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职称改革

中小学职称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职称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职称改革

中小学职称改革范文第1篇

>>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之我鉴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变迁及思考 地位与权益: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究 本年度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贵在落实?? 聚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人社部:推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云南省全面启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在云南省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及改革的相关研究综述 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变迁*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元分析 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之我见 “专业对口”的困惑与中小学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制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中央职改领导小组.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的通知[EB/OL].[1986-05-19].http:///falvfagui/fg22598/58021.shtml.

[4]山东潍坊出现首位正高级小学教[EB/OL].[2011-01-14].http://.cn/gnxw/content/2011-01/14/content_3590843.htm.

[5]潍坊教育信息港.2009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在三省市试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9:73.

[6]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Z6):84.

[7]人社部.明年推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J].基础教育论坛,2014(01):61.

[8]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EB/OL].[2013-04-15]http:///news_view.asp?newsid=838.

[9]职称评定滞后:“小学科”教师遭遇发展瓶颈[EB/OL].[2014-04-29]http:///a/20140429/027062.htm.

[10]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需任教农村一年[EB/OL].[2012-12-13].http://.cn/index/content/2012-12/13/content_4052603.htm?node=20908.

中小学职称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药剂学;课程改革

一、课程现状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从教十几年来,《药剂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所拿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然而我们在校学生文化课的水平也是一降再将。尽管我们想的是学生水平再低到专业课时也该学了。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上课睡倒一大片,你尽管讲,我依然我行我素”。这种现象使得我们老师上课非常犯难,老师自身所带来的不仅是体力、脑力的疲倦,更是心理上的一种压抑,没有满足感、成就感。这样就使得老师上课的随意性加大,想讲哪里就讲哪里,讲到哪里算哪里。学生的现状、教师的授课都局限了教学的向前发展。这样教与学之间就更加显得矛盾重重。

二、分析原因

1.学生的生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使得初中阶段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都涌向高中,争取大学学历。那么不言而喻来到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就是些“差生”了。据上课过程中向学生了解,他们大都在初二已经就放弃学习了,毕业证都是“混”得。连最基本的单位换算都搞不清楚,如何让其去生产药品?

2.教材的问题。尽管我们的教材为适应学生的需求一改再改、难度一降再降。而我们的学生看到的还是“天书”。《药剂学》课本的编排职业教育特性不是很强。缺乏趣味性。只能做到“见其物不见其人”,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要求。

3.部分教师没有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部分教师依旧本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还是老一套教学方法,我讲你听,不懂就问。可曾想十年之内学生换了多少届,教改体系改了多少回,十年前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十年后根本就是两回事。这种教法怎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从何提高呢?

4.评价体系和现状不相适应。目前学生的学业评价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测试手段,一考定结果。本来没听懂,考试再给个不及格,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评价已经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现在的学生学习状况。只能削弱学生的信心。

三、改革设想

(一)关于课程内容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真正让现在的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中应多增加一些实训项目。

1.多一些参观学习的机会。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带同学们去与药剂学相关的行业参观学习如医院、药店、药厂。让学生熟悉自己日后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与所学理论知识相联系给其一个感性的认识。

2.增加实训课程比例。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感性认知要好,尽管在教改过程中已经推行的理论与实训的比例是11,但我认为根据学生的情况,《药剂学》课程自身的特性比例可以提高到13。尽量把教学理论中过多、过繁的内容删掉,少讲原理,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开始的仪器设备检查到结束时的仪器设备清洗。这样在实验中让学生多想、多练可以直观认识我们所要学会的东西,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外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开拓学生的思维、调整学生的心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外顶岗实习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可以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自己从事和胜任这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但要注意这一过程应循序渐进。

(二)关于教师

我们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是学生适应我们,而是我们适应现在的学生。从课本来说,我要走出课本,作为教材的再创者。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演示都要找到其中的亮点,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从自身来说,我们专业课老师应该做到教改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自身本身就是实践理论双具备。这样才能让你的学生信服,才能让学生看到他们的出路。

(三)关于教学方法

在中职学校我们应走出“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这种传统模式,变成“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起自己对药剂学的认知结构,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这也就必须求助于现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比如我在讲授片剂的制备时,这样来进行讲述:首先提前让学生从家中收集一些常见的片剂,认知这些片剂的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将目前常见的片剂类型展示给学生加深印象。之后将学生所带来的片剂捣成粉末,问学生如何就可恢复原状。从此引导学生学习片剂的制备过程,用多媒体直观的将这一过程表述清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学习。

(四)关于教学评价

目前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状况。我们的最终评价不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也不是要从其中筛选学习状元。我们需要的是一线操作人员、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过程、轻结果,给其信心,成就其成功。应把过程性评价放在首位,并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比例应在73.只有在评价时牢记职教特性、课程特性,同时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中职药剂学课程改革必须让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药剂学教学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唤醒学生对药剂学教学的学习兴趣和喜爱,逐步扭转其学不懂、学不会、不愿学的现状,为医药行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让其在医药领域发挥一技之长。这样也就体现出我们药剂学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职称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单片机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因为随着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片机以体积小、功能强和性价比高等特点,在工业控制、通信技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掌握好单片机技术,对中职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及职业技能的提高都大有益处。现在,这门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电子类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

单片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用到程序语言、串口通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基础知识,同时又具备学科本身单独的知识体系。目前的单片机课程教材理论体系严谨,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多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课堂教学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但中职生往往感觉内容枯燥、概念抽象、指令难记。这主要是因为中职生缺乏编程语言及计算机结构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刚刚接触数字电路,很难入门,更谈不上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通常以讲授为主,缺乏直观形象的实际操作。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单片机是电子专业所有专业课中最难学的一门课。因此,中职学校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现状及中职生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应“突出重点、强化实践”,确立重在应用的教学目标,大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以够用为原则,主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单片机课程应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的能力。

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中职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思路。

一、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单片机教材,选择通用型强的单片机型号。

有关单片机技术的教材种类繁多,鉴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薄弱,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校的设备配置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另外,单片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至少有50多个系列、300多种型号,但其核心功能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选择通用性强的单片机型号。比如,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教师易于教学,且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适合中职单片机教学。

二、针对本课程的具体特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单片机课程内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讲解单片机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演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系统应用于单片机教学时具有以下优势:1.组织单片机实验的环境简单,只要有电脑即可进行。2.绘制原理图、编制程序均在软件上实现,程序执行中各元件的运行状态直观明了,调试方便。3.由于只涉及软件,不会有硬件损坏的问题,可以避免由于设计错误而导致的硬件投入浪费。因此,在单片机教学中引入Proteus和Keil C编程调试软件,应用多媒体,能在课堂中完成软件、硬件的调试和系统集成等内容的教学。

三、利用单片机实验开发板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单片机教学的实验开发板应用十分方便,线路连接简单,而且目前已经集成了键盘、流水灯和LED显示器等通用设备,可以进行多个基本项目的实训。通过开发板的学习实践,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多个项目的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单片机及其设备的硬件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单片机P0-P3口、串口通信和中断控制的工作原理等非常枯燥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当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解决了单片机课程讲解时的内容枯燥、概念抽象、指令难记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结合多学科进行综合实践。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单片机课程后,即使掌握了单片机知识,但还是不能融合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其他课程的知识与单片机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比如与Protel课程相结合,要求学生利用Protel设计开发板的PCB图,并制作出PCB开发板,同时自己动手焊接所有的元器件,然后进行系统调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熟练地掌握Protel知识,更加熟悉元器件之间的硬件连接,对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工作特点更加了解,对单片机C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锻炼各学科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采用开放实验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践观摩。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校企合作,使实践教学不只停留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这样也将企业的优势资源服务于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单片机知识的实用性及应用的广泛性。这样的企业顶岗实习,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也可以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知识讲座,这样学生既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专家请教,又能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提前做准备。

六、改变教学评价方式,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以掌握理论知识和通过考试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针对专业特点与岗位需要,精心选择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实训项目,并采用企业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自行编写项目实施方案。这样,由于对教学效果的衡量采用了更客观的企业标准,不仅能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紧跟社会需求和行业要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缩短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值得广泛推广与借鉴。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技能大比武,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单片机课程较为普遍的考核方式是期末闭卷考试和单独实验项目的考核。单片机重在应用,这种考核方式很难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全面、综合地反映教学效果。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评价应突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主要应侧重于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能力、调试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考核办法:平时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平时考核占3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平时测验,作业和课堂表现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平时测验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实践技能考核占30%,包括实验、企业实训和技能竞赛,在每个模块的项目实践过程中,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占40%,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采用“试题库”形式,实行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器件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实际应用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现场评分。这种考核形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超越了一次期末考试决定结果的传统考核办法,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效果较好,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杰.单片机技术应用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耿长清.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中小学职称改革范文第4篇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偏理论讲解,欠实践操作性

传统的教材注重概念、条文的解释,考虑法律以外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因素不全面,不能解决法律的抽象与具体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对经济法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与经济法的实际运用存在着一定差距,理论联系实践不够,法律的适用性、操作性不强,导致课堂讲授缺乏说服力。

2.教师灌输讲授多,学生参与互动少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往往是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向学生灌输教材内容,且偏重于理论部分,无法有效地在短期内使学生进入经济法的学习情境。学生采用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学习方法,处于一种盲目跟从的地位,缺乏自主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参与实践的机会偏少,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甚至高分低能。

3.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够全面

对学生成绩评定侧重于对相关经济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反映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与建议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一些想法,以供同行共同磋商。

1.兼顾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与系统性,向项目化发展

(1)重新修订《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应知应会内容的前提下,适当精简理论,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以经济类毕业生职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充分反映市场对该门课程的能力需求。与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教学形成呼应,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的基本知识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能力及解决生活中常见法律问题的能力,并注意与会计等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相衔接,强调其实用性和延伸性,为提升学生未来就业层次奠定基础。

(2)增加经济法规背景知识介绍及理论分析。目前我国经济法类教材普遍存在对法律条款解释较多、分析较少的问题,导致学生只知条文,不理解背后的目的,最终导致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缺乏,对一些非常规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因而,教材应增加必要的法规出台背景知识介绍及法规条文的理论分析等。例如讲到我国《反倾销法》时,可增加该法的立法背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国外的大企业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后通过低价倾销几乎垄断相关行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打击极大。比如日本的富士胶卷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占据了中国胶片市场70%的份额。在其他行业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以新闻纸行业为例,由于加拿大、美国以及韩国企业的倾销,导致我国的新闻纸行业产量急剧萎缩,减幅达到20%,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中国的新闻纸行业毫无前途可言。基于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要求和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调节市场主体竞争关系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反倾销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相应的法规条文,从而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3)教材章节前增加引导案例。经济法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材中案例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具有典型性的真实案例。例如讲到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时,笔者先引入了大家都熟知的宝洁公司(WHISPER、护舒宝同为其注册商标)状告北京国网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以“WHISPER”为标志在中国互联网上抢先注册域名一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国网公司的该行为是否合法?如不合法,不合法之处何在?此时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知识,让其对案例进行初步探讨,但教师不作点评,而是带着学生的问题讲授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再作点评,讲授完结后,再让学生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根据需要,随时补充思考、讨论等内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一般是在一章或一节内容结束后,给出相应的复习思考题,这样的体系设置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某一个具体内容时及时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教材各章节内容中,根据需要适时插入一些“小思考”、“小讨论”。例如讲到《公司法》中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是年龄刚达16周岁的学生,可以担任公司经理职位吗?为什么?讲到《合同法》中的合同种类时,可插入小讨论:加工承揽合同是单务合同还是双务合同?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有目的地开展教学,与学生不断互动,启发引导学生。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动态修订教材。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笔者学校与珠三角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利用这一便利,与企业密切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岗位设置和经济活动,根据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编写教材内容,让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一致(这些都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日常性、实用性强的工作任务,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实现毕业生上岗零过渡。

2.改革教学方法

(1)压缩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开展讨论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参与发言,仅维持秩序和提示。例如笔者讲到《公司法》关于公司合并内容时,引入了当时社会热点新闻――可口可乐公司欲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一案(当时我国商务部还未做表态)。当时多数学生持赞同态度,认为这是公司行为,属于一般的公司合并,只要细节符合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就没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汇源果汁是我国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如被收购,那民族品牌何在?可他们当时还没有找到法律依据。到后来讲了《反垄断法》,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法律依据反对此收购行为,认为该收购对正常市场竞争不力。正反双方争执不下,为此学生每天都追新闻,等商务部的裁定,虽然商务部的裁定是到下学期开学初才宣布的,而我们的课程上学期末已然结束,但学生的热情依然很高,他们后来告诉笔者:“我们赢了”。感觉他们就是真正的法官,真理就在他们手中一样。那时,笔者比他们更开心,因为笔者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2)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有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取得的。多媒体技术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视听的需要,更有助于实施案例教学。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录自《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电视节目中的案例来具体分析,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以情境教学强化学生实操技能。笔者学校所在的广东省地处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经济类毕业生多在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就业。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学校专门设置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实务等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完全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例如企业如何注册,合同拟定、报关法律手续等。教师将这些内容纳入到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达到学训一体的要求。

(4)注重工学结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和环节的实训实习,仅靠单一的校园实习、模拟实验室实习等远不能满足要求。只有让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实训上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学校多次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课程实习,而且每次实习尽可能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广泛地了解不同企业,扩大与社会的接触。比如学校选择了股份有限公司顺德科龙、外商投资企业佛山丰达电机公司等单位作为课程实习基地。这些课程实习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助于学生经济法知识的学习,对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学生了解专业就业信息也有积极作用。

3.改变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传统的书面答卷形式的单一考核方式,只能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测试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笔者建议将经济法课程考核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平时案例讨论课参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应作为一个重点考核内容,且应占总成绩的50%;二是平时作业及出勤情况应占总成绩的20%;三是期末书面答卷情况应占总成绩的30%。这样的考核结构有利于全面检验学生经济法知识的理论学习效果和实践运用能力,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比较科学、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上述关于经济法教材、教法、成绩考核的改革措施,是笔者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一定实效,故草撰此文,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冯永平.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1).

[2]李宾,张宗浩.论《经济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方法更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黄若君.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中小学职称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是产品成本的竞争,成本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必要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拥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适应用人单位成本核算岗位需要的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本会计面临新的环境,如自动化制造程序的应用,减少人工支出,增加制造费用。以传统生产环境为背景的成本会计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适应企业对成本核算人员的要求。因此,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一、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与结构不适应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制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机器和计算机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大量取代人工,现行中职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较大,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少。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人工成本比重不断下降,制造费用急剧增加,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不准确,造成成本信息失真,进而会使管理决策失误。

现行的中职成本会计教材结构主要包括六个层次:一是成本会计总论;二是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三是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包括各种费用要素的分配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四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五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六是成本报表及分析。教材内容注重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叙述,并且分开多章节讲解,容易混乱,学生不能把成本核算理论知识与产品成本计算操作有机结合,对成本会计学习不感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基本沿用“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教师先把成本会计的概念、原理、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等理论进行“纸上谈兵”。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只是在期末让学生集中一至二周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实训。由于成本会计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多,理论抽象,一些学生只是一知半解,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时无从下手。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是注重知识传教,对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成本核算实践能力。中职学校的教师一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讲台上课,虽然有一定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但对企业产品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管理要求不太熟悉,缺乏真实的经济活动经历和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经验,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能力和业务综合能力不强。授课时,理论知识照本宣科,成本计算数据照套,应用实例资料不充分,例子落后,不符合新的生产环境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影响成本会计的教学。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要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生产企业现行成本会计管理的实际,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

(一)完善成本会计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结构。

如今,很多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高度电脑化、自动化,改变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产品生产成本计算重点应放在制造费用分配上。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应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作业成本法就是以作业为基础,将产品生产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更准确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作业中心,如订单作业、生产作业、质量检查作业等,制造费用根据成本和作业之间的关系分配。作业成本法较好地反映了制造费用成本的同质性,提供了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管理决策。因此,成本会计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切合实际。

另外,在成本会计教材编写上,应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用实例完整描述,其中介绍一些必要理论与方法。例如,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的方法,在教材编写及教学安排上,把品种法的核算程序用实例具体介绍,把各种相关的核算理论与方法融在其中学习,让学生对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完整的认识。理论知识在实例运用中学习,不会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更好。

(二)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教学要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实际相结合,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型的教学,满足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的需要。

1.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本会计》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成本会计的核算步骤、核算方法等,离开实践环节,就变得难以掌握。在教学上要改变先理论后实训的模式,实行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例如,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教学中,根据企业生产车间情况,编制仿真的成本会计实例资料,按照成本核算步骤,安排工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材料、人工、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成本报表的编制与成本分析等核算工作,以解决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合理构建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与成本会计岗位应用融为一体,这样既适合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又使教学过程具体化,更接近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实际情况。

2.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成本会计有数据多、表格多、计算步骤多、方法体系复杂的情况,学生觉得难学,没兴趣。因此,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采取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利用情景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认识成本核算流程教学上,采用情景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和成本会计的工作过程视频。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参观生产过程和了解成本会计岗位设置,使学生明白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会计人员是怎样进行成本核算的,对成本会计有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又如在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教学上,利用演示教学法,把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制作成课件和视频,把成本会计理论表现得生动、有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元的成本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所学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以笔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40%;技能考核占50%,利用表格多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完成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及分析等过程,采用成本核算步骤及账务处理的结果考核学生掌握操作的情况;学习态度占10%,学习态度是学生道德素养的一个方面,它对将来就业的工作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三)加强成本会计师资力量的培养。

要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成本会计任课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及时了解现代环境下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新变化,熟悉企业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对成本会计的新要求,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中职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到生产企业会计岗位锻炼,一是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可以让教师取得企业成本核算的真实案例,从而设计仿真的实训资料,更好地解决成本会计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现代生产企业在成本核算管理上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必须顺应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培养符合企业成本岗位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跃.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