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酵素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收割期,能延长,化肥农药用量少,使用简便又省心,省下钱来装腰包。
3、原生态,好品质,好吃好看营养高,农化残留被清除,安全放心吃的好。
4、改土质,除板结,土壤疏松透气好,抗旱耐涝适应强,保水保肥产量高。
5、重茬病,能破除,连作耕种无烦恼,今年种了明年种,后年再种仍然好。
6、抗病害,防虫害,杆粗苗壮身体好,病虫繁殖被抑制,有害病菌侵不了。
7、农产品,要保鲜,防止变质最重要,均匀喷洒多物液,延长保鲜效果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就业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上海师大心理学教授燕国材从众多名人材料的分析中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A=(I,N)。其中 A代表成功,I代表智力因素,N代表非智力因素。”即是说,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的。9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经大量调查研究更加明确指出:“20%IQ+80%EQ=1OO%成功。”即是说,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智商(IQ)只有20%的作用,其余80%是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因素[总称情商(EQ)]决定。我们习惯称之非智力因素。显然,非智力因素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的高低是成功者与平庸者的重要区别。
中外知名学者新的见解与论断,为我们认识人成功的基础与重要条件注入了新的思维与动力。为保证人成才(成长为21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事成功,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强调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素质就是学生身体的、心理的、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专业的一系列基本特点和品质的综合。学生素质的高低,主要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来决定。智力因素指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认识、信心、感情、稳定性和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和毅力等。由此可见,缺少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在同龄的青少年中,智力水平的差距很小,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非智力因素决定,譬如:学生缺乏兴趣,学习就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缺乏信心,就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意志薄弱,抗干扰能力就差等等。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程的改变,将改变学生的学校生活,他们将发现,学校正在努力的适应着他们,而不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去适应学校。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都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每个人的潜能,能顺利就业的目的。因此,职业学院的素质教育过程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适应于社会;才能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能顺利就业,满足社会需求。
(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作用。
1.动机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器”。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走向成功的“系统软件”。“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一旦由需要引起,个体的行为(如:吃、玩、学习、工作等)就表现出对追求某一事物或从事某一活动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对事物的感觉、喜好的情绪。对事物的爱好和兴趣,则是求知的动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力量源泉。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动机的发展和升华,能促进这种内在动力的持久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转化为精神的需要和学习的动力。
2.性格和情感是学生不断进取的“兴奋剂”。“性格”指人在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人的性格和他的思想观点、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的活动动机或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要得到的东西,如何去拒绝要避免的东西,反映了人的活动方式。如果一个人对现实的一种态度,在类似的情景下不断的出现,逐渐的得到巩固,并且使相应的行为方式习惯化,那么这种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动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了比较深切的了解,我们就可以预测到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将会做什么和怎么做。“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们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倾向,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等。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性格和情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包含教师要通过语言和情感的引导,使学生之一主体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要在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由此可见,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学生性格特征、情感变化、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来有的放矢的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一、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为了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出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活动材料投放到科学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操作灵活、内容丰富多样的探索区域。例如,用废旧布料和纽扣做成的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布板,幼儿可以把10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算式,然后再找出得数;给火车箱编号,在一列火车的车厢上面间隔一节标出数字,让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字按顺序给火车箱编号;插鱼鳞是让幼儿看鱼头上教师设计的数字给鱼身上插鱼鳞等。科学区角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计算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拼蝴蝶是让幼儿给漂亮的蝴蝶配上翅膀,而且还要求幼儿配成的蝴蝶身子和两个翅膀是一组相邻数。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喜爱。扑克牌插卡:幼儿按照扑克牌上的数字或图案数量,将相应数量的卡片插在扑克的边缘,插的过程中可以按无规律的方法插,也可以按颜色有序或图形有序的规律进行拼插,这样能提高幼儿的点数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大水盆旁边准备一些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哪些东西放到水里沉下去了,哪些东西放到水里浮在水面上,怎么做才可以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又沉下去,等等。教师利用幼儿喜欢的具有开放、自由、自主特点的材料,充分体现了《刚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的教育原则,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枯燥的科学教学活动镀上了一层兴趣的色彩。因为在科学探索区,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探索,所以它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也越来越成为大班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把数学教学的内容用这种特殊的区角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既丰富了教室的环境布置,又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特殊的作用。由于科学区角材料的创设、投放的指导思想都是以幼儿为出发点,迎合幼儿兴趣,适合幼儿特点、渗透环保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区角活动的特色,因此深受幼儿喜爱,并对科学教学活动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刚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书写技能。在语言区,幼儿利用翻阅绘本,再把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讲给同伴听,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幼儿亲自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增长知识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在语言区,幼儿还可以利用头饰、手偶等材料来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例如,小兔乖乖、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医院、蔬菜超市、快乐小吃吧等。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分配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语言在活动区反映现实生活。为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配合幼儿的需要扮演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幼儿最喜欢和教师一起玩游戏。这样,给幼儿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够在兴趣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锻炼幼儿团结协作、互助交往的能力
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比较自私、任性、霸道,什么玩具都喜欢据为己有,同伴之间也不知道分享和合作。搭建区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的空间想象力,而且大型积木的搭建需要几个或者一组幼儿合作才可以搭建成 大花园大庄园城堡等大型建筑。例如,大型积木搭建区,四五个幼儿分工进行建造大城堡,有的盖房子,有的建花园,有的砌墙,有的造门。当一座雄伟的建筑群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开心地在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杰作还倍加呵护,尽心维护着自己的城堡,不让其他幼儿搞破坏。所以,幼儿搭建、拼插玩具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帮友爱的过程,从小培养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舞蹈教学;素质教育;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观念和形式进行综合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的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生审美、健体及智育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舞蹈的审美作用
舞蹈是美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基础教育中普及舞蹈教学,即将感受美、认识美的种子植在学生心中的沃土上,通过逐步的训练,使学生认识美、懂得美、热爱美和追求美。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舞蹈教学对于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培养,实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舞蹈教学中优美的音乐旋律、优雅的舞姿和生动的舞蹈形象,对陶冶学生心灵有重要作用,有很大的感染力。通过逐步的美育教育,可实现学生形体美、行为美和道德情操美的完美统一。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作用非常必要,可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二、舞蹈教学的德育作用
舞蹈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均有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处于思想活跃期的学生,接受形象化的舞蹈教学,可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正面的,什么是反面的。在舞蹈教学中,学生能学会相互配合,学会尊重人,并了解各地区的文化、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比如军旅舞蹈《边关沉月》,所反映出的是军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由于舞蹈形象生动,且带有强烈的情感导向色彩,可给学生的思想带去强烈冲击,使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洗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舞蹈也是一门需要技巧和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绩的课程,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在长期的锻炼中,学生自会学会独立,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三、在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艺术是形与线的完美结构。在素质教育中进行舞蹈教学,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心理学、生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欣赏完美的线形结构,有助于人们视觉感知的发展,获得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人们的思维中,形象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从原有形象,通过举一反三,创造出一系列新形象。由于舞蹈为传情达意的视觉艺术,是人想象力、创造力的典型体现,不仅带有创作与欣赏的本质,而且也反映人的欣赏能力。因此,舞蹈教学对活跃人的思想、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调节人的思维方式,均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舞蹈教学也可拓展学生视野,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如同一本好书,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文学、自然和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理解舞蹈内涵,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比如各民族的习俗、生活习惯和信仰等,这无疑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四、舞蹈的健体作用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技艺性较强,《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舞蹈健体作用的记载。由于舞蹈是一种有节律的表演艺术,富有动感,对活动关节、骨骼和肌肉均十分有利,且可有效调节人们的情绪,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健体的效果。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普及舞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科学研究认为,舞蹈有助于学生左脑的发育。医学研究也正是,在紧张逻辑思维活动后,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可让左脑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而舞蹈无疑是一种适合团体进行的文娱活动,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可平衡、调整大脑,增加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度。经过紧张的学习,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翩翩起舞,对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十分有利,而且有助于活动关节和骨骼,对身体发育十分有利。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应重视舞蹈在健体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爱上舞蹈、醉心于舞蹈。
五、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目的。在素质教育中,普及舞蹈教育教学,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增加舞蹈教学课程和课时。
参考文献:
[1]孙军.浅论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7:277+285
[2]姜红.幼儿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2,11:163-164
我国现以素质教育教学为主体,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注重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针对学生进行转变化的教育。我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谈一些体会。
一、实施创新教学
教育家第惠斯曾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增添信心和动力,获满足感,享受成功感。”由此可见,以培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今学校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哪些创新教育呢?
1.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英语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根据一定的教学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解答,发展学生积极求异的潜在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能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刺激,建设创新教学环境。
2.发展创新探索机会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注重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和目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并能提出与学生产生共鸣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辩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传授的新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质疑甚至尝试是很有必要的。在讲授高中英语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can we save the earth?”这个问题是超越于课本之上的,没想到举手的学生达到三十多人,他们给了多种答案。如:
“We must control the population an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people’s character.”
“Destroying forests should be forbidden and planting more trees should be called for.”
“The factories which produce waste gas and water should be closed.”
“Nuclear weapons and experiments should be forbidden.”
学生的回答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大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凭借自我的实力去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在创新教学中增强文化素养的培育
组织学习活动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和自我经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并前进。以往,英语教学的习惯做法是将课文当做生词、语法与句子的载体,而课文的背景、语言风格及文章本身的内涵却很少被重视。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典型句型的分析上,像推导数学公式一样把复杂的长句一步步解开,如此循环往复,却也活生生地把一些很好的范文支解得零零碎碎,更何谈理解、欣赏和学习了。这也是学生语法学得虽多,但语言能力却普遍不高、语汇贫乏、缺少风采的原因。如何改变这些由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呢?
1.有丰富的教材。以高中三册教材为例,涉及的内容、文体和片章的语言风格、时代背景还是相当广泛的,有十八世纪文学名著选摘,有异国风光的描述,有伟人的演讲和有趣的科普读物,还有褒扬真、善、美的戏剧与诗歌,当中也包含着许多外国人文的、历史的、科学的甚至经济的知识,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匀出一些时间,有意把课文的内涵展开,那么,英语教学就会变得立体而丰富,就会产生无穷的意趣,学生求知的意念便可作多方位地延伸。
2.有求知欲强的学生。以学生的聪慧、刻苦和勤劳,如果能使他们意识到探求外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的话,我想他们会提出更有质量的提问。
因此,通过这样的引导,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将思维和语言表达在一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在活动中融合素质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教学过程本身,没有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二人活动、小组讨论、表演等形式,把学生组织在一起,为进行英语学习活动而互相合作、互享资源、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英语的运用,体会合作交流带来的喜悦,使学生的外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总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学;要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会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师应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外语教育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从不同的教学实际出发,为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培养人文精神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网――英语教研基地,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