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课教学

基础课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课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课教学

基础课教学范文第1篇

(一)在传统常规组合方式上尝试创新

在设计素描中应打破思维定式的组合方式和常规的选择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实践练习为主、讲授与练习相结合,重视引导和启发教学。在教学活动组织上,除课堂教学,还可到“工作室”、和校外的“实习基地”,建立以“实践课题”为中心、任务明确的教学活动组织模式,从而实现以“课题”统摄“课堂”的实践教学思路。课题教学要求学生建立起团队协作的观念,学会从团队成员身上吸取一切有助于设计任务完成的有利因素。同时教师参与到课堂设计实践中去,引导和审核设计,并组织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去探索和创新。

(二)注重设计素描中设计意识和自主性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设计意识的培养。设计类专业素描它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形态构造特征进行设计与分析,发现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特征,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将艺术表现形式的造型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通过设计基础素描的训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能力以及分析与归纳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着重突出设计的性质,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

(三)学会突破常见的构图和标准的透视法

在设计素描中,可大胆利用各种透视方法来表现物体,可对画面物体进行扭曲、变形、平面化和夸张化等的形象处理,改变学生在传统素描练习中的固定审美标准,提高学生自主把握画面的艺术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启发设计素描中创造性与新构思的运用

设计素描教学的重点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结构发现设计,强调表现形式的差异性,和目的性的体现,使设计素描教学的各种形式与内容围绕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进行,其关键是加强学生自主构思能力的培养,从多角度改变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新创意的产生。

(五)重视设计素描中抽象意识的练习

设计素描教学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加强创造性意识,引导学生尝试各种风格的抽象思维,探索现代设计领域中的“新”空间,使其具有设计专业的综合专业技能和超前的视觉审美观念。

(六)加强拓展设计素描材料媒介的综合实践

基础课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课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25-01

一个时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大力倡导支持高职院校发展,高职教育也逐步将高教性、职教性等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高职基础课当中,具有基础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阻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下面,本文将会从三方面论述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作简单方法探讨,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 强调实用性与抛弃学术性误区

高职教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职业性、实用性的重要性,有些教师走出了对教学高等性的歧路,但是又陷入了对实用性过分强调,对学术性忽视抛弃的陷阱,将高职与中职混淆,学生能力得不到可持续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对于走出强调实用性与抛弃学术性这个误区,如何在基础课程中将实用性与学术性二者同时兼顾,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对于兼顾实用性与学术性这个问题,离不开“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两个问题[1]。针对“教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创新精神,要想具备创新精神,应敢于思辨,勇于质疑。在高中或者中职的基础上对高职基础课加深拓宽,对新知识方法重点培养,增加学术性的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追求知识,大胆表达独特的见解想法,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将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探究的过程。再来谈论“怎么教”,一个常理问题是对于没有疑问的知识很容易理解,不存在疑问的知识教师对其认真细致的讲解,对模棱两可的问题讲清楚,变学习过程为探究的过程,开展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渗透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注重学术培养。

2 突出人文性与忽视工具性误区

高职院校中的基础课程以人文课程为主,重在培养人文素养,注重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号召,出现了教学与课程本体脱节的现象,人文性过度凸显,拿语文课程为例,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听说读写一直以来被高度重视,过度强调知识,片面认为当做是语言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人文蕴含,也就很难将语文等这些基础课程当做是一门工具真正得到应用,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基础课程蕴含了人文素养,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应该对其重视起来。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在传授知R的同时如何体现出人文蕴含,深度挖掘基础课知识当中的内涵,考虑到为学生营造贴合生活实际的环境条件[2]。

3 重高等性与轻职业性误区

从发展初期来看,高职院校最初由中职学校与成人高校发展而来,教师对于教学的高等性普遍重视,重视归重视,但是对高等性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片面地将高等性认为是讲解传授高深的理论知识,在这种错误的认识理解误导下,教师普遍采用“跨级式”的教学方式,即向学生传授普通专科、本科的教学内容,有点打着知识延伸的旗号。例如在汉语言课堂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出根据自身的偏好,将公共基础课浓缩成几门课程,开展模块式教学。在学生对象上教师对于课堂效果要求过于严格,将高职学生像中文专业的专本科学生一样严格要求,感觉文学基础比专本科的学生差很多,教授起来体现出很大程度的困难性,经常心生抱怨;而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内容方面,以过于理论化的知识内容为主,在教学中体现出学术腔的特点,学生是对此问而不答,课堂气氛缺少活跃的色彩,教师为此苦恼不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单向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面面俱到,自己感觉很是有感觉,饶有兴趣,从职业敏感性来看感觉很是过瘾,错误地认为在详细的讲解下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事实却相反学生对此并不在意,表现出“窜耳式”的不良效果,教师对此表现出无奈的情绪;再从考核方式上来看,存在重视成绩,忽视过程的问题,凭借一张考卷单一地评价学生表现,评价过程并不全面。教师普遍认为基础课的内容较为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涉及不到实践层面,在教学中也就重视理论,忽视实践[3]。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高等性是其之一的根本属性,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无可厚非,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对于高等性的认识首先在人才培养规格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比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还是要高的,注重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根本区别。所以高职基础课的教学活动开展应该注意使高等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在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时,根据职业性的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的教材大多数是统编形式的,一位教师通常任教多个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基础课与专业相结合,体现出专业特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来实施教学。

本文粗略探讨了高职基础课教学方面的三个误区,同时也简单论述了解决方法。如果想走出高职基础课教学误区,首先就应认识到这些误区的存在,同时,教学一线的教师也要重新审视自己,认清自身在教学当中存在哪些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改变以往教学效果不良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营造开放多元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基础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评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朝着多功能化、工业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经作为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但计算机的传统教学已经跟不上计算机行业的高速发展,所以学校就迫切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来改变教学重点,与时俱进,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如何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教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呢?现从多个方面作如下分析:

一、重视计算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首先,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计算机实践教学无论在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原理方面,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其他各专业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实践课易于发现问题,更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在计算机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讲解几乎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应充分利用好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组成时,虽然班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很熟悉,但是电脑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那些配件各自又有什么功能?对于这些,他们一无所知。因此,在讲授该内容时,可将课堂移到机房,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台电脑,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知识一一消化。此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到电脑公司去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1.网络教育教学法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教学的活动主体是教师,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缺乏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别于传统教学,它开创了新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知识面,突破了教学活动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藩篱,促进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学习途径也越来越多,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的学习意识,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达到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

学校的网络教学离不开网络教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室专注于对授课内容和技巧的应用,通过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等资源的灵活运用,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交互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分层次教学法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所掌握的课程进度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能力掌控。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学习能力,明确各小组的任务、目标、计划和时间安排。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能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融入小组学习之中,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产生出更多的创新,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不失去学习兴趣,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趣味性大大提升,这些都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自主学习法

中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主学习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为辅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互动学习中还有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很有帮助。

三、改革评价方法,激励学生

中职教育评价的根本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不能仅凭一张试卷简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要将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考核归纳到总体考核内容中,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利用计算机录入竞赛、word排版竞赛、计算机技能竞赛如装机比赛、硬件测评比赛等多样性的活动来评价学生。这样既强化实践技能,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学习还有一种成就感。还可利用微软等相关认证,增加学生就业砝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单智峰.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

[2]魏明君.浅析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2.

[3]刘银波.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摭谈[J].电子世界,2012.

基础课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动画专业;美术基础;合并教学

一、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的动画市场迅速升温,而与之相对的却专业人才资源的缺乏,为此,很多的高效开设了动画专业,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动画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动画制作与设计更是需要综合性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动画专业难免有些操之过急,缺少相应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支持,加之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较为薄弱,造成专业教学水平过低。

1、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

动画设计与制作讲究的是对计算机技术和美学知识、文化理论等知识技能的综合性运用。高职院校在开设动画专业是操之过急,并没有对教师团队的聘用和建设引起重视。设计类教学需要的是专业型、综合型、实践型和研究型的教学人才,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操作经试验。而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人才时,由于当时的人才竞争力量较大,大部分的优秀人才都进入到了普通高校就任,因此,他们不得不降低招聘门槛,结果导致教学团队水平过低,而在后期就职期间,学校也没有安排教师进行深入的职业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使得在动画产业和专业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水平还是“一如既往”。

2、学生文化理论水平低,审美水平总体较低

高职院校的录取水平较低,招收上来的学生多是高考落榜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文化课程成绩不理想,缺乏美术功底,同时也缺乏动画专业所看重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这些高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大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才进行高职就学,随意报考了动画专业,根本没讲心思放在学习上,对这一专业也并不热情,只是想着如何度过这几年的学习时光,混到毕业才好。这样的生源素质无意是给动画专业教学增添了压力。

3、教学设施落后

动画产业以及与画动相关的产业,其技术本身更新得比较快,比如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动画制作软件Maya、max等几乎每年都要更新一个版本,并且对相应硬件的要求逐渐提高,软件的更新必然要求硬件有对应的提高,随着软件版本的提高,动画教学用的电脑几乎每隔5年就需要更新一次,因此动画教学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对软硬件教学设备有着更高的要求,动画专业的发展和技术性创新与相应的先进设备密切相关,如《阿凡达》电影的推出,在国内引起了动作捕捉设备的采购热潮。

二、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策略

1、速写训练

速写的要求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对象特点,并且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强化造型能力两方面的功能。因为作画时间短,在描绘对象时,绘画者要首先对对象有整体性的认识,并快速将对象的特点放大,特别是运动中抓住转瞬即逝的动态更能够锻炼人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与课下安排不同场景的速写,能够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形象与动作,并且对动作的理解将可为日后动画创作积累大量的可用素材。速写过程短,且大都以线条形式来描绘观察事物的特点和形象,考验绘画者对线条曲、宽、圆、窄等几种不同形态的运用。而在动画专业制作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以手稿或计算机速写的形式将脑海中的影像快速的描绘出来,捕捉脑子里转瞬即逝的想象。因此,在速写的教学课程当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同时观察不同的事物,并将这些事物的突出特点集中,加上自己的创新能力,将其组成成为一个新的形象,初期,以手稿的形式,快速的将其描绘的速写纸上,而后对学生的作品、线条的运用进行评价,后期,则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速写软件,以同样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作品。速写能够锻炼运用者的手工能力,提升学生的手部的灵活度和敏捷性,锻炼学生的瞬时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动画制作与设计往往是根据作者瞬时的想象来完成某个形象的设计,这就需要作者能够随时把握、快速刻画脑海里的画面,否则这样的瞬时画面就很难被保存下来,今后也很难回忆出来。

2、素描训练

素描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额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帮助学生设计出更多符合美术原理的作画作品。素描是速写的升级训练,素描作品除了具备速写作品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能够通过线条的运用,展现作品的立体感、光线的明暗、绘画对象的质感和绘画环境的光影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动画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应技术的创新,传统的平面动画逐步的过度成为了二维动画,之后又发展成为三维动画和3D动画,那么相应的设计制作技术也有了改变和提升,现代三维与3D动画更是提升了对设计者三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粗细错落的线条是它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其更多的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创造动画的世界要求把客观对象想像成透明体,把物体与角色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都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和把握能力提出了要求,而结构素描的练习能够提高设计者的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动画这样一个角色与场景都需要人为创造的设计类型中是相当重要的,素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先以临摹为主,让学生临摹著名的素描作品或者某事物,而后更改成临摹人物,待学生的临摹水平有了提升之后,再进行创造性的素描训练,与此同时,还应当教学学生专业的素描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形象细节的设计上,结构素描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包括其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和在一起的,这就需要作者在描绘的时候人为排除某些细节的表现,做到提炼、概括,直接对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特写,针对这一特点,可在课程中开展漫画任务与场景的三维素描刻画训练。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和要求,在实施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美术与专业之间的联系,选择一些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

作者:张潇妤 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基础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尴尬专业

随着的变革与的,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尤为突出,面临尴尬,亟待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则就弃之一旁。文化基础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甚是尴尬。

2.教育系统内部认识偏颇使文化基础课教学被“忽视”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中等职业教育为抓住这根生命线,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陪衬。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甚至提出“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好务、让好路”。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在过于强调“专业课”的同时便忽略了文化基础的全面提高。结果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文化基础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转岗再就业能力低。此外,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3.教学评价问题使文化基础课教学缺乏“分量”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的多。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这便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4.学科定位模糊使文化基础课迷失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究竟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存在的难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升学压力相对来说要小得多,能够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又是少数,这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需要相对大一些。而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在教学实践中难于把握教学深度,如果严格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教学几乎无法进行,如果弃教学大纲于不顾,又何谈保证教学质量,正所谓“教深了不行,教浅了还不行”。如何按“职教性”特点定位文化基础课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中等职业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教育的必然。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3.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4.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针对性

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5.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