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中红鱼

雪中红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雪中红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雪中红鱼范文第1篇

1、闽南语雪中红的原唱王识贤、陈亮吟,填词胡晓雯,谱曲吴嘉祥。

2、歌词原文:女:今夜风寒雨水冷。可比红花落风尘,男:既然已分开不通搁讲起,越头只有加添心稀微,女:日思夜梦(合:为你)一人绵绵情意,(男:谁知)(合:梦醒)变成空,男:亲像你的梦阮的心袜轻松为你我心沉重。女:啊....不见中秋又逢冬,合唱: 只有玫瑰雪中红。女:今夜风寒雨水冷。可比红花落风尘,男:既然已分开不通搁讲起,越头只有加添心稀微,女:日思夜梦(合:为你)一人绵绵情意,(男:谁知)(合:梦醒)变成空,男:亲像你的梦阮的心袜轻松为你我心沉重。女:啊....不见中秋又逢冬,合唱: 只有玫瑰雪中红。女:日思夜梦(合:为你)一人绵绵情意,(男:谁知)(合:梦醒)变成空。男:亲像你的梦阮的心袜轻松为你我心沉重。合唱:啊-----不见中秋又逢冬,只有玫瑰雪中红。

(来源:文章屋网 )

雪中红鱼范文第2篇

1. 一双明亮的眼睛时时放射出求知的光芒,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成绩进一步的重要保障。成功路上不只有掌声和鲜花更有风雨和严霜,相信你面对困难不会望而却步而能勇往直上,唯其如此,你才能真正走向新的辉煌!

2. 你诗人的气质和才华切记不可用于他途,或许,前进的路上你已初尝败绩,可喜的是,你已幡然醒悟正在加倍补偿,衷心希望来年的你,能扬鞭奋起勇超他人,“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众中笑。”

3. 不管你外表是如何的玩世不恭,但总难以掩饰你那颗火热的求知之心。聪明是上天赋予你的宝贵财富,但你有没有更加努力?如果没有后天努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也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如果更加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你的前程不可估量。

4. 踏实、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可以成为任何人的楷模,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更是你成绩稳步上升的重要保障。请你记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未来的一年里,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可你千万不能被吓倒,平静的面对,冷静的分析将会帮你度过难关。

5. 你是跟老师同时加入这个班集体的成员之一,在很短的时间里,你就能与大家和睦相处,能和同学们携手并进,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工作踏实,认真负责;学习努力,作业认真,如果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能更积极地开动小脑筋,那你将变成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干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相信你会端正写字姿势,注意用眼卫生,不让自己被人叫作“近视眼”的,是吗?

雪中红鱼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观察鱼类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及其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交叉电泳的方法。结果:人血红蛋白穿过或兜过四种鱼类血红蛋白时并没有出现通常相互作用(简称互作)所观察到的“峰”或“谷”的改变。结论:鱼类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没有互作,这一结果对了解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及分子进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鱼类;血红蛋白;相互作用;进化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 of fish Hb on human Hb. Methods: Agarose-starch mixed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Results:There was no "peak-like" or "valley-like" changes appearing while four different kinds of fish Hbs crossing human Hb. Conclusion: No interaction between fish and human Hbs. This will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quarternary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hemoglobin.

Key words Fish; Hemoglobin; Interaction; Evolution

以前,我们利用交叉电泳证明,在红细胞外,人血红蛋白A2与血红蛋白A可以发生相互作用[1]。后来推测,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是各种血红蛋白之间的普遍规律。目前通过实验已经证实哺乳类中的家兔、大小鼠以及几种鸟类的血红蛋白均可同人血红蛋白发生相互作用[2-5]。为了进一步检验这种设想是否正确,我们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四种鱼类:鲤鱼、鲫鱼、金鱼和泥蚯,用它们的红细胞制备溶血液,然后与人的红细胞溶血液进行交叉电泳实验,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硼酸缓冲液(pH9.0),1×TEB缓冲液(pH8.6),氨基黑10B染色液,5%冰醋酸溶液。正常成人血样来自附属医院血库,各种鱼类血样来自水产品市场。

1.2 方法

1.2.1 新鲜鱼抗凝血的采集 采用心脏穿刺取血[1],肝素抗凝。

1.2.2 溶血液制备 取人或鱼的抗凝血,离心除去血浆,然后用0.9%生理盐水(泥蚯用0.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4次,最后向红细胞层加入1~1.5倍体积蒸馏水及0.5倍体积四氯化碳,激烈振荡后离心,取上层红色溶血液备用。

1.2.3 电泳分析 利用我室传统的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加样方法根据需要分为两种:单排加样,即在板的一端距边缘1.5~2cm处或中央并排加样,使加样线处于同一水平。双排加样,适用于快泳血红蛋白与相对慢泳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又分为:穿过实验:前排(阳极侧)为一条长加样线,加慢泳血红蛋白,后排(阴极侧)为一短加样线,加快泳血红蛋白,相互拉开一定距离并在两边配上不交叉对照样品;兜过实验:前排(阳极侧)为一条短加样线,加慢泳血红蛋白,后排(阴极侧)为一长加样线,加快泳血红蛋白,相互拉开一定距离,并在两边配上不交叉对照样品。

1.2.4 染色方法及电泳结果的保存 将电泳完毕的胶板置于氨基黑10B染色液中染色1h后转入5%的冰醋酸中反复漂洗,直至胶板底色清亮透明,然后取出,观察结果、拍照、阴干保存。

2 结果

2.1 人血红蛋白与四种鱼类,即鲫鱼(Crucian carp)、鲤鱼(Common carp)、泥蚯(Loach)及金鱼(Goodfish)血红蛋白电泳位置的相对比较。使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采用单排加样法,加样线位于板中央,样品均为溶血液,电压为6~8V/cm,电泳约3~4h,电泳结果见图1。

图1 人血红蛋白与四种鱼类血红蛋白电泳位置的相对比较 (略)

由此图可以看到鱼类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四种鱼的血红蛋白组分及电泳行为各不相同,鲤鱼具有三种主要的血红蛋白组分,由阳极侧向阴极侧分别命名为HbCⅠ、HbCⅡ及HbCⅢ。泥蚯有两种主要的血红蛋白组分,它们对称地分别于加样线的阴阳极两侧,分别命名为HbP(Positive)和HbN(Nagative)。金鱼和鲫鱼均只有一个主要的血红蛋白组分。(2)四种鱼的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A相比均为相对慢泳血红蛋白,电泳速度比较为:人HbA>泥蚯HbP >金鱼Hb>鲫鱼Hb=鲤鱼HbCⅠ>鲤鱼HbCⅡ>鲤鱼HbCⅢ>泥蚯HbN。根据上述特点我们便可以选用适当的交叉电泳方法来分析各种血红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2.2 鱼类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2.2.1 鲤鱼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别采用双排穿过和兜过实验,让快泳人血红蛋白穿过或兜过相对慢泳鲤鱼血红蛋白。电压为6~8V/cm通电约5h左右,结果见图2。

图2 鲤鱼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略)

由上述两图可见,人血红蛋白A在穿过和兜过鲤鱼血红蛋白后,区带位置及形状均未发生变化,说明两者之间可能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2.2.2 泥蚯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别采用双排穿过和兜过实验,加样线位于板中央,让快泳人血红蛋白穿过或兜过相对慢泳泥鳅血红蛋白。电压为6~8V/cm通电约5h左右,结果见图3。

图3 泥蚯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略)

可见,人血红蛋白在穿过和兜过泥蚯的两个血红蛋白组分后,二者的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与对照相比均未发生改变,说明两者之间可能未发生相互作用。

2.2.3 鲫鱼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分别采用双排穿过和兜过实验,让快泳人血红蛋白穿过或兜过相对慢泳鲫鱼血红蛋白。电压为6~8V/cm通电约5h左右,结果见图4。

图4 鲫鱼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略)

由以上两图可知,人血红蛋白在穿过和兜过鲫鱼血红蛋白后,二者的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与对照相比均未发生改变,说明人血红蛋白与鲫鱼血红蛋白之间可能也不存在相互作用。

2.2.4 金鱼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分别采用双排穿过和兜过实验,让快泳人血红蛋白穿过或兜过相对慢泳金鱼血红蛋白,结果见图5。

图5 金鱼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略)

由以上两图可知,人血红蛋白在穿过和兜过金鱼血红蛋白后,二者的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与对照相比均未发生改变,说明金鱼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之间可能也不存在相互作用。

3 讨论

在我们以前的实验中,已经明确证明,在电场中人血红蛋白A和A2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一过性对称杂交”[1]。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发现人血红蛋白与一些哺乳动物如大小鼠、家兔等血红蛋白之间也有这种相互作用[2-4]。因此,我们曾设想,这种相互作用也许是各种血红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但在按照原来计划进行鱼类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实验时,出现了与过去设想迥然不同的情况。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比较研究了鸟类血红蛋白或鱼类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鱼类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在相互穿过时均未出现以前见到的互作所特有的“波浪形区带”,说明两者之间可能没有发生相互作用。一系列实验和多次重复的结果,都一再证明二者在相互作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5]。此项结果不支持作者以前关于“各种血红蛋白间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即血红蛋白互作的普遍性”的设想,从而提出不同种类动物间血红蛋白相互作用可以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可能提出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进化方面的新问题。

过去谈血红蛋白的分子进化,多数是讲各种血红蛋白在氨基酸序列方面的同源性。进化过程相近者,同源性较大等。这些都属于一级结构或者化学结构范畴。现在,我们是从立体结构方面,特别是从相互作用、交换二聚体、一过性对称杂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发现哺乳类、鸟类血红蛋白与鱼类血红蛋白之间存在区别。

现在可以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特别是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鸟类和鱼类之间在血红蛋白分子进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的研究还在进行,初步实验证明,这个差异可能还要再深入到两栖类与爬行类之间。因此,我们推断,血红蛋白的互作可能在羊膜动物和非羊膜动物之间存在分水岭,这将给血红蛋白分子进化提供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秦文斌.红细胞外血红蛋白A与血红蛋白A2之间的相互作用[J].生物化学杂志,1991,7(5):583-585.

[2] 秦良谊,秦文斌.几种哺乳动物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A2之间的相互作用[J].生物化学杂志,1997, (专刊): 37.

[3] 孟峻,睢天林,秦文斌.家兔血红蛋白与人正常、异常血红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J].生物化学杂志,1997,(专刊): 36.

雪中红鱼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违法犯罪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思想品德已成为当前中学生最严峻的问题。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因此,我们要努力开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学生德育教育范畴,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良好的发展。

1 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宗法、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射覆、传统节日等等;这些在历史特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都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的思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断地得到刷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气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地得到传承,那些合理的、优秀的成分也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历代人们所延用。因此,传统文化被视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对培养年轻一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注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由许多民族经过互相融合后形成的统一整体。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以及“投笔从戎”,“精忠报国”的爱国行为,都在激励着无数英烈和勇士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2)提倡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具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度。他高瞻远瞩,襟怀坦荡,有宽容和博采众长的气慨,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兼容并包,正直无邪,公正无私,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谦虚谨慎、温良恭俭的传统美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这些对于造就中学生的优秀品质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3)注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将世间万物看成一个统一整体,追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在人与自然方面,传统文化讲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观;在人与社会方面,传统文化讲究“和睦共处”的基本原则;在人与人方面,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的为人处世法则。可以看出,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2 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1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中国古人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是在倡导一种为国家、为集体献身的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外敌入侵事件,这种抵御外侮的行为无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加坚定地维护了中国民族的团结统一,这充分地显示了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两个不同层次含义,爱国主义是在集体主义的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是集体主义的升华;而集体主义又是实现爱国主义的基础,是爱国主义生长的母体,不断地促进着爱国思想的提升。在中国历史上,有关体现爱国主义的名言比比皆是:清代的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强烈的为民族和国家社会而献身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中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懂得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的利益放在次要的位子,不能以损害集体的利益来谋取个人的利益。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运用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人的追求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更为适应。同样,集体主义观念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基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促使中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成切实的爱国之举,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有限的生命奉献于无限的爱国主义实践行动中。

2.2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这次变革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撞显得更为剧烈。这就使得我们在考虑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考虑到体现社会主义原则问题。也就是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可忽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动力,对于构建现代化的思想体系是不可缺少的。

2.3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中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中学生同样也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民族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塑造民族的品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越悠久,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就越高昂,所产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越强烈。这就决定了要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培养他们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等等,使中国年青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情飞扬。

3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促进中学生的德育发展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和事业的接班人。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发扬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修养。

3.1加强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就是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人才,为振兴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发挥自身的优势。学校是教育的母体,教育是学校的灵魂,可以想象,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其地位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处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看待传统文化教育问题。

3.2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一幅厚重而宏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画卷,令人震撼而又倍感亲切,也勾起了世界人民包括广大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为我们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被科学技术带来的利益所迷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从而形成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年青一代最为明显。因此,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向学生讲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讲清学生自身肩上所负有的责任,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没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品格。如果离开了传统,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根,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

3.3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是整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这无不体现出以集体主义为主的爱国思想,告诫了每一个中学生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整体精神,在处理一些事物上应始终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有效地促进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样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能有效地深化其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光有爱国情怀而没有去实践的奋斗精神是万万不行的,理论加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就说明在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发扬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推向至高点。

参考文献

[1] 朱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思想品德教育,2005(5).

[2]唐利荣,庞坚.为学生开启中华文化“精神家园”之门――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论坛.基础教育研究,2009.5.

[3] 石丽红,王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2(4) .

[4] 崔金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少年德育教育.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10(4).

雪中红鱼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感情地朗读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正因为有了朗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生机盎然,光彩夺目。那么,怎样才能使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走过场,保证朗读的时间

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决定着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这是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存在偏颇,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表现形式大肆成风,很多时候,学生刚匆匆地浏览了一遍课文,甚至在多数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准确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小组交流讨论的环节,导致学生或漫无目的地乱说一气,或面面相觑,不知所云,看着热闹,实则是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形成了语文教学不读或读得不多的怪现象。因此在语文课上要给朗读留下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读破句、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作个读书的样子,草草过场,像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随口念一遍”就算了。还要给读后评价留下时间,让读完之后的学生能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二、坚持范读,唤起学生的感情

曾经,老师的范读是课堂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但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动画式的演示课文内容,或播放课文录音渐渐取代了老师的范读。其实,这种做法还是有待商榷的。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现场范读十分重要。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能力和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大有好处。特别像《再见了,亲人》和《七律》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和诗歌,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就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不能感受到诗歌所表现的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和中国工农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出色的范读不但可以为学生正音,还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范读传递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和情感趋向,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你在哪里》时,范读全诗,感情真挚,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表情,节奏快慢有致,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沉思念和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沉浸在对的深切缅怀之中。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目标明确,教给朗读的方法

在语文课程中,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技能,其自身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又与各种语言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教学中要在把握好课文朗读训练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篇目,将训练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在朗读的方法上加以指导和训练。当前很多教师,因为怕在课改中被评价为穿新鞋,走老路,所以上课时该讲的也不敢讲了,该指导的也不去指导了。作为教师,有时候直接“告诉”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结合具体课文,告诉学生朗读时语气语调要恰当,表示疑问、愤怒、惊奇、命令、号召等句子,语调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句子,朗读时语调要前高后低;注意语法停顿,即注意把句子当中的各个成分读完整,不可打乱。注意逻辑停顿,即在为了突出某个词,让读者更好地领会其意思时,可在这个词后稍有间歇;朗读感情热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时,速度加快。朗读沉郁、凄凉的句子时,速度可适当放慢等。就文体来说,要让学生大体了解诗歌、散文怎么读,寓言、童话、说明文怎么读等,使学生尽快掌握方法,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精心设计,选择朗读的落点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水利部

新疆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日报社

创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