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区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区建设范文第1篇

发展是硬道理。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怎样使得我县园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怎样发展过程中解决困绕发展的难题,根据本人在园区三年跌打滚摸的感受和不时外出到先进地区的学习和感悟,结合本次在全县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如下个人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必须坚定不移抓好园区开发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区域强县”,区域强县的突破点是工业,工业的主战场在园区。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园区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主载体,改革开放的主窗口,对外宣传的活名片,就业致富的主平台,并将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园区建设与发展,重新树立了**的内外形象,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园区也由此成为振兴**的希望所在。实践证明,建设园区是符合我县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然而,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虽然自我纵向比,我们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横向比,无论是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高,与先进地区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这次县委、县政府组织到合肥有关开发区参观学习后,感触更深。为此,我们一定要克服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我们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本,容不得半点松懈。在咄咄逼人的区域竞争中,小进即退、慢进则衰。我们要实现追赶并跨越,实现在皖西南地区率先崛起,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小步慢跑,必须加大步子,加快步代,必须以超常规的手段,必须付出几倍于人家的努力,奋起直追,实现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园区经济既市场经济,又是领导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领导重视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当前,我县园区建设和发展正处在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平台攻坚阶段,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再加强,否则,要实现追赶跨越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进一步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园区是实现振兴**的希望,园区的事就是全县的大事,是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所在。脱离了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园区建设将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发展高于一切,大局高于一切”的理念,不争论,不扯皮,勇于负责,同心协力,真正把园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共同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一个地方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发展环境有多优,发展的空间就会有多大。影响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都可以直接引进,唯有发展环境不能引进,只能靠自身努力来改善和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是不断向前迈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实现追赶跨越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县委、县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动真格,再一次掀起解放思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热潮,为我县园区实现快速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必须扎实有效破解园区发展难题

园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性的事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坚持在困境中求突破、在发展中解难题、在挑战中抓机遇是实现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从解放思想入手,着力解决园区用地不足问题

“用地不足”是目前各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难题。但同样的区域、同样的条件的开发区,却往往有着不同的发展结果。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近期园区管委会组织了考察团,前往怀宁、安庆、贵池、南陵等开发区实地考察学习,在解决“用地”途径方面感触颇深,深受启发,特别是贵池工业园,起步我我们迟,入园项目比我们少,但他们已经报批并已经完成“三通一平”的储备用地近5平方公里,确实令人羡慕。究其经验,、计划报批、土地置换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解放思想,敢于打政策“球”,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和国有及集体未利用地,大胆实施。众所周知,我县园区同样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同样有那么多荒山荒地、同样有国有及集体林场,同样不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解放思想,敢不敢沿着“政策红线”,再次打一记漂亮的“球”,否则,我县园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实现追赶跨越就将成为空谈。

(二)从经营园区入手,着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目前,我县园区已规模初具,人气很旺,发展态势看好,具备“以园养园”的基本条件,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确定第三产业及社会公共事业进入园区的具体政策和规定,允许实行土地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地生财,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目前,明珠大市场600亩项目用地以及振兴大道两旁80米范围内用地商业运作的时机基本成熟,建议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积极筹建并有效运作园区投资公司,市场化融通园区建设资金,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辅助渠道;同时,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社会事业,促进第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园区财政收入,增强园区长远“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园区自我经营、滚动开发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从理顺关系入手,着力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

征地拆迁一直是制约我县园区快速发展的另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园区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与所在地镇村工作关系不顺、职责不清,工作机制不固定,政策连贯性不强,等等这些,造成园区征地拆迁工作一直十分被动。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根据《安徽省开发区条例》及市县已经批准发文的我县园区管委会职能权限,将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村、社区划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园区的“特区”优势和园区社会事务局等有关部门的行政职能,实行职责合一,强力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和有关社会事务工作。

(四)从完善职能入手,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不高问题

要实现我县园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切实解决园区管委会职能不全、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环境”问题。园区建设多年,大部分行政职能仍不具备,管委会实质上还是一个过渡性的协调机构,为了为企业提供服务,园区管委会不得不在人手紧缺情况下,周旋于县直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这样,势必会延误时间,降低办事效率,不时导致许多投资商的严重不满,从而影响了整个**发展环境。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县早已批准的关于园区机构和职能文件,尽快完善园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制,切实落实园区管委会相关职能,真正做到简政放权。组建“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单位设在园区的派出机构,受园区管委会和业务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真正落实部门在园区的工作职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真正做到“区内事情区内办”,使我县园区能真正成为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环境优化的现代型经济“特区”。

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园区建设

园区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要求我们在快速推进、努力实现追赶跨越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县园区目前发展现状,提出如下两点建议性意见:

(一)高起点重新规划园区,走园中园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路子。“规划设计是园区建设的灵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参观的园区在规划上都是大手笔,充分体现了科学规划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规划起点高、功能全、布局合理、创新意识强,更关键的是规划执行得力,实施到位。这一点,对我县园区建设具有相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我县园区建设初期,为了提升人气,尽快形成聚集效应,规划档次较低,且未能严格按照产业规划执行,导致环保等方面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的“非工莫入”的招商理念,导致园区目前配套服务功能严重跛腿。

根据成功开发区经验,没有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业、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必将制约第二产业的发展,开发区也将很难做强做大,没有产业规划或不执行产业规划的园区,必将自食其果。为此,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建设现代化园区作为我县新城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当中,聘请高规格的规划设计院,调整规划,坚持科学性,突出前瞻性,注重开放性,强化协调性,体现兼顾性,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园区中长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机的衔接。

提升产业规划,完善配套功能,将园中园建设与配套服务业并肩发展。建议按照已经初具规模的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重新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园中园”发展格局。改变“非工莫入”的单一产业规划布局,根据“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园区第三产业、社会公共事业等其它功能区,建议尽快出台园区关于第三产业及社会事务业的招商引资政策,逐步引进医院、学校、宾馆、超市等配套设施,让园区企业老板可就近休闲、职工可就近就医、子女可就近就学,形成以“工业为主、二三产业配套、社会事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开发新区。

(二)严格招商入园项目论证,实现园区建设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我县园区通过一定速度的量的积累,已经颇具人气,随着规划档次的提高和园区发展需要,我县园区已经具备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应该立足长远,兼顾经济效益与发展质量的平衡,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所以,入园项目不能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必须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园区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教园区;双元制;本土化;园区化

职业教育主要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立足于学生职业素养发展,以满足未来岗位需求。职教园区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举措,要进一步突出职教园区整体效应,积极探索双元制教学,有效放大职教园区建设的整体效应。

一、双元制概述

双元制模式源于德国,是在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培训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要经历两个不同场所的培训:一是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二是在校外,通过与企业、单位等进行合作,重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

双元制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实践性。学生除了要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的知识学习外,还必须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学习,进行专项的技能训练。二是广泛参与性。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参与主体不仅仅是职业学校,还引入了企事业单位。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提升职业教育学生专业化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职教园区建设的双元制探索

职教园区建设将零散的职业院校集中起来,有利于集中区域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因此,职教园区背景下,双元制教学模式将更加便捷,更能够发挥园区效应。

1.突出政府宏观设计

职教园区是城市规划背景下的产物,在职教园区双元制推进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设计。政府要将职教园区建设与企业产业园区建设协调起来,推动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的有效互动。在推动双元制时,政府要将职教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由政府出资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同时建设好配套措施,包括宿舍、食堂、图书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等。

2.双元制本土化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中国运用,必须要解决本土化问题,以提升双元制的普遍适用性。在功能定位上,将职业院校与培训中心隔离开来,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课教学,而实践教学则由职教园区培训中心承担。培训中心按照德国双元制标准,结合职教园区院校具体实际,建立起涵盖职业院校、培训中心、企业等主体在内的多元互动机制。

3.技能培训园区化

职教园区建设形成了整体效应,在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园区化模式实施。由职教园区统一部署,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招生,实施订单式培养。

学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需求与意愿再进行职教园区内院校学生名额分配与专业分配,并签订培训协议、用人协议等。职教园区培训中心按照产业园区的工作流程,实施双元制培训模式,在培训中一律采用企业标准,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学生考核方面,采用企业生产要求实施考核,培训中心以“准企业”身份实施培训。

4.双元制机制创新

为了提升职教园区双元制实施效率,需要进行相应的机制改革与创新。

首先,培训中心要执行企业化运行机制。职教园区培训中心由于是模拟企业实施培训,因此要有别于传统的实训基地,采取职教园区负责制,由职教园区管理中心实施企业化运行机制,借鉴企业实施总经理负责制。培训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不仅和职业院校是合作关系,和企业也是合作关系,是异于职业院校、企业的第三方机构。

其次,实施独立的人事管理。职教园区培训中心主要采取培训师培训的方式,由培训中心聘请培训师,实施培训师上岗制度。培训中心的培训师主要通过三种招聘途径,一是从人才市场招聘高级培训师;二是由职教园区各院校实践教师转岗而来;三是从企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培训师的人事管理直接由职教园区培训中心实施,按照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实施考核。

第三,学习与培训机制创新。职教园区双元制在实施过程中,推进的一个重难点是如何实现学习与培训的协调。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交叉机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班,例如将学生分为A、B两个班,A、B两班按照一定的时段轮流学习与培训,如按照学年实施2+1模式(两年理论学习,一年培训学习),或者按照学期实施1+1模式(一学期理论学习,一学期培训学习)。

总之,职教园区建设的双元制探索对于发挥职教园区的整体效应具有积极的意义。职教园区建设背景下,双元制必须要根据园区特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路径,推动职教园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促使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园区建设范文第3篇

1蔬菜示范园区建设定位问题

蔬菜示范园区建设要以开发区的思路、工业化的理念,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科学规划、大胆创新、有序推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蔬菜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展示区、循环农业先行区、机制创新试验区、涉农项目集聚区、对外农业合作区。

2蔬菜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问题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八化”建设为目标:

一是基地标准化。蔬菜示范园区内及周围无废气、废渣、废水污染。园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排灌条件良好,基地集中成片。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作业道。园区内架设三相电,满足机械用电,全面架设喷灌或滴灌设施。

二是经营规模化。要以培育法人农业为目标,蔬菜示范园区经营性土地实现充分流转,承包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农民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全部实行规模化经营。

三是产业集群化。要按照“突出主导品种、配套先进技术、生态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思路,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形成产供销、生态休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四是产品高端化。要突出一个“精”字,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针对性地培育特色,重点发展抗逆能力强、商品性好、产量效益高的高档蔬菜。

五是技术现代化。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覆盖技术、硝酸盐污染控制技术、黄板诱杀技术、“三避”栽培防病技术、设施内控湿防病技术、生物农药施用技术等首先在蔬菜示范园区推广,使其成为先进技术示范区、现代农业样板区。

六是生产生态化。以有机肥为主,控氮、稳磷、增钾,针对性施用微肥,提倡施用蔬菜专用肥、生物肥和复合肥。重施基肥,少施、早施追肥,收获前20 d不施用氮肥。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肥或生物肥料、硝态氮肥、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有机或无机肥、未腐熟的有机肥。商品蔬菜在收获期不允许使用粪水追肥。以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使园区内蔬菜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七是管理企业化。要在蔬菜示范园区建设上引入市场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运作,各项政策项目公开透明。对入园区主体实行公开公平招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八是服务社会化。要整合农业科技服务力量,创新农业服务形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各环节全程社会化服务。努力做到“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结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到位率。

园区建设范文第4篇

一、激励对象

“两区三园”即:港闸经济开发区、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陈桥片区)、机电一体化工业园、都市产业园、科技产业园。

二、激励内容

1.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工业园区预拆腾地(含拆迁交地,下同);3.工业园区共建共用。

三、激励形式

(一)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激励办法

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陈桥片区)、机电一体化工业园、都市产业园、科技产业园等四个特色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度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实施需要,提出建议,经区政府确认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区政府给予工程实际造价80%的补贴。

(二)工业园区预拆腾地的激励办法

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陈桥片区)、机电一体化工业园、都市产业园、科技产业园等四个特色园区的预拆腾地实行如下操作程序和激励办法。

1.计划确定。各园区属地街道(乡)的预拆腾地计划由区政府统一下达。

2.实施程序。各园区属地街道(乡)必须严格按照区政府下达的预拆腾地计划要求组织实施。各园区属地街道(乡)必须先将预拆腾地项目报区发改委备案,然后由区拆迁推进办审核拆迁补偿方案(含具体拆迁户、拆迁面积等),最后报区财政局认定后组织实施。

3.补贴办法。(1)各园区属地街道(乡)按照程序实施的预拆腾地项目,区政府给予拆迁费用(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拆迁、拆迁评估和拆迁管理费用,下同)80%的补贴。(2)预拆腾地地块范围内,经区政府批准建设的项目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期开工后,园区属地街道(乡)承担的20%部分的拆迁费用,由区政府全额返还;未经区政府批准建设的项目所用地块,区政府已支付的预拆腾地80%部分的补贴,由属地街道(乡)全额归还区政府。(3)预拆腾地地块范围内所发生的前期费用及土地租金由属地街道(乡)全额承担。

4.各园区属地街道(乡)的拆迁交地任务必须在区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每推迟一个月,补贴比例下降5%,补贴下降的部分在区财政与属地街道(乡)财政综合结算时扣除。

(三)工业园区共建共用的激励办法

1.招商引资项目无基数共享。街道(乡)、开发区引入新项目和企业进入非属地园区后,在统计考核时,其当期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的经济指标实绩,招引单位与落户园区的属地单位双方按各50%计算;同时,落户园区属地单位分别各给予项目第一招引人(单位)和招引单位一次性奖励标准均为注册资本实际到帐额的5‰。奖励兑现由区招商局和财政局共同负责监督。

2.现有企业项目基数外共享。街道(乡)、开发区现有企业整体迁移至非属地园区的,项目建成投产后,以该企业前三年的税收实绩按20%、30%、50%为权数计算财力基数,基数内财力归原属地单位;超基数部分,原属地单位与属地单位按各50%比例分成(开发区原财政结算体制不变)。迁移企业注册新企业的,必须注册在迁移落户的园区;现有企业应扩建需要,异地新上项目的,不在本范围。

3.园区内项目属地化管理。园区内项目和企业均实行属地管理,由属地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对异地落户的项目和企业,招引单位必须履行联系、协调、配合的责任。

4.加强招商信息管理。为使符合园区特色、互相关联的项目能按产业特征直接进入特色园区,提高项目集中度和关联度,降低招商引资前期成本,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区招商局要加强招商信息管理和源头控制,尽量使符合产业特色的项目由特色园区管委会直接洽谈。

四、资金拨付与管理

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预拆腾地资金拨付与管理。区城建开发总公司设立专门的台帐资料,负责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预拆腾地费用的拨付、结算和管理。各园区属地街道(乡)也要设立专户,明确专人负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做好与区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对接工作。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预拆腾地费用按照各自承担的比例,分别由区、园区属地街道(乡)依据工程进度按比例拨付,区财政局对区城建开发总公司和园区属地街道(乡)资金拨付实行监督和管理。

园区建设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起点规划园区、高标准建设园区、高水平管理园区、高速度发展园区”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百亿园区”大竞赛活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百亿园区”大竞赛活动,到“十二五”末,经济技术开发区、鼎城经济开发区、汉寿经济开发区、澧县经济开发区、临澧经济开发区、石门经济开发区和武陵工业园、安乡工业园、桃源创元工业园、津市工业园、西洞庭食品工业园规模工业总产值均突破100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进入全省“千亿园区”行列。

2011年,全市11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0%以上,“百亿园区”达到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以上,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以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彰显园区特色;加强实践探索,力争在管理机制、用地机制、融资机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二)具体目标

1.规模工业总产值。201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170亿元、鼎城经济开发区完成120亿元、桃源创元工业园完成110亿元;石门经济开发区和津市工业园完成9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澧县经济开发区完成60亿元,汉寿、临澧经济开发区和安乡工业园各完成40亿元,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完成16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⑴基础设施投入:201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3亿元,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完成2亿元,其他开发区(工业园区)各完成5000万元。⑵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40亿元,鼎城、澧县、临澧、石门经济开发区和津市工业园各完成15亿元,汉寿经济开发区、桃源创元工业园和安乡工业园各完成10亿元,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完成6亿元。⑶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201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亿元项目5个;石门、汉寿、澧县、临澧、鼎城、津市、安乡工业园区和西洞庭食品工业园,桃源创元工业园亿元项目各1个以上。

3.入库税金。2011年,全市各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35%以上。

4.净增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净增亿元企业5家;鼎城、汉寿、澧县、临澧、石门经济开发区和津市工业园各净增规模工业企业7家,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和安乡工业园各净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桃源创元工业园净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同时各净增亿元企业1家。

5.园区特色。鼎城、汉寿经济开发区和津市工业园以装备制造业、西洞庭食品工业园以食品产业、桃源创元工业园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园区特色考核项目,其他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特色考核项目。上述产业产值增幅高于所在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幅15%以上(专业园区除外)。

6.创新机制。在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封闭式运作模式,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中心,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建立灵活机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用地机制上,实现工业用地向园区倾斜,确保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对入园工业项目严格把好产业政策、规划环保和投资强度关,提高“两型”项目入园比例,严格杜绝“两高”项目入园;提高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确保新入园项目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0万元/亩以上。在融资机制上,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开发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中社会融资不低于7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要强化对“百亿园区”大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日常工作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优化环境、规划修编、行政审批、前期工作、引进开工等方面切实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将各项责任层层分解,明确到单位、到个人,加强工作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百亿园区”大竞赛活动深入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