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折星星的方法

折星星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折星星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折星星的方法

折星星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质性研究 社会建构主义 研究关系 个人因素

一、质性方法及研究者影响

质性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情境下的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心理状况进行深描和分析实现对该情境中的社会现实的理解,起源于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社会科学家乔治・米德(George・Mead)最早将质性方法运用于教育课题研究中。在中国,陈向明(1998a,2000)教育科学方面的质性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质性研究不同于量的研究和定性研究,在对质性研究方法的探索和辨析中,对于研究者影响的理解,陈向明(1998b)从研究目的、研究者角色、视角、个人经历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2000),还从个人因素和研究关系展开更深入的阐述。胡中锋(2003)认为,质性研究的价值取向性体现在选题和双方互动两个方面,在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是以研究者的主观视角去审视情境和情境中的人,另一方面要求研究者以学习者的视角理解被研究者,进行意义建构,并把这种互为主体的互动关系视为质性研究的一个局限性。赵蒙成(2002)主张质性研究要积极利用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认可研究者个性化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质性研究不多见,对于研究者的反思不太深入。张晓路(2006)从四个方面反思了个人因素:性别:女性,擅长情感体验和个人访谈;年龄:最年长的年轻老师,使学生愿意亲近;经历:有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学生愿意向其倾诉;性格特征:敏感而宽容,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接纳度。主要是对这些因素优势的说明,有利于从研究方面进行反思。对于研究关系的反思是记录了怎样极力避免研究者效应。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研究一旦开始,影响就开始。高晨(2007)反思了作为一名汉语教师的“局内人”身份优势: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对象的思维习惯、行为意义及情感表达方式,但是没有提到研究者作为汉语环境的影响。

本文介绍的是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的研究者影响,笔者对研究者影响的反思贯穿该研究的全过程。该研究运用质性方法,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态情况做跟踪调查,探讨留学生参与汉语环境过程中个体因素的变化。研究过程是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若干名留学生,进行跟踪访谈和观察及非正式访谈,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成文,形成结论。本文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关系、个人因素及变化。

二、研究关系

质性研究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会产生“研究者效应”,进而影响研究结果。陈向明认为,不能刻意阻止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重要的不是避免与他谈话,而是充分考虑到我作为研究工具对他可能产生的影响”(陈向明,1998a:89)。

1.研究关系――“局内人”和“局外人”

质性研究在反思研究关系的时候,通常会用到“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概念。“局内人”指的是那些与研究对象同属于一个文化群体的人,他们享有共同的(或者比较类似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或生活经历,对事物往往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局外人”指的是那些处于某一文化群体之外的人,他们与这个群体没有从属关系,与“局外人”通常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只能通过外部观察和倾听了解“局内人”的行为和想法(陈向明,2000:134)。笔者认识王米贝和尤金的目的就是做调查,所以,对他们来说,笔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陌生的“局外人”。当笔者和他们熟悉之后,他们就会询问一些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词的用法、旅游路线等,这时笔者获得了他们的信任,成了他们的朋友,是一个熟悉的“局外人”,笔者和夏木真及彼得的研究关系更复杂。研究未开始之前,笔者作为他们的老师及他们寒假期间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除了教授他们课程以外,还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笔者和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归属,又直接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可以直观感知到他们的课堂表现,是半个“局内人”。建立研究关系之后,笔者又给他们上了三个星期的课,是一个熟悉的“局内人”。他们并入其他班级,笔者不在现场体验他们的学习过程,笔者和他们变成纯粹的研究关系,是一个熟悉的“局外人”。

2.研究关系的影响

笔者进入研究现场的渠道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关系也不同。既然在质性研究中,这是必须正视的,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完全呈现,其实这也是他们和汉语环境互动的重要部分。

首先,笔者作为一个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中国人,就是环境的一部分,笔者主动接触他们,为他们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他们对笔者的态度、看法、对本研究的配合程度就是对于环境的一种参与和回应(选取研究对象时,有一位俄罗斯籍学生,听了笔者的介绍之后,不愿意参加研究。事实上,这种拒绝也是对汉语环境的一种态度,只是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其次,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告诉笔者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倾诉某个学习事件失败的痛苦、成功的欢乐,笔者每次都认真地倾听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这样可能会引起“研究者效应”。但是,陈向明(1998a:88-89)提供了类似的处理研究者效应的例子,使得作者对于研究对象的处境和心态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当留学生向笔者倾诉或者求助的时候,他们不是把笔者当做一个研究者,而是把笔者当做一个说汉语的、了解当地情况的中国人,当做一个朋友。同时,笔者也是语言环境的一部分,人文环境的一部分,即使他们不是研究对象,笔者也会对他们的求助做出积极的反应;他们即使不向笔者求助,也会向别人求助;笔者如果害怕左右研究结果而向他们隐瞒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就会左右自己和他们的谈话方式,从而影响研究进程甚至结果。重要的不是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充分考虑笔者作为研究工具的身份,以及对他们可能产生的影响。笔者作为研究者和目的语环境一个分子的双重身份,是所有以质性方法研究汉语学习环境的研究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最后,笔者作为夏木真和彼得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学习提出要求,对学习策略给出建议,可能对他们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基于师生关系的影响有学习方面的,夏木真后来告诉笔者,他仍然使用笔者上课时建议的方法学习汉语,并且效果不错。也有身份方面的,比如夏木真,平时对于自己的汉语口语相当自信,但是和笔者谈话时基本上选用一些极其简单的词语,而且非常紧张。原来他考虑到笔者以前是他的老师,担心笔者认为他的汉语没有进步,所以要表现出自己的汉语很好,结果越留意,越紧张,反而说得不流利。显然,笔者的身份影响了夏木真的语言输出及交际心理。笔者没有纠缠于他的自信和紧张的矛盾体现出的效度问题,而是通过再次的访谈求证紧张的原因,以及观察他和其他中国人的谈话情境,从研究关系演变的角度及他对于自己汉语的期望解释他的言语和行为及心理,从而获得对于夏木真的语言表现和心理的更深刻解释。

三、个人因素及变化

质性研究中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身份、个人倾向性。陈向明(2000)认为个人身份指的是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及个性特点与形象整饰。个人倾向指的是研究目的、角色意识、看问题的视角和个人经历。个人身份方面,诚如张晓璐(2006)的反思,笔者适合于做质性研究,无需赘述。笔者主要反思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的个人倾向性。

1.研究目的和经历

笔者研究汉语学习环境,调查留学生在汉语环境中的学习、交际和身份认同情况,因为笔者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经历、研究经历及学习英语的经历(笔者一直在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使得笔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笔者希望通过这个研究了解留学生怎样和环境互动,为留学生和相关教学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从学术的角度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对环境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析。由此可见,笔者的研究既是“个人”的,又是“实用”的、“科研”的。

2.角色意识和视角

角色意识指的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对自我形象和功能的设计和塑造。视角指的是研究者看待研究问题的角度及对研究问题的有关看法。根据研究者个人所信奉的科学范式(如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或者建构主义),研究角色通常有“研究者”、“鼓动者”和“学习者”之分。汉语环境研究开始之前,笔者研读了一些文献,学者们普遍认为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者一定能够获得语言环境的积极支持,很快习得第二语言。笔者的角色是一个持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者”,按照既定框架,把留学生看做是研究对象或者回答问题的人,希望他们按照一定的思路提供所需要的答案,最终试图发现或者完善留学生利用优越的环境习得汉语的“客观真理”。

随着调查的逐步进行,笔者发现,留学生来到中国之后,表面上都置身于丰富的汉语环境中,但是,留学生接触汉语环境的渠道和方式各种各样,同时也受到自身学习信念、学习动机的影响,在和汉语环境互动的过程中,特征不断发生变化,决定他们对于汉语环境的选择和参与。由于每个人对于语言资源的选择不同,环境对于不同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笔者立即调整思路,进行更开放的访谈,全方位地了解留学生在汉语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包括语言输入、输出、人际交往、身份认同,最终得出结论:留学生的有效学习环境是由学习者和环境的互动建构起来的。这时,笔者成了信奉建构主义的“学习者”,留学生不仅是一个个有意识的“主体”,而且是掌握重要信息的“提供者”,他们对于研究的方向和进程起着主导作用,笔者只是跟着他们学习,研究的过程从求证预先设想的理论到探究学习环境的存在方式,最终的结果是在笔者和留学生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

四、讨论

以上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研究者影响的反思,既和其他质性研究反思具有一致性,即要从“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度考虑研究关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首先,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关系的独特性。研究者是研究对象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研究对象难免给予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对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影响,可能影响学习进程,进而影响到研究过程及结果建构;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面对老师,可能会有一些正常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个人因素变化,比如焦虑、面子等,这也会影响到研究进程。这种独特性非汉语环境研究所独有,只要是教师以自己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质性研究,都具有这种特点,因此是需要深入反思的。同时,还要考虑研究关系的动态变化,即教师不再是研究对象的老师时的研究关系。

其次,语言环境研究中研究者身份的独特性。研究者,作为母语说话人,是汉语环境的一部分。留学生对于研究者的态度、看法就是对于汉语环境的反应,和研究者的互动是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个人倾向问题[J].教育研究,1998(1):21-25.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高晨.“哥伦比亚在北京”暑期汉语项目个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5]胡中锋.质的研究之反思,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11):74-78.

[6]胡中锋,黎雪琼.论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整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学版),2006(6):94-100.

[7]刘晓瑜.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5):17-19.

[8]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一个质的研究框架下的个案研究[D].2006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折星星的方法范文第2篇

笔者自2005年9月~2006年9月对36例严重创伤骨折(长管骨骨折)患者进行脂肠栓塞预见性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7.5岁。开放性25例,闭合性11例。致病原因:车祸27例,高处坠落6例,塌方3例。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9例、其中双侧胫腓骨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17例,其中并骨盆骨折休克2例,并同侧胫腓骨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无胸脑部外伤症状及体征。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有休克倾向的立即给予静脉输液、包扎止血,纠正休克后急诊切开复位加内(外)固定术。未手术的抬高患肢,增加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或患肢制动(骨牵引)。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监测血氧饱和度。

1.3 治疗及转归: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和2例双侧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通过治疗:(1)监测血氧饱和度,鼻道管或面罩给氧6~8 L/min,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2)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丹参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3)头部降温,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以减少耗氧量,保护脑组织;脱水疗法,七叶-皂甙钠20 mg加5%葡萄糖盐水5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4~5天,减轻脑水肿;(4)激素可以限制肺中中性脂肪栓子破坏所产生的脂肪酸产物,有稳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可以改变气体交换,提高肺泡氧的弥散率,使低氧血症得到纠正[2]。氢化考的松400~10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持续5天;(5)积极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6)预防应激性溃疡;(7)妥善固定伤肢等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2~3个月后3例均康复出院,其余33例未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

2 护理

2.1 观察呼吸变化:严密监测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脂肪栓塞发生于肺部的占100%[1],均存在缺氧症状,且早期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严重创伤骨折患者,经过初期处理后,无胸脑外伤的患者,如发现呼吸困难,频率>25次/分有胸痛、胸闷、咳嗽、氧饱和度25次/分,口唇青紫,胸闷,护理人员立即给予氧气吸入6~8 L/min[3],观察氧饱度同时抬高患肢制动。床边备气管切开包,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尽早纠正低血氧征。

2.2 心率变化:严重骨折患者如无其他感染迹象,突然出现心率加快,>120次/分,一般血压不下降,没有周围循环衰竭现象[2],提示脂肪栓塞的可能。本组3例心率均在120次/分以上。责任护士立即给予吸氧、报告医生积极抢救。

2.3 神志意识的变化:创伤性休克被纠正且神志清醒后,再次出现颅脑创伤以外的脑症状如头痛,不安,失眠,兴奋,谵妄等,常表明脑栓塞的存在[1],所以要严密观察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变化,经常呼叫或提问患者,以判断意识状态。

2.4 皮下出血点:出血点是皮肤毛细血管被脂肪堵住,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的点状出血[4]。多数在伤后24~72小时内,出现在肩、颈、前胸、腋下等皮肤疏松部位[2]。本组有1例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一过性出现肩、颈及前胸、腋下出血点,呈针尖大小,圆形,色红,不融合成片。因此,对骨折病人入院数日内应勤于观察出血好发部位,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在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防止过分用力引起出血,嘱患者勿抓破皮肤,并告知患者随病情好转后,会逐渐消失。

2.5 注意体温的变化:创伤骨折后48小时内,超出创伤应激和创伤后感染范围的难以解释的突发性高热,体温>38 ℃,常提示有脂肪栓塞发生[1],本组3例体温均在38℃以上,因此注意体温的变化,一旦发热,必须采取保护脑组织,给予冰帽、冰袋物理降温,减少耗氧量,调节室内温度18~20 ℃。

2.6 心理护理:由于突发外伤,肢体疼痛,活动障碍,开放性骨折出血多等,患者往往存在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害怕有生命危险,针对以上问题,要因势利导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安慰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识,使其了解和认识病情,护理操作时以娴熟的技术争取患者的信任,增加安全感,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 骨折后的护理:脂肪栓塞的发生与骨折未进行制动,处理粗暴及骨折断端不断发生挫动,使脂肪栓子释入血流的机会增加有关[2]。所以,要注意骨折肢体安全有效制动,正确固定、牵引伤肢;在搬运、更换床单、皮肤护理时,动作要轻柔,注意观察患肢末稍血运情况,及时处理过紧的石膏、夹板及包扎物,抬高患肢,增加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应妥善固定患肢,避免随意搬运,减少断端错位,以免再损伤血管发生出血,使骨髓中的脂肪进入血管,引发脂肪栓塞。

3 讨论

脂肪栓塞多发生于创伤性骨折,尤其是长骨骨折病人,而临床分三类型:暴发型、完全型、不完全型(部分症状群)或无症状,不注意时容易被忽略,多数脂肪栓塞属不完全型,这类病人如处理不当,可突然变成暴发型,尤其在搬动患者或伤肢活动时可以诱发[2],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有充分思想认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特别强调早期预见性护理,如严重骨折患者无胸部外伤及心肺病史,伤后72小时出现胸闷、气促、发绀等现象或是非脑损伤的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出血点(无出血倾向者),有氧饱和度<90%,发热,体温>38℃,脉搏加快120>次/分而血压正常,没有周围微循环衰竭现象发生的,应高度警惕脂肪栓塞的可能。本组1例在24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120>次/分,胸闷,血氧饱和度<90%,表情淡漠等表现,责任护士及时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参考文献:

[1] 杜 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 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

[2]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5.

[3] 高 玲.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预见性护理[J].安徽医药,2006,10(7):547.

折星星的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护理方法进行合理分析。方法:主要采取分组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且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另外循证护理组还给予循证的护理。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循证护理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治疗组,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护理方法;对比分析

在临床医学中,急性胰腺炎是由于多种的病因而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补被激活而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和水肿以及出血严重的甚至坏死的一种炎症反应[1],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病的发生明显增加,一般重症的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比较急,而且病情严重并伴有多发症,同时这种病死的死亡率较高[2],根据调查表明这种病死亡率一般在10%-20%,这样一来,给临床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之间收录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具体的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取的是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之间收录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患者有明显的表现,常见的例如突发性的上腹剧痛,并且向腰部带状的进行放散,出现腹胀和恶心以及呕吐和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另外患者的血和尿的淀粉酶大于500 U/L,通过超声或者CT提示胰腺出现水肿及渗出。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循证护理组为40例患者,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3-75 岁(平均年龄54±21 岁)。并且发病的原因表现为胆源性草的有29例,对于酗酒和暴饮暴食引起的有8例,其他原因引起的3例;对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有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在35-68岁(平均年龄51±17岁),并且发病的原因表现为胆源性引起的一共26例,由酗酒和暴饮暴食引起的有10 例,其他原因造成的有4 例。

1.2 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分组进行法,主要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其中对于所有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护理,例如入院发热宣教和病情告知以及用药的护理及一般生命指征的护理等等。对于循证护理组我们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同时还采取循证问题和循证支持以及循证观察与循证应用等4个重要过程,同时制定出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加强对病人进行循证和护理干预。

1.3 循证护理

1.3.1 循证问题

一般采取的循证护理的问题主要有: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的护理、疼痛的护理以及胃管与肠道的护理,还有预防并发症等。

1.3.2 循证依据

首先需要确定关键词常见的有急性胰腺炎、疼痛、生命体征、营养支持以及心理护理和并发症等,然后查阅相关的文献,并针对文献的科研的严密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以及临床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及具体的评价,最后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与患者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护理的计划并实施。

1.3.3 护理干预

主要表现为及时的向病人介绍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检查措施、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等重要信息,同时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使其积极地参加配合治疗;同时对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转归做好准确记录和观察,同时并按医师的叮嘱进行肌注给药杜冷丁和654-2止痛。另外需要密切的监护生命的体征,并给予营养支持的同时需要注意营养液的配置和输液的速度,积极做好胃管和肠道的护理工作。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一般根据临床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血、尿的淀粉酶及血常规等实验室的检查情况进行疗效的评定。一般治愈:2周内生命体征和血、尿的淀粉酶及血常规均正常;显著疗效:2周内生命体征和血、尿的淀粉酶及血常规均出现明显的好转;对于进步:10天内生命体征和血、尿的淀粉酶及血常规减轻。治疗无效:大于10天者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观察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的资料组间差异均采用X2检验,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对比分析,循证护理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而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2.8%,P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

3 讨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是由于某些的致病因子使胰腺外的分泌突然之间增加,使得胰管内的压力增高,从而使胰泡破裂,进而致使大量胰酶液出现外渗而引起一种急性自身消化性炎症,主要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两种。一般奥曲肽和乌司他丁已经对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了广泛地应用,一般利用此种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胰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等其他的多种蛋白水解酶[3],但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其发病比较急和病情严重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再处理时还是相当的棘手[4],因此,整个护理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于临床护理时,需要我们引起组合够的重视,其中临床的护士不仅要能够熟练的掌握常规的基础护理之外,同时还需要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对并发症实施护理和预防。其中循证护理的方法是母亲运用现有的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提供服务,同时使的病人能够获得最佳的护理。这种方法主要宗旨是利用科研结论和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需求点为主要参考依据,进行制定有效。完整的护理方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中对这一方法进行试验论证,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6.

[2] 付茂松,房仲平,陈尚武.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17,120.

折星星的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降低或避免老年骨折住院患者的便秘发生。方法 干预组从患者入院起,即针对患者心理、饮食、活动、排便、药物的应用等方面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性骨折;便秘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209-01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困难或排不尽,或两次排便间隔时间长,或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常发生便秘者占28%~50%,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质脆,遇轻微扭转、暴力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发生骨折[1]。而老年人骨折后由于卧床、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可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和胆结石,高血压,肠癌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将给患者的饮食、睡眠及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大汗淋漓甚至虚脱。因此老年人骨折后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便秘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科骨折60岁以上患者120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排除标准:器质性疾病所致便秘者、习惯性便秘者、药物所致便秘者以及依从性差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2 方法 对干预组患者入院后就进行护理干预,即针对患者心理、饮食、活动、排便、药物的应用等方面情况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维持以往生活习惯,不加任何干预,只进行一些对症性处理,如出现便秘症状给予缓泻剂、灌肠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的例数。依据卫生部制订的《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中的便秘的诊断标准:(1)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之间隔72 h以上;(2)便质干硬,甚至如羊屎或团块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便困难,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之便秘和大肠实热者[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数据软件包对两组一般资料、便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两组便秘发生率见表2

表2

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注:χ2= 31.29,P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心理护理 患者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对疼痛的不适,对预后的影响以及自我感觉对家人的负担都会给患者情绪带来不利影响,加之需要在床上排便,患者会出现害羞、不习惯等思想负担。所以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介绍病房环境、患者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护士长,介绍同室病友,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加其安全感,并且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易发生便秘的原因以及便秘引起的不适和痛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减轻患者恐惧和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指导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3],营养饮食调配是治疗便秘的最佳方法,患者容易接受。指导患者做好一日三餐的饮食调配,给予高钙、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做到每日三餐都有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萝卜等,餐中多吃水果,特别是润肠的香蕉,主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如地瓜、玉米等。高纤维素膳食是肠道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素吸收水分后增加粪便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使其发酵产气,从而促进肠蠕动。蜂蜜是预防便秘的最好饮品,可于每日早晚空腹服一勺。同时嘱患者多饮水,每天的摄水量不少于1500 ml,水可以作为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是使大便软化,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肠蠕动,从而顺利排便。

3.3 指导正确的排便方法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尽快建立床上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应定时给予便盆,日久可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4]。排便时护士应守护在床旁,冬天应先将便盆进行加温,以免增加患者不适,同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保护患者的隐私,如用屏风遮挡,要求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打开窗户对流空气,让患者消除因排便时发出的气味而引起心理紧张,使患者放松。

3.4 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由护士或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按摩。手掌置于右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用力程度视患者的胖瘦而定,以能刺激产生肠蠕动为宜,至左下腹部时可稍加压力,按摩每天3次,每次20 min,同时教育患者平卧位时深吸气,将腹部鼓起,呼气时缩腹,反复做10 min左右,还可热敷腹部,都有助于提高腹部按摩效果,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患者排便。

3.5 药物的应用 对于骨折前就有便秘倾向者入院当天起即给予果导片1粒/(次•d),效果良好。其他患者如超过3天未排便,可采用中药番泻叶[5]泡水代茶水饮用,也可采用西药,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如采取上述方法仍不能排出干硬大便时,则戴上手套,用右手食指轻轻插入,掏出干硬大便。

4 讨论

绝大多数患者的便秘与排便环境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有关,正常的排便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及排便控制器官与盆底肌肉的协调运动[6]。老年骨折患者由于需要绝对卧床,生理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功能减弱,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加上疼痛、恐惧心理,打乱了患者正常的排便规律,同时营养知识缺乏,加上牵引等支具使患者活动受限,这些都易使患者发生便秘。老年人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患者弃拐行走需要6个月时间,其康复过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家中度过的,故出院后便秘的预防也尤为重要。护理干预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要求,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7]。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便秘的发生,本研究显示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为13.3%,而对照组为53.3%。同时也使患者学到了医学保健知识,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加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所以通过护理干预来减少老年骨折便秘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6-548.

[2] 谭健.健脾通便汤配合按摩治疗老年便秘65例.按摩与引导,1999,15(2):26.

[3] 朱美玉,陶敏.饮食疗法治疗肿瘤病人便秘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15-417.

[4] 王学伶.症状护理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6-157.

[5] 刘安琴,陈丽萍,陈正香,等.番泻叶治疗截瘫病人便秘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232.

折星星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伤性肋骨骨折;临床护理方法;探讨

外伤性肋骨骨折是由于患者的肋骨不能承受外力对它的作用,导致出现断裂的现象[1]。根据肋骨骨折数量可对患者分为单个骨折和多处骨折,同时患者伴有胸痛、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伤势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内脏出现严重损伤、休克甚至死亡等,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加倍小心[2]。本文主要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外科2014年7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在8-80岁之间,其中单跟肋骨骨折患者有11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有19例,经过x线片对患者进行诊断,患者符合外伤性肋骨骨诊断标准[3]。

1.2方法

1.2.1疼痛护理

外伤性肋骨骨折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疼痛感,同时这种疼痛感还会伴随患者呼吸、咳嗽等一起出现,这就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肺部产生感染、肺不扩张等其它并发症,在护理中不能忽视对患者疼痛护理,到达减轻患者身体疼痛的目的[4]。为了避免患者因为疼痛带来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向患者介绍病情,讲解为什么会感觉疼痛,同时对患者实施护胸固定胸腔,减少肋骨断裂端的活动,频繁对患者稳定进行复查,使得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2.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部分,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院治疗,同时因为患者的病情需要对患者活动进行限制。因此,患者表现为情绪失控,异常暴躁,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介绍病情进展,并告诉患者愈合情况,缓解患者紧张情绪[5]。同时多陪患者聊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这样患者就能忽略身体上的疼痛,或者医院可以自行组织一些表演节目,改善住院无聊的生活,给患者住院治疗生活增添一点亮彩。

1.2.3并发症预防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主要表现在对患者呼吸道护理,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及时处理,因为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胸腔伴有疼痛,因此患者会在呼吸道内积累大量的痰液。在临床护理中应该帮助患者及时把呼吸道内的痰液排除,让患者保持坐姿,同时身体保持轻微向前倾斜,告诉患者通过深呼吸的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把痰液排除体外,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轻拍患者的背部方式来辅助患者排痰,如果患者痰液表现出粘稠时,则可以适当的给患者服用化痰药物,促进患者顺利将痰液排除体外[6]。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自治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表,判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2.结果

实施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护理后,30例患者痊愈出院,并且患者中住院治疗时间最长不超过20天,出院1.5个月询问患者都没有出现并发症,95%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促进了护患关系。

3.讨论

外伤性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疾病,但是病情也是比较复杂的,并且病情变化迅速,严重的阻碍了患者气体交换功能,使得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该对护理进行护理诊断,这就保证了护理具有科学、合理、实用的特点[7]。在制定的护理方案中充分结合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成果、病人功能康复的潜力、病人和护士本身的能力,但是在临床护理方案主要还是取决于病人的伤势和身体状况。一个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帮助实现在之前制定的护理目标,并对预防并发症有有效的控制,同时使得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能够感到舒适,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8]。在临床护理中可以通过给患者构建和谐的环境,例如在患者的病房中植入一些花草,每个房间的窗户外都是绿树成荫,为患者制定相应适合患者康复的计划,多陪患者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医院也可以加强对处方药的管理,对处方药的应用作出明确的规定,定期组织相应的活动让患者参与,当患者出院后,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随访,问候患者最近身体状况[9]。

如果患者伤势不是很严重,对患者生命不构成威胁,告诉患者保持半卧位,不适合频繁翻身起坐,加强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对呵护,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护理,每天定期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一旦发现患者体温偏高,则给病人实施物理降温,将冰袋放置在患者头部,或者用温水给患者擦拭身体,对体温异常情况进行查明,若是感染导致患者体温异常,则对感染细菌进行及时的处理,并且及时给患者测量血压和脉搏。如果患者伤势比较严峻,则应该对患者保持平躺姿势,根据患者伤情,决定是否实施胸腔闭式引流[10]。在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促进了我院的护患关系,通过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及家属表示对护理非常满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白云. 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探讨[J]. 吉林医学,2013,11:2145-2146.

[2]裴红莲. 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265.

[3]刘丽华,潘亚敏. 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5,04:243-244.

相关期刊更多

家庭与家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员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新时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