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一九年级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
本人一直跟班担任九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我能遵循党的教育教学方针,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为九年级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
一、总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教学手段运用要和谐。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学生板演中出现的优秀解题方法,为教师提供向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二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教师应预防错误的发生,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⑴字面理解水平
⑵联系的理解水平
⑶创造性水平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
三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首先,教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教师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学生会从心理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二、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信心”这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1、变更命题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评性。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根据数学大纲的规定,一般认为数学技能指以下3种
⑴运算技能⑵作图和画图技能⑶推理技能
为此,在数学复习中,特别在学生练习中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循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在运算、推理、作图中和所得结论中都要准确无误。
第二、速度。注重解题速度。
第三、协调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由,融为一体,作出连贯反应。
履行职责方面:
本学期我能够认真完成上一级和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全学期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
可能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我确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三叮咚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2016年上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1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一和初三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教室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教室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世界范围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理念陈旧,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培训者的主观认识设置培训内容,实施过程粗糙,与受训者的需求脱节,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培训方式简单、机械、落后。培训缺乏后续跟进指导和评核机制。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行为。由于中学教学长期受到唯应试教育的影响,能够参加培训的只是教师中的一小部分人,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原工作单位,往往又被落后和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所同化,致使培训不能够产生持久连续性和辐射性,因而培训耗时、费力、低效。传统的英语教师培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讲授,时间有长有短。讲授的内容多以英语学科专业的知识为主,专业教师讲、学员听。专业教师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学员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学员的这一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而学员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应用却无人问津。这种内容固定、方法单一、不做任何评价和检查的培训方法在现在的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所幸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教育部和财政部联手加大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空前发展。在一贯的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其他一些方式,甚至出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跨国英语教师培训和走出国门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TESOL和BC等国际教师培训机构以及面向中学英语教师的其他国际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每年为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多种培训,有英语听说培训、读写培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甚至还有针对中学教师的学历教育项目等。这些措施都助推了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的培训模式的生成和发展。
二、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培训模式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态势。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由中国人培训中国英语教师到聘外国培训师再到中外专家同台进行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由业余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到英语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中外教师的培训师团队,与受训中学教师组建起跨文化学习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以下是2005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英语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结语
关键词:教师 专业发展 内在动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88-02
教师的发展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教师群体的发展,使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其二是教师个体的发展,使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自我实现方面纵向提高。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 教师发展通常会表现为两种状态 ,一些教师会随着对教师职业不断深入的认识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产生浓厚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从而成为优秀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也有一些教师在发展的道路上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一蹶不振,对教学完全失去兴趣和信心堕落成可怕的“磨洋工”“熬退休”的状态。更不再关注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外界物质的诱惑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外界信息能力越来越强,教师职业都不再是谋生的唯一手段。如何使教师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努力完成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呢?中学教师只有深入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内在价值,才能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乐此不疲,不断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中学教师:一是要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二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艺术;三是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四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五是要有自我认知和调控能力。现实中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多是通过形式丰富的培训活动、深入的校本研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情绪低落、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当前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以下几种出于个人利益的追求,或者是为了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或是为了各种名誉,甚至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侵蚀……直接影响了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纵深发展,在笔者接触到的许多中学教师中这种思想是存在的。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较强的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要培养有创新思想、有创造力、有活力、具有热情奉献精神的教育工作者。绝不是要训练一批仅仅是技能娴熟,搬运书本固态知识的教书匠。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关注教师对自我岗位的认识、职业认同感、自我近期目标的确立、自我远景目标的规划以及职业幸福感。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在动力,以期求得中学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首先:中学教师专业化的动力应来源于人们对自我思考的不断的深化;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思考自己所从事的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才能真正去认识本职工作、真正热爱本职工作。进而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贯穿到自己一生的工作之中。其次中学教师的行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复杂外界社会影响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吸收外界事物的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认识自身的行为。
二、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内在动力的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认为中学教师不仅仅是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蜡烛、也不仅是照顾祖国花园的园丁而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如果没有高质量,不断学习进步的中学教师,就没有高质量不断发展的中学教育。
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学教师专业化推进的进程中,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从而培养了一大批中学教育工作者的中坚力量。
(一)中学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具备专业意识,不能把中学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应转变思想把它当成一种专业,一种对技术要求相当严格的专业,教职人员只有具备了这种思意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转化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动力。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关注和调控自我教育实践活动,逐步实现专业化水平的目的。
(二)中学教师要有不断发展的专业能力
合格的中学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日常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处理日常偶发事件的能力。专业能力不仅包括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必须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个例来适时进行调整,在我国教材更新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总结一些现实实例给学生讲授时灵活呈现,不仅让学生及时汲取了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学教师要清楚自我发展阶段及问题
现实证明: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教师其追寻点和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自己所处的阶段并且对阶段做出相应的评估,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实事求是的取得进步。
(四)中学教师能够准确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是在社会中工作,难免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社会也会对教师的工作做出消极或积极的评价都会对教师工作产生影响。如果教师长期过于重视来自外界方方面面的评价,被动去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就会在这个社会评价中沉沦失去自我,更谈不上专业发展,所以教师要想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必须对自己做出全面和深刻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
(五)中学教师要在工作中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语道破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工作不是一年接一年重复性无创新的枯燥工作,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吸取教育精华,否则就不可能取得进步。
(六)中学教师要学会主动寻求学术支持,谋求合作共赢
在中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传统思想的禁锢下,教师行业深受其害,使得教师长期在一种孤独无助、独自奋进的状态。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是共同分享科学成果的社会,唯有合作、共享才能更加快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另外要加大与外界的交流,推进与社会合作,从广阔的社会天地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专业知识,重视教师自身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从实际出发,争取解决问题一步到位,促进中学教师不断成长加速中学教师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邓明兰.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
[2]胡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跨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
[3] 张慧.小学教师发展内动力机制的试验与反思 [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4] 左占勋.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实现途径 [J].考试周刊.2015,(5).
[5] 盛莉萍.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实现途径 [J].大语文论坛,2013,(6).
编者按: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三个标准”或《标准》)。“三个标准”维度齐全,突出了“育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地位。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化要靠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在职培训来完善。然而,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缺失认可,导致了教师地位不受重视等诸多不良后果,也影响了教育的长足发展。那么,如何通过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质量的提高、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造与创新、先进学校文化的建设,让教师做到心中时刻有《标准》,能够笃行比“三个标准”更高的要求呢?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自我研修有怎样的助益?建设怎样的教师团队更有助于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期《热点争鸣》邀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分享他们的见解。
《中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您是怎么看教育部出台《教师专业标准》这件事的?
田玮:现在不是提倡一种说法叫做“把职业当事业做”吗?我认为要是把职业当事业来做的话,首先这个职业就得够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实际上是把我们教师以前自觉在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行为规范,这不仅对教师的行为有了导向性,也让教师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想,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我们教师行业的行规吧。
《中国教师》:您能不能谈一谈自己对《标准》内容的认识?
田玮: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所关注的还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这个《标准》出台以后我就看了它的内容,上面很具体地列出了61条要求,应该说比较详细、全面,而且比原来类似的规定更系统。其中有很多都是一线教师已经在做的事情,比如《标准》里有一个内容是关于“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在这里有个特别的提法是“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每位中学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基本内容,这里还特别强调要“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实际上是把一些原来比较笼统的观念给具体化了,这对指导我们教师的行为,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再比如“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其实以前我们也关注中学生的差异,但是现在把它提高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我感觉这比以前说的“因材施教”更高屋建瓴了。总体来看,《标准》还是提倡教师要怎么做,换言之就是教师的发展目标,应该跟别的行业那种刚性的标准是有区别的吧。
教师是能把握恰当契机采取合适教育方法的人
《中国教师》:您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算得上够“专业”呢?
田玮:教师属于特殊的职业,我们工作的对象或者说是面对的群体,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言行和思想还不够成熟,情绪也是比较不稳定和多变的,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这个年龄就是“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说,他们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有爱心,有爱心才有包容心,也才能给我们机会找到他们的症结所在并打开这个症结。如果教师没有这种包容心的话,可能有些事情的处理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在我身边曾有这样一件事,我同事正在上着课,有一个迟到的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也没喊报告就推门冲了进来,我同事当时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什么也没说就让学生回到座位上,课也没有因为学生的迟到而受影响。课下,这位教师就找那个学生了解情况。学生说是因为在课间的时候给一位校工帮忙才迟到,结果一着急忘了喊报告。其实中学教师经常会遇到孩子的表现不太合乎行为规范的情况,在不明就里之下,能先容忍、包容的就不要着急质问,等过后再谈,效果可能就不同了。那位教师后来跟我说:“幸亏我没冲他发火,要是一发火的话,该怎么收场啊。”应该说,他对孩子本身就有一颗宽容的心,这种宽容也帮助了他的工作。所以,爱心应该是专业教师所必备的。
其次,我感觉做一个好教师或者更专业的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专业知识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有句俗语是“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讲已不合适,毕竟“一桶水”是固化的,教师更应该是溪流一样的活水,才能让学生得到有营养的水。因为学生一届届地更换,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学生想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依然用原来的知识、想法与现在的学生交流的话,就会产生代沟。所以,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坚持学习,给自己充电,不仅能够与时代、与学生相契合,而且也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再有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一定有多高超的专业技能,但一定是能把握恰当的契机采取合适教育方法的人。因为教育教学不是单向的传输,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语、行为中得到感悟和体会的技能,如此,才能达到“春雨润物”的效果。
《标准》只是导向性要求,希望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再细化
《中国教师》:您希望《标准》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希望学校怎样考量和评价教师?
田玮:《标准》对每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都已经列得比较详细了,但我感觉量化的程度还是不够。职称评聘算是水平性的考核,《标准》在这方面倒还可以起到把关的作用,起码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绩效考核是量化性很强的工作,从这个《标准》的内容来看,不一定能很好地把它体现出来。如果拿这个标准来定性评价教师的话,相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合格。但在合格教师里面谁做得更好,还需要从更加细化的角度去说。如果属于界定性的要求,比如“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我感觉这些规定在操作起来的时候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但《标准》里面更多的内容看起来还是属于倡导性的,像提到的“掌握”“了解”“理解”,把它们看做具体标准的时候,弹性就比较大,在实际当中没有办法衡量,操作起来不好把握“度”。例如“了解”,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我了解得好还是你了解得好?怎么把握?这都没法去具体评价,只能说了解了或者根本不了解,至于到什么层次就不好划分了。再比如“教学设计”里面提得比较笼统的是“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怎样才叫“科学”?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范例吧,如果想让教师做到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就应该告诉我们怎样的设计是科学的。如果要做考量或者量化评价,就要把这个标准做得更明确一些,变成教师能够用来执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规范。以目前来看,这个《标准》只是导向性的要求,难以做到量化,希望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能把《标准》的要求再细化一些吧。
《标准》会给教师强化性的提醒
《中国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必然会在教师队伍中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这是否会对您造成一些压力,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田玮:应该说有标准就肯定有取舍,存在优胜劣汰是很正常的。如果用职业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衡量教师任用的话,我个人觉得对学生各方面都关注到,比单纯地拿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要更好,比单纯用教学成绩来执行优胜劣汰要更合理,更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对我个人而言,压力还好,动力倒是更强一些。
《中国教师》:《标准》别强调了“合格教师”这个词,您认为基层中学教师在哪些方面还达不到合格的标准?
田玮:我对照《标准》一项项地做自我评价,看自己是不是合格,哪一项还有待提高。看完这个标准之后,我感觉真的不能说哪项符不符合,只能说依据《标准》的要求,哪些做得更有深度、哪些方面还需要再提高。毕竟注意力放在一边,另一边就会变弱。比如说“通识性知识”部分,《标准》中有四项要求,其中提到“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相对于其他几个方面来说,是我更需要注意的。再比如要“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在的中学教师肯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这点应该都具备;而“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究竟要了解到什么程度、什么层次,我倒觉得不能用于衡量合不合格,只能说达到什么层次,如果《标准》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要求,我想教师应该会更关注吧。还有“教育知识”里面有一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如果不了解他们想什么,是做不到良好沟通的。虽然说我以前也在这样做,但不是很有意识地去做,没有像《标准》中要求的那样去了解“群体文化特点”,《标准》将这项内容专门列出来,肯定会给教师一个强化性的提醒,我以后会特别关注。另外,我倒觉得“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条特别值得每位中学教师关注。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是选拔性的,学生依然要面临考大学的竞争。教学的终端要求是统一的,那么,在过程中往往就会给学生一致的要求,“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较难实现。现实是教师在教学中会做到“因人施教”,但“因人施教”是在“我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呢?现在看河北省还在实行着的学业水平考试,倒真的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但是从高考的角度,就做得不是太好了。
《标准》里面的好多要求其实现在一直在做,只不过没有明确说过。像“沟通与合作”里面,与中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现在已经在做而且做得到了;与同事合作交流也没有问题;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这也是可以的,而且学校跟家长多联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有一项是大家可能会忽略到的,就是“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教师对这方面关注和考虑的会比较少一点,现在既然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要求,以后会多注意些吧。
《中国教师》:《标准》的出台,对您未来专业研修以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会有怎样的助益?希望得到怎样的助力?
田玮:应该说它更清楚地让我知道了我的目标是什么,要做成什么样,如果是自发的状态下,会做得不够细致、有效。但在具体的规则和要求之下,就可以对照每一项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纠正,不仅有了行为上的动力,而且个人发展的导向性也更明确了。尤其在专业研究这方面,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把它明确下来,对教学和专业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从教之路走得也会更好吧。再有教学活动方面,《标准》中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比如专业理念方面,靠我们自己读一些书看一些文章,这样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偏差,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专家报告、讲座之类的培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加强和坚定教师的专业理念,而且能够把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得更好。专业知识的提升方面,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不间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了。专业能力方面,集中某些区域里比较好的例子拿来共享,或者集中优秀资源进行交流,能够让教师看到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技能。比如像教研部门组织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就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学习的方向、目标和榜样或者范例,就能够很迅速、很有效地帮助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还有就是需要学校能够更多地支持假期进修之类的培训活动。
“水涨船高”型的进步才是更好的进步
《中国教师》:对比《标准》,您日常关注与容易忽视的内容有哪些?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最亟待提高?难度有多大?您需要如何提升自我才能做到更专业?
田玮:我平时关注和与同事交流比较多的还是学科知识与专业能力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反思、个人发展和个人规划则谈得比较少。我自己做得不是太好的就是“反思与发展”。一直以来,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难得停下来进行非常有系统的反思或者做一个年度发展规划,偶尔的思考和反思也只是片段性的,无法形成规律和系统。但我看《标准》里面特别加了这部分的要求,应该更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升吧。所以,以后我确实也需要再加强反思方面的工作,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尽量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当然,一个习惯的养成肯定要付出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真的把平时很随意在做的事情变成一种工作习惯的话,那是需要毅力的。
1.培训目的:强化科技教师的科学素养,开拓教师的发展视野,转变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专家讲座、模拟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培训方法交叉使用,培训重在创设情境,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按以下七个学科:数学、物理与工程、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环境科学来设立班,一个学科一个班,共计七个班,每班参训学员30人左右。
3.项目支持:《中国科协“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协、华东师范大学和全国60所项目实验学校共同实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精英转向大众的当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的子项目。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承办的此次培训活动是该项目开展的“项目孵化”的相关工作。
4.参与此次培训的相关人员:
二、本人学习体会
首先,我最大的收获是跟黄教授系统地学习了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包括:设计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答辩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案例讨论和实战练习。通过学习,我发现了以前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之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其次,通过黄教授的讲授我知道了很多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尤其是植物生理学和细胞工程方面的,这些资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都是很有用的。生物学科发展很快,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知识结构才不会陈旧。
此外,生物班只有我一个学员是来自安徽的,我认识了多位四川的同仁以及三位宁夏的同仁,从他们那,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