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语文在线

中学语文在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语文在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语文在线

中学语文在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悟 语文教学 启疑 导思 探究

实践证明教学活动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起着启疑导恩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质疑、联想、思考,最后领会事情的奥秘。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悟性自然得到培养。下面以我在教学《动物过冬》一文中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的悟性。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性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得到强化。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使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他们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启疑导思

任何紧张的学习活动最集中表现在他能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任何探究活动主要是从“疑”开始的。我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表疑问。我把这些疑问进行整理,根据这些问题我把学生分成5组进行展开讨论,整理出以下疑问:

1.燕子为什么不夏天就飞回去?为什么要等到秋天呢?

2.秋天到了,喜鹊为什么不和燕子一起飞到南方去呢?

3.燕子为什么不像喜鹊那样把窝垫暖和进行过冬呢?却要飞到南方去呢?

4.什么是冬眠?青蛙是怎样冬眠?

5.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怎样冬眠?

6.人类怎样过冬?

有了这些疑问,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活动非常激烈。同学们积极查阅图书角的图书和有关儿童读物。针对这些疑问,学生悟出了鸟类当中有随季节而变更栖息地区的鸟类。如燕子、杜鹃等在春夏暖和的季节来我国繁殖,到了秋季就飞到印度等地方过冬。喜鹊不是候鸟秋冬季节为了防御寒冷,就在枝头上的窝垫得暖暖和和躲在里面过冬。面对上面第3个疑问,同学们争论不休。有的同学说:“假如秋、冬季节燕子没有飞回南方,而是把窝垫暖和在里面过冬,行不行?”有的同学说:“不行,因为它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它在窝里要吃什么呢?”还有的同学说:“虽然它的窝暖和了,但是它还是要出来觅食,它承受不了寒冷的天气,所以还是要飞回南方去。”学生了解到冬眠是一些动物过冬的方法。有一些动物不适应冬天寒冷的天气,躲在洞里睡觉。接着谈到人类过冬的时候,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同学们,人类是怎样过冬的呢?你们见过的有哪些方法呢?”A组的同学说:“床上铺着棉被,身上穿着棉衣、棉裤,脚上穿着棉鞋,手上戴着手套,头上戴防寒帽。”B组的同学说:“可以用热水袋。”C组的同学说:“从电视里看到我国北方的床下有生火的炉灶,可里保暖。”D组的同学说:“听我爸爸说北方人有的使用暖气。”E组的同学说:“也可以用空调。”然后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也很对。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可以用很多方法替我们保暖。让我们能在严寒的冬天照样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后我们人类到月球上居住,那里的温差更大,现在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想想办法。”

二、设计好作业题目,让学生探究

为了让学生能悟出更多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生存下来的能力,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以组为单位观察周围的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在下周活动课讨论。

在活动课上要求学生每组各举一个例子进行交流。A组同学说:“我家的猫有时藏在干草堆里,有时钻进被窝里,也有时蹲在炉灶边。”B组的同学说:“冬天我家的鸡爱晒太阳。”C组同学说:“蛇不见了,躲藏在洞里冬眠。”D组同学说:“蚯蚓钻进更深的土层里了。”E组的同学说:“狗的身上冬天毛多,夏天毛少。”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大家都很认真观察,能悟出动物过冬是各不相同,随其而异。”

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阅读时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就是让学生尝试阅读评论。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中学语文在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学;语文教材;文化传统;教育价值

【中国分类号】G43

一、国学概念

“国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随着1840年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炸开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大门开始,欧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当时国人称西方文化为“西学”,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便被称为“国学”。最近这几年,“国学”一词经常在一些报纸、杂志、电视等各媒体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国学院、国学研究所、国学堂相继出现。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说明我们国人对国学的博大精深以及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国学的定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国学的经世致用,一种是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虽然他们对国学的认知并不一致,但是他们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一致的。国学,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在民族文化中具有一种潜在的情感色彩和价值评价,是与民族的、国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国学的根本要义是对古人思维成果和高尚精神的再现,经学以及诸子百家之学皆归于其中。“国学”记录以往,开启后来,丰富中华文化。“国学”的核心问题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国学在语文教科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物质载体,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语文教材选文的文化传承功能做过较为深入思考的有很多作家与学者,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从文言作品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该功能的。他强调文言作品的学习:“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称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语文教材,特别是当中经典的选文,应该肩负起培育文学、文化素养的重任。

1、国学在语文中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文化价值观

国学经典凝聚着古人思想、生活、语言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国学经典中包含的道理,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在朗读、背诵国学经典时,收获到的不只是对其外在语言、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学经典的语言表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对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价值判断基础。

2、国学在语文中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借鉴能力

从国学经典教材中学习领会到内在思想蕴涵、艺术韵味和逻辑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拓展学生的辨别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思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地指导作用。借鉴能力是语文能力中一种较高的能力体现,主要是指学生对已学知识或技能的转化和吸收。借鉴能力具有模仿的性质,但又有较高价值的创新,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之一。

3、国学在语文中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

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古今人物等常识,应有尽有,当中诸多知识和道理的组合都是条理有序,义理、典故穿插出现,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并且这些都富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所关注的都是苍生百姓、社稷江山等重大社会人生问题,其境界之大,视野之开阔,关注之深切,都是非常值得今天学生阅读的。这些国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些典故还可以在写作中应用和体现。

由此可见,国学内容在语文教科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意义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国学在语文教科书的体现

现在的中学生名著读的越来越少,人文教育严重缺乏。一个学生自小学到高中,接受十二年的语文系统学习,却没有学会读书。据调查,有相当的学生不读文学名著,只看教科书和参考书。经典文化是人文素养的主要来源,最近几年的中学语文课本增加了不少文学名篇和古文阅读篇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尤其在古诗文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古诗文方面已有较好的体现。但是从教科书选文的总体上看,台湾语文课本国学内容更为丰富。大陆语文教材范文选编要求“文质兼美”,概念比较笼统,台湾国文教材范文选编提出的“语文训练、精神陶冶、文艺欣赏兼具”则紧贴“培养语文能力、增进文化常识、提高思想水平”的教学任务,让教材、教学和任务构成完备的体系。所入选的范文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为文化背景,囊括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自然、科技等。其编排和选文,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国文学习,充分发挥了作为“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的功能。

四、国学的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的根本要义是对古人高尚精神的再现,我们要通过国学教育来传播国学,通过教育来复兴国学。国学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的课程性质,其文学和文化的成分,更是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厚资源,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此外,还具有众多的当代教育价值,最为显著的,是它对中华的认识价值、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人格精神的培育价值。

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蒙养教材,四书五经,管子、老子和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这些人留下的典籍,还有儒、墨、道、法四家的若干基本观点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尤其四书五经,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国学基本知识。所有的这些当时都是为了学习为人和处事的。全部“四书”给了我们进德、修业和修己的功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李荣胜.国学是什么[M].华夏出版社,2011

[2]蔡富清编选:《朱自清选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3]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教研视点2006,5

中学语文在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语文;目标实现

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思考,大胆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几年来,我努力探索情感教学的路子,即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语文能力的训练、情境渲染,激发学生与语文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讲授《岳阳楼记》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弄懂课文大体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我特别指出:此句是范仲淹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那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优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愉快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富有启发性的争论、有趣的故事、新颖的投影、诙谐的语言、风趣的动作等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同时,我还注意因材施教。因为没有因材施教,就没有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标准,布置不同数量、不同程度的作业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让不同基础、不同程度的各类学生都不断享受一种“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一种终生难忘的“高峰体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不仅会使他们克服自卑、畏难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甚至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教学主要是由阅读教学和作文教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引导他们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以免读写脱节,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教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清知识层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我还将快速、高效的记忆法介绍给学生,充分利用科学方法提高每个学生的潜力水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所教的学生有的在市演讲比赛中获奖,有的在作文大赛中获奖……他们各自的特长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学作文,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我们可以在课文中学到很多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作文的构思方法有很多,我们都可以从课文中学到。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妙用“比兴”,欲扬先抑,层层铺垫,最后点明题旨,可谓构思新巧。对这些构思新颖、颇具特色的课文,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从课文里学习作文技巧的引入点和结合点,讲解时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领悟其中“怎样写”的规律,课后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写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激发思考,大胆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素质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进行思考,虽然也懂得思考的方法,但仍然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好学会学的学生总是希望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的模式验证自己见解的正误。即使一时不能形成看法的学生也希望听听同学是怎么说的,以开启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师应激励学生多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甚至演讲、答辩等,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又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道德人格上有特殊的功能。为了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在线范文第4篇

一、深挖教材,找准课本中的德育教学点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通常将德育的意图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非常地熟悉,并且能根据课文中所渗透出来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

1.在拼音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

巧编故事,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如在上“?馈闭飧錾?母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鸽子和鸽子妈妈,有一天鸽子妈妈生病了,小鸽子为治好妈妈的病,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炼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小鸽子高兴的“?馈??馈??馈苯懈霾煌#?这个花环的样子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馈保?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馈薄?

2.识字、写字教学中结合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教学“森”时我将“木”和“林”字一起写出来,并给同学们编了歌谣:一根木头很孤单(木),两根木头做伙伴(林),三根木头心连心(森),围成森林一片片。小小木棍手拉手,防风固沙保农田。让同学们从字形上去观察,从歌谣中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把小小的自我融合在集体的大家庭中才不会感到孤单。

3.通过分析词、句、段来领会内涵来进行德育

例如,《我的战友》一文,抓住描写外表的重点句子:“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的内心世界。问:为什么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

教育。

4.通过口语交际进行德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既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又陶冶了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言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琢磨学生,把握教育主体进行德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母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识,承受不起挫折、叛逆心理强……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三、课外延伸,抓住课堂外阵地进行德育

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现在仍需发扬光大;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四、实践活动,牵出良好习惯养成进行德育

中学语文在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 现代教育 原因 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传统教学和电化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造和创新,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现代教育的根本特点就是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融入到教学中去。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卫星电视传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象师生所想象的那样理想或显著,以致会产生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疑问。

一、当代外语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主体”关系不明晰

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的意识淡漠

1.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仍然陈旧落后

1.4学生普遍缺乏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意识

2.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

传统意义上教育理论中的教学概念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活动。韩愈的《师说》中所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中依然深受它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以口语表达来传授知识内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师如何完成这个教学计划来实施的,这里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能完成“讲授”教学,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如何更好地接受。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态度还是比较淡漠。这一点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比较深。中老年教师和一些青年教师缺乏运用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教师缺乏对教育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新的技术手段和资源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学习,归根到底就是旧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

在近些年的高校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特别一些重点院校,都比较重视外语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舍得花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教学设备由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型。但在这些价格昂贵、功能先进的设备中,平时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几种功能还是几十年来所使用的录音机功能、电视功能、录象机功能,真正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示范功能、讨论功能、提问功能等等都被束之高阁,很少使用。这里既有课程安排的问题,如单位授课时间短等,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中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上不愿使用,怕麻烦的心理很重。在外语教学资源方面,对于教材建设普遍存在被忽视的现象,许多学校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一用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在教学中使用得更是凤毛麟角。辅助外语教学的软件和课件也相对比较少,有很多都是“新瓶旧酒”式的多媒体“新式课本”。

正如上面所介绍的,各学校在外语教学硬件建设都在加强,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真正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极少,教学设备在课余时间都被封闭,教学资料也很少对学生开放,所说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辅教而不是辅学。

二、现代外语教学存在问题对当前外语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这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使学生能够比较简洁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教学效率较高。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

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从根本上掩盖了教学活动真正的意义和目的,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较高语言技能的外语人才。

高校外语教师使用媒体的态度和习惯,也影响高校外语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由于对教育技术理论掌握少,对功能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比较陌生,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导致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即使使用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电子文字课本。这必然会阻碍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在当今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重硬件建设,轻软件资源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硬件建设立竿见影,而教学内容和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投入人力和时间,经过长期的、系统的研究和准备,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评价。

好的工作,无论校方还是教师,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有大的投入。这样会导致知识结构陈旧,课堂教学内容基本隔绝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难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追求更新知识的愿望受到抑制。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提供的帮助是两方面的,既有辅助“教”的方面,也有支持“学”的方面,而这个“学”的方面主要指学生主动地学。教学观念转变,学生成为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之后,自主、能动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行为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是未来复合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忽略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会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失去意义,使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失去动力,象人失去一条腿一样,使现代教学模式失去“教”与“学”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李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5.4, 105-106.

[2]张丽华.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4, 33-35.

[3]李洪洋.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J].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4,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