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心是什么仿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明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暗喻的比喻词有了变异,一般不用明显表示比喻的词语,而用判断词“是”或陈述变化的词“成了”等等。借喻则直接比喻体替代本体。比喻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代抽象为具体。根据比喻的特点,仿写下列句子。
1.仿照例句,以“记忆”或“友情”开头,另写一句话。
例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1.记记里心灵的底片,珍藏了多少美好的往事?或:友情是冬天的太阳,温暖了多少冰冷的心灵?
2.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孕育智慧的花朵。
2.例如①父亲的脸上流淌着汗水,不,那不是汗水,它是滋润禾苗的甘露。
②医生的身上穿着白大褂,不,那不是白大褂,它是阻挡病魔的屏障。
3.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也不是曲身于斗室中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笔绿色。
3.例如:我不是令人眩目的星月,也不是华堂丽室中的红烛,而是原野中的一点萤火——为沉默的黑夜带来一点亮色。
4.仿照例句,以“你”开头,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
4.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5.仿照例句,以“热爱”开头,另写一句子。
例句: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帆,兴趣是桨,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5.热爱是阳光,热爱是雨露,它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地成长。
6.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6.学习好比登山,毅力是登山的阶梯,没有毅力,只好退下来。
7.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接着写一句话。
例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7.例如: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抒情的乐曲,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8.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接着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
8.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9.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和修辞,以“时间”开头,接着写一个句子。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9.一条河流,它让我们洗去许多不愉快的记忆
10.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和修辞,以“思考”开头,接着写一个句子。
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
思考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1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以“泉水”或“歌谣”为喻体,接着写一句话。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11.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或:爱心是一首飘落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2.下面是毕业前夕的班会上,数学老师为同学们写的一句赠言,请你仿照它的特点,以语文老师的身份为同学们也写一句。
数学老师:人生只有抛物线、曲线、不规则线,没有直线。
语文老师:人生只有逗号、分号、省略号,没有句号。
13.根据下面句子表达特点,请在空格处接着写出比喻的内容。
巍巍诸峰,如盘龙,如驰象,如_______,如_______,如童子拜佛,如_______,如犀牛望月,如________……真是喻啥像啥,惟妙惟肖。
13.玉笋 锦屏 老翁扶藜 天马行空
14.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内容。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出自千万人之手,各显千秋,豪放若大江东去,婉约如___________,粗犷像旭日喷薄,细腻似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14.小桥流水 风拂杨柳
15.下面几个比喻,意思连贯。请以“学校”作为首句的陈述对象,选择恰当的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完全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学校是一方园圃,
教室就是园圃中的沃土,
关键词:学生;说话能力;技巧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说话能力的高低与否是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我想试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一、多读,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
多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基础。我平时很注重让学生朗读或背诵诗歌、散文等美文佳作。具体作法是:
1.熟读课文,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如《有的人》《海燕》《听潮》等。
2.多记,多指导学生阅读。平时课上、课下要求学生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如我给学生推荐的.《唐诗三百首》等。多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这里指古今中外十大名著,在课下让学生广泛阅读,定期规定读一部名著。比如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长篇巨著。一般两个月读一本书,读完之后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采用自由谈的形式,可以说从中学到哪些知识,了解了哪些人物,感悟到哪些人生的至理名言,妙词佳句等,不拘一格。
二、多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想让学生多开口,应该以平等、宽容、欣赏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我开始训练学生说话。有的学生说话语无伦次,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漏洞百出。我都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微笑着欣赏他们,接纳他们。从来不恶言讽刺挖苦。渐渐地学生放得开,胆子大,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我利用诵读课、阅读课、口语课等,挖掘学生的潜能。诵读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去品味文章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诵读时我注重张扬学生自己的个性。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用齐读的方式,而多要求学生个体来朗读。阅读课分两步走: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一般选择学生兴趣浓厚的书籍,篇幅短小精悍,能用两课时完成。比如说一些游记、历险记、名人传记、散文等,易于课上完成。一般我多采用读后感、讲故事等形式。课外阅读,根据篇幅的长短,定期完成,假期也不例外。课外阅读我多选名著推荐给学生,多采用读书报告会等进行读书经验交流,平时我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和技艺,使阅读时效果明显。口语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讲普通话,语音清晰,语句连贯,表达准确,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乍一听起来,口语交际好像属于语文工具性的范畴,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简言之:学生口语表达要适合不同场合,换句话说,因情境生文。所以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课,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形式来训练,比如说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等。
三、多写,多写指写作训练
我们通常的说指口语,文章多指书面语。书面语要求比较严格,逻辑性强,口语一般随意性强,条理性差。口语和书面语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应该说书面语是口语的延伸与发展,是口语的高层次,书面语要雅正一些。举个例子,比如早晨散步碰见熟人,我们就可说:吃了?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书面语就必须有一定语言情境来界定,否则就会笑话百出。口语看似平常,其实说起来并不简单。有时必须需要书面语的帮助,这样才能使说出的话声情并茂。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打个比方,如果说多读、多练是说话能力量变的积累,多写就是说话能力质变的飞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读写关系。多写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说话要合逻辑,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因此平时应该对学生加强写作训练。这对说话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具体做法是:
1.是仿写。仿写是迅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执教《山中访友》一文,我就指导学生学习拜访古桥一段的三层式结构进行仿写,即叙述(记叙)、描写、抒情三层结构。运用三层式结构来描绘家乡的一革一木,一山一水等。除此之外,学《荔枝密》一文时,让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来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由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故事。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感觉更为强烈,绘本令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内心语言愈加生动。借助绘本,充盈写作的内容、材料、灵感和创意,可以为习作注入新的活力,让孩子插上习作的“翅膀”。
基于以上认识,在日常的习作训练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绘本的图画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点
精致的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作为媒介,叙述故事,表达情感,诠释主题。在薄薄的十几页或是几十页里,上演一部经典的、生动的、清晰的“电影”。这种形象的、有趣的、简约的、图文并茂的绘本,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共鸣。以此为载体,可以有效达到说、写“并轨”。
《蚯蚓的日记》是一本少有文字的绘本。在课上,我把书末未展开的故事画面张贴出来,然后让学生们置身于绘本,把即将发生的动作写具体。写好后,读一读,是不是让这些画面动起来了呢?于是学生们纷纷对这些动作进行了描述:蚯蚓被蜜蜂蜇了以后,蚯蚓的妈妈拔出“小刺”,并在小蚯蚓身上涂了自制的药膏;蚯蚓正在吃一张二十美金纸币,爸爸及时制止,把剩下的四分之一拿到动物银行兑换成五美金,到菜市场买了丰盛的晚餐……
孩子们写得非常起劲,读给同桌听时声情并茂,他们的语言多么丰富、感情多么纯真,这要归功于绘本。是绘本深深吸引了他们,让他们有了描述和表达的强烈愿望,习作练习得到了放大和强化。绘本改变了以往语言教学中单调枯燥的局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想说会说、想写会写。饶有趣味的图画和文字引导他们与书对话,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切实增强,思维更加灵活开阔,观察力、想象力更加开放,想要表达的意愿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
二、以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点
习作中,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丰满充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弱点和难点。学生所写大多难以支撑起笔下的形象,常犯有空洞、俗套等毛病。而绘本中却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形象:精灵鼠小弟、失落的一角、爱心树、彼得兔、花婆婆……他们或有趣,或严肃,都能引发许多的思考,在孩子们心底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不妨引导孩子们来看看绘本的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 一个奇妙的故事,是这个故事的概况。学生读后不禁发出感慨:原来,一件事物由大变小,可以写成一个故事。学生不禁思考:一件事物还可以是什么呢?可以是一锅、一碗、一桌、一凳、一书、一纸……学生从这一绘本中寻找到了能开掘习作新空间的一个点,明白了一件事物的范畴居然那么宽阔。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独立的题材来丰满人物的形象,使作文具有自己个性的呼吸。
三、以绘本的结构方式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写话过程中,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所要描述的东西都混在一起,没有层次感,看不出所以然;而且要表达的主题比较散乱,往往出现两个主题或多个主题,一个问题还没说好,就说另一个问题。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在写话的逻辑性上下功夫。
《小猪变形记》向我们讲述了一只小猪百无聊赖,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等动物。故事用反复的手法,相似的语言结构,多次描述了小猪对其他动物的模仿装扮。我就挑几位学生表演小猪要模仿的几种动物,而小猪的模仿过程正是学生的模仿过程。这种反复的情节设置最切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
然后,我布置学生们围绕“学校”,运用反复的结构进行描述。有的学生这么写道:“我爱学校,她是我幸福成长的摇篮,我和同学们在那儿学习、玩耍,在那儿一天天长大;我爱学校,她是我消除疲劳的驿站,避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踏进我的学校,我重又轻松上阵;我爱学校,她是我解除烦忧的港湾。一次考试考得不好,我心情沮丧,经过老师的帮助,我又坚强地站了起来……”
四、以绘本的语言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点
仿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语言水平的必经之路。仿写在我国作文教学中颇有渊源,古代私塾课业要“对对子”,这就是仿写的一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启蒙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如今,有些学生在写话训练过程中,从书店买回海量作文实例,老师一布置题目,他就回家找相同主题的文章照抄。有时老师在网上和手头资料上查不到这篇作文,还给予肯定性表扬,这样反而更助长了学生“抄作文”的坏习惯。
随便翻一翻手头的绘本作品,发现书中的语言简单匀整、寓意深刻,经常使用排比、对仗、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读来很有韵味,非常值得学生习作时借鉴。
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说的是大兔子和小兔子互相比谁爱的程度深。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问答式对白。学生品味完这个故事后,母子情依然环绕周遭。这时,我适时地安排学生一人扮演小兔,一人扮演妈妈,仿照绘本的语言进行对话,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用了很多超乎想象的比喻句,思维被激活,智慧被充值。这样一种绘本阅读加习作仿写的教学,使得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而且成为阅读教学行为,使阅读行为有了很大的增值。
实践中,我深入挖掘绘本所隐藏的语言价值,使其充分地为学生服务,和学生一起交流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储备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在感受故事结构、语言结构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我不禁感叹绘本语言的奇妙,也真切感受到了绘本对孩子语言发展的作用。
五、以绘本的留白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点
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意味深长、想象飞扬。一部分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情节的设置上,更是留有一定的余地。在绘本作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留白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使学生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得到训练的同时,也享受着意想不到的乐趣。
一、依事设画串联想象
“栽花赏花”这件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间浓浓亲情,要让这张用爱编织的情感之网在课堂张扬。我联系上下文设计成一组连续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1.劳动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到爸爸身边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想象:10岁孩子怎么种花?种了哪些花?这么辛苦,他心里怎么想的。这幅劳动图,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儿子的用心,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2.春景图。“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想象:儿子回家前,望着满院亲自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这是儿子用自己的汗水为父亲送上的一份美意、爱意,在说话中儿子对父亲那份纯真爱的举动得到凸显延伸。3.赏花图。“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想象:高尔基享受儿子的劳动成果时的兴奋、骄傲、自豪、感动的神情及心里活动,亲情又化为对儿子的思念。这种串连起来的画面想象说话,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
二、利用疑问诱发想象
文中儿子种的花明明是在“院子里”,为什么父亲却认为在“岛上”。课上学生提出质疑,我很兴奋,这个生成为突破文本关键句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契机,趁势引导,儿子种的花开得那样的姹紫嫣红,不仅引来……还引来……,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跟着老师的描绘想象:清晨一位阿姨打开窗户,闻到花儿散发的阵阵清香,她会……;一个小孩看到花丛中蜜蜂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会……;疲惫不堪的渔民走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他会……。选择你喜欢的人说说他的感受。在这个想象说话中学生体会到儿子不仅给父亲带来了快乐,也给岛上居民带来了快乐,所以父亲才会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质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相同词语比较想象
文中两处出现“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第一句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句一时语塞。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就……;假如你是老师(医生、乘务员)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归纳:生活中,可能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一杯清凉的茶,一张微笑的脸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句温暖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鼓励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会让别人享受到你传递出来的快乐!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这些就是你给别人留下的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四、挖掘空白点换位想象
空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空间。它能够驱使读者去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对文章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课上学生提出意见:高尔基对儿子的要求太高了,要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一心只为别人,那他自己的事怎么办?他就不会厌烦,不会感到不平衡吗?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也议论纷纷。我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换个身份来想象,如果你是接受过帮助的人,此时你看到高尔基的儿子……,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高尔基的儿子又会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特别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得出结论: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帮助也是互相的,看到高尔基的儿子遇到困难,别人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他的问题也解决了,他会发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大家都享受到来自别人带来美好的东西的快乐,都会感到人与人之间是互相需要的。多个性的想法,来自文本,又跳出文本。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挖掘,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紧扣关键句拓宽想象
文中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用心良苦的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理解这句含义深远的话,我让学生联系前面的交流,结合生活实例,模仿写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的创作让人惊喜:“奉献比索取快乐。”“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想象创作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高尔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一种崇高的父爱,并将这种感悟浓缩成自己的名言,作为座右铭,拓宽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每一处去实践,让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躬身体验“给”的快乐,从身边的事、从至爱亲朋做起,感受人世间真挚的“爱”的艺术、“给”的艺术。从而达到育人育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意境。
六、借助书信延伸想象
一、利用阅读品评课,让绘本情燃烧起来
绘本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如同一颗颗珍珠,而文字则是将珍珠穿起来的细长的线,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深远的哲理。简单说:绘本=文+图+奇思妙想,那么写话之前阅读情感的调动就成了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在绘本阅读品评时,我们要撇开纯文本教材的惯性教学方法,抓住三个层次,力求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有趣。
第一层次:初入绘本境界,包括初读,老师领读,在过程中抓住图画,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解读图画中蕴含的丰富信息。
第二层次:深入绘本世界,可以利用大书、投影片,或是单枪投影等方式呈现,让学生熟悉书本的图画与文字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用问答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书中的图画和内容,包括故事本身,以及故事的意义延伸,让学生明白美丽图画背后的意义,在观看和聆听中感悟绘本(图)和文本(字)所蕴涵的知识与道理。
第三层次:进行互动的阅读时,教师带领孩子开展与绘本阅读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相会在绘本世界,感受真实世界的美丽,真正悦读绘本,感受美丽,在趣味中受到教化。
如在阅读完《收集东收集西》之后,我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我的妈妈喜欢收集什么?我的爸爸喜欢收集什么?我的奶奶喜欢收集什么?我喜欢收集什么?孩子们将调查的、收集的,张贴在墙上,举行了一次阅读品评会,从而激发了对绘本的喜爱之情。
如在执教伯纳德・韦伯(Bernard Waber)的作品《勇气》时,我抓住它的文本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特点,首先范读;在展示文本的画面时,用亲切的笑容,儿童化的语言与口吻,借着想象力十足的童言童语,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勇气,并让孩子们走近书中所表述的“勇气”:勇气是骑自行车不装辅助轮,是留下一根棒棒糖明天享用,是向陌生人问好,是勇尝不喜欢的蔬菜……散淡的叙述、简单的语言,在小孩眼里都成了了不起的“勇气”,原来自己就是书中的主角,自己就是具有那个勇气的人,生活真美妙啊。
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看看图画、猜猜图意、听听故事,在绘本图画与简单文字的频频变化中进入书中的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喜爱之情。
二、进行想象性说话,让绘本图立体起来
绘本中的图画不仅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心解读绘本,根据图片中隐含着的可说可写之点,选择最能有效唤起孩子原始的表达冲动方法,利用图画的张力,引导孩子开展丰富的想象,用鲜活的文字表述让画面立体、灵动起来。
如在教学《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一课时,当小鸟飞来轻而易举地摘下苹果时,鼠小弟双手紧背,瞪大眼睛死死盯着。看着画面,我问:“谁来猜猜此时此刻鼠小弟在想什么?”让学生通过抓住图片上所演示的动作,想象鼠小弟是怎样学小猴、长颈鹿、犀牛等去“拿”苹果以解馋的。于是学生按照已经有了的故事图画的情景和语言上的样本,说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再如在教学《长大做个好爷爷》时,我将小小熊回忆爷爷的那张图画放大,设计了“口头说话”的环节。“当……时候,小小熊……”,孩子们溢满情感的言语将小小熊和爷爷相依相处的一幕幕再现。这是一次成功地融生活还原与想象于一体的言语训练。
由此可见,绘本图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丰富体验的机会,只要我们抓住绘本里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抓住画面中的一些“悬疑的和猜测的”细枝末节,让学生仔细观察,注重细节发现,展开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学生想象的泉水自然会汩汩流出。
三、激发多样化表达,让绘本文精彩起来
绘本中的情节大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语言简练,同时隐含着语文知识,能潜移默化地教孩子们有序地、规范地说话,具有很强的可模性,还能激发学生练笔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愿意表达,乐于表达,也会表达。
1.抓住精彩,写一写。
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我发觉小兔子和大兔子表达爱的方式很特别,句式又差不多,当读到第20、21页这幅图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说着说着,他们来到了哪里,小兔子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得较仔细:小兔子看到了花、草、山树、竹子、小河……我发觉学生观察到的很多东西书中都没有写,便产生了让他们仿写的念头。“是啊,小兔子看到了这么多,又说出了对妈妈的爱: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那你能把看到的东西比成对妈妈的爱吗?请你写在练习纸上”。此时,学生认为这样的句子一点都没有难度,而且很有意思,写下了:“妈妈,小草有多少,我就有多爱你!”“妈妈,山有多高,我就有多么爱你!”“妈妈,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么爱你!”
2.正确引导,讲一讲。
选择孩子能听懂的、情节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温馨阅读讨论的氛围,让孩子讲解和复述大概情节给大家听,在其复述的过程中我用动作和语言不断给予及时的提示和鼓励,给予他们很大的促进与影响。
(1)行动引导。
有一次我在引导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发现,一个平时不爱看书、不爱表达的同学被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图画形象所吸引了,翻书速度比别的同学快、动作幅度大,我看到后想:“如何让这样的同学也喜欢绘本阅读?要是再用语言去提示肯定会打断他的兴趣,说不定又以沉默告终了呢!如果我坐到他旁边用自身动作去引导他是否会有明显的效果呢?”于是,我坐到他的旁边,拿起书一页一页地边看边讲,开始他还没注意到,一会儿后,他竟然也加入进来了,把自己看到的小声地告诉我,我惊喜地点头微笑回应他后又低头一边轻轻翻看一边轻轻地讲,这时我用余光发现他看了我一会儿后,又将目光转移到自己手中的绘本,不过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像刚才那么兴奋,相反,他翻书力量轻了、速度也慢了,似乎专注了许多,看起来也有兴趣了。可见我的行动在无形之中起了一定的榜样作用。
(2)语言引导。
除行动引导外,教师语言的提醒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是那位同学,同样在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由于第一次自由阅读时我没有多提看书的要求,因此他描述时音量又特别大,没有任何语言的美感。我又坐到他的跟前,用柔和的语言,慢而清晰地引导提示道:“我们一起来轻轻地翻、仔细地看,还可以自己的话用讲一讲。”听完我的提醒,他开始专注地低头翻书,并轻声地讲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位不爱读书、不爱表达的同学课余更是爱上了绘本,还常常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同学听,编讲故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言表达连贯性、完整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煽动情感,画一画。
一天我为孩子们讲了《大冒险》这个小故事,我导入了本故事的讲述:“孩子们,咱们每个人的冒险的确够刺激。那小豆豆的冒险又是什么呢?她也是仅仅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吗?”喧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都静静倾听,当听到小豆豆为了让泰明爬上树而冒险的时候,我又停了下来。我问:“孩子们,你们认为小豆豆是为了什么而冒险的?小豆豆是个怎样的孩子?”几个问题,让孩子们豁然开朗,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到对小豆豆的敬佩之情,他们为小豆豆叫好,为小豆豆捏一把汗。孩子们的心,已经完全被小豆豆感染了。
当小豆豆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没法让泰明从梯子上爬到树上的时候,班里的孩子都为小豆豆着急。有的孩子替小豆豆想出办法,一时又表达不太清楚,所以,我就让这些孩子给大家画个简图,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在后来的交流中发现,由于有了简图的凭借,孩子表达的方法清楚了很多。
抓住绘文细节,孩子们逐渐学会思考,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时地画一画、写一写,甚至声情并茂地讲一讲,表现力、编讲故事的能力日益提高。
四、巧用绘本发散点,让写话思绪飞扬起来
绘本是一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不仅配有精美丰富、意蕴深刻的图画,而且语言生动优美、深刻简洁。绘本空白处既可以是内容的深化,又可以是内容的新解;既可以是情节的衔接发展,又可以是情节的转折变化,它为孩子们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更让孩子们浮想联翩。这样内容生动、情感丰富的作品常常让学生的思维开阔、文思泉涌、欲罢不能,这也是低年级孩子写话的源泉,创新的开始,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写话素材,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由绘本“空白”而激发的写话素材更是展现了它的多姿多彩。
1.联系生活――续写出个性体验。
在巧用这些绘本的空白时,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这种“补白”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孩子们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将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使之具体、深刻。如《我也是普通一兵》这篇文章写道:全船人员立即投入救援民船的战斗,当脱险的船民发现是少奇同志救了他们,无不激动万分,一个个紧紧握住少奇同志的手,两眼噙满泪花,文章到此结束。这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补写略写的船民获救后会对刘主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给孩子们倾诉情感的机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知识点、情感点发散开去,写出自己的个性感悟。
2.延伸情节――续写出生命精彩。
孩子们在读绘本这类故事时,思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或悲或喜,或欣慰或焦虑。这时,趁热打铁,根据剧情的发展,引导孩子们进行创造性地想象,及时促成学生由创作灵感到创作文本的及时实现,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爱心树》教学末尾部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只有一两句,但都表达了学生内心的感受与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他们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有的还联系生活中的体验,想起了大树就像生活中的妈妈,总是无私地爱着自己,于是他们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情不自禁地写出了感人肺腑的话:
“读了《爱心树》后,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总是把好吃的给我吃,漂亮的衣服给我穿,我感谢我的妈妈。”
“我觉得我妈妈就像这棵大树,她陪我做游戏,把所能给我的都给我,我爱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