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塞诗

出塞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出塞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出塞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适 岑参 边塞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8-01

唐朝国力的强盛和文人追求边功的时代风尚,促使众多文人竞相加入边塞题材创作的行列,高适、岑参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然而,虽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两者在具体的创作环境,构思方式乃至表现体貌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现将二人诗作的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总结出以下四点:

一是创作环境的不同,高适两度出塞,一为燕赵蕲北,一为河西陇右,代表作有《塞上听吹笛》 《金城北楼》 《塞上》。岑参亦两度出塞,具体地点自陇右以西,直至穷尽唐朝国力所能达到的西部极境,更多反映西域风光,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戈壁滩》写出了戈壁风光。由于实际创作环境的不同,所以诗歌在表现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二是表现体式的不同,高适诗以五言为主,如《送李侍御赴安西》 《蕲中作》 《塞上》 《寻西山隐者不遇》等,七言诗相对较少。岑参诗虽五言诗较多,但七言诗的比例也较大,并且他的诗作杰出的几篇都为七言,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 《碛中作》等。高适以儒家道德观念与中和美精神为准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一种浑朴厚实的体貌风格,而五言诗恰好适应这种需要。岑参的性格特点为尚奇,结合他出塞时看到的西域奇境,在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激越畅达的风格,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写出轮台的荒远与中原气候风物事物不同、语音的差异。此外,高适的边塞诗许多有乐府旧题,几篇有名的七言歌行也概莫能外,如他的代表作《燕歌行》显然与六朝边塞诗传统直接相关,如鲍照写边塞战争生活的《代自蕲北门行》 《代东武吟》等诗,与《燕歌行》极为相似,而岑参的边塞诗则多为自创新题,写真实的生活经历及眼前所见直接命题,如《火云山歌送别》另如“黄沙碛里客行送,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处在空旷无垠的沙漠之中似乎天幕低垂的特殊感受。“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马疾过飞鸟,无穷超夕阳”写骏马飞驰愈远愈小,如同一只飞鸟的奇特幻想,这些诗就造成诗中描写对象的集中充实。

三是着眼角度的不同,高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写辽阔的自然景观和威武雄壮的兵阵军营。因此,展现在其眼前的一方面是“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的苍莽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的严整军容,这也体现了他的胸襟抱负。岑参出塞,着眼点则主要在于对奇丽的异域风光的奇特感受,看到奇特景物便即兴写作,并寓情于景,并好用比、兴手法,着色绚丽。如《火云山歌送别》 《走马川兴奉送出师西征》。从“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这几句诗就能看出西域自然风光与中原的不同之处。所以,高适悲壮而厚,岑参奇逸而峭,高适的诗雄浑,而岑参的诗奇丽。

出塞诗范文第2篇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翻译:

出塞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级赛艇;赛艇队伍;管理

一、我国初级赛艇赛艇队伍现状

1.在我国赛艇起步晚,发展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赛艇事业及其队伍管理建设迈开了重大的步伐。但我们仍然要看到,赛艇一直是欧美各国的强项,他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长期大面积地垄断着奖牌榜。而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毕竟是小规模的,领域小,集中在个别项目,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仍然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所以我国赛艇要发展要进步必须要从国际视野从整体角度认识与把握,更好地反思历史,总结历史,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的赛艇进一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我国赛艇队伍从总体上讲,数量还是比较少,尤其是质量还比较低。我们的赛艇队伍目前还处在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从初级迈向中级水平的过度过程中。而且许多人由于客观或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参与热情不高,接触的机会也不多,进而失去赛艇关注与被关注的机遇。可以说,这项体育活动是极少数人的运动,距离全民知晓、喜爱与普及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要经过。

二、我国初级赛艇赛艇队伍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我国对初级赛艇活动并没有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更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与引导。而更多的是依靠着本身的规则与章程来制约。这样造成初级赛艇队伍结构不平衡,来源不统一,秩序混乱,从源头或者根本上造成了乏力的制度与薄弱的物质基础。

2.广大赛艇队员的文化水平低,思想道德与素质不高。在选拔赛艇队员时,相关部门只看重或者更看重的是队员的赛艇技能与实际成效。而殊不知,这种成效,却是建立在强有力的科学与强大的深厚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上面的。因此,忽视文化与思想道德的培养与学习,而为了急切的功利,僵硬地磨砺队员的赛艇技能是不负责的,无论对于国家整体体育水平与形象,还是对于赛艇队员个人来说。

3.相关机构认识不到位,没有树立科学健康的赛艇人才观。相关部门由于没有全面认识与分析,只注重或者侧重于对赛艇队员赛艇技能的关注与重视,而忽视了赛艇队员的全面整体发展,尤其是赛艇队员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团队协作素质等方面。造成了在很大程度上的畸形或者片面的思想认识与急功近利。

4.赛艇队员建设的来源单一,基础薄弱。在我国,赛艇还没真正普及,广大人民并没有真正认识赛艇在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上的重要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通过一些广播电视或者别人口头传说等途径了解,造成赛艇项目或活动在民间的氛围并不浓厚,因此,准赛艇储备人才的基础缺乏,来源畸形,社会化、专业化不强。

三、我国初级赛艇赛艇队伍的管理措施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从国家层面从制度层面确保为我国初级赛艇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发展。无论是国家对初级赛艇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还是为初级赛艇队伍提供相应完善的基础训练设施,还是后勤保障上都要纳入健康有序的体系之中。并对初级赛艇活动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与引导,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初级赛艇队伍。

2.努力宣传,在全社会弘扬与开展赛艇知识与技能的推广与普及活动。我国赛艇队伍根源上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中,所以,我们要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人们积极发展与开展赛艇体育活动的教育与锻炼,为未来我国初级赛艇队伍建设的更高发展提供高水平平台,增强坚实厚重的人才基础队伍建设。

3.加大资金投入。国家或相关部门,为初级赛艇队伍建设应积极加强资金输入,无论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是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增强他们专业能力与技能,还是提高他们的全面发展方面,都要注重全程完善的周到的保障与服务。这是硬件设施重要基础之一。

5.队员自身要注重身心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增强对其它队员的认识,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默契关系,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团队目标感与任务感。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和谐紧密的家庭中的一员,荣辱与共,不气馁,不骄傲,永远为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准备与巨大贡献。

四、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体育行业更是,转变体育发展方式,调节体育发展结构,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更好提高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要。而对于正处在成长中的赛艇事业来说,虽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巨大的机遇,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太阳。

参考文献:

[1]刘波.清华大学赛艇队管理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

出塞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耶律楚材;边塞诗;西域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0-0041-02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贵族后裔。他生活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金、元易代之际,先后服务于金政权和蒙古政权,官至金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和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辅佐蒙古最高统治者数十年,为其规划大政、草创制度,最终推动了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为元朝立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耶律楚材学识渊博,其学术上的成就,堪与政绩并称,所著数百首诗歌绝大多数收集在《湛然居士文集》中。

一、耶律楚材边塞诗的主要题材

(一)描写边地的征戍生活

耶律楚材诗歌题材广泛、内容新颖,其中描述塞外风情和征战生活的作品约占一半,诗人用独特的眼光观察边塞风物,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开辟了边塞诗的新局面。《过阴山和人韵》?q?和《再用前韵》?r?是前后相承的两篇诗作。两首诗气象宏大,表现了成吉思汗大军不畏艰险、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前者写道: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诗中记述了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穿越千里阴山(今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之情景,描绘了行军途中所见种种奇观异景,渲染了千里阴山的高峻险要,烘托了“天兵百万驰霜蹄”的威武雄壮,表现了西征大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后者则热烈颂扬成吉思汗西征的赫赫武功:

西望月窟九译重,嗟呼自古无英雄。

出关未盈十万里,荒陬不得车书通。

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皇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堑山陵海匪难事,翦斯群丑何无功。

耶律楚材亲眼目睹了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的浩荡气势,翻越阴山,放眼西望,仿佛到了天涯,慨叹古代出使西域的人行程有限,以至于边远之地未能与中原进行交往。诗人认为成吉思汗远征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功业,连秦皇汉武一世英雄亦无能与比。

(二)讴歌西域的自然景观

《过金山用人韵》③是咏唱金山(今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的诗:

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

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

山腹云开岚色润,松颠风起雨声乾。

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诗人用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边疆山河的特色,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自然的面貌,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河的真挚感情。

(三)反映边塞的民情风俗

耶律楚材在中亚驻留达10年之久,创作了许多诗歌,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描述了在中原人士看来奇异的事物。其中,既有自然现象,又有异域习俗。组诗《西域河中十咏》④中有如下诗句:“饱啖鸡舌肉,分餐马首瓜”,“六月常无雨,三冬却有雷”,“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春月花浑谢,冬天草再生”,“麻笺聊写字,苇笔亦供吟”,“每春忘旧闰,随月出新年”,“强策浑心竹,难穿无眼钱”,“城隍连畎亩,市井半丘坟”,“食饭秤斤卖,金银用麦分”,“黄橙调蜜煎,白饼糁糖霜”,“漱旱河为雨,无衣垄种羊”。“河中”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耶律楚材在那里居住了很长时间,诗中陈述的各种物类事象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西域的工商农事、气候特产、风俗民情等,给人一种新奇感。

(四)展现边疆的狩猎场景

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以边塞狩猎为内容的数量不多,但在耶律楚材的诗歌中竟多达10首。持弓狩猎是游牧民族的一项日常活动,耶律楚材在漠庭期间,常从窝阔台汗秋弥冬猎,四季巡幸。《扈从羽猎》?u?是其狩猎代表作

湛然扈从狼山东,御闲天马如游龙。

惊狐突出过飞鸟,霜蹄霹雳飞尘中。

马上将军弓挽月,修尾蒙茸卧残雪。

玉翎犹带血模糊,碌耳嘶呜汗微血。

长围四合匝数重,东西驰射奔追同。

鸣鞘一震翠华去,满川枕籍皆豺雄。

诗歌描写诗人跟随窝阔台汗在狼山东围猎的情景,写得真切自然、生动凝练,使人看到了开阔雄壮的蒙古围猎场面和蒙古族的英武之气。

二、文化环境及生活实践对耶律楚材边塞诗创作的影响

耶律楚材笔下的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新颖、格调淡雅、境界清新、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这与他生长的文化环境及丰富的生活实践是分不开的。

耶律楚材生长在汉化的契丹族士大夫家庭。其八世祖耶律倍乃辽太祖长子,精通汉文、知音律、善绘画、精医术,以博学多才著称。父亲耶律履为金朝名臣,通六经百家之书,精于术数,兼谙契丹、女真文字,历任国史、翰林、礼部诸职,官至尚书右丞。母亲是名士杨昙之女,知书识礼,曾教授宫中。耶律楚材自幼秉承家学,“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v?中华民族相对发达的文化,在这个契丹族的世代家庭里明显地体现出来。耶律楚材生活在金中都(今北京),是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为耶律楚材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耶律楚材步入仕途之时,正是蒙古大军挥师南下、金军节节败退之际。1215年,耶律楚材26岁时,蒙古大军攻占了金中都。1218年,耶律楚材应成吉思汗的征召,成为贴身幕僚,此后,一直跟随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耶律楚材走遍了阿尔泰山、天山、寻思干、伊犁、吐鲁番、鄯善等地,足迹遍及大漠南北和西域边地,自谓“扈从銮舆三万里”,“行尽天涯万里山”。所到之处,他都留意当地的地理、民情、风光、物产,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篇。丰富的生活实践为耶律楚材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

耶律楚材身为契丹皇室后裔,做过金朝职官,又事蒙古政权,这种特殊的身世经历是多数儒士所不具备的。耶律楚材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又长期同蒙古族及西域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能广采兄弟民族之长。他从久经战乱的中原来到相对平稳的西域,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精神上十分欣慰,因而怀着惊喜之情写出了反映当地风俗的长篇诗歌。

耶律楚材在世代博学的条件下和文化荟萃的环境中,不断汲取营养,尽情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扈从西征的经历和特殊的身世也直接影响到耶律楚材诗歌的意境和风格。耶律楚材诗歌填补了蒙古汗国时代诗史的空白,对元代的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⑦

[注释]

①②③④⑤耶律楚材著、谢方点校:《湛然居士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出塞诗范文第5篇

作为一名多年喜爱并关注相声的普通观众,笔者耐心收看了近几年的所有电视相声大赛,每次观后,心情总会久久难以平静。只不过,并非应有的欢乐与喜悦,而是莫名的困惑和忧愁。以不久前的第六届某某TV相声大赛为例,如果我们承认专业和业余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别,那么这次大赛可以视为业余的主办方,向专业评委们定制的一场持续七天的电视综艺晚会,而与相声关联甚微。电视相声大赛,越来越像是一处供主办方展示其娱乐精神的秀场,参赛选手则越来越像是为主办方提供相关服务的工作人员。

仅赛事的名称便很值得商榷,究竟应该是“电视相声大赛”,还是“相声电视大赛”?这绝不单纯是排名先后的区别,它体现了赛事主办方对二者关系的认知和厘定标准,说白了,到底赛的是相声,还是电视?

众所周知,“青歌赛”的全名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青京赛”的全名是“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对于此二种艺术,电视并没有过多参与和插手其间,而是甘心且得体地扮演了传播媒介的角色,兢兢业业,恪尽职责,是以每每都能较为圆满地履行赛事预期的过程,成就应有的结果:为广大观众奉献精品力作,推介新人新秀。青歌赛和青京赛的评委席中,也从未出现过别种艺术门类、甚至非艺术门类的人士,对其一知半解的专业赛事言不及义地妄加评论。“青歌赛”与“青京赛”的圆满成功,既要感谢从两项赛事创办之初便确立起来的章法,也要感谢历届工作人员对这些章法的认真理解与切实践行。

凡是能够给审美主体带来审美愉悦的客观存在物便可称之为艺术。如果我们承认声乐和京剧都是艺术,那么相声同样也是艺术,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基本属性。在这个层面上,相声和声乐、京剧,乃至其他任何艺术形式相比,应不分高下,宜等量齐观。

“一个人说的是单口相声,两个人说的是对口相声”,热爱相声的老观众们对这两句开场白一定耳熟能详。可是当大赛的开闭幕式上,全体参赛选手慷慨激昂地集体说唱“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之际;当颁奖典礼上,获得金奖的演员,率领数十人的演出团队载歌载舞地表演不知所谓的“相声诗话”之时……这么多人,并且不是用说的,是哪种相声?除了主办方,还有谁能认同这是一场关于相声的大赛吗?

同是电视大赛,为什么轮到相声就该尊享如此遭遇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相声和电视的渊源说起: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三十年前,相声专业团体遍布全国,创作、演出人才年龄结构合理,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为当时的相声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新鲜素材。声艺术家们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一批又一批题材内容贴近生活、表现手法幽默精湛、审美情趣积极健康的相声新作佳章层出不穷。相声成为那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中的翘楚,缔造了这门艺术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十年。

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电视艺术在中国大陆落地发芽,从无到有,节目形态基本照搬国外,依样葫芦。今天所谓“综艺”的概念,在当年闻所未闻,更谈不上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所以全面奉行“拿来主义”。只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且与电视播出的一般规律不相违背的,统统照单全收。能够直接给人带来欢笑的相声,理所当然被选中,和电视走上了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

客观评价,在相声艺术和电视媒体联姻的初期,确实涌现出众多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一点,最初几届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明证,由相声演员担纲一年一度春晚的主持人,并且连任数年,这对于“谁能主持春晚,谁便是电视台‘一哥’‘一姐’”的现在而言,是根本无法想象的。相声艺术也凭借春晚这个平台,瞬间呈现在亿万观众的眼前。为春晚而作的相声:《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打岔》《虎口遐想》《着急》……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是人们常看常新、难以超越的经典。

伴随着春晚的成功,形形的电视晚会如雨后春笋,占据了所有传统节日的荧屏,新年、元宵、五一、十一、中秋……以及各种名目的主题晚会,纷纷朝相声张开了臂膀,相声受宠若惊,投怀送抱,不遗余力,倾其所有。作为回报,电视给予了相声尽可能多的出镜时间。相声为繁荣电视荧屏,提高综艺节目收视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电视里的相声,看上去很美。

另一方面,依托科技进步,电视节目的制作变成了一种高效快捷的生产行为。随着播出时间日益增长,曾经的“节目”也随之转化为“栏目”,形态渐趋固定,时长被精确到毫厘之间。电视的技术化倾向,和相声的艺术属性开始发生抵触,这对曾经和谐共荣的伴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龃龉。巨大的广告收入,使得电视成为了这场合作中主导的一方,摆在相声面前的选择是,要么就说以秒计算的相声并且保证同样甚至更好的演出效果,要么就彻底和电视告别。

此时的相声,已在短短的十余年间,挥霍掉了上百年口传心授、日积月累、才得以传承至今的家底,被透支得形销骨立、入不敷出。而电视则凭借日益强大的传播力所形成的向心力,仓足廪实,睥睨八方,傲视天下,舍我其谁。

供求关系的彻底逆转,使得相声从电视的合伙人沦为电视的既得利益者。多年与电视的合作,能使相声收获怎样的利好,早已不言而喻。能否上电视、上多高规格的电视,早就成为相声业内判断作品是否优秀、检验演员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且是压倒性的标准,几乎可以上升到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的地步。然而这标准是否正确,则从来少人关心。

相声以能上电视为荣,电视以能随意操控相声为荣;电视以有能力操办权威大赛为荣,相声以参加权威大赛并获得名次为荣,各得其所。至于大赛的内容、意义和含金量,却不在话下。更有甚者,为了达成上电视的终极目标,不择手段,放弃底限,置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合理性于不顾,甚至连是不是相声都已不再重要,只要能上电视就好。正是这般臣服的姿态助长了电视的骄傲和自大,认为相声不过如此,可以随心所欲地扭曲践踏。相声俨然成了一块供人肆意揉搓的橡皮泥,只要高兴谁都可以捏弄几下,然后通过电视把一堆奇形怪状的东西展示给世人,告诉他们:这就是相声。更加悲哀的是,相声竟然甘于这样的命运并乐此不疲。

正是在这种自以为是的支配和别有用心的妥协共同作用之下,相声抛弃和泯灭了最可宝贵的批判精神。因为当你的所作所为与你批判的平庸、虚假、欺骗、谎言、愚蠢、丑恶……已无差别甚或等而下之,那么你的任何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服人。

相声的批判精神来自不同流、不屈从的清白品格,这清白品格源于对真善美的信仰与追求,和对这门艺术的自爱与自尊,这才是相声艺术的核心价值。而当这一核心价值缺位之时,相声便仅剩一个空洞的躯壳,只能在电视的摆布之下,仰仗浮躁虚夸的心态、华而不实的模仿秀、浅薄无聊的脑筋急转弯。莫名其妙的音响动效、来路不明的业外评委、奇装异服的主持人,拼凑成一台电视大赛,逞一时之快,逐一己之利。

只要回顾近年来的历届电视相声大赛,便不难发现,风光热闹之余,几乎没有哪个获奖作品深入过人心,遑论禁得起反复欣赏。大赛的主办方,总要等到决定举办大赛的前夕,才开始朝相声伸手要新人、新作。可在大赛之外,却从不关注相声艺术的发展、相声演员的培养和相声作品的创编。

两年一届的相声大赛,成就了众多获奖选手,但他们绝大多数在功成名就之后,像传销大佬携款出局那样,金盆洗手,从此消失不见。那方成就了他们的屏幕上,如今已经很难看到这些人说相声的身影。两年之期基于什么原因而定,我们不得而知,但绝对不可能每隔两年就注定会有真正优秀的相声人才和相声作品问世,可每届电视大赛都能评出刚好和颁奖名额相对应的获奖者,每届的奖项都能顺利发放到每位获奖者的手中,每届大赛的含金量却都在不可遏止地直线下降,这实在堪称一大奇观。因为不是相声艺术已经繁荣到非要办一届大赛不可,而是只要主办方想办,相声艺术就必须如此“繁荣”。这种不问耕耘、只问收获,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态度,注定了急功近利的供需关系,进而把电视相声大赛推向了一条浮躁之路,并且越走越远。

其实,大赛制造了多少噱头和洋闹儿,增加百分之几的收视率,颁发了何种奖项,都不足以证明其价值。检验大赛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有哪些参赛的相声作品在赛后得以流传,有多少参赛选手能被观众认可接受。既然是相声大赛,主题就应该是相声本身。相声不成功,大赛就不可能成功,即便你把“电视”二字放在“相声”前面,也丝毫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这规律即如基因图谱般精确,使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别。

电视,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标的屏幕艺术形态。

相声,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为载体,结合独特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刻画人物,褒贬生活,使人们在笑声中审视、认知、思考人生,得到启迪、教益和愉悦的艺术形式。

电视与相声,一曰“形态”,一曰“形式”。态者,笼统情状;式者,精确法则。电视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媒介,是一种呈现技术。经由电视播出的所有节目,绝大部分都不是电视自身创造出来的,所以电视只能也必须包罗万有,因为抛开这些,它便一无所有;而相声是独特的艺术门类,首先要有自己的风骨,不排斥兼收并蓄,但前提是必须要能“为我所用”才行,而不是另起炉灶,指鹿为马。

对于相声而言,电视既非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它只不过是相声传播推广的若干途径之一;相声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条不依附他人、专属于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独立自主,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与错、是与非之间的界限,前所未有地难以分辨。要正确判断什么该被讽刺、什么该被唾弃,并且用相声的形式准确生动地加以表达,在这个时代尤为不易。这就要求相声人必须付出比他们的历代前辈更多的专注和辛劳,才有可能守住相声的基业,才能再创辉煌。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声大赛还会举办下去,相声和电视间的尴尬关系,也仍将长期存在。关于今后的相声大赛规则,笔者有个小小的建议,主办方不妨引进世界杯足球赛的制度,即:上届的冠、亚、季军,本届也必须参赛,而且要从资格赛开始打起。此外再加上一条,无正当理由拒绝参赛者,上届所获奖项予以收回。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公正的比赛程序,无疑能调动起整个相声界的参与积极性,既有助于唤醒躺在过去功劳簿上高枕无忧的往届获奖者,也是对新人新作的激励、鞭策与感召。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音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三峡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太原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太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