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介绍鲁迅

介绍鲁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介绍鲁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介绍鲁迅

介绍鲁迅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 解吸气 掺烧

沧州大化聚海分公司的制气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具有一定热值的解吸尾气,一直对空排放燃烧,造成能源的浪费,每年热值浪费折合成人民币达500余万元。沧州大化聚海分公司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吸气掺烧可依托现有锅炉装置对燃烧系统进行改造,以达到解吸气回收燃烧利用的目的。解吸气掺烧不但可以减少锅炉燃煤的消耗量,同时还能减少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获得较大社会效益。

一、设备概况

沧州大化聚海公司两台锅炉为济南锅炉厂制造的YG-90/3.82-M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吸气掺烧系统由济南成宇燃烧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设备。设备主要由两台解吸气燃烧器、燃烧燃烧控制系统、管道、阀组、仪表等部分组成。

二、流程简介

解吸气由造气车间引入锅炉界区后在炉前分成两支路分别送入锅炉炉膛左右侧燃烧器进行燃烧。

三、解吸气设计参数

1.解吸气成分

以2010年8月25日-8月25日取样分析结果平均值为准:O2平均值为0.05%

N2平均值为0.53%;CO平均值为24.99%;CH4平均值为0.46%;CO2平均值为42.34%H2平均值为31.62%。

2.解吸气工作压力

4000~6000 Pa;解吸气温度:40 ℃(饱和)

3.单台燃烧器额定燃气流量

1800~3600Nm3/h;

4.仪表气源压力

0.4~0.8MPa

四、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吸气掺烧原理及操作说明

1.工艺原理

解吸气由造气车间引入锅炉界区后在炉前分成两支路分别送入B炉炉膛左右侧燃烧器进行燃烧。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的燃烧室以至整个炉膛温度场均匀(900℃左右),高于解吸气的着火温度。投运顺序:床下点火-煤燃烧-升负荷-投入解吸气。从而保障了喷入炉膛的解吸气可以马上燃烧,消除了纯粹燃用解吸气的锅炉一次点火不着时的事故隐患,也消除了燃烧器故障或瞬间停气带来的事故隐患。

燃烧器采用两级点火,先用高能点火装置点燃气枪,再由气枪点燃主烧嘴。为避免点火枪始终在燃烧区里导致烧坏,配有点火枪电动执行机构(行程400mm),点火结束后自动将点火枪退出。每台燃烧器配两套紫外光火焰检测器,用于检测燃烧器火焰状态,火焰检测器将检测到的火焰状态信号送给程控系统,以完成熄火保护功能。

控制部分直接由DCS远程控制。现场设备的控制与反馈信号直接进DCS系统。进行相应的点火、开阀、关阀、吹扫等操作,火焰检测放大器安装在设备间内,并引入DCS。阀组包含球阀、蝶阀等。DCS系统可完成燃烧器的手动及自动点火,还可完成锅炉的安全保护功能。

2.操作说明

2.1锅炉点火准备

2.1.1 系统安装完毕,设备、阀门单试合格。

2.1.2 管道设备吹扫、气密、氮气置换、解吸气置换合格。

2.1.3在燃烧器可投入运行之前DCS应满足以下许可条件:

火焰检测器系统正常(冷却风) 所有燃烧器阀门关闭

无MFT跳闸信号存在 燃气压力满足点火要求

点火系统准备好 火焰检测器无火

当以上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允许运行人员点火操作。

2.2燃烧器点火

首先单侧进点火枪,打开点火器,同时开启瓦斯气枪快关阀,瓦斯气枪被点燃后迅速关闭点火器,退出点火枪。如在10秒内瓦斯气枪未着火,迅速关闭瓦斯气枪快关阀,进行置换合格后,方允许进行下一次点火,至少间隔五分钟以上,禁止没有查明点火失败原因之前重复操作。当瓦斯气枪点燃被证实后(火检变红),迅速开启燃气支路阀门,完成相应燃烧器的点火,燃烧器即可投入正常运行,单侧点燃后用同样的方法点燃另一侧燃烧器。

五、锅炉掺烧解吸气前后消耗数据对比

1.2010年10月10日~18日A炉掺烧解吸气前平均煤耗:1584.1/9757.5=0.1623吨煤/吨蒸汽

2. 2010年11月6日~12日A炉解吸气掺烧后消耗数据:

2010年11月6日~12日A炉掺烧解吸气后平均煤耗:1230.7/8412.8=0.1463吨煤/吨蒸汽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投用解吸气后,锅炉煤耗明显下降。

六、解吸气掺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解吸气投用后,解吸气出口气流扰动增加,水冷壁磨损增加,为此我车间对卫燃带以上水冷壁进行了喷涂,防止水冷壁的磨损。

2.解吸气在输送过程中产生大量冷凝水,冬季解吸气管线、设备容易发生冻结现象,影响掺烧系统稳定运行,为此我车间进行了技改,解吸气管线增加了蒸汽伴热、保温,以解决冻结问题。

七、解吸气掺烧安全措施

1.锅炉解吸气掺烧技术虽然成熟,但对生产操作安全要求较高,在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停车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规定执行;项目验收合格方能投入运行;

2.为防止燃烧器回火,管道设置阻火器。

3.为保证泄漏后及时发现,需设置就地可燃气体嗅敏仪,分布在易泄漏部位,并将信号引至总控室。

4.为防止泄漏气体中毒,岗位人员需配备一氧化碳滤毒罐。

5.为保证掺烧气体灭火及时发现,每个燃烧器配备两个火检。

6.在工艺设计中设有安全联锁和事故紧急停车安全方案,如果装置出现故障,可以进行停车处理。

八、结论

1.我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吸气掺烧系统经过调试,各主要运行参数及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2.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吸气掺烧系统投用后,锅炉煤耗明显减低,经济效益可观,达到了节能降耗目的。

3.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吸气掺烧后减少了锅炉燃料煤的用量,相应减少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减轻了锅炉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环保目的。

4.通过调试,发现并解决了系统及设备在设计、制造和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LGJ116-93.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介绍鲁迅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解析气;掺烧技术;燃烧器

中图分类号T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51-02

沧州大化聚海公司是以生产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为主要产品的公司,造气车间制气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具有一定热值的解析尾气,气量3 421Nm3/h(含有一氧化碳25%,氢气30%左右),解析尾气去火炬对空排放燃烧,可燃气体白白浪费。水汽车间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解析气掺烧为节能减排项目,将造气车间PSA工序的生产废气回收到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2010年11月6日聚海公司水汽车间A炉投用解析气成功;2011年5月23日B炉掺烧解析气成功。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气技术目前已比较成熟,国内有多套类似的应用实例,但掺烧解析气的目前还没有成功先例。解析气的成功掺烧使沧州大化集团节能减排技术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 工艺原理

解析气由造气车间引入锅炉界区后在炉前分成两支路分别送入锅炉炉膛左右侧燃烧器进行燃烧。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的燃烧室以至整个炉膛温度均匀(900℃左右),高于解析气的着火温度,当锅炉负荷超过60%且炉膛火焰中心温度达900℃左右时,方可投入解析气运行(投运顺序:床下点火-煤燃烧-升负荷-投入解析气)。从而保障了喷入炉膛的解析气可以马上燃烧,消除了纯粹燃用解析气的锅炉一次点火不着时的事故隐患,也消除了燃烧器故障或瞬间停气带来的事故隐患。

燃烧器采用两级点火,先用高能点火装置点燃瓦斯气枪,再由瓦斯气枪点燃主烧嘴。采用高能点火装置进行点火,为避免点火枪始终在燃烧区里导致烧坏,配有点火枪电动执行机构(行程400mm),点火结束后自动将点火枪退出。每台燃烧器配两套紫外光火焰检测器,用于检测燃烧器火焰状态,火焰检测器将检测到的火焰状态信号送给程控系统,以完成熄火保护功能。

控制部分直接由DCS远程控制。现场设备的控制与反馈信号直接进DCS系统。进行相应的点火、开阀、关阀、吹扫等操作,火焰检测放大器安装在设备间内,并引入DCS。阀组包含球阀、蝶阀等。DCS系统可完成燃烧器的手动及自动点火,还可完成锅炉的保护功能。

2 操作说明

2.1 锅炉点火准备

在燃烧器可投入运行之前DCS应满足以下许可条件:

1)火焰检测器系统正常(冷却风);2)所有燃烧器阀门关闭;3)无MFT跳闸信号存在;4)燃气压力满足点火要求;5)点火系统准备好火焰检测器无火。当以上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允许运行人员点火操作。

2.2 燃烧器点火

首先单侧进点火枪,打开点火器,同时开启瓦斯气枪快关阀,瓦斯气枪被点燃后迅速关闭点火器,退出点火枪。如在10s内瓦斯气枪未着火,迅速关闭瓦斯气枪快关阀,进行置换合格后,方允许进行下一次点火,至少间隔五分钟以上,禁止没有查明点火失败原因之前重复操作。当瓦斯气枪点燃被证实后(火检变红),迅速开启燃气支阀,完成相应燃烧器的点火,燃烧器即可投入正常运行,单侧点燃后用同样的方法点燃另一侧燃烧器。

2.3 DCS燃料安全系统

1)炉膛吹扫(冷态情况下);2)解析器系统跳闸;3)首跳原因显示;4)火焰检测E联锁和报警。

3 解析气掺烧后的节能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

炉投用前后消耗数据对比:

2010年10月10日~18日A炉平均煤耗:

1584.1/9757.5=0.1623吨煤/吨蒸汽2010年11月6日~12日A炉解吸气投用后平均煤耗:1230.7/8412.8=0.1463吨煤/吨蒸汽。投用解吸气后,平均每小时节省燃煤0.93吨,扣除本月气温降低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投用解吸气后每小时节省燃煤约1吨左右。

4 经济效益及环保效果

锅炉掺烧后系统运行稳定,吨蒸汽煤耗下降10%。年节煤量折合标煤约为6 700多吨;同时因为减少了煤的消耗量,锅炉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减少,锅炉每年可减少SO2排放133吨, 减少CO2排放15 861吨。

循环流化床锅炉(B0101A/B)掺烧解析气成功后,每小时回收解析气按3 421Nm3/h计算的话,相当于每小时节煤1.1吨。两台锅炉总计运行时间每年按360天运行计算,锅炉年节省燃煤9 504吨,每年可节省燃料费用475.2万元左右,

5 装置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解吸气投用后,解吸气炉膛出口气流扰动增加,水冷壁磨损增加,为此车间对两台锅炉卫燃带以上水冷壁进行喷涂,防止水冷壁的磨损;

2)解吸气在输送过程中产生大量冷凝水,冬季解吸气管线、设备(尤其是阻火器)容易发生冻结现象,影响掺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车间提技改,解吸气管线、设备增加蒸汽伴热、保温,以解决冻结问题;

3)为了进一步确定解析气投用后锅炉的燃烧情况,车间协同质检对锅炉的飞灰及灰渣含碳量每周进行化验。使装置在最佳工况燃烧;

4)根据A炉解析气运行情况,将B炉解析气东西两侧均为双火检,单侧2选2火检显示灭火时,解析气联锁停。A炉解析气也要进行改造,确保装置稳定运行;

5)因7m平台为防爆区,因此B炉解析气无现场操作柜,直接接入DCS控制。

总之,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解析气技术,掀开了沧州大化集团公司节能减排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岑可法,等著.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M].中国电力出版社.

[2]朱国桢,等.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与计算[M]清华大学出版社.

[3]林铭山.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运行操作技术问答[M]中国电力出版社.

[4]刘德昌.流化床锅炉运行及事故处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

介绍鲁迅范文第3篇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到今年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为纪念鲁迅而设立的鲁迅博物馆建馆60周年,这一个个大年份,注定了这是“纪念鲁迅年”。

但是,纪念鲁迅的文章浩如烟海,纪念鲁迅的活动数不胜数,今天的我们,又该怎样从这浩繁的思绪中找出一个怀念鲁迅的角度?

黄乔生给出了鲁迅博物馆的答案。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说,“文学家鲁迅在二十世纪美术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现在怀念鲁迅,因为鲁迅指引着艺术的方向,他是一位在中国美术、版画、书法等方面有着全面影响的巨人。鲁迅影响下的艺术,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

鲁迅与艺术,这也是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的主题。

用艺术纪念鲁迅

今年鲁迅博物馆有数个纪念鲁迅与纪念建馆60周年的活动,内容就是围绕着“鲁迅与艺术”这一新的题目。

3月,鲁迅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展览分为“在挣扎中觉醒”、“榛莽中的新芽”、“希望的茂林嘉卉”三部分,主要展示鲁迅美术思想的形成、他的书籍装帧设计及其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成就,以及在鲁迅美术思想影响下,中国大众美术的发展。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的鲁迅博物馆于1956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北京鲁迅旧居就位于博物馆内,1924年5月至今1926年8月,鲁迅在此居住并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为了纪念建馆60周年,从9月20日到11月,鲁迅博物馆将进行长达两个月的连续艺术精品展。黄乔生介绍,此次展览将会有汉墨,在书法方面鲁迅是位大家,将展出鲁迅的书法作品;有丹青,展出鲁迅收藏的美术品;还有书香,鲁迅一生做了很多图书设计,博物馆也将会展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博物馆还将展出6000余帧拓片,这是鲁迅在多年岁月里花费了金钱与精力的收藏。

美术史绕不开鲁迅

画家陈丹青曾这样评价过鲁迅,“鲁迅公开的文学生涯,不到二十年,寿命不及六十岁,他顶多分出十分之一的经历与时间,赏析艺术,结交艺术家,可是经他染指的美术文论与绘画实践,却比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美术海归派,更有影响,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确是如此。鲁迅毕业于南京矿路学堂、后又就读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除此之外,他没有上过任何艺术类的院校,可是他的艺术成就贡献巨大。在他的艺术成就中,尤以木刻版画最为突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说,鲁迅把国外的版画引进到中国并开出花来,创造了中国的新兴木刻。

黄乔生介绍道,“三十年代,鲁迅在上海有感于中国画的没有现实意识,缺少人文关怀,并考虑现实需要,开始提倡创作木刻。鲁迅培育新兴木刻,为随后的储备了人才,他培养的版画家活跃在大后方、边区和前线。抗战期间,几乎每逢鲁迅逝世纪念日都要举行木刻展览,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中有很多鲁迅的形象。”

鲁迅说过,“近五年来骤然兴起的木刻,虽然不能说和古文化无关,但绝不是冢中枯骨,换了新装,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所以仅有若干青年们的一副铁笔和几块木板,便能发展得如此蓬蓬勃勃。它所表现的是艺术学徒的热诚,因此也常常是现代社会的魂魄。”在他的晚年,除了写作杂文外,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支持版画运动中。他从1931年起创办并亲自主持“木刻讲习会”,培养木刻青年,拉开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他为木刻青年介绍范本,出版德国木刻家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苏联版画《引玉集》、《苏联版画选集》、比利时画家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遭遇》、德国《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与西谛合编《北平笺谱》,将自己珍藏的版画拿出来展览。

鲁迅对新兴木刻的殚精竭虑可以反映到一张照片中。一张旧照片上,形容消瘦的鲁迅与四位青年围坐,青年们聆听着鲁迅的教诲。这是1936年的10月8日,鲁迅抱病参加第二届全国木刻展览,中午12点,他夹着烟,和青年木刻家们侃侃而谈。这场景被喜欢木刻的摄影家沙飞捕捉到。这是鲁迅生前在公开场合的最后一次活动,这也是鲁迅生前最后的留影,11天后鲁迅溘然长逝。

对于鲁迅对版画的贡献,鲁迅博物馆研究员萧振鸣认为,“鲁迅使中国美术增加了重要的品种,版画,这是他最大的业绩。当时创作版画的青年都以得到鲁迅的指导为荣。”

鲁迅还是一位收藏家,他爱好碑帖拓片和汉画像拓片的收藏。萧振鸣介绍,鲁迅博物馆现存鲁迅收藏的碑拓及汉画像有6000多件。上世纪初,学者们开始用近代考古学方法积累汉画像资料,鲁迅做的正是这个工作。在民国初期,鲁迅是这门学问的开拓者之一。鲁迅大量的收藏汉画像拓片是从1915年开始,直到1936年去世。到鲁迅去世前,所收集的汉画像数量,在当时出土的汉画像拓片收藏者中,鲁迅是佼佼者。现保存在鲁迅博物馆中的鲁迅收藏的汉画像拓片有600余幅。

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一位书籍封面设计师,他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书刊设计的论述,他本人在早期更亲自对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进行设计。“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是他对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

对于鲁迅是个设计师这个身份,他最著名的作品要数北大校徽。他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面的“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人像,下面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的人像,这一幅构图突出了“以人为本”。时任北大校长请鲁迅设计校徽,正是说明了对鲁迅美术功底的肯定。

收藏家、设计师,书法家,这一个个的身份让鲁迅的形象更加丰满,成为了一个拥有充分修养的立体人物。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认为,鲁迅在艺术上达不到专业的水平,只是有相当广泛的涉猎,应该说,鲁迅是一位富有艺术家气质的鉴赏者,用他的声望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

鲁迅博物馆研究员萧振鸣也说,鲁迅不是一位美术家,他是一位美术人,但是,在中国美术史上,绝对绕不开他。

“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一种对苦难的抗争的话,翻译也许是一种伤痛的,而对美术的终生热爱则是鲁迅快乐的源泉。鲁迅对美术之爱,甚至超越了他文学的抒发,史学的考辨和哲学的思辩。美术,占据了鲁迅生命的始终。”萧振鸣这样说。

艺术,成为刚毅鲁迅柔情的一面。

希望把观念纠正过来

鲁迅博物馆每天要接待几百人的观众,艺术主题是观众最感兴趣的一部分,黄乔生说,因为鲁迅的思想很难传达,而艺术是最富感染力的。博物馆曾经办过“鲁迅是个设计师”的展览,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参观。

黄乔生曾出版过一本名为《鲁迅像传》的著作,这本书通过对丰富历史资料的整合和以照片为佐证,介绍了鲁迅多样的个性与人生。“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发现,原来鲁迅是一个很丰富,很美的老头。比如说,有人认为鲁迅不会笑,因为我们很难看到鲁迅笑着的照片,开始我挑出七八张鲁迅笑容满面的照片,向大家展示鲁迅原来是会笑的。丰富多彩的鲁迅,就容易受到年轻人的欢迎。”黄乔生说。

“寻找真实的鲁迅”是十多年来鲁迅研究者们的一个课题,从鲁迅逝世到现在,我们纪念鲁迅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曾经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的形象被描绘得平面化、一元化。连鲁迅之孙周令飞都说过,“我走了很多学校,问中学生心目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得到回答往往是鲁迅很凶、很高大。我说鲁迅其实身高只有161厘米,是很幽默的人,学生们都不信。”

介绍鲁迅范文第4篇

那天,我们去了鲁迅故居——绍兴城。

之前对绍兴城早有所了解,所以在去的路上有一丝丝按耐不住的兴奋。到了后,让我感觉仿佛来到了一个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著名小吃臭豆腐的味道飘散在空中,与桂花糕的十万飘香毫不逊色。走进去,我们最先参观的是鲁迅的家。鲁迅的家很大,要是不跟着导游走,估计就得迷路了。院子里飘散着阵阵的花香。鲁迅的家仿佛也像一个文人的聚集之地,华美而不失清秀。

接着就是要去参观鲁迅的学院了,也就是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所有的学生必须都得自带学习用品,当然也包括书桌。据说鲁迅上学的时候,家里花了不小的一笔钱去给鲁迅做了一件红木书桌。“这就是我们大文豪鲁迅在桌上刻的早字!”导游姐姐和我们介绍道。三味书屋也就这样了。最令我期待的地方其实还没有到达——那就是鲁迅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园。

可是却让我失望了,百草园并没有鲁迅先生描述的那样那么的有趣。许多游人在那里照相,仿佛百草园也没有了往日的彩色外衣,现在只是一个旅游景点了。但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写作水平,能把不美的东西写得不平凡。

啊!鲁迅先生!感谢您,带领着新中华!

介绍鲁迅范文第5篇

关键词:鲁迅 演讲 趋势 展望

鲁迅演讲研究至今已有80年。20世纪的鲁迅演讲研究,筚路蓝缕,从资料积累到研究框架与思路、方法,都有开创之功。这一阶段,鲁迅演讲研究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即从以史实考证为主逐步转向思想艺术研究为主。21世纪的鲁迅演讲研究,已经从以史实考证为主转向了思想艺术研究为主,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呈现出向纵深开掘的态势。

尽管鲁迅演讲研究日益深入丰富,但是鲁迅演讲观和演讲艺术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涉及此领域的研究论述仅是局部的探讨,对鲁迅演讲实践、思想和艺术的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仍告阙如。鲁迅演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笔者不揣谫陋,简略展望如下。

一.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

一是从狭义的演讲拓展到广义的演讲,而不能够拘泥于研究起始阶段林辰等先生开创并恪守的狭义的演讲材料。林辰先生在《鲁迅事迹考》第三版后记中就《鲁迅演讲系年》所写道的:“我尽量注意‘演讲’的正式范围,其他各种会上的发言、致辞、谈话等,均不阑入。”[1]显然,这里对演讲的范围限制在较狭窄的区域,拒绝了本范围之外的内容“搀杂进去”。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就将鲁迅的讲演与讲课并列提及,似有扩大其范围之意。实际上,“其他各种会上的发言、致辞、谈话等”,都属于演讲的范畴,而并不一定冠以演讲之类的雅号。

二是从鲁迅本人的演讲拓展到他聆听的演讲。陈平原在《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中写道:“没有材料证明鲁迅接受过‘演说学’方面的专门训练,但从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的演说,我们可以断言,起码从那时起,鲁迅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广场演说的技巧。”[2]这种技巧从何而来?历来的研究者似乎都没有关注及此。大略言之,这一方面是与其长期在大学和中学兼课,擅长讲课有着重要的直接联系;一方面也与他经常参加各种会议、活动,聆听他人的演讲或多或少有关联,从他人的演讲中显然可以得到演讲主题、演讲内容、演讲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更可以从演讲现场效果来比较演讲技巧的高下,为自身演讲提供借鉴。有关鲁迅对他人演讲的聆听与研究,长期关注不够,鲜有成果。积累有年之后,如能将鲁迅本人的演讲适当勾连、比较鲁迅聆听的他人演讲,当能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从而有助于深化丰富鲁迅研究。

二.进一步调整研究重心

回顾鲁迅演讲研究的历程,不难发现其研究重心经历了两次转移。一是以系年、谱录为主要形式的资料积累与考证,如林辰等的鲁迅演讲研究即是,逐步转向以编集、注释为主要形式的初级形态的研究与传播,如《鲁迅演讲全集》[3]、《鲁迅的声音:鲁迅讲演全集》[4]、《鲁迅演讲集》[5]和《鲁迅报告:关于鲁迅和他的演讲》[6]即是。二是以编集、注释为主要形式的初级形态的研究与传播,逐步转向以疏证、还原、评点等为主要形式的较高形态的研究与传播,如新世纪以来的鲁迅演讲整体特色和思想艺术研究,鲁迅单篇演讲或系列(某地)演讲的特色和思想艺术研究即是,尽管其中将鲁迅演讲名篇作为杂文赏析多于从演讲的文体角度进行论述、鉴赏。研究起步期的重心“资料积累与考证”,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相关人事的湮灭以及可用资料的开采殆尽,发展空间不会太大,必然要实行研究重心的转移。作为研究发展期的重心“编集与注释”,有待于从科学性、通俗性等方面提升,以利更好地传播、学习。目前正处在新的研究转型期,“资料积累与考证”如无特殊情况,要获突破实在不易;“编集与注释”还可以继续完善、深化,期待出现集大成的佳作;相比之下,“疏证、还原、评点”等的拓展空间最大,值得大力研究,需要多学科协同,才能产生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世纪以来,一些名为“鲁迅演讲集”的公开出版物,将未经鲁迅审定认可的演讲记录稿作为鲁迅佚文收录,业界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顾农就对《鲁迅的声音:鲁迅讲演全集》编写体例提出异议:“那些未经鲁迅审定认可的讲演记录稿宜慎重对待。”“鲁迅本人不肯认账的文本被当作‘鲁迅的声音’,实在危险,这样的编辑方针恐怕要作出适当的调整。”顾先生认为,在编鲁迅讲演集时,那些未经鲁迅本人审阅的记录稿并不是不可以收,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列入附录,并且要分别加上必要的说明,介绍鲁迅本人对这些记录稿的态度和评价”。他还建议,“最好能够将涉及鲁迅讲演的回忆录作一地毯式的辑录,并附考辨”,“如此则可望将这一方面的研究推进一步”。[7]再如刘运峰在《鲁迅全集补遗》之《编后记》里写道:“这本书,是在《鲁迅佚文全集》的基础上完成的。”这部《鲁迅佚文全集》的“不成熟体现在编辑体例不够科学,失之于‘滥’和‘宽’,尤其是附录的‘书信钩沉’‘日记疏证’‘讲演汇编’等,现在看来,将其当作鲁迅的佚文,的确有些勉强”。因此,他的《鲁迅全集补遗》删除了《鲁迅佚文全集》收录的附录的全部内容。[8]这些说明,鲁迅演讲集的编集、注释等需要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而这对鲁迅演讲的考辨、疏证等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陈平原在《现代学者演说现场丛书总序》中写道:“本丛书的最大愿望,那就是:在某些程度上复原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演说现场’。”因为,“严格说来,所有的演讲纪录(当为记录)稿,都很难准确传达演说者的真实意图。”进而提出,“单纯的演说,确实不及专著或文章精深;但如果添上相关史料的考辨,使‘演说现场’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复原,那意义可就非同一般了”。如何考辨?他提出:“本丛书的操作,与一般意义上的‘考辨’略有不同,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某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论题,更希望借钩稽前世今生、渲染现场氛围、追踪来龙去脉,还原特定的历史语境。这样,才有可能让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演说’,重新焕发生机,甚至介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9]这一立场与追求,当是进一步拓展鲁迅演讲研究领域的重要选项之一。遗憾的是,该丛书选定的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如、章太炎、梁启超、陶行知、朱自清、闻一多等学者演说专卷均已出版,还有鲁迅等的演说专卷似乎仍然见不到踪影。

三.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

梳理已有鲁迅演讲研究脉络,显而易见的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业界往往采用文艺批评、社会批评等惯常熟悉的方法,而较少引入传播学、演讲学(雄辩术)等能够贴近演讲文体特征的新思想、新方法等。如能将将新旧研究模式和框架方法加以融会贯通,新的解读新的诠释必将如源头活水,滔滔涌来。

由上可知,从演讲本体出发,综合运用文艺学、社会学、传播学、演讲学(雄辩术)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手段,对鲁迅演讲实践、思想和艺术的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也就不失为鲁迅演讲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林辰,王世家.林辰文集壹[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136.

[2]陈平原.千年文脉的接续与转化[M].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206.

[3]鲁迅,童秉国.鲁迅演讲全集[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4]鲁迅,傅国涌.鲁迅的声音:鲁迅讲演全集[M].珠海出版社,2007.

[5]鲁迅,阎晶明.鲁迅演讲集[M].漓江出版社,2001.

[6]鲁迅,江力.鲁迅报告:关于鲁迅和他的演讲[M].新世界出版社,2004.

[7]顾农.听鲁迅怎样演讲[N].南方都市报,2007-10-6.

[8]刘运峰.鲁迅佚文全集[M].群言出版社,2001:501,502.

[9]章太炎,秦燕春.章太炎:历史的重要[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总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