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课程

国际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课程

国际课程范文第1篇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新型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如下所示: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

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

2•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

3•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

4•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

(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实习基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同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订立实习协议;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商检局、商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如组织或鼓励学生参观港口、码头、仓库、生产车间,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货轮、火车车皮、大型拖车、集装箱、堆场、货物包装方式、海关监管场地等实物。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咨询相关问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归入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结,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指导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国际课程范文第2篇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guages(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过,对于“双语教学”,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之间认识也不尽一致。如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第二语言(如英语)或使用第二语言教材(如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实施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方面,目前也有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双语教学,然而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师资问题。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因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或仅有流利的英语都不足以担当双语教学的任务。只有任课教师既具备标准、流利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又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能够担当双语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更加稀缺。

2.教材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材的选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在双语教材的选用方面,各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一部分高校坚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使用原版教材的优点很明显,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但是,使用原版教材也并非毫无弊端。实际上,原版教材的选择和双语教学之间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首先,原版教材的版权和费用高昂。一般的原版教材动辄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如果完全使用原版教材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国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许多与我国现行教材的冲突之处。如国外原版教材一般针对性不强,教材内容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最后,国外教材普遍缺乏对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系统论述,这必然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带来一定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学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现有统编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至多只能是缺乏双语教材下的权宜之计。

3.学生素质的问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习外语的经历一般也有6~7年之久,已经具备了接受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自身情况的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给实行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语言能力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双语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三.改进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改进。具体包括:

1.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师资。要想大力推广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培养既通晓英语又了解WTO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双语教学师资。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资培训,经过培训的教师都成了本专业双语教学的骨干。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人才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有系统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训计划。

2.激励和促进双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前已述及,完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

3.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互动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最终目标是教师用双语讲授,学生用双语思维以及师生之间用双语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

4.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在近年逐渐开展和普及的新生事物。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在双语教学举步维艰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无疑可以极大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教育水平,尽快培养一大批既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对国际贸易系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正如麦凯和西格恩教授所言:“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

摘要: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国际贸易作为一门外贸以及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实施双语教学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实施国际贸易的双语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彭军.对引进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前沿,2003,(5):134-136.

任北上,陆春,施庆霞,彭云帆.高师院校双语教学的理论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3).

国际课程范文第3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推行双语教学是顺应该课程特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需求的需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扬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资源拓宽、师资建设和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SWOT分析法;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课程,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对该课程均已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文将借助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扬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对我国未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外部机遇

(一)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全球科技领域竞争的加剧,各国开始意识到,只有拥有先进科技,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众所周知,美、英等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占据世界前沿,采用英语直接获取先进科技成为最佳途径,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要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外语教学课程需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此外,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在对高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更是要求A级标准中必修课双语教学授课的比例达到或大于15%,并且教学效果要好。[1]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日渐重视,对推动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各校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更注重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即对英语只要求普通四级,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非常看重而对实训课时不作要求;另一种则更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对英语要求专业八级,对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强调外贸模拟实习培训。调查显示,相较于前者,后一类学生更受就业单位的偏好、与进出口贸易单位的签约率更高、工作适应期更短。因此,为满足时展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既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就有必要在《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双语教学,以满足时展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符合本课程特点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该课程中除了贸易术语、合同的磋商与签订、结算方式、单据和往来函电的制作撰写等均为英文外,大量的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惯例也基本都为英文原版。虽然有翻译中文版,但法律条款经过中英文的翻译易出现晦涩难懂的情况,从而导致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贸易双方以及相关当事方对于所出现的争议无法正确引用。单一的汉语教学虽能让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流程,但学生却很难自如地用英文审核信用证、制作英文单据、进行英文发盘还盘,更谈不上用英文进行合同的磋商与签订、在出现国际贸易纠纷时采用国际惯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英语知识,是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实践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也是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初衷。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外部威胁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师需投入大量精力。相较于全中文授课教师,双语教师不仅要准备中文授课内容,还要花时间将中文内容转换成英文进行讲解,课下还要花精力搜集英文案例,备课时间大大增加,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未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对双语教学进行有效实施和管理,缺少双语教学激励机制,造成双语教学教师工作量增加但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双语教师双语教学工作积极性将大大受到打击。

(二)双语教学教学目的不明确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求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采用双语教学,全国各高校响应号召,大量推行双语教学。但推行效果不佳,很多人对双语教学失去信心。究其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双语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明确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双语教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熟知专业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专业知识的掌握才是双语教学的重点,英语水平的提高只是双语教学的“副产品”,但目前很多高校单纯追求英语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大大提高英语比例,很多同学因自身英语能力欠缺无法顺利消化吸收课堂知识,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无法很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本末倒置,造成双语教学效果不佳。

(三)师生存在畏难情绪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知国际贸易知识、熟练使用英语,还要求教师掌握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双语教学无疑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和课堂教学的难度,造成教师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样,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自身英语听说能力弱,无法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积极性降低,对双语教学产生畏难情绪。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经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既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的复合型人才。[3]《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贸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然成为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如果对该课程采用单一的汉语教学,英语教学仅限于英语课,即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比较单一,懂专业知识的英语能力薄弱,而懂英语的专业知识欠缺,无法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但若对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效糅合,可以促使学生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掌握国际贸易流程,有利于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从而推动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欠缺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究其原因,归根究底在于学生专业英文水平较低。而对英文专业文献的检索是开拓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专业研究和论文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提升学生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迫在眉睫。为提升学生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能力,就需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英文水平,从而可以轻松检索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培养自身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动态,形成良好研究成果。

(三)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

在单一的汉语教学中,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脱节,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与用的脱节。学生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学习英语,英语书面能力毋庸置疑,但英语运用能力欠缺,更别提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实践。但若采用双语教学,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糅合,学生为顺利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必然主动提高自身英文水平,特别是英文应用能力。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产生英文应用能力提升这一“溢出”。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以致用。

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劣势分析

(一)教学素材缺乏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大量案例、图片和相关软件的支持。但目前相关软件特别是英文原声视听材料欠缺,双语教材也存在颇多问题。具体来说,目前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国内知名学者所编写的英文教材;三是高校内部采用的任课教师自编的英文教材。[4]对于第一种,由于国内外课程设置的差异,国外没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国外原版教材很少,一般都是对《国际经济学》国外原版教材中的贸易部分截取而成。这类教材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上主要是对于贸易理论、政策与模型的推导,缺乏贸易实务内容;第二,价格普遍昂贵,只配备习题册,没有学生指导手册等教辅材料;第三,不符合我国国情,文化背景的不同制约学生对原版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对于第二和第三种,目前可选教材不多,总体上专业性不强,且存在英文鲜活性和地道性问题。教学素材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素材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双语教学教学效果。

(二)双语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双语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语言上,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经济学出身,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好的英文基础,但毕竟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受到长期系统的英语培训,听力和口语较差,因此要想正确把握中英文比例,流畅表达专业知识,将该课程讲得清晰明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很大难度;第二,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板书与CAI相结合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不注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单一;第三,在教学经验上,大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很多双语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培训[5],都是接到双语教学任务后,本着自愿的原则开始备课,缺乏双语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不佳;第四,在实践经验上,双语师资虽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很少,甚至有部分教师从来没有从事过国际贸易实践,欠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6]

(三)考核方式存在缺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同于其他一般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因而对其的考核应与一般专业课程不同。但目前教育部未对其双语教学制定统一的考核方式,因此各大高校对其仍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下,很多学生上课时缺乏积极性,不主动发言,甚至不上课,期末考试时完全靠突击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考试结束后学生什么知识都未掌握,更不用说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这不仅仅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一大弊端,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

五、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式

虽然国外有很多双语教学方式,但考虑到我国国情,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每个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存在差异,如果采用单一教学方式不符合实际,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个性,设计出具有各校特色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事前调研,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根据学生英文基础分班因材施教,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计划执行中关注学生反映,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应调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将讲授、情境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学资源多样化

为改善目前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从而改善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一是推荐学生浏览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重要网站,如OECD、世界银行、国家商务部网站等,吸取专业前沿知识;二是利用学校双语教学项目经费,引进英文原声贸易方面视听材料、国际贸易操作软件,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三是充分利用学校海外合作办学资源,寻找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并大力鼓励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师参考国外相关原版教材,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以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

(三)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升双语师资水平,有必要建立双语教学实践的培养机制。对于双语师资的培养,首先是存量师资的提升,即对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将教师派到国内一流学校或国外进修,提高教师英文水平,加大教师梯队建设;其次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引进既具备良好英文水平又有外贸实战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并对其进行职前培养。双语师资培养的实现需要双语教学激励机制的支持,对双语教学师资的激励包含政府激励和学校激励两个层面。从政府角度,教育部有必要对每年的教师国际交流名额与资金给予支持,并给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经费;从学校角度,高校不仅应对双语教学师资给予工作量计算与津贴发放上的倾斜、教改立项的支持,还应在出国进修人员选拔上优先考虑双语教学师资。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共同达到提高学生双语课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设置多种参数指标,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presentation的质量、师生互动率、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后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计入总成绩;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中选择采用全英文出卷,简单的题目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要求英文作答,较难的题目如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主观题采用中文或英文选择性作答,但学生若采用英文作答会根据其英文准确度给予加分。

作者:汪颖颖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若梅.1998年以来我国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6)56-61.

[2]曾明.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48-49.

[3]陈鸣,邓荣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119-120.

[4]赵楠.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8(9)148-149.

国际课程范文第4篇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概念混淆,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各的优势,只有将两者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相互补充运用,才能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关键词]举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是培养开展外贸业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创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运用举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部分讲解得清楚透彻,也要较多采用案例进行训练,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外贸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概念混淆,误将举例教学法当作案例教学法来用,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塑造。

一、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个专业术语、某项国际惯例的规定,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解说,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便是举例教学法。可见,举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配合对学科内容的教学,通过举例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举例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而所举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且该事例的涵盖面一般较狭隘。

而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二、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师不容易教,学生更不容易学。学生对每一个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每一个相关规定的真正领会,都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多方面努力。若教师将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用现实的事例来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便能达到巩固书本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效果。但是若仅靠举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案例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从大量的国际经贸实践中选取一些鲜活案例用于教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观念自然而然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案例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意见的方式,将某项实际业务中所有环节进行全盘考虑,系统安排,从而将平时学到的零散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举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举例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被使用的频率最高。为了搞好举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授课教师应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扎实的教学技艺,以及深入浅出的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列举的事例要典型、新颖、通俗有趣、灵活多样,这样便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从而生动、活泼、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举例教学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备课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撰写备课笔记。用哪些事例?用在哪里?怎么用?都要充分考虑,细致安排,使得课堂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从而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每个业务环节的要领。

2.授课环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效益。发挥举例教学的激活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是在导入新课时举例。通过举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起到统领整个课堂语言的作用;(2)是在讲解具体问题时举例。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业务环节中的专业问题,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3)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举例。通过举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3.课后巩固环节。一节课结束后,所学的内容如何巩固呢?举例教学法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实例。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见闻中列举实例,通过寻找实例,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写分析报告。根据教师举出的实例,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报告,提高分析、应用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观港口、集装箱堆场,走访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延伸课堂教学,用实例强化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后,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而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1)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3)教师案例备课和学生案例预习。一方面,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案例,要备好案例课,包括任务布置,时间控制,提示的信息和对案例的评析等;另一方面,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课堂实施阶段:(1)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2)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3.总结述评。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可由教师总结,也可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讲解方面,举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趋势的案例教学法只有在学生对专业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翁爱祥俞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2):35-36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国际课程范文第5篇

对课程群进行整体规划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外经贸应用能力为主线,协调不同课程的内容,明确相互之间的区别以及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的课程体系。

1.1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需重新界定各门课程的内容体系,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在不增加学生负担而控制课内学时总量的前提下,在存量上做文章,即对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加法”和“减法”处理,以突出主要矛盾,避免精力均分。教学内容整合情况如表2所示。

1.2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1)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各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除了说明课程性质和目的及对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即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各有哪些),还应阐明课程群中各课程间的联系。对“国际商务单证”这门课程,除了要制订关于单证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大纲外,还要制订指导学生进行单证缮制的实验教学大纲。(2)开展课程群配套课件、教案、练习等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从各授课教师中抽调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整理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详细的教案,编写相关配套练习,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等。(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体现。教材建设要做到选编结合,一方面要优选教材,选用国家级精品教材或规划教材或省级优秀教材;另一方面编写高质量的富有特色的教材。要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重复,应当从教材的编写中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目前,我们已自编省级精品课程教材———《国际贸易实务》,该教材获得山东省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另外还编写《进出口业务实训教程》,作为“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2夯实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实践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理论教学与外贸实践的脱节。根据实践地点的不同,实践教学可分成以下几种渠道:

2.1课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里进行,课堂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不是安排在实验室上课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贸函电”等,也都应设置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应穿插外贸实践中经营者遇到的真实案例。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外贸实际问题;或者在“国际经贸函电”的教学中开展模拟练习,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份国外询盘的函电,让学生以业务员身份回复关于产品介绍及交易条件的函电。

2.2实验室实践教学课程群建设为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课程群把诸多同学科的课程集中到了一起,给实验内容的整合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在统一建设中也可以统一协调组织,这使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成为可能。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局域网条件下能在寝室完成操作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应是实验教学改革着重考虑的问题。

2.3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定期派学生进驻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或观摩操作,实行双导师指导制,聘任实践基地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为指导教师,与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针对目前存在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学校应巩固与已有实习基地的交流联系,通过“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合作层面,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

3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3.1革新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教师教学中应多穿插一些与贸易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案例分析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分为设疑、辩疑、总结三个环节。(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主要起到讲清思路、突出重点、引导转化的作用,不能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3)分角色仿真教学法。在进行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训时,学生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货商、银行等角色,共同完成一笔国际货物买卖的模拟操作。身临其境的模拟操作便于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操作流程,熟悉不同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体会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以及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的重要性。(4)课题研究教学法。即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将国贸实务方面的前沿问题及有关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既可充实教学信息量,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吸收高年级的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3.2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程群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将课堂讲授与互联网教学资源相结合:一是根据课程群的建设要求来构建课程群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案例集、单据样本、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二是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课外互动教学。师生之间在课外通过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学习的空间大大拓展,教师的回答可使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

4组建教学团队,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水平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课程群建设为依托,组建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4.1组织架构方面基于课程群组建的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方面呈现金字塔型。课程群建设主持人为总负责人,充分发挥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总体设计、规划、组织、协调课程群建设。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作为该课程的负责人,负责该课程内部的协调,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每位老师主讲一门课程,另外讲授群内其他一门以上课程,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局面。这样团队教师轮流讲授不同的课程,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群产生整体的认识,便于更好地实现课程之间的衔接。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这样,每门课程至少配备三名教师,每位老师讲述多门课程。例如,主讲教师1为课程1的负责人,同时讲述课程3。

4.2教师队伍结构方面为确保课程群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结构合理性,教学团队要在职称、学历、年龄、教学经历等方面形成梯队,使教师之间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保证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另外,针对国际经贸专业实务类课程群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学团队中还应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他们来自校外实习基地或有关涉外企业单位,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或进校开设专题讲座。

4.3具体建设措施方面(1)保持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保证教师队伍不断档、不脱档。一方面从教学工作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选派教师参加国内访学、深入实习基地接受实践锻炼或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等。(2)发挥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言传身教,启发交流,并积极开展示范课、讲课竞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3)重视教改教研活动的开展,每个学期都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等,加强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4)既要保证团队教师的个人自由发展,又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与监督,完善激励惩罚机制,对教学团队中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肯定和必要奖励,并在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中予以适当的倾斜;对于只是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及时进行帮扶教育,而对于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可以劝退出教学团队。

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习和教学效果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课程群建设中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手段。

5.1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不应局限于单一的闭卷考试,而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与考核需要,实行多样化考试,如笔试、口试、课堂讨论、上机操作测试、小论文、实验报告等。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贸函电”可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可采用闭卷笔试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国际商务单证”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可采用上机操作与撰写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5.2选用灵活的考试内容考核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像名词解释、简答题之类的题目,而要以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为主,适当增加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题目。如“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中的案例分析题,“国际经贸函电”中根据所给条件撰写商务信函的操作题,“国际商务单证”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的单证制作题等。对原有试卷完善与改进基础上,建设课程群高质量的试题库,尽可能采用考试评分系统进行考试与评分,采用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减少主观性与随意性,也体现考试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