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雷锋电影有感

观雷锋电影有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观雷锋电影有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观雷锋电影有感

观雷锋电影有感范文第1篇

张绍泽

我们都认识雷锋,可我们谁认识乔安山?看过《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后,我认识了乔安山,一个雷锋式的人。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他亲眼目睹过雷锋所做的好人好事,雷锋精神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不畏强权,不怕得罪自己的领导,把空客车开出车站;他乐于助人,坚持送难产的妇女去医院;

他热心热肠,把被撞的梁大爷送去医院抢救,可是被梁大爷的儿女们诬陷,还要自己陪四万元钱……可是他仍然坚定地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做一个雷锋一样的人。”他做的事连自己的儿子也不理解,他儿子说:“谁在还学雷锋?可不要多管闲事!”可是乔安山说:“如果班长(雷锋)还活着,他也一定这么做!”

观雷锋电影有感范文第2篇

“雷锋陈”是件时代艺术品

3月3日,头戴雷锋帽、身穿军大衣、手握钢枪,“中国首善”,江苏省政协委员,拥有全国两会“旁听证”的陈光标一身标准“雷锋”装扮亮相湖南卫视《锋尚之王》节目录制现场。他成为艺术家舒勇的作品。

唐明灯 媒体人

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又一次成功地俘获了公众的眼球。3月3日,陈光标身着军服,手持钢枪,装扮成雷锋模样,参加一档电视节目,在录播现场的镜头下亮相,“为祖国站岗一小时”。这件事与陈光标此前诸多耸动一时的各种行为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在网络上照例是一派毁誉交织的景象。遗憾的是,在争议之中,无论是肯定还是质疑,多数基于陈光标长期以来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刻板印象,其中的赞许多是空洞乏味的说辞,往往言不及义;而非议则有情绪化、简单化的弊端,无非是陈光标是在雷人、炒作、作秀……诸如此类,也难免大而化之的嫌疑。

综观网上有关此事的争议,给人以过多地沿袭了成见而新意匮乏之感,并未洞幽烛微而为增进对陈光标的认识提供信息增量。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在这次事件中,陈光标的角色,与他以往诸多活动中的本色表演完全不同。许多人正是忽视了或者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事实,从而陷入陈光标已经过河了,围观者还在摸石头的窘境。

如果更为公允客观地看待和理解陈光标扮雷锋这件事,那么,就应该承认一个不能忽略的前提:这原本是一件创作者命名为《雷锋陈》的行为艺术作品。在这件作品中,无论陈光标、军装、钢枪还是雷锋,其实都只是构成这件艺术品的主要元素罢了。其中学雷锋活动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积累的精神财富、陈光标自身的品牌积累和品牌效应,叠加上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和两会等时机,则是这个行为艺术作品在热点密布的现状下脱颖而出并夺人耳目的根本原因。

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属于艺术体验和艺术欣赏的常识;同时,由于艺术家的价值观迥异,有的唯美,为艺术而艺术;有的唯实,用艺术干预现实。从这个角度看,《雷锋陈》显然属于后者。而参与者陈光标称穿上军装拿起道具枪后,“神圣的感觉立即充盈全身”,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归类于艺术活动中的审美体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享受艺术过程中,观众虽然有多元欣赏和解读作品的自由,但也应该尊重创作意图,避免对作品阐释过度。故而也应该倾听艺术家的心声。比如,《雷锋陈》作者就强调,他“绝无恶搞雷锋和陈光标之意,而是作者对雷锋精神的全新理解,也是学雷锋精神不断成长的结果”。“从艺术的层面来看,陈光标这些年出格的慈善行为本身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发现。”

这也就是说,即使不评判艺术质量高低,《雷锋陈》这一作品也自有其社会价值,有助于公众更为清晰地定位和深入地了解陈光标。这位2008年因据称率60辆工程车前往地震灾区参与救援而全国闻名,继而通过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慈善活动持续活跃在公共领域的突出人物,因其人其事疑点重重,所作所为特立独行,长期以来饱受争议。倒是《雷锋陈》这一行为艺术作品,以及他在3月4日,且由他担纲主演的一部名叫《友爱•有爱―怀念雷锋》微电影,意图显得格外透明清楚,为观察他动向提供了参照和依据。看得出来,在慈善领域和环保领域,陈光标显然发挥得尽情,但不够尽兴。他正在转型,从环坛起跑,穿越慈坛,进军艺坛―种种迹象现实,陈光标疑似一直在默念一句潜台词:其实我只是一个演员。

谈道德需要常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给每个公民建道德档案,以此来约束大家,每个人都要“知耻”。

令狐补充 媒体人

文明社会,人心向善,故而但凡心智健全具备常识的人,均拥有一定的道德直觉。这个说法在本届两会中就有例证涌现。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她的提案包括了新能源、节能减排、道德建设等内容,这些提案的具体内容报道不详,但其中一句“我觉得应该给每个公民建立一份道德档案,以此来约束大家,每个人都要‘知耻’”则立即激起了热议,充分展现了公众的道德敏感性,以及格外关心和重视涉及道德的话题。

虽然,在不了解李小琳委员有关建立道德档案的提案的全部内容之前,就加以评判,难免有草率和片面之嫌,但是,这句话中,无论是要人人“知耻”,还是建议给每个公民都建立道德档案,都言之凿凿,字句清楚,并无歧义,而且具体务实,故而无论是她的提案意图,还是她对道德的认识、态度以及立场、主张,却不难根据常识予以理解、把握并加以评论。

有感于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从而呼吁社会道德重建,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种责任感放在任何一个公民身上都无疑值得鼓励,更遑论理当代表民意肩负参政议政责任的政协委员。但是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委员的提案无论是基于自身的道德热情,还是针对公共道德的热情,均隐含着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那就是提案人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道德常识。显而易见,李小琳委员建立道德档案之说,一经报道即招致广泛批评,并非有人否认社会需要道德建设,而是由于她对道德的概念、功能和生成机制等诸方面缺乏了解,针对社会道德疾患的诊断虽然正确,开出的药方却错得离谱。一个道德感充盈的建议就此陷入了违背常识、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

什么是道德?其生成机制和功能如何,是社会道德建设必须了解的基本问题。

常识认为,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衡量善恶是非的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和准则,是在相应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之下自然生成。道德推行于社会,具有认识、教化、调节、导向等功能。道德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类群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

通常一个社会有着公认的道德规范,但与法律的统一和严格不同,道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道德的这种多元化,正是现代文明推崇社会和谐,各阶层和不同群体共存共荣的必要条件。

逐条对照以上常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为每一位公民建立道德档案,有悖常理,无依据,不可行。

首先,这违背了道德由社会自然生成的规律。具体而言,道德本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性,那么,如果以约束公民为目的而建立道德档案,是否要通过立法?如果通过立法,那么成果显然是法律条文而非道德准则,有悖道德档案初衷。反之,如果不立法而通过行政权力推行,则无疑属于滥用权力的违法行为。其次,道德还有私德和公德之分,并有多元化的特点,私德靠自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标准。公德则由社会公序良俗规范。

比如说,官员清正廉洁、记者客观中立、商人信守合同,同时与道德和法律有关,那么一旦出现问题,究竟应该以法律为准绳,还是靠道德下判断?而针对日常行为的道德判断,往往因人而异千差万别。

一个现成的例子是,有网友考证,李小琳委员本次参加两会身着的世界名牌,价值高达万元以上。那么,朴素节俭或者奢侈靡费是否可以纳入道德考量的范围?其中的道德含量如何测量,谁有权就此得出道德高下乃至缺德的结论?从更广阔且关涉世道人心的层面看,相较于贫困地区学童的缺衣少暖,这样的着装是否违背道德或者良知,可否加以记载且纳入个人道德档案?

观雷锋电影有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影视作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影视文化的渗透影响还在逐渐增大,大学生受影视文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可小视,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影视文化的影响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也是各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己任的教师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研究课题。积极发挥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探索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影视作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影视作品具有形象直观、传播广泛、为人们喜闻乐见等特点,在人们总体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的中国,它还具有不受阅读能力限制的优势,因而拥有比印刷文字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此外,较之其他传播媒介,影视作品在弘扬传统美德、传播优秀文化方面也更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大学生现在热衷于影视文化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引导。只要处理得当,影视文化也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极好的机遇。因为它比枯燥无味的说教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来说,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拓展了时空,丰富了资源

影视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在自由开放,高速运转的影视文化世界里,由一部电影就可挥洒自如地演绎超越时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情节。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能运用影视文化这种方式,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接受各种思想教育的辅导,这就摆脱了耳提面授的传统教育模式的诸多限制,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时空。现代一些大学校园通过观看影片、写观后感以及知名教授对影片的讲解都是对此理论的现实运用。另外,在影视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影视片不断出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大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可以随时与思想大师、文化大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与灵魂。可以说,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的出炉,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资源,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2 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运用影视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当代大学生在欣赏这些爱国主义的影视作品中(如《英雄儿女》《》《地道战》《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我的1919》《任长霞》等),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理想主义情怀。

总之,用优秀影视片对广大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影视、音像对大学生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影响之大,是父母和老师教诲的强有力的补充。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将成为大学生知识教育、科学普及、了解社会和个性发育的重要选择之一。”电影电视作为宣传媒体,必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加深对影视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能动地利用这个有效工具,为素质教育服务。

3 扩大了大学生社会体验的范围,强化了大学生知识观念的更新

作为大学生社会生活体验的主要环境,家庭、学校在促进他们身心发育、智力发展和品德形成上有着巨大影响作用,但这种生活体验往往比较狭窄单一。由于大学生年龄和学习生活的特殊性,其社会生活体验往往受到众多局限。影视文化作为现代新型传媒文化,从根本上消除了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阻隔。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还是制造现代人心灵、改变整个生活情境的新力量。影视文化丰富了大学生进行社会体验的范围,为大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社会环境。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看,我国的文化形式、范围不够宽泛,不能满足和适应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大学生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新颖的文化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影视文化以其广泛性、新颖性、多样性的特点,负载许多新的知识和现代观念,既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又通过对旧观念的冲击,强化了大学生新的生活观念的形成。大学生在影视文化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扩大了知识容量,更新了思想观念,并以新的知识和观念面对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利用影视作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创新思路

影视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也主要通过大众传媒所表现的内容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影视传媒所传递的思想观念必然对大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转变观念,学会运用影视文化这一信息渠道与手段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1 影视教育要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环节

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成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新的高地。将影视作品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教育界的更多人对于影视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共识。列宁曾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他还说:“电影具有在精神上影响群众的非凡能力。”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总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打动人,从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形成期,又具有感性认识占主导的特点。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影视作品相配合,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去寻找这些教育资源并加以运用,让它们发挥出生动形象直观地诠释教材的作用,使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这对于改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空洞、枯燥的泛泛而谈的尴尬境遇无疑是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观雷锋电影有感范文第4篇

"当樱花不再洁净,当烟花散在泥泞,哀怨得有些动听,凄美得有些痛惜,都市中太多记忆,会镀成神话证明爱仍然可晶莹。"

---------题记

米罗的维纳斯雕像带给这个世界许多遐想,多少人曾为她的残缺感到痛惜,多少人曾一度想去还原她的手臂,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爱与美不在于完不完整,也不来源于怜悯,爱与美仅仅只是虔诚的信仰,源于心,源于真诚。所以,维纳斯女神至今仍被奉为爱与美的象征。

往昔我总会为残疾人的报道感到痛惜甚至怜悯,后来看到残奥会上那些运动员的汗水和泪水,才发现自己错了。姚敏曾说:"我不过是这世间碌碌众生之微粒,被尘埃裹卷,常常失去方向。谁有资格悲悯谁?"

2013年,偶然得知学院有位同学得了病,需要截肢,心里总觉得有点伤感,但不再有其他的波动。不因为冷漠,仅仅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走的路,就像柴静说的:"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含在每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我能做的仅仅是虔诚地祝福。于是,我和青协的志愿者一起去义卖报纸。

义卖报纸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所谓的人间冷暖。"先生,你好……"面对在酒店门前道别的几位衣冠楚楚的人,我们礼貌地道明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得到的结果却是无视。许多人远远看到我们手中红色的募捐箱便逃离原先的路线,有点心酸,却也无法责备。与其强迫,还不如自己识趣。我想祝福甚至是爱都应该是来源于真诚的。

蒙蒙的冬雨,灰暗的格调,然而也不乏温暖的奉献,只因为虔诚的信仰,真诚的爱。

有那么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停下来听我们道明原由之后,往口袋一掏,掏出了两张一百元的和一张五元的。我们几个志愿者无奈的看了看对方,以为他会把五元钱投进去。最后才发现,是我们对这个社会太缺少信任了。那位男子投下两百元后又接着向我们询问起那位患者的银行卡号,然而我们并不知晓,只能真心地和他道声谢谢。

义卖报纸的过程中有主动询问并投下身上仅有的钱的老人,捐钱的有摆摊的小贩,有学生,有男男女女,大人小孩……

爱与善良不在于或多或少,不在于贫富贵贱,不在于男女老少,只源于心诚。

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底总有一份最虔诚的善良,最温暖人心的爱。那是安在心底,能发出最美妙音色的弦。

有人曾自嘲"让座只是希望自己父母老了之后,也有人会为他们让座。"然而,无法否认的仍是他心底真诚的善良。因为这个善良的理由依然来源于爱。

有时候坐公交车,总会莫名的被许多人所感动。或许有人会说让座是必须的,是传统,不是善良。那么传统也需要心和行动去验证才能成为传统。或许有人会说让座是应该的,是与生俱来,理应有的本能,并非善良。那么真诚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善良与爱也是一种本能。此时,我想表达的并非不让座的人就不善良,而是"不要去否认善良,善良不需要原因,不在乎大小。"让座这个被奉为陈年烂俗的旧话题不免会让有些人觉得做作,然而,这便是有些人所谓的"虚伪的善良",最无法理解的"做作的真诚",却也是最本质的生活,不是吗?

歌里唱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想这个"爱"的前提应该是真挚。

"顺着天性完成我的生命,华丽地丰盛维纳斯的呼应。"我想维纳斯的呼应应该是奉献最虔诚最真挚的爱,让阳光和美丽照亮心扉。

雷锋月征文(二):携手助残,拥抱阳光

残缺的美

"不管你的身体是否有缺陷,你都拥有参加社会生活的权利。你的人格和尊严都同样受到尊重。"这简短的一句话诠释了,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

在人生路上,不存在幸运或者不幸运,因为在你缺失某种东西的时候,上帝会给你另一种。残疾人似乎在他们的生命中缺少一些,健康中缺少一些,身体上缺少一些,在正常人眼里或许不幸,但在他们眼底却荡漾着另一种意义,"残"对他们来说并不代表真的"残".

走过英国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人们的目光都会被一座断臂孕妇雕像吸引,这尊名为"怀孕的拉佩尔"的大理石雕像原型是残疾人士艾莉森·拉佩尔。拉佩尔天生残疾,从出生之日起就没有双臂,双腿也特别短小。几十年来经历的冷嘲热讽,没有让她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丧失对生活的向往;相反,这些经历更加激起了她对生命、对美好的渴望。凭借超凡努力,拉佩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今已是著名画家和摄影家的她。经常以自己的作为创作主题。而她的目的,就是让整个社会了解:美丽,并不仅仅存在于所有"完美、完整、正常、规律"的事物中。

一串音符在空气中浮动,闭上眼睛享受,永远不会想到弹奏者是为没有双臂的残疾人,当睁开双眼,每位欣赏者眼底的震惊久久不能消去,坐在钢琴前的年轻男子用自己的双脚弹奏出的曲子让人不法忘记。优美的歌声传来,舞者随歌飘舞,每个节奏拿捏得当,每一个动作拨动心弦,但却不知她们是聋哑人,听不见歌声,只能根据震动来变换舞姿。

事实证明,残缺也可以很美,很动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

残疾人的别样人生

无论是健康还是残疾,我们都一样。但人生的路却各有千秋,残疾人的人生具有别样的特点。

在残疾人的生命中缺少些什么,他们总会为自己弥补些什么。刘巨平是个残疾人,他用一手的好字抒写了自己别样的人生。董保国是个残疾人,他在艺术的殿堂上留下了一笔灿烂的遗产,他用艺术融入自己别样的人生。刘志明是个残疾人,他用一腔对鼓的热情诠释了自己别样的人生。

"我是残疾人这弱势群体中正宗的一员,出生才6个月,一场高烧,让我得了小儿麻痹症,因为家庭贫困得不到及时治疗,我的双脚永远残疾了"钱江瑶的开场白没有丝毫的避讳。在面对自己的残疾时,她从容面对,无论别人怎么嫌弃,怎么的冷嘲热讽,她都没有放弃生命。钱江瑶虽然残疾,但她却用她的汗水浸透自己别样的人生。

正常人永远也别瞧不起残疾人,残疾人不比我们任何一个正常人差,他们的毅力犹如磐石,他们的坚持亦能穿石。

守护残缺的美,以爱的名义行动

给予能给别人送去帮助的同时给自己带来一份快乐,是一种善良,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精神。

在21世纪和谐的大家庭中,让我们用美丽的心灵,传递人间的真情,把关爱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把关爱放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成为我们思想道德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真心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诚心温暖社会,用自己的奉献美化环境,诚心诚意的、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守护残缺的美,以爱的名义行动,让残疾人迈出步伐拥抱阳光!

雷锋月征文(三):平等对待

万物皆有缝隙,你就是那缝隙中洒下的一缕阳光。

——题记

每个人的时光都是不断前进,看似重放,但永不重播的孤独电影。有些路总要独自走过,有些黑夜总要独自穿越,谁也不能代替谁去感受去经历。

有那么一个群体,他们日日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却握着勇气,从来不向生活示弱,与他们相比又有多少无知的灵魂带着完整的躯壳过活,浑浑噩噩,无所作为,更有甚者冷嘲热讽、谩骂歧视,是不是要等到有一天自己也变成他们那样才能幡然醒悟?盲目的人们、冷漠的人们、伪善的人们,是时候该好好反思了!

健全,我们应该庆幸上天赐予我们完整的身躯,这是优越的先天条件;反之,残缺就意味着不幸?就注定不配拥有璀璨的人生?就应该被社会大众抛弃吗?健全或者残缺只是硬件问题,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常人创造非凡人生多少带着点理所应当的成分,更何况不知天高地厚的常人们往往不懂得珍惜,带着完美的身躯却渐渐残缺了心灵,落得身不残心残的骂名,这是可悲可叹的!而那些努力克服自身缺陷,不断挑战自我,永远迸发正能量的人才是可歌可泣的!

自从超级演说家播出后,有一个女孩我看在眼里却早已走进心里,她美丽她爱笑她爱跳舞她爱说话,她是曹青菀,一个阳光般的女子。她在年仅三岁的时候被查出患上先天性神经性耳聋但是重度神经耳聋,尽管如此也阻碍不了她与世界的交流,她用非凡的毅力掌握了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她用演说征服了导师,她用真情打动了观众,她给的温暖细数不尽。她说: "我没有感到难过,因为没去过正常人的世界,所以没有觉得缺失、遗憾!我很感谢这个舞台,给我这个平等的机会,现在我也觉得我如正常人一般,我还学会演讲了!"她说得很平静,但听的人却是震撼,原来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她放在常人的位置,并不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也不是泪眼汪汪的疼惜。在我心里,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每个汉字,每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都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像这样一个群体,需要的不是世人的同情怜悯、关爱包涵、特殊待遇,而是平等对待。

观雷锋电影有感范文第5篇

对网络文化的诘问由来已久。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月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22.6%。落实到13亿人口上,这个比例意味着中国的网友人数已接近3亿。

在这3亿网民中,一些年轻人自发地聚集起来。这些人或者在某一知识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或者紧跟最新的资讯,并且乐于将拥有的知识和信息与更多人分享。他们成立字幕组、翻译组,发行电子刊物,在自己的兴趣领域之内传播信息与文化。

曾有纸媒援引网友的评论: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教育家,如果没有这些人,中国青年脑中的知识将起码丧失一半。

无论这个评价是否有夸大的嫌疑,不可否认的是,这群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填平知识的鸿沟。

道兰字幕组:

为大众翻译有用的信息

两年多前美剧《越狱》的风靡,揭开了字幕组的隐秘面纱。包括CNN在内的多家外国媒体都曾聚焦中国的字幕组。《纽约时报》甚至以“打破文化的屏蔽者”为题,向这些网络翻译团队们致敬。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易的,字幕组成员也不例外,所有的译制都是我们挤出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做的。”道兰字幕组组长蓝旗营这样感慨道。

这番话实属有感而发。与其他翻译美剧、电影的字幕组不同,道兰专攻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没有可供参考的日语字幕,翻译过程完全靠听。一部50分钟的片子,译制时间是原片时长的36倍,从听译到,整个制作周期需要一个月。蓝旗营曾经查询过专业翻译公司的报价,在那里,要译制一部同样的纪录片,费用高达1.5万元人民币。而目前,道兰成员获得的唯一“报酬”是字幕组周年庆时用捐款给每位成员做的纪念衫,成本大约是15元。

道兰字幕组的成立源于组长蓝旗营的“激情澎湃”。自称“80后宅男”的蓝旗营在接触到NHK的纪录片后,顿时眼前一亮。本职是媒体从业人员的他既欣赏片中承载的丰富信息,更深深折服于这些节目的广阔视角和独到的叙事方式。

“有人西部支教,有人农村扶贫,我们没有那么伟大,那就为大众翻译一些有用的信息吧,于是开始翻译NHK纪录片。”

NHK电视台全天各个时段都有纪录片播放,对于数量庞大的片源,字幕组并不逐部翻译。每月月初,字幕组会参考NHK电视台的节目播放表,制作每月翻译计划。遴选的标准不光是“好看”,更看重片子内容的价值。一般来说,道兰偏重翻译经济、人文、科技类,特别是围绕石油、全球化趋势、金融危机等几个热点话题持续翻译。一旦获得有价值的最新片源,还会调整次序优先进行翻译。

蓝旗营很为他的字幕组感到骄傲。字幕组现役的翻译有30多人,先后为道兰纪录片同好会出力的人员有一百多。依靠这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字幕组成立才一年多就已经翻译了160多部纪录片。经过字幕组的推广,在中国,NHK纪录片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不过蓝旗营也承认,一个松散组织的字幕组之所以能凝聚这么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时代提供了全球分工协作的可能,因为共同的目标和爱好,大家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跨越地理跨越时区,跨越国籍跨越肤色。”

【读品】:阅读记录分享

数量庞大的字幕组和译言类网站只是新兴网络传播团体的一种体现。在此之外,诸如【读品】、“科学松鼠会”之类的专业聚合体可以算是另一类“症候群”。

“书籍就是让人欲罢不能的上瘾品。”带着刻意为之的谐音名称,电子书评期刊【读品】已经走过了3年的历程。能够坚持到现在,创始人之一的李华芳表示他也没有料到。

“上海滩历史上有很多同仁小报,存续时间都不是很长。实际上我一开始认为【读品】大概能做3个月,做完3个月之后,就没有了。很多同仁刊物的命运都是如此。”

【读品】一开始确实带有同仁刊物的鲜明气质。谈到创刊的缘起,李华芳用了一个词“饭局革命”。

2006年的情人节,几位平时就爱写书评的年轻人在上海徐家汇的一家火锅店里“无主题乱弹”。“我们对媒体上的新书宣传一面倒和学术期刊上佶屈聱牙的书评,都表示不满。”一本电子书评刊物的轮廓在谈话间渐渐清晰。

一个月后,李华芳做出了【读品】的第一份电子小样。3年多的尝试,打造出了【读品】独有的气质:不太关注畅销书,而侧重社会科学和思想文化类的书籍;不局限一本书发表评论,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扩展。

多少有些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被普遍认定的“速食消费时代”,【读品】主张的深度阅读却收获了热烈的反响。点击进入豆瓣网的【读品】小组,可以看到小组人数已经过万。而一些媒体也不吝赠送一些溢美之词,甚至还有人冠以【读品】“web2.0时代的活雷锋”的名号。

创刊一年之后,【读品】的辐射由虚拟的网络世界扩展到现实生活。本来只是想“见面聊聊”的想法衍变成了读书沙龙,每月一次,雷打不动。网上的热烈气氛也延续到了线下,每次沙龙都有很多人站着听讲,参加讨论。

读书沙龙之外,“金塘岛公益图书馆”计划是【读品】新近推行的另一个网络之下的项目。金塘岛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岛,也是李华芳成长的地方。关于这个项目,李华芳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过一段文字:“从金塘乌开始起步,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有莫大的关联。因为自己小时候想读书而不得的窘况触发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心念――在有能力的时候,在岛上建一个公益图书馆。”

这一步棋走得不甚明朗。不过麦德林图书馆的故事似乎可以作为李华芳这一举措的旁证。哥伦比亚的第二大城市麦德林曾是人们公认“很毒很暴力”的地区、增加警力打击犯罪的措施并没有有效改善当地的治安、而成功解决麦德林地区治安问题的是――图书馆。

“图书馆美化心灵的各种传说,对我冲击很大。我也希望能带给当地一些知识力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产出。当然,这也不违背【读品】推动‘阅读记录分享’的宗旨。”李华芳补充道。

科学松鼠会:让科学流行起来

与【读品】的人文气质相映成趣的是倡导“让科学流行起来”的“科学松鼠会”。2008年11月,这个上线仅半年的科普群体博客,一举夺得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最佳国际博客公众奖”。

而仅仅一年之后,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科学松鼠会”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科学嘉年华”。对于举办嘉年华的初衷,姬十三的解释是:“让科学欢乐起来,就像音乐节一样。”

科学的狂欢究竟是什么样的?两天的嘉年华交出了一份“松鼠”们的答卷:在嘉年华的现场有以科学为内容的说唱,也有研究弦论的理论物理学家与音乐家大侃音乐,还有供科学爱好者交流的沙龙。

这是“科学松鼠会”首次举办大型活动,但并不是第一次线下尝试。小鸡看片会、小鹿读书会、还有达文西行走中队……“松鼠会”的活动花样繁多,总能让人大呼惊喜。“品牌活动”小鸡看片会人气极高,往往定额200人的活动,报名开启后几个小时就超员了。

“从网上走到网下的过程很重要。”“松鼠”张峥评价道。张峥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松鼠会”的成员们,被拉入了伙。他自谦自己只是一个比较的“松鼠”,发文不多,更多是支持这群可爱的年轻人。

张峥口中“可爱的年轻人”就是肩负“剥开科学坚硬外壳”任务的“松鼠”。这些“松鼠”们大多数是理科的博士,还有一些是科学记者和编辑。一年多前,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的姬十三将一群喜爱科学写作的同道中人聚集起来。“松鼠”杨杨打了一个很“科学”的比方:就像一群无序运动的分子,刚好气场相投,就凝在了一起。2008年4月,“科学松鼠会”群博上线。主题为科学的群博并不单一,“小红猪”翻译小分队引介外国的优秀科普文章,Dr.You进行有趣的科学问答,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松鼠”们的原创文章。

对于他们的工作,姬十三一直避免使用具有居高临下意味的“科普”一词,而更多以“科学写作”定名。中国科学写作力量的薄弱并不是什么秘密,张峥向记者介绍道:“在国外,科学发展很前沿,有很多科学写作作者本身就是科学家。相比之下,中国的差距还比较大。”为了发掘有潜力的作者,“科学松鼠会”举办过几次专题征文活动,在北京、上海两地还举办了科普写作进修班。虽然优秀的科学写作作者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但“松鼠会”愿意花力气把一批有兴趣的年轻人领入门。

web2.0时代的小众传播

“网络最大的力量就是能够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聚堆之后,故事就发生了。”张峥饶有兴趣地回味道。早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1994年,张峥就参与创办了网络杂志《新语丝》月刊。

网名“红心杀手”的王佩是另一位堪称前辈的资深网络参与者。他的“聚堆”故事发生在1999年,当时他和张广天、王小山、张路等朋友一起创办了黑板报网站。鼎盛时期,他们《黑板报文艺》电子周刊有12万订户。在网民只有2000多万的当时,这实属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介。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自发的、非盈利的文化团体,只不过在网络时代,他们换了一种传播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间学院的匡文波教授表示新团体的出现不足为奇。他同时指出,虽然【读品】、“科学松鼠会”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没有跳出小众交流的圈子。匡文波所言非虚,就在今年10月,“科学松鼠会”刚刚获得“年度小众网站奖”提名。

王佩对于“小众”的称呼相当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些“小众”传播团体的终极目标是为生机勃勃的民间文化争取话语权。虽然是“小众”,但并不意味着影响力就小:“如果放在传统社会,小众团体的传播半径也就方圆几百里。但是,别忘了现在是web2.0时代,小众传播的途径不再受时空局限,小众不需要改变属性,只需要掌握twitter、facebook、开心网等种种现代传播工具就行了。”

而去年的一份读者调查问卷显示,“科学松鼠会”的读者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者占了83.1%。面对相当精英化的趋向,张峥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团体对社会的影响力总归是有分布的。如果能影响一部分人,而他们在将来可能会造成强大的社会效应――即便这是很小的一群人,那么影响他们比拯救大众来得更有效。”

蓝旗营的想法与张峥有相似之处。这也就解释了道兰字幕组为什么坚持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还将翻译的片子刻成盘赠送给大学老师做教学参考资料。

不过让蓝旗曹相当愤懑的是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道兰会赠送免费的光碟,接着就对这种超出一股理解的行为提出恶意揣测。

类似的体验也出现在李华芳身上。最初他认为建立一个图书馆更多是硬件上的问题,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硬件并不是最大问题。当地人并不将筹建图书馆当成一件好事情,流言蜚语都认定,不收钱做好事,那是傻子的行为。大部分金塘人经受过市场的考验之后,已经无法相信还有这样的“傻瓜”存在了。

这一几乎令人沮丧的开端并没有打倒李华芳和负责这个项目的志愿者,他们决心将头3年作为打基础的时间。“从乐观的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个刺激当地观念的契机。”

在很多方面,李华芳都表现得相当乐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提出“自发秩序”理论。李华芳深受这一理论影响,他也将【读品】的发展过程看作由“自发秩序”走向“扩展秩序”的绝佳案例。

“尽管今后可能会有不同的子项目发生变化、人员流动更新等,但我相信【读品】会以其他的姿态呈现,来继续推动‘阅读记录分享’的扩展。”李华芳这样总结道。

相比之下,蓝旗营的观点要谨慎得多:“我们也拟好了5年发展计划,有一些让人热血责张的目标,可是事实上我们能够存在多久,我们自己心里也没有数。我们是夹缝中求生存,不确定因素太多。”

如何把团体当作一份事业做下去?这是这些新兴网络文化传播团体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一直研究新媒体的匡文波教授看来,现在维持一个网站或电子杂志,技术门槛和运作成本都不高。单看生存条件,这些新兴团体要存活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

相关期刊更多

标准生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房地产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市房地产业协会

中国稀土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