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诗词吾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个故事: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先是沉默,然后彼此默契地笑了――他们是如此的不同,职业、家庭、成长环境,但他们在几十秒的时间里,就寻找到了彼此的共同点――他的眼神温柔敦厚,她的眼神单纯善良。她说:“你知道吗,你是那种第一眼看了就知道可以随便欺负的人。”他说:“我敢保证你就是我理想中的贤妻良母形象。”可是,他们后来还是分手了,因为不善于表达,少有交流,他们由沉默开始,然后在沉默里越走越远。
第二个故事:他们离家出走了,在陌生的城市里,浪荡混迹着生活,一袋土豆吃了一个冬天,无所事事的日子,他们拥抱在被窝里幻想未来。他说:“我会永远对你好。”她真的把未来拴系在了他身上,对他充满依赖。后来,他的父母帮他物色到了一份让他很难抗拒的工作。他说:“你在这里等我,等我安定下来就来接你。”她等了半年,在他再也没有钱寄过来支付房租的时候,她知道他再也不会来了。
第三个故事:她第N次去相亲,见到了亲友费尽心思为她筛选出来的恋爱对象,他的衣着得体,指甲干净,谈吐温和,每个地方看上去都很体贴。不知道为什么,从一落座,她的心思就开始烦乱起来,她苦苦寻找着原因,找啊找啊,总算被她找到了:他的头发软塌塌地贴在头皮上,而她心目中的男人,是那种头发可以蓬松起来,狮子一样的男人,而面前的这个家伙,优雅归优雅,可总让她觉得这是个兔子,可以信任但却无法依靠。在结束这个在她看来非常漫长的约会后,她给女友打了一个电话,长吐了一口气之后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食草动物是不应该相爱的。”
是的,食草动物通常都是安静的,他们在日常生活里,除了必要的交流,通常一句话不说,各自默默地咀嚼着食物,想着心事,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都那么波澜不惊,所以,在第一个故事里,他们会在某一天,突然觉得彼此是那么陌生;而第二个故事更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食草动物在面临危险的时候,第一选择是跳起来夺路而逃。
关键词:爱情诗词 水 意蕴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炙热、最深沉也是最美妙、最动人心弦的,爱情诗作为记载人类最美好情感的见证,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那么“水”是如何和爱情发生关联的?“水”的意象在爱情诗中又有哪些特殊的意蕴和文化指向呢?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美好情感之烘托
古代先民们缘水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有鲜活的生命。水在人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中随处可见,也就成了诗歌中连带反映的必不可少的意象,刚开始时也许是无意识的,但重复多了就自然而然成了诗词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逐渐成为诗歌的原始意象:即指在人类早期形成的,带有一定文化含量的意象,是人类祖先重复了无数次的同一类型经验的心理残迹。水具有纯洁、柔性、清丽、温婉、柔韧等特性,因而往往被赋予美妙的意象,婉转明净的水面,加上水边绿洲的垂柳、红蓼、绿草等在水光映射下摇曳生姿、风姿无限,本是人间最美好的浪漫处所,故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产生于此再正常不过。因而“水”也就有美好心境、美好情感烘托之意蕴了。《诗经》开篇首《周南・关雎》中男子对美丽的女子一见倾心,希望如关雎鸟一样一唱一和,而水边的“参差荇菜”左右摇摆,如同男子的心旌漾荡,不能自已,思念是苦涩的,但绝对是美妙的;《郑风・溱洧》中,仲春三月时节鲜花盛开,溱水洧水涣涣汤汤,充满无限春意和生气,如同男子四射的生命力,女子手中的芍药花鲜艳光亮,恰似容光焕发的脸庞,值此大好时光,青年男女自由结伴游玩,互赠芍药;东门池畔,男子在人群中早已选定了自己的情人,水成为了他们欢乐相聚的见证(《东门之池》);冬天的水冰冻三尺,刺骨寒冷,因此《匏有苦叶》中的女子希望在坚冰融解之前能够与心上人共偕连理;南唐词人冯延巳《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名句,水面本是风平浪静,猛然间被什么东西搅动,漾开阵阵涟漪,象征女子内心的平静被打破,泛起波澜,“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哦,原来盼望已久的夫君终于要回来了,枝上的喜鹊在声声报喜!宋代欧阳修词《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门前涨潮的溪水犹如女子心中高涨的情愫,奔腾撞击,因为要与心上人约会,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因为欢爱的短暂,故而生出“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的愿望,“红菡萏”在“花底浪”的轻轻撞击下摇曳生姿,无限浪漫,充分享受着爱情的美好。近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一路用“水”咏情,“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抒发对美好爱情的深情眷恋。
流水浩荡无际、绵邈悠远的意境,犹如情感的悠久、绵长,“水”之意象又与情深意长有着某种关联。男性笔下的友情也多有此作,比如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个典型。在爱情诗词中,爱情的一往情深往往很多用水意象来表达:如建安诗人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唐代才女李季兰《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一以流水无尽烘托相思无尽,一以海水有涯反衬相思无涯,极写感情之深;李清照《凤凰台忆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重楼。唯有楼前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晏殊《蝶恋花》中“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均深切地表达了爱情之绵邈深长。
二、失意情感之陪衬
水能益人,也能害人;能引发人的美好联想,自然也会使人想到其反面意义,“水具有运行的持续、延绵不断性,因而水每每被联想与表现青春年华易逝,容颜易老的不可复返性,从而让人在怀古悼今、怀旧自伤的感叹中,涌现出对人生爱情追求不如意的无限情感。”[1]撇开爱情诗的局限,更有失去故土与家园之痛,如李煜亡国后所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而在爱情诗词中,“水”意象最多的是喻指女子被弃或相思无望,作为失意情感之陪衬。《国风・召南・江有汜》中女子是一位商人妇,那商人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全诗以“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喻己在情感上的沟沟坎坎,发出“大江都有小河、小沟、小港”之歧,何况人之爱怎能无风风雨雨的悲凉,以及“之之归,不我以”的悲痛。《卫风・氓》中则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喻女子被弃的苦海无涯。《邶风・柏舟》中有“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殷)忧”,以这飘飘荡荡不能休的水流来衬托被弃女子的愁思,有如千斤烦恼在心头。也有用水流的长远、深重来衬托相思的沉重和辛酸,用水流的各自东西喻覆水难收,如李白《妾薄命》和《白头吟》。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以上阕的“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来陪衬“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沉重和辛酸。清代田玉娥《送外》:“渡头千树老,江上一帆秋。无限临歧意,东西水自流。”言感情无法挽留,正向东西各自流去的水,不可阻止。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唐婉去世四十多年后,再次来到给他们两人留下美好记忆的沈园,写出词意十分悲凉感情真挚的怀念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昨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前两句有物是人非之慨,后两句由桥下之水直接引发的情思:唯有桥下绿水更令我伤心,这里曾是我们双双照影之处啊!此情此景,物是人非,天上人间、哪堪回首?其情之深可催人泪下。明人瞿佑说,这首“诗意极哀怨”“凄苦不忍多读”,可见水的烘托有多大艺术魅力!
三、距离与阻隔之象征
诗缘情,“物以情观”“情以物兴”。“人的感情总会因事物而触发,又用这种强烈的感彩去观物、择物,从而产生艺术联想,进行艺术构思,创造表现诗人思想感情而又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其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又是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投射。”[2]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辽阔的水面阻碍着人们的行动。因此,站在此岸遥望彼岸,心中自然引发遥远之意,充满惆怅与恍惚,水也就成了恋人心中的距离与阻隔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品就是《秦风・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主人公来到水边,翘首伫立,透过薄雾和芦苇丛,凝望着河的对岸,那里就是“伊人”所在的仙乡琼楼。在主人公眼中,“伊人”是那么飘渺不定,居无定所,虽目之所及,身却难以到达,所以在“白露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的时间进展中,反复追寻,不断求证,一会“i从之”,一会“i游从之”,但结果却是“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b”,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但却难觅踪迹,无法接近。这隐约飘渺的意境,加之主人公不为艰辛反复追寻的身影,令千百年来的读者为之动容,为之感叹!而“秋水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也早已超越了情爱的范围,成为人们慕悦和向往之情的指代了。《周南・汉广》也是一首“求之不得”的情,樵夫偶见汉江对岸有个漫游女,不禁对她产生了无限爱慕之情,可是想追求她却难之又难。男子反复唱到:“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浩浩汉江成了爱情的阻隔(象征世俗的桎梏),求之无果,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要能接近她,即使在她出嫁时为她做个马夫,为她打点嫁妆,也甘心情愿。可见,水带给上古青年男女无数的情思与希冀,但结局又多是求之不得的遗憾和痛苦,对情感和的呼唤在苍茫大水上显得格外强烈而无奈。《诗经》中“水”的这一象征成了后代诗词创作的一个原始意象,许多诗人在诗中都有应用。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是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长久相思的名作。诗篇描写了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最可感慨的是:诗中并未怨恨河汉宽阔无边,而是着意强调它‘清且浅’,两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无法交谈。这才是最让人心摧骨损的创痛、地老天荒的遗恨。”[3]唐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开头两句揭示地理距离,象征阻隔,有憾恨之意,“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跌宕之间,深情毕见,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时日。全词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虽为水阻隔却仍然坚定和执着,这正是爱情如水的真正意蕴。
当然,爱情诗中的水意象所具意蕴远远不止上述所列几种,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和探讨,如“言志时象征道德”说,“清水”“浊水”分别指代清明政治与黑暗,等等。但总括起来,无外乎烘托爱情的美好和甜蜜、情感失意时的衬托和点缀以及象征爱情(也可以超越爱情)的隔绝与阻断,由此可见,水意象在爱情诗词中屡屡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水文化。
注释:
[1]王立:《水与中国文学――传统文化物我关系一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第75页。
[2]霍彩霞:《爱情诗与水意象》,文学教育,2008年,第9期,第37页。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乳腺癌; 产后SD大鼠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22-02
Isoflavone on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in postpartum SD rats of the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Chenzhi2 Cuina1* Chenning1 Zhangyuanyuan1 Wangyonghe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1ICU,2General Gurgery,Baoding,Hebei,071000)
[Abstract] Objective By giving the isoflavone interfere DMBA SD rats induced experimental breast cancer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postpartum rats isoflavone for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Methods The 30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ll rats were given DMBA,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tinued to provide fed soy isoflavones,compared to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umor diameter is,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For the postpartum SD rats,phytoestrogens can't reduce the DMBA-induce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tumor size,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And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iving phytoestrogens can not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Phytoestrogens can effectively intervene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only at an early ag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should begin from childhood.
[Key words] Phytoestrogen; breast cancer; postpartum SD rat
乳腺癌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复杂过程,多个实验室曾针对植物雌激素和乳腺癌的关系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CraigRowell表明摄入植物雌激素可以降低大鼠乳腺癌发病率。本实验选用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SD大鼠(成年产后),区别于常规普通SD大鼠,模拟人类在这一时期(成年产后绝经前)的体内激素环境,通过经消化道给予DMBA(二甲基苯恩)诱导成年产后SD大鼠乳腺癌模型,同时实验组给予大豆异黄酮进行干预,了解植物雌激素对于成年产后这一生理阶段SD大鼠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本实验应用消化道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产后年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植物雌激素在产后大鼠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分析成年产后时期给予饮食中较高植物雌激素是否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或者改善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一步明确乳腺癌的发生预防机制,早期干预,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实验用健康幼年雌性SD大鼠及所需饲料均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DK0503-0031。大鼠质量为200g-300g,购入后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标准饲料分笼喂养,自由饮水。
1.2 试剂及实验步骤 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nthracineDMBA):美国Sigma公司生产,大豆异黄酮:华北制药厂生产。C-erbB-2、PCNA抗体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硝酸银为中国医药公司上海试剂公司生产。
动物饲养地点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动物实验中心(SPF级动物试验室,P3级实验室),所有实验废弃物经实验室统一分类存储、处理。
1.3 模型制作 所有大鼠经适应性饲养后,将DMBA溶于食用油中,按10mg/100g大鼠体重灌胃两次,间隔10天。实验组自第1次DMBA灌胃后第3天开始,给予8.7mg/100g.d异黄酮灌胃,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
1.4 观测指标及方法
1.4.1 取材 饲养至第24周,于间期给予2%戊巴比妥钠3-5mg/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记录大鼠乳腺癌发病率,测量乳腺肿物直径,将乳腺肿物及其周围约1cm范围皮肤组织一并切除。解剖大鼠乳腺肿瘤组织,常规固定并石蜡包埋,制成4μm切片,分别行嗜银染色及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细胞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颗粒数。AgNOR采用经典染色方法:(1)脱蜡,水洗。(2)用现配的A液与B液按1:2比例混合:(溶液A:明胶以2%的浓度溶于1%醋酸中;溶液B:50%硝酸银溶液)。滴于脱蜡切片上在室温(25℃左右)暗室作用1h。(3)蒸馏水漂洗,逐级脱水。PCNA及C-erbB-2用S-P两步法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1.4.2 指标检测方法 所有肿瘤组织均行HE染色确认。将切除肿瘤组织采用S-P法行PCNA、C-erbB-2染色。AgNOR采用经典染色法。多个乳腺肿瘤大鼠记录直径最大者,所有大鼠均经HE切片染色确认是否发病。
PCNA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弱阳性呈淡黄色,中等强度表达呈棕黄色,强阳性表达呈棕褐色,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计数500个细胞/切片,按以下公式计算PCNA染色强度指数SII(stainingintensityindex):(弱阳性细胞百分数×1)+(中等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数×2)+(强阳性细胞百分数×3);0-50为(-)、51-75为(+)、76-100为(++)、>100为(+++)。本实验以(-)-(+)为阴性,(++)-(+++)为阳性。
C-erbB-2表达于细胞膜,表达强度按HercepTest评分标准,根据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分为4级:(-)完全阴性;(+),超过10%的癌细胞胞膜染色,染色间断分布,未环绕胞膜;(++),超过10%的癌细胞胞膜弱到中度阳性,染色连续,环绕整个"胞膜;(+++),超过10%的癌细胞胞膜强阳性,染色连续,环绕整个胞膜;本实验以(-)-(+)为阴性,(++)-(+++)为阳性。
AgNOR在油镜下计数至少100个细胞,直径2.5-5μ的团块按5个颗粒计算,5-10μm团块按10个颗粒计算,>10μm按15个颗粒计算。最后按单位细胞核内颗粒数计算最终平均值。
1.4.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按α=0.05标准用t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体病理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共有5例发病(33.3%),肿瘤直径2.18±1.40cm;对照组共有6例发病(40.0%),肿瘤直径2.68±1.41cm。两组肿瘤直径及发病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免疫学结果 PCNA在乳腺肿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为细胞核和少数细胞的细胞质呈淡黄色。幼鼠对照组PCNA阳性表达率(13.3%)实验组(20%)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erbB-2在乳腺肿瘤组织细胞中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的棕黄色颗粒。幼鼠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0.0%,实验组26.7%,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嗜银非组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AgNOR采用经典染色法进行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计数,对照组计数:3.52±1.41,实验组计数:2.80±1.04,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外源性激素的摄入曾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植物雌激素是一类特殊的具有弱激素样作用同时还可以拮抗自身激素的一类化学物质。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约是亚洲国家的四倍,东西方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生活习惯的逐渐西化,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为主,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接近西方水平。但是许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结论不尽相同:LitalKeinan-Boker通过跟踪调查了欧洲15555名49至70岁妇女,其中280名妇女罹患乳腺癌,这些妇女植物雌激素平均摄入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数据证明在西方国家植物雌激素的摄入量和乳腺癌的发病率之间没有相关性。MartijnVerheus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某些植物雌激素能起到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作用。体内激素水平,尤其是性激素的水平可能对这一矛盾现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移居美国的亚裔第二代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与第一代有明显差异,已经上升至当地水平,说明在幼年甚至妊娠期间的饮食生活环境才能对乳腺癌发病产生重要影响。
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酸性白,作为DNA聚合酶δ的辅蛋白,可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中的DNA的复制。PCNA的高表达和细胞周期中的处于S期细胞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是评价细胞增殖活性的可靠指标。C-erbB-2(HER-2/neu)基因是原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q12-13.32上,编码相对分子质量1.85×10的、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AgNOR(silver-stainingnucleolarorganizerregion)是细胞周期过程中染色变异的一种嗜银非组相关蛋白,被认为具有转录活性,能客观地反映细胞核内r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质合成水平。
植物雌激素是一种特殊的激素类似物,与17β-雌二醇(雌激素)的结构相似,都具有两个芳香环,尽管A环和B环的连接不一样,但能引起雌激素活性的羟基取代位置一样,因而具有雌激素样的效应,一方面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可以与ER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另一方面,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植物雌激素可以竞争内源性雌激素,发挥抗雌激素样作用。Yang等研究显示染料木黄酮可以促进MCF-7细胞增殖,主要是通过增加ERα的磷酸化作用,但不增加ER蛋白含量,而且染料木黄酮也可以增加erbB-2的磷酸化作用,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展。但是,对于ER(-)的乳腺癌细胞,染料木黄酮反而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作用而抑制细胞增殖。Murata等报道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可以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发如子宫、阴道等其他生殖器官的癌变。这种增殖作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代谢产物5,7,3',4'-四羟基异黄酮,7,3',4'-OH-IF以及6,7,4'-OH-IF引起DNA损害所形成的。以上相关实验说明植物雌激素体内代谢途径没有完全了解,不同的生理状态激素水平可能会干预植物雌激素代谢,细胞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植物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本实验区别于其他实验,没有采用普通幼鼠,而是采用9月龄健康雌性处于产后这一生理阶段的成年SD大鼠,通过大豆异黄酮干预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发病率明确植物雌激素对成年产后这一生理阶段大鼠乳腺癌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干预作用。通过对比发现,给予成年产后SD大鼠植物雌激素并不能降低DMBA诱导的乳腺癌发病率,此结论可以有利于解释部分实验室的植物雌激素大鼠干预实验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部分实验室结论却完全相反的现象。此结果提示我们成年之后给予植物雌激素干预,并不能控制乳腺癌发病率,植物雌激素只有在幼年时期才可能有效干预乳腺癌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Craig Rowell,D.Mark Carpenter and Coral A.Lamartiniere,Chemo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Proteomic Discovery of Genistein Action in the Rat Mammary Gland J[J].Nutr,December 1,2005,vol.135,no.12:2953S-2959S.
[2] Messina MJ:Legumes and soybeans:overview of their nutritional profiles and health effects[J].Am J Clin Nutr,September,1999,vol.70,No.3:439S-450S.
[3] Lital Keinan-Boker,Yvonne T van Der Schouw,Diederick E Grobbee and Petra HM Peeters.Dietary phytoestrogens and breast cancer risk[J].Am J Clin Nutr,February,2004,vol.79 no.2:282-288.
[4] Martijn Verheus,Carla H.van Gils,Lital Keinan-Boker.Plasma Phytoestrogens and Subsequent Breast Cancer Risk[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7,Vol 25,No 6 (February 20):pp.648-655.
[5] Lamartiniere CA:Protection against breast cancer with genistein:a component of soy[J].Am J Clin Nutr June 2000 vol,71 No.6:1705S-1707S.
[6] Zava DT,Duwe G.Estrogenic and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of genistein and other flavonoids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in vitro[J].Nutr Cancer,1997,27(1):31-40.
洛颜生:对此,我只想说――撕得好,再撕响些!
香山粉:李白的粉还真正好笑,说起来你家大大一边喊着职粉成天刷存在,炒热度,回回打开今日大唐热搜榜都有你们,边塞诗有你们,闺阁诗有你们,怀古诗还特么有你们!一边白莲花似地“皇上,皇上咱们不约”,我就呵呵了。要说拉郎配,扯皮cp,难道不是你家扯得最欢吗!孟浩然都有cp了好嘛,当人家王右丞是死的啊(人家水表圈都不稀罕和你唱和),拼不过人家温润如玉朝堂宠腻攻,就暗搓搓写什么“吾爱孟夫子,唯有敬亭山”,被指出来,就说“你们想多了”……
无边风月回复香山粉:白居易粉劝你们一句,有空来踩我家这位,不如回去多给你家爱豆炒炒热度,榜单都掉到第几名了,放过我家太白好吗?
遗世芳华回复无边风月:圈里哪有什么白莲花,你家一大老爷们还卖小白莲人设,居然还叫自己“青莲”,脸是有多大?
一叶知秋:静静地看你们撕,最好撕得两败俱伤,我大杜甫才是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好湿人。
掐架专用回复一叶知秋:同意楼上,白居易粉不要太嚣张,你家那半文半白的诗能登大雅之堂吗?拜托毕业证拿出来遛遛先。还是我家杜甫哥哥好,当过兵的男人最帅了,么么哒。
迷迷瞪瞪:李白和白居易这俩过气诗人居然还有粉丝撕?是请水军炒热度吧!我们苏轼写词作诗做饭那个不分分钟甩这俩一条街?现在的粉丝眼光真是越来越不好了。
烟雪杨柳回复迷迷瞪瞪:切,三苏捆绑炒作,买一赠二,字不够家属凑,还不是抱欧阳修大腿的货,还说别人水军,你才是水军。你家主子行贿你造么,“糖送家”,我们都懂的!
光说不练:哈哈哈,柳永红颜粉围观……
只是误会:突然感觉TFboy、EXO啥的都弱爆了……
慧根深种回复只是误会:娱乐圈的,起开,别掺和我们诗词圈的事儿。
长亭外:带着我家李清照欧尼默默看你们撕……
等完结回复长亭外:你们又来抱大腿,哪里都有你家粉,明明婚姻不幸福,还要天天秀恩爱。
琳琅:我李义山基本没人撕,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向往光明之暗:曹操粉静静看你们撕,然而那么牛逼伟大的诗人却总是没人想起。
道友君:看了笑得腮帮子疼,话说辛弃疾好难撕啊,连知名基友都没有一个,就是这么无懈可击。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诗意;主体地位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加强古诗词教学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汉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提升语言鉴赏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前很多古诗词课堂教学缺乏一种诗意的流淌,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背诵,结果学生感悟不到诗意。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不仅是积累,更需要的是打造诗意想象的天空。
一、找准赏析点,孤帆远影并不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教学中,针对“孤帆”二字,两位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不同的练习:
教师一:
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理解填空:孟浩然坐在船上,顺着江水东去,而李白却站在江边,久久地凝视,过去孟浩然与他的交往情景在其眼前一一呈现。他们曾一起 ,一起 ……那是多么快乐!而现在,孟浩然却要离开,在眼前有的只是孤帆,哎,想想与他再也不能 ,再也不能 ,无情的“孤帆远影”把我们的快乐都带走了……
教师二:
根据自己想象结合诗意进行填空:李白孤独地站在江边,眼前的孤帆逐渐离去。这里的“孤帆”,并不是说宽阔的长江里只有一条帆船,而是说李白眼里 ,从这里可见李白目送时间之长,与友人之间的感情至深。这时,李白心里想到很多,有 之情,有 之情……
对于这首诗来说,“孤帆”是一个赏析重点。认真品析,仔细回味就会发现这首诗中有着特殊的情感基调。王勃送别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有着一种豪情,但过于刚性;王维送别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的是一种“自此一别知音少”的伤感离别,而在李白这首送别诗中,则更多的是一种浪漫,一种愉快,乃至充满诗意的想象。
这也许更多的是与诗人的个性有关。李白与孟浩然都是生性洒脱,经常到处游览风景山水。李白也曾写诗赞过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而对于这次离别,到烟花三月的扬州去,这同样也是李白比较向往的地方,因而他此次送别孟浩然,其实心也在跟着一起飞翔,跟着到扬州去,跟着心潮澎湃。对于李白这个充满浪漫的诗人来说,其心境是开阔的,送别的心情是热烈的。与其说这种相送是离别曲,不如说是一首畅快的抒情曲。
站在这个角度进行赏析,李白的心情绝不是那种惆怅,更不是“无情的孤帆远影”,因此教师一设计的课堂练习中的“忧伤”与之不太适合;而教师二的课堂设计比较合理一些,相比起来也豪放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过程中,重点理解“孤帆”,并不是说整个长江上只有一艘帆船,而是说诗人眼里只有“故人”的那艘帆船,诗人的注意力和情感全部汇聚在“孤帆”上,可见这里“孤帆远影”其实并不“孤单”。
二、推敲延伸点,删繁就简是正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学中,有的教师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流程:
1.多媒体呈现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华山之东”相应位置。
2.多媒体呈现“茱萸”图画以及相关百科知识,让学生了解茱萸的植物属性以及药用价值,解释相关古代风俗,即登高佩戴茱萸布囊。
3.品读古诗,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品读古诗内容,理解具体诗句着重意思,其中“异乡”“倍”“逢”是理解品析重点。
4.多媒体呈现《静夜思》,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品析两首诗之间的异同点。
5.课堂小结,播放《九月九的酒》这首歌曲,引导学生跟着哼唱,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一教学流程设计,对古诗外延进行了一点拓展,在丰富学生知识容量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品析、领悟和体验,因而对于古诗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关键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架设时空桥梁,走近诗人,与诗人进行对话。而在此案例中,第1、2乃至5点,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摒弃。毕竟短短一节课,时间有限,容量更有限,应该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感悟体验,而通过图画呈现,歌声嘹亮,表面上看课堂热闹非凡,但是效果却不佳。
对于该诗来说,虽然有很多意象,但是真正核心、关键的内容,仅仅是一个“独”,两个“异”字。唐朝交通不够发达,人的交集圈子不广,不同地域、风俗差异较大。诗人作客他乡,一切都会感到陌生,都不够自然,这种隔膜的感觉,就是一种“异乡”“异客”的体验。而在传统的佳节时,更容易激发人的这种思乡之情,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另外,“少一人”也是该诗中品析的关键。“遥想”一次有点曲折,出乎常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不说不能与兄弟团聚,反而从兄弟们角度考虑,想象兄弟们因登高少一人而产生的遗憾。这种换位思考,不仅出乎常情,同时还能反衬出诗人思乡之苦,可见笔力深厚。
三、赏析关键点,看似平常最惊奇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秋思》的赛课中,有两位教师同时扣住三个关键词进行品析,其内容如下:
教师一:确定的关键词分别是“秋风”“意万重”“又开封”。
教师二:选择的关键词分别中“见”“欲”“匆匆”。
同样的一首诗,不同的教师,不同的体验,其选择的关键词也不同。但是究竟哪位教师更能触摸诗人诗句背后“平常最惊奇”的情感呢?
在常人看来,秋风是无形的,可以触摸,可以听到,甚至可以感受到,但是却无法看见。在古诗中,诗人却一反常态,偏偏用了“见”这一字,究竟从那些地方可以“见”到秋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甚至可以发挥想象,进行填空:“树叶 、小草 、旗帜 、 ……”这样在学生眼里,原来无形的秋风,却可以随时看见。作为诗人,一个流落在外的游子,面对萧瑟的秋风,往往有着一种孤苦,一种寂寞,乃至一种思念。
对于第二个关键,两位教师分别选择的是“意万重”与“欲”。“欲作家书意万重”。虽然“意万重”表达了诗人很多的想法,见到秋风,自然也会想起很多,这令那种强烈的乡思中有带着更多惆怅。一个“欲”字则值得品析玩味,不仅能够表达出诗人患得患失的矛盾心情,同样也让这种惆怅却无法说起,无法表达。在这里,“欲”与“意万重”成了一对矛盾结合体;对此进行比较品析,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该诗最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里“匆匆”一词值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毕竟诗人“意万重”,有话却无法表达,结果匆匆下笔,但是到了临走的时候,又想起遗漏什么,结果匆匆开封。但是真的这样理解,那么这两句倒成了实录,自然其意境也平淡了许多。其实,认真品析一下“复恐”这一词,可以发现诗人并不是真的要添加内容,而是验证诗人内心的疑惑,说明了这时诗人内心的复杂,生怕遗漏什么。这里其实与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效果一样,李白的“疑”是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张籍的“复恐”则是在“疑”而不是“必”。这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析,才能深入诗人心境。由此可见,“匆匆”一词更值得学生去品析。
古诗词博大精深,细微之别,诗境却不同。当然,具体辨析还会因古诗词不同而不同,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让课堂呈现诗意,最根本的还需要教师认真研读古诗,认真推敲古诗词中的每个字,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进行辨析,在提升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淑娟.浅析小学古诗词的欣赏[J].新课程(上),2016(01).
[2]潘茂魁.浅谈古诗词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