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杨国良:“人脸识别”突破医保支付问题
武汉是一个医疗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有省部属医院,有军队医院,武汉医疗资源能排到全国前列,因此武汉市中心医院作为武汉市政府管辖的医院,定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其实很多大医院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就像个夹心层,这样的医院该怎么去发展?如何去改善患者的体验?“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协调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利益保障问题不能仅靠行政手段,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市场调节作用来合理分工,调动大医院与基层的积极性,同时让患者拥有自主的选择,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武汉市中心医院在这两年的试点过程中,确实感觉到大家很容易接受这个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关于“互联网+”的一系列政策及意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够感受到政府在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比如安全问题,几年前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官方网站通过技术测试,发现了一些问题,当时医院收到了政府下发的一个通告让整改。这说明在整个“互联网+医疗”服务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监管角色不可或缺。
当然,不管怎么“+”,最终需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个就是在群众的就医体验上,服务能力有没有提升,有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就医体验;第二个,群众能不能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这个过程里面来;第三个就是能不能以大数据作为支撑,来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目前来看都较有成效。
“互联网+”在直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有两大突破,第一个突破是院前、院中、院后的所有环节都可以通过移动端来实现,这可以很好地解决医患沟通的问题。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氛围下,国家一直在引导与改善医患的沟通问题,这正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优势所在――互动。要把这些好的技术应用到医疗的痛点上去,比如患者住院以后,他的通讯录里面便会自动和医生、护士分在一个群组里,他们的互动沟通可以不局限在住院期间,还可以延伸到出院后,这样的沟通患者是欢迎的。
第二个突破在于医保在线支付的问题。武汉市中心医院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医保在线支付,这是一大突破。其实,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流程硬件非常优化。从支付层面来看,非医保的患者已经可以享受便捷的服务,但是医保患者为什么还是比较难呢?医保的在线支付打不通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问题,而在于医保资金的安全问题,而人脸识别系统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系统采用了多重的技术认证方式,包括银行卡的身份认证、公安部的人脸图像识别以及医保数据库的资格认证识别,三重比对,最后实现在线支付,从而解决了医保管理部门认为的安全问题。当提出用“人脸识别”以后,医保部门非常放心,从而消除了医保部门的很大顾虑,医保支付的壁垒也随之消失。
胡延滨:中医院搭建智慧药房
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以及重要的生态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诸多机遇。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最大的中医院,同时也是服务患者人数最多的一家医院。医院全年门诊量有750万,住院患者11万人次,庞大的患者人群给医院提出了服务难题。在实践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大的门诊量给患者带来的一些困扰。这些困扰包括诊前选择医生预约挂号、就诊过程当中的流程优化,以及就诊后患者长时间滞留在医院候药取药等环节,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首先,通过线上的预约和支付,患者预约专家可以精确到半个小时。从患者整个就医流程来看,最复杂的是取药环节。因为支付完成以后,患者仍然需要到药房去取药和候药,而取中药又更加繁琐耗时,一个是等候取药的时间较长,其次患者拿回去还要有一个煎煮的过程。
很多患者希望医院能够帮忙代煎煮,医院从很多年前就推行帮助患者代煎煮,但患者很多,而医院能力有限,这就使得很多患者拿到代煎煮的药要两天以后,等于已经延误了他的就医过程。两天以后,对于中医来讲,患者很多症状已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使得这个服务对很多患者没有办法提供。
现在,通过建立“智慧药房”的方式,借助第三方建立一个药物配送的中心,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患者的处方由医院直接发送到智慧药房,智慧药房的药师对药物进行捡取、配方、调剂之后,按照患者处方的特点,进行一个标准化的操作,为他代煎煮,之后可以把药直接送到患者家中。医院从2014年6月推动智慧药房的工作以来,效果显著,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起先只是中药饮片提供这样的服务,随后医院把成药也推到了线上服务,患者在医院就医时间最快可以缩短至半个小时,通过手机支付,下午就可以将成药直接送到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同时,互联网技术对于中医药传承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助力,即有助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助推中医药的师承模式。
中医药技术的传承中很大一部分是隐性的知识,要依靠师带徒的方式来进行传承。有大量的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处于老师们心中的法则,而这种法则必须建立在弟子和老师长期的甚至于生活上的接触之后,对他的思维习惯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以接受和传承下来的。这是师带徒最大的一个特点,但是师带徒也有问题。如果老师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带很多的弟子,这就为他的传承带来一个瓶颈。此外,这种传承不能避免传承中有衰竭。
而信息化技术通过知识管理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分析出名老中医经验之中的一些要点,对弟子进行提醒,这样传承就变得有方向,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可以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对名老中医的经验进行整体的归纳和总结,这比过去单人的传承更快捷也更丰富。
胡建中:医院不愿“共享数据”事出有因
“大数据”走到今天,全世界都在走,中国也在走,而且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当下医疗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医院的系统之间都是孤立的,存在不同系统和不同设计的数据结构,这对临床人员对数据的访问和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在医院内外、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都有共享的需求,这些信息数据的共享问题、管理问题以及运用问题都是值得去深思的问题。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会带来诸多好处。首先是服务居民,开展个性化健康保健指导,使居民能在医院、社区及线上的服务保持连续性;其次是服务医生,把人类上千年来与医学有关的数据都整合进来,让医生更方便快捷地掌握临床数据等信息;最后是有利于政府的管理。
对于大数据建设的问题,有三个难点需要解决。第一个难点就是数据存在多源异构的问题。各医院信息系统是不同时期建设的,没有统一的系统标准,同时各医院信息系统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家厂商之间,各个系统之间,各个软硬件之间不是统一的结构和标准,架构也是有差异的。服务也是各自孤立的,都没有开放自己的接口,所以医院与医院没有办法连接起来,整个医疗数据采集的渠道是不畅通的。
第二个难点就是互联互通的问题。首先是大家观念保守,“数据”是个好东西,不能随便拿出来,观念上非常不开放;其次是政策上,要为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提供法律保障;最后是采集的数据内容有所欠缺,如诊断编码、药品编码、耗材编码、收费项目编码等关注不足,有大量非常底层数据的工作需要医院来做,这部分工作谁来做?是交给医院、政府还是交给业界来做?这是真正的难点。
第三个难点是数据安全问题。即个人隐私如何保护的问题,国家需要出台政策来进行规范管理。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也要保证数据的隐私性,不能把患者的数据随便晒到其他地方,这是一种犯罪。
所以,对医院来说,产生“不能共享”的思维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让医院勇敢地参与到全球化的信息互联网时代来临的这个过程中,愿意把本院的数据拿出来,为更多人治好病,同时推动整个医学向前发展。
赵杰:远程医疗实现双赢
远程医疗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项目,也写入了国家战略。赵杰认为远程医疗才是真正对现在推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的措施。远程医疗的本质是医疗服务,而非健康管理。同时它的基础是院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它的主体是医疗机构,是院内医疗服务的延伸,其支撑是视讯系统等专业技术设备,网络建设以专网为主,互联网为辅。
如果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对分级诊疗将起到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河南省通过建立18个市级分中心、132个县级中心工作站以及65个示范性乡镇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基层工作站,实现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远程医疗整体构架的搭建。以远程病理的会诊为例,从2015年12月在河南省启动远程病理诊断以来,全省108个县一次性配备远程病理设备,投资7000万元,一次性进行全覆盖,统一的设备,统一的诊断,统一的平台,以确保远程医疗的质量。现在已经覆盖了将近60余家单位,2016年上半年要覆盖河南省所有的县。同时,还建立了远程教育平台,每天下午3点到5点是培训时间,每年培训基层人员30万?45万,对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保证整个远程医疗平台能够真正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我们在河南省18个地市建了19个数据中心,目前还在扩容,下一步准备把全省的县级医院都加进来。在这个中心基础上,采集大数据后,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大数据平台的所有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都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
未来,随着互联网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标准的运行、体制创新以及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下一步一定是以医院信息平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药品物流配送平台为核心,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以智能网络医院的综合服务平台来实现“健康中国梦”。通过智能化的网络医院平台的推动,助推体制改革,推动业务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相信未来通过国家的信息平台、医院的信息平台以及区域医疗协同平台,来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医疗的协同,来达到政府、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患者多方的共赢。未来“互联网+远程医疗”对分级诊疗一定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王以朋:智慧医疗融入日常工作
“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模式之一是以医疗为主体,加上互联网技术,现在这件事越来越被广大的医务人员包括IT人员所认可,互联网能给医疗提供更好的、更先进的、更实际的帮助,能铺就一条医生和医生之间、医院和医院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甚至患者和患者之间的通路。它是一门技术,在现阶段代替不了医疗的这个功能,所以医疗是主体,医院要用技术,而非被技术绑架。
“移动医疗+互联网”的未来是智能化的发展。这在日常工作中的变化就可以感受到,比如原来的常见体温计发展到现在的贴片式体温计,以及输液时的自动报警装置等,自动化的技术和IT技术已经帮了医疗很多忙。还有就是医院智能化的楼宇建设,现在很多医院的新楼都有这个功能,哪些门开了,哪些门关了,在楼宇监测的地方都可能被监测到。
在当下的医院智能化管理上,我们的移动设备也得以广泛应用。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查房车、护理车都不用了,医务人员用的都是平板。每个组有一个平板,这个组管的7个患者的所有信息都在上面,医生查房的时候直接在上边一查,信息就全有了,内科医生特别喜欢用。还有就是APP,很多医院都有APP了,北京协和医院开发的APP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所以放什么内容医院说了算,没有任何广告在上面。
此外,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可以作为间接的辅助设备来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但是作为医生,千万不要把这些产品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因为它有些是间接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完成之后得到的。比如监测睡眠质量的手环,一动数据就会有变化,就一定代表睡眠质量不好吗?现在的这些穿戴设备还没有达到非常“智能化”,所以数据只是参考,不可完全依赖。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来一定会越来越精准,价格也会降下来。
“移动医疗+互联网”除了智能化以外,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远程医疗平台的搭建。3年前就曾希望国家能做病理的远程平台建设,一个病理医生的成长大概需要14?15年,大部分县医院的病理医生都没有达标。王以朋建议做一个局域中心,做一个区域中心,再做国家中心,一层一层下去,无论从硬件还是软实力上都予以帮扶。
方向明:信息化建设,医院不要花冤枉钱
中国医院的管理比中国医院的临床或者大数据要更加迫切,很多医院的院长都是专家型院长,真正管理做得好的医院可以用个位数来形容。
未来医院的竞争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病源的竞争,分级诊疗之后,什么样的病源最适合医院?三级医院做小手术,做一个赔一个。比如北京某三甲医院,做一个阑尾炎手术,成本七千多,收三千多。第二是成本,合理的诊疗方案和合理的用药,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第三是服务,中小规模的医院服务很重要,通过服务增加医院的竞争力。
同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院要从过去的行政管理向运营管理改变,从原来的经验管理、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转变,从追求规模、收入、经济总量,到开始追求效率、可用资金以及收入和收支结构,这是很重要的。
要想适应未来的竞争,医院开启“移动管控”尤为重要。现在很多医院在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医院钱花得越来越多,但是却被信息化公司“绑架”了。医院全部换成该公司的产品之后,发现原有的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种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医院信息化的顶层规划很重要。
信息化到底要做什么?不仅仅是做临床,还要做管理,除了医院管理,还有客户关系管理、临床数据中心,智能决策体系等。回顾一下信息化2.0时代的特点,2.0时代普遍认为是从1999年到2015年这一代信息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业务流”变“数据流”的过程,现在要变成控制流、审批流、决策流,知道从哪里控制,谁去审批,最后谁去决策,这很重要。现在HIS公司对审批流能力很弱,因为他们不是学医院管理的,是学信息化的,一定要把信息化和管理结合起来。所以,要想真正通过信息化来受益,就必须把2.0时代的控制流、审批流、决策流做好。
智慧医疗源自IBM的“智慧地球”战略,该战略大致内容为:将感应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连,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智慧地球”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6大领域。
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可以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家庭自助健康系统等3个部分,涉及数字医院、移动医疗、医疗物联网等5个领域。
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还包括以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病人健康状况以及医疗信息为核心的医生工作站;提升应用是指远程图像传输、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等技术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远程探视、远程会诊、自动报警、临床决策、智慧处方等。
家庭自助健康系统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视讯医疗,对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智慧医疗具有以下6个特征:
互联互通 不论病人身在何处,当地被授权的医生都可以透过一体化的系统浏览病人的就诊历史、过去的诊疗记录以及保险细节等情况,使病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
协作性 这个体系的实现可以铲除信息孤岛,从而记录、整合和共享医疗信息和资源,实现互操作和整合医疗服务,可以在医疗服务、社区卫生、医疗支付等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预防性 随着系统对于新信息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它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实施快速和有效响应。从病人的层面来说,通过个人病况的不断更新,对慢性疾病或其他病症都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的恶化或者病变的发生。
普及性 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智慧医疗可以确保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能与中心医院链接,从而实时听取专家建议、转诊和培训,突破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观念限制,全面地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创新性 推进医疗技术和临床研究,激发更多医疗领域内的创新发展。
可靠性 在允许医疗从业者研究分析和参考大量科技信息去支撑诊断的同时,也保证了这些庞大的个人资料被安全的保护和储存,严格控制,只有被授权的专业医疗人员才能够使用。
与大多数国家类似,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正从临床信息化走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部分城市相继提出了智慧医疗的建设理念和方案。下面为大家列举一些城市智慧医疗的开展情况。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合支付宝打造“移动智能医院”。患者可以用支付宝钱包完成付款,免除窗口排队缴费的麻烦;检验报告出来后,患者可在手机上直接查看报告,无需再到医院打印提取。
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实施了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这种多功能 “通柜机”可实现自助挂号、预约取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打印等功能,患者在机器上不仅可以查询门诊就诊流程、医师出诊信息、专家介绍、物价信息、检验结果等,还可以自助打印化验单、取药单等,像在银行 ATM 机上操作一样便捷。机器上也可以直接进行银行转账服务 ( 除信用卡以外的所有银联卡) ,缴费时再也不用在窗口苦苦排队了,而且每个操作环节均只需花几十秒,大大缩短了排队时间。
宁波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预约包括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曙口腔医院在内的28家医院的2700名专家的号,也可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此外,市民足不出户,利用数字电视就可完成预约挂号。下载手机客户端后,市民可预约挂号、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医院信息、智能导诊、查阅健康资讯。医院信息查询功能可帮助市民方便地查到医院介绍、科室医生、医院周边情况和交通导航等信息。智能导诊可帮助市民初步判断自己的病情,并推荐合适的科室和专家。电视预约挂号则可帮助不熟悉互联网的老年人解决“挂号难”的问题。高清互动电视用户可通过数字电视“爱宁波,惠民生”信息屏中的预约挂号栏目实现医院检索、专家信息查询和预约挂号。预约完成后,平台将向用户指定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验证码,用户凭短信验证码在就诊当天到医院取单即可。
厦门目前在试点健康“医疗云”,为市民提供全程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下班回到家,躺在舒适的保健床上,你的血糖、血压、心率等多项身体指标信息就会立即被收集并发送到医疗云数据中心,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析处理,你的手机不久就会接收到自己的身体状况短信。若是身体状况欠佳,会有私人保健医生直接联系你,告知你要注意哪些事项。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管理、远程会诊申请、远程病历资料提交、病历及医学资料影像查看与分析、远程视/音频与文档综合交互等功能,为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远程可视诊断平台,使病人在基层医院也能接受异地专家的诊断和医疗指导。借助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和病人之间远程“面对面”视频交互,还可以对病人的病历、病情状况、X光片、CT、MRI、B超、心电图、血氧数据、图形等资料进行共享。
要实现远程医疗会诊,首先要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新疆移动设立独立专属数据通道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安全、稳定、高效,并提供7×24小时专属服务,保证远程医疗会诊高效进行,为患者就诊、医院治疗提供便利。2012年,新疆移动与兵团签约并首批建成了兵团医院至5家师级医院的疆内长途线路,随后完成24家师团级医院的接入,实现了兵团各师团医院网点的线路覆盖,能有效满足和解决兵团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发展需求,为实现兵团远程医疗会诊奠定了基础。
同年4月,新疆移动与玛纳斯县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在该院提出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后,积极调动资源,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专线接通,解决了该院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最核心的技术问题。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开通短短3个月,玛纳斯这个边远县城已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病例18例。
2012年7月,83岁的何老先生躺在玛纳斯县医院病床上等待北京301医院的诊断结果。何老没有去北京,301医院的专家也没有来新疆,何老仅花了600元就得到北京专家的会诊,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精力,更比赴京看病省了至少5000元费用。这种高水准诊疗又让患者省钱的事,就是通过新疆移动协助搭建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的。玛纳斯县医院通过多媒体将何老的病历相关资料传送到301医院进行会诊分析,再通过视频将诊断结果告诉医护人员,并进行远程指导护理。
2013年5月,兵团某师职工李玉民摸着身上已经愈合的手术刀口,脸上露出了笑容。“网络这个东西真神奇,不用出门就能看上乌鲁木齐大医院的医生。”李玉民口中的“网络”指的是远程医疗会诊。他本想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看病,但一想到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和可能面对的路费和医疗费用,他犹豫了。后来听说当地医院能通过网络看到乌鲁木齐的大专家,可以通过电脑视频现场指导当地的医生进行手术,李玉民心动了。4月中旬,乌鲁木齐某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指导李玉民所在医院的医生为他顺利实施了肝包虫手术。李玉民怎么也想不到,“网络能给老百姓看病带来这么大的便利。”既为他省了钱,还治好了病。
新疆移动远程会诊,除开展影像、病理、心电的远程诊断,让兵团职工享受到远程医疗会诊带来的实惠外,还能作为高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开展远程医学交流的有力工具,实现远程教育、视频会议以及医学科技资料远程查询等用途。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在不耽误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在本地就能学习到大医院的先进经验、进行学术交流,省钱、省时、高效。
一、城市级智慧医疗发展问题
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进,为城市居民健康提供更优更完善的医疗服务,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发展课题。在进一步强化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基础上,不断推进应用模式及商业服务探索与实践,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运行模式,培育、带动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医疗产业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城市辐射范围内的合理覆盖,成为提升城市医疗水平的金钥匙。
目前各地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对于智慧医疗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医院信息化水平较大提升,但城市范围智慧医疗整体发展缓慢,大部分停留在业务型医疗信息处理阶段,智慧医疗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缺乏专业人才和政策落实机制。城市级医疗信息集成水平和应用水平总体较低,在智慧医疗建设中医疗机构对技术开发商依赖程度偏高,由于各开发商技术水平和标准规范存在较大差异,为以后的信息整合和信息利用埋下隐患。智慧医疗推进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共享与交换主要以“点对点”方式开展,城市内各医疗机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二、城市级智慧医疗的发展建议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智慧医疗”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特殊服务型领域。具体到城市级智慧医疗,就是解决在城市中如何实现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长期矛盾问题,最大限度的让市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一)利用“O2O”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疗资源包括专家资源、技术资源、设施资源等,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内,充分依托城市政务、医疗卫生、民政人社、计生药监和财政等部门信息交换资源,构建医疗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药品配送中心和医疗金融服务机构等,实现跨行业、跨领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供面向城市居民的医疗诊治、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疗管理和健康保障增值服务,提升城市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能力。
(二)利用智慧城市信息化手段,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改善城市居民就医感受
医疗服务的碎片化和医疗服务信息碎片化一直以来是阻碍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通过加强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网络和居民健康支付网络的建设,逐步建立城市级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支持双向转诊服务,使城市居民感受到真正的“医疗惠民、医疗便民”。
(三)在智慧医疗创新价值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医疗数据资源价值
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和运营模式,通过与商业保险、生物制药、体育健身、专业健康管理、大数据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关注人群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利用,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三、城市级智慧医疗的资源整合
当前,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行业在高速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如何高效地利用医疗、信息和金融等领域资源,将决定城市级智慧医疗的整体发展方向。
(一)强化移动支付,启动移动医疗的金融商机
移动医疗是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通过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医疗服务中的在线支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医疗“一卡通”向医疗“一账通”转变,打通移动支付环节,进而提供完善的后续医疗配套金融服务,将衍生出一个巨大的金融领域商机。
(二)建立信息渠道,实现多方衔接的信用平台
对于中国的大众患者或者消费者来说,医生和患者没有建立实质性的长期一对一沟通的习惯。当患者企图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选择医生咨询时,对医生产生信任是关键问题。建立患者、医院和医生等多方的信息对接渠道,实现解决信任问题的医疗信用平台,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线上线下衔接,融合智慧社区的智慧医疗
医疗优质资源长期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分级诊疗机制推行缓慢。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长期诊疗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社区医疗资源的衔接。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将智慧社区经济与智慧医疗经济相互融合,正是解决两个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小结
为了抓住智慧医疗这个面向未来集约、智能、跨界、转型的难得机遇,中国各城市积极结合发展实际,力推智慧医疗与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产业融合,让智慧医疗迸发出无限精彩。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医疗”理念的深入,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智慧医疗产业建设;另一方面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使得对于智慧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智慧医疗发展潜力巨大,虽然在具体城市级发展建设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但通过总结在各城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相信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将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支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孟群,叶强,胡建平,等.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 孟群.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2011~2015)[EB/OL]. 2010.
[3] 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29(8):597-599.
【关键词】机器人 互联网 智慧医疗 可穿戴设备 信息化养老
1 前言
通过2010年所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大陆地区的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少子化现象对老龄化现象产生了助推作用。由此可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老龄化问题为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也必须做出研究与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对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以及养老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探讨,对于提升养老工作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互联网下的智慧医疗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医疗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这些技术与医疗的融合,涉及到了预防、医疗等多样化的领域与环节。通过互联网能很好地实现在线会诊、复诊、家庭病床的康复管理。利用可穿戴设备,用户能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许多在专业医疗场所才能够获得的数据都变成了可以在电脑或者手机端实现的动态数据。
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老龄化的发展,则让养老成为了一个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空巢老人问题更加突出,在种种问题下,“养儿防老”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所有家庭的现实情况,这也决定了社会服务在解决养老问题中的参与成为了必然。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具有着心理脆弱和需要关爱的特征,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良好的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家庭陪伴、照顾老人,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机器人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实现远程医疗疾病监测和咨询交流、促进医生-患者之间个性化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随时可用随处可见的远程交流以及保护患者医疗信息和个人隐私。
家用机器人日常护理,能根据老人的表情变化与老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能把智能可穿戴设备给病人戴上,可穿戴设备对佩戴者的周围环境数据或人体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并把患者的生理体征数据(心率、脉搏、体温、血压、血糖和血氧等)通过内置Wi-Fi传到家庭路由器上,再利用微信平台把数据实时动态传给主治医生。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患者信息,方便观察病情,制定更个性的医疗方案。医生们还可以设置,在一定的条件下让系统自动给他们发警告。当患者生理体征数据超过或低于一个预设的阈值时,医生会及时收到提醒,根据数据医生可以实时给出治疗措施,通过互联网传给家用机器人,由机器人去帮助病人解决部分问题,如机器人可以督促病人按时吃药,帮忙取药、端水; 如有需要,机器人还可以将病人从床上抬起来,帮助行动不便的病人行走站立,为他们身体移动提供支撑;如果病人摔倒或出现其它突发病情,机器人会立刻发信息(照片或视频)到微信平台,及时通知到医生、家人、小区安全部门,同时将会立即寻呼医疗机构及时抢救。
随着互联网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智慧医疗也迈入了新的台阶,依托于这些技术支撑,远程诊断与移动护理都可以得以逐步完善。特别是在慢性病的检查与预防当中,与互联网健康监测系统相连接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对穿戴人所具有的身体状况做出动态监测,从而为病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等提供必要依据。而对于健康的人群而言,这一技术的发展也能够帮助他们发现潜在的身体健康风险因素,这对于保持与维护人的健康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如在糖尿病的监控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不仅能够对使用者的血糖情况做出监控,而且可以设计饮食方案,从而帮助使用者对自身的饮食行为做出良好控制。另外,在心脏病等具有较高复发率的疾病监测中,也能够对突发病情状态做出监测,从而为穿戴设备使用者以及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方案进行治疗具有着重要意义。在老年人的“治未病”健康管理方面,智能可穿戴设备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人在产生病情之前都具有着一定征兆,这种征兆则主要表现为病人异常的生理反应,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等身体状况监控工具开展监控工作,可以有效测量使用者的身体指标,并做到提早预防、提早发现以及提早治疗,同时也可以为病因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从当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来看,主流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戒指、智能手环等,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使用者能够对自身的运动状况、身体状态做出24小时监控,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并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身所具有的运动趋势、健康发展趋势等,同时针对这些趋势给予相应的建议。如当前十分流行的智能手h,可以与APP或者微信进行关联,在此基础上,智能手环不仅能够对使用者的睡眠状况做出监测,而且可以通过分享运动量与好友进行PK,这种极具交互性和趣味性的可穿戴设备,对于提升社会大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结语
信息化养老就是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社会大众养老需求,构建起完善的互动服务平台,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信息化养老发展中可以用到的社会服务资源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做出充分的收集与有效的整合,并对老年人所具有的关爱亲情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生活医疗需求等做出科学调查,从而为信息化养老的发展以及相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谢俊祥,张琳.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03).
[2]逄淑宁,韩涵.互联网+,如何加―智慧医疗篇[J].人民邮电报,015,10(12).
作者简介
王家乐,男,河南省新乡市人。现为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实验部在校学生。