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77-01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各科的难度都增大了,地理也不例外,相比初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更加难学、更加"高深",当然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学生面前,那就是高考,面临这个挑战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会陷入一种极端,以分数来定义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高中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发展,这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急需解决。

高中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所占的分值并不是最大的,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高中地理的重视程度也是有待提高。地理这一科目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学习地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各区域的地形地势、政治制度、文化,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增长见闻,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等。地理可以把学生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地理课是一门生活课和常识课。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学习新知识更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改进学习的方法、提高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这对高中教师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临这一挑战,高中地理教师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分层明显。高一新生是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来的,不同的学校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地区教学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有些初中地理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能学生就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而有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可能初中地理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只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这样就很难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学生分层明显,不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其次,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还是存在,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知识灌入学生的脑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氛围可想而知,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就是要背诵知识要点,多做习题,导致学生失去探索的动力和兴趣,一门本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最后,不重视地理的实践应用价值。前面也说到了,地理是一门生活课、常识课,可见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却忽略了地理的实践应用价值,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也仅限于重点、难点、考点,在教学活动中不重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新课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倡导学生死学知识。在这一问题上,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能够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死记硬背知识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毫无用处。

2.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带动整体。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授课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进行一个小的测试,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水平,知道哪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也要知道教师讲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哪一方面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哪一方面比较容易,在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看看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样的结果。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分层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弱,即使是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也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从而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其次,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地理产生兴趣,才会有探索下去的欲望,才有可能成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利用教学工具,比如在学习地形地势的时候,要多让学生接触地图,教师可以利用地图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各种地形的差异和特点。在学习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的时候,要利用地球仪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各个国家的位置,还要多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各个国家的特点。比如在学习非洲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如果要到非洲去旅游的话,沿途的植被会有怎样的变化?"等等,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感会到地理学习枯燥乏味。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综合素质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必须接受并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首位。高中地理教育的关键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

一、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化,我国中学地理教学逐渐向国际化趋势靠拢。但目前教学主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地理教师始终是地理讲台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你讲我记”的境地,地理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而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的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不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过分拘泥于课本知识,甚至对过时的事实材料与育疑问的地理结论也“照单全收”,注重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二、如何改进地理教学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且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

2.丰富教学内容

地理要体现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内容,着力体现其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活动课,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仅仅让学生简单地到课本上寻找答案,而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不再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和狭小的课堂之上,而是转向更广阔的社会和更美好的大自然。在制定活动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到活动内容的乡土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应依据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并根据地方自然环境的典型特点,当地突出的人与环境存在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根据学习内容的进度来确定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应该切合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的观察与实践。例如让学生调查本地的某一条河流,以水位变化、含沙情况、有无冰期、侵蚀和沉积的作用与形态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类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创造和实践能力。

3.进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多种多样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强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指导学生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再思考,运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思考问题。同时,教学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超越常规的大胆想象、猜测,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更新意义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发散性。

4.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人类无节制地盲目开发使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渗透环保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重视结合一定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由于当前人类活动不当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负面影响,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环保意识的渗透,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确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参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逐渐养成积极的参与意识。

5.改革评价机制

在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评价方面,不仅关注学业方面成绩,而且关注其学习能力的多种表现,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发展。教育评价必须关注教学评价改革,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使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实践表明,针对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多元的综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突破点。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以及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尽管综合性评价新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完善尚待时日,但课改实践中的一些新变革已颇受学生欢迎。例如,推广激励性的教学用语;学生作业、作品档案袋的建立与定期展评;在学习评价中吸收小组评价意见;减低笔试分数的比重;采用口头表达、绘制图表、地理小论文、过程表现及态度等综合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这些富有新意的尝试有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促进每位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并加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6.完善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有重要的榜样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该要致力于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学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修养的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身处高科技时代,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高科技,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还应具备模范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无论是知识还是师德都让学生敬佩的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学习的榜样,更好地投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和钻研之中。

参考文献:

[1]柴占学.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蒙古教育,2004,9.

[2]朱慕菊.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潘竹娟.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新教材的探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11.

[4]张晖主编.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地理教学 突破

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突破灌输式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变成了机械式的被动接受者。此种教学误区,容易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每做地理练习就心烦。为了突破这种教学误区,我们宜从以下做起:

1.变传为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单为双,搞好地理教学的双边互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在新课程教改实验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二、突破断层式的教学

自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计划实施以来,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客观上存在着许多重复和脱节现象。又加之初中九年级不开设地理课,人为地造成地理教学内容在时间上的间断状况。这就容易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上的脱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与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脱节式教学。

1.利用连结,填补断点。

尽管初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有很大差别,但有许多知识上的连结点。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内容。利用这些知识连结点就可以将初高中地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地理知识的间断点,如系统地理中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等要利用地理知识的连结点进行重点突破和补充。同时对有些初中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内容,如气候类型、自然带等在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拓宽和加深,以确保地理知识教学的连续性。

2.扎好平台,滚动提高。

初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地理景观的描述为主,而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都要比初中地理内容突出。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平台,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滚动提高,克服学生惯性的“死记硬背”现象而造成学习方法上的不连续性。积极加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传导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地理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得以强化。

三、突破程序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大都按照原有程序进行,往往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象只是表面理解,不去追求地理事象的本质,对书本盲目的遵从,不敢对教材或教师提出大胆的疑问,思考问题粗心大意等,直接影响地理素质教育的深刻性。新教材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要求教师结论性的东西少讲,注重事物的过程,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1.解惑除疑,多维思索。

有些地理事象与学生的原有地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关,学生往往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学习时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消除学生“经验式”的思维定势,纠正错误。例如,我在讲述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问题:次生盐渍化一般发生在农耕区,那么我国的农耕区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按惯性思维,学生推出我国三大平原会发生次生盐渍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我国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和学生可一道来探究原因,从我国的降水分布、干湿状况、地形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最终让学生明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没有发生次生盐渍化。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地理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都是很高的,希望孩子们将每一门学科都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分数都是名列前茅的。因此,地理这门重要的学科也不例外。地理老师们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的寻找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科已经远远不止数语外这三门学科了,而是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学科。地理作为其中的一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的教学体系中,地理对于我国的文科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对于理科生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能使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浓烈的兴趣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现在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为了针对应试考试,主要的目的就是如何的提高分数,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地理知识真正的了解多少并不重要。许多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思想,这样就使得地理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是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不了兴趣。地理老师大都都是照着书本讲课,遇到容易考到的东西就叫同学们记一下,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们的困惑。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是不可能教导出好的学生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于地理没有兴趣,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下课后对于这门学科都没有问题的提出,一门不需要提问不需要思考的学科还能学好吗?这样的教学现状是十分不好的,也是值得引起老师深思的。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觉的地理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大部分的地理老师都是照着课本在讲课,遇到考试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时,就叫同学们画下来课后去记住他,并且提示同学们考试可能会考到。在一整节课中,从来都不点名叫同学们回答问题,这样就会使同学们得不到思考,不能好好的理解关于这节课的知识。对于老师来说这是减轻了压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一节地理课没有学习到本应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而是跟着老师后面看了一遍书本,这样的学习是不值得的,也是不应该存在的。

2.知识的难点太多。对于现在的地理教学,老师们上课基本上不提问,学生们也没有问题提出。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不理解,老师也不知道学生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自己所将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的难点老师都会认为学生们已经理解了从而跳过或者只讲一点。而学生们因为对于这个学科不感兴趣,也不想提问,从而使这个问题或者难点一直就这么存在着。到了最后越来越多,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从而造成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面的困扰。

3.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同。大部分地理老师因为一人教学许多的班级,而且每个班级一周只有少数的几节课程,因此对于每个班上的学生都不是很熟悉。因为这样的原因,地理老师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不能全面的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从而造成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两极分化更加的严重。

三、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1.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地理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于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比如说,老师们提出一个东西,然后使这个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们想象的到,然后再对这一种事物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解释,让学生们从根本上了解这个事物。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最后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再给以学生一个解答使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的透彻与清晰。

地理老师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适当的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使整个课堂产生欢乐,让学生们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下学习。另外,地理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课发言,谈谈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对于身边的地理现象的理解与分析,然后老师再给一个补充说明,使同学们知道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对付考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才能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努力的学习好地理知识。

2.降低难度。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因此,老师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的降低难度,或者将一些专业的术语变的通俗易懂一点,能够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老师应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不能一味的灌输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将地理知识的难度降低,让学生们能透彻的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只有降低了地理相关知识的难度,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这门学科。

3.因材施教。老师对于学生一定要心中有数,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不能对一些知识吸收较慢的同学有过高的要求。如果这样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要求,就对于这个学生特殊对待,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从而产生退步的现象。老师应该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在课后可以适当的增加他们的学习量。对于差生也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能产生歧视。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布置一些课外的实践作业,不能只在课堂中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从根本上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只有这样因材施教的教学才可以使得地理教学取得成功,让学生们的地理成绩越来越好。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反思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随着新课程的出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仿若受到了捆绑,束手束脚,教师虽然掌握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实践起来却找不到门道,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以“城市化”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自己观点。

一、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避重就轻”,教学重心游离于课堂目标之外

教师在对“城市化”教学中,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针对乡村以及城市的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生产方式等进行重点解读,并发表了长篇大论的讲解,学生听得朦胧,脑子里一片空白,课堂的时间也随之流逝,这部分内容本较为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但经过教师的大讲特讲,浪费时间不说还使得重点、难点问题得不到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住地理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没有较为合理的定位,在处理教学内容上也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导致课堂的重心出现偏移[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正确仔细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课堂目标,切实掌握教学上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在课堂教学按照制定的目标,开展课堂教学,紧扣住教学的主题,突出重点,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当,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氛围中,并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

二、问题情境创设不当,地理课堂探究弱化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填空来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这就使得学生对城市化问题停留在“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等较为浅显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容易通过书本查找到答案,不同思考就能获得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未能有效调动起来。再加上单一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的氛围陷入困境,学生也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信息容量非常大,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有效带动起来,其智慧也没有得到挑战,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2]。在地理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当采取探究的方式,而要进行探究学习,作为引路者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次,带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断开启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等能力;最后,应当切实把握住重点、难点问题,并能够紧紧围绕其开展教学,并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带动起来,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去探究学习。例如,在进行本课程的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信息的收集,以此了解城市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情况,并在课堂中,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师再结合学生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这就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循“书”渐进,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城市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按照地理教科书进行组织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不同类国家的城市化差异时,结合课本对城市化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再按照课本进行案例分析。教师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解,而是直接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这主要归咎于教师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教科书的编排进行教授,这就往往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较多地提到了教师应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课本进行教学。教材可以说尽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书,也就是说尽是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打破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更加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也可以说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梅开二度”。当然,这对教师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能力将教材活化,使教材内容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对未来城市化建设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开放式活动来进行教授,提出一些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并使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四、虎头蛇尾,课堂小结的缺失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也多通过走马观花的形式将小结带过,随之就该课程画下了句号。这种形式的小结可以说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多数教师大刀阔斧地开篇,课程内容也设计地较为全面,但却忽略收尾的重要性,草草地进行课堂小结。如果课堂小结仅是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这就形成了虎头蛇尾的局面,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小结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压轴部分,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起到了归纳知识点的作用。而地理课堂小结的形式也是较为多元化的,例如,从整体出发,用图谱形式将课堂知识进行串联,使较为零散的知识得到有效总结归纳,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加深知识影响;也可着眼启发学生的方式,通过制造知识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到下节课的学习氛围中;亦可针对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学生小组探讨,进一步突出知识要点。但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课堂小结,都应当贯彻“突出重点、承上启下、整体串接”的原则。

总而言之,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地理在城市化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中总结,不断反思,扭转不合理情况,通过调动学生思维,带动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掌握城市化一课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1]杨桂英.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