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秋天的图画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要求
1、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儿歌。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ao、ou、iu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奥运会的标志——五环旗,奥运会的“奥”提示ao的音。第二幅图用莲藕的“藕”提示ou的音。第三幅图用游泳的“游”提示iu的音。
第二部分是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练习。
第三部分是看图读拼音识字,配有几个句子。使学生在巩固音节、认读汉字的同时,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常识。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ao、ou、iu的发音、声母与它们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ao、ou、iu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带声调ao、ou、iu的抽拉式卡片。
2、本课的生字卡片和挂图。
(二)字母教学
教学ao、ou、iu时,可先从图画入手,并让学生用字母连读的方法试读,教师边讲发音要领边示范,学生边练边体会。教学ao、ou、iu的形,可指导学生用字母组成的方法记忆。iu与ui容易混淆,可指导学生用发音方法、口形变化来区别。
提醒学生注意:ao的声调标在a上,ou的声调标在o上,iu的声调
标在u上。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助正确抄写音节。
(三)拼音教学
声母与ao、ou、iu的拼音练习,要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己练习。三拼音练习,要先复习拼音方法,提醒学生不要漏掉介母。在句子和儿歌中
读音节,要指导学生看清带调韵母,准确拼读音节。
(四)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
生字中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吃”、平舌音“草”、鼻音“牛”。“小”与“水”字形相像,可用顺口溜记一记:“小雨点点,水流弯弯。”有的可出示古文字引发兴趣,加深记忆,如:鱼、牛。认字主要应采用反复见“面”的方法来整体认识,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看图说说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在挂图中加上汉字卡片:“马、牛、狗、猫、鱼”,让学生读一读。(2)读句子。学生自己读,同桌相互读,全班交流读,教师指导读好句子。“小马和小牛”后稍加停顿。(3)画出句中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4)指导认字。可由学生先说自己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如某同学名字中有“爱”这个字,花园边的木牌上有“草”字,妈妈教过等。(5)巩固认读。
儿歌中有一个要认识的字“好”,可在会读儿歌之后再提出来认识,“女”和“子”合一块为“好”,再连成词“问好”。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公鸡怎样向太阳问好,意在加深对词语的印象,不必在内容上讲解。
(五)扩展活动
1、自制ao、ou、iu的卡片,同桌互相认读。
2、读一读,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bǎo宝宝 lǎo老师 du大豆 tóu头脑
jiù就是 liú河流 hóu猴子 gāo高兴 qiū秋天
3、读读说说。(也可用卡片填空。)
小 gǒu狗 爱 吃 ru肉。
爱吃鱼。和爱吃。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爱吃什么,说给大家听。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参考资料
ao、ou、iu的发音方法发ao时,先发a,比单念a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形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不是o的音),要轻短。发ou时,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得长而响亮,u念得轻短模糊。iu是i和ou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iou的省写式。iu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组成音节。ao、ou可以自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手段 创新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与老师有良好的互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他们被激发起极强的求知欲;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审美愉悦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时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手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新感觉。
一、采用各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自觉服从老师的引导,深入的思考问题,就能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并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可是,在我们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本应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语文教学活动却变成了知识的单向灌输,变成了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带来的恶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由轻视到蔑视再到放弃。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对这种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精彩的导入。好的导入不仅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动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一定的情景渲染、情感体验来激活他们的情感系统,进一步诱发他们的求新欲望,他们的创新能力自然就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三)完全放开手脚,直接让学生谈自己阅读中的疑点,兴趣点,让他们在自由讨论中自己获取新知。虽然看起来课堂有点纷乱,但毕竟都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智慧的火花。让这样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他们的认知需要、创新意识、成就愿望连同学习语文兴趣就会一起与日俱增,最终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想学、爱学、乐学与成学。
二、用足用好文本,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教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从不同的文化视角与不同的阅读层面对文学作品作出独到的解读与崭新的开掘,从而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引导学生灵活地解读文本、鉴赏作品,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一)巧设问题,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想象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通过想象可以打开思路,使思维向多角度扩散,进而发挥创新本能。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的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并不是由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其结果是进不了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更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从而获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达到对作品理解的再创造。
郁达夫的美文《故都的秋》第四段有这么几句话:“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在教学时,若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就不能体会到作者给我们营造的凄美意境,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更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有的老师就不是这样,他通过设置几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想象,进行教学:(1)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2)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两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问题提出来以后自然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促使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他们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就可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更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实现了对作品理解的再创造,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尝试改变阅读角度进行赏析阅读。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求异,对那些内涵丰富的作品,他们能见仁见智,常读常新,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改变阅读角度另辟蹊径对文本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天地。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恰当地运用,可扭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网络教学的普及,是21世纪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旧有的不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被信息化、网络化所取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网络为教学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网络包括了各种地域的文化,海量的资源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大量的课件、论文、教案让我们的备课更加得心应手,上课自然也就游刃有余。同时,网络还能给我们节省许多时间,它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了解最新的信息,通过百度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还能和同行、专家联络,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为教学创建了一个新的言语环境,创造了一种新的倾听和言说的方式。比如作文修改,如何才能将一个学生的作文传给所有学生,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呢?用投影将该学生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就可以集体进行修改了。再说语文教学生活化,那就要沟通课内外,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种沟通是间接的,困难的。现在,有了网络就容易多了:我们可以联接网上的名师,调用资源。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变枯燥乏味的文字为生动形象的彩色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饱满的学习热情,对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那朦胧幽静的月下荷塘,高大巍峨的雨中泰山,都令人无限神往。但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常常是表层化、抽象化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情况就可能大为改观。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我先以一组秋天的图片导入,再配上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充分带入诗歌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知识难点。
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小学生由于受到了认识能力的限制,于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象、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超声波。并从中获得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得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略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说,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
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设计教学环节,多角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
Discussed how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to train the student to innovate
Zhou Wenkun
【Abstract】Innovation ability is one kind of comprehensive virility, mainly includes the innovative spirit, innovative idea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personality trait three aspects.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 is a basic subject, the rich emotion, has the individuality extremely, eas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is raising th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pect to have the unique fun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 is a basic subject, the rich emotion, has the individuality extremely, eas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is raising th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pect to have the unique function.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Student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1 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1.2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3 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Education
GE Fan
(No.1 Primary School of Xiangzhou,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core requir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essence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abandon the theory of the only score and to emphasize the comprehensiv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a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rt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whil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s the bas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primary art education; new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path
0 引言
小?W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相比,美术教育更偏向感性,对学生审美品位、人格塑造、社会性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践行,小学美术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几方面共同推动下,小学美术教育受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但受升学择校压力等因素制约,小学美术教育仍无法摆脱传统教育中的顽疾,被当作副课,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分析探讨了当前条件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新特点,以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为创新点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地位、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率,为学生具备综合而全面的素质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1 小学美术教育的新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物质追求逐渐过渡到精神追求,同时对美的追求和要求也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迫切性也在增强。从小对美术、绘画有兴趣,对塑造孩子健康的性格、完整的人格有非常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育在网络发达、信息交融的时代也有了新的特点。
首先,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小学美术教育总体说来是感性的课程,是引导并传授给学生们美术的基本元素认知、基本绘画技巧等基础性教育。但在当下,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止于此,更要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靠模式化的教案和程式化的授课就能使学生具备的。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美术专业水平高,同时更要具备将审美、想象力、创造力这种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化、直观化,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这点能力甚至强于其专业素养。
其次,更加提倡培养学生个性与互动式教学。在很长的一段里,我国教育模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差异性,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造成了扼杀。在素质教育视阈下小学美术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具体包括绘画、立体造型、工艺美术、鉴赏和手工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能提高学生兴趣,主动学习。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画影子》时,教师突破教室环境,可以采用校内写生的方式,利用校园内优美的环境,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树木的影子、教学楼的影子等,学生可以按照教师引导进行作业,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自主绘画,更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独立完成。这种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是当下小学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再次,课程融合度增加。小学美术教育从传统单纯教识、绘画逐渐发展到与语文、数学、自然课紧密联系的综合范畴。例如?Z文课中讲授我国古诗词课文中配有国画插图、数学课中有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等等。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中文化的地位越来越强,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西方文化等都是美术教育的素材与内容,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将节日主题融入教学,在学生理解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绘画、造型,一举多得。
最后,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在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各种手工材料的特性,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一步提升手工实践课时比例、将简单设计、造型等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使美术不再停留在课堂教学。这样的特点一方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融入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
2 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2.1 课堂教学的改革
首先,教学主体的突出。针对传统填鸭式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要摆脱这一困境,就要转变教育思维。将课堂还于学生,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和美术艺术的传授者,学生在引导和传授下进行探究式、自主式学习。可以利用微课堂、翻转课堂、MOOC等多种途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于学生,使课堂主体突出,授课方式灵活。其次,环境的创设。教育环境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带入适合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利用环境中多方面因素进行教学。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们接触美学的启蒙,对其审美价值形成意义非凡。所以在具体教学中的环境创设从硬件方面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前提设置,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让美术教育从创设教学环境开始。再次,将传统一元评价转向为多元评价。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所以将评价方式由期末考评改变为课堂考评、期中考评、活动考评、学生互评、自评和教师综合考评几个部分,多鼓励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探索,培养其自信心和创造力。最后,活动式、项目式教学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契合了上文中谈到的新特点――注重实践动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节日进行小礼品制作、主题绘画;也可以通过绿色社会建构等当下最前沿的理念进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创作。这种活动式、项目式教学能够为教学拔高主题,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更能够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实现教学目标。
2.2 自然资源的利用
小学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利用色彩笔、油彩和模型进行教学。发现身边的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才是启发学生美术兴趣和审美品位的关键。在教学中用真善美的情操和有节制的方式去改造自然资源。例如可以开展废品变艺术的活动,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可利用废品,例如一块纹路俊美的木头、一片花色艳丽的布头、家中要扔掉的包装盒等,对其进行改造,让这些废品变为学生手中的艺术品。还可以利用季节变化的自然资源,例如春天的落花、夏天的绿叶、秋天的红叶和家里常见的绿豆、黄小米、大米的,都是美术教育的素材。将落花拼成一副图画,将绿色的纹路画下来,将红叶串起来做成风铃,将绿豆、黄小米等天然色彩进行盘画,画出学生想象中的人物、造型,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趣味。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不仅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满,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情感融入美术教育
从美术艺术角度而言,任何的美术创作过程和美术成果都是融入了创造者丰沛的情感,正是因为有了情感,美术成果也有了生气和价值。所以说,美术教育不单单是基本美术理论、基本技巧的传授,更高层次上是情感的传递。针对小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对情感的懵懂,情感融入不那么容易,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审美和发现情感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在经典赏析课中能够明显感觉到有些学生对美术作品中情感的共鸣。虽然不是那么强烈,但人的天性使然,所以加以引导,将情感融入教学,能够使美术教育事半功倍。
在笔者教学中尝试导入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将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背后的故事、其美术造诣等先介绍给学生,在赏析作品时突出其内在情感,将人文性和爱国主义贯穿教学。这样的尝试并不使得学生厌烦,反而学生更愿意探究美术作品背后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将情感融入,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实现“以美育人,可以知美丑;以术教人,可以识善恶”的教育。
2.4 通过社会实践使美术教育接地气
美术理论中一直存在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矛盾,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而言,美术这种感性的艺术并不能直接带来效益,所以家庭不重视、学校安排课时有限,学生得过且过。所以小学美术教育不能只追求艺术性的曲高和寡,还应妥协于实用性。从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分析,将美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兴趣也是教育目的之一。所以,让美术教育接地气,赋予其更强的实用性,体现美术教育的使用价值是小学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部分。除了在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最大化地展示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将这一平台延伸到社会。如鼓励学生参加社区、街道活动的舞台布置、服饰与道具制作,父母(亲戚)的店面设计和商品陈列、POP 促销海报等,让他们在高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张扬个性,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实现由美术学习向美术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