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实践论有感

读实践论有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实践论有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实践论有感

读实践论有感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读书;读活书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情境教学是将语文的具体知识溶入了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之中,让语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甚至是趣味化。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在哲学上坚持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这就使情境教学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中国特色: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以前的语文教学是枯燥无味的,似乎只是一味的填鸭书本知识,让本来就枯燥的课堂更加“难以忍受”,试问这样的教学怎能让今天的孩子接受?怎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教育观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当代教育本质的教育观。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则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知,主动寻知。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学就是要从学生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知要和情感并存且融合,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情境教学中情感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再像以往填鸭式的教学那样,是老师冷冰冰的教,学生冷冰冰的学,而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勉强接受,也是暂时的,学生可能对这堂课上的知识根本不理解,这样的“接受”不算是接受。知识的传递应该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这样的“接受”才是真正的接受。

其实小学生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在配合生动的课件的前提下,首先我们的老师要能“孩子化”,用孩子们爱听的语言讲课,让孩子和自己更加亲近,更有感情,不能总是“机械化”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又怎能喜欢听课?其次,将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些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如表演、小组互助学习、比一比等,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为保证教学的有趣性,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返回辅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体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索的喜悦。让自己在课堂上不再是口干舌燥的说教,而是他们中的一员,让语文知识“活”现于课堂,让学生自己体现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又有直观的课件,又有学生的参与,让你的课更加生动化、具体化,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书本知识的认识会更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

比如《画风》一课中,几个小朋友将风体现在实物上,教师可以理解,但怎样让学生理解呢?首先,我要同学们说说“风”,让他们拿起书本扇风,说一说感觉,再让他们对着同座位扇风,并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大家通过平日的观察,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能体现风的存在,这时,我配合动画课件,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体现风的,并让大家都来画风,比一比谁画的好,张贴在黑板上,大家都来欣赏。一步步引导,加上学生的互动参与,让这堂课十分生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本课教学结束后,我又让同学们合上书本,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检查了课文的内容,结果同学们对答如流,这时的我很高兴,似乎上好一堂课比什么都能让我欣慰。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记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华通讯社

黄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作家协会

史志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