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场爱情电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昔日的玉女派掌门人幸福出嫁了!GiGi梁咏琪婚后携电影新作大驾光临,畅谈大龄剩女、职场爱情、豪门婚姻、疯狂喜剧……“目标不是要嫁人,而是要找一个爱她的男人”,“另一半必须是心灵上能够沟通的伴侣”,“求婚的诚意比一切浪漫的场景都重要”,她说着电影,更像是在说她自己,真实的爱情才能让人体会这些朴素的美丽,看来她真的找到了自己心中那个独一无二的100分男人!
比年龄更重要的是心态
――专访香港歌星、影星梁咏琪
小资CHIC!:《嫁个100分男人》是GiGi婚后第一次上映的作品,你这次扮演了一位大龄剩女,这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物?
梁咏琪:她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族女孩,很努力的在职场上工作,也会遇到一些不顺利和不公平的事情,也有一群姐妹淘一起讨论爱情,我戏里面的好朋友是谢娜,我们在差不多时间遇到戏里面的两位男主演:郑中基和杜汶泽。我想每个女生对爱情都会有憧憬,当有一个男孩对你好的时候,你自然会想到:他会不会就是我的白马王子?现在的人很喜欢用年龄或者用是否结婚来作为划分女生的标准,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心态。我演的这个女生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她的目标不是要嫁人,而是要找一个爱她的男人。如果没有适合的人选,即使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也不能为了结婚去结婚。戏里面我演的角色给郑中基一个很大的教训:不是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必须要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最后才会得到心爱的女人。
小资CHIC!:这个女孩好像一开始挺惨的,被男友抛弃了,这是怎么个情况啊?
梁咏琪:还好,其实那一段搞笑的成分居多。主要想表现那个女孩从一开始的被人抛弃到遇到郑中基,出现一个命运的转折。
小资CHIC!:我们平时看到的GiGi是比较淑女的形象,演这种搞笑的戏会有困难吗?
梁咏琪:我一出道就演过喜剧电影,没有什么包袱。我和周星驰一起演《百变星君》的时候,要扮很丑的女生,我都可以。我觉得演戏最重要是自己享受,也让观众看得开心。我拍《呖咕呖咕新年财》的时候,杜琪峰导演给我的角色也让我在表演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大家也看到了不一样的我,所以都很开心。
女人在职场和爱情上分别用左脑和右脑思考
――专访香港歌星、影星梁咏琪
小资CHIC!:你演的女生在刚开始遇到郑中基的时候,是不知道他有钱人的身份的,你怎么看待那时他们之间的感情?
梁咏琪:戏里的郑中基突显的是一种二世祖的轻佻生活态度,当他已经厌倦了那种糜烂的,找不到安定感的生活的时候,他遇到了我演的荣荣,就想改变自己,当然也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当我知道他的富豪身份的时候,并没有因为他有钱就轻易让他过关。因为荣荣是一个有主见、执着的女生,她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爱情的。她找的另一半必须是心灵上能够沟通的伴侣。所以最后郑中基经历了一系列考验才得到完美的爱情。
小资CHIC!:同样是职场恋情,你还参演了前一阵上映的《亲密敌人》,这两部电影在对待爱情的观点上有什么不同?
梁咏琪:我感觉这两部电影差别是很大的。首先,《嫁个100分男人》是喜剧,他用疯狂一点的手法讲爱情故事,但是《亲密敌人》比较写实,两人在职场上有斗争,又有暧昧感觉,两个戏路不一样。
小资CHIC!:你在《亲密敌人》里,曾经和黄立行交流一些感情上的观念,和你新戏里的女孩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梁咏琪:在《亲密敌人》里面,我演的是一个冷静,善于思考的女生,能够帮黄立行解决很多关于女人的疑问,但是没有发展自己对黄立行暗恋的这份感情。《嫁个100分男人》里面的荣荣反而比较勇敢,她能够勇敢的投入爱情,发现问题的时候又能勇敢的拒绝。作为一个女孩,在职场上和在爱情上是分别用左脑和右脑去思考的,是不一样的。
诚意比一切浪漫的场景都重要
――专访香港歌星、影星梁咏琪
小资CHIC!:在你的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样的男人可以称得上是100分男人?
梁咏琪:我觉得100分男人没有特定的标准,主要是看是不是符合对方心目中的条件,每个女人心目中都拥有自己的100分男人。
小资CHIC!:在这部爱情电影里一定有很多浪漫的情节,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梁咏琪:求婚那场戏是很梦幻的,相信很多女孩都有过这样的想象,在一个精心布置的场景里,在很多亲友的见证之下,他给你很多很多的惊喜。但是我觉得戏里呈现的画面不见得就是最完美的画面。关键是他的心意,我觉得诚意比一切浪漫的场景都重要。
小资CHIC!:你在演完这部戏后就结婚了,请问你觉得对于一个女孩,在寻找真爱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怎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梁咏琪:我觉得这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程式,一切都要看缘分,有没有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
小资CHIC!:记得去年参加某次会的时候你还说自己在感情上不着急,这回却又给大家报喜讯了,是不是说明你的感情就是突如其来的?
梁咏琪:这是很自然的事,就这么自然的发生了。其实很多事情,你不急反而更容易发生。
小资CHIC!:这次和郑中基演情侣,对他怎么评价?
梁咏琪:Ronald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的人,我相信他的另一半一定是个每天都笑到皱纹出来的女生,呵呵。跟他拍戏很开心,他很轻松自如,但是演戏也很认真。我们两个经常在一起研究剧情细节,如果觉得有不大合适的地方就会跟导演说,导演都会接受。
生活中轻松的对待每件事
――专访香港歌星、影星梁咏琪
小资CHIC!:你很久没有和王晶导演合作喜剧了,这次感觉他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梁咏琪:我不是常演这种比较疯狂的喜剧。但是王晶导演找到我我马上答应了他,因为他曾经给过我许多帮助。以前也和郑中基合作过,对他搞笑的功力很有信心。其实现在香港的喜剧演员没有很多。
小资CHIC!:在王晶导演的电影里,你分别和周星驰、刘德华、郑中基合作过,请说说对他们三个不同的感觉?
梁咏琪:他们都各有特色,属于不同时代的艺人。我觉得这个时代的艺人比较没有包袱,像郑中基拍着戏,可以跑去生一个女儿,然后再回来继续拍戏,继续搞笑。华仔一个是个很努力的演员,他的戏路本来就很广,相信他当爸爸了以后,戏路会更广。
小资CHIC!:这是你第一次和谢娜合作,对她夸张的喜剧表演方式你怎么看?
梁咏琪:观众很喜欢看她这样一个漂亮女生搞笑、作怪,我发现她蛮适合演这样的喜剧的,她演戏的时候就像做节目一样轻松自在。
小资CHIC!:如果让你去演她那个角色,你觉得自己会有那么棒的表演吗?
梁咏琪:那要看导演觉得我适不适合了,呵呵。
小资CHIC!:你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比较文静还是偶尔也喜欢搞笑?
梁咏琪:我比较活泼吧,生活中轻松的对待每件事,笑一笑,总比太执着太严肃要好。我在工作中对待每个人都像朋友一样。我喜欢轻松愉快的面对生活。
一、 电影取材的亲切感和时代感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张一白最新的电影作品,他对爱情电影的把握越来越游刃有余,难得的是他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扣住都市爱情的进展脉络,从现实生活的爱恨情仇中不断挖掘新的素材,为自己的电影创作丰富题材和内容。他通过这部影片中三对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探讨了不同的爱情状态和发展道路。该片题材新颖,又因为强大的偶像吸引力和故事原作的较高流传度,有着较为强大的观众基础。导演懂得揣摩大众心理,不同状态的爱情故事也很好地抓住了形色各异的都市男女的心理,十分吸引当代观众的眼球。
其中,茅十八和荔枝是现代社会“女追男”情节的代表,富有爱情浪漫主义童话色彩。然而,在现实的考验面前却始终不堪一击,没有完美的结局,只有甜蜜浪漫、风一样的过往,最后的回味也是甜甜的忧伤,淡淡的心酸。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市井小巷,像在我们身边一样的熟悉,而电影以这样贴近人们生活的活灵活现的情节展现,展现了社会对美好爱情的希冀与期待。
陈末、小容和幺鸡在片中分别有一段痛彻心扉的爱情纠葛。陈末和小容从恋爱到分手再到分手以后,都充满了跌宕起伏。究其原因,两个人爱情的开端并不纯粹,当初是为了一个赌约两人走在了一起,后来因为陈末的思想始终跟不上小容的脚步,在现实面前,陈末只好低头服输,但也就此颓废下去,事业、爱情都面临困境。这一段感情的开始和结束,都反映了现实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女生积极进取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男生永远在其背后追逐,却没有能力给女方幸福,也同样无法成全自我、实现价值,起点相同,而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再相同的两个人,有再多的感情也注定会消失殆尽。而陈末和幺鸡的故事则更像一个被救赎与救赎的过程,陈末在经历了情场失恋、职场失意的辛酸过往之后,疗伤的过程中又差点因为自暴自弃毁了自己的前途,却在这时遇到了新人幺鸡。心灰意冷的陈末在幺鸡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温暖和柔情,寻找到了真正属于他的温馨港湾。幺鸡的那颗赤诚温柔,充满力量的心感动了陈末,如古城温暖的阳光一样,融化了陈末心底的坚冰,换来了他改头换面的苏醒。在日益繁华浮躁的都市生活中,感情、事业、生活的不顺遂,会让人们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时刻,温柔的抚慰和充满阳光、希望的鼓舞总是适时地抚平坚硬的伤口,绽放出更清新绚烂的爱情之花。
猪头代表了都市爱情中最为悲哀的形态,爱而不得,凄凉有余,感慨万千。猪头从大学时期就苦苦追求燕子,但一切条件的不对等使得猪头自始至终无法得到燕子的真心,她需要的是可以带她看世界,走得越远越好的一个领路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蹭吃蹭喝、毫无理想抱负的痴痴陪伴。猪头只能在他心里荒芜一片,无依无靠的时候,独自带着只有自己才在乎的回忆,漂泊在异国他乡。猪头的爱情是现实中很多爱的卑微的人的缩影,爱了不该爱的人,以为一切都会等在原地,当自己准备好的时候却发现两个人的价值观念早就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对方早已走远,原地的自己空有一腔热情,却早已无力承担两个人的幸福。爱情从来就不是由感动来成全的。
仔细品味这些故事,它们可能就发生在每个观众身上,所以观众能懂得主人公的辛酸与无奈。都市的男男女女,每一天都在经历着这样普通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试炼,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个无需亲身经历但看过之后又不觉陌生的故事。电影在选择题材和人物定位上的良苦用心,让整部电影都充满了亲切感和熟悉感。剧情不落俗套,新颖有趣,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都与当今时代息息相关,因而该片的时代感和真实感深入人心。电影讲的是青春的故事,但又不仅限于青春,它照映现实,写满真实的血泪心酸,欢笑酣畅。
二、 清晰有序的叙事和跌宕起伏的剧情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很传统的三段式,结构清晰有序,适当时机的强烈剧情变化,让观众的欣赏有笑有泪,让人能不自觉地投入剧情。穿插其中的心灵鸡汤一样的电台广播,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是休闲时刻特别有效的放松。电影的开头很会把握现代人“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猎奇心理,以一场又一场不同地域的电台广播声音和不断变幻的秀丽山河,四时风光,抓住观众的眼球,吸引观众的兴趣。三个故事是以男主角陈末的故事为主线的,电影描述的是三个不同人物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爱恨纠缠、心事过往,但具体的叙事侧重点非常明确,就是男主角陈末的两段起因、过程、结局都完全不同的爱情故事。电影的中心就是陈末,一切故事的展开都围绕着他,情绪起伏,迭起也都是因他而起,仿佛在电影所描绘的世界里,他就是全世界的中心,他是最核心的人物,事情的转机,情感基调的演进都以他的感情变化为准。电影的叙事主次分明,情节的交代也清晰易懂,在结构上富有层次感、形式感,与电影的主题“全世界”和“爱情”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电影中有很多次剧烈的情感起伏,最明显、最引人注意的是五次离别的场景。第一次离别,在山城重庆的瓢泼大雨里,电台传出清晰又颤抖的分手宣言。从那一刻起,小容和陈末的爱情分崩离析,两个人的灵魂就此分离,再无破镜重圆的希望。第二次离别是在一场色调温和气氛快乐的订婚典礼上,猪头说要给燕子一个惊喜,燕子却哭着说了分手,强颜欢笑着送走了来往宾客。分手后的燕子,恢复了本来就有的心高气傲,什么也不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即使是相伴多年的赤\热情和喷薄欲出的爱。而猪头与燕子就这么分离了,再也没有相见,猪头也知道这一别就再也没机会相见了,于是他也与他多年守护的爱情和执念分离了,带着孤独的灵魂走向不属于他的远方,注定是一直漂泊。第三次离别是在街头,猪头送燕子上出租车,临别说,你要幸福,你一定要幸福。燕子已经狠心地关了车门,可猪头还在拼命追逐着远去的车辆,仿佛不知疲倦。猪头停下来后,泪流满面,他心里一直明白,他与燕子并不合适,只是放不下那份执念,放不下自己的爱。他带着沉重的爱,所以他永远活得没有自我。记忆的沙城虽然已经坍塌,但猪头带着仅存的爱和记忆继续上路,找一个新的地方舔舐自己的伤口,慢慢在奔走疲惫中,相信他也会复原。第四次离别是一场没有对话,没有独白,只有内心思想活动的分离。陈末一直在寻找幺鸡,却始终找不到她,这是因为她不想被人找到。这是一场无声的离别,只有满城为幺鸡和陈末亮起的车灯双闪默默地为他们见证着这场分离。第五次离别,跨越了生死,是一场死别。呆萌的理工男茅十八为了赶去救自己心爱的女警荔枝,当场被人刺伤,两个人前一刻还在庆祝成功喜悦得拥抱在一起,下一秒就无法再对话,生生割断了这场美妙的爱恋。这五次离别是电影的主调,从头贯穿至尾,每次都是一个,带动着电影的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青春画卷。青春充满了美好,可生离死别无法挽回,但总有一些珍贵的回忆留下,值得我们细细回味,并且保有期待。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重逢发生在陈末和幺鸡之间,发生在荔枝和茅十八之间。重逢之前,是陈末的漫长等待,伴随着沉重和寻觅;还有荔枝缓慢而渐进的疗伤。陈末终于在心爱的地方邂逅了心爱的人,荔枝也终于在某个茅十八预先设定好的时刻,重新听到了响彻全国各地电波的爱的表白,她还是笑得那么开心,就像茅十八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浪漫的相逢,他们带着青春的甜蜜心酸,珍F回忆,只要心不孤单,到哪里都不会孤单。
三、 小说改编电影的可能性与曲折性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经常可见小说原文。从这一点来说,电影对小说的还原还是很到位的,也确实用在了适当的地方和场合,为观众再现了小说中所描述的情节。特别是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所引用的两句话,都是书中最经典的独白,通过电台播报的方式,通过邓超富有磁性的男声娓娓道来,正中人心底深处。从画面的呈现来说,电影比小说的单薄平面描绘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光影变幻中,重庆山地四时风景的切换,古城阳光绿地,山川溪流的壮阔美妙,无一不呈现出高超的拍摄技巧和手法,取景的独具匠心。
一、 选取通俗化题材
微电影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内容相对较为广泛,类型也较为复杂,有针对商业的,也有针对公益的,还有的是关于人们生活的,基于此,下面就选取贴近人们生活和社会现实的一类微电影进行分析。
(一)亲情友情爱情主题
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亲情占据着人们感情生活的重要位置,也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文艺作品演绎的主题始终是亲情。[1]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微电影的特点,它的这个特点更能挖掘和表现出普通人之间的人伦亲情。微电影主要是围绕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使故事情节平民化,让观众内心产生一种朴素的情感张力。而不是依靠传奇的故事背景、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让观众喜爱。如微电影《来信》中,生动描述了空巢老人艰难的现实生活处境,让人们认识到我们对家中年迈父母缺少关爱和漠视,告诫人们“时间不停留,珍惜身边人”。《生活相对论・舍》微电影中,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深深打动观众的故事。由于父母偏爱有音乐天赋的弟弟,遭到姐姐的嫉妒,因为姐姐年纪小不能理解父母的爱而摔坏了弟弟的琴,父母为了给弟弟买琴死于工厂。父母死后,姐姐承担了养育弟弟的责任,姐姐为了弟弟能够成功倾尽所有一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感情点,带给观众亲历其境的情感体验和无限扩大的情感张力。一个古老的话题爱情,微电影以爱情为主题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微电影的主要舞台,但与传统的、高大上的爱情电影不同,它主要描述我们周围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折射出普通爱情的观点、向往、追求、难言之隐的苦楚和困惑,可见,微电影演绎得爱情主题更适合广大观众,突出其特点: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2]如微电影《我愿意》中,讲述即将大学毕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情侣,面对现实和坚贞的爱情,他们左右为难,最后选择裸婚,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守护爱情的动力。
(二)青想的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都怀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梦想,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青春和梦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青春就像经典一样,不会随时间变迁而褪色,反而越说越新、不断变化,成为更受关注的话题。如经典微电影《老男孩》,一时席卷了整个网络,主要讲述里了两个失去青春的普通男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感人故事,以青春和梦想为切入点,抓住了观众的情感软肋,激起观众缅怀和追忆青春与梦想之情。影片中聚集了很多,如蛤蟆镜、老式录音机、传唱于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小芳》、83版《射雕英雄传》贴画等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号,唤起了70后、80后的观众对自己青春和梦想的回忆,青春逝去,梦想依存,致使《老男孩》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观众抚慰心灵的良药。我们在少年时代规划自己的青春和梦想;青年时期抓住青春,实现梦想;黄昏的时候追忆青春,感悟梦想。青春总会凋零,只要我们活着,追逐梦想的脚步就永不停止。
(三)贴近社会现实的主题
目前,网络上出现许多关于社会现实题材的微电影,这些话题虽然紧扣时代脉搏,能及时关注社会性的话题,但受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其对现实社会分析和挖掘程度不够,较为浅薄,他们注重了时效性,使该类作品给观众呈现出简单通俗的特点,最终导致影片的质量下降。不过,微电影紧跟时代的脚步,通过每一个镜头展示出复杂多变的人性、现实生活的图景和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更加直观的认识自己。如微电影《干爹》中,讲述了拜金女腐化堕落的过程,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内心世界的空虚和扭曲的价值观,呼吁大家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二、 后现代化的叙事特色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微电影,其内容叙事的特点都是相似的,相对于商业和工艺的微电影,关于人们生活的微电影更为碎片化、细节化,其故事情节更为生动并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却又十分有创意,不显得那么庸俗。
(一)碎片化的叙事风格
首先,微电影的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短”。“短”主要是指“时间容量”。百度百科说明,微电影时长通常在30秒到300秒之间(当然,有的微电影已经超出这个上限,几十分钟的也有,但和传统电影相比,在时长上还是“短小精悍”)。因为微电影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影片产生浓厚兴趣,还要为一些广告宣传提供服务,从而达到营销上的病毒式传播。[3]这就给微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题上切入点要小、故事格局相对简单易懂以及巧设悬念、增加幽默元素和渲染情绪。
其次,微电影采用碎片化的剪辑手段。如:微电影《指甲刀人魔》,导演曾国祥采用快切镜头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凶手就是“指甲刀人魔”,这就是导演在剪辑过程中故意设计的悬念。给观众设计这样的错觉,其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形成观影的兴趣。另外,很多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经费和剧本选择没有传统电影宽裕,所以常常以实景拍摄为主,但画面精美程度就存在很多不足。如微电影《李雷和韩梅梅》拍摄过程中,就是因为预算少,有很多场景都发生在小食杂店里。导演为了避免出现太多重复画面造成单调乏味,所以充分调动机位,使用多个机位进行拍摄,用技术手段来回避预算不足造成的缺陷。
(二)细节化拍摄
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由于预算少,不能和传统电影预算相比较,所以微电影和传统电影在摄制器材也不相同。135胶片在传统电影拍摄中最常见,但在微电影拍摄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大部分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多考虑一些便携易用、租赁成本、后期采集上的器材,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DSLR。
微电影在摄影风格上与传统电影的拍摄也存在很多区别。在构图上,因为微电影的播出受到终端的影响,微电影的播出终端,通常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幕可移动载体。所以摄影师一般会选择比电影更小的景区取景。从观影体验上说,也需要用更小的景区,才能更好的看清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细节。所以,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特写和近景的镜头,往往比传统电影使用的高。其目的是注重细节的传达,使观众能更好的接受和阅读影片,也是微电影中重要的美学特征。
(三)有创意性的故事情节
在微电影《一触即发》拍摄过程中,导演为了体现轿车的优越性能设计了一场特工窃密和逃离的精彩桥段,影片的视效和故事架构上来说,不输给任何一部商业电影,影片上线后很快获得大量观众的积极转发。因为导演的优秀创意,才使这部影片受到观众的喜爱,从而就了这部优秀的微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好的创意,基本决定了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点击率。
由此可见,微电影的“微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叙事的碎片化、摄影的细节化、故事的创意性等。在细节中放大真实的生活,在故事中传达真情所在,微电影以小见大,以“淡墨”画“浓意”,这是微电影“不微”的美学所在。
三、 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
微电影传播于网络平台,更贴合时代语境,由于其制作周期短、灵活机动,能够快速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从一个小切口入手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引起观众对时下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显示现实主义人文精神。比如微电影《微博有鬼》中,它是以微博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主要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平民化的视角、犀利的镜头,多角度地揭示了当今社会网络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和大众复杂多变的心态,时刻触动着现代人己经神经系统,呼唤人们思想意识、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4]《微博有鬼之私信》主要通过描绘现代女性在职场中面对激烈的竞争、权力与金钱的诱惑以及她们的努力、无奈与悲凉等现实情况,真实还原了她们光鲜亮丽的外包装下孤独落寞的内心,《微博有鬼之可以在一起》从当下社会的小角度切入,讲述一对正在闹离婚的夫妻,孩子为了阻止父母离婚让他们去参加学校活动而引发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式教育、父母离异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微电影擅长叙述微小故事的形态来展现真实的故事,挖掘平凡人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情感和命运,揭示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价值。微电影篇幅短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像传统电影那样详细地描绘故事情节,但微电影以一个微小的角度为切入口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详细描绘出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如微电影《交易》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妈妈病重住院,家中贫困,为了给妈妈筹钱治病,小女孩请求刚刑满释放的人贩子把她卖了,这部电影以简短的故事情节刻画出难能可贵的亲情,同时表达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微电影《大雨》也是根据真实生活故事改编而成的,面对大雨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困境,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用真诚语言和行动解释着简单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微电影《老男孩》中的两个老男孩、《灰机灰机》中的“小美”,《泡芙小姐》中的“泡芙”等都将叙事视角转向没有太多话语权的小人物描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现代社会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画卷,展示出一种朴素而真诚的人文关怀。
结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作为网络和电影的衍生物,它不但具有传统电影的美学共性和叙事方式,而且适应了新的传播媒介和碎片化的观赏需求,体现出题材选取通俗化、叙事策略后现代化、创作倾向现实主义等独特的美学特征。微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播出渠道,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美学观念的改变都有着重大影响。随着微电影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和艺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微电影将为影视界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王芳芳.“微文化”背景下微电影话语权力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58-59.
[2]龚军辉.中国微电影现有传播机制优劣分析[J].出版广角,2015(2):73-75.
1、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 想做潮男 却不慎成了一休...
2、当我坚持锻炼瘦回去一些的时候 当我头发稍微留长了一些的时候 当我打算人到中年再最后偶像一把的时候 我发现已经太迟了...
3、有一次我跟一个女生暗夸自己 说:"你别看现在很多男生长得很Man 其实一讲话就很垮 我相反" 她淡淡的给了我一个摧毁性的回应:"对 你长得挺垮的"...
4、对待感情要积极一些 乐观一些 主动一些 大胆一些 是不是狗都没关系
5、喧嚣浮华利欲熏心的现实社会 不易平衡 难得安静 心中有胸怀 才会眼前有远景 我是个不断追求和感受更高心灵精神层面的人 我相信获得一片美好的风景 不需要大把的金钱 不需要奢侈的物质 更加不需要卑微的依附或冲动的感情
6、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慢慢明白女人内在的重要 所以现在长得美 笑的甜 皮肤好 腰细 腿长 屁股翘的女生已经不能吸引我了..
7、低头 便微笑 岁月和经历一定会让人变好..转身 才拥抱 未来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寻找..
8、专辑里最静的一首歌 挺喜欢的 个人觉得 经历对一个男人是好事 但太多的经历 对一个女人未必是好事 她会消耗 甚至凋谢 而内心丰富却不失单纯的女人 闻多识广又优雅的感受着世界 同时含蓄的保留着一份"无知"的快乐 恐怕就是极品了.. 至于脸 胸 腿 这些肤浅的事 若没有 则以上文字作废
9、对自己生活过的城市 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同的解读 光鲜暗垢 善恶美丑 躁动的心身往往醉于先 觉于后.. 喜欢导演的视角和呈现 始与终的循环 谁又能求存于淤泥中 鲜活而不染.. 最光芒万丈之时 亦或是日薄西山之始 只不过 太多人怀揣着不惜代价的宏图大志 而面对名利之惑 谁又肯浅尝辄止..
10、这是我自封手机摄影达人以来 个人最满意的一张..如同人生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像傻B似的 湿着身 吃着盐 望着天 在波涛里时而退却 时而向前 仍不放弃抓住每个瞬间 努力留下哪怕一丝的惊艳
11、嘻哈的真正态度不是不在乎 而是特别在乎 形式的不拘往往蕴藏着内心的严肃 正如这组照片有随性 戏虐 沉默 张狂 不屑 但在这些表象之下才是真实的事情
12、维持一段友情真的很难 当你发现对方在人生方向的选择上发生偏离 只能默默祝福 慢慢疏远
13、我轻微回忆起来昨天好像被人问了一个问题是“有没有固定女朋友....” 我今天细思挺迷惑 固定女朋友是哪种女朋友 固定在啥地方 啥是不固定女朋友... 其实我心里大概有个概念 只想比对一下大家的答案 看看有多少乖仔 多少混蛋..
14、特立独行 不以功名自量 所以傲娇.. 知自己无知 怀揣对生命奥义的敬畏与谦卑 所以低调.. 所谓的心态好 即正视环境 再忘记环境 也许周遭满是围墙 也许生活看似只有一条缝隙的希望 仍无碍我翩翩起舞 辗转腾挪 对世界严肃 对自己轻佻
15、世界很大 不要因为太多顾虑而束缚了步伐 也许我们都不再年轻 但请一直保持当初的那份勇气和激情 去看看 去走走 走过丛林 走过都市 走过海滩 走过湖畔.. 为什么走 因为经费不够没车啊...
16、一些女生跟我分开时信誓旦旦的说“你会后悔的” 后来有的过了一段时间 有的过了很长时间 她们都觉得我当时挺好的 也不提“后悔”这事了 我也很少再想到她们 几个没说过这话的 我反而偶尔会想起来.. 这件事让我明白 在感情中真正值得我等待的人 是从不说“你会后悔的” 而是毫不犹豫 直接拿钱砸向我的..
17、穷困潦倒面目全非的我 忘记理想 放弃工作..
18、再好的兄弟 个人喜好和价值观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差异 我尽量包容别人 做好自己
19、对我个人来说 从当年那种青涩混沌的阶段 从相聚时容易波动的心绪 动辄兴奋 失落 感慨 抒情 到如今专注于抢修图和躲买单 这是巨大的成长..圈子小 但世界大 足够我们继续各自精彩 心还在 路还长 很多人相忘于江湖 也总有人在江湖 不相忘..
20、音乐和影视不同 但创作者的初衷相同 尽力完整的展现每一个局部 真正获得美感的才是整体.. 如今很难相信有多少观众会真的盯着屏幕顾此失彼被胸袭 换个观念和心态 这为何不能是种自然的体态和性别展现 刻意局限 反而是缺乏正确引导解读的表现 P.S.朋友说我新专辑封面有先见之明 其实他不懂 我 没胸
21、我不想谈感情 这阶段 再谈就是人生伴侣 不是拍拖情侣 所以我可以约 与情投意合的姑娘偶尔丰富一下彼此的夜生活 但在合适的人出现之前 一个人挺好.. 不管我出道的时候多火我的音乐都是屎一坨 那时我不快乐.. 现在我的音乐比很多更火的人藕芏 我很快乐.. 我以前挺狂的 现在..没变
22、“男人就应该主动”这话一直被很多女人甩出来摆摆姿态 大部分时候都没啥问题 重点是有些姑娘自我感觉良好到都没意识到男人为啥还不主动.. 印象中上一次有女生当面跟我说“男人就应该主动”之后我真的就主动了 主动闪人
2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个人的观后感 演员都挺好 但电影本身 我想引用大师的一段话 罗伯特·麦基认为 “编剧必须诚实地面对爱情的艰难。甚至要残忍冷静地去看待展现爱情中的波折与困难,并尽量延迟这过程。即便最后爱情成功了,过程也必定是艰难而曲折的。编剧要杜绝写想象中的爱情,因为那是谎言。”其实我也会因为纯粹的爱情而感动 但纯粹和真实的交集其实很稀有 但的确有 可惜目前大多数爱情电影没找到 或者说压根没想找 刻意为了制造感动而进行各种方式的艺术渲染 看似深切 其实不然.. 我们哭 我们笑 我们在现实的感情里打磨自己 会苟延残喘 会歇脚 能复原 能骄傲 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却不至追求那些所谓浪漫的虚无缥缈 在残酷的真实中寻找并相信的 才是美好
注:以上语录由美语录网收集于苏醒名人微博
一、电视相亲与求职类节目的同质化特性
(一)都具有强烈的背景诉求
这种背景诉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近6年内80后的毕业生已达到3000万,成为就业主力军;二是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造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使得国内很多人失业返乡,滞留城市难以就业的农民工也加剧了就业供需矛盾。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缺乏求职经验的现状是国人面试上电视找工作的主要原因。
(二)都以真人秀为看点,现场展示人性的多元化
江苏卫视最新推出的职场节目《脱颖而出》的制片人唐嘉曾经直言:无论是相亲还是招聘,都很贴近生活,都是让不同个性的人同台展示自己,其实就是观众最喜欢看的“真人秀”。“真人秀”在西方电视发展中,被称为真实电视节目,有时候也被称为“通俗事实电视”。它是一种位于新闻信息性节目、娱乐性节目和纪录片、戏剧之间的节目形态。[1]真实类型的电视节目对大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节目过程中展示每个选手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努力使其成为热点话题,最后的选择是节目最大的悬念与看点。《非诚勿扰》里有“宁愿在宝马车里哭的宝马妹”,《非你莫属》里有舌战主持人张绍刚的“海归女”。在节目真实展现的过程中,观众满足了窥视别人内心的需求,节目制作单位也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
(三)节目环节设置上的类同性
与相亲节目相比,现在大部分求职节目的环节设置与之大同小异。如每一场5至6名求职者(相亲者),他们都要面对类似考官的12名“命运裁判员”的挑选,其现场的表现能力,以及场外亲友团的评价、个人生活展示,将成为决定他们命运的主要依据。相亲节目将决定男嘉宾命运的权利交给场上的24位女嘉宾,通过亮灯灭灯来决定男嘉宾的去与留;同样求职节目也将生杀大权交给了场上的12位BOSS团成员,由他们来决定应聘者是否能进入下一关;两档节目的最后,场上嘉宾亦都有权利反转的机会,由他们自己来挑选已经抛出橄榄枝的女嘉宾(或企业老板)。这样相近的环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使求职(相亲)过程更加平等真实,每个人都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
(四)都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
就中国的传统观念而言,求职如同择偶,可以说这是人生中可以相提并论的两件大事。在为现场嘉宾找工作(找对象)的过程中,提供专业的求职(择偶)指导,给予理智客观的人生规划,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服务,这就是该两类节目的终极功能诉求。真实类型电视节目就是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信息,它试图为既想要娱乐,又想获得信息的观众提供帮助。例如,在《非你莫属》的其中一期节目中,一位大学毕业生因为嘴长得有些歪,在现场面试过程中,就显得不太自信,这其实折射出了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求职者所面临的个人心理方面的自我认知问题,BOSS团与职业训导师现场进行点评、帮助。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应对信息,这就是此类节目的服务特性。虽然电视求职节目与电视相亲节目,在如此多的地方存在同质性,但是从具体的收视表现上来看,除少数几档外,大部分求职节目并没有像相亲节目那样在荧屏上迅速窜红,获得较好的收视率。目前,求职类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是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在当地的平均索福瑞收视率为10.25,收视份额为28.3%,这一数据几乎是其他地面频道同类节目的4至5倍。而同样是江苏卫视主推的两档节目,《非诚勿扰》在当地的平均索福瑞收视率为10.4,求职类节目《脱颖而出》收视率只有4左右。可见,同质化并不代表能够获得同等的收视预期。电视求职类节目如果真要寄希望于靠借来的“壳”孵出“金蛋”来,就必须要在同质化过程中,寻找一种差异优势。
二、电视求职类节目的差异性竞争策略
(一)差异化的优势表现在节目的定位上
“定位”概念是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后,衍生出来的专业术语。差别化战略是市场定位的根本战略。[2]相比较相亲节目的普遍性定位来说,求职类节目的定位则将受众更加细分化,即受众到底是毕业大学生,还是社会上所有面临求职需求的应聘者?这种定位的差别,就要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来满足这种差异。如果仅仅是面向大学毕业生,那么招聘者和求职者之间应当建立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而非咄咄逼人的拷问。例如厦门电视台的《职有你》,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勇往直前》等,BOSS团的角色定位,是职场教练,在面试的过程中,指导的价值很突出,并且语气柔和,极具亲和力。演播室的空间设计上,求职者和应聘者也是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并未与未来的老板形成落差很大的“仰望”的特殊视角。如果受众定位是全社会面临求职需求的各年龄层次的应聘者,那么节目所要反射的则应当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例如,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核心受众群不是局限大学生,在今年的3月8日制作的一期三八妇女节特别节目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既希望能够兼顾家庭,同时又希望能够在事业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处理工作和家庭的矛盾,这其实是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所有职业女性身上的共有问题,也是社会症结。因此,职业训导师在给出“取”或“舍”之间意见的同时,更多地要启发社会思考。也就是说,他的服务讯息并非单向地提供给求职者,同时也双向地触动用人单位、BOSS团。这种差异化的服务特性,使求职节目比相亲节目更多地体现实用价值,而非亮丽炫目的娱乐秀。
(二)力求节目形态上的差异性突破
目前国内各频道开办的十余档电视求职类节目,几乎在形式和流程上,都沿用了相亲节目的模版。事实上,不少简单克隆的职场节目,已经有不少因为缺乏卖点、受众定位不明确以及服务功能很难体现,在开播不久就夭折。而要在节目形态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1.“真服务”还是“伪作秀”一些求职类节目在开播之初,都是秉承着服务求职者、搭建人才供需平台的策划理念。但是为了追求收视率的提升,一些节目开办没多久,就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噱头的卖点,例如“性感美女应聘保镖”、“黄秋生师妹”、“公益王子”等等,头衔如此显赫难逃作秀的嫌疑。更有一些节目,甚至连应聘者都是雇佣来的青年演员,对其在场上的表现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以期用出位的方式制造话题。殊不知,一个事实节目的娱乐性越强,它呈现给观众的真实性就越少。[1](59)相亲节目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多的娱乐性元素,是因为爱情本来就是戏剧化节目的主题内容,男女嘉宾在舞台上各种心态的行为表现,至多让人感觉是看了一本爱情电影,享受的是感性状态下的心理满足;而求职,则是需要依靠理性思维来判断甄别,要让“观众看到他们自己”的能力,如果表现出过多的娱乐性元素,就不免让人产生质疑。因此,虽然相亲与求职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但是必须从“娱乐秀”还是“真服务”上,作出差异区分。
2.选手的真实故事能否成为节目的支撑每期节目中,一位位应聘者鱼贯而入,又鱼贯而走,如果没有雷人的选手、主持人的强势控场能力以及重量级的BOSS团成员,那么节目就很难生存。要想在短时间内制造人物话题,就必须依靠“语出惊人”。这似乎成了一个又想真实又想叫座的节目必须面对的矛盾。但是,在国外,不少求职类节目却依靠纪实性的“真人秀”来打动观众。这种类型的职场节目,完全跳出了娱乐秀的框框,而是一种温情的人性关怀和真实纪录,节目的深度和厚度是显而易见的。
3.连续剧还是系列剧《非诚勿扰》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其栏目制片人认为,《非诚勿扰》既是一部可以持续收看的连续剧,又是可以单独看的系列剧。场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嘉宾究竟能够和谁牵手成功,是这部连续剧最大的悬念,而每次出场的男嘉宾到底能抱得怎样的美人归?又是每一集系列剧中的期待看点。反观职场电视节目,系列剧的特征是很明显了,但是连续剧的必要元素却比较缺乏。场上的BOSS团相对固定的比较少,并且BOSS团中大而杂的网络公司比较多,他们对职业的需求比较多元化,观众跟随的信息点就会趋于分散,从而较难形成忠实的心理追随。如果能够考虑以季播的方式,一季展示一个主题,招聘一类人才,以连续剧的方式一步一步推进剧情,那么在观众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也能逐渐建立品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