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范文第1篇

在我的记忆中,小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记得,去年暑假,我们去参加军事夏令营。在一个黑风月高的晚上,轮到我们站岗,那时正是凌晨1、2点的时候,我拖着训练了一天后的疲惫的身躯,迷迷糊糊地下了床,跟小陈来到了门外站岗,我问教官:“我们要站多久?”“站到5:30”教官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一听到这句话,立刻嫣了,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我有气无力地问小陈:“要不……我们回去吧?”“不行,我们既然答应了站岗,就要站到底,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小陈斩钉截铁地说。于是,我只能硬着头皮站岗了。我站了一会儿,便开始数满天的繁星了,然后,我看了看小陈,只见他警惕地站着,时不时地东张西望,我见了,笑道:“你不用这么认真吧?整天东看西瞧的,小心被人家当作前来探路的小偷给抓起来!”想不到他一脸严肃地说:“你这样对工作这么不认真,迟早会出事的。”我笑了笑,没回答他。看着他这么认真坐,我想:有他坚守岗位,肯定会没事的,我先休息一下吧。于是,我便了坐下来,但是老想睡觉,我一开始忍住了,可最后终于抵抗不住瞌睡虫的召唤,靠着墙壁睡着了。

过了很久,我醒了,看了一下表,已经3点了。小陈呢?我顺眼望去,只见他仍警惕地站在门口,但是连连打哈欠,也许他经受了瞌睡虫的折磨,只要一躺下,马上就能睡着了,但是他却忍着没有睡着,顶多也是贴着墙靠一会儿。于是,我走了过去,对他说:“你先去睡吧,这里就由我来负责。”他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可能他现在正在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终于,他一咬牙,涨红着脸说:“不行,这站岗也是我的任务,我必须完成它,对它负责,不能要任何人代替!如果我去睡了,而你也休息去了,要是出事了怎么办?”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思索着小陈刚才说的话。望着满天星星,想起我刚才的所作所为,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是啊,要是我们大家谁都不负责任的话,那世界岂能太平?

小陈他那对待工作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陈,你不只一次地帮助了我,帮助了在黑暗中航行的我找到光明的码头。啊,朋友,你是我人生导航的灯塔。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本 多媒体运用

一、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使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与多媒体交融成为可能

多媒体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多是以语言为在载体而呈现的,小学生的年龄都在7-12周岁之间,其形象思维能力在发展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生动的呈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首先,多媒体技术通过运用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教学信息,为小学生提供外部刺激,这要比教师简单的语言描述要更加直接,这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外部刺激。其次,多媒体技术能够把一个个知识点直接的进行连接起来,即超文本连接,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使小学生在理解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再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时期,有的时候比较好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课本中比较单调的教学内容以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形式呈现出来,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语文课文中的字词,加强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形成语文领域正确的价值观[1]。

二、怎么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本与多媒体的交融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使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喜爱,多媒体能尽可能的把音和像、静和动、图和文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多种感知材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的能力[2]。然而,在小学教学中要处理好小学语文课本和多媒体的关系。

2.1要能够正确处理课本中教学目标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时刻把教学目标铭记于心,不能只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例如人教版的小学一年级下册的《那座房子最漂亮》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这在以前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只能运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教学目标,只能死记硬背,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这就让教师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然而,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展现不同阶段的农村的村容,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真正的了解农村的变化,完成教学目标。

2.2要能够正确处理课本中教学中重点与多媒体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怎样突破重点都很苦恼,不能很好的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就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为例,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很多年轻的教师就很苦恼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呢?我们可以用电子白板标注功能突出重点[3],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把教师在课本中画的重点直接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像《落花生》中的"爱慕之心"、"可贵"等词,只要教师提前把所需要的字词、段落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再让小学生用书写笔直接在画板上画出即可,这样就是教学更具有时效性耳环可操作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3能够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手段逐渐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人就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落伍,可以完全忽略。但是,我们要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存在很长的时间,必然有其现实的价值。我们提倡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多媒体技术的不足,就是我们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很多课件都只是停留很短的时间,这使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往往小学生记住的只是最后几张幻灯片中的教学内容,中间和前面的教学内容已经"忘记",因此,我们要借助传统教学手段――粉笔和黑板。在教学中黑板中的内容是分为主板和副板的,副板中的内容是辅助教学的,可以擦掉,而主板中的内容是主要的内容即重点。学生在上完语文课时,可以直接通过主板中的内容就知道教师讲授的重点。因此,教师的心中要能够正确的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关系,不能过度的崇拜多媒体而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忽略传统的教学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本与多媒体的交融的意义

3.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生动、形象的向小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都很简单精炼的语句,这让小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很困难。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句只有简单的四句话,让学生如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并带有一段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音和像、图和文的介绍让小学生身临其境,逐渐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使小学生了解其中的诗意也就了然于心了。

3.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内容,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坚持下去,尤其是小学生其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要是能够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便可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运用声音、图像等制成课件,提供小学生学习的背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师可以逐步的引导小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

3.3有利于小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是因人而异的,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共享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会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吉林:考试周刊,2011(91):55-56.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范文第3篇

一、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积极转变教学思想

新课程蕴含着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体现着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折射出我们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思想被旧观念、旧方法占据着,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什么自己说了算。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就说明,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教师应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精神,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课时,我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学生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小学是一个人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学生能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长久,是学生这一生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时,我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运用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这些新颖多样的学习方式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让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样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多媒体进入了语文课堂,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起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更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再现了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精彩片段;学生被声情并茂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精神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新课改精神,并积极运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课改理念充实自己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小学语文课堂定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插图;科学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前言: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和小学语文教科书相比,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插图设置略晚了一些,数量也相对的少一些。人们往往对语文课本的知识内容更加重视,而对于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并没有因此足够的关注。目前随着课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也逐渐的增多了,也成了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插图的作用,能够充分地认识插图,并对此提出了科学化的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发展现状

语文教材的插图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很久以前只是简单的手工画,没有颜色,很单调,但是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插图的形势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图画,颜色也丰富多彩;语文教材的数量逐渐的增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180篇,插图0篇,随着教课书的不断改革,1982版,1987版,1992版,插图数量不断的增加,比例也逐渐的增加,从2001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数量和课文数量的比例来看,每篇课文平均有一副插图,教材插图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说明人们对插图的数量和质量都更加的重视了。

随着人们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的关注程度,插图的资源也不断的完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注意插图的作用。首先插图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翻开课本,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插图部分,插图的精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情境,使他们直截了当的的领会课文的真谛,极大的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其次高质量的插图也会给学生带来对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气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二、初中语文插图存在问题的原因

虽然随着课改,初中语文课本插图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插图的科学化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插图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是一带而过,同时一些学生也没有把插图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对于现在电子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而存在语文课本上的插图通常是黑白的,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忽略了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其次,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插图每本平均只有14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常只是单一的讲解课文的知识点,很少带领同学们一起讲解插图,插图则成了占有很大空间的副作用;再次,课本中插图的数量是增加了很多,但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插图,没能够很好的反应出课文的原意和主旨,偏离了课文描述的背景和情境。对于一本好的教科书就要有符合课文情境的插图,不应该出现偏离和扭曲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有时间画图者没有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旨,这样就会导致插图和原文不符,这样会使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插图科学化建设策略分析

近年来,教科书插图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插图的数量、功能、质量等都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总量也在逐渐的增加。但是插图的科学化建设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重视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建设,对于插图的科学化建设还是远远的落后与小学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通常被忽略,人们通常认为高年级的学生不应该使用插图,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就被人们忽视,但是插图一直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从心理方面加强插图的科学化建设

随着学生升入初中以后,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明显比小学的插图简略了很多,对于小学语文插图的一般都是丰富多彩,文字基本成了辅助插图的作用,这样大大的满足了小学生的心里认知的过程。然而升入初中以后,插图的丰富性明显下降了,多是黑白简略的图画。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认识事物也是需要一个心理过程,还是很注意第一感觉的,而初中的课本多数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压力,降低了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对语文没有学习兴趣的心理,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大大的降低了。

2、从教学方面加强插图的科学化建设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课本文字知识的传授,通常忽略插图的教学,其实插图才能够直观的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旨。对于初中生,语文教材的插图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插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插图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投身到插图所创造的意境中,使学生切身感受作者写作的真谛,作为初中教科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插图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之充分的发挥插图的作用。

3、从教材的艺术方面加强插图的科学化建设

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多数是简笔画,缺少艺术化,插图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在科学化的基础上实现艺术化。随着课文内容不断的丰富,插图的样式也出现了多种多样,但是高质量、专业化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人教版的教材多数都是一些简略的图画,没有给人审美上的享受,插图的美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美好的艺术气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做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插图作为课本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面临插图科学化建设的问题,还是需要及时的解决,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要使插图发挥作用,使插图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品味,使语文插图逐渐走向科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6.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范文第5篇

一本78年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一本卖了五年多的影印书,随着“持续的缺货”,突然在网络上火爆起来。

老课本的气质

2005年,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徐根荣在应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邀请为民国老教材系列重印作序时,曾有这样的疑问:一套尘封百年的老课本,在21世纪的今天,会有读者吗?

而五年后的今天,处处“缺货”成为最好的回答。

事实上,在最初读到这批教材时,徐根荣便被吸引。他最不能忘那篇当时家喻户晓的《一箩麦》:一箩麦,两箩麦,三箩麦,大家来拍麦。劈劈啪!劈劈啪!小麦新,做面粉,大麦黄,做麦糖。劈劈啪!劈劈啪……

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

这是1917年版《商务国语教科书》第1 17课《请问尊姓》的全文――这样清新、这样质朴,同时亦掩饰不住幽默的睿智。

如今影印再版的《商务国语教科书》,薄薄八小册,素色封面上千净的竖排文字,淡墨着画,一课一图,别无他饰。民国初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馆长张元济亲自担任校订。自1917年问世后的十年里,总发行量达到7000多万册。而通过翻阅这套教材,我们依稀能够看见那个开明而热情的年代: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而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夏丐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负起“这担责任的事”。到1932年,昔日仅参与编纂的叶圣陶担负起主文工作,丰子恺则负责插画,这套二人合作的《开明国语课本》,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虽是小学教材,但在当年也算畅销书。这套意像优美的课本,选文独多自然与人、花鸟鱼虫乃至猫猫狗狗的题材。《田里的麦熟了》、《我被缚住了》……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也符合1929年《国语课程标准纲要》制定的“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的要求,“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

遗憾的是,上世纪30年代战火硝烟中,改版教材绝版。直至2005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发现后影印再版,后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学、上师大第一附属小学引为课外读本――而贴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个年代小学课本编写的一个共识。“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这还不够。”叶圣陶在《开明课本》的“编辑要旨”里写道。

在《收获》杂志副主编、作家叶开看来:“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工具化,而失去了人文性考量。其培养目标不是使个人自我完善的公民,而是建设者――其象征是‘螺丝钉’。由于老国语课本的教材编写并不由政府指定机构垄断,当时的优秀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学者,都热心从事编写小学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写,就是典型的顶尖专家强强联合打造出来的精品。”

好教材,坏教材

而老教材被发现,最早却是因着地缘之巧――现在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所在地是一栋法式洋楼,原是张元济、顾廷龙等开办的合众图书馆,这里除金石拓片、古籍善本之外,还收藏了不少民国年间出版的“旧平装”。古旧书籍未来得及细加甄别、保护和收藏,“乱七八糟堆得一塌糊涂”。五年前尚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编辑的陈宁宁,便是从这故纸堆里,翻寻出全套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而同时被勾连出的,还有开明书店1932年版国语课本和世界书局1930年版课本,三个版本均插画精美。

两只手指掂着黄脆的书角,陈宁宁曾这样感叹,“这种书编得太用心了,小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后来,这套教材不仅被证明“小孩子喜欢”,还被国内教育界评定为“有价值”。

现在有些文化名人可能也不屑于去编纂小学课本,既没有名又没有利,也没有人出来邀请,他们很难介入。但70多年前的大师们,编了一个好教材,就滋养了一代人。根据前辈的成功经验,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无论如何都应该放开控制,提供自由的出版舞台,让各种教育团体组织最优秀的文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出版家和学识精深的优秀学者来共同编写。教育主管部门只需要组织专家委员会来对各类出版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估和推荐,而不是现在这样――教材编写、出版已变成了一桩极其神秘的事情。教材的编写组、出版以及教材的主管部门之间所形成的磐石般链条,简直无懈可击。

奇妙的是,伴随民国教材走红的,还有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不相干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批判》一书本是对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作结,没想出版两个月后,民国教材的热销也捎带着使它再次成为焦点。

2009年,国内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批评的波浪,一时蔚为壮观,甚至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有专文描述转型时期中国的教科书问题。一年后,《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而世――这本书详尽列举出了三套教材的种种“毒素”:

首先是母爱和母亲形象不健康,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中的母亲,如苏教版中的《花瓣飘香》、人教版《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文中,母亲多身体不健康,极度压抑,或功利心太强;而人教版《日记两则》、北师大版《妈妈的爱》等,母亲又道德完美到不近情理毫无逻辑。其次,课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乐的,要么成人化了,要么非常态,或在恐惧中成长。比如北师大版《花脸》一文,孩子被工具化般地训养,他们被教育要“吃苦”,不断“吃苦”,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吃苦”。第三,落后的道德观念在教材中仍有市场,比如“服从”,种种道德陷阱,在面对尚未完全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小学生时,具有相当的杀伤力……

而若把《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和这套突然走红的民国教材结合起来看,许多关于当下教育的困惑,或可迎刃而解。

社会怀旧的现实咏叹

民国未远,就在1949之前。

纵然怀旧是中国文化的通病,但照通常逻辑,《开明国语课本》等民国时期老教材重印后,广获好评甚至备受热捧,恐怕不能用怀旧、复古等加以定义,尤其是众多小学生一面捧着它们乐不可支,一面冷落现行《语文》课本的时候。

当我们环顾目下,学生课本不但日益沦为说教的工具,其中《爱迪生救母》等范文的真实性都饱受质疑,就连帝王插图都成了“千帝一面”,不能不说,学生“取舍”间,已然是一种现实的咏叹。也因此,市场的认可足以说明,民国老教材热销绝非文化怀旧,而是人们在中国功利教育下的本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