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陵十二钗是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于是总有很多忠诚的信徒被历史的十字架压得亦步亦趋,进而迷失在历史的光晕中。南京是一座承载了过多历史的城市,每一朝的风波就如同每一夏在太平洋上生成的强热带风暴,会不定期的给这城带来强风和强降雨。而这城,却如盛装舞步中训练有素的纯种阿拉伯马,虽然会偶尔马失前蹄稍显狼狈,但大部分时间能保持处变不惊的优雅。
桨声灯影秦淮情
如今,夫子庙内,文人雅士依旧饮酒赋诗,秦淮河上龙舟画舫依旧自在游弋。然而,今天的南京毕竟不是昔日的金陵。比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中多了几分诗情与酒兴,却比俞平伯和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少了几分韵味与优雅。
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南朝人和晚唐诗有一个共性,就是华丽躯壳下藏着飘逸风骨,却流淌出颓废气息。而身为南朝人的都城和晚唐诗的中心,南京,又怎么会被排斥在共同属性之外呢?
华灯初上之时之于夫子庙,好比二八年华之于女子。这时,是她最好的光景。
顺着古秦淮牌坊往里走,一路在夜的灯红酒绿中相伴的,是微风中飘摇的酒幌子和闪烁的灯笼。越往前走,心越恍惚,几百米的老街,每一步下去就是一年,当走到秦淮河边时。对着江南贡院和唐伯虎的雕像时,就完全身在明朝了。
人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南京则是水做的城池。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的“水性”是孕育佳丽和帝王的基因。长江在城北奔腾而过,玄武湖隐藏在城市的最中心——长江和玄武湖是南京水文化中最阳性的一面,这种阳刚是南京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影像,但是如果要真正的理解南京,就得到莫愁湖、白鹭洲、秦淮河,那里将呈现南京最柔软的景象,那才是真正的南京。
逛夫子庙、游秦淮河需在晚间。江南贡院是整个夜秦淮的中心,在明清之时,江南贡院是整个江南地区科举考试会试的地方。而江南贡院前面,则是那有名的酒楼“秦淮人家”酒楼,“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白天才出考场,晚上便进酒馆,是那些赶考的学子们的真实写照。无论科举高中,还是榜上无名,喝酒都有充分的理由。金榜题名者,在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大宴宾客,考场失意者,在秦淮河畔的小酒馆中月下独饮。
唐伯虎、董其昌、吴敬梓、曹雪芹等历史名人,有的在此鱼跃龙门,有的在此心灰意冷。画舫酒楼上曾经到处是他们的身影,以至于如今的夫子庙前特地铸造了他们的铜像。但是吸引游人注意的,不是这些文人雅士的铜像,却是河边画有金陵十二钗肖像的十二只大灯笼,还有河边照壁上秦淮八艳的八幅雕像——文人墨客自古以来就不是秦淮河的主角,秦淮河一向是女人们的舞台。无论是金陵十二钗还是秦淮八艳,都已经不再是女子代名,而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乌衣巷的李香君纪念馆,是秦淮八艳中唯一尚存的绣坊。两层高的绣楼和江南贡院隔秦淮河相望。明崇祯十二年,名动四方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到南京参加乡试,还没来得及走进江南贡院就先上了绣坊的楼梯。于是和李香君开始了《桃花扇》的旷世传奇;同样是在秦淮河的绣楼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专程从如皋赶上来,只为见识董小婉绣苏绣,唱昆曲;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对马湘兰的艳慕溢于言表……
河中漂动着各式各样的游船,在明暗相间的波光中游走,宛如巨型的萤火虫飞舞在星光闪烁的夜空。光影营造出烟雾般飘渺的氛围。学着俞平伯和朱自清,孤舟轻棹把玩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后,抛开雅皮士的派头。随便走上岸边的一家酒楼后,坐定,品酒赏景。酒楼中听不到歌女卖唱,河岸边也见不到旌旗飘扬的绣坊。如今的秦淮河畔,繁华依旧,但是因为秦淮河女人的缺席而稍显落寞。但是转念一想,秦淮河女人登台之时,皆在南京萧条的前夜,于是释怀。
金陵梦醒来,秦淮情逝未尝不是幸事。
酒兴诗情明朝事
虽然南京城大部分地方处于江南,但是比它更南的城市却不承认它属于南方,因为它不够精致。而比它更北的城市却不认同它的粗犷,因此南京也不属于北方。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虽说是十朝古都,但是每一个王朝都英雄气短不成气候,唯一例外的是明朝。巨富沈万三为对明王朝表忠心而出资修建了一半城墙。城墙建起,沈万三被判谋反,巍峨的中华门城楼见证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言;而朱棣拖家带口北迁,只留秦淮河水绕石城。明朝逃避过了短命的宿命,而南京却只有做薄命红颜的份儿,守着全世界最高最完整的城墙发发类似“雕栏玉砌在,只是朱颜改”的幽怨。
无论是徒步,骑车,坐车在靠近城墙时,总是会下意识的放慢脚步。触摸着青砖发一下呆,猜想一下一百年前曾在此发呆的曾经是谁,一百年后谁又会在此徘徊。如今的城墙上早已没有了守军,然而城墙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静静守候:清晨的中华门城楼前,会在太阳升起以前早早地聚齐晨练的人。在新雨后的城墙下漫步是件惬意的事,不过,要提防那些绿了墙面的爬山虎,它们随时都会用叶片滞留的水滴借风势在头上形成二次降水,不过,被露水打湿也未尝不是件好事。雨停时,从中华门城堡中避雨的人们,相继走出城门沿着绵延的城墙渐行渐远,或者静静地靠着高大的城墙坐下,让温暖的阳光烘干头上的水滴。运气好的话,还会看到那雨后的彩虹,从城墙上升起,在秦淮河中落下,而从虹中穿过的,是车水马龙。
日前,马伯庸发表博文让河北冀宝斋博物馆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引发关注,“炎帝制造”的“青花人物纹罐”“三英不战吕布战赵云”,“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金陵十二钗”??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们大开眼界、三观尽毁的村博物馆,却是号称投资5400万元建成的,不但是国家3A级景区,还是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
文物收藏是一个考验眼力和知识积淀的“活儿”,懂行、懂货、懂道德的人很少。如果说自称农民收藏家的王宗泉尚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那么“国家3A级景区”“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这一系列金光闪闪的招牌又是谁颁发的,难道堂堂河北大省居然找不出一个具备起码历史知识、有良心的专业人士或机构来予以否决么?其实,这看似捧腹的低级笑话的背景一点也不好笑,“赝品博物馆”是多方勾结的利益怪胎。
对于二铺村来说,占地60亩,暗藏的土地利益不难预见;而对于馆主、在二铺村当了五十多年村支书的王宗泉来说,则是号称5400万元的投资;而在那些忙于走穴的伪文物专家眼里,一次像模像样的国宝鉴定就是一次交易,可以获得真金白银。各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唯有真正文物的尊严在他们的脚下哭泣。
事实是,王宗泉所收藏的这些宝贝,此前曾多次陷入争议,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不会听不到那么多的质疑和反对声,之所以装聋作哑、充耳不闻甚至推波助澜,无非是看中其中不容小觑的连带效应。当地报道称,自开馆以来,该馆已“成为衡水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带动了全市旅游产业的上档升级”。该馆还是京衡城际专列旅游的两日游景点之一。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表示,这类博物馆全国各地都有,还挺多,几乎重要的省份都有。衡水“赝品博物馆”不过是各色收藏面具下的“虚火旺盛”的真实写照。在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当下,收藏已然完全缺少文化的灵魂,过多地掺入功利色彩,沦为“发财”“淘金”的旁门左道。在真假文物的变幻之间,传统的收藏伦理已惨遭颠覆;当私利与文物媾和,众多地区热衷于“博物馆造假”的游戏时,穿越时空、混淆常识的“文物怪胎”也就层出不穷,历史文化和社会诚信也就岌岌可危。是时候叫停这种博物馆了,不然,当我们的下一代走进这些“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对这些荒谬绝伦的展品,孩子们又将接受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黄紫勋
这楼上寒烟
斜月高照
是谁
湿了女儿的脸
画尽秋风 凋尽朱颜
又寂寞了她的笑靥
一直都不是很明白,世人为何赞美悲剧的美,直到翻看了《红楼梦》。
“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谁说的,我不记得了,但是透过这本书,我亲眼看见,那一个又一个的奇女子,一段又一段美妙的爱情,就这样消散于尘世间。
林黛玉,这个如同诗一样美好的女子,一段奇缘把宝玉带到了她的身边,让她遇到了她的爱,她的欢,她的劫,她的痛。然后,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重逢。到头来,依旧是寂寞一场。谁的错,无人知晓。只记得,她是那个才华横溢的潇湘妃子,她是那个世外仙姝寂寞林,她是那个下凡尘还泪的女子。但同时,她也是那个“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女,她也是那个“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傲女,她更是那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情女子。她在美好季节里拾锄葬花,她在凄凉的境地里挥泪焚稿,她最后在宝钗出闺成大礼的时候,嘴里絮絮地念着宝玉的名字离开了人世…她的美使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可那时她才多大呢?十几岁,单纯如白纸的年纪,可是却经历了那么多,走完她还泪的一生,走到她和宝玉的陌路,连死去都是寂寞的。
物是人非,冉冉物华休。
薛宝钗,那个如若金玉一般温文尔雅的女子,出自“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很自然地,和“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的贾家少爷贾宝玉成为宿命的伴侣。然而,这个“金簪雪里埋”的沉稳女子,这个胸前配戴金锁的女子,这个极致美好的女子,却无法挽留主宝玉的爱,关于她的曲《终生误》里唱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在爱情这层面,她终是输了,成亲了又如何,金玉良缘又如何?此生只为你笑靥如花又如何?到最后,宝玉的离去,终究只剩下她一个人,从此,被锁入一座寂寞的城,不再有莫失莫忘的眼泪,不再有不离不弃的容颜,有的只是一缕残破的魂,一张流泪的脸。
爱如指间砂,消散无痕迹。
尤三姐,这是我要额外突出的一个女子,她不是主角,也不是金陵十二钗,只是红楼中一闪而过的卑微人物。天生丽质,端立无双,如若人间尤物,遇上柳湘莲是一段无须争议的良缘,而她却身处贾府这个大染缸。湘莲说贾府只有门口两头石狮子是干净的,所以,当湘莲退婚的时候,她追了出去,一句“还你宝剑”,雌剑便已出鞘刎了脖子。桃花林中,一个曼妙的身影倒下了…她是那样绝决的一个女子,坚贞、刚烈、而又唯美,就连雪芹也感慨“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没有人能了解她临死前的那抹笑,那是对尘世的绝望和对解脱的淡然,或许她也以为没有人会了解,但是湘莲却懂了,懂了她的寂寞与坚强,懂了她的隐忍忧伤,懂了她的指间笙凉。也让我们懂了又一个美好的女子从此消散在时空的罅隙中。
爱,不知何起,一往而深。情若比目,离如参商。
不仅仅是她们三个,红楼里面的每一个女子,这些如诗歌般美好的女子,都难逃自身宿命的悲剧…“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和袭人,一个悲惨地消逝,一个寂寞地残存,都和宝玉相错而过;王熙凤机关算尽,一辈子不信天命,却终究是玉肌枉然生白骨;香菱温顺乖巧,纯洁如莲,然而,“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人性的恶毒与无情使得生命之花瞬间凋零…
《红楼梦》是本奇书,里面承载着无数的奇女子,而她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向我讲述着一个悲剧,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悲剧,一个与寂寞有关的悲剧,一个与社会有关的悲剧。在古代,在旧时代,在那个腐朽的社会,一个家一个族的悲剧比比皆是,元春的悲剧造成了贾家的悲剧,贾家的悲剧又造成宝玉的悲剧,宝玉的悲剧又牵连了其他女子的悲剧,如此往复循环,而我则透过这些寂寞的女子,看到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的没落。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如果说死是一种解脱,那么活着只不过为了把悲伤诠释得更加透彻罢了,我不知道雪芹的原意是如何,但这位“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文学大师的的确确是向我们诠释着一个答案,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以及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事实。
有时候会想,当阳光被染上悲伤的色彩,她还会明媚得那么透彻么?然而封建王朝就是她们那个时代的太阳,自然不会有所谓的光明,所以顺理成章地成就了这完美的悲剧,但正因为里面存在过这么多个形形的奇女子,才使得这悲剧那么唯美。
唯美得一碰就碎。
读着书中平和而又悲伤的隐喻,我开始渐渐明白了,红楼中这些寂寞的女子,她们为了生存,有的运筹帷幄,有的卑躬屈膝;她们为了爱情,有的努力争取,有的远远观望。她们,都是了不起的女子,或许封建社会给她们贯上的枷锁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但她们都为了自己的爱情虔诚地信仰,坚贞地侍俸。也许岁月将往事褪色,或许天命将彼此搁离,在所不惜,这毕竟,都是她们自愿的,因为她们都是谋生亦谋爱的女子。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宿命和挚念吧!
魑魅魍魉,生罗万象。我偏生,爱上了你…
你知道她是谁吗?是的,她就是严歌苓。1957年出生于上海,从小生活在书香世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当过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战地记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过艺术硕士,获得写作学位中最高的MFA学位,是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是大众眼中的“金牌编剧”,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评委。
说起与文字的缘分,还要说起20岁的时候。当时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地记者,每天穿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那些鲜活的生命不知何时消亡,那些伤员眼睛里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求,所有这些,都深深冲击着她的心灵,她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震撼与感动,震慑与慈悲。她含泪写下了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在军区报纸上发表。1978年发表处女作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1980年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
从此,她遨游在文字的王国里,创作了《残缺的月亮》《七个战士和一个零》等电影文学剧本和大量小说,如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等,多次在国内获奖,于是她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然而,所有的辉煌都经由困苦的缔造,严歌苓也不例外。1988年,她初到美国,过着忙碌而辛苦的留学生活。你看,那个身影每天要读14到15个小时的书,每天要打工4小时赚取房租,每天还要读背英语,每天还要起床练舞蹈功……特别是为了兑现承诺别人的稿约,她常常写到想吐。那段时间,加之在异国他乡的孤独,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她很多次累到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特别是挖空心思的呕心沥血之作,还会被人讥笑为“雅不可耐,高不胜寒”,她陷入了悲哀与彷徨之中,无法自拔。要不要坚持下去?要不要突破?要不要创新?
偶然的一天,她看到一池的莲花,在微风中自由自在地舞蹈,不用去管荷塘有多大,也不用去管风吹雨打,更不用管有没有人欣赏,莲花依然洁净着,保持着那颗不被污染的心灵,自由自在。看着这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她幡然醒悟,自由是所有生命的存在方式。一个作家,如果在意那些,将是多么的可怕,身不由己就会失去自由。我要捍卫我的自由,让灵魂的自由如莲花一样徐徐绽开,芬芳心灵。
于是,她每天写作的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把整个世界屏蔽在外面,绝对保持一种独立清醒的自由思考状态。出版小说《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扶桑》等,特别是《金陵十二钗》《梅兰芳》《天浴》《少女小渔》《一个女人的史诗》等等被改编成电影。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百万长篇小说奖”等等。其中《海那边》与《人寰》被文学评论家评价为“零缺点小说”。
是的,她是个勤奋有“瘾”的华人作家,正因为她的潜心写作,正因为写作已经融入她的生命,正因为她有一双同情的耳朵,正因为她要求自己凡事要做就做到“登峰造极”,她的《伤口》被翻译为英、法、日、泰、荷、西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字。
现在,随着张艺谋电影《归来》的热映,她的原著小说《陆犯焉识》销量猛增,而且她的最新长篇小说《老师好美》也受到了热烈追捧。有记者采访她,她说,写作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需要,一种内心对自由的追求。她会用自由的笔坚持在纯文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书写心灵的自由,书写灵魂的自由。
也许,自由是相对的,很多时候人是没有自由的,一个人的名气越大,他或她的自由就越少。但是严歌苓却用写作的方式向我们阐释了她心中的自由,因为文学给予了她灵魂最深处的快乐和幸福,起舞于文字的世界让她找到了归属感。只有写小说才能让她获得完全的自由,她是个“很有纪律的自由散漫者”。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喧嚣的红尘中生活,往往有太多的限制,太多的规矩,太多的被迫,太多的束缚,使我们不自由,但是,我们的心却可以自由绽放,因为,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是灵魂的自由。当自由如莲花徐徐绽开的时候,相信芬芳定会溢满心田,装点灵魂的旅程,缩放生命的精彩,拥抱人生的圆满。
关键词:语用学;古汉语;意象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0-0062-02
意象(image)一词,来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意象主义”运动。其主要创始人、组织者及理论家艾兹拉・庞德称意象是“理智和情感在瞬间的复合”,是“充满活力的概念旋风”。[1](他一生用英语翻译了许多汉诗,大胆地借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手法革新了英美传统诗歌,形成了意象主义流派。他认为,中国诗于新诗运动,就像希腊之于文艺复兴。可见,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是意象的摇篮,是培养意象的沃土。
在五彩斑斓、浩如烟海的古汉语作品中,意象是神韵,是灵魂,起着一种画龙点睛、无可替代的作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赋予了风、花、雪、月、云、春、笛、桥、杨柳、江水等物象以特殊的含义。如柳永词《雨霖铃》里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无一字废话,而仅仅是三个相关意象的组合叠加,却勾画出一幅离情别绪、伤感压抑的白描画。因此,意象即是物象加上作者的艺术想象和情感糅合。在古文学作品中,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它大致可被分为寓意象征、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这三种类型。
一、寓意象征
何兆熊在《新编语用学概要》中指出,语用前提可分为以下三种:(1)说话者认定的语境;(2)发生言语行为恰当的环境;(3)双方都已获知的事实。[2]作者提出一种物象作为一种象征物而被广大读者理解并接受,前提是:必须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早就存在这样一种概念,一种象征。比如说,人们常用“风雨”来比喻艰难的人生旅程,如“风雨兼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屋漏偏逢连夜雨”等,而不会使用“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等意象。这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一种约定俗成,只要一读到它,便能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意味。再如自古以来人们都用花来比喻女性。“袅袅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是典型的形容十三四岁的女孩的诗句;“花容月貌”、“如花似玉”、“闭月羞花”、“人面桃花”等等指女性的美貌;男性追求女性有“拜倒在石榴裙下”和“寻花问柳”的不同;妇人出轨称作“红杏出墙”;哭是“梨花带雨”;笑是“花枝乱颤”;林黛玉“葬花”表现了她把自己比成落花而顾影自怜;贾宝玉“护花”、“种花”的诗句又见证了这位公子哥儿风流多情的本性。在古汉语里,花就是女性的象征,在一些文学作品里,甚至可以看做是女性的化身。因为它是那么的阴柔、弱小与美好,与女性气质相吻合,以至于人人都认为它应首当其冲地成为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代言人。就连《孔雀东南飞》里那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刘兰芝在山盟海誓时也不忘将自己比喻成花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个意象甚至流传到了国外,为外国文学家所接受。从艾兹拉・庞德的那首里程碑式的意象主义短诗《地铁站掠影》中的诗句“湿漉漉的黑枝上,悬挂片片花瓣”,我们知道这些“黑枝上的花瓣”实际上指拥挤潮湿的地铁车站里偶尔闪现的几张年轻女性和孩子的鲜嫩的脸庞,和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在作者心中激起了灵感的闪现。与此相反,读中国著名的意象派古词《天净沙・秋思》,读者仿佛置身于一派浓浓的落寞凄凉的氛围之中,尽管这首词没有一句叙述和议论。这完全得益于“枯藤、老树、昏鸦、夕阳、古道、西风、瘦马”等一批意象呈现给读者的一幅那么颓废、那么无奈的画面。
二、塑造人物性格
有时,同一物象还可以有不同的语用意义。《红楼梦》是无比娴熟地运用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特别是语用意义的杰作。它塑造的众多个性丰富的人物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书中公子小姐鲜明的性格不仅体现在日常言谈举止上,而且作者还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他们所从事的封建贵族文化专利――吟诗作画。古人云:文如其人。书中不同人物所作的诗均代表了不同的内心想法。例如第三十八回众小姐作诗,同样一个,在各人眼里,却是见仁见智,更折射出他们不同的性格。薛宝钗在她所作的《忆菊》中有两句:“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这勾画出一幅傲视群芳的艳丽图,显示出薛宝钗独立能干、高瞻远瞩、世故乐观的个性,至于她流露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野心,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林妹妹就大不一样了,她的一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愁心?”,让我们看到一朵期期艾艾、顾影自怜的风中黄花,这暗示着她多愁善感、悲观狭隘的性格。“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这不是湘云又是谁呢?这一格外清新愉快的图重现了单纯可爱而又天真烂漫的史湘云醉卧红芍的经典画面。探春的《簪菊》所取的是一个插菊入发的动感十足的意象,表现了她敢想敢作、标新立异、不畏人言的政治家素质。最后,在贾宝玉的“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种菊》)里呈现的是一幅种花人不辞辛苦地浇水施肥的景象,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怜香惜玉性格的写照。的各种各样的意蕴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每一处菊景都张扬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众多人物形象被表现得更加鲜明生动,相互映衬,就像一幅各具姿态、形象万千的图。
三、显示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
同样是意象,在昭示认为命运方面,往往能与上下文遥相呼应,增加神秘感与悬念。在《红楼梦》第五回里,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都各自用一幅画来展示,简单明了而给人印象深刻。如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中的意象,暗示了女道士妙玉虽身居道观,却最终抵制不了诱惑,对怡红公子春心暗动的事实。而恶狼追扑美女的画面又暗示了迎春误嫁中山狼,结果被折磨而死的命运。这些简洁明了的意象实际上是对情节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起着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诗经・召南》的《有梅》里叠加了“有梅,其实七兮”(梅子成熟了,要落下来,树上的梅子只剩十分之七)、“有梅,其实三兮”(梅子成熟了,要落下来,树上的梅子只剩十分之三)、“有梅,顷筐暨之”(梅子成熟了,要落下来,树上的落梅已装满了竹筐啊)这三个连续的意象,象征着妙龄女子的青春发展趋势:即越剩越少,直到丧失殆尽,就像这成熟的果实一样,绚丽但短暂。成熟的梅子因乏人采摘而越来越多地落下,伴随着女子一天天变大的年龄,她多么渴望有一个小伙子快来把她娶走啊!如此情景交融,更加生动地刻画了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紧迫感,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花开堪折终须折,莫教无花空折枝”的图景来。
总之,一个物象,在特定的环境中被作者赋予了特定的语用意义,就成了意象。可见,意象是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密切相关的,它实际上是作者意图的代言人。通过分析它,便对掌握作品的脉络与灵魂有所帮助,而上述意象类型是语用分析中较常见的三种类型。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