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孤独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或许上天关照,许多年后我当了大学老师,因为相对说来,大学老师是最可以孤独的职业。一学期哪怕不跟领导说一句话、不和同事打一声招呼也照样过。无非铃响一个人进教室讲课,再铃响下课一个人回家备课看书爬格格罢了。窗外一轮孤月,案前一盏孤灯,手中一杯清茶――乖乖,简直神仙过的日子,给总统或国务院副总理俺都不做!诚然,大学老师不是旧时私塾先生,集体活动也还是有的,而大凡集体活动都没给我留下多么温馨美好的回忆。每次参加之后都让我更加迷恋一人独处,由衷地心想孤独是何等流光溢彩妙不可言!
记得10年前在广州那所大学工作的时候,期末一次集体旅游,不知何故,几乎所有领导和同事都声情并茂地动员我务必参加一次。我也并非老那么不通情达理,于是随大家上了旅游大巴。一路青山绿水白云蓝天花香鸟语阳光海滩,车移景换,心旷神怡。只是不巧我和领导坐在一起,一个劲儿歪头盯视窗外毕竟有些失礼,却又不知和他说什么好。交谈如沙漠里的水,刚流出就渗进沙子不见了――讲课写文章我或可不时妙语连珠,而此时硬是搜刮不出词来。下午烧烤,之后转去娱乐厅卡拉OK撒欢儿跳舞。我溜边走了。独自沿田间小路缓步前行。晚风,稻田,远村,归鸟,蝉鸣,脚下泥土和荒草亲切的感触。我爬上一座山冈,在山坡草丛中弓身坐下。脚前有两三株山百合,静静挑起三四朵嫩黄色的花。旁边二三十米开外有一小截残缺古旧的青砖墙,墙脚长着几丛高高的茅草,小马尾辫般的白色草穗随风摇曳。寂寥,空灵,安谧。放眼望去,夕阳已经落山,几抹晚霞贴在天际,一缕夕晖从晚霞间闪闪泻下,把大地、百合和茅草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晕。注视的时间里,倏然,一种巨大的悲悯和慈爱如潮水一般把我整个拥裹起来,我觉得自己是天地间最幸福和最不孤独的人,甚至觉得只有孤独才会不孤独。
但如今,我陷入了孤独之中。
不到两年时间里,我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父亲。父母的去世让我忽然明白,多少年来我之所以不知道孤独,是因为父母在。父母在,自己哪怕跑得再远,也不觉得形单影只,年老的父母就像远方天际的那缕夕晖陪伴和温暖着自己。抑或,自己如同一只风筝,即使飞得再高,线也牵在父母手里。如今父母走了,我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孤独地飞在没有夕晖的高空,飞向苍茫的天际……
是的,从今往后,再没有人因为我为日本列岛哪怕轻微的地震而牵肠挂肚,再没有人因为我而特别关心广州那座城市的天气预报,再没有人因为我而对央视新闻联播中偶尔闪现的青岛海岸而紧紧盯住不放。说起来,父母在青岛住过两年,住在我在市中心为他们租的房子里。那时母亲的记忆力已经很不好了,住了一年多还找不到附近的菜市场。一次外出两人都忘带钥匙进不了门,母亲却清楚记得我的电话号码,得以请邻居代打电话找我拿钥匙过来。事后问起,母亲说:“那怎么能忘呢?一辈子都忘不了!”
漫漫人生路,孤独永相陪
懂我的只有我
知我的只有自己
人生路途慢慢行
陪我的只有心
伴我的只有梦
人生路口细细寻
看清的是前方
模糊的是身后
人生方向静静探
眺望的是未来
回首的是过去
人生知己慢慢找
相识的只有你
相知的只有他
人生孤独细细品
最浓的是孤
最甜的是苦
孤独的人最快乐
快乐的人并不孤独
虚拟人生之再度虚拟(老人的故事)
时光好比风儿,人犹如沙,
风儿吹吹,沙儿飞飞,一飞飞到了2061年……
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头子正在月下,拄着拐杖,一步一 步踱着。他脸是腊黄色的,非常消瘦,两只眼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眼角边,甚至整个脸上都布满皱纹,显得异常苍老。他边走边咳,就像一辆早已应该废弃的车子,呼哧呼哧地喘着大气。渐渐地,他走累了,于是就近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歇歇脚。他不知不觉地抬起头,数着天上依稀的星星……又在不知不觉中低下了头,开始回忆他曾经走过的路……
20初头的他马马虎虎大学毕了业,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在家里闲着,忽然有一天,一个朋友找到了他,说是有路子让他演电视剧,而且还有相当的报酬。哎呀,这一下子可把从初中就开始大做明星梦的他给刺激了。他那早已死气沉沉的脸,突然爆发出异样灿烂的笑容,把他朋友也吓了一跳。他唱啊、跳啊,兴奋极了,好一阵子才渐渐平静下来。生性多疑的他忍不住问:“有这么好的事儿,你为什么不去呀?”朋友赶忙解释:“哦,他们嫌我长得太难看,所以我就想了想,觉得我这么多朋友,就你长得帅呀。这个机会是我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你可别不去呀!”被朋友这么一捧,他对这位朋友的真诚深信不疑了,于是答应下来……
半个月之后,告别父母,离开家乡的他,与朋友一起到了广州的一个地方。经过朋友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了那部戏的导演,他们便很快把他带进了剧组。可他却不免大为失望,因为不但那个导演既没名气更没能力,就连那些演员和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是和他一样的杂牌军,剧本就更是遭透了。朋友告诉他,这戏三个月拍完,报酬五千,其中给他四千,一千留作介绍费。虽说他听了心理很不痛快,但确实不应该让朋友白白辛苦,而且终归是让自己赚了四千,总比在家闲呆着的好,于是又应允了。第二天,朋友说要去这里的亲戚家探望,过几天再回来看他,就匆匆去了,可并没有再回来过……
这部戏拍得粗制滥造,一个月就拍完了,他这一个月是硬着头皮顶过来的,因为他觉得参加过这样一次拍摄是一生的耻辱。如释重负的他向剧组去领自己的酬劳,但导演的回答却给他一个五雷轰顶。“什么,四千?你是听谁说的?!你的钱只有一千,而且你不是让你那位朋友拿去了吗,喂……喂……听见没有,你现在一分钱也没有的,再见吧。”他傻了一般的站着,麻木的听着导演说的每一个字,他快要崩溃了。他受不了这一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受不了自己被别人白白利用,更受不了自己的朋友竟然如此欺骗自己。他竭力地号叫,疯狂地让导演给他钱,那导演好像也面露一丝同情,可还是让两个大汉把他扛出剧组大门之外好远好远……
他无能为力,身无分文地在大街上流浪,难得有好心人给他一张小票子或半个馒头。那一天的晚上是最难熬的,没有软软的床,没有暖乎乎的被子,秋天的晚风带着一丝丝 凉意钻进他的衣袖,又钻进他的骨头缝里,让他瑟缩地抖着。慢慢地,他还是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他试图找份工作挣出回家的路费,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家小饭店,那里的主人让他在那儿打杂。但那家主人十分凶,他受尽了委屈,却不敢吭声,因为他知道路费还没有赚够。两个月之后,他满身是伤,手上都是燎泡,但他有钱回家了……
在回家的火车上,他总是哭,一回想起自己这么倒霉,就骂骂咧咧的,让车上的工作人员警告了好几次呢。他想,那个朋友铁定没回去,如果哪天让自己看见他,必定将他千刀万剐。可让人万万没料到的是,他真的碰到了……
回到家之后,他决心重整旗鼓,好好地干出一番事业,来报答自己的父母。至于自己遭遇的那一切,他并没有说。不幸的是,就在一天早晨,在喧闹的集市中,在茫茫的人海中,他发现了那个人的身影,就是耍了他,差点把他命都耍掉的混蛋“朋友”。愤怒让他失去理智,他抄起市场上小贩的一把刀就冲了过去。那位“朋友”见状拔腿想逃,但却逃不掉了,他一刀下去将那人的右臂砍了下来,血溅了他一身。待他将砍下第二刀时,周围一些勇敢的年青男子将他手中的刀夺了去。不久,警察赶到了……
那个“朋友”性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终身致残。他自己更逃不掉法律的制裁。出事后的第五天,法院宣判,他被判坐牢40年。他父母由于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双双病倒,有由于身旁无人照看,很快便过世了……
至于他,不用说,刚进去就挨了顿臭揍,然后就天天被人像孙子般使唤。一天一天,他一天一天地熬,熬到不再受人欺辱,他便独自一人在牢房,在牢房墙内徘徊。试图好好表现,能早一些出去。他是个好人,本身就是个好人的,但由于一次的冲动,进了狱来受苦,经过劳教,变得更好了。可因为他已没有亲人,没有人帮他送礼,所以并没得到什么提前释放……
他出来了,被监禁了足足40年的他终于走出来了,可这又能怎样呢?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有人瞧得起他。这40年来,他拍得那部什么破电视剧理所当然没有播过。也就是说,他的一生连一件有成就感的事都还没有。在他百般的申请,千般的乞求下,政府为他安排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并且安排他住在他自己的岗位——传达室里,就这样让他安度晚年……
转眼又过了这许多年,他来到这公园里散步,他已经七十七岁了。身子骨已并不硬朗,他自己知道日子不多了。他不再回忆,又不知不觉地数星星。这时,一颗流星闪电般地从天空掠过,又消失了。老人忽然觉得它多像自己呀,转眼间从孩童变成老头子了,而且丝毫没留下什么,就这么一闪而过,在这世上出现后又消失了。老人眼眶湿润了,泪水一滴滴地滴在地上,他感觉自己走到了尽头,他自己的天空已经只有黑暗了。一种绝望的心情让他在土地上开始比划起来,用他残存的一点大学生的文采留下了一首无题诗:
“飘泊人间似疲惫,
独栖静处参天北。
逝过流星思觉罪,
斑白人泪已天黑。”
Abstract:Nowadays, the problems of the compensation and comfortation to th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y can’t be solved inficiently. So we try to prov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etting up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of the student victims from the angle of Legal science and social theory.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 被害人 补偿
Key words:student injury accident victimCompensation
作者简介:李乐玲(198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法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高校安全防范机制建设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7cz009。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05-02
一、 问题的提出――学生被害人法律救济途径的穷尽
被害人概念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本文主要采取的是广义的概念,即指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或不法行为侵害的人。在司法实践中,学生伤害案件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被告人重者涉及到刑事责任,轻者涉及到民事侵权或者行政侵权责任,在犯罪人遭受刑事责任的惩罚后,案件最终都会落到民事赔偿上来,而面对民事判决后的执行问题,我们发现,如果对方无经济来源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进行赔偿,许多学生作为受害人及其家庭往往因遭受侵害而陷入生活极度困难的境地,他们要么因自己被致残致伤需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费而无法承担,要么因失去劳动力而丧失抚养全家老小的能力,这些都呼唤我们建立学生被害人的社会救济制度。
二、 对学生被害人进行补偿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
被害人补偿制度能架起法律与经济的桥梁,既具有法律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它可以使被害人经济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博登海默教授说:“秩序,一如我们所见,所侧重的乃是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式结构,而正义所关注的却是法律规范和制度性安排的内容,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增进人类幸福与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3实现正义,是遭受不幸民众的基本诉求。国家承担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责任,因而具有保障其实现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确定的一般性规则的制度,我们还需要该制度中的规则是以正义为基础的,换言之,是以对人性的某些要求和能力的考虑为基础的,否则这个制度就会不可行。”4西赛罗曾把正义描述为“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到的东西的人类精神的取向”。先哲亚里士多德关于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范畴定义为个人应得的归于个人的原则在政治行动和社会行动中进行检验,指出了主要的检验领域。
分配正义所主要关注的是在社会成员或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的配置问题。当一条分配正义的规范被一个社会成员违反时,矫正正义便开始发生作用,矫正正义要求是受到破坏的不平等得境况回复到最初的平等状态中去。因此,被害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平等对待。根据以上有关正义的理论,可以认为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重心,其学生受害人应该与普通公民一样,当他受到侵害时,在其原有的平等地位遭到了破坏的情况下,矫正正义应当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因为破坏分配正义的社会成员应当为其破坏行为付出代价,并使被破坏的非正义恢复到正义之状态。矫正正义的核心应当是适当的追究责任,恢复被害人失衡的心理状态和经济上的损失。具体到在学校伤害事故发生后,正义应当是惩罚侵害人,给被害人一个公道,同时,给与被害人心理和经济上的补偿。
当前,对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问题,理论界对于责任的分担理论,赔偿理论争论不休,而忽略了被害人的权利的保障问题。其实当学生受到伤害或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在学生遭受特定侵害或意外后,最希望的不是追究侵害人或者学校的责任,而是关心自己是否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否让自己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得到恢复,能否得到抚慰,平复其失衡的心理;能否享有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实现人的尊严。被害人补偿制度是以确立被害人的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以保障被害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根本目的,保障被害人在无法得到加害人的直接赔偿时能够从其他渠道得到救济和抚慰,以免使被害人因为不可归责于自己的意外灾害而不公平的陷入困境。以国家补偿的方式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被害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稳定整个社会秩序的同时,恢复失去的公平正义。因为减轻被害人的痛苦和损失是社会应服的人道主义的责任,社会帮助无端被伤害的人正是正义的要求。
三、 建立学生被害人补偿制度是学校和社会的强烈诉求
对于学校而言,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一般会面临两种结局:诉讼或和解。如果提讼,其高额的标的无形中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在诉讼中,学校或者以被告或者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出现,但一般都需要支付两笔费用,诉讼费和律师费,这尚不包括支出的其他费用。根据人民法院收费管理办法和律师业务收费的标准,诉讼标的越大,所需诉讼费和律师费就越高。因而,在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赔偿诉讼中,家长索赔的金额越高,对学校就越不利。尽管法院裁决时会充分注意原告的“恶讼”因素,会考虑让原告分担部分诉讼费,但律师费本身就是一笔非常不小的支出。因此,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直接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另外,学校为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增加防范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既增加了教育成本,又分散了教育精力。如,在高校中大学辅导员和学生配备比例大约为1:200,辅导员的责任应主要放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而不是成为维护学生安全的警察。如果将学生意外的责任全都归责于学校,显然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初衷,是对辅导员的滥用。长此以往,辅导员思想教育精力分散,势必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为学生伤害事故的源头主要集中在学校开展的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活动上,如体育类活动。为预防事故,学校将有意识禁止学生的某些活动,减少开设学生成长需要但又有一定风险的活动,这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影响学校办学“以人为本”的宗旨。而广大承担教育的学校面临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学生确实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而另一方面,自身的经费很紧缺,这样风险责任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如果不承担责任,会激化学生和父母、亲属和学校的矛盾,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
四、建立学生被害人补偿制度,有效防止学生受到伤害后向犯罪人转化,维护公共福祉
犯罪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可以发生角色的转换。。如果忽视甚至漠视被害人的创伤,势必造成被害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对司法制度的不信任,降低司法机关的威信,不利于查明案情。对于学生被害人及其家属而言,如果法院的判决与被害人的要求和愿望相差太远,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往往会引起被害人对学校和社会的极大不满,甚至产生报复情绪,从被害人走向犯罪人,不利于保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国家要有效地控制犯罪,减少犯罪,避免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必须强化抑制系统的功能,即通过法律和道德等行为规范来对被害人失衡的心理进行调节,对于学生被害人补偿制度作为社会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被害人进行物质弥补和精神弥补的补充,目的也是为了调节学生被害人以及其家属失衡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那些因遭犯罪侵害而生活贫困的被害人,使其不致因贫困而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对他人及社会的怨恨,防止和避免其向犯罪人转化,从而达到控制社会犯罪总量的目的。德沃金曾说,“没有什么不平等的现象会像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一样导致如此大的怨恨,其他不平等的现象之所以不象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那样引发极大的怨恨,只是因为他们被认为不是人为的结果。”7因此,在学生被害人或者其家属无法从犯罪人那里得到充足赔偿可能导致生活困顿时,学生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弥补和最大限度的恢复被害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已成为我国亟待建立的制度。
五、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中介组织,负责疏导和补偿问题是当务之急
《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8《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规定了自然人因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学校作为非营利机构,对由于学校事故而产生的巨额赔偿往往力不从心,学校无奈,家长埋怨。而社会又普遍同情处于弱势的受伤害学生,法院判决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心态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学校事故问题成了一个十分敏感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尽管“司法最终裁决”的法治理念已逐渐为我国法学界接受,但是多数学生或家长心目中还是存在“有事找政府”的意识。不错,教育行政机构确实对学校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行政处理的成本低,且不是最终的裁决机构,行政手段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司法裁决。但无法避免的是,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属于同一个系统,一个行业,导致了其公允性难以保证。如果另外增设一个新的行政机构专门处理此类案件,则需要投入新的成本,机构人员的组成也是一个问题,能否起到权威的效果更加难以断定。因此,笔者建议增设一个社会中介组织,具体形式可以采取设立基金会的形式。从美国枪击案的赔偿来源可以看出,美国枪击案的补偿费都来自枪击案发生后由学校创立的一个纪念基金。这个基金在事后一共收到私人捐款共计770万美元,此外还有25万美元的政府捐款。我们可以在事前建立一个类似的基金会,专门为那些无法从侵权行为获得赔偿或赔偿不足的人取得补偿。基金会的组成人员可以由志愿者组成,基金会可以内部规定章程,目的是以社群利益为导向,发掘和运用分散的社会资源,为学生被害人谋求利益。这样,基金会便可以在学校、政府和家长、学生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公正、监督、整合等的作用,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管理架构。
注释:
[1] 参见省略/epaper/yzwb/2007-07/05/content_9458670.htm。
[2] 参见《浅析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任留存载于法律图书馆网站。
——读《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这本书描写了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一生中的传奇经历。
在钱学森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935年,在钱学森去美国留学前他的导师王士卓特意告诉他,不论他走到哪里,都不要对祖国不敬。祖国富强,人民光彩;祖国落后,大家脸面无光。祖国是大家母亲,儿子是不能嫌母丑的,更不能去骂亲娘。在我们国家,谁要是打骂父母,不管他是什么人物,他就会马上遭到社会的谴责,被孤立,变成臭狗屎。这是谁也难以改变的道德意识。因此,我们称中华民族为优秀民族,这是一个重要特征。
钱学森谨遵导师的教诲,1950年钱学森想要回归祖国,当时美国国防部部长金布尔气急败坏低吼道:“绝不能放走钱学森!……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但是归国心切的钱学森在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下,仍然不顾危险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回国后不久就接见了他。用欣赏的口吻对他说:“你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了!”
通过美国国防部部长对他的评价——“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可以看出他当时在全球物理学界是一个份量极重的人物,无论在哪里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美国政府宁可把他杀死,也不愿让他回国,可是他却一心想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当时的中国刚刚建国,并不富裕,可是钱学森却不顾祖国的现状多么糟糕,也不管美国的条件多么优厚,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他堪称是我国最爱国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