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文明村

生态文明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文明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文明村

生态文明村范文第1篇

水东村是岭南理学第一村,又是革命烈士程雄才的故乡。据水东村《程氏族谱》记载,水东始建于明朝永乐三年(1404年),至今已逾600年,村民皆以“程”为姓,他们都是中原望族的后代。其始祖是开辟了“洛学”和“程朱理学”的北宋理学家“二程夫子”之一程颢。

水东村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新兴江犹如一弯新月从村边流过。村前有一口用条石砌成的圆形大池塘。整个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2007年12月1日,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在该村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后,称其为“岭南理学第一村”。2008年9月,水东村被广东省文联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为全省27条古村落之一。

去年,水东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与建设有序推进。为了充分传承和挖掘悠久的理学文化,有效的保护古建筑,同时又注入新的活力,腰古镇政府聘请了广州新地标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云浮市规划局等单位对水东村进行了整体规划,使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更科学化、合理化。

首先,对村中的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目前水东村保存着明清古建筑588座。当地政府投入100多万元对村中的“程氏大宗祠”、“普泉祠”等古建筑进行修缮,恢复其原有风貌;刻写在宗祠庙宇门框上的“春风道貌,理学家声”等对联重新涂上金色;此外,也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学堂书室内增添一些塑像,呈现昔日学生读书的场景。

同时,对村中的环境进行美化、绿化、优化的建设,投入50多万元对村中的“礼让路”进行加宽和整饰。水东村有一条200多米用青岗石铺成的道路,村中世代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行人要谦让担担的,轻担要避让重担的,因此村民都称这条路为“礼让路”。现在这条“礼让路”扩宽了,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生态文明村范文第2篇

自2000年环保部提出创建生态文明省、市、县以来,目前全国已有11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山东蒙阴县,发挥地区优势,开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其做法在省内推广;四川双流县以“七大”环保、“”生态示范工程的“双流经验”,在西部第一个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浙江安吉县“生态立县”,成功实现从“污染大户”到首个“国家生态县”的转变。

蒙阴县:生态乡村建设“四种模式”

5月23日至25日,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在蒙阴召开,推广该县生态村建设做法。蒙阴县是山区县、库区县,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近年来,蒙阴县发挥山水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走出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实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蒙阴县11个乡镇有6个成为省市级文明生态乡镇、7个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464个行政村中有312个生态文明村,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蒙阴县特色文明生态村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风景名胜带动型。依托蒙山、孟良崮等风景名胜,大力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自然风光、购农家特产”的农家乐旅游。二是乡土文化传承型。发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质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在红色文化方面,如在野店镇烟庄村规划实施“沂蒙六姐妹纪念馆”。三是特色产业主导型。实施“一园一社三对接”,即农业精品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与市场、企业、旅游对接。四是庄园经济开发型。对村庄的荒山、荒地进行承包经营,由农户集中连片开发,在房屋周围栽植蜜桃、苹果等果树,在房前或庭院发展长毛兔、獭兔等畜牧养殖,规划建设一批农户庄园式的文明生态村。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强调,要把构建生态高效的产业体系摆在首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和低耗低排的乡村工业、服务业,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相互促进。

双流县:“七大”环保工程,“”生态示范

2010年10月,四川省双流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并于2011年4月通过国家生态县公示。今年5月22日至3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中央媒体总结包括双流在内的全国6个生态县(市)的典型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2007年以来,双流县通过高水平规划、高水准投入、高标准打造,全面实施了城镇生活垃圾处置、河流综合整治等“七大”环保工程;完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人居等“”生态示范工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环境教育“三大”全民环境友好行动,形成了环保与发展并驾齐驱、环保能力建设全省第一、推动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个“全覆盖”等一系列“双流经验”,先后荣获四川省生态县、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等荣誉。

2010年,该县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并制定了《双流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施方案》,拟投入近10亿元资金,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强力推动双流县生态建设大提速,文明建设大攻坚,城乡环境大改善,城市形象大提升,把双流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县。

安吉县:生态立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村范文第3篇

今天把领导小组的各位成员及各镇党委书记召集到一起,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巩固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家知道,我市的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应该说,大家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整体的镇容村貌都有了明显好转,崇尚文明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城乡的统筹发展还不够均衡,特别是农村整体面貌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下面,就如何抓好此项工作,讲五点意见。

1、必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当前,对于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不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概括起来有“三个难”:一是群众组织动员难。由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细致,致使有的事说了多次,群众不愿意干,干部没办法,特别是一些需要群众出资出力的事情,很难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解决;二是个别现象处置难。干部管理的手段弱化,导致一些人我行我素,特别是对少数阻碍工作的群众,态度粗暴了不行,而其又不把干部放在眼里,不把集体放在心上,正气受阻,邪气蔓延,干部干着急没办法;三是集体没钱干事难。近些年,村集体的收入渠道几乎没有了,有些干部想为村里干些事,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这三个“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干工作或干不好工作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难”的思想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干部还存在传统的思维方式:怕麻烦不去做更深更细的思想工作;怕失权没有真正发动群众开展村民自治;怕得罪人不敢实打实硬碰硬。这就使农村卫生整治工作出现了支差应付、一阵风的现象;出现了标准低、不彻底的现象;出现了不拿制度、不找办法的等、靠现象。这种思想必须纠正过来。我们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阵风,更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重要工作。首先,搞好生态文明村创建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环境卫生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谁也不愿意我们农村的广大群众生活在破砖烂瓦乱堆、塑料袋乱飞、生活污水乱流的这种脏、乱、差的环境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不见的疾病,也是由于卫生环境差、卫生习惯不好引起的。卫生工作做好了,有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为我们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又对我们的工作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核心内容,是新农村新面貌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要抓好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以此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群众从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其次,搞好生态文明村创建是树立形象、体现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搞好生态文明村创建的环境卫生,从大的方面说是党的执政能力在群众身边最直接的体现,具体来讲就是看在座的每一位干部特别是各镇的领导干部工作水平怎么样、工作能力怎么样。抓生态文明村创建的过程,就是我们领导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的过程,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农村的环境卫生好了,整体形象也就好了,外边来个亲戚朋友、来个客商,看到我们的农村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们自己的脸上也有光彩。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时刻要反思自己,我们为官一任,总得为老百姓干些什么事,让他们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评价。目前,有些单位的领导总以为搞创建是市里的事,是各镇的事,与己无关,上面推一下就动一下,有时没办法就敷衍了事,工作起来很被动。我看这种思想很狭隘,我想在我们领导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农村,或者父母亲人现在依然在农村。那么,既然农村这块土地哺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为其付出些艰辛和汗水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无论各镇领导干部还是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要有干几件漂亮事让老百姓看一看的责任意识,真正把农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效果。

2、必须建立机构,加强领导。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镇、各成员单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确保该项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整建结合,标本兼治,努力在确保农村环境卫生长治久洁上动脑筋、下功夫、见成效。从我们以往卫生整治好的村的情况看,凡是卫生整治工作抓得好的镇村,都建立了机构,抽调了精干人员抓工作落实。今年,各镇、各成员单位还要切实把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做到责任、经费、人员“三落实”。各成员单位的领导,要经常性深入各镇村,帮助谋划思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镇主要领导每周至少两次逐村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包片、包村干部要经常深入村屯,和村干部一道深入群众,甚至要深入到每一条街巷,发现问题,督促工作。各成员单位也要围绕生态文明村创建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整合力量,强化落实。通过由城到镇,由镇到村、由村到户,形成合力,上下联动,为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3、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如果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效果不好、不能坚持持久,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工作不够深入。应该说,对于这类活动群众发动的越充分,其工作效果就越明显,成效也就越显著;群众工作越深入,我们的工作推进就越顺利。不少干部认为群众难发动,有顾虑,尤其是在做群众思想工作上,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本应群众受益的事,群众都不理解、不支持,增加了工作难度。在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中,一说搞卫生,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干部参与多,干得多,而老百姓很少参与,有的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也有的动员几个干部搞一下突击,一阵风。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好,给群众造成的印象也很不好。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不是临时动员几个干部、找几个人突击一下就能搞好,更不能保持长久,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来把村里的卫生清理好、维持好。发动群众,老办法不是不管用,关键是我们用不用。宣传造势必不可少。就是各镇村要通过张贴拦街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让群众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包村包片、包街包户,发送宣传材料,发送整改通知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在做好宣传的同时,要更加注意教育引导。对暂时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个别群众,干部要先上门做工作,让他参加村里召开的环境卫生整治会议,自己提意见,说一说该不该清、怎样清、什么时候清。还可以让他的亲戚朋友去劝说、让街坊邻居去做工作,也可以在村里醒目处排个先进后进表,表现好的上光荣榜,不好的上黑名单。镇里的主要领导和村干部要敢于唱黑脸,敢于碰钉子,敢于抓工作。碰掉一个钉子就树立一次威信,就推动一片工作,就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真不行的话,多组织几个机关干部一块到家做工作,必要的送达整改通知单,并要求在通知单上签字,为下步处理提供依据。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相信90%以上的群众是通情达理的,要相信群众的觉悟。通过我们深入细致,甚至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人人都来关注、都来参与、都来动手,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有一个大的改善。

4、必须明确标准,强攻突破。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且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目标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强攻突破,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目前,《××市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实施方案》已经下发,各镇、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以达到整治标准,适宜操作为原则,根据各村的经济情况、村屯的大小和基础情况合理落实整治任务,重点在“××××”上狠抓落实。具体讲,在“××”方面,改路的重点就是要对各村内的道路进行铺设维修,争取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改水的重点就是要做好水源地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确保水井周围三十米之内无厕所、垃圾等污染源;改厕的重点就是要针对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垃圾池和户厕改造工作,做到既要美观实用,又要改一户合格一户。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要遵守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决不允许给镇村造成新的债务。要坚持以镇村和农民自投资金为主体,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搞好镇村硬件建设,这样既可以化解矛盾,还可以提高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在“××”方面,重点就是要对违章占道、堆放垃圾死角、私搭乱建、乱堆柴草等现象进行彻底清除。但必须落实好村边沟渠和村内沿路两边的垃圾管理,决不允许在村边河道和村内沿路两旁倾倒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要统筹安排好时间,处理好集中整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坚决杜绝占用农时强化整治现象的发生。在“××”方面,文体部门要抽调骨干力量深入镇村,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并要长期坚持下去,逐步形成农民群众参与其中的文化氛围,避免出现“人走茶凉”的弊端;农业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畜禽防疫讲座等活动,让科学的思想扎根农村,把先进适用的技能带给广大农民,真正为广大农民送上一份科技“大礼”;卫生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农村居民健康消费,倡导科学文明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展健身活动,增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其它成员单位也要发挥自身作用,推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柴草出村工作,大量柴草必须清理出村,并在指定地点堆放,坚决消除火灾隐患;精神文明办要围绕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让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爱卫办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农村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农民健康意识,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妇联、团市委要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村妇女、青年团员,积极投身创建活动,要为创建活动献技出力,要对创建成果进行义务管护。总之,各成员单位都要积极发挥作用,在其位,谋其政,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真正把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生态文明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村镇;规划与建设

曾经震惊世界的“莱茵河臭水沟”和“伦敦烟雾”事件都是工业发展对生态的损害造成的,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走国际经济强国“后治理,先污染”的老路,我国的农村主要存在结构单位便是乡镇,乡镇比较贴近自然生态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村镇是生态文明的主要建设主体,因此在村镇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规划中起到主要作用。

1村镇规划和建设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建设方向和目标

(一)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时代村镇建设及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保护环境作为目前村镇建设的首要方向和目标而存在,从古至今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经历了非常复杂、易变的过程。纵观历史会发现在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内人与自然的对抗关系是主要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对抗关系中,往往先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力环境,在环境逐步恶化后带给人类一系列灾难和负面影响。在农业生产和大自然之间处于对抗关系时容易给经济和环境带来恶性循环。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只有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采取新的方法技术和先进理念才能够保持我国高量、高效而又不破坏环境的经济生产。因此,保护村镇建设是生态文明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

(二)居民的生活风俗是村镇建设规划在生态文明时代需要尊重的前提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此不同的地域的村镇和不同民族所在的乡镇会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城市生活和乡镇生活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应该以所要改造和建设的乡镇实际情况为依据,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和意见征求,可能会给当地乡镇居民的生活带来短期内的不适,任何不科学和不明智的措施都会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前进。

(三)基础设施的跟进是村正生态文明规划和建设的保证

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准确区分“原始”和“自然”的含义,自然并不能等同于原始,在实际的建设的过程中甚至会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含有较高的科技成分。在具体实施乡镇生态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多项高新科技来支持。乡镇的基础设施是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和规划的重点内容,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有利于实现乡镇生态文明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时代村镇建设和规划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地区资源浪费流失和城市环境破坏恶化严重

良好的环境是村镇生态文明建设和规划建设的载体和基础。但是当前我国村镇规划和建设却面临着资源流失浪费和环境破坏恶化严重的情形。例如目前有很多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大大小小的矿洞和井坑代替了本应该紧密覆盖在地表的植被,这样直接造成了地表土壤肥力严重下降等。以上这些自然情况说明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程度十分的复杂而且问题数量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不仅给村镇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在破坏程度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也逐渐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周期长度。

(二)已经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村镇采用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的村镇为了积极响应归家大力倡导和发展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一时間全国出现了很多“生态文明”村镇。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其中很多村镇的生态文明规划和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例如在很多生态文明建设的村镇中都打出了“农家乐”和“生态体验村”的雷同标签,这些村镇的支柱性发展产业便是旅游,当旅游成为主要的竞争产业后不仅影响生态文明村镇综合能力的发展,还容易导致临近区域的村镇形成恶性竞争。

(三)部分地区“生态文明”村镇徒有虚名

在行政部门和法律监管不到位的区域,由于生态文明的概念炒作兴起了一大批生态文明村镇,但是事实上这些村镇由于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因此空有虚名。另外很多村镇打着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号,却依然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有害发展之路,者需要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加强相关监控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正轨。

3加强村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做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要想全面做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首要工作便是要积极地做好全面了解村镇的基本发展情况,每一个村镇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加强村镇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更加科学及合理的制定建设计划。在不同特点的村庄之内要采取扬长避短的手段,明确制定村镇的生态文明发展计划和方案,例如地处坡地的村镇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意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土壤分布较为贫瘠的村镇要加强土壤营养成分的合理调整等等。这样十分有利于我国村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高度重视村镇保护性建设

加强我国村正生态环境的研究和考察有利于真正掌握我国村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同时做出科学、严谨的数据测评上报相关部门,力求改变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保护的轻视状况。由于我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不计后果,因此出现了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局面。在我国村镇生态建设和规划中一定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村正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

(三)逐渐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首先要做好我国现阶段村镇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要合理加入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容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及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又从根本上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地方政府和村镇领导要积极地实施民意调查以及村镇实地情况的考察,对已经取得生态文明规划和建设成功的村镇要积极吸取经验,确定村镇未来发展方向,逐步完善和加强村镇建设步伐,最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结语

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应该仅仅追求经济和工业发展的腾飞带给社会的GDP数字,一旦人类的破坏超过了大自然的承载极限,便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灾难和后果,当人们想要采取修补措施时便会难上加难,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做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工作,将会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静.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及其建设[J].农家参谋,2017,(14). 

生态文明村范文第5篇

面对“保水”的重任,如何富裕百姓?

密云县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奋斗目标,打造“生态密云,休闲之都”的品牌,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

优美环境成为富民“金钥匙”

对于密云的农民来说,“文明生态村”曾像西洋镜一样新鲜,可现在无论走到哪个村落,农民们都会如数家珍地给你讲上一段“三治五化四进村”给自家生活带来的变化。“三治”即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脏乱;“五化”即实现村庄的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四进村”即有线电视和信息网络进村、医疗服务进村、商业连锁进村、科技文化进村。

可以说,文明生态村的建设,给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密云西北部深山,有一个名叫石塘路的小村庄,一进村就给人一种身临世外桃源的感觉:满山的杏花、梨花飘溢着阵阵清香;干净的街道两旁,野丁香醉人心脾,垂杨柳婀娜翩跹,一根根洁白的太阳能灯掩映其间;村中心的休闲健身公园里,村民们和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花丛间漫步谈天……而前些年的石塘路村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街道全是土道,刮风一身土,下雨两脚泥,垃圾乱堆乱放,污水随处跑,不要说游客,连村民自己看着都觉得别扭。这两年,村里争创文明生态村,栽种各种树木8万株,硬化街道1.1万平方米,修建了两个健身公园,在村域范围内,进行了环保改厕,并建立了保洁员制度,彻底治理了脏、乱、差……绿化、美化了环境。村支部书记任克金告诉记者:“环境变了,游客多了,村民们现在都搞起了民俗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在民俗户孙兆峰家,十几个来自北京农学院的学生正在忙着办理入住手续,一位名叫刘钊的学生告诉记者:“这里不仅风景好,村里的环境也干净整洁,还能睡节能吊炕、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看有线电视,比城里住着还舒坦呢!”孙兆峰家里一共有9间客房,在建设文明生态村之前,每年只能接待两、三百人,现在,仅去年一年就接待了1000多人次,收入达到了六、七万元。任克金说,石塘路已经是市级文明生态村,现在村里已有112家民俗户,还成立了民俗旅游协会,建起了黄金梨、李子、杏、大桃等精品采摘园,种起了专供游客采摘品尝的太空蔬菜和野菜……2006年,全村共接待游客一万多人次,总收入达到了760万元。

地处密云东北部的北庄镇清水河畔,有一个名叫朱家湾的村子,2005年开始建设文明生态村,栽植各种观赏树木8000多株,建健身公园两处,文化广场一处,安装路灯146盏,硬化街道18万平方米,建封闭式垃圾池6处,各家各户都用上了水冲式环保厕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装上有线电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一个原本又脏又乱的小山村变成了清水河畔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北京互润食品集团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当即决定投资1.2亿元建设农业生态园。现在,村里有150多名村民在农业生态园里上班,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羡慕的“蓝领一族”。村支部书记陈万如说:“现在除了在生态园上班的,其他村民也都从事着与这家企业相关的林果种植业,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可以说,没有环境的变化,也不会有今天的朱家湾呀!”

目前,像石塘路、朱家湾这样的文明生态村,在密云已经达到了129个。自2005年,密云创建国家生态县以来,直接用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已近3 亿元,并专门出台了扶持奖励办法,用于促进农村环境建设。对200户以下的行政村,每村补助30万元,200户以上的行政村,每增一户增加补助资金800元,对经过市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的乡镇,奖励150万元,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再给予50万元奖励。农户改一个厕所,县政府无偿提供一套洁具,并补助100元;沼气池每个补助1500元;对新安装使用生物质气化炉、节能吊炕、太阳能灯等新型能源的按照市政府补助政策执行。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密云农村,环境美了,农民们也都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地搞起了民俗旅游和绿色养殖、特色林果、无公害蔬菜等都市型高效农业。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0个民俗旅游村,新建了70个休闲观光采摘园、103个休闲渔业园区、151个农业标准化基地、3万亩有机食品基地, 同时,还培育了“密云甘栗”、“密水”鲜鱼等60个农副产品品牌……

可以这样说,生态环境建设就像一把金钥匙,已经开启了密云农民致富的大门。

“文明”成为生态村靓丽一景

在采访的过程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还有由此所带来的乡风文明的提升。

每逢周六,十里堡镇庄禾屯村党支部书记廉士杰都会带着村里的50多名党员清扫街道上的垃圾,清理街心公园的杂草……这是村里自从争创文明生态村以来,建立的“党员义务清洁日”制度,深受群众欢迎。村里的老党员赵永华告诉记者:“我虽然都80多岁了,可作为一名老党员,还要为文明生态村建设再做一点贡献!”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都行动起来,融入到文明生态村建设中,老人们自发成立了一支文明监督队,每天戴着红袖标,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巡逻,监督乱堆乱放、乱倒垃圾污水等各种不文明行为,他们还自编了一首歌谣:“懂文明、讲卫生,手中杂物不能随便扔,前边就是垃圾桶……”

“生态村建设走在前,咱村建起健身园……器乐演奏和跳舞,文化生活天天有。告别赌场来健身,重视‘三农’暖人心!”这是河南寨镇套里村的村民郑广东写的一段快板词,像这样的作品他已经写了有几十段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通过“三治五化四进村” 不但使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提高了档次。村里建立了成人学校、市民学校、田间学校、妇女学校和文化大院,重新背起书包走进课堂成为村民们的新时尚;大学生村官成立了“电脑信息化培训班”,许多握了锄把子多年的农民开始在网上为自己的农产品查信息找销路……为了反映文明生态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民们自发成立了一支文艺表演队,把发生在身边的事,通过快板、歌曲、山东柳琴等形式表演给村民们,受到了热烈欢迎。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见到这样一组数字:自密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以来,已有8个乡镇通过市级优美乡镇验收,其中,太师屯、溪翁庄两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129 个行政村成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全县建起了11个乡镇文化广场,338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健身园,并成立了469支乡村文艺表演队、40个乡村民间剧团,还有各种礼仪学校、科技学校、法制学校等以及300多个益民书屋、小康书屋、村级图书室……

可以这样说,随着国家生态县建设的逐步深入,建设文明生态村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风文明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品味,使“文明”成为了生态村靓丽一景。

清洁新能源筑起“保水”新防线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而对“保水”这一重任,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记者最终在文明生态村里找到了答案。

古北口镇古北口村既是文明生态村,也是密云县6个市级新农村试点之一。这个村的旁边,就是密云水库源头之一的潮河,为保护水源洁净,从创建文明生态村伊始,该村就非常重视“三治五化”,特别是清洁新能源的推广工作,村里街道硬化13公里,绿化1.1万平方米,栽树2.7万株。建设星级厕所一个,普通厕所10个,并对全村村民家中的厕所进行了环保改造,安装了太阳能灯374盏,搭建了节能吊炕300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75户,铺设输水、污水管道1万多米,建成沼气池100个……

一个村子一次建300铺节能吊炕、100个沼气池,这在密云全县也首屈一指的,为什么要建这么多呢?古北口村支部书记宋立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原来住的都是土炕,靠烧煤取暖,一个冬天下来,全村400多户光煤钱就要花掉20多万,而节能吊炕不但烧煤少,而且散热效果好,还能优化环境。至于沼气池那就更好了,不但能利用沼气这种清洁能源烧水、做饭,还可以把各种粪便等通过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这对保护水库源头水质和生态环境是非常好的一种举措。

在密云水库另一个源头清水河畔的北庄村,一座我国北方第一座“集成型活动罩水压式沼气池”已投入使用,它的发酵池有200余立方米,日产沼气160立方米,粪便等有机物通过普新集成式厌氧反应器所产生的沼气可为100户村民提供清洁廉价的能源,同时,产生的沼渣、沼肥可全部用于有机食品种植,真正实现对水源水质和环境的零污染。

“有了秸秆气,我们的煤气罐都‘下岗’了,每年能节省两、三百块钱不说,还能净化、美化环境。因为过去的秸秆都是在田里直接烧掉,或者拉回家堆在房前屋后,不但脏乱还污染环境,现在统一拉到秸秆气站,整个村庄看上去既干净又整洁了!”这是巨各庄镇文明生态村丰各庄的村民赵春喜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的,丰各庄村的村民们都已用上了秸秆气。这种新能源通过把柴草、秸秆等原料在秸秆气站经过粉碎、挤压、焚烧等工序,再通过热解法产生秸秆气,供全村312户村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