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雪节气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穷冬大雪青琅玕 王柏 《和立斋番君吟》
3.大雪节气到,雪花满天飘。雪后地面滑,出门要小心。行路穿好防滑鞋,开车备好防滑链。高高兴兴出门去,安安全全回家来。祝你平安健康过大雪!
4.雪花飘飘祝福到,心情快乐幸福摇,事业辉煌步步高,生活自在又逍遥,开心甜蜜跟着跑,吉祥如意身边绕,全家老小没烦恼,大雪节气今日到,暖意融融别感冒!
5.大雪节气到,送你十防:一防莫跌倒,二防怕中风,三防心脏病,四防胃溃疡,五防呼吸病,六防煤中毒,七防怕虚脱,八防晨练病,九防怕烫伤,十防法不当。注重以上十法,祝你身体健康。
6.雪花的飞舞飞走多少忧愁,雪花的飘扬飘来无限希望,雪花的来到便是寒冷的征兆。大雪节气,给朋友送去无限的祝福,愿祝福将你拥抱,让你依靠,快乐与你相伴到老。
7.十日大雪寒于冬 王冕 《己丑二月三日大风雨雪 其二》
8.大雪节气到,雪花在飘摇,寒风在凛冽,隆冬在呼啸,短信祝福到,防寒最重要,添衣别忘掉,出门要防冻,保暖最关键。愿你身体健康,开心相伴,温暖过冬天。
9.雪花的日记是彩色的,一张记忆中你的脸羞红,一张曾经的嬉闹青翠,一张许诺如日中天,一张向往如海蔚蓝。又到小雪了,你一切好吗?不能天天见面,始终惦记挂念,祝你快乐每一天。
10.一句问候,像是暖流,穿透心扉,温暖全身。一片思念,像是飞箭,飞越千山,两地相牵。一份祝福,像是鸿雁,短信传送,厚厚深情。大雪节气,祝你有问候,心暖流,有思念,心相牵,有祝福,深情厚。
11.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完美。
12.春天的早晨是温馨的,夏天的早晨是热烈的,秋天的早晨是宁静的,那么冬天呢?
13.六月阴寒大雪飘 朱有燉 《元宫词(一百三首)》
14.我们可不可以像那场雪,一起飘,一起落,一起走到最后。
15.让思念在风中纠缠,让牵挂在雪中飘散,让快乐到你身边,让好运陪你每天。又到大雪时节,让祝福与你相伴,愿幸福与你缱绻,温暖住进你心间!
16.如果还有来世,就让我们做一对小小的老鼠吧。笨笨地相爱,呆呆地过日子,拙拙地依偎,傻傻地一起。即便大雪封山,还可以窝在草堆紧紧地抱着咬你耳朵……
17.一条短信两片情,三言四语是真情,五福六顺传递情,七种颜色畅心情,八方财路乐心情,九九思念暖心情,十分诚意送提醒:大雪节气将到,防寒保暖身体好。
18.飒飒寒风落叶飘,朵朵腊梅枝头俏,浓浓思念心头烧,丝丝牵挂总缠绕,片片雪花祥瑞到,绵绵吉运伴到老,深深情意永不变,美美祝福从不少。大雪快乐!
【关键词】英语分级教学 教改 问题 措施
分级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促进全体学生英语素质的共同进步。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分级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甚至会带来教师及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分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进步献计献策。
一、分级教学的含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一现象若是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少数学习差的学生慢慢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而进行分级教学,其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英语教学,使不同种类的学生能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模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实施。缺乏有效的实施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虽然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分级,但各个级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没有得到合理的改革,没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群体系统的开发新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分级教学没有实质性的效果。(2)教师对分级教学的内涵理解程度不高,有些虽然理解了分级教学的内涵,但由于院校没有硬性要求,导致这部分教师不积极展开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课堂上一直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致使分级教学徒具其表,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2.教学管理有待改善。部门大学在实行英语分级教学之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管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在实行分级教学之后,因为出现等级上的划分,造成英语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降低了教学的积极性。(2)分级教学之后,教学管理模式需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各方面不能有效协调就会造成管理工作上的混乱,严重影响教学管理的质量及效率。总之,在进行分级教学之后,还需要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一次系统的完善,才能为分级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考核标准不合理。考核标准不合理也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考核是用于检测学生阶段内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在分级教学中,初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水平低,所以设定的考核标准不易太高,而不高的考核标准必然会造成高级学生群体心理的不平衡。而考核标准一致,则会造成低级学生的考核压力,并且无法为分级分班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解决大学英语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分级教学的认识程度。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分级教学的认识程度,有助于分级教学的顺利开展,更能提高教师进行教改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实行英语分级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英语素质的共同进步,而非“抓重点”培养学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端正自我的思想,担当起自身的职责。其次,提高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通过物质刺激或硬性要求,来促进教师进行教改的进程。同时,安抚学生心理,消除不平衡的思想,通过制定合理的奖学金计划来提高不同级别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英语分级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为分级教学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过去阶段中,大多高校由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出现问题导致分级教学不能顺利开展,所以在进行英语分级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措施:(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可通过建立专门部门来负责英语分级教学管理。首先要做好教改质量的评价,分析教学体系改革后是否满足不同级别学生教学的需求。其次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从而避免过去阶段中教师消极教学的情况发生。(2)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做好教师方面的思想工作,对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的教师可提高一定的待遇,提高本部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安抚学生心理,一方面减少高级学生群体心理上的压力及不平衡,另一方面引导低年级学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
3.科学合理的制定考核标准。科学合理的制定考核标准,准确了解不同级别学生学习水平,从而为分级提供有力依据。具体可参考以下两点:(1)对学生总体英语学习水平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总体英语学习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可进行两次考核,避免过去阶段中一部分学生因没有发挥真实水平而划分到低级别中。(2)每一学期进行一次分级考核,从而建立动态的分级模式,这样不仅是对高级学生的一种鞭策,同时是给低级学生转入高级群体的机会。
四、总结
分级教学缺乏有效的实施、教学管理有待改善、考核标准不合理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不断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分级教学的认识程度,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从而促进英语分级教学的顺利实施,并最大化的发挥分级教学的作用,促进全体学生英语素质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雪芳.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3,(6):63-64.
节候表征
小雪是农历十月的中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在古人的观念中,雪与雨同质,雨在降下时受寒气所迫而成雪:“霜只是露结成,雪只是雨结成。”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小雪有“三候”:“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在古人看来,彩虹是阴阳之气交接的结果,小雪之时阴阳之气不再交接,故彩虹不再出现;5天之后,阳气回到天上,阴气降到地下;再过5天,天地之气闭塞,真正的冬天就要来了。
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相应地就会有一些异象发生:“虹不藏,妇不专一;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闭塞而成冬,母后佚。”古代蒙学教材《幼学琼林》上说:“虹名EX,乃天地之气。”虹对应妇女的道德,当藏不藏就会出现妇女用情不专一的现象;天尊地卑对应君臣关系,如果“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就会相互嫉恨;按易卦上的解释,十月为“坤”卦,是个全阴的月份,“冬者四时之终也,坤道也”,故其占为母后佚之象。
唐代诗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诗以“虹无影,小雪时”的“候应”开首,写小雪时的凄清景色,也写作者的孤寂情怀。唐代诗僧无可也有《小雪》诗,其中有“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的诗句,写出了小雪降下时舒缓的样子。
小雪虽已入冬令,但天气并不十分寒冷,甚至还会出现温暖和煦的天气,民众称这种天气为小阳春。明人谢肇J《五杂俎・天二》记载:“即天地之气,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占候》也说:“冬初和暖,谓之十月小春,又谓之晒糯谷天。”在浙江地区,民间俗语说“懒人有句话,十月里还有个夏”,这里的“有个夏”指的就是初冬尚暖的天气。
传统农事
在华北地区,小雪节气之时,传统农事已基本结束,人
们的活动也由户外逐渐转移到室内,进入“猫冬”的状态,民间俗语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极大,农事节奏也并不相同。
在中原地区,此时处秋收的扫尾阶段。东汉崔《四民月令》是叙述洛阳地区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书中记载十月的农事是“趣纳禾稼,毋或在野”,意思是说督促人们收获庄稼,不要把庄稼留在田里。《豳风・七月》中也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记述。据《礼记・月令》记载,孟冬十月,天子命令司徒巡视露天堆放的禾稼、柴草,让人们把这些东西全部收藏起来。到了十一月,如果农作物还不收敛入库,牛马等仍放在外边乱跑,其他人就可以将其作为无主物取走,不会被问责。
在浙江一带,据明末清初文人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记载,十月是人们斫稻、用稻、做米的时候。斫稻,即收割稻谷;用稻,即以稻桶掼稻,为稻谷脱粒,南方又称“掼稻”;做米,即稻米加工,传统做米的工具为砻,做米的过程被称为“牵砻”。砻,是用木头箍成的为稻谷脱壳的工具,状如磨盘,它由上下两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盘构成,下盘固定,上盘转动,人们把干谷倒入上盘中间,转动上盘,通过两盘碾压把稻壳脱掉。
小雪节气期间,人们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农谚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又据《农政全书・占候》记载,农历十月十六日为寒婆生日,晴主冬暖;十月之内若有雷,主灾疫,谚云“十月雷,人死用耙推”;如果有雾,俗称 “i露”,主来年水大,谚云“十月i露塘b,十一月i露塘干”。
民间习俗
小雪节气里,我国各地也有一些习俗活动。
腌菜 入冬之后,我国南北民众有腌制咸菜的习惯,以备冬季蔬菜淡季时食用。在江南一带,俗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据清人《真州竹枝词引》记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蓄以御冬。”真州位于今天江苏省仪征市。
地域不同,口味相异,腌制的方法也有区别。据清代文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京师腌白菜》中说:“冬菜百斤,用盐四斤,不甚咸。可放到来春。由其天气寒冷,常年用盐,多至七八斤亦不甚咸。……北方黄芽菜腌三日可用,南方腌七日可用。”
烤白薯 此俗我国南北皆有,又称烤地瓜、烤红薯等。入冬以后,小贩们在铁桶或其他器皿中烘烤白薯,烤熟后的白薯外焦里嫩,在街巷中贩卖。据《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食品亦有关于时令。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白薯贫富皆嗜,不假扶持,用火煨熟,自然甘美,较之山药、芋头尤足济世,可方为朴实有用之材。”
二十四节气是从古代沿用至今的一组节令,用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事的关系,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最初只有夏至和冬至2个节气。到春秋时期,又定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随后又增加了春分、秋分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了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一书中,节气又演变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8个节气。后来,人们又根据日、月的运行位置以及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均分为了二十四个节气,并命名了每一个节气。后来,随着对历法的不断改进,在西汉《淮南子》一书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已与我们今天沿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一样了。
在这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用来反映四季变化的,其中前4个反映了四季的开始,后4个则反映了太阳高度的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和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表示不同时期的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的变化,表示了降雨和降雪的时间和程度;白露、寒露和霜降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小满、芒种反映的是作物的成熟和收成状况;惊蛰和清明则反映了自然物候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智慧。我们后人在享用先人的文化遗产时,也不由得钦佩先人的创造力。
在中国还流传着一首颇具文学色彩的《二十四节气歌》,即: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二十四节气也出现在很多古代诗词中,就让我们跟着经典诗词的韵律,开启一次二十四节气之旅吧。
立春
每年公历的2月4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附近,即为立春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农谚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当时一年中只有八个节气,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编纂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在汉代以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立春被定为春节(并非岁首),直到民国时期,春节被定为每年的正月初一,立春则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流传至今。
在立春之日,入夜后仰望星空,可以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东北。
立春时节有许多风俗。在陕西长安、关中地区,人们喜欢佩燕子,即用彩绸剪成燕子的形状戴在胸前,寓意幸福吉祥;而在铜川一带,则在小孩的帽子上缝上布制的公鸡,祝愿“春吉(鸡)”。在古代民间,挂春幡、贴宜春字画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送春牛图、糊春牛、打春牛以及迎春、啃春等活动也是百姓们迎接春天的重要方式。
雨水
每年公历的2月19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的330度附近,即为雨水节气。雨水,意味着降雨就要开始。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较为寒冷,只见雪花而雨水稀少。到这一节气之后,气温会升至零度之上,并开始有了淅沥的雨水。
民间常有“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的说法,这说明雨水这一节气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春天正是农家备耕的时节,雨水的丰盈与否与作物的长势关系密切,因此也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雨水时节没有太多的农活要做。舞龙灯、舞狮子、唱大戏等活动仍在轮番上演,大家仍处在过年的兴奋之中。元宵节一般也在这一节气前后。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夜谓之宵,故名元宵节。这一日,民间有观花灯、吃元宵的习俗。
雨水节气一过,农家便开始忙着春耕了。
惊蛰
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的345度左右,即为惊蛰节气。蛰,意为“藏”,到了这一节气,春雷渐至,大地回暖,冬眠的动物陆续酲来,田间的春耕开始了。
惊蛰与人们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有着密切的关切。《易经》中说,二月二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仍蜇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而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现,故称为“见龙在田”。这也说明,龙出现了,一切开始崭露头角。有人相信,到每年农历的二月二这一天,二十八宿中的“龙”――东宫七宿所组成的一个龙形的星座,其类似龙角的部分就会仰起。
龙抬头后,惊蛰雷动,各种虫蝎都出来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炒蝎豆的风俗,其实就是炒黄豆,寓意炒死对作物有害的毒虫以除害。但也有一些地方炒的是玉米、糯米以及麦子等。而在云南傣族和广西仡佬族居住的一些地区,炒制的则是真正的虫子。
在惊蛰时节,老百姓们也喜欢吃梨,寓意着远离虫害和疾病。
春分
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的0度。是日,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平分,即为春分节气。另一种说法认为,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而这一节气正好在春季的中间,故为春分。春分之后,阳光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
俗语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过了春分,便是“一场春雨一场暖”,这也意味着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最繁忙的阶段。为了让作物有良好的长势,这时的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代的春分时节,有人会挨家挨户地送春牛图。他们在红纸或是黄纸上印上全年的农历节气以及农夫耕地图,在每户人家门口说唱,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的话,直到主人给钱为止,俗称说春,而说春人则称为春官。
粘雀子嘴也是老百姓们常有的春分活动。这一天,农民们在家里吃汤圆,还把不包馅料的汤圆用竹杆叉起来,立到田边地坎,称为粘雀子嘴,以免雀子来吃庄稼。
放风筝也是春分时必有的活动。无论大人、小孩,都会来到空旷的地方放风筝。他们所放的风筝也样式各异,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等,大的有两米长,小的也有两、三尺。这些风筝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大多都是自家糊制的。人们放飞的不仅是一年春来到的美好心情,更有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作物大丰收的美好祝愿。
在春分,老百姓们开始扫墓祭祖,也称为春祭。扫墓开始前,先要在祠堂进行祭祖仪式,然后扫祭远祖墓,最后分房扫各房祖墓。大部分客家地区的扫墓都是从春分或是更早一些开始的,直到清明才结束。
“竖蛋”是春分时节最为有趣的活动。人们选择一个光滑、新鲜的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竖起来,虽然很难做到,但依然有很多人成功地竖起了鸡蛋。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传唱千年的诗句道出了清明这一节气的独有特点。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5度时,即为清明节气。清明位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岁时百问》中说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从农业生产上来看,清明时节,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时光,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农谚。
但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又有着特殊的含义。按照旧俗,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带上酒食、果品和纸钱等,来到故去的亲人墓前清扫、祭奠。直到现在,这一习俗仍在沿用。
此外,在清明的前一、两天,是为寒食节。在这一天,百姓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为了防止寒食伤身,这一天也有许多传统的体育活动用以锻炼身体,比如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等。
谷雨
每年公历的4月20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的30度时,即为谷雨节气。这是中国文化中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日,柳絮飞扬、牡丹吐蕊,初夏将至。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更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影响非常大。
对于渔家而言,谷雨的到来意味着海水回暖,鱼行浅海,是渔家出海捕鱼的好日子。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这一天都要进行海祭,以祈求海神的保佑。时至今日,在山东荣城一带,这一习俗仍非常流行。
此外,在西北地区也有洗桃花水浴(旧称谷雨时的河水为桃花水)以避祸消灾的习俗;而山西、山东一带还有贴“禁蝎”符的习俗,以驱除害虫、保佑作物丰收;而在南方,谷雨时节摘茶、饮茶则是这一节气必不可少的活动。
“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也是这一时节重要的娱乐活动。现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欣赏。
立夏
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45度时,即为立夏节气。这之后,雨水和雨天更多了,夏收作物也进入了生长后期,而水稻栽插和其它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大忙时期。
立夏的很多习俗都与“吃”有关,如吃由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和白粳米同煮而成的“立夏饭”;闽南地区吃掺入海虾的面条(“虾”与“夏”同音,虾煮熟后变红,寓意吉祥);湖南长沙食用掺有豆腐干、蒜苗、猪肉和笋丁的米粉糊(称为“立夏糊”);在湖北一些地方还有食用草莓的习俗吃“乌江饭”则是江浙、两湖、江西和安徽等地的古老习俗。而在北方,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故北方人在立夏时喜好吃夏饼、面饼和春卷等等。
虽然全国各地吃法不同,但“立夏蛋”却是最为经典的立夏小吃。用红茶或是胡桃壳煮的蛋,称
小满
每年公历的5月20日或21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60度时,即为小满节气。此时,大量降雨出现,夏收作物已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而秋收作物则播种在即。由于大麦、冬小麦等籽粒渐渐长大,但尚未饱满,故称为“小满”。
旧时,用水车车水排灌为农事中的大事。在海宁一带,小满之前便有“抢水”仪式。他们确定好“抢水”日期后,便在当日黎明群体出动,燃起火把,在水车的车基上放上麦糕、麦饼、麦团,之后踏上水车、引水入田。
在一些地方,还有祭车神的民俗。在车水之前,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进行祭拜,并且摆上一杯白水,在祭拜时将其泼入田中,寓意水源涌旺。
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季节。这时的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是老百姓饭前的常备菜肴。当年中国工农时常以苦菜充饥,借此度过了种种艰难困苦,故而在一些地方苦菜又称为“菜”。
芒种
每年公历的6月6日或7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75度时,即为芒种节气。这一节气之后是我国华南、东南地区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节,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陆续进入梅雨季节。这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需要抢收;而晚谷、黍等夏季作物又需要播种,故而这时是最为农忙的时候,故又称为“忙种”。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在民间又有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又感激花神,盼望来年再会。
在皖南地区,有“安苗”的习俗。每到芒种时节,家家户户都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谷物、瓜果、蔬菜、家畜等形状,并沾上蔬菜汁,作为祭祀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吉祥。
这一时节也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但由于新鲜的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入口,故而南方人常在这个时节煮青梅食用。
夏至
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90度时,即为夏至节气。据《恪遵度宪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过了夏至,由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因而午后到傍晚常易形成雷雨天气,但来去很快。此时,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区域的农作物生长非常旺盛,而北方的草原牧区则开始了水草丰满的黄金季节。
夏至后,天气开始进入伏日。伏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一直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结束。在伏日里,人们容易食欲不振,较往日消瘦,谓之“苦夏”,或“枯夏”。在山东,有的地方则食用生黄瓜和煮鸡蛋来防治“苦夏”。
由于夏季炎热,大家就想出了许多办法来消暑。如苏州一带好喝“七家茶”,小孩子要吃“猫狗饭”,同时多吃冷食、瓜果、酸梅汤等。而此时的西瓜、苦瓜也是消暑佳品。除了食品,雨伞、扇子、凉帽、竹席甚至瓷枕、竹枕都成为了防暑用具。此外,凉亭赏夏也是在盛夏时节的一项防暑活动。而且,夏日的水边也成为人们消暑的好去处,游泳戏水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中也一样尽兴。
小暑
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05度时,即为小暑节气。小暑是相对于大暑而言的,此时并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而为小暑。这时的气温相对较高,农作物生长得也最快,而旱、涝、风灾也是较为严重的时期,抢收抢种、防旱排涝是这一节气中主要的农事活动。
过去民间在小暑时有“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并且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由于进入伏天,民间还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之说,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是代表喜庆圆满的,再加上煮鸡蛋、水面、炒面,以及鲜藕和各色瓜果蔬菜等,给人们在夏日里带来丝丝惬意。
大暑
在每年公历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20度时,也就是大暑节气。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日照最强,气温最高,雨水和雷暴也是家常便饭。由于雨水多,易形成洪水,所以大暑时节不仅要防暑,还要防汛。农谚“禾到大暑日夜黄”,及时收获早稻,不仅可以在暴风雨中减少损失,也可以为晚稻的种植争取足够的时间。
大暑气候炎热,酷热多雨,而西瓜、绿豆汤、酸梅汁则是消暑必不可少的食材。
炎炎大暑,却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再加上娇艳欲滴的荷花,让人们在灼热难耐的夏日中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在乡野田间、茶余饭后,斗蟋蟀也是一项有趣的娱乐项目。
立秋
每年公历的8月8日或9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35度时,即为立秋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宣告酷暑离去,秋之将至,也表示草木开始孕育结果了。此时早稻收割,晚稻宜栽,秋作物开始进入重要的生长发育期。
进入立秋后,天高气爽,月明风清,天气一天天地开始转凉。但由于盛夏刚过,余温犹在,“秋老虎”的威力仍然不减。
在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祭祀迎秋,并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此外,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会在立秋收成之后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用以祭拜上苍和祈求祖先庇佑,并且尝试新米,以庆祝五谷丰收。此外,啃秋(主要是啃西瓜、香瓜、山芋、玉米等)、咬秋(包饺子)、吃秋桃也是人们庆祝立秋的习俗。
经过了炎热的夏天,秋风乍起,人们便会胃口大开,以补偿夏天的损失,于是便有了“贴秋膘”一说,这在河北、北京一带非常盛行,而补的食物则多为肉类,如炖鸡、烤肉、烧鱼等等。
处暑
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50度时,即为处暑节气。“处”意为躲藏、终止,这也表明了夏天的结束,以及气候由炎热开始转向凉爽,此时黍、稷、稻、粱等农作物开始成熟。
进入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节”等祭祖活动。而此时秋高气爽,也正是秋游的好时节,民间常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正是体现了“迎秋”之意。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开渔的时候,在浙江沿海,每年都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时候举办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出海。而正是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可以品尝到多种多样的美味海鲜。
在民间,处暑也有吃鸭子的习俗。鸭子味甘性凉,正是当季的好食品。直到现在,北京一带仍保留着这一传统。
白露
每年公历的9月8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65度左右,即为白露节气。这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随着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时会在草木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即为白露,这实质上说的是昼夜温差很大。
从农业的角度来说,这时全国各地的庄稼大都成熟,丰收在望;而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下一个农忙季节又将到来。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除了白露,太湖附近的人们还会在正月初八、清明和七月初七举办祭禹王的香会,不过祭祀仍以清明和白露时节为主。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拜祭土地神、花神、门神、姜太公等等。在福州一带,人们还好吃龙眼,据说白露时节吃龙眼可大补身体。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而白露米酒和白露清茶则是南京一带必备的饮料。
秋分
每年公历的9月23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80度左右,即为秋分节气。与春分一样,秋分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各为12小时。同时,中国传统上以立秋为秋天的开始,霜降为秋天结束,秋分恰好位于中间,故此为秋分的另一层含义。
秋分时,深秋还未来临,不过夜晚逐渐延长的现象更加明显,昼夜温差越来越大,气温也不断地下降,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由于气温下降较快,这时的农活就显得非常繁重,既要抢收秋收作物,又要早播冬季作物,故而有“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的农谚了。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秋天的天空明净清透,月明星现,正是赏月的好时节,不过后来这赏月的好时节被中秋节抢去了。但与赏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却一直流传至今,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同春分一样,秋分“竖蛋”的游戏也是人们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民间也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寒露
每年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195度左右,即为寒露节气。顾名思义,此时的气温更低于白露时节了。如果说白露时沿有余暑,那么到了寒露时,天气则开始由凉转冷了。此时,华南地区雨量减少,而东部则是雨水绵绵,雾霾盛行,这对于秋后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尽管天气转冷,但寒露仍适合外出运动,这段时间恰逢重阳节,更是人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以及赏秋菊的好时节。
每年的9至10月份,正是螃蟹肥美之时,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曾写过“螃蟹咏”,正是应此景: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除螃蟹外,寒露蜜桃这种北方晚熟的桃子,也是大家颇为喜爱的水果。
霜降
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210度左右,即为霜降节气。此后,天气较寒露更为寒冷,动物或开始冬眠、或开始为过冬储存食物。
随着霜降的到来,北方大部分区域的秋收已经结束,而南方则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秋忙,其它的草木也开始变黄,大地呈现出一片深秋景象。
在古代,立春之日为开兵之时,秋分之日为练兵之时,而霜降则是收兵之时。所以霜降前夕,官员们都要全副武装,进行收兵仪式,以戒除不祥、保障太平。而黄河以北的老百姓们则会在这一天买柿子和苹果,意为事事平安;商人们则会把栗子和柿子放在一起,图个“利市”。
霜降也有美景,诗云“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的叶子在秋霜中变成红色和黄色,漫山遍野、如火如锦,艳丽怡人,于是人们会三五成群,登山赏叶。
立冬
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225度左右,即为立冬节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秋收已接近尾声;江南地区正在抢种晚冬麦;而华南却是种麦的最佳时期。
立冬,不仅是中国文化中冬季到来的标志,还曾被视为历年之首。如农历十月初十的“十月节”就是哈尼族人各项节日中最为盛大的一个,每到立冬,家家户户做糯米粑,酿美酒,欢歌笑语庆佳节。
在食俗方面,北方人喜欢在立冬之日吃饺子,意为秋冬之交;浙江绍兴则是开酿黄酒之日,同时还要祭祀酒神,祈求福祉;而湖南等一些地区则会熏制腊肉。
小雪
每年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240度左右,即为小雪节气。小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事进入冬季管理阶段。这时偶尔会有飘雪,但雪量很小,而且通常由于天气还不太冷,雪边下边化,称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下,是为“雨夹雪”;还有时会降下如米粒大小的冰粒,称为“米雪”。
北方小雪过后,果农们要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包扎株干,防止果树受冻;而一些过冬用的蔬菜则用地窖或是土埋的方式进行保存。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节气就开始准备过冬用品了,如御寒的衣物、手炉、棉帘等。
大雪
每年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255度左右,即为大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大雪节气,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天气则更冷。它与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直接反映降水程度。这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降到了零度以下。
大雪覆盖在地面,可以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同时雪化后的融水又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含量,可以给作物的春季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在雪水中含有较丰富的氮化物,可以当作肥料,故而有“瑞雪兆丰年”之说。
有农谚说“大雪纷纷是旱年,造塘修仓莫等闲”。冬日里男人们加紧兴修水道或积肥造肥,妇女们则三五成群地做起针线活。
由于天气寒冷,人们户外的活动明显减少,但滑冰、滑雪、打雪仗、堆雪人等户外运动仍是非常常见的冬季活动。
冬至
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的270度左右,即为冬至节气。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日冬至。”从天文学角度看,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冬至过后,全国各地都进人了一年当中最寒冷的阶段,即开始进人数九寒天。
冬至过节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在汉代,冬至这一天要全国放假,大家走亲访友、相馈美食;在唐宋时期,冬至这一天皇帝要率领百官们到郊外进行祭天大典,而百姓们则在这一天向父母尊长参拜。在古人眼中,“冬至大如年”。
冬至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如在山东济南等地,官府庆贺冬至如庆春节;有的地区的官员们还举行酒会,画“消寒图”;有的地区的老百姓画“九九图”,同时亲朋好友们还会互赠保暖用具。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冬至中午要祭拜祖先,有些名门大族甚至会开宗庙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这与清明时的祭祖合称为“春冬二祭”。在台湾地区则有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他们用糯米粉捏出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福禄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冬至祭祖在台湾一直流传至今。
冬至的饮食习俗在各地也各有千秋。北方吃馄饨,西北吃水饺,江浙一带则吃汤圆和麻糍。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在冬至还有吃羊肉的习俗。
小寒
每年公历的1月6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的285度左右,即为小寒节气。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还没有进入全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并且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故称为小寒。
在黑龙江北部,气温可以低到零下40度左右,可谓滴水成冰;秦岭、淮河一带的平均气温则在零度左右。最暖的地方当属南方的一些地区,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2度左右甚至更高,所以一些热带水果仍可以正常生长。
大寒
每年公历的1月20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的300度左右,即为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也是全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大寒位于“四九”天,雨雪量是全年最多的。寒潮频繁南下,大风、低温、降雪常常造访,就连河水上的冰层也是最厚实的。
大寒节气经常与我国的除夕、春节连在一起,是百姓们忙着置办各种年货的时候。除了准备过年,大寒节气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腊八节,即阴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都会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的腊八粥。在北方的部分地区,制作腊八蒜醋也是很多主妇的最爱。
萍子从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先后发表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出版有《纯净的火焰》《萍子观水》等诗集,近作《我的二十四节气》受到诗歌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3月21日,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大河报社、河南省诗歌学会共同主办的萍子诗歌研讨会在河南省文联举行,与会专家对萍子的诗歌给予了认真深入的研讨和高度的评价。
惊蛰
我愿意把一切都看做好意
比如这场惊蛰的大雪
不声不响覆盖所有
让春天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开始
比如这场倒春寒
让人再次憬悟
有信心,就无所畏惧
江南的梅花开得正好
黄河两岸杨柳吐絮
母亲已如期回到乡下
蛹已经醒来,桃树
为蝴蝶备好了花翅
许多话我没有说出口
你金刚般的智慧
必先期抵达,大地松动
心潮汹涌无边绿意
夏至
麦收过后
田野一夜间长出新苗
蝉不舍昼夜
一遍遍唱起了悟的歌谣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老祖先早已看破阴阳的嬗变
我曾经在短促的春天浪费许多时光
在这个漫长的夏天却异常警醒――
想知道,你是从哪里获得了热情
哦,从你的眼睛里我找到了答案
水边的菖蒲,花园中的木槿
晴空闪耀着不知疲倦的星辰……
或许,在钟摆停止之前我会说
我曾经那样爱你
像母亲、女儿、姊妹一样热爱你
而时光之水如此浩荡
或许,我终将不置一词
唯有感叹
这最长的一天,真好
让我遇见你,握手,告别
在芬芳的晚风中写下怀恋的诗句
噢,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天
千百年来打着感恩的印记
生生不息的土地被庄严地摆上祭坛
古今同心,供奉如仪
小暑
你说,火炬才刚燃起
光明温暖已经降临
我却在孤独中意兴阑珊
火焰渐渐低迷
在高温天气感到寒冷
直到看见你的那一刻
生命活力才重新回到我心底
你就是这样进入我的生命
除了诗歌,没有任何言语
能够表达我的感动和皈依
说出来的话是瀑布飞落的水珠
那难以表述的将自己掷为碎玉
化为清溪奔流不止
只能这样。如果你是大地
我必润泽你的心田
如果你是大海
我必与你融为一体
我愿意为你而改变
以有节制的生命之火
烘烤这寒意深彻的人生
立秋
穿过喧闹的街市
亲近一池绿水
这个秋天从赏荷开始
美貌的天人
与净土隔着咫尺
我眷恋所有难得的缘分
一路奔走,一次
再一次与你们相聚
听说,不断有人在离开
去往不知所终的地方
医院的走廊里躺满不幸的人
噢,我有多么可怜他们
就有多么珍重你
别忘了给我你的微笑
即使你可以主宰世界
看啊,夜的舞台上
优雅的歌者
娓娓诉说衷肠
我心疼她
为之洒下悲伤的泪雨
而凉意尚浅
我仍然对前路充满热情
在星光下
与心爱的小妹一起采摘蜜桃
谛听蟋蟀清亮的叫声
这一切,怎一个“秋”字
说得
处暑
一场秋雨
披一层薄凉在身上
盛夏的光焰渐渐熄灭
金色的火种被果实收藏
季节的轮回多么迅速
真该伏在一棵老树干上
痛哭一场
想起四月的那个黄昏
还是笑了
为命运的眷顾向天地顶礼
从春到夏
一盏心灯总是亮着
天冷的时候
请一定记得问候我啊
何止这些
千年
万年
又何妨
霜降
带着萝卜的脆
柿子的甜
的鲜
树叶的艳
从空中落下来
在深秋嫣红的面颊
敷一层冷香的粉
霜
降
糖葫芦一样
酸甜可口的音节
足以拨动所有人的心弦
一匹斑斓的织锦
层层叠叠
缠绕在北半球风姿绰约的腰间
岁月如此静好
连最忧伤的人也忘记了烦恼
让我以为
你会这样
终生与我相随
小雪
南来的风
吹开入冬后小阳春般的笑容
我知道,你有一个红色的梦
就像小时候在太阳下
闭上眼,所看到的最美丽的红
我知道你一直在奔跑
有一天,带着满身热气跑进严冬
我愿意自己是一场雪
有着世上最温柔的心情
我也有了一个梦想,白色的
像雪后的空气那样洁净
只为了对你说
如果冬天可以下雪
如果冰雪可以消融
我们的梦,又怎能不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