制[4]。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后,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想尽办法联系学生。在“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汇报”会上,指导教师要讲讲“学生在哪儿顶岗实习,在做什么工作,顶岗实习的收入是多少,或者学生顶岗实习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电子信息分院也由此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初始信息,及时安排学生迅速进入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期,分院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疏导和技术上的指导。在“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汇报”会上,指导教师要讲讲“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在忙什么、学生要做什么”等问题,对顶岗实习曝露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在顶岗实习后期,分院要求指导教师工作不松懈,并要求做好《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顶岗实习档案工作》的填写,对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总结。实践表明,在顶岗实习的开始、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定期召开“顶岗实习定期汇报”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人要做事,人人要汇报”的机制,保证了顶岗实习指导能落实、不虚假。
(3)加强顶岗实习的巡查。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电子信息分院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和普通老师都参与了顶岗实习巡查,先后走访了金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颠峰集团软件公司、成都三叠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立方国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等等。分院领导和老师跟实习学生面对面交谈,带给了学生亲切的问候与关怀,端正了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问题。对获得公司高度赞扬的学生,鼓励他们要更加积极认真工作,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企业作贡献,为学校赢声誉。对部分还不能很好融入企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切实转换角色、转换心态,要求他们多从“我是社会人、要担社会责”的角度对待工作,避免眼高手低。实践表明,开展顶岗实习的巡查工作,分院领导与老师零距离接触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真切地了解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内容,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学生、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弄虚作假。同时,巡查老师和企业技术员、工程师进行交流,也有利于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关键词]电磁场;电磁波;教学改革;仿真教学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理工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其中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1][2][3]电子信息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专门人才,在社会各领域和部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带动了一批新的创新型、交叉型、科技型的新兴产业和企业,创造了人才需求,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4][5]为了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契合企业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渴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所革新。[6][7][8]本文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并针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不足,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多类别毕业导向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措施。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创新型人才,是指掌握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包括理论技术、经验技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其所从事专业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创新型人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类型最多的人才,其与理论研究型人才不同的基本特征为: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培养具有创新开发能力,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创新型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的主力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支持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在创新和创业尤为活跃的今天,电子信息产业是创新和创业的主战场,是振兴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该领域的产业发展急需大量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专业人才。从当前理工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来看,尽管国家推出了一些质量工程项目,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建立,培养模式还在摸索之中,整体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和实践,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革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
(一)探索“按大类招生、分段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专业界线,满足共性需求,首先进行两年的大类培养,第三年根据学生志愿分专业进行一年的培养,使学生在某一技术领域形成特长,实施专才教育,体现个性需求;最后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情况,分流培养一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该改革方式打破了传统专业间的界限,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面。采取的“分段培养”模式,以“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载体,为配合“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开展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工程背景和企业实践,制订相应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实施“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初步探索构建出了“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大类招生、分段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方向特色”的综合化
“多层次”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方向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梳理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共性基础,构建“基础平台”,打通基础,整合课程内容,拓宽专业口径,突出特色。基础平台是通才教育平台,按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专业模块是专才教育平台,以核心课程为重点,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设置总揽电子信息类全貌的学科概论课、专业导论课等综合化课程,增设创业课程、订单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专业面,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方向特色是指差异性教育平台,突出本专业特长的差异性,突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前瞻性,安排多门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突出光电传感和光纤通信相关课程,讲授科技前沿、产业发展等理论和实践相关知识和技能。该体系优化了现行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解决教学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单一培养模式问题,适应了教育个性化的趋势,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建立“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课内外相结合,包含实践技能层、学科基础层、综合应用层、创新实践层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的“立体式”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学院的实验中心将完成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共分为“基础实验层”、“综合应用层”、“设计开发层”、“研究创新层”四个模块。形成了“以培养方案为根本,辅以实践能力培养补充方案”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目标,解决了教学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不紧密的问题。2+1+1创新实践模块培养工程创新能力专业综合实践模块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专业类实践模块培养工程实验能力公共实践模块培养工程认知能力电子技术技能训练学科基础实验专业综合设计创业实践毕业设计计算机上机专业核心课物理实验外语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生产实习机械制图通识教育与公共基础课业类基础课工程认证企业培训专图2“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四)打造“校内教师+学科专家+企业工程师”的“多主体”教育的教师团队
通过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打造“校内教师+学科专家+企业工程师”的“多主体”授课教师队伍。校内教师主要承担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体课程;学科专家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导论课和方向特色课程,并指导拔尖学生的学科竞赛、科研立项和科学研究;企业工程师主要承担资格认证相对应的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其结构如图3所示。
(五)以“就业、考研、留学和创业”为导向的“多类别”毕业生培养
“多类别”就业群体指毕业后参加工作、攻读硕士学位、海外留学、自主创业等类别的毕业生。宽口径的毕业途径有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和知名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调整和增设相关的课程。大一通过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志愿定好毕业去向,并鼓励学生选择创新和创业通识课程;大二鼓励学生加强对英语的学习,考托福和雅思,申请国外全额奖学金或申请留学基金委基金等;大三开设本专业重点考研课程,并安排教授或名师讲课,增加考研的砝码;大四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讲授本科生课程,宣讲企业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前沿、产品特点、生产流水线等,并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走出校园学习企业管理、生产加工等实践能力和知识,为参加工作或创业做好准备。课外,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
三、结束语
关键词:实习基地;创新创业;管理机制;教学改革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工程实践和强化创业意识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高校的校内实习基地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大量的本科院校都依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培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应各负其责,不能相互取代,否则将严重影响到高校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校内实习基地管理,提高校内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已有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校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让高校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高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思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寻求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目前我国高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大致有高校主导式、企业主导式和校企共建式三种形式。
(一)高校主导式模式
高校主导式模式中,高校是实习基地的倡导者,而企业则处于辅助地位,其弊端在于不易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导致合作始终处于形式主义,因此这种合作形式的实习基地很难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校企联合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二)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在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中实行,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校注入股份,可以说整个企业都是高校的实习基地。但从本质上来说,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如何避免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给高校人才培养造成的消极影响,防止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是这种合作模式下高校与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三)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指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这种合作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能够有效缩短学生向员工转变的适应周期。但是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大多企业只是选择人才,很少真正参与人才的培养。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校外实习基地只能是校内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在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思路的同时,也应该好好反思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缺陷和不足,充分利用资源,完善校内实习基地。
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为了解决目前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以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建的校内实习基地为依托,研究电子信息类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一般性规律,总结和分析目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建立高效、优质、稳定校内专业实习基地的方法。以期建立学校、老师、学生三方“责任明确、共同参与、互惠共赢”的校内实习基地管理机制;以期建立学校、老师、学生三方兴趣浓厚的“专业性强、实用性强、创新性强”的实习项目,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与管理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目前,我院已建设5个校内外实习基地,涉及高校主导和校企合作两种模式。吉首大学地处经济不发达的湖南西部地区,电子信息类企业较少,且交通不便,我院校内实习基地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基本属于高校主导型,实训内容以实践技能基础的培训为主,培训目标单一,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考量。基于这一状况,我们走访多所高校,深入相关行业,认真调研,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挖掘共同点,科学合理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除了校内实习基地,我院还有创新工作室、创业工作室、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多个开放性实验室。在师资不足和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力量和资源分散,各块工作仅能勉强运转,难以出成效,这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首先,创新创业工作室集中了一批头脑聪明,创新意识强的学生和年轻老师,他们与企业联系紧密,且经常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能提出与实践联系紧密,处于行业前端的项目方案,但把方案付诸实践的能力比较弱。
其次,实践教学基地整合了专业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各种软件,着重培养学生操作仪器设备和使用各类软件的能力,指导老师和学生团队的动手能力较强,在电路板制作和系统组装及调试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没有项目依托的前提下,学习内容的创新性不强。
再者,开放性实验室主要服沼谑ι的科研项目,凝聚着专业知识丰富、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和学生,并且实验设备先进,在理论论证和实验仿真方面优势突出,但往往难以用于实际项目。
我院老师充分挖掘5块工作的关联点和各自优势资源,以校内实习基地为主导,实践教学基地和开放性实验室为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依托,科学合理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践教学基地和开放性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软硬件开发能力,创新和创业工作室以项目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校内实习基地则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补充完善部分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训练,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二)争取政策支持,想方设法调动老师积极性,确保团队的持久战斗力
在校内实习基地工作的推动过程中,组建一支有想法,有激情,能干肯干的指导教师队伍很困难。年轻老师迫于职称和学位的压力,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基本处于分身乏术的状态;中年骨干老师要么学而优则仕,处于领导岗位,要么学而优则贾,自己开公司。我们认真考虑老师的忧虑和处境,寻求突破点,积极向学校争取政策支持,研究一套“学校、学生、老师”三方共赢的实习基地工作考核细则和奖励制度。例如:老师在基地指导的时间,按一定的计算方式折算课时;对将科研课题和公司项目引入基地实习内容的老师,按照受益师生数量给予奖励;鼓励实习基地老师组织队伍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职称评定时给予获奖的指导老师适当政策倾斜,同时给予奖励。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地高效有序运转
实习基地有仪器设备、软件程序、零件工具、药品耗材,档案资料等等,需要管理、维护、归档的东西繁多,无序低效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导致整个基地工作瘫痪。考虑到老师的工作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我们在制定管理制度时的主要原则是以最少的人力成本获取基地的高效有序运行。为此,我们研究了一套管理梯队组建办法。指定了一名基地专职负责老师和一名兼职老师,两名老师的专职和兼职岗位每两年轮换一次,避免管理老师深陷管理事务,影响个人职称评定的现象。从一到三年级分别挑选4名学生,每3名学生一组,组成4个团队,分别管理4块工作。
四、我院依托实习基地取得的成绩
(一)查漏补缺,夯实了专业基础
校内实习基地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有利于专业学习不牢固的学生,重新梳理自身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快速完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项目为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项目为引导的实习培训内容,给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实践机会。既有训练了他们的软件开发和硬件实现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系统性和全局性思维,同时激发了他们创新的热情。
(三)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电子信息类学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近几年,实习基地依托各行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将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有效应用到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实现知识的交汇和技术的融合,极大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总之,校内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但近年来高校在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导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不满和不信任,高校要想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型教育、复合型教育的转变, 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增强对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史金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27):190-192.
[2]朱天云.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25):854-855.
[3]易洪雷等.基于校企合作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28):139-14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一体化教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1.引言
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广泛采用。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力包括语言、音乐、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加德纳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八种多元智力,这八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2.高职学生需要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上与普通高校本科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校本科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的不同,这样,我们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于是职业院校在各方面都要区别于普通高校本科的教学。
我们通过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后,对200名学生的受访调查表明,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占72%,较有兴趣的占20%,没有兴趣的占8%。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协会学生人数和通过省级技能抽查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尝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到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由于激活了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隐性知识或能力显性化明显在加快。
3.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课程策略
(1)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目标观
人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只要有适应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反映并满足学生智能的多样性,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促进其发展是课程应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的目标时要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优势的“切入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展示才华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收获,要把“学以致用并真正理解”作为教学的一个直接目的。
(2)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内容观
为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达到“学以致用并真正理解”的目的,在课程内容上,要强调综合化、过程化,在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要重视专题作业与核心知识主题,要让实践与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某一任务或核心知识,运用多种手段,把相关知识、技能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体系,贯通起来进行实践与研究学习,从而达到开发多元智能与对主题深刻理解的目的。
(3)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资源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开发课程资源,倡导“教育要生态化”,主张让学生到“广阔天地”中去学习,实施“情景教育、体验教育”,使课程实施在真实、具体、丰富的情景中进行,以达到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教育要生态化”,就是指教育应该是“活”的,与实际工作情况尽量吻合。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尽可能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企业资源,开发校本资源,使学习环境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
(4)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应在课程实施的具体情景中进行。课程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又是教师和学生评估的工具,例如对学习所得“产品”进行过程化的评价和结果评价。这种淡化了课程和评价之间界限的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动态的具体情景中“多元化”地评价自己和对方,也便于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加以比较,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自觉地改进智能弱项,发展智能强项。
4.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注重言语训练发展语言智力
在多元智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回答问题,问题并不一定都是专业知识方面,可以从生活入手,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加课堂气氛,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常和他们讲一些毕业后找工作去面试的情景,告诉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意识地去强化他们的语言智能,给每一个人施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平时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学生,更要重点关注,通过挖掘语言智能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体会到快乐。例如在做《照明电路的安装和检修》中,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两人一组,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操作,而语言智能强的同学则负责记录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再请他对本小组和相邻小组其他同学的操作状况进行评价,这样对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有着很大的提高。
(2)利用学生音乐智能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中很多的定义、原理较为抽象,仅凭一段文字是很难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则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逻辑训练增强数理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主要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体的人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敏感,擅长推理,具备这种智力对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推理、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感悟中增强逻辑运算能力。
(4)利用视觉发展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公式、电路图、原理变得富有吸引力。
例如在讲解单片机的计数器内容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能从定义上了解,如何完成计数的及如何运用便不是很清楚,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计数器的计数过程,这样就可以将课本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移动的动画,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使其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5)充分调动学生身体运动智能
由于学生参差不齐,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和实践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是不同的,智能的表现与发展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很茫然,但另一方面他的动手操作能力却可以非常的强,我们应该用他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智能优势来带动他学习理论知识弱的不足。
在平时的电子电工实验、实训中让动手能力较低的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连接和元器件的识别;动手能力适中的学生则要求学会排查电路的故障,同时能够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让能力较高的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板,开展发明创造。对每次实验、实训操作标准规范、用时较少的学生,大力加以表扬,从而起到激励竞争的作用。
(6)加强交往发展交流智力
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或障碍,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却非常的强。教师要多与其沟通,充分发挥调皮孩子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将会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惊喜。
(7)带动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智力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开展自评活动,自评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成果、探究能力、合作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等等,进行主动、客观地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体验,这种评价方式能可以看出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发展个人内省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自评中可以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之后进行组内互评,互评是学生之间站在同一个高度的相互评价,能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在互评中可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8)挖掘学生自然观察能力
一个人自然观察智能可以分成三个层面: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分类能力。在电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总结,然后根据各种方式进行分类,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9)综合智能的应用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一体化教学,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同时进行8种智能的训练,而是要求教师树立起学生智能是有差异的观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内容与学生智能的发展实际,有选择地进行某几方面的智能训练,改变过去那种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去对待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做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强项进行学习,并发展智能强项,达到弥补智能弱项的目的,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5.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领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为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搭了成材的平台,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他们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获得了一技之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挣到了立足之本,从而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实现了“人人都有才”的教育理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丽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差异教学的指导[J].科学教育,2009(02).
[2]罗静.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学习评价初探[J].南方医学教育,2006(03).
[3]尹秋云.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及其对高职心理咨询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0(04).
[4]原海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6).
[5]沈芳珠,王蔚.多元智能游戏化测试系统[J].中小学电教,2010(Z1).
[6]张其志.一元智力测验及多元智力评价管窥[J].韶关学院学报,2009(07).
[7]王玉.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与反思[J].贵州教育,2009 (Z1).
[8]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09).
[9]刘清.多元智能理论与新型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04).
[10]郑利霞.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21).
[11]张银河.浅论多元智能理论观下的学生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三十多年,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多年以来,海信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运营为杠杆,快速成长,迅猛发展,率先在国内构架并专注于家电、通信、信息为主导的3C产业结构,主导产品为电视、空调、计算机、移动电话、冰箱、软件开发、网络设备。海信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担十多项的国家级项目。2002年,海信对信息、人才、设备等技术力量进行了整合,扩建为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里面设有11个专业技术研究所,拥有1500多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海信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技术创新,力求在集成电路设计、网络设备与服务、新型电子显示等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目前,海信在全国有20多个营销中心,200多个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分公司和办事处,10000多个维修服务网点。产品还远销到欧洲、非洲、东南亚、南美、北美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巴西、美国、印尼、中东、澳洲、香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实行本土化经营。
以"创新就是生活"为宗旨的海信计算机公司是在海信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和雄厚的科研支持下于1996年成立的。它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坚持"知识就是财富,人才就是利润","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充分发挥公司员工年轻化、知识化的优势,内抓管理,外争市场,发挥团队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行业中的一只生力军。其产品通过国家电工产品认证(CCEE),通过全国28个省市区协作城市产品质量认证,享有销售免检权向消费者优先推荐的资格。产品可靠性指标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12000小时以上。1995年,海信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为海信的计算机的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技术中心不仅是海信的研发基地,而且是海信的新产业孵化器和人才培育中心。98年6月在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审评中,海信计算机公司成为中国同行中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认证的公司。
近年来,海信计算机公司始终致力于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最好的最新的科技产品,先后推出了商用、家用电脑与高端的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和网络产品。海信电脑曾荣获"99年首选购买品牌"和"98年电脑实际购买"第三名,其"金箭99H"荣获高档组四项测试第一名,"金箭99V"荣获中档组四项测试第一名,"蓝箭"获得廉价组八项测试第一名。其代表作"海景""回归""海飞""箭"系列电脑和"闪电"系列图形工作站,在国家权威机构的多项评测和用户调查中名列前茅。
海信公司的服务承诺是:
1〉全国联保,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用户可凭《品质保证书》在最近的海信公司最近的各级海信维修部以及各个授权维修中心获得维护服务。
2〉在设有海信计算机维修服务站的地区实行三日内修复的服务。
3〉免费维修,在计算机不见保修期内且在正常使用下的故障,免收部件的成本费用和维修费用,超过保修期,免收服务费,只收成本费。
4〉保修期的第一年内,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只需播打海信计算机公司设在该区的服务热线,即可预约时间,并且在预约时间享受免费上门服务。
5〉终身维护,为彻底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对于超过保修期的海信计算机,由用户和任何一家维修中心(站)签订协议,则可享受终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