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动的作文结尾

感动的作文结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动的作文结尾

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第1篇

这里的字是指学生的钢笔字,在平时批阅作文时,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学生的作文字体方正、清秀,看后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老师就愿意批改这样的作文,即使内容不是特好,也常常笔下留情,给一个较高的分值,如果卷面字写得不好,而且还乱,这样就让人懒得去看。考场上也一样,先不说内容,单从字这一点上来说,如果你的字体清秀,让阅者眼前一亮:这简直就是一部书法作品,那么你在第一时间就取得了印象分。

2. 题鲜

这里的题指的是文章的题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的作文题,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引起其阅读兴趣。我们平时在读书时,思维习惯也常常是先看文章的标题,如果哪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你,你可能先看哪篇文章,考场上作文也同理。文题是否新鲜,也成了一个评判的标准,一个好的文题,会让你的作文略胜一筹,如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样的文题,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读者会想,为什么父子成了兄弟呢?让人思考,吸引你去品读。再如《我的爸爸不是伟人》,同样是写父爱的文章,这样的题目,从反面入题,角度更鲜。

3. 旨明

这里所说的旨明,是说作文的中心要明确,这是作文评分的第一要求,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必须是突出鲜明的,要赞扬什么,要批判什么,观点一定要鲜明。特别是散文这种文体,一些学生在写散文时,东一嘴西一嘴,杂乱无章,不知所云。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如果连神都散了,那么这样的文章就是败笔。

4. 情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贵情真,真实的情感表达,能让阅卷者与你的情感产生共鸣。就像电视剧一样,一些剧情会让你潸然泪下,好的文章亦如此,它会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爱或恨或微笑或流泪,究其原因是文章的真情感动了读者,使其与你一起产生共鸣。

5. 首奇

这里的首指作文的开篇。一些同学的作文开篇第一段,写了大半页,看了前一句,便知下一句,无新无奇,令阅卷者感到劳累而厌倦,不愿再仔细认真读下去。这就要求考场作文时,让你的开篇就把阅卷者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如俞蓓芳《半碗剩饭》的开头“这与我们通常说的浪费粮食无关”。文章开头出奇的短,而且用一句话开了头,就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充满悬念的世界,让我们的思维转弯。再如侯德云的《蒲公英的枕头》开篇“那天早晨的露水很大。”一句短而新奇的话,让我们因好奇而阅读下去。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第2篇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 1 -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第3篇

    含蓄的文章结尾,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用象征手法。也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的意义,从而使文章凝练而含蓄,中心也随之升华。如《金色的鱼钩》的结尾:“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没有直接写老班长 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而是用长着红锈的鱼钩,来象征老班长的精神品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二、用托物言志法。作者表面写一个事物,而实际上是通过这一事物来表达主人公的理想或志向。《白杨》的结尾这样写道:“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里作者不是为了写树,而是借白杨树来表达孩子们已经像爸爸一样,立下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志向。纺织品味,深刻而感人。

    三、用名言警句法。作者在结尾处用名言警句对文章内容加以概括,使中心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大理石街》的结尾:“是的,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这里,作者没有写工匠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美,而是让中心升华为一个人们很容易接受的哲理,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伟大的。

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第4篇

一、从语文教材中学写“凤头”

所谓“凤头”,即开头要靓丽、高雅、先声夺人。“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那么什么样的作文开头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好多范例。

1. 开门见山,直入话题

文章开篇以简洁传神的语言直奔主题。可以是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

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如鲁迅的《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 巧用修辞,连接话题

比喻的作用就在于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排比修辞的优

点在于句式整齐,给文章增加气势,加上优美的语言,会让读者产生愉悦感,犹如迎面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再让修辞恰到好处的与话题相连,从而浑然一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 设计悬念,引入话题

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

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如程海的《三颗枸杞豆》:“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如萧乾的《枣核》:“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4. 对比烘托,突出话题

如《石榴》:“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他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

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郭沫若先生为了突出石榴不避炎日,毫不示弱的抗争精神,借此赞美我们民族的美好情操,文章开头写其他树用“都把”、“不想再”表现其他树的柔媚,不坚强,与石榴树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出话题,同时也为赞美石榴做了铺垫。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的开篇,用陶渊明的爱菊、世人爱牡丹来衬托我的独特爱好:爱莲。

5. 环境描写,渐入话题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

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如《美丽的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春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一串串彩色的记忆……”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图,令读者心驰神往!《蓝蓝的威尼斯》:“天,是蓝的,地,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蔚蓝的、祥和的、精致的、古典的异国风情画卷,勾起读者无尽的遐想。

二、从语文教材中学写“龙段”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方面突出的几个弱点是:要么是不会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要么是选择了材料不会对材料进行加工(剔除那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再就是材料有了,也加工了,但文章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却没了章法。这就使得我们读完这样的文章,我们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即思路不清晰,主题不集中。就好比是做水景的工匠,把精心挑选的石头或树木之类的东西杂乱地放在一起,这些材料从单个看还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但所有有特色的东西不讲先后,不讲上下的摆放,也没有一个总的意境图案的统帅,我想这样的水景是没有人会欣p的!

要使文章主题集中,最重要的是围绕主题选择能突出主题的典型材料。这样的例子我们语文课本中就很多。例如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背影》中,作者要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父爱,作者截取了与父亲生活中的一个小画面――车站送行,父亲买橘子。看似多么平凡的一个镜头,但经过作者精心“加工”:首先是家境的穿插:“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满院狼藉”、“典当亏了空”――家境惨淡,令人凄凉。接着是刻画父亲的样子:父亲是个胖子,蹒跚地走――饱经风霜、苍老;穿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刻画了父亲的生活境遇窘迫。最后细致地描写买橘子的过程:(去)蹒跚、慢慢探身、攀、缩、微倾、努力,(回)先散放、慢慢跳下,生动地刻画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艰难的动态过程。一个平凡却伟大,朴实却令人敬畏的父亲形象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父亲”的爱子深情既感动了作者,也拨动了读者内心的情弦,令人潸然泪下,这泪中有感动,也有怜惜!材料细小而真实,细节描写感人,主题集中。

再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作者截取我与母亲生活中的四个片段:元宵夜巡夜、讲故事泪如泉涌、我背书挨打,母亲陪我哭、深夜劳碌的身影。这些材料虽然朴实无华,但是都很典型,通过这些材料一个慈爱、善良、情感丰富、能干、奉献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见,要使文章主题鲜明,那么,所选材料就要紧扣主题,要围绕主题精心加工。

文章的主干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干部分除了要围绕中心精选材料,还要做到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哪些内容应该先写,那些材料要后写,都要仔细斟酌,原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符合事物的运动轨迹、符合人们的某种行为习惯,其目的是使文章易于被人理解接受,易于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在这里我要力荐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者从它的物质基础、物理原理、生理需要、自然选择、人工选择五个方面来揭示花儿五颜六色的原因,这已经让读者清楚了,但细细推敲,这五个方面作者还按这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由事物内在因素逐步转移到讲事物外部影响因素。这样的安排材料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三、从语文教材中学写“豹尾”

古人云: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也应当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自然、新颖,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如何写文章的结尾呢?语文课堂学习中有不胜枚举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结尾方式相对较好:

1. 点题式

例如《往事依依》:“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

断奋进。” 《本命年的回想》:“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我们家的男子汉》:“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着他那样的一点点长大,他的脸盘的轮廓,他的手掌上的细纹,他的身体,他的力气,他的智慧,他的性格……实在是一件最奇妙的事情了……”

2. 升华式

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

得到升华。例,《枣核》的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结尾这段话,不仅写出了一个美籍华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且高度赞美了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升华了主题。

3.希望式

例如学生习作《秋叶随想》:“让我们走出对秋天的哀叹,走出对落叶的

惋惜,拥抱这短暂而又灿烂美丽的人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时光,把我们的足迹留给这宽广平坦的大道吧!”

4.启发式

文章结尾含蓄深刻,给读者以启发,令人沉思。例如《故乡》的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笔下的路,其含义是指人生的路。启示当时沉睡的中国人民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这个结尾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5.引用式

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做文章的Y尾。例如学生习作《成功需要奋斗》的结尾:“冰心奶奶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作者引用了冰心的话,再融合自己的观点,使此结尾生动而富有深意。

6. 抒情议论式

《纪念白求恩》:“我和白求恩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

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她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再如学生习作《秋色》:“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因为你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带来了累累的硕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7.自然式

文章多以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自然结尾。如《苏州园林》的结尾:“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又如《一面》中:“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当然,文章的结尾不止这些,以上的几种结尾方式只是一些常用的方式。结尾的方法丰富多彩,而且各种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键是要紧扣文章主旨。总之,同学们作文时能够巧用神思,“豹尾”巧摆,定能产生余音绕梁之效。

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第5篇

所谓“片段式”作文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材料进行构思组织材料的一种行文方法,采用“片段式“作文的妙处是能解决许多同学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惑,解决同学们行文思路混乱、内容干瘪的苦恼。

那么片段式作文是如何写的呢?

一、选取材料

首先,我们谈一谈选取几个材料的问题。

“三”是作文中最美的文字,“三顾茅庐”美名传天下,离不开这个“三”字;“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成为经典,也是用“三个”画面。因此一般情况下,选取三个材料。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由于篇幅的限制、中心的需要,选取2个或4个材料也可,但最多不得超过四个材料,否则就成了流水账。

第二,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彰显同一个主题。

所选材料必须有一个依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中心决定材料。可以选取的材料很多,必须精心筛选,围绕一个中心,否则就会偏离主题,这也是同学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写作时必须明确自己写的文章要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有些同学选材时根本不考虑是否与中心相符,觉得好就选了。比如有位同学写《我因爱而快乐》选了父母的关爱给了“我”快乐、同学的友谊让“我”快乐、老师的爱给“我”关爱等三个画面,但写第三个画面时,却主要写了“我”上课怎样勇敢发问、怎样勤能补拙,明显偏离了主题。

第三,从不同角度选材。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经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的角度对大数人来说是个秘密。”要能够从不同角度选材:可以从空间角度,从社会、家庭、学校不同区域去选。如果写一个固定地点,例如写学校生活,可以从教室、食堂、宿舍、操场不同地点去选。也可以从时间角度去选,按照从古到今去安排,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入手,也可以从幼年到童年再到少年从不同阶段去撷取,从不同时间阶段,选取鲜明而又真实的材料去塑造人物彰显主题。当然也可采用放射性思维,采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写法,从人物性格不同方面写,写人性的真善美:宽容、理解、善良、真诚、勇敢、自信、执着、坚韧……让读者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洗礼;也可以写生活中的假、丑 、恶 ,给人们敲响警钟,引发人们思考。

第四,选取典型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心、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在一个阶段或者一个方面有很多材料,要把最典型的、最有感染力的材料选取出来。例如《幸福的颜色》一文中选取了外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取时间来陪我放风筝这一个材料来表现外公对我的爱,就非常典型。外公是大学教授,工作非常繁忙,还抽时间陪“我”放风筝,折射出外公对孩子爱得真切,谁能说这样的材料不典型呢?

二、组织材料

材料选好了,还需要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巧妙组合才能设计出精美的艺术品,匠心独运的设计会让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第一,设计新颖恰当的小标题。

可以给所选的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小标题,让小标题成为串珠的红线,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小标题语言要精粹,或概括内容,或点明中心。例如《我们集体生活的花絮》采用如下标题:“全班总动员――赛场风云录――有一种泪叫感动”,题目新颖,别具一格。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句式,如:“在这里,我们拥有快乐――在这里,我们拥有感动――在这里,我们共同坚守”;“幸福在那一刻凝结――友谊在那一刻延伸――快乐在那一刻绽放”;“真情永不落幕――真情永不凋谢――真情永不枯萎”。花一番心思拟一个生动形象、新颖贴切的小标题,用小标题来建构三个材料,不失为一种最简单的行文方法。除此以外,也可用小标题的变式,采用日记体、“镜头式”、“场景式”来组织材料。

第二,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组织材料。

每个段落的开头,可用精炼的语句对片段内容高度概括,或者引用格言、诗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或者进行景物描写,渲染环境交代背景,从形式上形成各种整齐的韵律美;从内容上,或概括内容引领下文,或点明中心,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例如《幸福的颜色》一文,作者分别运用三句话作为片段的开头:“白色在年幼的我的眼中,是一只浅色的风筝。”“白色在童年时我的眼中,是一座矮矮的栈桥。” “白色在初三的我的眼中,是一只香香的烧麦。”作者精心设计,用“白色”这一共性与外公的故事串联起来,突出了至爱亲情,读起来有美感,又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达到了形美和神美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