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测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和仪器必将被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所取代,转而趋向于数字化测量时代,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工程测量的数字化能够给测量带来很大的实际效益,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相关工作负责人员要对数字化测量仪器进行认真探索,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多了解些先进测量仪器的整个发展趋势,以此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一、工程测量技术的重要性
1、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还要提供地质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
2、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
3、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基础设施完毕后,还要进行竣工线的投测,即对设备的平整度等进行跟踪测量,保证设备工艺的流畅。在建筑物的运营管理阶段,工程测量同样重要。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1、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及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利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GLONASS,以及中国的北斗一号等)在工程测量、地形测绘、施工放样、竣工测量等工程中进行高精度、动态的测量测绘,这种测量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为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亲历成绵乐铁路工程,对此感受更深。在我国,卫星定位系统的测量技术在各种类型工程控制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的测量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测量人员的伤亡率。另外,在一些大型工程中,如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工程以及长达35km的杭州湾大桥等工程,卫星定位技术在这些大型工程控制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还有实时动态差分法(RTK)测量方法,其精确度达到厘米级别,进行实时动态分析,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测量外业作业效率。
2、摄影测量技术及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是将数字化摄像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等结合在一起,为工程测量提供三维、非接触性、效率高、测绘成果多的测量方法。此种测量技术多用于航空测量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4]等情况。摄影测量技术中遥感(RS)测量技术以遥感卫星为支撑,融入多光谱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为人们通过空中摄影技术获得对地基础地理信息的收集与利用。RS 测量技术具有同步性、时效性、经济性、先进性等优点,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得到应用与推广。RS 技术的应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更为直观准确的测量图和地籍图,对工程测量进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TMS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TMS 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TMSSetout隧道放样和TMSProfile 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两者有共同的数据处理平台TMSOffice。其中,TMSOffice 主要用于管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和定义工程数据。TMS 隧道测量系统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是最新的技术,引水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地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早引水隧道测量中使用TMS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机载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量,并且全站仪还可以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数据保存到其CF 卡上,这些测量的数据精度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可以使用TMSOffice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性能也很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格式,例如PDF、EXCL、TEXT 等格式。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详细的各种信息,像断面列、超欠挖面积列、断面桩号、断面点列、施测仪器、日期和人员等信息。这个软件还可以进行地质超挖面积的计算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断面中心等计算。总之,TMS隧道测量技术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4、遥感(R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之所以普及得如此迅速,是因为它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目前,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成为了对地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可以为工程测量中快速地提供基本地形图、地籍图等,十分便利。
5、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测图技术是在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形成图像的过程,也称计算机成图技术,在实际的野外测量工作当中,通常应用大比例尺来进行实地测量成图,在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时,需要对这些原图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如果地面数字图能满足一定的精度及比例尺要求,则可直接通过常规的测量方式、摄影及数字化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然后在计算机自动化的成图软件的帮助下,使地图中的坐标点用数字的形式表面出来。通过分析其技术应用的原理,可以发现数字化测图技术也是以传统的纸面测图原理作为基础,同时采用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图形处理方法以达到实现地图住处测量数据的获取、转化、识别、存储、处理机修改绘图等一系列工作内容,最终得到有用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还可对电子地图进行高效、便捷、保真的进一步数字化处理。
6、测量机器人的应用
测量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的全站仪,通过伺服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并集成激光技术、通信技术和CCD技术于一身,可在测量过程中实现自动识别目标、跟踪目标及自动照准、测角、测距、记录等全自动化功能。测量机器人由球面坐标系统、操纵器、换能器、计算机、控制器及多种传感器等组成。测量机器人通过目标捕捉系统发射的扇形光束和光束探测器快速识别判断目标,然后锁定、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精确照射和测量,测量过程中即使遇到影响通视的障碍,也能锁定目标,如果遇到目标失锁,只需测量人员发出搜索指令,就能重新快速锁定目标。一些测量机器人供应商为用户提供了二次开发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该平台实现所需要的自动测量功能。目前,测量机器人已用于自动变形监测,如地铁隧道、矿区边坡、滑坡体、大坝等变形监测。此外,还用于隧道、桥梁等工程的精密监测以及工民建施工测量、地质勘测、水电测量和矿山测量等领域。
关键词:工程;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它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从工程的角度审视,常见的工程有建筑工程、道路(含公路与铁路)工程港口工程、国土资源工程、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电力工程以及海洋工程等。
1..工程测量的四个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 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和配合地质勘探、水文测验进行测量。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有人工测图和航空测量两大类。人工测图是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再依据控制点对地物、地貌的特征点进行逐点测绘。它主要用于小范围的大比例尺成图。航空摄影测量是对地面进行空中摄影,取得像片信息,再据以测绘地形图。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由于测量仪器和软件系统的发展,可应用多功能的电子速测仪,迅速地取得地物、地貌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将其输入制图系统自动绘图,使人工逐点测绘的方法日趋自动化。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 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出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和高程位置,作为施工和安装的依据。一般先建立施工控制网,定出主轴线,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分别采用坐标法、交会法以及准直的方法对各个细部的平面位置进行放样,用水准或其他方法测设高程。应用激光技术建立可见的方向线或平面,使定线放样工作大为方便。还可用光电池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驱动控制设备,实现自动化定位。例如,在采用工具或盾构(一种施工机具)开挖地下坑道时,就已采用这种自动化的设备导向。应用陀螺经纬仪在地下坑道中测量方位角,为定向测量和控制地下导线测角误差的累积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相向开挖坑道的贯通精度。
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工程竣工后,为监视工程的状况,保证安全,需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即变形观测。有时在施工阶段就已进行这种观测。它的基本内容是观测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并对观测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这项测量工作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为此除使用光学的和机械的测量方法(如精密水准测量、视准线法和引张线法)外,还可应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将观测点的空间位移转变成电信号输出,自动地进行连续观测,以提高工效。根据多次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设计和施工质量作出鉴定,借以改进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还可以判断建筑的物稳定性,预计将来的变形,为经营管理(或施工)提出建议。
2.工程测量中测量仪器的应用
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应用,是地面测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经纬仪具有自动记录、自动改正仪器轴系统差、自动归化计算、角度测量自动扫描、消除度盘分划误差和偏心差等优点。全站仪测量可以利用电子手簿把野外测量数据自动记录下来,通过接口传输到计算机,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测量数据的自动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还可以把由微机控制的跟踪设备加到全站仪上,能对一系列目标自动测量,即所谓“测地机器人”或“电子平板”野外直接图形编辑,为测图和工程放样向数字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激光水准仪、全自动数字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等仪器的出现,实现了在几何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自动读数和记录、自动检核测量数据等功能,使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描仪在高层建筑施工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国产JDA系列多功能自动激光准直仪,具有6种自动保持精度的基准,可用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的轴线测控;滑模测偏、测扭、水平测控;构筑物与设备安装放线控测;各类工程测平,变形观测等。陀螺经纬仪是用于矿山、隧道等工程测量的另一类主要的地面测量仪器,新一代的陀螺经纬仪是由微机控制,仪器自动、连续地观测陀螺的摇动并能补偿外部的干扰,观测时间短、精度高。
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关键词】地下工程测量;测量平差
Abstract:I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works,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ements of the moder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in theory development, with emphasis on the control network optimization desig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data processing, adjustment methodand summarized, and look a certai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urvey.
Key word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adjustment
中图分类号:[TU19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概述地下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地下、水下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众所周知,工程测量的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解决每一个工程问题首先得解决地下问题。地下工程是工 程测量的基础,是工程的首要也是重要问题。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地下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 (铁路、公路等)地下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地下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地下工程测量都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高速增长以及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与节省土地资源,疏导交通, 减少环境污染等,正积极开发地下空间。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国际学术会议上通过了《东京宣言》,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的开 发利用的世纪。1998年在莫斯科召开了以“地下城市”为主题的地下空间国际会议。在工程实践方面,瑞典、娜威、加拿大、日本、美国和芬兰等国在地下空间 利用领域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己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稀少、城市人口居住密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也将 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我国在地下工程实践方面起步稍晚,工程实践理论和技术相对薄弱。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施工实践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地下交通运输工程(如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下铁道、过河隧道、地下邮政运输道、地下垃圾运 输道等)和地下管沟工程(如给水、排水、雨水、电力、电讯、煤气、热力综合管沟通道)以及矿山测量方面的工程实践较多。近几十年来,地下土程暗挖施工技术 (如盾构和顶管)在地下铁道、上下水道、电力通讯、市政公用设施等各种隧道建设中有明显优点,在建造穿越水域、沼泽地和山地的公路和铁路隧道或水工隧道 中,盾构法和顶管法因为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的经济合理性而得到广泛采用。
由此可见,地下工程测量在测绘学的发展以及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作用是显著的,开发利用好地下空间、地下工程是搞好工程测量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2. 地下工程测量目前的发展状况地下工程测量的发展与现实的测量仪器、技术和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新型仪器,如何尽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反过来,有了新的 工程,如何开发新的测量仪器、研究新的测量技术与方法,来满足新工程的特殊要求。如此反复,推动着地下工程测量向前发展。因此理论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发展总 是相辅相成的。
2.1地下工程测量理论方法的发展。
2.1.1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 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的平差模型而 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网的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的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在工程 测量中,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都需要作优化设计。由于采用GPS定位技术和电磁波测距,网的几何图形概念与传统的测角网有很大的区别。除特 别的精密控制网可考虑用专门编写的解析法优化设计程序作网的优化设计外,其他的网都可用模拟法进行设计。模拟法优化设计的软件功能和进行优化设计的步骤主 要是: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模拟观测方案,根据仪器确定观测值精度,可进 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的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精度应 包括点位精度、相邻点位精度、任意两点间的相对精度、最弱点和最弱边精度、边长和方位角精度。进一步可计算坐标未知数的协方差阵或部分点坐标的协方差阵, 协方差阵的主成份计算,特征值计算,点位误差椭圆、置信椭圆的计算等。可靠性包括每个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内部可靠性)和某一观测值的粗差界限值对平差 坐标的影响(外部可靠性)。灵敏度包括灵敏度椭圆、在给定变形向量下的灵敏度指标以及观测值的灵敏度影响系数。将计算出的各质量指标与设计要求的指标比 较,使之既满足设计要求,又不致于有太大的富余。通过改变观测值的精度或改变观测方案(增加或减少观测值)或局部改变网形(增加或减少网点)等方法重新作 上述设计计算,直到获取一个较好的结果。
2.1.2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绘制变形过程曲线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由过程曲线可作趋势分析。如果将变形观测数据与影响 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计算,可得到变形与显著性因子间的函数关系,除作物理解释外,也可用于变形预报。多元回归分析需要较长的一致性好的 多组时间序列数据.若仅对变形观测数据,可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或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模,前者可针对小数据量的时间序列,对原始数列采用累加生成法变为生成数列,因此有减弱随机性、增加规律性 的作用。如果对一个变形观测量(如位移)的时间序列,通过建立一阶或二阶灰微分方程提取变形的趋势项,然后再采用时序分析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ARMA,这种组合建模的方法,可分性好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将非平稳相关时序转化为独立的平衡时序;具有同时进行平滑、滤波和推估的作用;模型参数聚集 了系统输出的特征和状态;这种组合模型是基于输出的等价系统的理想动态模型。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6-000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工程建设层出不穷,而这些工程所需的各项支持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测量方面,则推动着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推陈出新。常见的工程测量需求中,例如工程施工设计地形图的测绘、铁路中心线的位置和标高的测定、水坝桥梁等大型建筑的变形监测、流水线的安装与符合性检测、区域地表沉降监测、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等,这些都需要借助工程测量技术手段予以支持。除此之外,社会城市管理为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也需要应用工程测量等技术手段来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就算是城市交通也需要应用工程测量技术手段收集各项空间资料来以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可见,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激光、信息化、自动化等技术不断应用到工程测量中,让工程测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朝着实时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数据的管理逐步标准化、规格化,数据的应用也逐步多样化、网络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及数字化测量仪器越来越广泛应用到工程测量中。
1 光电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已是日新月异,测量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全站仪、测量机器人、电子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在工程测量中已广泛应用,不仅大幅降低了工程测量的工作强度,更为工程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新装备的应用,也改变了工程测量的技术手段和作业流程,如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施工测量、变形监测等的作业方法,GPS测量控制网、测距导线网成为控制网布设的首选,GPS高程测定、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已可以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连续定位功能的全站仪或RTK用于施工放样测量和碎部测量,免棱镜测距仪减轻了工程测量的工作强度,具有自动跟踪测量功能的测量机器人为碎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另外,测量数据处理的手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数据采集甚至实现了自动化,手工绘图已成为历史,数据计算已经全面电子化。
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的作用
GPS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测量技术的重大变革,它改变了许多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手段,大大减轻了工程测量的难度、工作量和工作强度。GPS技术具有全天候、海陆空均可进行三维定位的能力,利用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时可以方便快捷地测定高精度的三维坐标,具有高速度、高精度、操作简单、方便灵活的特点。当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工程测量中,无论是各等级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还是在单点定位、地形图测绘、线路施工、变形监测、地球板块监测、海岛海礁测量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性。随着我国各地大范围、高密度CORS基准网的全面建设完成,利用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单点定位技术和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控制网布设、碎部点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高程测定等方面已经全面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利用GPS定位技术连续、实时、自动测量的特点,加上自动化处理技术,工程测量中自动测量、实时处理、连续监测的应用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RS技术已是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手段之一
RS(遥感)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S技术的特点是不需要接触观测目标、直接通过遥感信息对其各项特征信息进行解译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利用RS技术获取的信息(如遥感影像等),通过纠正定位,可以获取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因此广泛应用到工程测量中。当前,随着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遥感测量仪器的不断推出,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RS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完全、实时、大范围的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特别是广泛应用于地形图测绘中。RS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测量成本,减少了外业工作量,缩短了测量周期,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多、直观性强等特点。在地形测绘、线路勘选、变形监测、文物保护等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集群式数字摄影工作站等新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为RS技术应用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使得R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 数字化技术成为工程测量中的主流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以往常规的模拟成图方法靠模拟采集、现场手工绘制、事后整理整饰,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而且手工描绘成图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专题成果制作困难,成果应用不能实现多样化,难以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对地形图多样化的需要。随着全站仪、RTK等数字化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专业成图系统的出现,工程测量从模拟时代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它把野外数据采集、计算机数据处理、数字制图、成果分类分层存放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内外业一体化的数字化成图系统。况且数字化测绘技术产品成果多样,能够轻松制作不同用途的专题产品,能够轻松应对各类工程测量中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成果存储、管理应用、转移等方便易行。如今,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已是广泛应用,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及其产品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多样化。随着专业数字化成图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工程图纸(如纵横断面图、宗地图等)实现了自动绘制,有效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数字化的专业成图系统不仅可直接提供纸图,还可以建立专业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的多样化应用和服务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5 GIS技术在工程测量成果应用服务中渐成主流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全面普及,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已实现数字化,工程测量进入了全数字化时代。然而,大量测量成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海量的地理信息成果数据,怎样管理和应用工程测量成果,目前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具体地说,就是将测量成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通过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应用管理的信息系统,有效管理、存储和处理测量成果;利用GIS的统计和分析更能,提供针对性强、满足专题应用的图件和统计结果,更好的应用测量成果;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测量成果服务应用和定向分发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更好地应用到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中。
GIS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也需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撑,更需要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如今,GIS技术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专业部门得到推广应用,并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6 InSar技术逐渐被重视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近期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对地测量技术,它是以合成孔径雷达复影像数据中提取的相位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整合处理和运算,获取地表三维信息和及其变化信息,精度高、范围广,且InSAR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一定的透视性的优势和特点,这种技术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这种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比如:在监测地震变形中的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大范围检测监测厘米级或更微小量级的地球表面形变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形变灾害监测领域和滑坡形变监测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等。正因如此,InSar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也逐渐得到重视,应用前景和发展前景十分广泛。
7 结 语
工程测量技术是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中的规划布局、设计底图、工程概算等所必须的基础数据资料,都要要靠工程测量技术提供相关成果,工程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将结合数字化、自动化光电仪器的不断进步,利用GPS技术和遥感技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通过GIS技术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测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个单位按照国家的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单位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要对各个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已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然而,单位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如何与原有的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建立测量一体化管理,值得研究。[参考文献:
1张革,《测量管理体系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讨》,科技经济市场,2013
2王伟伟,《工程测量内业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析》,科学传播,2011
3唐贤祥,钱海英,《大型水电工程测量管理》,云南水力发电,2010]
1.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现在许多测量单位需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所控制的测量过程,就是数据采集、处理、呈现的过程。如果长期维持过时的测量管理方法,将会出现管理不到位、重复工作,影响单位管理效率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测量管理体系融入测量工作之中,以利于提高测量外业和内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1
2.进行测量管理的法律和技术依据
测绘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是测量管理人员进行测量管理的主要依据。工程测量工作最重要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最重要的规范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对于个别工程,除政府管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在国家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行的基础上,还会针对工程特点提出一些附加的技术标准及要求。测量管理人员应根据单个工程项目的特点,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认真研究,并组织人员进行学习。
3.测量管理的内容1
测量管理一般由四个关键过程构成,它由一个基本过程和三个支持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成图的实现过程是测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基本过程,它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外业直接测量数据的过程和内业数字化处理数据的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制定测量任务:以用户的测量需求为关注的焦点;规定测量的数据精度;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工作,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检验。这些过程构成测量管理的第一项管理过程。
(3)测量管理的第二个支持过程是资源管理,它一般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子过程,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保证按时、按质、按量提供必要的资源。
(4)管理者应组织、策划和实施对测量过程的有效监视、分析和改进。这是测量管理
的另一个过程,它包括对测量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实现审核、监视,以实现效率的提高;对测量人员、测量过程、测量仪器的不合格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通过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测量管理的有效性。
4.工程测量外业的管理
(1)对测量使用的所有控制点加以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如果发生移动和损坏 ,应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2)用于工程测量的仪器,应按照规定的日期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外业前 ,列出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检查是否完好。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 ,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 ,并对上次测量成果作检核;
(3)用于测量的原有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如发现问题应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问题解决后 ,才能按原有资料进行测量和放样;
(4)在进行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查勘 ,明确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目的。同时应保持测量人员、测量仪器、测量作业方法相对固定;
(5)对于原始观测值的记录,应在现场用铅笔或钢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观测手簿中,字迹应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擦改、转抄。在以后进行工程测量内业处理前,应先对观测手簿或记录进行整理。保证各项记录清楚,填写齐全。原始观测数据,如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距离及水准测量的厘米及以下数值不得进行更改,其他原始记录不得连续涂改。外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计算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需要检核的内容,并检核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确认符合规定后,方结束外业;
(6)复核外业测量的原始数据资料,同时应该对观测手簿上的所有计算数据进行复核,包括所用的点名、测站、施测方法、观测数据以及检查记录的日期是否正确等。
5.工程测量内业的管理2
从目前的工程测量经验来看,外业测量会带来大量的测量数据需要内业处理 ,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的工程测量,其外业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已经不能简单地采用人工计算处理。对工程测量数据处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内业计算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误导以后的工作。因此表明了工程测量内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1)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成果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为避免处理结果出错,所有内业成果和计算资料必须进行复核,测量成果、处理过程等要详细记录,并签好姓名及日期。工程测量的数据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需要抄录资料时,必须认真核对。进行数据计算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步步有校核。最后,为了保证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测量数据内业完成计算后,应检核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测量技术人员对所有的测量数据,应当使用规范的手簿即时记录,文字和数字要做到清楚、整齐以及美观,对采用电子记录的数据也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妥善保存。内业数据处理的人员应该对所有测量数据的电子记录以及成果资料采取记录复核制,并且应对外业作业的测量数据成果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精度要求的外业测量成果应要求外业测量人员重新测量,待主管测量工程师检查并符合施工测量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使用并指导下一步施工。
(3)测量管理人员在计算放样数据前,应该对与测量相关的施工图纸进行整体复核,以保证由这些数据计算所得出的设计数据是准确无误的。当发现施工图纸数据与之前复核的数据结果不对应,则应该及时采取修补工作,要在放样之前 ,及时改正错误,得出正确数据,以保障施工的顺利完成。
6.加强沟通协调工作,获得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支持3
(1)加强与单位上级管理者的沟通,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置高精度、高性能的测量仪器,组建技术雄厚、管理先进的测量队伍是更好的完成测量工作的基础。
(2)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相互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作。
(3)加强与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主动支持各部门的工作,形成各部门合力支持测量工作的局面。
(4)加强各个部门工作之间、人员之间的沟通,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7.建立工程测量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3
(1)应根据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实际情况编制测量工作大纲,作为工程测量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制定劳动纪律管理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内业工作管理办法等。
(3)编写工程测量质量管理办法、控制测量精度办法、施工放样质量办法、内业质量管理办法等质量控制文件并公布执行。
8.质量控制是工程测量管理的重点3
质量控制是工程测量工作的重点,测量工作要建立“精度高于速度”的管理概念。应根据工程所需测量精度,细化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从测量人员资质、测量仪器、控制测量、施工放样、验收测量、竣工测量和图纸绘制各方面入手,对测量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测量工作,以此杜绝一切质量事故的发生。
总结
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提高工程测量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管理技术的发展,是每一个测量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现代测量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笔者通过对成功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得出提升工程测量水平的相关管理经验和方法,旨在实现的工程测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并为同在进行工程测量的管理者提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革,《测量管理体系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讨》,科技经济市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